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霉素对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菌株生物被膜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惠萍 余慧 +4 位作者 何国钧 诸海青 张颉 赵兰 孙兵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3年第4期206-210,共5页
目的 :用红霉素抑制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 (PA)感染患者PA菌株生物被膜的合成 ,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 :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 37例 ,随机分为红霉素干预组 (红组 ,n =2 2 )和常规治疗组 (非红组 ,n =1 5 )。红组在2... 目的 :用红霉素抑制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 (PA)感染患者PA菌株生物被膜的合成 ,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 :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 37例 ,随机分为红霉素干预组 (红组 ,n =2 2 )和常规治疗组 (非红组 ,n =1 5 )。红组在2种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红霉素 1 .0 g/d ,其他治疗两组基本相似。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 (1 0d)培养细菌藻酸盐含量的变化、电镜观察细菌形态学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红组在红霉素治疗后 ,PA藻酸盐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治疗前为 2 2 .5± 6 .72 μg/ml;治疗后为 (1 6 .8± 6 .2 1 ) μg/ml,P <0 .0 1 ],而非红组则反而升高 [治疗前为 (2 5 .4 8± 2 0 .76 ) μg/ml;治疗后为(5 1 .97± 4 3.4 1 ) μg/ml],说明红霉素在体内可以减少PA藻酸盐的合成。电镜观察表明 ,经红霉素配合敏感抗生素治疗后 ,菌体明显肿胀、胞质疏松 ,核质变淡 ;菌毛、鞭毛消失 ,菌体结板成块 ;而非红组变化则没有红组明显 ,细菌变形轻微 ,损伤不似红组明显。结论 :红霉素在人体下呼吸道PA感染的治疗中 ,作为敏感抗生素的辅助用药 ,可抑制PA藻酸盐的合成 ,减少其生物被膜的形成 ,帮助药物渗入菌体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 铜绿假单胞菌 藻酸盐 下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瘦素水平与营养和呼吸肌力的相关性 被引量:5
2
作者 江平 刘锦铭 +3 位作者 王英敏 郑卫 朱东 江建萍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67-1169,1173,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与营养状况和呼吸肌力的相关性。方法31例病情稳定的COPD患者(A组),分为COPD营养不良组(A1组)和COPD非营养不良组(A2组)。以20例无吸烟史且肺功能正常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B组)。测定各...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与营养状况和呼吸肌力的相关性。方法31例病情稳定的COPD患者(A组),分为COPD营养不良组(A1组)和COPD非营养不良组(A2组)。以20例无吸烟史且肺功能正常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B组)。测定各组的营养参数(血清瘦素水平、上臂肌围、血清白蛋白等)、肺通气功能、呼吸肌力(最大吸气压和最大呼气压)、呼吸中枢驱动功能(口腔闭合压)和动脉血气等指标,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A2组比较,A1组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等营养参数和PaO2均降低,而PaCO2增高;与B组相比,A组患者血清瘦素等营养参数、肺通气功能和呼吸肌力均降低,而口腔闭合压和PaCO2明显增高。A组血清瘦素水平与体重指数、上臂肌围和最大吸气压呈正相关;B组血清瘦素水平与其他营养参数和呼吸肌力无相关性。结论血清瘦素水平是COPD患者的营养状态指标并与呼吸肌力相关;COPD患者肺泡低通气和CO2蓄积的原因是外周呼吸肌力降低,而非呼吸中枢驱动功能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血清瘦素 营养参数 呼吸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炎衣原体性急性呼吸道感染 被引量:1
3
作者 褚海青 李惠萍 +1 位作者 王丽 何国钧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382-383,共2页
关键词 免疫荧光法 检测 肺炎衣原体性急性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部小结节的外科临床诊治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张云嵩 杨晨露 +3 位作者 陈建 陈田子 黄靖 蒋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47-853,共7页
肺部小结节是肺部常见疾病,也是肺癌进展的初始阶段。本文阐述了肺部小结节的定义、肺部小结节良恶性的区分,概述了常用的肺部小结节诊断方法,并对国内外常用指南的肺部小结节随访策略进行了比较,最后解释了肺部小结节手术外科治疗原则... 肺部小结节是肺部常见疾病,也是肺癌进展的初始阶段。本文阐述了肺部小结节的定义、肺部小结节良恶性的区分,概述了常用的肺部小结节诊断方法,并对国内外常用指南的肺部小结节随访策略进行了比较,最后解释了肺部小结节手术外科治疗原则中的微创手术原则、精准治疗原则和加速康复原则,旨在为肺部小结节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小结节 肺肿瘤 早期诊断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西他滨、顺铂联合治疗晚期细支气管肺泡癌 被引量:8
5
作者 赵兰 褚海青 +1 位作者 李惠萍 何国钧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467-468,共2页
