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HBV—DNA方法的建立及实验条件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邵力 巫协宁 +1 位作者 徐萍 周铬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58-61,共4页
本文报道了我室建立的一种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乙肝病毒(HBV)DNA 的新方法。该方法用血清单纯热处理法代替酚氯仿抽提,简化了操作步骤,节省了时间。该法经溴乙啶染色可检出100fg水平的HBV-DNA,经狄高辛-HBV 探针杂交可检出10fg 水... 本文报道了我室建立的一种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乙肝病毒(HBV)DNA 的新方法。该方法用血清单纯热处理法代替酚氯仿抽提,简化了操作步骤,节省了时间。该法经溴乙啶染色可检出100fg水平的HBV-DNA,经狄高辛-HBV 探针杂交可检出10fg 水平HBV-DNA.灵敏度高。对228名急、慢性乙肝患者和20名健康志愿者血清HBV-DNA 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可靠,适合于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DNA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穿孔介导质粒DNA肿瘤内转移抑制恶性肿瘤生长与转移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丰 陈霞芳 +4 位作者 田毓华 吴继红 李凌 李川源 黄倩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34-740,共7页
利用携带绿色荧光蛋白 (greenfluorescentprotein ,GFP)编码基因的表达质粒 ,测试电穿孔方法介导目的基因活体组织内转移的效率并优化电击参数 .在此基础上采用电穿孔技术直接将编码白介素 12 (IL 12 )、白介素 2 (IL 2 )、粒单细胞克... 利用携带绿色荧光蛋白 (greenfluorescentprotein ,GFP)编码基因的表达质粒 ,测试电穿孔方法介导目的基因活体组织内转移的效率并优化电击参数 .在此基础上采用电穿孔技术直接将编码白介素 12 (IL 12 )、白介素 2 (IL 2 )、粒单细胞克隆刺激因子 (GM CSF)等免疫调节因子或反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12 1(VEGF12 1)、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膜受体 (sFlk 1及ExTek)等血管生成抑制因子表达质粒转移至肿瘤局部 .实验结果表明电穿孔介导GFP表达质粒肌肉内转移的效率较高 ,GFP可在肌细胞内持续高水平表达 3周以上 ,而在肿瘤细胞内只能表达 4~ 6d ,但高电压短脉冲电击组肿瘤内GFP阳性细胞数比低电压长脉冲组高 2 6 8倍 .多次电击介导IL 12表达质粒转移至肿瘤组织内 ,可有效地抑制小鼠膀胱癌BTT gfp、人乳腺癌MCF 7及肝癌SMMC 772 1 gfp的生长 .MCF 7对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基因转移治疗较敏感 ,单独应用反义VEGF12 1、sFlk 1或ExTek即显示明确的治疗效果 .SMMC 772 1 gfp单独应用sFlk 1有效 .小鼠膀胱癌对单独应用反义VEGF12 1、sFlk 1或ExTek治疗效果不理想 ,但联合应用sFlk 1和ExTek仍然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与转移 ,甚至使肿瘤缩小或消失 .提示电穿孔技术是一项高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穿孔 质粒DNA 肿瘤内转移 抑制 恶性肿瘤生长 基因治疗 免疫调节 血管生成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株肿瘤细胞P53基因突变的检测 被引量:5
3
作者 马家烈 韦芳 +4 位作者 李惠明 田毓华 陈霞芳 王丰 黄倩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63-168,共6页
目的:检测14株肿瘤细胞P53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根据P53基因5~8外显子之间的内含子序列设计引物,分别对人肺癌、脑胶质瘤、肝癌、胃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结肠癌、脉络膜恶性黑素瘤、视网膜成细胞瘤等9种肿瘤14株细胞的P53基因5、6... 目的:检测14株肿瘤细胞P53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根据P53基因5~8外显子之间的内含子序列设计引物,分别对人肺癌、脑胶质瘤、肝癌、胃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结肠癌、脉络膜恶性黑素瘤、视网膜成细胞瘤等9种肿瘤14株细胞的P53基因5、6、7、8的外显子进行PCR扩增反应。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PCR产物;DNA测序,并与正常的DNA序列比较;抽提肿瘤细胞蛋白进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P53蛋白的表达。结果:14株肿瘤细胞P53基因热变区5、6、7、8外显子的扩增产物经电泳鉴定与预期相同。DNA测序结果表明,14株肿瘤细胞中8株存在P53基因5~8外显子的突变,其中肺癌细胞H1299、肝癌细胞Hep3B、肝癌细胞SMMC7721、脉络膜恶性黑素瘤细胞OCM-1检测到以前未报道过的突变;突变主要发生在外显子的编码序列,多数为单个碱基替换导致的错义突变,也有部分表现为同义突变;2株正常细胞未检测到突变。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有基因突变的8株肿瘤细胞中仅6株有P53蛋白表达;所有P53基因未突变的肿瘤细胞株和正常细胞株均未检测到P53蛋白。结论:检测的14株肿瘤细胞中有8株细胞P53基因热变区存在突变,其中4株检测到以前未报道过的突变;2株正常细胞未发现P53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细胞 P53基因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测定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跃如 周新 +1 位作者 陈宇清 王裕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63-265,共3页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62例肺癌患者及61例健康人进行了血清STNFRI的测定。