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长宁区1973-2013年前列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趋势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刘大可 王洁 +10 位作者 冯国杉 吴婳 蒋宇飞 沈秋明 周鹏 张磊 张云 姜玉 夏庆华 赵文穗 项永兵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09-815,824,共8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长宁区1973-2013年前列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的趋势,评估年龄、诊断时期、出生队列对其发病和死亡的影响。方法利用上海市肿瘤登记处与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前列腺癌发病和死亡资料以及长宁区公安局提供的本区相应... 目的分析上海市长宁区1973-2013年前列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的趋势,评估年龄、诊断时期、出生队列对其发病和死亡的影响。方法利用上海市肿瘤登记处与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前列腺癌发病和死亡资料以及长宁区公安局提供的本区相应人口资料,计算1973-2013年前列腺癌发病和死亡的粗率、年龄标化率和累积率。利用Joinpoint软件分析发病率与死亡率的时间趋势变化,计算其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采用年龄-时期-队列(age-period-cohort)模型分析和评价年龄、诊断时期和出生队列对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1973-2013年长宁区前列腺癌新发病例数从6例升至740例,世标发病率从0.85/10万升至19.00/10万;死亡例数从4例升至300例,世标死亡率从0.78/10万升至6.82/10万。发病率与死亡率的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率的APC为8.78%(P<0.05);死亡率的APC在1973-1997年为1.23%,在1998-2013年为7.11%,后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时期的发病危险比从1.1升至5.9(P<0.01),死亡危险比从1.2升至1.7(P=0.016),均有统计学意义。从最早的出生队列(1893-1897年)起,发病危险比从0.1持续上升,至1941-1945年的出生队列达到峰值2.3,之后至1961-1965年的出生队列,危险比保持在2.1~2.3。出生队列的发病危险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危险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海市长宁区前列腺癌在1973-2013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上升,发病率上升幅度大于死亡率。年龄、诊断时期和出生队列对发病率趋势均有显著影响,而对死亡率趋势仅诊断时期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发病率 死亡率 时间趋势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基因转移系统介导p21基因治疗人脑胶质瘤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柳湘 韩俊松 +1 位作者 田培坤 顾健人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索靶向性非病毒载体系统在人脑胶质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方法:组建了EGF-R介导的GE7基因转移系统,分别与β-gal报道基因和p21基因构成载体复合物,体外转染U251细胞,通过X-gal染色、Western... 目的:探索靶向性非病毒载体系统在人脑胶质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方法:组建了EGF-R介导的GE7基因转移系统,分别与β-gal报道基因和p21基因构成载体复合物,体外转染U251细胞,通过X-gal染色、Western blot分析、原位末端标记、DNA梯带检测等,观察了外源基因的导入及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X-gal染色表明,外源基因的导人率可达80%;转染p21基因后,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第7天生长抑制率约58%。原位末端标记及 DNA梯带检测发现,转染细胞有明显的凋亡发生。结论:GE7载体系统能高效靶向地将外源基因导入肿瘤细胞,外源基因的表达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有效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P21基因 基因治疗 基因转移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及大鼠线粒体ATPase 6基因的克隆、表达与突变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周林 万大方 +5 位作者 张国元 李宏年 张萍萍 赵新泰 顾健人 LiewCC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729-733,共5页
目的:研究正常血压与高血压鼠以及正常血压与高血压患者的差异基因。方法:用差别杂交法(Differentialhybridization)筛选正常人心脏cDNA文库的部分克隆,得到多个在自发性高血压鼠(SHR)心肌和高血压患者外周白细胞中高表达的线粒... 目的:研究正常血压与高血压鼠以及正常血压与高血压患者的差异基因。方法:用差别杂交法(Differentialhybridization)筛选正常人心脏cDNA文库的部分克隆,得到多个在自发性高血压鼠(SHR)心肌和高血压患者外周白细胞中高表达的线粒体基因。重组质粒,PCR-SSCP和测序,进行基因突变分析。结果:SHR鼠心肌线粒体ATPase6基因构象改变,8701位碱基由G→A(G8701A),编码的第59位氨基酸密码子由丙氨酸变成苏氨酸;A8708G,编码的第61位氨基酸由组氨酸变成精氨酸。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线粒体ATPase6基因8584位碱基突变(G8584A),编码的第20位氨基酸由丙氨酸变成苏氨酸,这一变化与SHR线粒体ATPase6基因改变相一致。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外用血白细胞线粒体ATPase6基因G8584A突变很可能在高血压病心肌肥厚的发生、发展中具有意义,并可能是高血压病的特异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线粒体 ATPase6基因 克隆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1195一个新的与纤粘连蛋白相互作用促进肝癌细胞迁移的基因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梅 杨胜利 +3 位作者 杨付叶 朱奕奕 王弢 万大方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781-783,共3页