关键词 吉西他滨 顺铂 晚期细支气管肺泡癌 联合化疗 BAC 疗效 毒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博莱霉素致肺间质纤维化大鼠肺内炎性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李惠萍 李霞 +3 位作者 何国钧 易祥华 蔡映云 Charlie Strange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8-382,共5页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e,DXM )能否通过诱导肺内炎性细胞凋亡而减轻博莱霉素所致大鼠肺间质性纤维化。方法  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C组 )、博莱霉素组 (BLM组 )和地塞米松组 (DXM组 )。于实验的第 1、3、7、14和 2 8...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e,DXM )能否通过诱导肺内炎性细胞凋亡而减轻博莱霉素所致大鼠肺间质性纤维化。方法  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C组 )、博莱霉素组 (BLM组 )和地塞米松组 (DXM组 )。于实验的第 1、3、7、14和 2 8天处死动物 ,获取肺泡灌洗液 (BALF) ,行细胞计数、分类、流式细胞仪测定DNA亚二倍体含量 ;观察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及凋亡细胞形态 ;DNA片段原位缺口末端标记 (TUNEL)法进行肺组织凋亡细胞半定量。结果  ( 1)BALF细胞计数 :不同时间DXM组均低于BLM组 ,P均 <0 .0 5 ;( 2 )BALF细胞分类 :DXM组中性粒细胞比例除第 1天组外 ,其余各相应时间组均比BLM组明显降低 ,P <0 .0 1;( 3)BALF细胞中凋亡细胞所占比例 :DXM第 14、2 8天组均明显高于相应时间的BLM组 ,P <0 .0 5 ;( 4 )DXM组肺泡炎高峰较BLM组后移 ;纤维化程度也明显低于BLM组 ;( 5 )形态学观察 :DXM各时间组与BLM组比较 :凋亡细胞明显增多 ;BLM 2 8d组肺泡间质胶原明显多于DXM组 ,纤维母细胞增多 ;( 6 )肺组织炎性细胞凋亡指数 :DXM组除第 14天组外 ,其余各时间组凋亡指数均明显大于BLM组 ,P <0 .0 5~ 0 .0 1;( 7)凋亡抑制基因Bcl 2的表达在DXM组明显低于BLM组。结论 DXM通过诱导肺内炎症细胞凋亡增加 ,减轻BLM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博莱霉素 肺间质纤维化 大鼠 肺内炎性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对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宝 李惠萍 +4 位作者 范峰 姜寒水 王克俭 张容轩 郑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58-864,共7页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对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气管内滴注博莱霉素诱导肺纤维化,腹腔内分别注射三氧化二砷(治疗组)、地塞米松(激素组)、生理盐水(模型组)进行干预。各组动物再按造模后开始干预的...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对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气管内滴注博莱霉素诱导肺纤维化,腹腔内分别注射三氧化二砷(治疗组)、地塞米松(激素组)、生理盐水(模型组)进行干预。各组动物再按造模后开始干预的时间不同分为14d和28d开始干预2个亚组,每个亚组再按观察时间不同分为14d、28d和56d3个观察组。观察大鼠中位生存时间、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HE染色)、肺组织胶原定量分析(Masson染色)等指标来评价药物干预效果,并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肺组织凋亡指数。同时对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干扰素-γ(IFN-γ)、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生存时间观察:造模后14d开始干预的模型组、治疗组和激素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0d、57d和19d(P<0.01);而造模后28d开始干预的各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0d、58d和34d(P<0.05)。(2)肺纤维化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的羟脯氨酸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均有下降趋势。各治疗组的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均轻于模型组。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的胶原面积均小于模型组。(3)肺组织凋亡指数的比较:与模型组相比,14d开始干预并观察14d、28d组和28d开始干预并观察14d组的治疗组大鼠凋亡指数明显升高。(4)14d开始干预的各组的细胞因子比较:各治疗组的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免疫组化染色的平均光密度均低于相应模型组。治疗组中观察28d和56d小组的肺组织中干扰素-γ(IFN-γ)免疫组化染色的平均光密度均高于模型组。各治疗组的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免疫组化染色平均光密度与模型组区别不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的肺组织中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免疫组化染色平均光密度明显降低。结论:三氧化二砷能够减轻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诱导肺组织细胞凋亡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肺纤维化 博莱霉素 细胞凋亡 细胞因子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1例不明原因重症肺炎导致急性肺损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江平 史宏彰 +2 位作者 马俭 张黎 刘锦铭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提高对不明原因重症肺炎导致急性肺损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期间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1例伴有急性肺损伤的不明原因重症肺炎病例。结果 51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咳嗽51例,咳痰31例,发... 