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妥昔单抗导致的骨髓抑制及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1例 被引量:5
1
作者 邹海萍 郭晔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06-407,共2页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骨髓抑制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联用序贯厄洛替尼治疗转移脑肿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2
作者 郭水英 邹海萍 常建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958-960,共3页
治疗伴脑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lung cancer,NSCLC)的全身化疗药物因不能有效地透过血脑屏障而治疗效果差。近年来,随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小分子抑制剂厄洛替尼(erlotinib)的... 治疗伴脑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lung cancer,NSCLC)的全身化疗药物因不能有效地透过血脑屏障而治疗效果差。近年来,随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小分子抑制剂厄洛替尼(erlotinib)的问世,对伴脑转移的NSCLC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报道采用化疗[培美曲塞+(DDP)顺铂]序贯厄洛替尼治疗1例PS评分较差的转移脑肿瘤、取得较好疗效且患者耐受性好,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靶向治疗 脑转移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4
3
作者 丁新 肖秀英 +1 位作者 杨晓燕 朱博慧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60-863,共4页
背景与目的:化疗虽是晚期结直肠癌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但不良反应限制其应用。本研究旨在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FOLFOX4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不良反应及对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字表法将6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 背景与目的:化疗虽是晚期结直肠癌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但不良反应限制其应用。本研究旨在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FOLFOX4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不良反应及对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字表法将6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20 mL,静滴,第1~7天,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对照组单用FOLFOX4方案化疗,2次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观察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外周血免疫活性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化疗后与对照组化疗后相比,外周血CD3^+及CD4^+细胞比例、CD4计数、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及NK细胞数量明显增高(P<0.05),而CD8^+细胞水平则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化疗后与化疗前相比,外周血CD3^+及CD4^+细胞比例、CD4^+计数、CD4^+/CD8^+细胞比值及NK细胞数量显著下降(P<0.05),而CD8^+细胞水平则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化疗后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化疗后明显改善(P<0.05)。随访20个月,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9.8个月和18.6个月(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能具有保护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的免疫功能,并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化疗 免疫细胞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LFOX方案化疗对结直肠癌患者免疫细胞数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肖秀英 于宝华 +3 位作者 杨晓燕 郭显智 余琛 杜祥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70-773,共4页
背景与目的:化疗在杀伤肿瘤的同时,也损害了机体的正常免疫。很多文献曾报道晚期肠癌的化疗,常使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加重。本研究探讨FOLFOX方案即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及氟尿嘧啶联合化疗对结直肠癌患者免疫细胞数的影响及与健康人的差... 背景与目的:化疗在杀伤肿瘤的同时,也损害了机体的正常免疫。很多文献曾报道晚期肠癌的化疗,常使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加重。本研究探讨FOLFOX方案即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及氟尿嘧啶联合化疗对结直肠癌患者免疫细胞数的影响及与健康人的差异。方法:80例结直肠癌患者行FOLFOX方案化疗(奥沙利铂85mg/m2,静脉滴注,第1天;亚叶酸钙2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氟尿嘧啶400mg/m2,第1天,2400mg/m2,持续静脉滴注46h),2周1次,2次为1个疗程,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化疗前及化疗后2周、4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活性,比较化疗前后的变化,同时根据临床分期进行亚组分析比较,以健康人作对照分析。