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骨骼肌定向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沙慧芳 冯久贤 +1 位作者 顾伟勇 史振余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3-405,i001,共4页
目的 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裸鼠损伤腿部向骨骼肌定向分化。方法 在裸鼠腿部注入无水酒精造成肌肉损伤 ,取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荧光染料Dil标记后注入损伤处 ,术后 6d及 12d取损伤部肌肉进行形态观察和免疫荧光标记。结果 ... 目的 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裸鼠损伤腿部向骨骼肌定向分化。方法 在裸鼠腿部注入无水酒精造成肌肉损伤 ,取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荧光染料Dil标记后注入损伤处 ,术后 6d及 12d取损伤部肌肉进行形态观察和免疫荧光标记。结果 在术后 6d可见Dil标记细胞向骨骼肌分化 ,Myoglobin阳性表达。术后12d后可见新生骨骼肌出现典型横纹 ,细胞核MyoD1阳性表达。 结论 在裸鼠损伤肌肉的微环境中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向骨骼肌定向分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骼肌 定向分化 免疫荧光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细胞对Lewis肺癌抗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叶闻斐 董强刚 +1 位作者 何球藻 秦慧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2-144,共3页
目的 :研究经体外骨髓细胞衍生的DC在Lewis肺癌中的抗瘤作用。方法 :将肿瘤抗原MUT 1加载的DC(DC MUT 1)经尾静脉免疫C5 7BL 6小鼠后 ,随后将肿瘤细胞接种于小鼠皮下 ,观察DC能否诱发机体的免疫保护。同时检测DC MUT 1免疫后小鼠脾脏T... 目的 :研究经体外骨髓细胞衍生的DC在Lewis肺癌中的抗瘤作用。方法 :将肿瘤抗原MUT 1加载的DC(DC MUT 1)经尾静脉免疫C5 7BL 6小鼠后 ,随后将肿瘤细胞接种于小鼠皮下 ,观察DC能否诱发机体的免疫保护。同时检测DC MUT 1免疫后小鼠脾脏T细胞的CTL活性。结果 :经DC MUT 1免疫后能诱发机体产生对相应肿瘤细胞的持久和特异性的免疫保护作用 ,体外检测CTL活性显示 ,免疫后小鼠脾脏T细胞对相应肿瘤具有特异性杀伤。结论 :经DC M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肿瘤免疫 LEWIS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的发生机制及其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3
作者 吴金铭 马丽芳 +1 位作者 王佳谊 乔永霞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11-817,共7页
铁死亡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铁依赖性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这种死亡是脂质过氧化物和活性氧堆积引起的。而肺癌作为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关于肺癌中铁死亡的研究甚少。本文中我们综述了肺癌中铁死亡受抑制的研究进展,从铁死亡发生的不... 铁死亡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铁依赖性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这种死亡是脂质过氧化物和活性氧堆积引起的。而肺癌作为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关于肺癌中铁死亡的研究甚少。本文中我们综述了肺癌中铁死亡受抑制的研究进展,从铁死亡发生的不同途径来解释肺癌中铁死亡受抑制现象。此外,诱导铁死亡治疗癌症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中我们介绍了四种铁死亡激活剂以及铁死亡治疗肺癌的新展望,以期为肺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铁死亡 激活剂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诱导分化 被引量:10
4
作者 沙慧芳 冯久贤 +2 位作者 顾伟勇 谭强 董强刚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2-234,F003,共4页
目的建立一株能在体外长期培养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方法利用差异贴壁法从人肋骨中分离纯化HBMSC,在体外通过地塞米松、胰岛素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用VitC、β-磷酸甘油、地塞米松诱导下可分化成骨细胞,裸鼠... 目的建立一株能在体外长期培养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方法利用差异贴壁法从人肋骨中分离纯化HBMSC,在体外通过地塞米松、胰岛素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用VitC、β-磷酸甘油、地塞米松诱导下可分化成骨细胞,裸鼠体内分化为软骨样细胞及成骨样组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D31、CD34、CD45、CD9、CD90、CD105和CD106.