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肢康复机器人用于神经康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牛传欣 崔立军 +2 位作者 鲍勇 王继先 谢青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16-920,共5页
神经康复的目标是为患有神经系统损伤疾病的患者提供康复治疗,使患者摆脱或缓解因神经功能障碍带来的失能。其涉及病种较广,包括血管类疾病、感染类疾病、神经创伤、结构或神经肌肉紊乱、功能性异常、退行性异常等。神经康复的患者出现... 神经康复的目标是为患有神经系统损伤疾病的患者提供康复治疗,使患者摆脱或缓解因神经功能障碍带来的失能。其涉及病种较广,包括血管类疾病、感染类疾病、神经创伤、结构或神经肌肉紊乱、功能性异常、退行性异常等。神经康复的患者出现上肢功能障碍的比例很高[1],手部的感觉运动控制能力尤为精细复杂,使得上肢的神经康复面临特殊的挑战。以脑卒中为例,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比例高达60%—80%[2—3],然而仅有约16.7%的患者得到了康复治疗[4],其中上肢运动障碍得到及时康复的比例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功能障碍 神经功能障碍 神经康复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神经创伤 神经系统损伤 神经肌肉 上肢康复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训练器辅助下呼吸康复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6
2
作者 潘惠娟 包兴骅 +4 位作者 陈俊彦 冯耘 康伯寅 王继先 谢青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5-260,共6页
目的观察呼吸康复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的疗效,以及不同呼吸训练方法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2月4日至3月25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某病区集中收治的病情稳定、有主动康复意愿的普通型或重型COVID-19患者21例,随机分为3... 目的观察呼吸康复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的疗效,以及不同呼吸训练方法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2月4日至3月25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某病区集中收治的病情稳定、有主动康复意愿的普通型或重型COVID-19患者21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7例。除了针对COVID-19的常规药物及对症支持治疗外,3组患者分别予以瞬清呼吸训练器(A组)、Acapella呼吸训练器(B组)和Leventon Spiro-Ball呼吸训练器(C组)进行呼吸功能及排痰训练,每天2次,每次30 min,共7 d。另选4例无主动呼吸康复意愿、病情稳定的COVID-19患者作为对照组,仅给予COVID-19常规药物及对症支持治疗。分别于康复训练前、康复训练7 d后对患者进行改良呼吸自觉用力程度(RPE)量表评价、呼吸频率测量、无氧支持下指脉氧饱和度(SpO2)测定、痰液总量评定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结果训练前各组的年龄、性别等人口学特征及基线改良RPE量表评分、无氧支持下SpO2、痰液量分级、ADL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呼吸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训练后A、B、C组改良RPE量表评分、呼吸频率、无氧支持下SpO2和ADL评分均较训练前改善,各组训练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训练后A、B组改良RPE量表评分、呼吸频率、无氧支持下SpO2和ADL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仅呼吸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之间上述4个指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训练后4组痰液总量较训练前均有所减少,其中A、B、C 3组痰液量分级构成比训练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训练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呼吸训练器辅助进行呼吸康复可有效改善普通型和重型COVID-19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减少痰液分泌,改善呼吸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不同呼吸训练器的辅助效果无差异,需要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呼吸康复 呼吸困难 呼吸训练器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级康复网络的冠心病社区康复管理模式对社区冠心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蒋旭侃 张伟明 +3 位作者 马杨 杨大鼎 查丽偲 潘惠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27-831,共5页