结果:本组结直肠癌患者第1天、第2周及第4周外周血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活性比较均无显著下降(P>0.05),但患者外周血CD3+、CD4+、NK细胞数量及CD4+/CD8+比值与健康人相比下降,而CD8+细胞比例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免疫功能较健康人下降,而且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量的改变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分期越晚,CD3+、CD4+及NK细胞数量CD4+/CD8+细胞比值越低,CD8+细胞比例越高;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与Ⅲ、Ⅳ期患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FOLFOX方案治疗结直肠癌疗效肯定,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而且对机体免疫力影响小。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对判断患者的免疫功能、预测肿瘤患者的预后以及指导临床是否需要应用免疫增强剂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FOLFOX 化疗 T淋巴细胞亚群 N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原发及转移灶中PI3K、p-Akt及mTOR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肖秀英 于宝华 +3 位作者 王丽莎 倪淑娟 杨晓燕 朱玉芬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47-250,共4页
背景与目的:随着对PI3K/Akt信号通路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该通路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治疗药物开发中有重要价值。本研究旨在探讨PI3K、p-Akt及mTOR在结直肠癌原发灶及转移灶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背景与目的:随着对PI3K/Akt信号通路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该通路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治疗药物开发中有重要价值。本研究旨在探讨PI3K、p-Akt及mTOR在结直肠癌原发灶及转移灶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on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患者原发灶及其转移灶中PI3K、p-Akt及mTOR的表达。结果:PI3K在转移灶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原发灶中的阳性率(46.7%vs 30%,χ2=13.890,P<0.05),mTOR在转移灶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原发灶中的阳性率(55.0%vs 41.7%,χ2=10.823,P<0.05);而p-Akt在原发及转移灶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3%vs 50.0%,χ2=0.267,P>0.05)。PI3K和mTOR在结直肠癌原发及转移灶中表达均具有相关性,且呈正相关。结论:PI3K和mTOR的表达与结直肠癌转移密切相关,而且转移灶癌细胞PI3K的表达明显增强,mTOR的表达明显下降,可作为临床判断结直肠癌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PI3K P-AKT MTOR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腹腔灌注治疗胃癌恶性腹腔积液6例报道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晓燕 朱玉芬 +4 位作者 邹海萍 郭显智 谢园园 印季良 董胜翔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7-150,共4页
背景与目的:紫杉醇治疗胃癌恶性腹腔积液具有良好的疗效,但临床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紫杉醇腹腔化疗治疗胃癌恶性腹腔积液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例晚期胃癌伴恶性腹腔积液患者,紫杉醇60mg/m2+0.9%氯化钠溶液1500~2000mL腹腔内化疗,... 背景与目的:紫杉醇治疗胃癌恶性腹腔积液具有良好的疗效,但临床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紫杉醇腹腔化疗治疗胃癌恶性腹腔积液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例晚期胃癌伴恶性腹腔积液患者,紫杉醇60mg/m2+0.9%氯化钠溶液1500~2000mL腹腔内化疗,每周1次,共2~4周。按WHO标准对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判断。结果:5/6例患者CR,1/6例PR。腹腔积液缓解时间为0.5~10个月,总生存期2~10个月。Ⅰ~Ⅲ度腹痛者4例,Ⅰ度白细胞下降者4例,Ⅰ度脱发者3例,Ⅰ度肝功能损害者1例(既往有乙肝病史)。结论:紫杉醇腹腔化疗治疗胃癌恶性腹腔积液相对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紫杉醇 腹腔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肺组织细胞肉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5
7
作者 肖秀英 于宝华 +3 位作者 颜歌 丁新 王朝夫 杜祥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798-800,共3页
组织细胞肉瘤(histiocytic sarcoma)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淋巴造血系统肿瘤,2001年WHO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将组织细胞肉瘤列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国外文献报道较多,多为个案报道,发生在脾、皮肤、胃肠道等。本文报道1例发生在肺,... 组织细胞肉瘤(histiocytic sarcoma)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淋巴造血系统肿瘤,2001年WHO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将组织细胞肉瘤列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国外文献报道较多,多为个案报道,发生在脾、皮肤、胃肠道等。本文报道1例发生在肺,尚属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消癌Ⅰ号方对小鼠肠癌肝转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张艳丽 张红卫 +1 位作者 杜鹃 侯安继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6期1066-1069,共4页
