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获得性革兰阴性杆菌肺炎104例的治疗 被引量:3
1
作者 郭忠 沈爱娣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1年第1期34-35,共2页
目的 :分析我科 1 0 4例医院获得性革兰阴性杆菌肺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其中男性 68例 ,女性 36例 ,平均年龄 (56± 2 .52 )岁 ,60岁以上者 85例 (占 81 .7% )。所有病例均有基础疾病 ,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38例 (占 36 .... 目的 :分析我科 1 0 4例医院获得性革兰阴性杆菌肺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其中男性 68例 ,女性 36例 ,平均年龄 (56± 2 .52 )岁 ,60岁以上者 85例 (占 81 .7% )。所有病例均有基础疾病 ,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38例 (占 36 .5 % ) ,慢性肺心病 1 5例 (占 1 4 .4% ) ,充血性心力衰竭 5例 (占 4 .8% ) ,呼吸衰竭 1 1例 (占 1 1 .6 % ) ,支气管哮喘 1 4例 (占 1 3 .5 % ) ,支气管扩张 1 2例 (占 1 1 .5 % ) ,肺癌 6例 (占 5 .8% ) ,脑血管意外 3例 (占 2 .9% )。痰细菌阳性者 65例 (占 62 .5 % ) ,其中 40例为单一菌 ,2 5例为复数菌或二重感染 ,致病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属、沙雷杆菌属、大肠埃希菌、硝酸盐阴性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等。治疗一般病例 ,选用敏感、窄谱及廉价抗生素 ,对常用抗生素耐药严重的 ,采用 β内酰胺类联合氨基糖苷类。 结果 :治疗有效率 75 .9% (79/ 1 0 4 ) ,自动出院 7例 ,死亡 1 7例 ,病死率 1 6 .3 %。结论 :发生医院感染原因与侵袭性医疗操作、机体免疫功能减退、反复使用多种抗生素及激素等因素有关。为防止发生医院感染 ,应努力做到 :①应加强对抗生素使用的监控 ;②严格消毒隔离制度 ;③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认识 ;④改善患者生活环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肺炎 革兰阴性杆菌 医院感染 临床特点 病原菌 药物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迟发型对比剂肾病 被引量:8
2
作者 潘静薇 陆志刚 +4 位作者 张佳胤 宣昶有 祁晟 汪年松 魏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观察等渗非离子型对比剂碘克沙醇对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近期及远期肾功能的影响,探讨迟发型(>1个月)对比剂肾病(delayed 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olgy,DCIN)的诱因及危害。方法观察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242例采用... 目的观察等渗非离子型对比剂碘克沙醇对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近期及远期肾功能的影响,探讨迟发型(>1个月)对比剂肾病(delayed 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olgy,DCIN)的诱因及危害。方法观察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242例采用碘克沙醇行PCI治疗患者,根据PCI前24 h、PCI后2~3 d、1个月和3个月的血清肌酐水平,将患者分为对比剂肾病(CIN)组、DCIN组和肾功能无恶化组,评价多种危险因素与DCIN的相关性。结果与PCI术后肾功能无恶化组(5.02±1.64)相比,DCIN组和CIN组Mehran危险积分显著升高(分别为6.72±2.48和6.97±2.5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CIN组和CIN组中,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等疾病伴发率显著增高(P<0.05);临床心血管事件率和全因死亡率显著增高(P<0.05),但上述因素在CIN组和DCI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CI术前应用Mehran危险积分可以充分评估CIN风险。即使具有很好的肾脏耐受性,等渗对比剂同样需要注意术中用量。PCI术后长期监测患者肾功能与治疗前充分评估CIN风险同样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介入治疗 肾功能不全 碘克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多酚酸盐保护体外循环后心脏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励峰 任贤 +1 位作者 徐向阳 朱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8-182,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自噬参与体外循环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后心脏功能减退的主要分子机制及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对CPB后心脏功能的改善。方法健康雄性中华小型猪15只,随机分为CPB组6只、治疗组6只和对照组3只。监测各组小型猪心功能、... 目的探讨细胞自噬参与体外循环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后心脏功能减退的主要分子机制及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对CPB后心脏功能的改善。方法健康雄性中华小型猪15只,随机分为CPB组6只、治疗组6只和对照组3只。监测各组小型猪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及炎性因子的变化,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测定的凋亡指数和心肌、肾小球超微结构的改变。应用Western blot法定量分析各组细胞自噬通路相关信号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PB组CPB后2h白细胞介素(IL)1β、TNF-α、IL-10水平明显升高,伴随有心脏功能的减退。与CPB组比较,治疗组CPB后2hIL-1β、IL-2、TNF-α水平明显下降,心脏功能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B后2h,CPB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活性增强,但LC3-Ⅱ/LC3-Ⅰ比值仍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而治疗组mTOR信号通路活性较CPB组进一步增强,伴LC3-Ⅱ/LC3-Ⅰ比值较CPB组明显下降。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能保护CPB后心脏功能,这与其参与AMP蛋白激酶和mTOR信号通路调控抑制CPB后心肌细胞自噬活性有关,也与其抗炎症和氧化应激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自噬 细胞凋亡 丹参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管理干预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健康影响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9