目的:PP1195是新近获得的一个基因,酵母双杂交发现PP1195与纤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相互作用。本文旨在说明该基因与FN间的关系及对肝癌细胞浸润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翻译表达PP1195基因和FN基因产物,体外结合实验观察两... 目的:PP1195是新近获得的一个基因,酵母双杂交发现PP1195与纤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相互作用。本文旨在说明该基因与FN间的关系及对肝癌细胞浸润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翻译表达PP1195基因和FN基因产物,体外结合实验观察两者之间的作用;采用细胞粘附实验观察PP1195基因表达对Hep3B细胞与FN结合能力的影响;采用细胞侵袭重建基底膜和划痕实验观察该基因表达对肝癌细胞浸润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PP1195和FN有相互结合作用;诱导PP1195基因表达可显著增加Hep3B细胞与FN的结合能力;以及SMMC7721细胞的浸润和迁移能力。结论:PP1195基因是一个新的与纤粘连蛋白相互作用并能够增加肝癌细胞浸润和迁移能力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1195 纤粘连蛋白 细胞粘附 浸润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细胞生长相关5个新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及其基因结构 被引量:2
5
作者 何祥火 覃文新 +4 位作者 王俊茹 胡建 朱洪新 万大方 顾健人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1-116,共6页
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对我们研究基因相互关系、基因的组织与进化及理解基因与疾病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RH -PCR方法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对PP3898、PP115 8、PP75 3、SP2 6 0、HC5 6等 5条人细胞生长相关新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 ,并分析... 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对我们研究基因相互关系、基因的组织与进化及理解基因与疾病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RH -PCR方法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对PP3898、PP115 8、PP75 3、SP2 6 0、HC5 6等 5条人细胞生长相关新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 ,并分析了其基因结构。PP3898及PP115 8定位于 19p13 3,PP75 3及SP2 6 0定位于 1q2 1 1,HC5 6定位于 17p13 3。PP3898含有 19个外显子和 18个内含子 ,可读框为 2 5 6 5bp ;PP115 8含有 7个外显子和 6个内含子 ,可读框为 12 18bp ;SP2 6 0含有 10个外显子和 9个内含子 ,可读框为 6 90bp ;HC5 6为单外显子 ,可读框为3141bp。另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杂交 染色体定位 基因结构 人类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P2D6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萍 顾史洋 +1 位作者 覃文新 胡夕春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59-962,共4页
CYP2D6是细胞色素P450的一种同工酶,代谢许多临床常用药物。其基因的多态性可以影响他莫昔芬的代谢,从而导致携带不同基因型的乳腺癌患者对他莫昔芬的反应性不同。本文简要综述了CYP2D6基因多态性与他莫昔芬代谢和疗效的关系,药物间的... CYP2D6是细胞色素P450的一种同工酶,代谢许多临床常用药物。其基因的多态性可以影响他莫昔芬的代谢,从而导致携带不同基因型的乳腺癌患者对他莫昔芬的反应性不同。本文简要综述了CYP2D6基因多态性与他莫昔芬代谢和疗效的关系,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对他莫昔芬代谢的影响,以及针对不同患者选择个体化内分泌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2D6 遗传多态性 他莫昔芬代谢 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VEGF基因siRNA对放射性核素杀伤肿瘤的增强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盛世乐 韩源 +1 位作者 覃文新 黄钢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29-1234,共6页
目的建立特异性靶向VEGF基因表达的siRNA质粒,在肿瘤细胞内诱导RNA干扰,抑制VEGF表达,观察siRNA对放射性核素杀伤肿瘤的增强作用。方法构建针对人VEGF mRNA干扰质粒载体pRNAH-VEGF和对照载体pRNA-Ctr并转染人乳腺癌的MCF-7细胞株。采用R... 目的建立特异性靶向VEGF基因表达的siRNA质粒,在肿瘤细胞内诱导RNA干扰,抑制VEGF表达,观察siRNA对放射性核素杀伤肿瘤的增强作用。方法构建针对人VEGF mRNA干扰质粒载体pRNAH-VEGF和对照载体pRNA-Ctr并转染人乳腺癌的MCF-7细胞株。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VEGF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抑制作用。用放射性核素32P胶体作为放射源照射细胞24h,采用克隆形成实验分析siRNA对放射性核素杀伤肿瘤的增强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转染了pRNAH(VEGF的MCF-7细胞VEGF mRNA和蛋白质抑制率均明显下调,细胞培养液上清中VEGF浓度下降了60.6%;siRNA和放射性核素联合使用组细胞克隆数量明显少于各自单独使用组;联合使用组细胞凋亡率也高于单独使用组。结论针对人VEGF mRNA干扰质粒载体有效地抑制内源性VEGF表达,增强了放射性核素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利用RNA干扰技术抑制VEGF表达可作为肿瘤放射治疗中的辅助治疗,以增加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SIRNA MCF-7细胞株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肝癌中SLIT2基因表达及启动子甲基化分析