目的提高对不明原因重症肺炎导致急性肺损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期间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1例伴有急性肺损伤的不明原因重症肺炎病例。结果 51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咳嗽51例,咳痰31例,发热45例,气急51例,肌肉酸痛13例;入院时氧合指数(PaO_2/FiO_2)200~300者22例,<200者29例。影像学表现以双肺渗出性改变为主,有斑片状、毛玻璃状、网状和结节样改变,病灶迅速进展或融合。本组双侧肺病变占94.1%(48/51)。15例死亡,病死率29.4%(15/51),死亡病例均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例,占ARDS病例数51.7%(15/29),10例有基础肺病,占死亡病例66.7%。51例患者中,41例使用甲泼尼龙静脉给药治疗,28例患者存活。明确诊断6例,为侵袭性肺曲霉病3例,甲型H1N1流感3例。51例血清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抗体均阴性。痰真菌培养肺曲霉阳性6例中,G试验阳性2例,GM试验均阴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阳性6例。32例进行血清病毒(巨细胞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抗体检测,巨细胞病毒IgG阳性9例。结论重症肺炎导致急性肺损伤的病因学诊断是临床难题,存在基础肺部疾病可能与重症肺炎的预后相关。激素的早期应用对急性肺损伤的预后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病因学 甲型H1N1流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6
9
作者 孙辉 苏奕亮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3期4000-4002,共3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科、肺内科就诊的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氨...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科、肺内科就诊的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氨溴索片治疗,治疗组在盐酸氨溴索片治疗基础上给予三拗片,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咳嗽、咳痰、咯血、发热、呼吸困难、胸闷胸痛、湿啰音)、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控制10例、显效22例、有效17例、无效11例,治疗组临床控制18例、显效29例、有效10例、无效3例,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950,P=0.003)。治疗前,两组患者咳嗽、咳痰、咯血、发热、呼吸困难、胸闷胸痛、湿啰音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胸闷胸痛、湿啰音临床症状体征积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且治疗组SGRQ评分及其中的症状、活动、影响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三拗片联合盐酸氨溴索能显著改善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症 氨溴索 支气管扩张药(中药) 三拗片 中西医结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吸虫病17例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惠萍 何国钧 +1 位作者 褚海青 高蓓兰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1年第1期32-33,40,共3页
目的 :分析肺吸虫病的临床特点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减少误诊率。方法 :诊治 1 7例肺吸虫患者 ,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包括临床表现特点、X线胸片及CT影像学特点、试验室检查特异性发现及免疫学和病原学检查结果等 ,分析误诊... 目的 :分析肺吸虫病的临床特点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减少误诊率。方法 :诊治 1 7例肺吸虫患者 ,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包括临床表现特点、X线胸片及CT影像学特点、试验室检查特异性发现及免疫学和病原学检查结果等 ,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发现此类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 ;所有病人均有生食或半生食虾蟹史 ;绝大多数有胸腔积液 ,而且往往为少量积液 ,以双侧为多 ;典型的多房性囊样病灶仅 1例 ;实验室检查主要的阳性发现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88%(1 5/ 1 7)的病人首诊误诊为肺结核病或 (和 )核性胸腔积液 ;误诊时间 1月至 2年不等 ,平均长达 4月以上。确诊依据 88%为肺吸虫循环抗体阳性 ,35 %的人同时有肺吸虫抗原皮内试验阳性 ,1 7.6 %的人痰或胸水中找到肺吸虫卵。绝大多数病人用吡喹酮治疗效果佳。结论 :肺吸虫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常易误诊为结核病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吸虫病 诊断 治疗 临床特点 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临床特征及其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22
11
作者 张静波 褚海青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6-91,共6页