以2.5×107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进行致瘤实验,用DY-NALREU-SSO反向杂交法检测HLA.结果细胞已连续培养超过30代仍能稳定生长,细胞表面特性为CD105、CD106阳性,而CD31、CD34、CD45、CD9、CD90为阴性.在体外能诱导成脂肪细胞、成骨细胞.无致瘤性,在裸鼠体内能形成软骨细胞及骨样组织.结论培养了一株能在体外长期培养及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体外 CDl0 裸鼠 诱导分化 CD45 细胞表面 长期培养 连续培养 贴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含量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的关系 被引量:6
5
作者 范小红 董强刚 +3 位作者 包国良 韩宝惠 廖美琳 高成新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68-271,共4页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 (NSCLC)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DC)含量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水平 ,探讨二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 5 5例NSCLC、13例肺部良性病变及 12例正常人外周血DC含量进行检测 ,并用ELISA法检测血浆V...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 (NSCLC)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DC)含量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水平 ,探讨二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 5 5例NSCLC、13例肺部良性病变及 12例正常人外周血DC含量进行检测 ,并用ELISA法检测血浆VEGF浓度。结果 肺部良性病变者的外周血DC含量和VEGF浓度与正常人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但NSCLC患者外周血DC含量显著降低 ,而血浆VEGF浓度显著增高 (P <0 .0 5~ 0 .0 1)。NSCLC外周血DC含量及VEGF浓度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 ,但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 (P <0 .0 5 )。外周血DC含量与VEGF浓度呈负相关。结论 NSCLC外周血DC含量降低和VEGF浓度增高与肺癌恶性程度有密切关系。NSCLC过表达VEGF可能是导致DC分化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非小细胞肺癌 树突状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流式细胞术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紫杉醇肺癌细胞BNX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6
作者 沙慧芳 孙强玲 杨晓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96-1299,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耐药性稳定的人肺癌BNX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为研究体内肿瘤耐药机制和逆转药物的筛选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对数生长期的肺癌耐药细胞株A549-Taxol,接种在免疫缺陷小鼠的皮下,形成肿瘤,采用肿瘤组织块或肿瘤组织... 目的建立一种耐药性稳定的人肺癌BNX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为研究体内肿瘤耐药机制和逆转药物的筛选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对数生长期的肺癌耐药细胞株A549-Taxol,接种在免疫缺陷小鼠的皮下,形成肿瘤,采用肿瘤组织块或肿瘤组织原代培养的细胞,分别于动物皮下接种致瘤;体内外交叉进行致瘤,提高耐药细胞株A549-Taxol的致瘤率和缩短致瘤时间。通过免疫组化鉴定该耐药细胞的特性。用MTT法检测细胞的耐药指数。结果耐药细胞接种于SCID小鼠4个月后在皮下形成肿瘤灶。用该肿瘤组织块或细胞悬液移植于SCID小鼠,通过反复3次后,细胞生长速度变快,2个月后皮下即可形成肿瘤。将该细胞移植于BNX小鼠,以同样的方法将瘤组织体内外交叉进行致瘤,最终BNX小鼠种植成功率达到80%。致瘤时间为3周。耐药细胞和组织块P-gp170、GST-π和MMP-7均高表达。A549-Taxol细胞的紫杉醇半数抑制浓度(IC50)是亲代A549细胞的520倍。结论初步建立了人肺腺癌耐药细胞(A549-Taxol)的动物模型,为肺癌临床个体化治疗及耐药逆转研究等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动物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抗药性 紫杉醇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外周血细胞角蛋白联合2F7/S5A单抗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韩宝惠 廖美琳 +3 位作者 江晓峰 钟华 黄进肃 董强刚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 应用流式细胞仪对肺癌外周血中的细胞角蛋白及 2F7/S5A单抗检测阳性细胞进行定量分析 ,探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取外周血 5ml ,经Ficoll密度、梯度离心获取单个核细胞 ,CD45、细胞角蛋白 (CK)及肺癌单克隆抗体 ( 2F7/S5A)标... 