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中心城区社区医疗机构肿瘤安宁疗护资源使用状况调查及医护人员职业满意度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杨森 赵华新 +7 位作者 牛晓敏 陈晨 张文静 葛许华 陆媛 马乐 史晓晓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41-1545,共5页
背景上海安宁疗护服务已走过30余年的历程,目前上海全市2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全部开展安宁疗护服务,经过多年的发展,上海积极推进试点、制订服务规范、实施能力培训等措施,有力推动了安宁疗护持续、规范、高效发展。目的了解上海市... 背景上海安宁疗护服务已走过30余年的历程,目前上海全市2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全部开展安宁疗护服务,经过多年的发展,上海积极推进试点、制订服务规范、实施能力培训等措施,有力推动了安宁疗护持续、规范、高效发展。目的了解上海市中心城区社区医疗机构肿瘤安宁疗护资源使用状况及从业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情况。方法2019年3—9月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分别从上海市7个中心城区(黄浦区、徐汇区、杨浦区、普陀区、静安区、长宁区、虹口区)的14家试点安宁疗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取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42名为研究对象。分析试点机构2018年卫生统计报表和财务报表(安宁疗护病床使用率、安宁疗护时间、安宁疗护中心人均医疗费用、安宁疗护中心日均医疗费用)。并采用自行设计的《上海市安宁疗护试点机构医护人员从业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医护人员从业满意度进行调查与访谈,具体内容包括受访者的基本信息、从业满意度(薪资福利、职业发展、职业认同感、离职意向、同行关系、工作满意度)以及影响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职业满意度的因素。结果2018年上海市中心城区试点安宁疗护机构的安宁疗护病床使用率为(48.42±2.34)%;平均住院时间为(41.8±3.5)d,人均医疗费用为(7632.8±234.7)元,日均医疗费用为(182.6±22.6)元;居家安宁疗护平均时间为(56.2±7.5)d,人均医疗费用为(1371.3±186.4)元,日均医疗费用为(24.4±4.2)元。社区医疗机构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对薪资福利、职业发展的满意度偏低,对同行关系和职业认同感的满意度偏高。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对居家安宁疗护和机构安宁疗护的工作满意度结果相似。影响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开展机构安宁疗护服务的主要因素是:"待遇较低、工作量大,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依靠机构自身运营补贴,专项经费不足""长期面对即将死亡的患者,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较大";影响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开展居家安宁疗护服务的主要因素是:"工作琐碎,医护人员待遇不足""从业医护人员数量不足""各方重视程度不足"。结论上海市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有效减轻了社会和家庭负担,但仍存在安宁病床的使用率不高,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的待遇和满意度偏低,不同医疗机构间转诊不通畅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终医护 安宁疗护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恶性肿瘤 采访(主题)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肺癌手术治疗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作用──引自38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2002年年会 被引量:2
2
作者 廖美琳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89-91,共3页
关键词 肺癌 手术 治疗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 ASCO 2002年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瘤病毒联合免疫治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梁滢昀(综述) 陈健华(审校)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86-694,共9页
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OV)疗法通过溶瘤病毒在感染的肿瘤细胞内复制、裂解杀死肿瘤细胞,并促进“冷”-“热”肿瘤转换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诱导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展开攻击从而达到抗肿瘤治疗的目的。病毒种类、病毒自身特征、... 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OV)疗法通过溶瘤病毒在感染的肿瘤细胞内复制、裂解杀死肿瘤细胞,并促进“冷”-“热”肿瘤转换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诱导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展开攻击从而达到抗肿瘤治疗的目的。病毒种类、病毒自身特征、宿主免疫力、给药途径及瘤种选择是OV高效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关键。