8
作者 金洁 游海燕 +5 位作者 余艳军 黄明辉 舒惠群 姚根富 杨胜利 覃文新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2-206,共5页
目的研究SLIT2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和沉默的机制。方法32个肝癌病人的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3例正常肝组织及8个肝癌细胞系样本DNA和RNA抽提后,半定量RT-PCR检测SLIT2的表达。亚硫酸氢钠处理DNA,用MSP和测序法检测SLIT2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 目的研究SLIT2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和沉默的机制。方法32个肝癌病人的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3例正常肝组织及8个肝癌细胞系样本DNA和RNA抽提后,半定量RT-PCR检测SLIT2的表达。亚硫酸氢钠处理DNA,用MSP和测序法检测SLIT2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SLIT2启动子在肝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率为84.3%,在相对应的癌旁肝组织中甲基化率为56.3%。肝癌细胞系的甲基化率为75%。而在正常肝组织中无甲基化。SLIT2启动子甲基化与肝癌的临床病理指标无相关性,但和患者的年龄有关。在用甲基化酶抑制剂5-aza-dC处理细胞后,SLIT2表达缺失的肝癌细胞系恢复了mRNA的表达。结论SLIT2启动子甲基化是肝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可能是SLIT2在肝癌中表达沉默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SLIT2 DNA甲基化 抑癌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 被引量:2
9
作者 顾健人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1期64-69,共6页
基因治疗的经典概念来自遗传病,是指通过外源基因导入人体以纠正内在的基因缺陷的疗法。由于恶性肿瘤的基因缺陷或异常可能涉及多种基因,常因病种(甚至个体)而有差异,因此“纠正基因缺陷”的可行性长期被认为是遥远无期的假想。然而... 基因治疗的经典概念来自遗传病,是指通过外源基因导入人体以纠正内在的基因缺陷的疗法。由于恶性肿瘤的基因缺陷或异常可能涉及多种基因,常因病种(甚至个体)而有差异,因此“纠正基因缺陷”的可行性长期被认为是遥远无期的假想。然而,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概念已有明显的改变。目前,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的概念已扩大到将外源基因导入人体,最终达到直接或间接(通过机体免疫反应)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的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基因治疗 基因缺陷 分子生物学 外源基因
全文增补中
白血病人的gfi-1表达及慢病毒介导的gfi-1基因沉默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战榕 吴顺泉 +2 位作者 黄豪博 黄胜林 林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849-854,共6页
本研究旨在检测独立生长因子(Gfi-1)在白血病患者的表达水平并探讨慢病毒介导的gfi-1基因沉默对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增殖的影响。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初治白血病患者gfi-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各型白血病中的表达情... 本研究旨在检测独立生长因子(Gfi-1)在白血病患者的表达水平并探讨慢病毒介导的gfi-1基因沉默对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增殖的影响。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初治白血病患者gfi-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各型白血病中的表达情况。设计、合成一对针对gfi-1 mRNA的shRNA序列,退火后连接到pLVTHM干扰载体上,与psPAX2、PDM2G共转HEK293T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颗粒并测定病毒滴度,感染K562细胞,建立稳定株。应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K562细胞gfi-1及bax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慢病毒介导的shgfi-1能明显降低gfi-1的mRNA及蛋白水平,而bax的mRNA及蛋白水平则都上调。CCK-8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shgfi-1能明显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结论:gfi-1在初治白血病患者中的高表达可能参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gfi-1特异的shRNA干扰可以有效地下调K562细胞gfi-1基因的表达,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gfi-1基因可能是白血病基因治疗的一个有效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i-1 白血病 RNA干扰 K56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相关蛋白HCAP1的表达、抗体制备及其亚细胞定位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俊茹 覃文新 +4 位作者 李锦军 杨艳华 潘勇 万大方 顾健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 :肝癌相关基因HCAP1蛋白产物的表达、抗体的制备及其亚细胞定位。