目的 应用流式细胞仪对肺癌外周血中的细胞角蛋白及 2F7/S5A单抗检测阳性细胞进行定量分析 ,探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取外周血 5ml ,经Ficoll密度、梯度离心获取单个核细胞 ,CD45、细胞角蛋白 (CK)及肺癌单克隆抗体 ( 2F7/S5A)标记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5 - CK+2F7/S5A+细胞 ,计数单位 (升 )血中的CD45 - CK+2F7/S5A+细胞含量。结果 共 15 1例进入研究 ,其中健康对照 2 0例 ,肺癌 116例 ,肺部良性疾病 15例。正常外周血单核细胞的表型为CD45 +CK- 2F7/S5A- ,而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标记的表型均为CD45 - CK+2F7/S5A+。 2 0例健康对照均为阴性 ;15例良性肺部疾病中 1例为阳性 ;116例肺癌患者 39例为阳性 ,检测敏感性为 33.6 2 % ,特异性 93.33% ,阳性预测值 97.5 0 % ,阴性预测值 15 .38% ,检测阳性细胞含量的平均数为 0 .12× 10 6/L。结论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5 - CK+2F7/S5A+细胞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 ,能定量反应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微量癌细胞 ,对肺癌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外周血 流式细胞仪 细胞角蛋白 血道转移 诊断 2F7/S5A单抗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酶逆转录酶在食管癌中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林强 时梅萍 +2 位作者 冯久贤 陈文虎 周允中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53-354,共2页
目的 :探讨食管癌组织中端粒酶逆转录酶 (hTRT)的表达和端粒酶活性的关系。评价端粒酶hTRT表达检测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免疫组化和TRAP法分别观察 5 8例食管癌和 2 8例正常食管组织 ,比较分析它们的相关性。结果 :5 8例食管... 目的 :探讨食管癌组织中端粒酶逆转录酶 (hTRT)的表达和端粒酶活性的关系。评价端粒酶hTRT表达检测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免疫组化和TRAP法分别观察 5 8例食管癌和 2 8例正常食管组织 ,比较分析它们的相关性。结果 :5 8例食管癌hTRT阳性率 83% (48/ 5 8) ,端粒酶活性阳性率 86 % (5 0 / 5 8) ,2 8例正常食管组织均为阴性。中低分化的食管癌端粒酶hTRT及端粒酶活性阳性率高于高分化食管癌。结论 :抗hTRT抗体在食管癌中具有癌细胞的特征性 ,并与端粒酶活性呈正相关。随组织学分级的增高 ,端粒酶hTRT及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增高。提示其检测有望成为预测肿瘤发生、肿瘤诊断的良好指标。用免疫组化法比TRAP法检测食管癌中端粒酶的活性将更为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端粒 端粒酶 逆转录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吸烟量与痰液细胞p53和Ki-ras基因突变的关系
9
作者 韩宝惠 廖美琳 +2 位作者 包国良 冯久贤 董强刚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 了解痰液细胞癌基因突变是否与肺癌患者的吸烟量有相关性。方法 将痰液 0 .5毫升加入痰处理液制备细胞沉淀液 ,酚氯仿提取DNA ;应用SSCP PCR银染和RFLP PCR方法对痰液中p5 3、K ras突变情况进行检测。统计肺癌患者的香烟消耗量 ... 目的 了解痰液细胞癌基因突变是否与肺癌患者的吸烟量有相关性。方法 将痰液 0 .5毫升加入痰处理液制备细胞沉淀液 ,酚氯仿提取DNA ;应用SSCP PCR银染和RFLP PCR方法对痰液中p5 3、K ras突变情况进行检测。统计肺癌患者的香烟消耗量 ,分析p5 3、K ras突变与吸烟量的关系。结果 在确诊的 110例肺癌中 ,存在p5 3或K ras基因突变者有 76例 ,突变率达 69.1% ,其中 16例为p5 3和K ras基因均有突变。全组中有 71例重度吸烟者吸烟指数 (≥ 40 0支·年 ) ,71例中 5 5例有p5 3或K ras基因突变 ,突变率达 77.5 % ,显著高于非吸烟组 (P <0 .0 0 1) ;p5 3和K ras突变患者的平均吸烟指数分别达到 861和 63 0支·年 ;而未突变的平均吸烟指数为 2 84和 5 5 4支·年 ,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 χ2 =3 6.5 6,P =0 .0 0 2 ,双尾检验 )。结论 痰液细胞癌基因突变检测具有简便、实用、可行的特点 ,吸烟的肺癌患者中癌基因突变率显著高于非吸烟的肺癌患者 ,提示吸烟尤其是重度吸烟可能是支气管癌基因突变的主要原因之一 ,值得临床进一步开展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P53 K-RAS 痰液 吸烟量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