目的:探索基于三级康复网络的"冠心病社区康复管理模式"对社区冠心病患者在心肺运动能力、身体成分、心理状况和生存质量等方面的影响,形成一套康复管理的新模式,并验证该模式的有效性。方法:将4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 目的:探索基于三级康复网络的"冠心病社区康复管理模式"对社区冠心病患者在心肺运动能力、身体成分、心理状况和生存质量等方面的影响,形成一套康复管理的新模式,并验证该模式的有效性。方法:将4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除正常服药、复诊外,定期参加心脏康复宣教和科普讲座,并根据制定的个体化运动处方,在我院康复门诊、社区医疗机构或家中监督下完成。运动时和运动后对患者的心率、血压、末梢血氧饱和度、疲劳指数进行监测;对照组予以规范的冠心病药物治疗,并根据日常生活习惯自行锻炼,定期到我院进行复诊和综合功能评估。两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6个月后进行心肺运动实验、身体成分测试、心理状况和生存质量等评估,并以每公斤峰值摄氧量(Peak VO_(2)/kg),每公斤无氧阈摄氧量(VO_(2)@AT/kg),体脂百分比的变化值以及GAD-7、PHQ-9、SF-36等评估量表作为评定标准,在两组间及两组内分别进行比较分析,评定康复管理效果。结果:干预3个月、6个月后,试验组Peak VO_(2)/kg,VO_(2)@AT/kg,体脂百分比的变化值,GAD-7、PHQ-9评分以及SF-36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中,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各项评估指标变化均较前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中,随着时间的延长各项评估指标变化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社区康复管理模式"能明显改善患者心肺运动能力、身体成分、心理状况以及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并且,该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值得进一步在社区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社区康复 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公立医院文化建设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13
4
作者 戴月珍 李琼 +2 位作者 王蕾 徐丁婷 张伟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9-61,共3页
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加强公立医院文化建设,对于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以上海某医院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开展现状调查,了解医院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并结... 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加强公立医院文化建设,对于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以上海某医院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开展现状调查,了解医院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际进行分析,提出公立医院文化建设工作应对挑战的措施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态化疫情防控 公立医院 文化建设 医院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中国康复医联体的前沿与热点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冯媛媛 鲍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9-143,共5页
医联体是医疗联合体的简称,指由不同级别、类别医疗机构之间,通过纵向或横向医疗资源整合所形成的医疗机构联合组织。早在1985年,哈尔滨医大一院医联体作为中国第一个医联体进行早期探索。2011年上海成立第一个医联体—"瑞金—卢湾... 医联体是医疗联合体的简称,指由不同级别、类别医疗机构之间,通过纵向或横向医疗资源整合所形成的医疗机构联合组织。早在1985年,哈尔滨医大一院医联体作为中国第一个医联体进行早期探索。2011年上海成立第一个医联体—"瑞金—卢湾"医疗联合体。随着医改的进行以及医联体的实践,我国医联体的发展逐渐向着紧密化、专科化的方向发展。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逐步构建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联合体 医联体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医疗资源整合 专科化 医疗机构 分层级 不同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与TI-RADS分级及超声评分法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7
6
作者 赵艳娜 柳俊 +4 位作者 谢荣理 张俊 顾建华 费健 付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746-1749,共4页
目的比较计算机辅助诊断(CAD)系统与TI-RADS及超声评分法在良恶性甲状腺结节诊断效能上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细针穿刺病理证实的672个甲状腺结节。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构建ROC曲线,比较CAD系统、TI-RADS和超声评分法对甲状腺... 目的比较计算机辅助诊断(CAD)系统与TI-RADS及超声评分法在良恶性甲状腺结节诊断效能上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细针穿刺病理证实的672个甲状腺结节。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构建ROC曲线,比较CAD系统、TI-RADS和超声评分法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结果 CAD系统、TI-RADS分级和超声评分法诊断甲状腺结节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9、0.848及0.844。CAD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均高于TI-RADS分级和超声评分法诊断(P <0.05)。结论 CAD系统可以提供一种更客观、精准、快速的评估方式,有利于提高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效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 TI-RADS分级 超声评分法 甲状腺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冉 王文礼 +5 位作者 高垣 童秋瑜 马文 蔡娲 桑珍 沈卫东 《世界中医药》 2023年第22期3299-3305,共7页
