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临床检验指标建立肺腺癌患者浸润程度判别模型
1
作者 王梦菲 杨守志 +1 位作者 乔永霞 黄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7,共10页
目的·利用肿瘤标志物、凝血功能指标、血常规指标与生化指标等临床易得检验指标,建立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浸润程度的多因素判别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收治的肺腺癌患者,通过多因素Logisti... 目的·利用肿瘤标志物、凝血功能指标、血常规指标与生化指标等临床易得检验指标,建立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浸润程度的多因素判别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收治的肺腺癌患者,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肺腺癌患者浸润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建立回归模型,同时引入人工智能算法构建判别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模型对肺腺癌患者浸润程度的判别能力。结果·共纳入肺腺癌患者202例,分为浸润前病变组(59例)以及浸润性病变组(143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素、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浓度是预测肺腺癌患者浸润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预测模型表达式为P=e^(X)/(1+e^(X)),其中X=(0.534×尿素浓度)+(1.527×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1.916×白蛋白浓度)+6.373。机器学习结果显示,纳入尿素、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浓度、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前白蛋白、癌胚抗原(carcino embryonic antigen,CEA)6个指标时模型判别性能最佳。通过DeLong检验比较8种机器学习算法(分别基于岭回归、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神经网络、随机森林、k近邻、支持向量机、决策树和自适应增强算法)的判别性能,选择AUC最高的岭回归算法,预测模型AUC为0.744(95%CI 0.656~0.832),敏感度为70.8%,特异度为70.2%。结论·使用尿素、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浓度、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前白蛋白、CEA这6个指标建立综合判别模型,可有效预测肺腺癌患者肿瘤浸润程度,有望为临床肺腺癌分级判别和辅助治疗提供更精确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肿瘤标志物 凝血功能指标 临床生化指标 预测判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血中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检测 被引量:7
2
作者 冯久贤 包国良 +2 位作者 沙慧芳 董强刚 李春海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 研究以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 (PCR TRAP)检测血中肺癌细胞端粒酶活性 ,以监测其血循环转移情况。方法 应用PCR TRAP法检测 2 5例肺癌手术患者和 3 5例肺癌化疗前患者血中端粒酶活性 ,并以 3 0例非肿瘤患者外周血为对照。结果 ... 目的 研究以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 (PCR TRAP)检测血中肺癌细胞端粒酶活性 ,以监测其血循环转移情况。方法 应用PCR TRAP法检测 2 5例肺癌手术患者和 3 5例肺癌化疗前患者血中端粒酶活性 ,并以 3 0例非肿瘤患者外周血为对照。结果 非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端粒酶阴性。肺癌患者手术时肺动脉血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达 5 2 % ( 13 /2 5 ) ,明显高于术前外周血端粒酶活性 ( 2 4% ,P <0 .0 5 )。Ⅲ~Ⅳ期肺癌患者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率为 64 % ( 16/2 5 ) ,Ⅰ~Ⅱ期为 3 0 % ( 3 /10 ) (P <0 .0 5 )。结论 端粒酶有可能作为肿瘤标志物用于检测外周血中肺癌细胞和预测肿瘤复发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端粒酶 肿瘤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抑制剂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高志强 唐亮 +2 位作者 粟波 沙慧芳 韩宝惠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55-460,共6页
背景与目的蛋白激酶C(PKC)在癌变过程中的作用使其成为肿瘤治疗的潜在重要靶点。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存在PKC-α的异常表达和活性增高,PKC抑制剂能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增强细胞毒作用及下调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背景与目的蛋白激酶C(PKC)在癌变过程中的作用使其成为肿瘤治疗的潜在重要靶点。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存在PKC-α的异常表达和活性增高,PKC抑制剂能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增强细胞毒作用及下调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通过观察PKC抑制剂白屈菜红碱(CH)对四种人NSCLC细胞株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PKC抑制剂CH分别处理四种NSCLC细胞株H1299、H460、A549及耐顺铂A549细胞株,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及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PKC-α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株对顺铂药物敏感性。结果用药前A549/DDP细胞株中PKC-α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NSCLC细胞株H1299、H460及亲本A549细胞株(P<0.05),CH处理后四种NSCLC细胞株中PKC-α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CH处理4h及24h后H1299、H460、A549细胞株的凋亡率无明显增加,仅A549/DDP细胞株的凋亡率明显增加,用药后NSCLC细胞株对顺铂的药物敏感性即IC50值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以A549/DDP细胞株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四种NSCLC细胞株中存在PKC-αmRNA及蛋白的高表达。通过抑制NSCLC细胞株中PKC-αmRNA及蛋白的表达,PKC抑制剂CH能增加其对顺铂的药物敏感性。与亲本A549细胞株相比,PKC抑制剂CH能通过抑制耐顺铂A549细胞株中PKC-α蛋白的表达及增加细胞凋亡率,而更有效地增加其对顺铂的药物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蛋白激酶C抑制剂 WESTERN BLOT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药物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芯片技术检测蛋白激酶C-α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高志强 杨晓华 +1 位作者 冯久贤 韩宝惠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9期692-695,共4页
背景与目的: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在癌变过程中的作用使其成为肿瘤治疗的潜在重要靶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存在PKC-α的异常表达和活性增高。本研究探讨组织芯片技术检测PKC-α蛋白在肺癌中... 背景与目的: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在癌变过程中的作用使其成为肿瘤治疗的潜在重要靶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存在PKC-α的异常表达和活性增高。本研究探讨组织芯片技术检测PKC-α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肺癌组织芯片中PKC-α蛋白的表达,其中肿瘤组织182例,癌旁组织18例。182例肿瘤组织中,NSCLC为160例,SCLC为22例;Ⅰ期102例,Ⅱ~Ⅲ期80例。结果:PKC-α蛋白在182例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48.3%(88/182),而18例癌旁组织的表达率为16.7%(3/18)(P<0.01);PKC-α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率(53.1%)明显高于在SCLC中的表达率(13.6%),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PKC-α的表达在腺癌及鳞癌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PKC-α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因素无明显相关;PKC-α的表达与NSCLC特别是腺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SCLC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KC-α的表达与腺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1),而与鳞癌的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结论:在NSCLC组织中存在PKC-α的高表达,PKC-α的表达在NSCLC特别是腺癌的浸润、转移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蛋白激酶C-Α 组织芯片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PCR技术在检测非小细胞肺癌p16基因中的应用
5
作者 冯久贤 包国良 +3 位作者 时梅萍 董强刚 沙慧芳 江晓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51-352,共2页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P16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廖美琳 赵怡卓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61-164,共4页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生物学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