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建筑碳排放核算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黄蓓佳 崔航 +1 位作者 宋嘉玲 俞海勇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3-350,共8页
为有效实现建筑业的节能减排,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对建筑碳排放核算方法进行研究。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城市层面的建筑碳计算模型,并以上海市住宅及非住宅建筑为研究对象核算出上海市建筑领域碳排放。对比上海市住宅建筑及非住... 为有效实现建筑业的节能减排,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对建筑碳排放核算方法进行研究。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城市层面的建筑碳计算模型,并以上海市住宅及非住宅建筑为研究对象核算出上海市建筑领域碳排放。对比上海市住宅建筑及非住宅建筑碳排放量,研究上海市建筑碳排放趋势。研究结果表明,2010—2020年,上海市建筑领域碳排放持增长态势,其中建材生产阶段和建筑运行阶段是对建筑总体碳排放量贡献最大的两个阶段。从不同建筑材料碳排放量占比来看,钢材的碳排放量是建材碳排放量中最高的,所占比例超过了50%,其次是水泥、铝材。在建筑减碳路径方面,结合建筑各生命周期阶段的碳排放核算结果,提出了对应的减排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碳排放 核算 生命周期评价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排放因子法的建筑涂料碳足迹计算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夏文丽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56,共5页
基于碳排放因子法,以建筑涂料为研究对象,根据生命周期评价法对其从“摇篮到大门”的部分阶段碳足迹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分析。通过综合评估从原材料获取及运输、生产制造等各个环节的碳排放情况,揭示了建筑涂料在“摇篮到大门”阶段碳... 基于碳排放因子法,以建筑涂料为研究对象,根据生命周期评价法对其从“摇篮到大门”的部分阶段碳足迹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分析。通过综合评估从原材料获取及运输、生产制造等各个环节的碳排放情况,揭示了建筑涂料在“摇篮到大门”阶段碳足迹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建筑涂料的碳足迹主要集中在原材料获取和产品生产阶段,特别是与原材料的采集和加工、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密切相关。全面分析了建筑涂料生产过程产生碳排放的主要阶段和原因,可以为减少建筑涂料碳足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因子 生命周期评价 建筑涂料 碳足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震源模型的西藏定日M_(S)6.8地震强地面运动模拟研究
3
作者 尹晓菲 强生银 +5 位作者 张伟 邵志刚 王武星 袁小祥 李永生 刘浩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97-916,共20页
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M_(S)6.8地震,此次地震是发生在青藏高原南部拉萨地块内部的正断型地震,该区域发育一系列近SN向的正断裂及其限定的构造裂谷,未来仍有发生强震的可能。文中基于InSAR同震变形数据、远震数据联... 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M_(S)6.8地震,此次地震是发生在青藏高原南部拉萨地块内部的正断型地震,该区域发育一系列近SN向的正断裂及其限定的构造裂谷,未来仍有发生强震的可能。文中基于InSAR同震变形数据、远震数据联合反演及基于InSAR同震变形数据、远震数据和强震数据联合反演获得的2种震源模型,采用三维曲线网格有限差分方法对定日M_(S)6.8地震的强地面运动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2种震源模型模拟计算的速度时程同强震动观测记录能够较好吻合,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2)受震源NNE向单侧破裂过程的影响,破裂前方(NNE向)模拟计算的峰值地表速度(PGV)明显高于破裂后方(SSW向),体现了此次地震的破裂方向性效应;3)断层与地表交线两侧的PGV分布差异揭示了定日M_(S)6.8地震存在显著的断层上盘效应,2种震源模型模拟计算的断层上盘地表垂向位移分别达2.0m和2.1m,与定日地震科考团队野外地质调查的同震垂直位错基本一致;4)利用2种震源模型模拟计算的本次地震的最大烈度均为Ⅸ度,高烈度区主要沿NNE向展布,理论烈度与野外调查的地震烈度分布基本符合,然而二者在定日县以北到昂仁县西南、岗巴县中南部的2个区域范围存在差异,模型2的烈度分布与野外调查的烈度较为接近。建议在进行强地面运动模拟时,应选择联合多种数据(如远震、强震、 InSAR、 GPS等)反演获得的震源模型,这将有利于获得更精确的地震动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M_(S)6.8地震 强地面运动模拟 曲线网格有限差分 震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收敛监测装置及测点自复位技术研究