4
作者 彭易 王岚 +3 位作者 邹静 张仲翡 秦黄雯 郭阳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21期11-15,共5页
目的评价自我管理干预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健康的影响。方法2016年6月,电子检索Cochrane Library(1990-2016)、JBI Library、Pubmed(1990-2016)、护理数据库(1990-2016)、EMbase(1990-2016)、中... 目的评价自我管理干预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健康的影响。方法2016年6月,电子检索Cochrane Library(1990-2016)、JBI Library、Pubmed(1990-2016)、护理数据库(1990-2016)、EMbase(1990-2016)、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1994-2016)、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90-2016),纳入关于GERD的中、英文公开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 trials,RCT)。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数据合并分析,不能进行数据合并则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篇研究,共611名患者。由于异质性较大,不强制进行合并,定性分析结果显示,自我管理干预能促进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提高疾病相关知识水平。结论自我管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反流症状、促进健康行为,但对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无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护理 胃食管反流病 症状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尿酸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顾水明 魏盟 +6 位作者 张允平 薛晓培 张昀昀 吴韵华 侯晓峰 张卫兴 吴宗贵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59-36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不同病因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138例慢性心衰患者根据病因分为缺血性心脏病组、扩张性心肌病组和高血压合并心衰组。研究3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心脏多普勒超声收缩、舒张功...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不同病因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138例慢性心衰患者根据病因分为缺血性心脏病组、扩张性心肌病组和高血压合并心衰组。研究3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心脏多普勒超声收缩、舒张功能指标的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指标包括二尖瓣E峰和A峰速度、E/A值、左心室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容舒张时间、心房压力波传递时间(AAr间期)。E/A值<1或等容舒张时间>100ms代表左心室主动松弛受损(ALVAR),根据患者有无ALVAR来比较其与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结果138例患者中有ALVAR者39例,无ALVAR者99例。血清尿酸水平有ALVAR者较无ALVAR者有极显著性差异(049±012mmol/L比039±007mmol/L,P<001);缺血性心脏病组和高血压合并心衰组血清尿酸水平均高于扩张性心肌病组,有显著性差异(044±013mmol/L比034±008mmol/L,P<001;042±015mmol/L比034±008mmol/L,P<005)。血清尿酸水平与E峰速度(r=-023,P<005)、E/A值(r=-021,P<005)、等容舒张时间(r=028,P<001)均相关;但与AAr间期、左心室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无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尿酸水平升高是ALVAR较强的预测因素。结论血清尿酸水平升高和慢性心衰舒张功能异常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尿酸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相关性研究 扩张性心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希望水平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彭易 顾颖 +3 位作者 王岚 陈琼 程欣羽 陆雯依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的希望水平、社会支持度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Herth希望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84例住院MD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MDS患者的希望水平得分(35.54±...