方法 :原核表达HCAP1蛋白 ;纯化的HCAP1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 ,制备多抗血清 ;Westernblot分析其在肝癌细胞株的表达 ;通过荧光免疫细胞化学进行亚细胞定位。结果 :... 目的 :肝癌相关基因HCAP1蛋白产物的表达、抗体的制备及其亚细胞定位。方法 :原核表达HCAP1蛋白 ;纯化的HCAP1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 ,制备多抗血清 ;Westernblot分析其在肝癌细胞株的表达 ;通过荧光免疫细胞化学进行亚细胞定位。结果 :获得了较纯的HCAP1表达蛋白和高效价的、高特异性的抗HCAP1的多抗血清 ,并且发现HCAP1大部分位于胞浆 ,少量分布于核仁。结论 :表达的HCAP1蛋白和抗HCAP1的多抗血清可用于HCAP1基因功能的研究 ;HCAP1功能场所可能位于核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抗体 制备 HCAP1 表达 抗HCAP1多抗 亚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型p53基因转染对人HCC-9204细胞端粒酶活性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戴大英 翟为溶 +2 位作者 万大方 朱腾方 朱虹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15-517,522,共4页
目的 :探讨肿瘤抑制基因 p5 3对人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及其催化亚单位hTERT (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的影响 ,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 :用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法将野生型p5 3(wt p5 3)导入端粒酶 /hTERTmRNA阳性、内源性 p... 目的 :探讨肿瘤抑制基因 p5 3对人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及其催化亚单位hTERT (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的影响 ,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 :用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法将野生型p5 3(wt p5 3)导入端粒酶 /hTERTmRNA阳性、内源性 p5 3突变的HCC 92 0 4人肝癌细胞中 ;用Westernblot鉴定转染效率 ;PCR ELISA、TRAP 银染、原位杂交和RT PCR法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和hTERTmRNA表达 ;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改变。结果 :外源wt p5 3基因转染后HCC 92 0 4细胞端粒酶活性明显受抑 ,hTERTmRNA表达水平下调 ,bcl 2表达减少 ,细胞呈现凋亡改变。结论 :外源wt p5 3基因表达可抑制人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 ;端粒酶活化、hTERTmRNA表达存在 p5 3依赖性调节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肿瘤抑制基因P53 基因转染 端粒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高静 项永兵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2-46,共5页
近年来,中国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持续上升,进一步明确其病因和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一级预防措施,是降低子宫内膜癌的根本途径。作为一种自然、简便、经济的手段,哺乳在女性肿瘤一级预防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哺乳对乳腺癌的预防作用已... 近年来,中国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持续上升,进一步明确其病因和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一级预防措施,是降低子宫内膜癌的根本途径。作为一种自然、简便、经济的手段,哺乳在女性肿瘤一级预防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哺乳对乳腺癌的预防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同,但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尚存争议。本文就哺乳与子宫内膜癌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的回顾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方向提供线索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 子宫内膜癌 流行病学 一级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介导的基因转移与基因治疗 被引量:2
14
作者 任常春 田培坤 顾健人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46-149,共4页
