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徐敏 顾水明 +1 位作者 张鹏 任雨笙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18-920,共3页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与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冠脉病变的稳定性及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依据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32例,按病变严重程度分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根据...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与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冠脉病变的稳定性及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依据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32例,按病变严重程度分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根据临床类型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并以冠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者3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检测血清GGT、白细胞计数(WBC)、总胆红素(TBiL)、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丙氨酸转氨酶(AL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时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量指数(BMI),询问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及吸烟史。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GGT水平,并计算血清GGT水平与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的相关系数。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GG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病变支数增加而升高;血清GGT水平在SAP和ACS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患者血浆GGT水平与TC、TG、LDL呈正相关(P<0.01),与WBC、FPG微弱相关(P<0.01),与hs-CRP无关,与TBiL、HDL呈负相关(P<0.01)。结论血清GGT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严重程度及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关,与冠脉病变的稳定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谷氨酰转移酶 冠心病 血脂 血糖 胆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罪犯病变积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赵莉芳 廖鹏翡 +3 位作者 缪培智 李宁 许永华 顾水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56-460,共5页
目的应用64排螺旋CT(64-SCT)检测冠状动脉罪犯病变指标,包括斑块类型、斑块衰减(PA)、重构指数(RI),并计算钙化积分(CS)及罪犯病变积分(CLS),探讨其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110例临床明确诊断冠... 目的应用64排螺旋CT(64-SCT)检测冠状动脉罪犯病变指标,包括斑块类型、斑块衰减(PA)、重构指数(RI),并计算钙化积分(CS)及罪犯病变积分(CLS),探讨其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110例临床明确诊断冠心病(CAD)患者行64-SCT检查,其中ACS 4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67例。测量患者冠状动脉罪犯病变指标,包括斑块类型、PA、RI,并计算CS及CLS。比较ACS和SAP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别。结果 ACS组比SAP组拥有更多的点状钙化(92.30%比9.1%,P<0.05)、更低的PA(41.32±21.08比90.37±48.19,P<0.01)、更高的RI(1.29±0.42比0.89±0.45,P<0.01)、更低的CS(71.43±6.74比154.41±19.02,P<0.05)及更高的C15(1.15.41.12比1.06±0.63;P<0.01)。CLS>2.0可以区分ACS和SAP,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7%和67.3%。结论 CLS可用于区分ACS和SAP,对ACS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罪犯病变 计算机体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重构的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谢骏 胡珺 毛家亮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37-1742,共6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重构的治疗作用。方法 42只雄性12周龄SHR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7只;其中,5组为不同剂量姜黄素SHR组,每日分别予蒸馏水1 m L溶解的不同剂量姜黄素灌胃(剂量分别为25、50、100、200和400 mg/kg);另...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重构的治疗作用。方法 42只雄性12周龄SHR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7只;其中,5组为不同剂量姜黄素SHR组,每日分别予蒸馏水1 m L溶解的不同剂量姜黄素灌胃(剂量分别为25、50、100、200和400 mg/kg);另1组为安慰剂SHR组,每日予蒸馏水1 m L灌胃。以7只同性别、周龄的WKy大鼠作为WKy对照组。实验开始时、实验6周后、实验12周后各测一次血压;12周后取大鼠颈动脉制成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测量颈动脉内径、中膜厚度、颈动脉中膜横截面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量大鼠颈动脉中膜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结果用药前、用药6周及用药12周,各姜黄素SHR组和安慰剂SHR组大鼠之间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姜黄素SHR组和安慰剂SHR组大鼠的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WKy对照组大鼠(P<0.01)。400、200 mg/kg姜黄素SHR组颈动脉中膜厚度小于安慰剂SHR组(P<0.01),颈动脉内径与中膜厚度比值高于安慰剂SHR组(P<0.01);100、50 mg/kg姜黄素SHR组颈动脉内径与中膜厚度比值高于安慰剂SHR组(P<0.05);200 mg/kg姜黄素SHR组颈动脉内径大于安慰剂SHR组(P<0.05),颈动脉中膜横截面积小于安慰剂SHR组(P<0.05)。400 mg/kg姜黄素SHR组颈动脉中膜MMP-9表达高于安慰剂SHR组(P<0.05)。结论姜黄素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颈动脉血管重构,上调颈动脉中膜MMP-9表达可能是作用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自发性高血压 血管重构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病管理实践中康复训练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的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汪锡金 管强 +3 位作者 吴兴军 王大祝 罗懿 刘振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69-1371,共3页