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OV可以经过基因编辑改造提高其针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增强其复制和裂解细胞的潜能并增强宿主抗肿瘤免疫水平,同时通过联合其他治疗方式可以增强抗肿瘤疗效。肿瘤的异质性是提升肿瘤治疗效果需要突破的瓶颈。鉴于目前临床上单一应用OV疗法的疗效有限,而OV疗法与免疫治疗在抗肿瘤作用机制上存在互补,其联合应用可能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本文从临床获批的OV以及处于研究阶段的天然的或经基因编辑的OV种类、特点及抗肿瘤机制方面展开,同时对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OV治疗进行梳理,总结OV联合治疗策略,尤其是联合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和过继细胞疗法(adoptive cell therapy,ACT)为代表的肿瘤免疫治疗进行深入阐述,结合本项目组在OV研究中积累的经验提出OV在抗肿瘤治疗中的思考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瘤病毒 免疫治疗 恶性肿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过继细胞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癌手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赵晓菁 罗清泉 周允中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81-384,共4页
背景与目的:在世界范围内,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相关经验正在逐渐积累。很多医学中心可在胸腔镜下完成解剖学上彻底的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一些胸外科医师关注该类手术方式治疗肺癌的安全性、益处和根治性。我们的研究旨在... 背景与目的:在世界范围内,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相关经验正在逐渐积累。很多医学中心可在胸腔镜下完成解剖学上彻底的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一些胸外科医师关注该类手术方式治疗肺癌的安全性、益处和根治性。我们的研究旨在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根治性肺癌切除的可行性。方法: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实施肺叶切除合并淋巴结清扫治疗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32例,运用常规开胸手术器械及胸腔镜用器械切除肺叶,结合特殊的淋巴结摘除钳完成淋巴结清扫,并与同期40例肺癌常规开胸手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胸腔镜组32例肺癌手术顺利,出血少,均无输血,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恢复快。与常规组比较在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量、范围无显著差异;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胸腔镜组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肺癌手术安全可行,创伤小,符合肺癌手术原则,长期疗效有待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镜 肺叶切除 淋巴结清扫 淋巴结摘除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肺癌特异性淋巴清扫的临床回顾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建 毛锋 +1 位作者 宋正波 申屠阳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31-538,共8页
背景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淋巴结清扫方式对I期肺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考察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应用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5年上海市胸科医院病理I期且符合完全性切除的379例肺癌患者,其中... 背景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淋巴结清扫方式对I期肺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考察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应用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5年上海市胸科医院病理I期且符合完全性切除的379例肺癌患者,其中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组148例,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组150例,术后病理均为T1a-2aN0M0,比对研究两组手术相关因素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两组临床病理特征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总体3年及5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不同病理分期、病理类型和肿瘤直径之间的生存率存在明显差异(P<0.01);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胸管引流量、拔管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方面,两组存在明显差异(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并未增加I期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病理分期、病理类型和肿瘤直径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可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并降低围手术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 系统性淋巴结清扫 早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7-1共刺激分子表达对Lewis肺癌肿瘤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6
