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课例研究的作用、特征和必要条件:来自日本和美国的启示 被引量:20
1
作者 胡庆芳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33,共5页
文章主要描述了日本课例研究的特点,以及在世纪之交移植到美国之后产生的诸多变异,进而探讨了课例研究顺利展开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 课例研究 日本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日本中小学的校本培训:从课例研究的视角 被引量:6
2
作者 胡庆芳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20,25,共4页
在日本的中小学校里广泛开展一种称之为“校本培训”(Konaikenshu)的活动。这种校本培训把学校所有的教师集中起来,为了一个全校性的目标,以持续不断的和集中关注的方式让全校教师致力于一个所有人都认为是至关重要的全校性的目标。
关键词 日本 中小学 校本培训 课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培训转型发展的理论基础及实践走向 被引量:8
3
作者 胡庆芳 《当代教育论坛》 2012年第2期69-73,共5页
中小学教师培训正经历着从基于主客关系的传统范式向基于主体间性的新型范式的转型。文章从这种转型背后的理论基础予以分析,并展示了国际上已出现的几种转型范式,最后结合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现状,概括提出了转型的重点与方向。
关键词 培训 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概论 被引量:18
4
作者 胡庆芳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6年第1期27-29,共3页
关键词 学习理论 历史轨迹 概论 教育心理学 教育环境 行为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课例研究的视角看日本中小学的校本培训 被引量:1
5
作者 胡庆芳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8-50,共3页
日本中小学校广泛开展校本培训活动,即把学校所有的教师都集中起来,以持续不断的关注方式,让全校教师都为一个至关重要的全校性的目标而努力。本文主要从课例研究的视角来介绍日本中小学的校本培训。
关键词 中小学校 校本培训 课例研究 日本 培训活动 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的哲学与教育思想及其世界影响——李其龙教授专访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其龙 胡庆芳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年第4期78-85,共8页
康德对哲学进行了哥白尼式的革命,通过理论哲学回答了"我能够知道什么"的问题,通过实践哲学回答了"我应该做什么"的问题,力图使哲学成为像数学和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他被认为是之前哲学的终结者和现代哲学的开创... 康德对哲学进行了哥白尼式的革命,通过理论哲学回答了"我能够知道什么"的问题,通过实践哲学回答了"我应该做什么"的问题,力图使哲学成为像数学和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他被认为是之前哲学的终结者和现代哲学的开创者。与此同时,康德在其哲学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其教育思想观点,非常强调教育对于人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他主张教育要促进人的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的协调发展,对世界和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理论哲学 实践哲学 教育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高中课程未来发展的趋势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胡庆芳 程可拉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65,共5页
文章主要概括性地分析了美国高中课程面向未来的三种发展趋势,即整合化、微型化和个性化,剖析了它们各自的表现性特征,并展示了全美高中学校生动鲜活的实践。
关键词 美国 高中课程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原性问题”及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8
作者 徐文彬 杨玉东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16,共3页
课堂教学中的本原性问题是指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由师生互动、自然生成的原发性问题.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它有助于学生数学问题意识、数学探究能力的提高;从教师角度,它有助于教师转化数学史上原初的数学问题为教学中的本原性问题.
关键词 本原性问题 课堂教学 数学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新课程标准运动兴起的背景与动向 被引量:4
9
作者 胡庆芳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5,11,共3页
美国新课程标准运动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掀起的一场声势浩大的课程改革运动,这次运动以提高课程标准来追求学生学业成就的提高,从而把上世纪80年代的高质量教育运动进行到底。
关键词 美国 新课程标准运动 高中 教育目标 课程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课堂教学测评技术初探——软信息等级判据评估 被引量:1
10
作者 贺真真 杨玉东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52,共4页
课堂教学的多因素综合评估是个复杂问题,是一个软信息的、多判据的决策过程。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的人工智能评估模型可以较为全面地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估。使用改进后模型编制的软件对若干数学录像课做分析,结果表明,软信息等级判据评... 课堂教学的多因素综合评估是个复杂问题,是一个软信息的、多判据的决策过程。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的人工智能评估模型可以较为全面地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估。使用改进后模型编制的软件对若干数学录像课做分析,结果表明,软信息等级判据评估有望克服简单加权平均的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评估 模糊数学 软信息等级判据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今天亚洲的部分国家和地区父母与中学生孩子关系现状的调查纪实
11
作者 胡庆芳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2,共3页
关键词 父母 部分国家 中学生 纪实 孩子 亚洲 《读者文摘》 印度尼西亚 研究人员 马来西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