目的探索慢性病管理实践中融入康复训练对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临床症状和经济负担的影响。方法在慢性病管理实践中纳入早期PD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康复训练添加组(n=20),采用帕金森病综合评分表(UPDRS)Ⅲ对慢性病管理实施... 目的探索慢性病管理实践中融入康复训练对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临床症状和经济负担的影响。方法在慢性病管理实践中纳入早期PD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康复训练添加组(n=20),采用帕金森病综合评分表(UPDRS)Ⅲ对慢性病管理实施前和实施后3个月患者的临床运动症状进行评分,计算慢性病管理实施前3个月和实施后3个月的经济费用。结果与实施慢性病管理前比较,实施后两组PD患者的临床运动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P<0.01),且生活费、误工费和总费用也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康复训练添加组临床运动症状改善更加显著(P<0.05),且生活费、误工费和总费用降低也更加显著(P<0.05)。结论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PD患者的临床运动症状并减轻其经济负担,应融入早期PD患者的慢性病管理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慢性病管理 康复训练 经济负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丁跃有 任建英 顾逸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7-239,共3页
他汀类药物目前已应用于冠心病的整体防治。随着研究深入,人们发现他汀类药物具有降血脂以外的心血管系统多效性作用(pleiotropic effects)对防治慢性心力衰竭(CHF)可能有效。本文将对他汀类药物防治CHF的作用机制、临床证据及当前存在... 他汀类药物目前已应用于冠心病的整体防治。随着研究深入,人们发现他汀类药物具有降血脂以外的心血管系统多效性作用(pleiotropic effects)对防治慢性心力衰竭(CHF)可能有效。本文将对他汀类药物防治CHF的作用机制、临床证据及当前存在的争议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慢性 他汀类药物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抑制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内皮祖细胞凋亡涉及Nox4氧化应激途径 被引量:3
6
作者 鲍晓梅 郑宏超 +1 位作者 吴春芳 陆国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36-1439,1453,共5页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Rosu)对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的内皮祖细胞(EPCs)活性氧(ROS)产生以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从外周血中分离EPCs与Hcy共孵育,或经Rosu、不同的应激信号通路抑制剂甲羟戊酸(100μmol/L)、乙酰半胱氨酸(NAC,10μmol/L)、NA...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Rosu)对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的内皮祖细胞(EPCs)活性氧(ROS)产生以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从外周血中分离EPCs与Hcy共孵育,或经Rosu、不同的应激信号通路抑制剂甲羟戊酸(100μmol/L)、乙酰半胱氨酸(NAC,10μmol/L)、NADPH氧化酶(Nox)抑制剂(DPI,10μmol/L)、内皮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LNMA,1 mmol/L)预培养后再加入Hcy共孵育。采用流式法检测细胞凋亡率,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法(H2DCF-DA)检测细胞内ROS水平,光泽精化学发光法检测Nox活性,RT-PCR检测Nox4 mRNA的表达。结果 Rosu显著抑制了Hcy诱导的ROS蓄积和EPCs凋亡,拮抗了Hcy诱导的Nox激活以及Nox4 mRNA表达。Nox4 siRNA转染EPCs可以产生相似的效果。结论 Rosu对EPCs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Nox4途径抑制Hcy诱导的Nox激活、ROS蓄积和EPCs凋亡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同型半胱氨酸 凋亡 活性氧 NOX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徐敏 茅臻贞 +1 位作者 缪培智 郑宏超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年第4期308-311,共4页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在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18例,按照甲状腺功能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157例)和亚临床甲减组(61例)。所有患者均检测血...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在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18例,按照甲状腺功能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157例)和亚临床甲减组(61例)。所有患者均检测血清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甲状腺功能,同时测量收缩压和舒张压,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上述危险因素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结果亚临床甲减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 2±0. 3) mm比(1. 1±0. 3) mm,P=0. 001]和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57. 4%比38. 9%,P=0. 015)明显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此外,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促甲状腺激素、年龄、空腹血糖、舒张压的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促甲状腺激素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具有独立相关性。