结果显示肺癌组STNFRI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84±1.18ng/ml、0.93±0.29ng/ml,两...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62例肺癌患者及61例健康人进行了血清STNFRI的测定。结果显示肺癌组STNFRI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84±1.18ng/ml、0.93±0.29ng/ml,两组比较P<0.01)且STNFRI水平随肺癌病期进展而升高,Ⅰ、Ⅱ、Ⅲ、Ⅳ期分别为2.23±0.47ng/ml、2.34±0.68ng/ml、2.63±0.67ng/ml、3.51±1.62ng/ml。在本组测定中发现肺癌患者STNFRI阳性率(80.7%)显著超过了常用的肺癌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CEA)的阳性率(38.7%)。本文研究表明测定血清中STNFRI对肺癌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受体 肺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外周血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朱慧琴 吴瑞勤 +2 位作者 陈玲娣 谢匡成 朱光斗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82-384,共3页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的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技术(RFLP),以及流式细胞仪对112例无血缘关系的银屑病患者和108名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的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技术(RFLP),以及流式细胞仪对112例无血缘关系的银屑病患者和108名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VDR基因型进行分析,并对其外周血NK、CD3、CD4、CD8细胞进行测定。结果:银屑病患者与健康人的VDR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有明显不同,纯合子AA﹑杂合子Bb基因型在银屑病患者中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健康人。银屑病患者CD4、CD8细胞均显著高于健康人,而Bb基因型患者的NK细胞显著高于健康人,CD3细胞明显低于健康人。结论:纯合子AA基因型或杂合子Bb基因型的出现可能增加汉族人患银屑病的危险性。Bb基因型患者可能存在免疫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维生素D受体 基因多态性 T淋巴细胞亚群 自然杀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地奈德体外对鼻息肉成纤维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孙臻峰 陈霞芳 张速勤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72-674,共3页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对体外培养的鼻患内成纤维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探讨激素局部应用治疗鼻息肉的可能机制。方法:取9例鼻息肉患者的鼻息肉组织进行传代培养后获得鼻息肉成纤维细胞,观察不同浓度(15、30、60μl/ml)布地奈德作用48、72...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对体外培养的鼻患内成纤维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探讨激素局部应用治疗鼻息肉的可能机制。方法:取9例鼻息肉患者的鼻息肉组织进行传代培养后获得鼻息肉成纤维细胞,观察不同浓度(15、30、60μl/ml)布地奈德作用48、72、96和120 h对成纤维细胞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和Hoechest染色观察30μl/ml布地奈德作用48、72、96和120 h对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并与空白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当布地奈德的浓度>30μl/ml时能显著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P<0.05).且随着浓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明显增强;流式细胞仪和Hoechest染色结果表明,30μl/ml布地奈德能导致成纤维细胞凋亡,与空白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布地奈德体外能抑制鼻息肉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地奈德 成纤维细胞 鼻息肉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活体眼组织的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杨桦 张晰 +2 位作者 管红兵 王青英 黄璐璐 《眼科研究》 CSCD 2000年第3期227-230,共4页
目的 了解活体内不同途径应用脂质体转染外源基因在眼组织的分布情况。方法 将包有 β 半乳糖苷酶基因质粒的脂质体DOSPER ,分别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尾静脉注射、表面点药及球后注射到小鼠体内 ,2h ,1,2天、1,2 ,4周后用 β gal染色... 目的 了解活体内不同途径应用脂质体转染外源基因在眼组织的分布情况。方法 将包有 β 半乳糖苷酶基因质粒的脂质体DOSPER ,分别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尾静脉注射、表面点药及球后注射到小鼠体内 ,2h ,1,2天、1,2 ,4周后用 β gal染色法观察 β 半乳糖苷酶基因在眼组织内的分布情况。 结果 玻璃体腔内注射、尾静脉注射、表面点药及球后注射 4组的小鼠眼球组织包括角膜、虹膜、睫状体、视网膜 ,均有 β 半乳糖苷酶基因表达 ,除表面点药组外 ,其他 3组小鼠脉络膜也有 β 半乳糖苷酶基因表达。用药 1天后开始出现 β 半乳糖苷酶基因阳性表达 ,持续达 1个月以上。 结论 脂质体能有效、稳定地转染外源基因到活体眼组织的角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活体眼组织 基因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组织学和血清学改变:附24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丁肖英 付玉梅 +3 位作者 沈林 周怡和 朱国清 吴亚农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45-247,共3页