作者 陈智伟 黄绍光 +1 位作者 廖美琳 万欢英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5-157,共3页
目的了解共刺激分子B7 1的表达水平对Lewis肺癌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18只Lewis肺癌小鼠分为对照组、空载体组和B7 1组。治疗 2周后 ,检测肿瘤组织中B7 1分子的表达率、凋亡指数 (AI)和外周血、脾中的CD8+ 细胞的百分比。结果对照组... 目的了解共刺激分子B7 1的表达水平对Lewis肺癌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18只Lewis肺癌小鼠分为对照组、空载体组和B7 1组。治疗 2周后 ,检测肿瘤组织中B7 1分子的表达率、凋亡指数 (AI)和外周血、脾中的CD8+ 细胞的百分比。结果对照组肿瘤细胞的B7 1的表达率为 (8.8± 0 .9) % ,空载体组的表达率为 (8.4± 0 .8) % ,两组表达水平相近 (P >0 .0 5 ) ;B7 1组的表达率为 (4 6 .6± 5 .7) % ,同时其凋亡指数为 (5 .3± 1.0 ) % ,均较对照组高 (P <0 .0 5 )。B7 1组外周血和脾脏中CD8+ 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 (15 .4± 3.2 ) %和 (4 1.8± 2 1.8) % ,均较对照组和空载体组高 (P <0 .0 5 ) ,第 8、14d的抑瘤率分别为 34.6 %、87.0 %。结论提高肿瘤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 ,有助于增加肿瘤的免疫原性 ,引起凋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WIS肺癌 对照组 B7-1 共刺激分子 凋亡 表达率 增殖 表达水平 载体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届上海国际肺癌论坛、首届CSCO-上海国际肺癌论坛第一轮通知
7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82-482,共1页
关键词 CSCO 上海市胸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 肺癌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非替尼和西妥昔单抗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陈智伟 虞永峰 +3 位作者 李子明 牛小敏 廖美琳 陆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75-280,共6页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高度表达并且参与其病理过程。目前针对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开发了两种治疗肺癌的药物,一种是EGFR小分子抑制剂吉非替尼(Gefitinib),另一种是EGFR...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高度表达并且参与其病理过程。目前针对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开发了两种治疗肺癌的药物,一种是EGFR小分子抑制剂吉非替尼(Gefitinib),另一种是EGFR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Cetuximab)。然而,Gefitinib、Cetuximab联合治疗肺癌的效果以及具体机制还不是很清楚。本实验旨在研究Gefitinib、Cetuximab对人肺癌细胞A549、H460、H1299、SPC-A、95C、95D细胞增殖、细胞周期与凋亡、侵袭转移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应的分子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各细胞对Gefitinib、Cetuximab的IC50。流式细胞技术观察细胞凋亡状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黏附情况;Westernblot检测Gefitinib、Cetuximab对增殖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1nmol/LGefitinib和5μmol/LCetuximab对A549细胞生长抑制率大概为30%和40%,而两者联合使用的抑制率能够达到50%以上。5μmol/LGefitinib和10nmol/LCetuximab单独及联合作用对A549细胞迁移率降低约为18%、22%和35%。通过Westernblot检测到Gefitinib、Cetuximab处理组的p-AKT、p-EGFR、p-MAPK蛋白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Gefitinib和Cetuximab能够抑制肺癌细胞生长和迁移,并且有着良好的协同作用,提示两药联合使用临床肺癌治疗可能具有很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FITINIB CETUXIMAB 肺癌 细胞增殖 迁移 凋亡 信号通路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肺癌系统性清扫淋巴结术后顽固性咳嗽防治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4
9