4
作者 刘乘瑞 黄帆 +1 位作者 吴廷 梅君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10-117,共8页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盾构隧道收敛自动化监测一般采用固定式激光测距仪。当外部注浆加固等施工引起管片扭转变形时,激光光点偏移会导致测线拉长或缩短,引起监测精度逐渐下降,最终造成收敛监测数据异常或频繁误报警。设计了一套新型盾构...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盾构隧道收敛自动化监测一般采用固定式激光测距仪。当外部注浆加固等施工引起管片扭转变形时,激光光点偏移会导致测线拉长或缩短,引起监测精度逐渐下降,最终造成收敛监测数据异常或频繁误报警。设计了一套新型盾构隧道收敛监测装置和与之配套的测点自复位算法,能够完成无人值守状态下测点自动复位。[方法]介绍了智能激光测距装置的系统结构、设计思路和各部件性能;介绍了该装置自复位算法的技术路线和实现方式;通过试验验证了该装置的有效性。[结果及结论]该装置的激光位移计的测距精度为±1 mm,测点位移微控精度可达毫米级;实验室和隧道真实环境下测点自复位算法执行成功率大于98%;优化后的二级数据通信架构能够实现单台设备秒级响应;优化了现有的数据预报警处置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盾构隧道 收敛监测 智能运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建筑卫生陶瓷碳足迹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曾杰 俞海勇 +1 位作者 颜伟国 张贺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4-58,62,共6页
应用生命周期理论,以华东地区生产的建筑卫生陶瓷为研究对象,对建筑卫生陶瓷原材料开采、原材料运输、产品生产、产品运输等4个子过程进行了清单分析,并分别计算了各阶段向环境排放的CO2量。结果表明,生命周期内建筑陶瓷的CO2排放量为9.... 应用生命周期理论,以华东地区生产的建筑卫生陶瓷为研究对象,对建筑卫生陶瓷原材料开采、原材料运输、产品生产、产品运输等4个子过程进行了清单分析,并分别计算了各阶段向环境排放的CO2量。结果表明,生命周期内建筑陶瓷的CO2排放量为9.59 kg/m2,卫生陶瓷为776.75 kg/t。其中,产品生产过程的碳排放所占比例最高,建筑陶瓷为72.8%,卫生陶瓷为70.7%,具有决定性影响。原材料开采、运输及产品运输阶段碳排放所占比例不到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卫生陶瓷 生命周期 碳足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水化过程的电化学研究(Ⅰ)——氯离子在硬化水泥浆体中的毛细扩散 被引量:8
6
作者 史美伦 陈志源 +1 位作者 孙剑 林江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81-285,共5页
通过低频下的交流阻抗测量,提供了有效地测量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方法.对毛细扩散的特征进行了探讨,提出根据平行毛细管模型由扩散系数求取等效毛细管半径并据此来描述微结构的方法.根据水泥浆体氯离子扩散系数随时间的变化可以了解水... 通过低频下的交流阻抗测量,提供了有效地测量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方法.对毛细扩散的特征进行了探讨,提出根据平行毛细管模型由扩散系数求取等效毛细管半径并据此来描述微结构的方法.根据水泥浆体氯离子扩散系数随时间的变化可以了解水泥水化过程微结构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 水化 毛细扩散 氯离子 水泥浆体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水化过程的电化学研究(Ⅱ)——硬化水泥浆体在直流极化下的交流阻抗谱 被引量:4
7
作者 史美伦 陈志源 +1 位作者 孙剑 胡煜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18-222,共5页
应用在直流极化下的交流阻抗谱方法测定了水泥水化过程的复平面图 ,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各电路参数和水化过程的动力学常数 .