近年来,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危害性大,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经济负担,而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物疗效欠佳,且易产生耐药性。针灸凭借独特的优势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通过检索了近10年中英文文献,从临床疗效和作用机... 近年来,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危害性大,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经济负担,而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物疗效欠佳,且易产生耐药性。针灸凭借独特的优势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通过检索了近10年中英文文献,从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研究等总结了针刺治疗抑郁症的相关研究。临床研究从普通针刺、电针、针药结合、灸法等疗法方面评价了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作用机制研究从神经递质、神经内分泌-免疫、神经突触可塑性、脑源神经营养因子(BDNF)、信号通路及微RNA等探讨针刺治疗抑郁症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存在如评价标准不统一,假针刺对照设置,针刺防治抑郁症复发率等问题,研究质量仍需要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抑郁症 临床疗效 作用机制 微RNA 突触可塑性 假针刺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构建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8
8
作者 赖海芳 顾琳 +2 位作者 纵亚 牛传欣 谢青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5-339,共5页
目的采用多层感知器(MLP)神经网络构建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CIS)短期预后的预测模型。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上海市瑞金康复医院康复科再住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采集首次住院时(病程<30 d)的临床相关信息,根据首次入院3个月... 目的采用多层感知器(MLP)神经网络构建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CIS)短期预后的预测模型。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上海市瑞金康复医院康复科再住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采集首次住院时(病程<30 d)的临床相关信息,根据首次入院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判断患者短期预后。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与短期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分别采用常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MLP建立预测模型,计算两种模型的预测准确率,采用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效应。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准确率73.3%,ROC曲线下面积0.851;MLP模型预测准确率88.9%,ROC曲线下面积0.930。结论采用MLP模型能更好预测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亚急性期 多因素Logistic回归 多层感知器 神经网络 预测 短期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阻抗控制的自适应曲面乳腺超声扫描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沈运 谢荣理 +4 位作者 赵艳娜 付庄 王尧 张俊 费健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5-203,共9页
针对机器人辅助超声扫描中皮肤曲面贴合的问题,分析了扫描过程中超声探头和皮肤表面的相互作用,并根据其力学规律建立了一种基于改进阻抗控制的扫描算法,以保证探头和皮肤表面之间的法向接触力基本恒定,进而使得扫描过程中超声探头和皮... 针对机器人辅助超声扫描中皮肤曲面贴合的问题,分析了扫描过程中超声探头和皮肤表面的相互作用,并根据其力学规律建立了一种基于改进阻抗控制的扫描算法,以保证探头和皮肤表面之间的法向接触力基本恒定,进而使得扫描过程中超声探头和皮肤表面始终保持法向垂直;根据超声探头的历史轨迹数据,提出了改进阻抗控制的扫描算法来加强曲面贴合的效果;通过乳腺体模和实际人体的测试实验,来验证所提控制算法在曲面自适应贴合问题上的表现性能以及自动扫描方法的完整性。实验结果表明:改进阻抗控制的扫描算法可以取得较佳的恒力控制效果,法向接触力偏差低于±0.2 N,且显著提高了探头转角的跟踪效果,平均转角跟踪误差从4.9°下降到2.2°。乳腺体模和人体活体实验佐证了所提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和超声扫描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乳腺超声扫描 曲面贴合 阻抗控制 参数跟踪 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在癫痫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姚小玲 王朴 +1 位作者 鲍勇 谢青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9-373,共5页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全球约有5000万癫痫患者,而我国的癫痫患者约达900多万,并以每年40万的速度增长。目前癫痫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在过去的30多年中已有超过15种第...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全球约有5000万癫痫患者,而我国的癫痫患者约达900多万,并以每年40万的速度增长。