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的希望水平、社会支持度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Herth希望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84例住院MD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MDS患者的希望水平得分(35.54±4.37)分,社会支持得分(25.95±6.50)分,社会支持总体及各维度与希望总体及其3个维度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MDS患者的希望水平处于中高水平,希望水平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通过有效的措施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度可以提高患者希望水平,从而促进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社会支持 希望水平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磷酸酶的血清浓度与骨肉瘤预后的相关性(附69例病例报告) 被引量:7
7
作者 汤丽娜 林峰 +3 位作者 郑水儿 陈平 沈旭东 姚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964-967,共4页
背景与目的:骨肉瘤为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多发生在青少年,预后很差儿突出特点是转移早,2年生仔率低,骨肉瘤的预后因素为中外学者所关注,本研究旨存探讨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的动态血清浓度住评价骨肉瘤患... 背景与目的:骨肉瘤为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多发生在青少年,预后很差儿突出特点是转移早,2年生仔率低,骨肉瘤的预后因素为中外学者所关注,本研究旨存探讨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的动态血清浓度住评价骨肉瘤患者的预后以及骨肉瘤的转移和复发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69例骨肉瘤患者于术前后及术后化疗过程中的血清浓度变化,并对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69例患者随访6~59个月,平均30.9个月,随访期间54例出现复发转移.43例死亡.12例无瘤生存。在2年总生存率及肺转移发生率上,术前AKP升高组与AKP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分圳为0.000、0.001):而两组间的骨转移及复发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65)术前AKP高者经手术治疗再降至正常组与未降至正常组相比.在2年总生存率及肺转移发生率上的差异亦有显著性(P分别为0.001、0.004).在骨转移及复发的发生率l:无显著差异(P=0.85),结论:骨肉瘤患者术前AKP血清水平及术后AKP变化特点能提示预后.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碱性磷酸酶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MRI诊断 被引量:5
8
作者 徐世定 李明华 +3 位作者 王皖 朱珠华 何鸿渊 乔瑞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8年第4期226-229,共4页
目的:回顾分析单纯疱疹病毒性(HSV)脑炎的MR成像表现,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材料和方法:10例(男4例,女6例;平均年龄39.5岁)经脑脊液PCR证实的HSV脑炎患者,采用高磁场(1.0T)磁共振扫描仪,... 目的:回顾分析单纯疱疹病毒性(HSV)脑炎的MR成像表现,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材料和方法:10例(男4例,女6例;平均年龄39.5岁)经脑脊液PCR证实的HSV脑炎患者,采用高磁场(1.0T)磁共振扫描仪,以自旋回波序列行横断/冠状面T1加权、质子加权、T2加权成像和注造影剂后T1加权成像。结果:10例中,8例MR像存在异常信号(广泛、多发、双侧者6例,局灶改变2例)。T1加权像呈均质低信号5例,该5例在T2加权像呈均质高信号,提示病理上病灶区坏死,伴周围水肿;3例T1加权像呈片状低信号内伴脑回状高信号,T2加权像呈不均质信号,病理上代表出血;增强后T1加权像呈脑回状强化3例,1例呈结节状改变。结论:以颞叶、岛叶、额底分布为主(尤其为扣带回受累)的多发病灶、伴脑回状出血和强化是HSV脑炎的特征性MR成像表现。不典型表现须与脑瘤、脑梗塞和其它类型病毒性脑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 脑炎 NMR 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而心电图有心肌缺血改变者的相关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功能减低 被引量:17
9
作者 马士新 魏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 :观察临床上心电图长期有心肌缺血改变但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完全正常者的冠脉血流储备情况。方法 :临床上冠脉造影完全正常者 33例 ,以心电图有无缺血性ST T改变 (ST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 0 0 5mV或成组导联T波深倒置 )分为两... 目的 :观察临床上心电图长期有心肌缺血改变但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完全正常者的冠脉血流储备情况。方法 :临床上冠脉造影完全正常者 33例 ,以心电图有无缺血性ST T改变 (ST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 0 0 5mV或成组导联T波深倒置 )分为两组。甲组 17例 ,心电图有ST T改变 ,乙组 16例 ,无ST T改变。采用冠脉内多普勒导丝血流速度测定的方法计算冠脉血流储备 ,并对两组受试者的冠脉微血管病危险因素做比较分析。结果 :甲组心电图示前壁心肌缺血者的前降支血流储备以及下壁心肌缺血者的右冠脉血流储备值显著低于乙组( 2 16± 0 48vs .2 92± 0 5 2 ,P =0 0 0 2及 2 2 7± 0 5 1vs .3 40± 0 6 3,P <0 0 0 1) ,有显著性差异 ;甲组中有 14例( 82 35 % )存在冠脉血流储备的异常 ,乙组中仅有 2例 ( 12 5 0 % )存在异常 ;甲组 17例中有 13例 ( 76 47% )有冠脉微血管病基础 ,而乙组 16例中仅有 5例 ( 31 2 5 % )有冠脉微血管病危险因素 ,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35 )。结论 :冠脉造影正常而心电图有心肌缺血改变者中 82 35 %的患者存在相关冠脉血流储备异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结构造影 心电图 心肌缺因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转换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临床应用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智煜 杨晨 +4 位作者 高云潮 沈赞 杨玉妹 赵晖 姚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2-206,共5页