对我院儿科诊治的241例临床病例进行分析,作纤维胃镜检查220例(占本组病例的91.2%),其中157例为慢性浅表性胃炎(CSG);十二指肠溃疡61例,53例合并CSG;胃粘膜正常2例。213例作了HP胃粘膜快速脲素酶检测(HPUT),阳性83例,占受检病例的38.9... 对我院儿科诊治的241例临床病例进行分析,作纤维胃镜检查220例(占本组病例的91.2%),其中157例为慢性浅表性胃炎(CSG);十二指肠溃疡61例,53例合并CSG;胃粘膜正常2例。213例作了HP胃粘膜快速脲素酶检测(HPUT),阳性83例,占受检病例的38.9%。107例作了组织学检查,全部病例未见胃粘膜肠化生或十二指肠胃型上皮化生。164例作了血清GAP-IgG检测,阳性117例(占71.3%),抗体滴度越高,粘膜损伤的程度越重;作血清GAP-IgM检测86例,阳性66例(占76.7%),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粘膜HPUT阳性。故GAP-IgG可作为临床判断其病情程度的指标之一。GAP-IgM可作为检测现症病人的一个指标。小儿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组织学改变以胃粘膜炎症反应为主,未见胃粘膜肠化生或十二指肠胃型上皮化生发生,肠化生是发生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这可能是小儿较少发生胃癌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消化性溃疡 组织学 血清学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平稳定表达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细胞株的建立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惠明 徐 萍 +4 位作者 王 丰 田毓华 李川源 黄 倩 樊 莹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4-217,共4页
目的 建立能稳定且高水平表达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的永久细胞株。方法 采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CNTF表达质粒转染C2C12、NIH3T3、HLF、CRL-2302细胞,经氨甲喋呤筛选出抗性克隆后,分别采用原位杂交检测细胞中CNTF mRNA的表达,采用免... 目的 建立能稳定且高水平表达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的永久细胞株。方法 采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CNTF表达质粒转染C2C12、NIH3T3、HLF、CRL-2302细胞,经氨甲喋呤筛选出抗性克隆后,分别采用原位杂交检测细胞中CNTF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浆中CNTF蛋白质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CNTF的分泌水平。结果 不同的克隆产生和分泌CNTF的能力不同,但其中产生和分泌CNTF能力最强的克隆其培养液中CNTF的质量浓度分别是C2C12-CNTF 114OOpg/ml、NIH3T3-CNTF 9069.071pg/ml、HLF-CNTF 91046.15pg/ml及CRL-2302-CNTF 77 578.4 pg/ml。 结论 构建的多株细胞株均能持续、稳定、高水平表达和分泌CNT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眼底病 基因治疗 视网膜病变 视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鳞癌抗原测定对肺癌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钦 周新 +1 位作者 黄华瑞 吴亚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40-242,共3页
采用免疫放射法对45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为肺癌患者及41例其它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血清鳞癌抗原(SccAg)进行测定。结果示肺癌组SccAg(>1.5ng/ml)阳性率为60%,非肺癌组为14.6%(P<0.01);其中... 采用免疫放射法对45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为肺癌患者及41例其它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血清鳞癌抗原(SccAg)进行测定。结果示肺癌组SccAg(>1.5ng/ml)阳性率为60%,非肺癌组为14.6%(P<0.01);其中,肺鳞癌最高为89.5%,肺癌为16.7%(P<0.05)。测定SccAg对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60%,尤其是肺鳞癌为89.5%;特异性为85.4%。SccAg阳性率随肺癌病期进展而上升,Ⅱ、Ⅲ、Ⅳ期分别为50%,64.7%,82.4%。本文结果表明测定血清SccAg值有助于肺癌,尤其是肺鳞癌的诊断,并可预示疾病的预后,若能结合其它肿瘤标记物及临床资料,则更有助于肺癌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癌抗原 诊断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义RNA抑制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VEGF分泌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樊莹 许迅 +2 位作者 王丰 张皙 黄倩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4-257,共4页