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促甲状腺激素升高是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加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徐敏 缪培智 +1 位作者 李宁 郑宏超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浓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入选21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均检测血清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浓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入选21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均检测血清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25(OH)D,同时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动脉IMT,并询问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病程及吸烟史。所有患者依据血清25(OH)D浓度的四分位数分为4组:Q1组(〈18.10 ng/ml,51例),Q2组(18.10~25.95 ng/ml,54例),Q3组(25.95~37.90 ng/ml,54例),Q4组(〉37.90 ng/ml,51例),研究血清25(OH)D浓度与颈动脉IMT的关系。结果 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血清25(OH)D低浓度组(Q1组)的颈动脉IMT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高浓度组(Q4组),分别为51.00%和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IMT与年龄、糖尿病、LDL-C、hs-CRP、高血压病程呈正相关,与血清25(OH)D浓度呈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OH)D浓度与颈动脉IMT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均具有独立相关性,分别为r=-0.005,P〈0.01和r=-0.048,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25(OH)D浓度降低是颈动脉IMT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25-羟维生素D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索洛尔对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结构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顾水明 郑宏超 +4 位作者 崔克俭 潘澄 丁跃有 王伟 任建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66-568,共3页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对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结构重构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关系。方法将85例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分为比索洛尔组(48例)和地高辛组(37例),随访观察(9.8±1.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CRP和...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对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结构重构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关系。方法将85例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分为比索洛尔组(48例)和地高辛组(37例),随访观察(9.8±1.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CRP和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心房结构变化。结果比索洛尔组治疗后左心房内径(41.8±4.2)mmvs(39.7±5.3)mm,CRP 3.9 mg/Lvs3.5 mg/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地高辛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41.8±4.6)mmvs(42.3±5.2)mm,CRP 3.8 mg/Lvs3.5 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索洛尔组的左心房内径和CRP下降幅度与地高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左心房内径变化与CRP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218,P=0.045)。结论比索洛尔可改善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心房结构重构,并减轻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房功能 比索洛尔 C反应蛋白质 地高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伐他汀对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宇 顾水明 魏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7期1046-1048,共3页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对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血炎症因子(TNF-α、IL-6)、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前体脑钠素(NT-proBNP)等的影响。方法:将58例舒张性心力衰竭(NYHA分级Ⅱ~Ⅲ)患者分为一般治疗组和普伐他汀组,治疗前进行基本资...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对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血炎症因子(TNF-α、IL-6)、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前体脑钠素(NT-proBNP)等的影响。方法:将58例舒张性心力衰竭(NYHA分级Ⅱ~Ⅲ)患者分为一般治疗组和普伐他汀组,治疗前进行基本资料收集、心脏超声检查、基本实验室检查、特殊实验室检查(包括炎症因子、MMP-2、NT-proBNP)、6min步行试验。随访18个月时再次进行治疗前的各项检查。结果:与一般治疗组治疗前后相比,普伐他汀组心功能分级(均值)下降,6min步行距离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NF-α、MMP-2、NT-proBNP水平下降,且差异具有显著性;IL-6水平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普伐他汀对舒张性心力衰竭有益,但仍需更多的临床研究以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普伐他汀 心功能 炎症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前体脑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对近、中期预后的影响
11