背景与目的:骨转移导致骨质破坏,可引起骨转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水平的改变;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骨转换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骨转移诊断及病情评价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定量检测76例NS... 背景与目的:骨转移导致骨质破坏,可引起骨转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水平的改变;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骨转换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骨转移诊断及病情评价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定量检测76例NSCLC骨转移患者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Ⅰ collagen,β-CTx)、骨钙素(osteocalcin,OST)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水平,并与44例健康人群进行对照。结果:骨转移组患者血清中AKP、β-CTx和BAL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各骨转换标志物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BALP和OST的表达水平与骨转移程度呈正相关性。β-CTx表达水平较高和BALP表达水平较低的患者发生病理性骨折可能性增加。结论:骨代谢标志物在NSCLC骨转移患者诊断及病情判断方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骨转移 骨转换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HCV感染标志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汪年松 竺艳娟 +2 位作者 潘卫 方芳 廖履坦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6-108,共3页
为了评价血液透析病人HCV 感染状况及对肝功能的影响,对62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应用第二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查抗- HCV 和HCVRNA。结果显示:62 例病人中,抗- HCV 阳性IgM27 例(4... 为了评价血液透析病人HCV 感染状况及对肝功能的影响,对62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应用第二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查抗- HCV 和HCVRNA。结果显示:62 例病人中,抗- HCV 阳性IgM27 例(43-6 % ) ,抗- HCVIgG 阳性29 例(46-8 % ) ,HCVRNA阳性34 例(54-8 % ) ,三项任一项阳性者38 例(59-7 % ) ,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两者在性别、年龄、肾功能、HBV 标志、EPO 应用、CAPD史无显著差异,而与平均透析时间、输血史、ALT 异常、肾移植史有显著差异。提示血透病人中HCV感染严重,输血为血透病人感染HCV 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血液透析 输血 医源性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泡蛋白沉着症的临床和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沈策 李惠民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2年第3期167-172,共6页
目的 :探讨肺泡蛋白沉着症(PAP)的临床、影像特点以及诊断。材料和方法 :对15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或开胸活检病理及肺泡灌洗证实的原发性肺泡蛋白沉着症患者的胸片和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全肺灌洗治疗前、后胸部影像与动脉血... 目的 :探讨肺泡蛋白沉着症(PAP)的临床、影像特点以及诊断。材料和方法 :对15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或开胸活检病理及肺泡灌洗证实的原发性肺泡蛋白沉着症患者的胸片和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全肺灌洗治疗前、后胸部影像与动脉血气、肺功能及临床表现间的关系。结果 :PAP胸部影像表现呈多样化 ,可归纳为 :地图样表现、碎石路样表现、肺实变表现、肺水肿样表现及肺间质纤维化样表现等。但肺部阴影相对稳定(即短期内如无感染 ,胸部阴影不会发生显著变化) ,胸部影像与临床症状常不平衡。结论 :肺部影像可以充分显示肺泡蛋白沉着症的特点 ,也是随访观察临床疗效和预后转归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临床和影像相结合可以有效确诊本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蛋白沉着症 影像学 CT 支气管肺泡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HGFK1蛋白表达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晓辉 杨异 +3 位作者 高宗礼 范理宏 沈赞 岳麓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53-357,共5页