目的 探索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12 1)的反义RNA抑制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RPE)VEGF表达的可行性。方法 构建编码反义hVEGF12 1真核表达质粒 ,转入人RPE细胞。将稳定表达外源基因的细胞分别置于大气氧环境 ( 2 1%O2 )或缺氧环境... 目的 探索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12 1)的反义RNA抑制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RPE)VEGF表达的可行性。方法 构建编码反义hVEGF12 1真核表达质粒 ,转入人RPE细胞。将稳定表达外源基因的细胞分别置于大气氧环境 ( 2 1%O2 )或缺氧环境 ( 1%O2 )中培养 ,以空白细胞为对照 ,18h后收集上清液 ,ELISA测定其中VEGF的浓度 ,将此上清液加入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HUVEC) ,观察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 反义VEGF转染能使RPE细胞VEGF的分泌量降低 62 7%。缺氧条件下 ,RPE细胞大量分泌VEGF ,18h时细胞培养上清液能刺激HUVEC细胞增殖 18 4% (P <0 0 1)。同样状态下 ,转染反义VEGF的RPE细胞培养上清液则无明显促内皮细胞生长作用 (P >0 0 1)。结论 本实验构建的反义VEGF12 1质粒能通过下调RPE细胞VEGF的蛋白分泌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 生长因子 内皮 血管 基因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细胞凋亡及C-myc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3
12
作者 管红兵 杨桦 +1 位作者 顾青 田毓华 《眼科研究》 CSCD 1999年第4期320-320,共1页
在视网膜的多种病变中可以发生细胞凋亡,例如视网膜的光损伤、萎缩、变性等。但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PVR)中,有关细胞凋亡的发生及其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知... 在视网膜的多种病变中可以发生细胞凋亡,例如视网膜的光损伤、萎缩、变性等。但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PVR)中,有关细胞凋亡的发生及其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知之甚少。因此,我们观察了临床不同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病变 PVR 细胞凋亡 C-MYC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中HBV DNA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余竹元 汤钊猷 +1 位作者 周铬 邵力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11-15,T002,共6页
我们开发了一种敏感又快速的方法,以检测低水平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了12例慢性肝炎和52例肝癌病人血清中的HBV DNA。将PCR分析结果与常规血清标志物相比较,并评价检测血清中HBV DNA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作为有效的抗原提呈细胞诱导特异性CTL反应 被引量:1
14
作者 管红兵 温文倩 +1 位作者 顾青 田毓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癌症患者自体成纤维细胞作为抗原提呈细胞,诱导抗肿瘤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反应的可能性。方法:制备阳离子脂质体,并包裹大肠癌相关抗原CAHb3。制备自体成纤维细胞、肿瘤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借助脂质体将CAHb3... 目的:探讨利用癌症患者自体成纤维细胞作为抗原提呈细胞,诱导抗肿瘤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反应的可能性。方法:制备阳离子脂质体,并包裹大肠癌相关抗原CAHb3。制备自体成纤维细胞、肿瘤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借助脂质体将CAHb3抗原导入成纤维细胞浆内,采用此细胞抗原周期刺激法,体外诱导抗原特异性CTL反应。制备自体肿瘤的荷瘤鼠模型,并进行过继治疗实验。结果:成功地诱导了抗原特异性CTL反应,获得的CTL在体外对亲本肿瘤细胞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而不杀伤异体的抗原靶细胞,其培养上清中IFNγ和TNFα分泌水平增高。结论:大肠癌患者自体成纤维细胞经CAHb3抗原修饰后,可以作为有效的抗原提呈细胞,诱导抗大肠癌的抗原特异性CTL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抗原提呈 脂质体 大肠肿瘤 C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血管新生的机制及研究方向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晓莉 黄倩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8-220,共3页
关键词 肿瘤 血管新生 抑制血管生成 抗肿瘤治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的药物治疗:附110例报告 被引量:1
16
作者 沈林 程绮文 +4 位作者 许小云 陆晴 吴亚农 周怡和 朱国青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49-250,共2页
根据临床症状及检查,分成溃疡样消化不良组45例,22例用洛赛克(或奥美拉唑)治疗,23例用泰胃美治疗;胃肠运动障碍样消化不良组21例用吗丁咻(或西沙比利)治疗;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组23例用思密达治疗;微生态对照组21例用培菲康治疗.各治疗组... 根据临床症状及检查,分成溃疡样消化不良组45例,22例用洛赛克(或奥美拉唑)治疗,23例用泰胃美治疗;胃肠运动障碍样消化不良组21例用吗丁咻(或西沙比利)治疗;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组23例用思密达治疗;微生态对照组21例用培菲康治疗.各治疗组均取得较好的疗效.洛赛克的疗效优于泰胃芙,吗丁啉对胃肠运动障碍样消化不良疗效显著。思密达可以作为治疗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的首选药物.培菲康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功能性 消化不良 药物疗法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快速诊断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晓明 陶文通 +4 位作者 王乃礼 沈时霖 陈国君 付娟芳 仇纳红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5-16,共2页