基因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将治疗基因靶向性转移到细胞或组织,受体介导的基因转移能满足此要求,很有发展潜力的基因转移方法。然而,要将这种转移方法用于基因治疗,与转移系统有关的万分的化学特性与物理反应,靶细胞的受体表达水平,DNA配... 基因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将治疗基因靶向性转移到细胞或组织,受体介导的基因转移能满足此要求,很有发展潜力的基因转移方法。然而,要将这种转移方法用于基因治疗,与转移系统有关的万分的化学特性与物理反应,靶细胞的受体表达水平,DNA配体复合物怎样逃逸溶酶体的降解以及包含在复合物中的外源基因的表达等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综述了受体介导的基因转移的基本原理。DNA配体复合物形成的最佳条件与性质,影响基因转移与表达的各种因素以及近年来国内外受体介导的基因转移用于基因治疗取得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介导 基因转移 细胞转染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毒性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基因克隆及表达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万胜 方利君 +3 位作者 王顺林 蒋惠秋 李宏年 顾健人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研究克隆并表达产毒性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方法合成2条引物用PCR法扩增包括产毒性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ETEC,LT)B亚单位基因编码区及起始密码子上游793bp的DNA片段。PCR产物克隆入pBlue... 目的研究克隆并表达产毒性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方法合成2条引物用PCR法扩增包括产毒性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ETEC,LT)B亚单位基因编码区及起始密码子上游793bp的DNA片段。PCR产物克隆入pBlueScriptSK(-)并转化进入XL-Blue工程菌中。结果经ELISA,Western-blot测定共获得22株菌表达LT-B,表达水平比H10407高2~3倍。克隆的基因经测序证实有一个碱基置换,但无氨基酸序列改变。结论本工作成功表达了产毒性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肠毒素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工程 ET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肝癌相关cDNA克隆的表达
16
作者 温传俊 赵新泰 +1 位作者 万大方 顾健人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6-77,共2页
关键词 肝癌 半定量RT-PCR 检测 CDNA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荧光素酶载体介导的miRNA靶向基因筛选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17
作者 吴顺泉 林君 +1 位作者 黄胜林 战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9-163,共5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miRNA靶基因高通量筛选系统,筛选出能调控p21NAs,以便试验验证及探索这些miRNA的生物学功能及意义。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并鉴定2个慢病毒表达载体-pWPXL-Luc及pWPXL-Luc-P21-3'UTR,分别与包装载体psPAX-2及PDM2G共转... 本研究旨在建立miRNA靶基因高通量筛选系统,筛选出能调控p21NAs,以便试验验证及探索这些miRNA的生物学功能及意义。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并鉴定2个慢病毒表达载体-pWPXL-Luc及pWPXL-Luc-P21-3'UTR,分别与包装载体psPAX-2及PDM2G共转染HEK 293T细胞;包装病毒颗粒,感染HEK 293细胞,获得稳定单表达荧光素酶及共表达荧光素酶与P21-3'UTR的细胞株,前者在后续实验中作为对照;采用荧光素酶检测试剂检测pWPXL-Luc病毒感染后的293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结果表明:包装出高滴度的病毒颗粒,成功建立稳定株,且在一定范围内稳定株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与细胞数目成正比。结论:成功建立了miRNA靶基因高通量筛选系统;利用本筛选系统,成功筛选出靶向细胞周期调控基因P21(CIP1/WAF1)的mi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 荧光素酶报告载体 microRNA 靶基因 3'非翻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基因的假型逆转录病毒的构建及包装
18
作者 任圣俊 许秀兰 +1 位作者 顾峻 顾健人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163-166,共4页
研究将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应用于基因治疗。构建、包装含CD基因的假型逆转录病毒。构建含CD基因的逆转录病毒重组表达载体pLCDSN基础上,以重组表达载体pLCDSN转染包装细胞PA317,pLCDSN整合入PA317染色体中。结果:CD基因... 研究将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应用于基因治疗。构建、包装含CD基因的假型逆转录病毒。构建含CD基因的逆转录病毒重组表达载体pLCDSN基础上,以重组表达载体pLCDSN转染包装细胞PA317,pLCDSN整合入PA317染色体中。结果:CD基因获得表达且包装出具有感染能力的假型逆转录病毒。以该假型逆转录病毒感染NIH/3T3细胞,逆转录病毒重组表达载体pLCDSN整合入NIH/3T3细胞染色体中,CD基因获得表达。5-FC对有CD基因表达的包装细胞PA317(pLCDSN)和NIH/3T3(pLCDSN)产生杀伤毒性。结论:我们已成功地构建、包装了含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CDSN且具有感染能力的假型逆转录病毒。该工作为以逆转录病毒介导的CD基因应用于肿瘤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胞嘧啶脱氨酶 基因载体 逆转录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杂交检测肝癌相关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突变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芝梅 朱宇 +4 位作者 吴燕 樊春笋 陈陶阳 甘愉 屠红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66-272,共7页