作者 黄佳 罗清泉 +1 位作者 申屠阳 赵晓菁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975-979,共5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手术系统性清扫淋巴结能一定程度上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但也会造成术后并发症增多,例如乳糜胸、喉返神经损伤致声音嘶哑、顽固性咳嗽等。目前国内外尚无外科手术方法改进以减少顽固性咳嗽的发生。本研究旨在探讨前纵隔脂... 背景与目的肺癌手术系统性清扫淋巴结能一定程度上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但也会造成术后并发症增多,例如乳糜胸、喉返神经损伤致声音嘶哑、顽固性咳嗽等。目前国内外尚无外科手术方法改进以减少顽固性咳嗽的发生。本研究旨在探讨前纵隔脂肪填塞残腔是否可减少顽固性咳嗽的发生。方法 2008年1月-2008年12月,依纳入标准收治右肺癌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使用前纵隔脂肪填塞上纵隔淋巴结清扫遗留的残腔实验组(30例)和未使用前纵隔脂肪填塞上纵隔淋巴结清扫遗留的残腔对照组(30例)。术中依据分组采取不同的方法处理上纵隔淋巴结清扫遗留残腔,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引流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拔管前后日间和夜间咳嗽评分等具体外科临床资料。分别随访两组患者出院后术后咳嗽情况,并指导患者填写咳嗽量化评分表和FACT-L评分表。结果①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第1天胸引量、拔管时间、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异;②两组患者在拔管前日间、夜间咳嗽及拔管后夜间咳嗽评分无明显差异,在拔管后日间咳嗽评分有统计学差异;③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咳嗽评分表评分有明显差异;④两组患者FACT-L评分中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五项评分中,后三项评分两组患者有明显差异。结论前纵隔脂肪填塞残腔能有效减少术后顽固性咳嗽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系统性清扫淋巴结 并发症 咳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后的外科手术治疗 被引量:11
10
作者 罗清泉 陆舜 +3 位作者 吕长兴 虞永峰 赵晓菁 林皓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02-305,共4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存在许多争论,手术、化疗和放疗的治疗次序组合,是否会影响手术的疗效和结果。本课题研究同步放化疗后再手术的手术指征、适应症、手术技巧和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 背景与目的:目前,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存在许多争论,手术、化疗和放疗的治疗次序组合,是否会影响手术的疗效和结果。本课题研究同步放化疗后再手术的手术指征、适应症、手术技巧和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其中同步放化疗组22例术前同步放化疗,另对照组22例选择先手术后辅助化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结果;放疗总剂量小于45Gy;化疗方案为顺铂(DDP)15~20mg/m^2,第1~3天,或75mg/m^2,第1天;长春瑞滨(NVB)25mg/m^2,第1~3天;化疗放疗结束后3~4周后,血象正常,即予手术治疗。结果:同步放化疗组中3例左全肺切除,10右下叶切除,3例右上叶切除,5例左下叶切除,1例左上叶切除,术后化疔4个疗程。鳞癌16例,腺癌4例,腺鳞癌2例;Ⅲa期18例,Ⅲb期4例,手术成功率100%,术中出血量平均200ml;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对照组中4例左全肺切除,9右下叶切除,4例右上叶切除,4例左下叶切除,1例左上叶切除;鳞癌15例,腺癌4例,腺鳞癌3例;Ⅲa期20例,Ⅲb期2例。手术成功率100%,术中出血量平均150ml;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同步放化疗组1例术后4个月全身皮下转移及骨转移死亡,1年成活率93.3%。对照组1例术后10个月出现对侧肺转移,1年成活率100%。结论:同步放化疗后再手术,在外科技术上是可行的,并不增加手术难度和手术并发症,长期生存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 同步放化疗 外科手术 支气管残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手术非小细胞肺癌多学科治疗对预后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熊丽纹 顾爱琴 +6 位作者 白皓 纪灏 戚大江 廖美琳 周允中 赵家美 韩宝惠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93-197,共5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为当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绝大多数,而且大部分在诊断时已属晚期,对Ⅲ期估计不能全部切除的NSCLC,通过新辅助化疗可以使原发肿瘤缩小,提高手术切除率,消灭微小转移,延长NSCLC患... 背景与目的:肺癌为当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绝大多数,而且大部分在诊断时已属晚期,对Ⅲ期估计不能全部切除的NSCLC,通过新辅助化疗可以使原发肿瘤缩小,提高手术切除率,消灭微小转移,延长NSCLC患者的生存率。所以本文目的在于探讨先化疗后手术对NSCLC预后因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1995年-1997年先化疗后手术的Ⅰ-Ⅲ期NSCLC住院病例98例,其中Ⅰ期35例、Ⅱ期21例、Ⅲ期42例,手术前先进行1和2周期化疗的分别为83例和15例,化疗方案为MVP、MOP或MAP等,化疗缓解率(RR),部分缓解(PR)45例,稳定(SD)53例,手术方式为肺叶切除或全肺切除,分站摘除所有肉眼可见的胸内淋巴结,手术病理提示鳞癌35例、腺癌48例、混合型9例、其他6例,术后化疗2—3个周期(1996年后Ⅰ期NSCLC术后未作化疗)。对先化疗后手术的98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5年以上,运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Log Rank检验和Cox多因素分析,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98例先化疗后手术NSCLC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41.2月,其中36例存活,62例死亡。