关键词 交流阻抗 直流极化 水泥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外风对高层建筑外保温层火灾发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史健勇 刘湃 许清风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71-576,共6页
近年来,由外墙保温材料引起的高层建筑火灾频繁发生,使得高层建筑室外火灾已经成为当下防火安全工程研究的热点议题。高层建筑外墙火灾受室外风影响较大,本研究采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火灾模拟软件FDS,针对当前典型高层... 近年来,由外墙保温材料引起的高层建筑火灾频繁发生,使得高层建筑室外火灾已经成为当下防火安全工程研究的热点议题。高层建筑外墙火灾受室外风影响较大,本研究采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火灾模拟软件FDS,针对当前典型高层住宅建筑进行室外风作用下外保温材料火灾特性的模拟研究,分析了不同风向风速作用下外墙保温材料的火灾燃烧性能,研究了室外风对火灾烟气温度、运动速度、CO体积分数、可见度、火灾热释放速率等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室外风对火灾热释放速率等火灾作用参数有着较大影响,并存在一定的规律性。研究成果对未来高层节能建筑的防火设计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外保温材料 高层住宅 室外风 火灾特性 火灾动力模拟器(F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高层建筑外墙饰面砖脱落风险发生概率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朱斌 张辉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4期83-86,共4页
外墙饰面砖是城市高层建筑运用较为常见的装饰形式,但在建筑物运营过程中饰面砖高处坠落的风险事故时有发生、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上海、北京、深圳等大城市128幢高层建筑外墙饰面砖脱落事故并进行了原因分析,基于事故案例数据,... 外墙饰面砖是城市高层建筑运用较为常见的装饰形式,但在建筑物运营过程中饰面砖高处坠落的风险事故时有发生、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上海、北京、深圳等大城市128幢高层建筑外墙饰面砖脱落事故并进行了原因分析,基于事故案例数据,进行了基于贝叶斯网络技术的风险概率分析,同时运用风险因素分解得到有效防范饰面砖脱落风险的监测指标,为降低高层建筑外墙饰面砖脱落的风险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墙饰面砖 风险事故 贝叶斯网络 监测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软土地区多层建筑物长期沉降特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马桂华 陈锦剑 +1 位作者 王建华 周红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91-994,共4页
通过对50幢多层建筑沉降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了上海软土地区多层建筑的长期沉降。对竣工以后的观测数据采用指数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反映软黏土的流变特性,较好地模拟建筑物后期的沉降发展过程,从而预测得到最终沉降量和沉降稳定时间... 通过对50幢多层建筑沉降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了上海软土地区多层建筑的长期沉降。对竣工以后的观测数据采用指数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反映软黏土的流变特性,较好地模拟建筑物后期的沉降发展过程,从而预测得到最终沉降量和沉降稳定时间。根据指数模型的分析结果,并引入地基压缩层内的软黏土厚度所占比例的概念,研究了多层建筑长期沉降与地基土层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最终沉降和沉降持续时间随着软黏土厚度比例的增加而增大,竣工时沉降占总沉降的比例随着软黏土厚度比例的增大而下降,并且具有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沉降 多层建筑 软土 指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MC对PC‑CSA复合浆体流变性的影响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川川 陈宁 王茹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6-243,共8页
研究了高低黏度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对硅酸盐水泥(PC)-硫铝酸盐水泥(CSA)复合浆体流变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HPMC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及其对孔溶液动力黏度的提高阻碍了颗粒的迁移,进而增加了复合浆体的初始表观黏度;HPMC掺量... 研究了高低黏度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对硅酸盐水泥(PC)-硫铝酸盐水泥(CSA)复合浆体流变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HPMC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及其对孔溶液动力黏度的提高阻碍了颗粒的迁移,进而增加了复合浆体的初始表观黏度;HPMC掺量越大,初始表观黏度越高,且高黏度HPMC改性浆体的初始表观黏度比低黏度HPMC改性浆体更高;随着时间的推移,HPMC逐渐吸水膨胀,导致其改性浆体的表观黏度也逐渐增大;HPMC的吸水效果受孔溶液性质的影响,低黏度、低掺量HPMC改性浆体孔溶液的动力黏度较小,溶液在孔隙中的传输阻力也较小,HPMC更容易吸水;高黏度、高掺量HPMC改性浆体孔溶液的动力黏度较大,溶液在孔隙中的传输阻力也随之增大,从而阻碍了HPMC的吸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水泥 硫铝酸盐水泥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流变性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大截面法加固震损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7
12
作者 黄建锋 朱春明 +1 位作者 龚治国 张富文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17,共9页