背景与目的:日益增多的研究表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DNA前C区G1896A和G1899A突变是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旨在建立简单、快速、灵敏和准确的检测HBV前C区突变的反向杂交方法,并应用于检测江苏省启东地区HBV... 背景与目的:日益增多的研究表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DNA前C区G1896A和G1899A突变是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旨在建立简单、快速、灵敏和准确的检测HBV前C区突变的反向杂交方法,并应用于检测江苏省启东地区HBV DNA前C区突变与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设计并合成HBV DNA前C区1896和1899位点的特异性探针,通过优化条件建立特异、敏感的杂交体系,并与直接测序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将该方法应用于检测启东100例肝癌和100例慢性HBV携带者(对照组),分析HBV DNA前C区突变与肝癌的关系。结果:反向杂交对血清样本的最低检测下限为HBV DNA 103 copy/mL,检测混合感染时比直接测序更占优势,混合株中10%以上的突变株均可被检测。启东地区HBV DNA前C区G1899A突变与肝癌高发具有相关性(P=0.000, OR=4.846, 95%CI:2.240~10.485),而G1896A突变未见其相关性。结论:反向杂交检测HBV DNA前C区突变方便、快速、准确,可有效监控肝癌的发生,适合临床大规模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前C区 反向杂交 突变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选链接蛋白1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促进胰腺导管腺癌进展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潘泓 廖颖娜 +2 位作者 盖严支 钱立恒 聂惠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8-292,共15页
目的·探究分选链接蛋白1 (sorting nexin 1,SNX1)在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对PDAC细胞增殖、迁移、凋亡和巨胞饮的影响,并分析其促进PDAC进展的分子机制。方法&#... 目的·探究分选链接蛋白1 (sorting nexin 1,SNX1)在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对PDAC细胞增殖、迁移、凋亡和巨胞饮的影响,并分析其促进PDAC进展的分子机制。方法·分别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和基因型-组织表达(Genotype-Tissue Expression,GTEx)数据库、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的GSE15471数据集分析SNX1mRNA在PDAC及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量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 staining,IHC)检测PDA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NX1的表达变化。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SNX1在hTERT-HPNE细胞及PDAC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分别采用CCK8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由转染siRNA引起SNX1下调导致的AsPC-1、Capan-1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凋亡水平的变化。构建稳定敲除SNX1的Capan-1细胞株,使用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下调SNX1对细胞在裸鼠体内增殖能力的影响。利用免疫荧光染色(immunofluorescence,IF)确定SNX1在PDAC细胞中的分布,并用四甲基罗丹明-葡聚糖(TMRdextran)检测由转染siRNA引起SNX1下调导致的AsPC-1、Capan-1细胞巨胞饮水平的变化。利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软件预测与SNX1相关的信号通路,并选取转化生长因子-β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通路进行后续分析及实验验证。构建稳定过表达SNX1的Capan-1、AsPC-1细胞株,使用TGF-β通路抑制剂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xy)处理上述过表达细胞,并采用CCK8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流式细胞术和TMRdextran检测Oxy处理对过表达SNX1引起的细胞的增殖、迁移、凋亡、巨胞饮水平变化的影响。结果·TCGA和GTEx数据库的合并分析的结果显示SNX1 mRNA在PDA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GSE15471数据集分析的结果显示SNX1mRNA在PDA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均P=0.000)。IHC的结果显示SNX1在PDAC患者的癌组织中的表达亦高于癌旁组织。qPCR和Western blotting的结果显示,与hTERT-HPNE细胞相比,SNX1在PDAC细胞中的mRNA、蛋白水平均有上调(均P<0.05)。下调SNX1能够抑制AsPC-1、Capan-1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下调其巨胞饮水平,促进其凋亡;过表达SNX1则可产生相反的结果。同时,敲除SNX1能够抑制Capan-1细胞在裸鼠体内的增殖能力。IF的结果显示SNX1在PDAC细胞中与溶酶体存在共定位。GSEA的结果显示,SNX1的表达与细胞凋亡、三羧酸循环、TGF-β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相关;在PDAC细胞中下调SNX1能够抑制TGF-β信号通路的激活,过表达SNX1则可促进该通路的激活,且加入该通路抑制剂可抑制由过表达SNX1引起的细胞表型变化。结论·SNX1在PDAC细胞和组织中高表达,其可通过激活TGF-β信号通路增强PDAC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和巨胞饮水平,并抑制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分选链接蛋白1 巨胞饮 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