98例NSCLC患者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是88.78%、49.63%、18.46%;Ⅰ、Ⅱ、Ⅲ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33.23%、20.26%、5.52%(P=0.0002);N0、N1、N2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35.49%、19.08%、4.90%(P=0.0004)。先化疗后手术NSCLC总分期越晚预后越差;术前末次化疗距手术时间为1月内预后好;全肺切除较肺叶切除预后差;肺门固定较肺门活动预后差;胸内淋巴结(+)预后差,N1较N0预后差,N2较N1预后更差;其它预后不良因素包括肿块侵犯大血管、脏器、胸壁、心包,术中出血量≥400ml,腺癌;化疗后肿块纤维化预后好。本组结果还显示:术前化疗2周期较术前化疗1周期预后好;肿瘤坏死和术后未行化疗者预后差。结论:影响先化疗后手术NSCLC患者的预后因素为:总分期、术前末次化疗距手术时间、术式、肺门活动度、胸内淋巴结、肿块侵犯部位、术中出血量、病理类型及肿瘤纤维化。术前化疗次数、肿瘤坏死和术后化疗亦可能是先化疗后手术NSCLC预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后手术 预后 多变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腺癌和鳞癌中VEGF-C和新生淋巴管表达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11
12
作者 代学利 王文利 +1 位作者 申屠阳 张杰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774-779,共6页
背景与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 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是VEGF家族的成员之一,且已被证明是相对特异的血管内皮生成因子,其与受体VEGFR-3结合后可激活淋巴管的生成,为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创造有利的条件。本研究旨... 背景与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 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是VEGF家族的成员之一,且已被证明是相对特异的血管内皮生成因子,其与受体VEGFR-3结合后可激活淋巴管的生成,为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创造有利的条件。本研究旨在探讨VEGF-C和新生淋巴管在肺腺癌和鳞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预后意义。方法以跨粘膜样受体蛋白(podoplanin)标记新生淋巴管内皮细胞,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8例IIIa(N2)期肺腺癌和鳞癌中VEGF-C和新生淋巴管的表达。结果 VEGF-C的表达率与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LMVD)之间存在正相关(r=0.783,P<0.01)。VEGF-C高表达组的LMVD大于低表达组(P<0.01)。肺腺癌VEGF-C和新生淋巴管表达率明显高于肺鳞癌(P<0.01)。VEGF-C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患者(P<0.05),VEGF-C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IIIa(N2)期肺腺癌新生淋巴管的表达较鳞癌明显。VEGF-C是影响IIIa(N2)期肺腺癌和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新生淋巴管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诊治肺周围型结节 被引量:11
13
作者 赵晓菁 罗清泉 周允中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8期568-570,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在诊断和治疗肺周围型结节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诊治肺周围型结节55例,其中单发结节54例,多发结节1例。肺楔形切除术23例;肺叶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治疗原发性肺癌32例,采用...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在诊断和治疗肺周围型结节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诊治肺周围型结节55例,其中单发结节54例,多发结节1例。肺楔形切除术23例;肺叶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治疗原发性肺癌32例,采用常规开胸手术器械及胸腔镜用器械切除肺叶,自制淋巴结摘除钳完成淋巴结清扫。结果55例均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5~180min,平均109min,术中出血量50~400ml,平均122min。均未输血,1例术后漏气术后32d出院,1例切口延迟愈合,术后19d出院,余53例术后住院4~11d,平均8.3d。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良性病变15例,原发性肺癌38例,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1例,转移性肺癌1例。良性病变行肺楔形切除术,32例原发性肺癌行解剖学肺叶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4例肺癌胸膜广泛播散未手术处理,2例肺癌因肺功能差行姑息性肺楔形切除。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有助于明确诊断肺周围型结节病变,治疗临床早期原发性肺癌的长期疗效有待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 肺周围型结节 肺楔形切除术 肺叶切除术 肺癌 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日间化疗经济学分析及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4
14
作者 冯运 陆舜 +3 位作者 徐蕾 施旖 宋正波 陈智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5-367,共3页