背景与目的:研究表明,肝细胞生长因子的第一个环状结构域基因表达产物(the kringle1domain of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K1)能够抑制血管生成,对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是至今尚未见HGFK1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 背景与目的:研究表明,肝细胞生长因子的第一个环状结构域基因表达产物(the kringle1domain of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K1)能够抑制血管生成,对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是至今尚未见HGFK1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的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HGFK1的表达状态及其临床意义,从而为肺癌患者提供新的预后因子以及可能的潜在治疗靶点。方法:共收集119例NSCLC患者手术切除的标本,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GFK1在手术切除标本中的表达,并进一步分析HGFK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生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和预后的关系。结果:22.7%(27/119)的NSCLC患者存在HGFK1高表达,而正常肺组织中HGFK1的高表达率为68.7%(11/16),显著高于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HGFK1基因的高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以及吸烟状态无关(P>0.05),但与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HGFK1高表达率在病理分级差(G3)的患者组织中较病理分级相对较好(G1、G2)的患者明显降低(11.5%∶31.3%),而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组织中明显较无淋巴结转移者低(11.6%∶38.0%);HGFK1阳性组患者的3年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以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均显著长于HGFK1阴性组(P值分别为0.002和0.017)。结论:HGFK1的阳性表达率在正常肺组织中明显高于NSCLC组织,而不同的NSCLC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也有差别,其中,在病理分级较好、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阳性表达率高;HGFK1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组织类型及吸烟状态等临床特征无明显关系,HGFK1表达阳性的患者3年PFS期和OS期显著长于HGFK1表达阴性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HGFK1基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与心源性休克死亡的临床特征比较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志勇 刘铭雅 魏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3357-3359,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与心源性休克死亡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0年因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n=46)与心源性休克死亡(n=62)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心脏破裂组平均年龄高于心源性休克组(78.9... 目的:分析比较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与心源性休克死亡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0年因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n=46)与心源性休克死亡(n=62)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心脏破裂组平均年龄高于心源性休克组(78.9vs75.3,P<0.05),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显著多于心源性休克组(69.6%vs48.4%,P<0.05)。而有糖尿病病史及既往心梗病史,心源性休克组比心脏破裂组多见(分别为63%vs28.3%,16.1%vs2.2%,P<0.05)。心源性休克组行急诊冠脉造影率更高(40.3%vs21.7%,P<0.05),但PCI术后恢复TIMI3级血流的比例更低(40%vs100%,P<0.05)。结论:高龄、合并高血压、就诊时间延迟、未行早期再灌注治疗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脏破裂的危险因素,而合并糖尿病及陈旧心梗史、大面积梗死、无心肌再灌注可能为并发心源性休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破裂 心源性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尼司特对兔髂动脉损伤后内膜增殖及血管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顾水明 魏盟 +3 位作者 张昀昀 陆志刚 潘晔生 陈万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64-166,共3页
目的 探讨曲尼司持对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殖及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  2 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用药组。用球囊导管对用药组和对照组兔行髂动脉损伤。用药组于术前 3d开始用曲尼司特 (每天 30 0mg/kg) ,术后 ... 目的 探讨曲尼司持对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殖及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  2 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用药组。用球囊导管对用药组和对照组兔行髂动脉损伤。用药组于术前 3d开始用曲尼司特 (每天 30 0mg/kg) ,术后 2 8d取病变血管苏木精 伊红和弹力纤维染色并免疫组化检查 ,以计算机图像分析血管内膜、中膜厚度、管腔面积、平均动脉面积 (外弹力膜内横截面积 ,EEL)的变化 ,计算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增殖指数 (PI)。结果 曲尼司特显著减少内膜厚度 ,增加血管腔面积和平均动脉面积 ,对中膜厚度无明显影响。曲尼司特使内膜PCNA阳性细胞百分比降低。结论 曲尼司特能抑制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殖 ,促进代偿性血管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尼司特 髂动脉损伤 内膜增殖 血管重构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汪年松 唐令诠 +3 位作者 竺艳娟 廖履坦 潘卫 方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血液透析 医源性 分子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和肿瘤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邢旻琰 沈赞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93-796,共4页