为研究已震损及未损钢筋混凝土框架采用增大截面法加固后的抗震性能,按照1/2缩尺制作4榀两层双跨钢筋混凝土框架模型,其中1榀为原型对比框架,1榀直接加固,另外2榀进行不同程度的预损后采用增大截面法进行加固,对所有框架模型进行低周反... 为研究已震损及未损钢筋混凝土框架采用增大截面法加固后的抗震性能,按照1/2缩尺制作4榀两层双跨钢筋混凝土框架模型,其中1榀为原型对比框架,1榀直接加固,另外2榀进行不同程度的预损后采用增大截面法进行加固,对所有框架模型进行低周反复破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对震损及未损钢筋混凝土框架采用增大截面法进行合理和可靠的加固,框架结构的承载力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并且具有良好的延性变形和耗能性能,震损程度对加固框架的刚度、强度退化以及耗能性能未产生明显影响。对于混凝土框架结构而言,无论从承载力、延性、耗能及对震损的加固修复等各方面来看,采用钢筋混凝土增大截面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抗震加固方法,可以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大截面法 震损 混凝土框架 抗震性能 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碳化深度的计算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48
13
作者 蒋利学 张誉 +3 位作者 刘亚芹 张雄 谢华芳 王劲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2-17,共6页
本文通过混凝土快速碳化试验,研究了水灰比、水泥用量、水泥品种、养护方法、覆盖层、抗压强度等因素对碳化速度的影响,检验并修正了由理论推导得到的碳化深度预测数学模型,并就碳化区的pH值变化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混凝土 腐蚀 碳化深度 计算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预制叠合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3
14
作者 王滋军 刘伟庆 +3 位作者 翟文豪 李向民 许清风 王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09-1419,共11页
对4片新型预制叠合剪力墙、2片钢筋混凝土全现浇剪力墙进行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对比研究试件的裂缝发展情况及破坏形态,分析试件的承载能力、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曲线、延性性能、耗能性能等。研究结果表明:新型预制叠合剪力墙... 对4片新型预制叠合剪力墙、2片钢筋混凝土全现浇剪力墙进行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对比研究试件的裂缝发展情况及破坏形态,分析试件的承载能力、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曲线、延性性能、耗能性能等。研究结果表明:新型预制叠合剪力墙与全现浇剪力墙的受力过程、破坏模式基本相同,各抗震性能指标也基本形同,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新型预制叠合剪力墙的承载能力不低于全现浇剪力墙的承载能力,实现了与全现浇剪力墙受力性能相同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剪力墙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高效延性节点试验研究 被引量:59
15
作者 李向民 高润东 许清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453-3463,共11页
介绍国内外关于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延性节点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设计一种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高效延性节点并开展足尺试验研究。试验包括3个装配式节点和1个现浇对比节点,采用低周反复加载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装配式高效延性节点的承... 介绍国内外关于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延性节点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设计一种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高效延性节点并开展足尺试验研究。试验包括3个装配式节点和1个现浇对比节点,采用低周反复加载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装配式高效延性节点的承载力高于现浇对比节点;在节点核心区预埋低屈服高延性连杆并通过中间翼缘有效锚固后,节点正负向加载位移延性系数比现浇对比节点有大幅提高,延性性能明显改善;在整个加载过程中,连杆首先屈服并发生充分的塑性变形,梁柱基本保持弹性状态,达到延性连接设计目的;加载后期节点核芯区剪切变形增大,有限元分析表明节点核芯区箍筋加密后可有效抵抗剪切变形。最后,结合本文研究成果对相关装配式延性节点的抗震性能作总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装配式节点 延性连接 低屈服高延性连杆 位移延性 剪切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后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高润东 许清风 +2 位作者 李向民 王琼 於林锋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90-694,共5页
用RCM法和电通量法2种方法测试了高温后不同配比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特性,比较了2种方法的测试结果,并通过SEM观测了高温前后混凝土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前和高温后,混凝土强度等级对氯离子渗透性均有明显影响;随着温度升高,... 用RCM法和电通量法2种方法测试了高温后不同配比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特性,比较了2种方法的测试结果,并通过SEM观测了高温前后混凝土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前和高温后,混凝土强度等级对氯离子渗透性均有明显影响;随着温度升高,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性不断提高,特别是当温度达到800℃时有显著增加;RCM法和电通量法所测指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RCM法能更为准确地反映出高温对各配比混凝土孔隙结构的影响规律;高温前后混凝土微观结构变化与其宏观上氯离子渗透性的变化规律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M法 电通量法 高温 混凝土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贴钢板加固木梁试验研究 被引量:31