目的探讨肺部肿瘤病房使用新模式,通过增加床位周转,缓解目前肺部肿瘤患者住院难的问题,同时在保证患者疗效情况下进一步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节省医疗开支。方法统计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肺部肿瘤医学中心2009年1月—2009年4月接受... 目的探讨肺部肿瘤病房使用新模式,通过增加床位周转,缓解目前肺部肿瘤患者住院难的问题,同时在保证患者疗效情况下进一步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节省医疗开支。方法统计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肺部肿瘤医学中心2009年1月—2009年4月接受日间化疗患者(n=249)的治疗费用、住院时间及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同期接受普通化疗的患者(n=827)作为对照组。结果日间化疗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治疗总费用均显著低于与普通化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30 d和13.7 d,6 751.87元和14 198.03元,均P<0.01)。两组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相似,日间化疗组白细胞降低比例高于普通化疗组,胃肠道反应(呕吐)发生比例低于普通化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日间化疗有效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可作为常规住院化疗外的治疗新模式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日间化疗 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淋巴管及其受侵对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忠吾 王文利 +2 位作者 张杰 毛锋 申屠阳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56-662,共7页
背景与目的已有的研究表明新生淋巴管与多种肿瘤的进展和淋巴转移相关,本研究拟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病灶内(旁)新生淋巴管密度及其受肿瘤侵袭状况对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价值。方法选择特异性单克隆抗体D2-40标记新生淋巴管内皮细胞,以免疫... 背景与目的已有的研究表明新生淋巴管与多种肿瘤的进展和淋巴转移相关,本研究拟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病灶内(旁)新生淋巴管密度及其受肿瘤侵袭状况对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价值。方法选择特异性单克隆抗体D2-40标记新生淋巴管内皮细胞,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9例II期-III期非小细胞肺癌病灶内及其中部分病灶旁新生淋巴管表达及其受侵状况,结合患者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判断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和评估价值。结果①病灶内新生淋巴管密度:N2患者高于N0患者(P=0.015),新生淋巴管受侵患者明显高于未受侵患者(P=0.009),肺癌低分化明显高于高分化肺癌(P=0.007),腺癌高于鳞癌(P=0.025),患者生存率与之呈负性相关(P=0.007);②病灶旁新生淋巴管密度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③N2肺癌病灶内新生淋巴管受侵多于N0肺癌;④病灶内和病灶旁新生淋巴管受侵患者的生存率低于未受侵患者。结论病灶内新生淋巴管密度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新生淋巴管受侵的预后意义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新生淋巴管 淋巴管受侵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Ⅰ期肺癌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烨 李子明 申屠阳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400-403,共4页
背景与目的急性炎症反应包括白细胞及急性期炎症蛋白的变化,被较多研究证实是各种肿瘤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预后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观察I期NSCLC患者术前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与临... 背景与目的急性炎症反应包括白细胞及急性期炎症蛋白的变化,被较多研究证实是各种肿瘤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预后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观察I期NSCLC患者术前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应用胶乳免疫透射比浊法计算血清CRP含量,回顾性收集2000年1月-2004年1月间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及上海市胸科医院共96例完整手术切除的I期NSCLC患者资料,采用ANOVA检验分析不同临床特征的患者中CRP水平是否存在差异。采用Kaplan-Meier曲线及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和比较,并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与生存相关的因素。结果 96例患者中CRP5mg/L者66例。鳞癌(P<0.001)、肿瘤直径>3cm(P<0.001)的患者CRP水平较高。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肿瘤最大径与血清CRP水平相关(β=0.322,P=0.039)。CRP>5mg/L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CRP5mg/L组(54.1%vs78.2%,P=0.021)。COX分析表明CRP水平是影响I期NSCLC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P=0.023)。结论 I期NSCLC患者术前CRP水平与肿瘤最大径呈正相关,CRP>5mg/L组患者的总生存期低于CRP5mg/L组,可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I期 C反应蛋白 手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21