目的:观察自拟扶正消癌Ⅰ号方对balbc小鼠移植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作用,探讨该方对多种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balbc小鼠,脾下注射法建立鼠大肠癌细胞株肝转移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1)阴性对照生理盐水组;2)... 目的:观察自拟扶正消癌Ⅰ号方对balbc小鼠移植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作用,探讨该方对多种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balbc小鼠,脾下注射法建立鼠大肠癌细胞株肝转移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1)阴性对照生理盐水组;2)氟尿嘧啶组;3)扶正消癌I号方中药组;4)扶正消癌I号中药+氟尿嘧啶组。观察生活质量,抑瘤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扶正消癌Ⅰ号方+氟尿嘧啶组、消癌Ⅰ方组小鼠的生活质量较其他2组好,阴性对照组瘤体最大,瘤体中药组其次,联合用药组体积最小,氟尿嘧啶组、中药组及联合用药组均能下调VEGF蛋白的表达。结论:扶正消癌Ⅰ号方对鼠大肠癌细胞株肝转移小鼠抑制新生血管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VEGF的表达,抑制肿瘤微血管生成,可能是该方抗肿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尿嘧啶为主方案持续和间断输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 被引量:1
9
作者 朱玉芬 张瑞芳 +3 位作者 邹海萍 宋淼皓 王德兴 杨晓燕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16-418,共3页
目的:比较氟尿嘧啶(5-FU)持续静脉输注120小时和每天静脉输注2小时,连续5天的两种给药方法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7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5-FU 2.5g+5%葡萄糖注射液100 m1置入Baxter公司生产的049002便携式泵持... 目的:比较氟尿嘧啶(5-FU)持续静脉输注120小时和每天静脉输注2小时,连续5天的两种给药方法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7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5-FU 2.5g+5%葡萄糖注射液100 m1置入Baxter公司生产的049002便携式泵持续输注120小时(A组);16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5-FU500mg+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每天输注2小时,连续5天(B组)。33例均联合亚叶酸钙(CF)200 mg+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输注1小时,连续5天;羟基喜树碱(HCPT)10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输注2小时,连续6天。每3~4周为1疗程,连续2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A组17例中CR 1例,PR 8例,RR 52.94%,B组16例中CR 0例,PR 3例,RR 18.75%。两组疗效x^2检验有差异(P<0.05)。不良反应主要有白细胞下降、口腔溃疡、呕吐和腹泻,经Wiloxon秩和检验,两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值>0.05)。结论:5-FU持续静脉输注120小时方法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优于间断静脉输注方法,而且毒性可以耐受,尤其适宜老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晚期 结直肠肿瘤 亚叶酸钙 氟尿嘧啶 羟基喜树碱 持续静脉输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基因组学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秀英 杜祥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90-795,共6页
尽管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机制研究及治疗疗效有很大的进步,但结直肠癌仍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新的细胞毒药物和靶向治疗药物显著提高了结直肠癌的无疾病进展时间和总生存时间,但仍有40%~50%结直肠癌患者治疗... 尽管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机制研究及治疗疗效有很大的进步,但结直肠癌仍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新的细胞毒药物和靶向治疗药物显著提高了结直肠癌的无疾病进展时间和总生存时间,但仍有40%~50%结直肠癌患者治疗效果不佳,而且治疗同时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寻找新的药物治疗相关分子标志将有助于评估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而有效地预测和预后评价分子标志将使临床医生根据结直肠癌患者和肿瘤的基因表达情况实施个体化治疗,这将有利于提高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和治疗费用。药物基因组学不仅有利于根据药物代谢和药物反应的遗传学特点指导合理用药,而且有利于开发和设计新的药物。本文就药物基因组学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做一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药物基因组学 耐药基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30例非小细胞肺癌
11
作者 朱玉芬 张瑞芳 +2 位作者 邹海萍 杨晓燕 朱菁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85-386,共2页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3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初治14例,复治16例,采用吉西他滨1000mg/m2,第1、8天静脉滴注。顺铂:80mg/m2,分3天静脉滴注,21天为1个周期,至少连用2个周期。结果:部分缓解(PR...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3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初治14例,复治16例,采用吉西他滨1000mg/m2,第1、8天静脉滴注。顺铂:80mg/m2,分3天静脉滴注,21天为1个周期,至少连用2个周期。结果:部分缓解(PR)14例,无变化(NC)13例,病变进展(PD)3例,有效率为46.67%。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止、恶心和呕吐等。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轻,易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吉西他滨 顺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