17
作者 许清风 朱雷 +1 位作者 陈建飞 李向民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53-1159,共7页
对8根木梁粘贴钢板加固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其中3根为对比试件,5根为粘贴钢板加固木梁试件,试验参数包括钢板厚度(3或5mm)、钢板层数(1或2)和是否采用螺栓锚固。研究结果表明:粘贴钢板加固木梁的极限承载力有明显提高,提高幅度为9%~141%... 对8根木梁粘贴钢板加固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其中3根为对比试件,5根为粘贴钢板加固木梁试件,试验参数包括钢板厚度(3或5mm)、钢板层数(1或2)和是否采用螺栓锚固。研究结果表明:粘贴钢板加固木梁的极限承载力有明显提高,提高幅度为9%~141%(平均提高60%);其中采用螺栓锚固的粘贴钢板加固木梁的极限承载力提高幅度更大,平均提高88%。加固木梁的极限位移亦明显提高,提高幅度为16%~139%(平均提高61%)。粘贴钢板加固木梁试件的初始弯曲刚度亦有较大提高,提高幅度为32%~158%,其中粘贴一层5mm厚钢板的加固木梁提高最多。粘贴钢板加固木梁跨中截面仍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在相同荷载作用下,加固木梁受拉边缘钢板拉应变和受压边缘压应变明显小于对比试件。粘贴钢板加固木梁并用螺栓锚固是一种有效的加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梁 钢板 加固 受弯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过遮阳系统的室内太阳辐射得热量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曹毅然 张小松 +2 位作者 金星 邱童 李德荣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69-1173,共5页
通过热量平衡原理搭建了室内太阳辐射得热量的测量装置,对透过装有遮阳系统窗户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得热量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中通过测量电加热量、风机功率,计算风机盘管换热量、围护结构传热量得到室内太阳辐射得热量.并通过运用太阳... 通过热量平衡原理搭建了室内太阳辐射得热量的测量装置,对透过装有遮阳系统窗户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得热量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中通过测量电加热量、风机功率,计算风机盘管换热量、围护结构传热量得到室内太阳辐射得热量.并通过运用太阳辐射得热量计算理论模型进行了分析,对测试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测试值和模拟值吻合程度很好,该实验装置对透过装有遮阳系统的太阳辐射得热量的测试是可行的.同时通过测试结果发现,在上海地区11月上旬某典型日,特定的叶片角度下,采用遮阳系统后室内太阳辐射得热量可减少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辐射得热量 遮阳 模拟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缩剂在水泥基材料中的作用历程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智 郭清春 +2 位作者 江楠 钱觉时 党玉栋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01-606,659,共7页
研究了2种减缩剂被水泥熟料、矿渣和粉煤灰等固体颗粒吸附的性质及其对水溶液和模拟水泥石孔隙溶液表面张力、蒸发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熟料、矿渣和粉煤灰等固体颗粒对2种减缩剂的平均吸附率小于10%,有90%以上减缩剂溶于溶液中;2... 研究了2种减缩剂被水泥熟料、矿渣和粉煤灰等固体颗粒吸附的性质及其对水溶液和模拟水泥石孔隙溶液表面张力、蒸发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熟料、矿渣和粉煤灰等固体颗粒对2种减缩剂的平均吸附率小于10%,有90%以上减缩剂溶于溶液中;2种减缩剂溶于水或模拟水泥石孔隙溶液中均能有效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和蒸发速率.减缩剂的作用历程和机理为:溶解于水泥石孔隙溶液中的减缩剂能长期稳定地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从而减少因毛细孔失水所产生的收缩应力,此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溶液的蒸发速率,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抑制了水泥基材料的收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缩剂(SRA) 吸附量 表面张力 蒸发速率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杆拱桥典型架设方法的施工控制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邢云 赵荣欣 李博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2-47,共6页
为了研究不同架设方法的系杆拱桥的施工控制问题,以2座采用不同方法施工的系杆拱桥为背景,从施工方法的选择、控制原理分析以及成桥监控成果等方面进行研究比较。以成桥理想状态为目标,从理论模拟关键工况入手,结合现场施工过程的控制,... 为了研究不同架设方法的系杆拱桥的施工控制问题,以2座采用不同方法施工的系杆拱桥为背景,从施工方法的选择、控制原理分析以及成桥监控成果等方面进行研究比较。以成桥理想状态为目标,从理论模拟关键工况入手,结合现场施工过程的控制,对先拱后梁和先梁后拱2种施工方法的过程控制关键点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要综合拱梁刚度分配特点和现场可操作性来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拱梁线形和吊杆内力的偏差控制是保障系杆拱成桥受力合理性的目标节点,而不同的设计理念和施工方案决定了不同的控制侧重点。并基于现场控制过程对系杆拱的施工细节给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杆拱 拱桥 施工监控 节点 线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