近年来,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病疫情呈现上升趋势,其中NTM肺病因为无典型临床特异性,且耐药率高,致病菌种繁多,对临床诊断及治疗造成极大的困难,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关注国内外NTM病的流行趋势,了解NTM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 近年来,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病疫情呈现上升趋势,其中NTM肺病因为无典型临床特异性,且耐药率高,致病菌种繁多,对临床诊断及治疗造成极大的困难,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关注国内外NTM病的流行趋势,了解NTM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征,以期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就NTM肺病临床特征及其影像学特点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核分枝杆菌 肺病 临床特征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耐氨苄西林-舒巴坦与青霉素结合蛋白基因变异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肖淑珍 褚海青 +3 位作者 赵兰 张静波 李冰 郭庆兰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测定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青霉素结合蛋白(PBP)基因的变异,探索其与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上海市4所教学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67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其对常用... 目的测定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青霉素结合蛋白(PBP)基因的变异,探索其与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上海市4所教学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67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扩增所有临床株的7种PBP基因并测序。比较该菌氨苄西林-舒巴坦敏感组与耐药组之间核苷酸序列差异。结果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为67.6%。测序结果显示敏感株及耐药株间未发现PBP的氨基酸变异。结论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较高。其耐药机制与PBP变异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青霉素结合蛋白 氨苄西林-舒巴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干细胞治疗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余慧 胡洋 +2 位作者 李惠萍 褚建新 唐帆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8-422,426,共6页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胚胎干细胞(ESC)对肺纤维化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气管内滴注博来霉素8.5mg/kg制作C57/BL6雌性小鼠的肺纤维化模型。治疗组(n=20)静脉注射S8小鼠ESC,对照组(n=10)注射生理盐水。治疗组又分为单次治疗(n=10)和重复治疗(n=...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胚胎干细胞(ESC)对肺纤维化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气管内滴注博来霉素8.5mg/kg制作C57/BL6雌性小鼠的肺纤维化模型。治疗组(n=20)静脉注射S8小鼠ESC,对照组(n=10)注射生理盐水。治疗组又分为单次治疗(n=10)和重复治疗(n=10),两者均在造模后1h静脉注射ESC,重复治疗组在造模后3d再次静脉注射ESC。记录小鼠的生存时间,测定小鼠肺组织的羟脯氨酸含量,肺脏病理学观察炎症状态。利用秩和检验统计3组小鼠生存时间,方差分析3组小鼠肺羟脯氨酸含量的差异。结果接受干细胞治疗后,肺纤维化模型小鼠的生存时间(d)延长,重复治疗组更加明显(对照组、单次治疗组、重复治疗组分别为7.8±2.8、8.4±3.8、13.5±5.6,P<0.01);肺羟脯氨酸含量(μg/mL)降低(对照组、单次治疗组、重复治疗组分别为8.59±1.14、8.23±1.09、5.51±0.39,P<0.01);肺脏病理检查显示肺组织炎症程度降低,结构破坏减轻。结论静脉注射胚胎干细胞可以减轻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肺部炎症和肺纤维化,延长肺纤维化小鼠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纤维化 胚胎干细胞 羟脯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期COPD患者肺膜弥散和肺毛细血管床容量的改变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蓓兰 刘锦铭 +2 位作者 杨文兰 朱东 王英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76-878,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病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弥散功能的改变,探讨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Dm)与肺毛细血管床容量(Vc)对COPD病情评估的意义。方法对38例稳定期COPD患者和35例健康者测定静息状态下的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观察各项肺功能... 目的研究不同病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弥散功能的改变,探讨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Dm)与肺毛细血管床容量(Vc)对COPD病情评估的意义。方法对38例稳定期COPD患者和35例健康者测定静息状态下的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观察各项肺功能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COPD组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占预计值百分比等参数从Ⅰ级开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每升肺泡容积DLCO(DLCO/VA)、Dm以及Vc等参数则从Ⅱ级开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Ⅰ级患者Dm较对照组下降,但Vc有增高(均P<0.05)。结论在COPD早期,尽管DLCO值在正常范围,但膜弥散已有损害,随着病情的进展,Dm和Vc同时减低,DLCO下降的速度明显加快。