作者 崔克俭 顾水明 +3 位作者 丁跃有 张亚臣 李毅刚 郑宏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8期594-596,共3页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房扑)对患者近、中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确诊的AMI患者297例,分为房颤/房扑动组(33例)和无房颤/房扑组(264例)。比较两组30d及6个月内病死率、Killip分...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房扑)对患者近、中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确诊的AMI患者297例,分为房颤/房扑动组(33例)和无房颤/房扑组(264例)。比较两组30d及6个月内病死率、Killip分级、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以多普勒心脏超声测定患者AMI后6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房颤/房扑组与无房颤/房扑组比较:年龄大、CPK峰值高、心源性休克率高、既往发生过心肌梗死者比例高、入院时心功能Killip分级Ⅰ级比例低,多支血管病变率高,LVEF<40%比例高(P<0.05);与无房颤/房扑组比较,房颤/房扑组30d内及6个月病死率、心源性休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再发心肌缺血率、再梗死率明显增高(P<0.05);二组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并发房颤/房扑的患者其近中期病死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房颤动 心房扑动 病死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术后20年并发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1例
12
作者 徐艳红 谢连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36-536,539,共2页
关键词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结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颈内动脉支架置入与认知障碍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邱炜斌 陈旭 +1 位作者 席刚明 任海燕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14-617,共4页
目的通过对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进行侧支循环及脑灌注情况评估,探讨慢性颈内动脉闭塞与认知障碍的关系及发病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卒中筛查门诊就诊,通过CT血管成像筛查,未发生急性脑梗死的慢性颈内... 目的通过对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进行侧支循环及脑灌注情况评估,探讨慢性颈内动脉闭塞与认知障碍的关系及发病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卒中筛查门诊就诊,通过CT血管成像筛查,未发生急性脑梗死的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86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为认知正常组24例(MoCA评分≥26分),认知障碍组62例(MoCA评分<26分)。认知障碍组接受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CAS)32例(CAS组),未行CAS 30例(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CT灌注成像(CTP)检查。结果认知障碍组侧支血流0~2级比例明显高于认知正常组,3~4级比例明显低于认知正常组(P<0.05)。与基线比较,CAS组1个月和6个月MoCA总分、注意力和延迟记忆评分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线比较,对照组6个月MoCA总分和延迟记忆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CAS组6个月MoCA总分、立方体/连线、画钟、注意力和延迟记忆评分明显改善(P<0.05)。CAS组6个月脑血流量、脑血容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8.6±2.8)ml/(100 g·min)vs(17.4±2.0)ml/(100 g·min),(3.4±0.2)ml/100 g vs(1.3±0.3)ml/100 g,P<0.05],平均通过时间明显低于认知障碍组术前[(3.6±0.6)s vs(5.2±0.3)s,P<0.05]。对照组6个月CTP各项参数变化较认知障碍组术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颈内动脉闭塞发生认知障碍与颅内侧支循环血流代偿程度相关。CAS可以恢复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认知障碍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血流动力学 侧支循环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性肺水肿X线表现(附54例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杜德荣 苏涛 +4 位作者 顾顺光 邓伟 王俭 李成洲 张嗣贵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 :探讨高原性肺水肿X线影像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分析 5 4例高原性肺水肿患者发病 2天内胸片特点。结果 :(1)肺内改变有毛玻璃状、斑点状、小片状影、肺门区块状影、弥漫性实变等五种类型 ,常混合出现 ,可单侧或双侧 ,以... 目的 :探讨高原性肺水肿X线影像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分析 5 4例高原性肺水肿患者发病 2天内胸片特点。结果 :(1)肺内改变有毛玻璃状、斑点状、小片状影、肺门区块状影、弥漫性实变等五种类型 ,常混合出现 ,可单侧或双侧 ,以右侧略多 ;(2 )心脏改变 :右室轻度增大、心腰略丰满 ;(3)肺门改变 :中心分布为主者肺门影模糊 ,增大不明显 ;肺野分布为主者 ,肺门影正常 ;(4)胸膜改变 :常伴有水平裂增厚。 4~ 5天复查 ,上述改变完全消失。结论 :X线胸片的影像特征对诊断高原性肺水肿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病 高原性肺水肿 胸部X线片 并发症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化疗药物心脏毒性的预防策略 被引量:12
15
作者 韩尽斌 吴宁 +1 位作者 花永强 朱福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5-80,共6页
化疗药物的心脏毒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在临床实践中,可以通过降低药物剂量、调整给药管理和使用低毒剂型等优化化疗方案对策降低心脏毒性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心脏保护剂的应用也非常重要,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右丙亚胺、心血管药物和... 化疗药物的心脏毒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在临床实践中,可以通过降低药物剂量、调整给药管理和使用低毒剂型等优化化疗方案对策降低心脏毒性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心脏保护剂的应用也非常重要,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右丙亚胺、心血管药物和中药制剂等,但这些药物作为心脏保护剂的应用具有局限性,且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尚需要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心脏病学 心脏毒性 化疗 右丙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