17
作者 陆舜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74-76,共3页
关键词 NSCLC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 综合治疗 手术 病例 新进展 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中的气道重建 被引量:3
18
作者 申屠阳 丁征平 周允中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96-200,共5页
背景与目的部分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需要采取不同的气道重建方式,以彻底切除病变并最大限度保存肺功能。本研究旨在探讨气道重建中的外科相关问题。方法回顾分析研究2003年1月~2005年6月2206例肺癌手术中100例气道重建患者的临床... 背景与目的部分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需要采取不同的气道重建方式,以彻底切除病变并最大限度保存肺功能。本研究旨在探讨气道重建中的外科相关问题。方法回顾分析研究2003年1月~2005年6月2206例肺癌手术中100例气道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鳞癌42例,腺鳞癌23例,腺癌11例,粘液表皮样癌5例,腺样囊性癌4例,类癌3例及其它混合散在分布类型12例。ⅠB期34例,ⅡB期23例,ⅢA期23例,ⅢB期20例。主要手术方式包括:右上叶袖状切除42例,右下叶袖状切除1例,左上叶袖状切除24例,左下叶袖状切除4例,两叶袖状切除8例,隆凸成形重建17例,肺叶袖状切除合并肺动脉成形4例。结果97例患者为完全性切除(R0),3例为不完全性切除(R1)。术后5例出现并发症,分别为肺部感染2例,胸腔感染1例,支气管胸膜瘘1例,肺泡胸膜瘘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术后住院日为4~27日(中位11日)。99例治愈出院,肺部感染导致死亡1例,手术死亡率为1%。结论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采取适当的气道重建方式,符合外科手术原则,可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对血管、气管、支气管的处理技巧是手术获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外科治疗 气道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唑来膦酸联合紫杉醇治疗肺腺癌骨转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箴 杨顺芳 +1 位作者 何卫中 陆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58-364,共7页
背景与目的:双膦酸盐制剂是肺癌骨转移治疗的主要用药之一。唑来膦酸在体外和体内能抑制小细胞肺癌瘤株的生长,具有直接的抗肿瘤作用,并且与常用的抗癌药物联用有协同作用。本文用人肺腺癌骨转移细胞株SPC-A-1BM的免疫缺陷小鼠动物实验... 背景与目的:双膦酸盐制剂是肺癌骨转移治疗的主要用药之一。唑来膦酸在体外和体内能抑制小细胞肺癌瘤株的生长,具有直接的抗肿瘤作用,并且与常用的抗癌药物联用有协同作用。本文用人肺腺癌骨转移细胞株SPC-A-1BM的免疫缺陷小鼠动物实验模型,观察比较唑来膦酸钠联合紫杉醇与单用紫杉醇、单用唑来膦酸钠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荷瘤鼠的实验疗效,并进一步探讨双膦酸盐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①将人肺腺癌骨转移细胞株SPC-A-1BM,接种于40只等体重的NIH-BNX小鼠左心室,制成骨转移瘤治疗模型。②将40只荷瘤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唑来膦酸钠(B组)、紫杉醇(P组)、唑来膦酸钠联合紫杉醇(B+P组)和0.9%氯化钠溶液组(对照组),每组10只。接种后第8天开始用药,治疗5周。③每只小鼠每周称体重2次,记录生存情况。至第8周放血处死小鼠,留取血清样本,ELISA法检测血清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水平;ECT核素骨扫描和X线摄片检测骨转移部位和数量;HE染色病理检查可疑转移部位及未转移的全脊柱的骨和骨髓结构;观察小鼠肺部、肝、淋巴结和肾上腺有无转移结节,用膨胀压片法计数肺部转移灶数,HE染色病理切片检查。结果:①核素显像和X线摄片结果显示: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骨转移均有显著差异(P=0.013,P=0.036),以B+P组骨转移鼠数较少;病理检查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骨转移鼠数有边缘性统计学差异(P=0.058),以P组、B+P组骨转移较少;骨转归生物标记物-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检测显示B+P组血清NTX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7);B+P组未见肺转移(P=0.036);②唑来膦酸联合紫杉醇组生存期较对照组延长(logrank=0.022)。结论:唑来膦酸钠与紫杉醇联合处理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培养的肿瘤细胞 SCID小鼠 移植瘤 骨转移 唑来膦酸 紫杉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手术期肺癌患者血浆特异蛋白质的筛选 被引量:1
20
作者 沙慧芳 冯久贤 +1 位作者 申屠阳 廖美琳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37-439,共3页
关键词 肺癌标志物 差异蛋白质 患者血浆 围手术期 筛选 特异 飞行时间质谱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