Dm及Vc是弥散功能重要和敏感的指标,可反映肺组织的结构和病理生理改变,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一氧化碳弥散量 膜弥散 肺泡毛细血管床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凝治疗肺栓塞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蓓兰 刘锦铭 +1 位作者 杨文兰 王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12-614,共3页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急性发作时及抗凝治疗后凝血纤溶系统与肺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分别检测PTE组(n=53)和正常对照组(n=60)患者的抗凝血酶活性(AT∶A)、抗凝血酶抗原(AT∶A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剂...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急性发作时及抗凝治疗后凝血纤溶系统与肺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分别检测PTE组(n=53)和正常对照组(n=60)患者的抗凝血酶活性(AT∶A)、抗凝血酶抗原(AT∶A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纤溶酶原(PIG)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E组治疗前AT∶A活性及AT∶Ag含量显著降低(P<0.01);抗凝治疗后有所增高,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TE组的t-PA、PAI-1、vWF和PIG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抗凝治疗后有所下降,但仍较正常对照组高(P<0.01)。结论综合测定PTE患者肺血管内皮功能及抗凝纤溶指标,可监测病情的变化,指导临床取得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内皮 血管 凝血系统 纤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粘膜相关型淋巴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6
作者 褚海青 李惠萍 何国钧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01-602,共2页
关键词 肺肿瘤 淋巴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黏膜相关型淋巴瘤的CT表现 被引量:2
17
作者 姚问我 褚海青 +1 位作者 王伟时 易祥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目的:探讨肺黏膜相关型淋巴瘤(PMALT型淋巴瘤)的CT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PMALT型淋巴瘤的CT表现,男性9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5岁;病程1.5~108个月,平均14个月;全部经气管镜、经皮胸腔镜肺胸膜活检或开胸肺活检证实;CT扫描包... 目的:探讨肺黏膜相关型淋巴瘤(PMALT型淋巴瘤)的CT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PMALT型淋巴瘤的CT表现,男性9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5岁;病程1.5~108个月,平均14个月;全部经气管镜、经皮胸腔镜肺胸膜活检或开胸肺活检证实;CT扫描包括平扫和增强。结果:病变表现为多发性病变,双侧多见(53.8%,7/13);病变形态多样,实变最常见(53.8%,7/13),其次为块状影(2/13)及结节影(2/13);致密的实变影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其他还可有胸腔积液(4/13)。结论:PMALT型淋巴瘤CT上主要表现为双侧性的实变影,常伴支气管充气征,其他表现包括块状、结节影等,缺乏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临床特点与护理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程洁 谢翌倩 鲁敏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5期107-109,共3页
介绍了隐源性机化性肺炎具有病因不明、常伴发热、易误漏诊等临床特点;主要治疗为使用糖皮质激素、环内酯类等药物治疗;护理方法包括从加强心理护理、做好气道护理和高热护理,进行详细的药物指导及告知检查配合等,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临床特点 护理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组织细胞增生症X一例报告 被引量:1
19
作者 褚海青 李惠萍 +1 位作者 何国钧 易祥华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75-76,共2页
目的提高对少见病肺组织细胞增生症X(PHX)的认识。 方法对1例经胸腔镜肺活检证实的PHX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 结果PHX是一种罕见的肺疾病,发病隐袭,部分病人无症状,在常规X线检查时发现。可有干咳和劳力性呼吸困难,... 目的提高对少见病肺组织细胞增生症X(PHX)的认识。 方法对1例经胸腔镜肺活检证实的PHX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 结果PHX是一种罕见的肺疾病,发病隐袭,部分病人无症状,在常规X线检查时发现。可有干咳和劳力性呼吸困难,偶尔有出血、发热、消瘦等,部分患者肺囊肿破裂时可发生自发性,反复性气胸可导致呼吸衰竭。胸部X线片及胸腔CT特征是弥漫性而以中、上叶为主的斑点状、小结节状、囊状样阴影,后期为网状结节、蜂窝肺。显微镜下Langerhans细胞大量增生形成的肉芽肿,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Langerhans细胞S-100阳性。病因及发病机制可能与免疫有关。 结论在两肺弥漫性斑点状、小结节状、囊状样阴影的鉴别诊断中应想到PHX的可能。PHX大多数患者预后好,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PHX可合并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组织细胞增生症X PHX 诊断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引起严重毒性反应1例的护理 被引量:2
20
作者 鲁敏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1期89-89,共1页
关键词 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 毒性反应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