对7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分泌物标本同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法(APAAP)及病毒分离,进行呼吸道合胞毒检测,三者的总检出率分别为41%,46%和31%。IF与APAAP总检出率之间无显著差别,二者的敏感度... 对7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分泌物标本同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法(APAAP)及病毒分离,进行呼吸道合胞毒检测,三者的总检出率分别为41%,46%和31%。IF与APAAP总检出率之间无显著差别,二者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相近,敏感度分别为88%和92%,特异度分别为93%和91%。后者因避免了IF需要较昂贵的荧光显微镜及标本不易保存的缺点,而适于在我国基层医院使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儿童 合胞病毒 免疫荧光法 实验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 mRNA在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阮征 花天放 薛月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502-505,共4页
背景与目的研究表明在许多肿瘤组织中脂肪酸合酶(FAS)呈高表达,酶活性增强且与不良预后有关。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FAS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测定FASmRNA在55... 背景与目的研究表明在许多肿瘤组织中脂肪酸合酶(FAS)呈高表达,酶活性增强且与不良预后有关。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FAS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测定FASmRNA在55例肺癌组织、32例肺癌旁组织和32例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FASmRNA在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7%、62.5%和25.0%(P<0.01)。半定量法检测表明FASmRNA在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为0.885±0.06,癌旁组织中为0.564±0.10,正常组织中为0.259±0.04(P<0.01)。结论FASmRNA在肺癌组织中是高表达的,说明在肿瘤的形成与演变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着同步的脂肪酸代谢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脂肪酸合酶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丁聚糖的生物学活性及其在眼科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晓莉 黄倩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9-332,共4页
几丁聚糖 (chitosan)是由几丁质经脱乙酰化反应而来。几丁质是一种自然界中产量仅次于纤维素的天然多糖 ,在自然界分布很广。由于几丁质 /几丁聚糖具有许多优异特性 ,对其开发应用研究的报道很多。就几丁聚糖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眼科领... 几丁聚糖 (chitosan)是由几丁质经脱乙酰化反应而来。几丁质是一种自然界中产量仅次于纤维素的天然多糖 ,在自然界分布很广。由于几丁质 /几丁聚糖具有许多优异特性 ,对其开发应用研究的报道很多。就几丁聚糖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眼科领域的应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聚糖 多糖 生物学 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GFP逆转录病毒标记肿瘤与血管内皮细胞
20
作者 谢匡成 徐萍 +6 位作者 顾青 刘文文 王丰 田毓华 陈霞芳 李川源 黄倩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 制备携带GFP基因的逆转录病毒 ,以简便、快速标记活细胞。方法 将编码GFP的cDNA片段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 GFP ,借助脂质体转染单嗜性及双嗜性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 ,G418筛选抗性克隆 ,然后利用荧... 目的 制备携带GFP基因的逆转录病毒 ,以简便、快速标记活细胞。方法 将编码GFP的cDNA片段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 GFP ,借助脂质体转染单嗜性及双嗜性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 ,G418筛选抗性克隆 ,然后利用荧光显微镜选出GFP表达最高的克隆。取含病毒颗粒的上清液感染NIH3T3及多种肿瘤或血管内皮细胞。结果 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 GFP转染包装细胞后 ,包装细胞可表达GFP并产生GFP逆转录病毒。尽管GFP逆转录病毒对动物及人的肿瘤细胞或血管内皮细胞的感染能力各不相同 ,但由于逆转录病毒能整合进入宿主细胞基因组DNA内 ,经短期G418筛选后容易获得持续、稳定、高水平表达GFP的阳性细胞。表达GFP的肿瘤细胞仍可在同系动物体内生长并持续表达GFP。结论 携带GFP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能简便、快速介导稳定的基因转移 ,遗传标记多种细胞 ,比表达质粒等更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 GFP 逆转录病毒 基因转移 肿瘤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