近年来,关于MicroRNA(miRNA@与肿瘤转移关系的研究成为探讨肿瘤转移调控机制的热点。诸多研究表明,miRNA在肿瘤转移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它主要以干预mRNA翻译的方式负向调控基因的表达,参与肿瘤转移的发生发展。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基... 近年来,关于MicroRNA(miRNA@与肿瘤转移关系的研究成为探讨肿瘤转移调控机制的热点。诸多研究表明,miRNA在肿瘤转移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它主要以干预mRNA翻译的方式负向调控基因的表达,参与肿瘤转移的发生发展。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生物学特征,是临床恶性肿瘤患者的重要死因,研究miRNA对恶性肿瘤转移发生发展的作用有助于我们寻找治疗恶性肿瘤转移的新方法。本文就miRNA和肿瘤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 肿瘤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尖瓣脱垂患者血清和淋巴细胞内钙、镁含量的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崔广根 沈路一 +3 位作者 马晓园 徐迪冲 薛晓培 谢育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0年第1期7-9,共3页
对100例经听诊和超声心动图证实的二尖瓣脱垂患者血清和淋巴细胞内钙、镁含量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患者淋巴细胞和血清钙、镁含量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患告不仅缺镁、而且亦缺钙。延长的PEP/LVET和阳性Chvosteck征仅与淋巴细... 对100例经听诊和超声心动图证实的二尖瓣脱垂患者血清和淋巴细胞内钙、镁含量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患者淋巴细胞和血清钙、镁含量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患告不仅缺镁、而且亦缺钙。延长的PEP/LVET和阳性Chvosteck征仅与淋巴细胞钙降低水平有关(P<0.01)。患者缺镁原因不明,钙的缺乏可能与长期严重缺镁导致获得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有关。对伴有钙、镁含量降低的二尖瓣脱垂患者给予补充治疗也许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脱重 血清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率 被引量:4
19
作者 汪年松 竺艳娟 +2 位作者 潘卫 方芳 廖履坦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5期313-317,共5页
目的 评价血液透析(血透)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HCV阳转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第2代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2,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62例血透患者血清抗HCV和HCVRNA,采用ELISA2随访1995年6月~1996年12月间199... 目的 评价血液透析(血透)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HCV阳转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第2代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2,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62例血透患者血清抗HCV和HCVRNA,采用ELISA2随访1995年6月~1996年12月间199例血透患者HCV阳转情况。结果 62例患者中,抗HCVIgM阳性27例(43.6%),抗HCVIgG阳性29例(46.8%),HCVRNA阳性34例(54.8%),3项至少1项阳性37例(59.7%)。HCV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两组在性别、年龄、肾功能、HBV标志、EPO应用、CAPD史无明显差异,而在平均透时间、输血史、ALT异常、肾移植史方面有显著性差异。1995年6月抗HCV阳性率为58.7%,每隔半年的阳性率分别为53.7%、54.8%和50.0%。在18个月随访期间,31例阳转;156例随访1~6月,阳转14例(8.9%),67例随访7~12月,15例(22.4%)阳转,6例随访13~18月,2例(33.3%)阳转;2例阳转并转为肝硬化。结论 血透患者中HCV感染严重,输血为血透患者感染HCV的主要途径,但也存在医源性传播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丙型肝炎病毒 输血 医源性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基因DD纯合型与脑血栓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进 吕善庆 +3 位作者 孙晓江 陆磊 翁青 项坤三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12-213,共2页
脑血管病(CVD)是引起成人尤其是老年人死亡的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致残率极高。近年来逐渐认识到基因变异是CVD重要发病因素之一。我们在一组脑血栓形成(CBT)患者中进行ACE基因缺失/插入多态性研究,其目的为探讨ACE... 脑血管病(CVD)是引起成人尤其是老年人死亡的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致残率极高。近年来逐渐认识到基因变异是CVD重要发病因素之一。我们在一组脑血栓形成(CBT)患者中进行ACE基因缺失/插入多态性研究,其目的为探讨ACE基因多态性是否与中国人CVD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 血管紧张素I 转换酶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