目前癫痫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在过去的30多年中已有超过15种第三代抗癫痫药物问世,但目前仍有20%—30%的患者无法通过药物来控制癫痫的发作[1],而通过外科手术切除癫痫灶的缓解率也只能达到40%—60%左右[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癫痫药物 癫痫治疗 癫痫灶 缓解率 经颅直流电刺激 癫痫患者 外科手术切除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DLEU7-AS1通过调控膜突蛋白MSN的表达促进胃癌细胞增殖与迁移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肖岚姝 潘柳荻 +2 位作者 刘毅 王洁 陈惠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27-341,共15页
背景与目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大多数lncRNA在胃癌中的作用和机制尚不明确。LncRNA DLEU7-AS1在胃癌中的作用和机制的研究鲜见报道。本文旨在研... 背景与目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大多数lncRNA在胃癌中的作用和机制尚不明确。LncRNA DLEU7-AS1在胃癌中的作用和机制的研究鲜见报道。本文旨在研究DLEU7-AS1对胃癌恶性表型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分析DLEU7-AS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验证DLEU7-AS1在胃癌组织及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采用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DAC)和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处理胃癌细胞株,分析表观遗传学调控对DLEU7-AS1表达的影响。采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下调HGC-27、AGS细胞株中DLEU7-AS1的表达,采用重组质粒上调MGC-803和MKN-45中DLEU7-AS1的表达,采用RTFQPCR验证效果;采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countingkit-8,CCK-8)细胞增殖毒性实验、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以及流式细胞术研究DLEU7-AS1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RNA测序技术(RNAsequencing,RNA-seq)分析沉默DLEU7-AS1后的下游信号转导通路的变化,并采用RTF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进行验证;采用RNA免疫共沉淀实验(co-immunoprecipitation,RIP)探讨DLEU7-AS1对下游信号分子的调控机制。结果:TCGA数据库分析及RTFQ-PCR检测均证明DLEU7-AS1在胃癌中表达升高。DLEU7-AS1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生存期呈负相关。DAC和TSA处理胃癌细胞株后,DLEU7-AS1表达上调,说明其表达受表观遗传学调控。沉默DLEU7-AS1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促进细胞凋亡;过表达DLEU7-AS1促进胃癌细胞增殖、迁移,抑制细胞凋亡。RNA-seq结果表明,DLEU7-AS1表达下调后会导致膜突蛋白(moesin,MSN)表达量的显著降低,RTFQ-PCR及Western blot的结果验证了这一结论。Rescue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过表达MSN可部分回复干扰DLEU7-AS1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提示MSN可能作为DLEU7-AS1下游效应分子。DLEU7-AS1主要定位在细胞核中,DLEU7-AS1与P300结合以及MSN启动子附近的H3K27的高度富集。结论:LncRNA DLEU7-AS1在胃癌中高表达并且其表达与胃癌患者生存期呈负相关,DLEU7-AS1可能通过招募P300调控MSN的转录进而促进胃癌的增殖和迁移等恶性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DLEU7-AS1 膜突蛋白 表观调控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维甲酸受体稳定性的化合物细胞筛选体系的建立
12
作者 井博 陈鹏辉 +4 位作者 高翔 徐媛媛 吴云昭 孙云 吴英理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2-437,共6页
目的·构建可用于发现调节维甲酸受体(retinoic acid receptors,RARα)蛋白稳定性的化合物的细胞筛选体系。方法·对pMSCV质粒进行改造,插入绿色荧光蛋白(EGFP)-RARα融合基因和红色荧光蛋白(Ds Red)基因,两者之间以内部核糖体... 目的·构建可用于发现调节维甲酸受体(retinoic acid receptors,RARα)蛋白稳定性的化合物的细胞筛选体系。方法·对pMSCV质粒进行改造,插入绿色荧光蛋白(EGFP)-RARα融合基因和红色荧光蛋白(Ds Red)基因,两者之间以内部核糖体结合位点(IRES)序列分隔;构建成功的质粒稳定转染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NB4,流式细胞术分析全反式维甲酸、丙戊酸钠、阿糖胞苷、来那度胺、依托泊苷、孟鲁司特纳及藤黄酸处理细胞后EGFP与DsRed的荧光信号的变化,间接反映RARα蛋白表达水平;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实验进一步验证阳性化合物对RARα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蛋白稳定性双荧光筛选体系,并发现丙戊酸钠可有效使RARα蛋白的表达水平稳定。结论·双荧光筛选系统可用于调节RARα蛋白稳定性的化合物的筛选。丙戊酸钠是一个新的稳定RARα的化合物。该方法对建立稳定其他蛋白的化合物筛选系统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受体 药物筛选 丙戊酸钠 全反式维甲酸 NB4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