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建筑碳排放核算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黄蓓佳 崔航 +1 位作者 宋嘉玲 俞海勇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3-350,共8页
为有效实现建筑业的节能减排,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对建筑碳排放核算方法进行研究。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城市层面的建筑碳计算模型,并以上海市住宅及非住宅建筑为研究对象核算出上海市建筑领域碳排放。对比上海市住宅建筑及非住... 为有效实现建筑业的节能减排,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对建筑碳排放核算方法进行研究。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城市层面的建筑碳计算模型,并以上海市住宅及非住宅建筑为研究对象核算出上海市建筑领域碳排放。对比上海市住宅建筑及非住宅建筑碳排放量,研究上海市建筑碳排放趋势。研究结果表明,2010—2020年,上海市建筑领域碳排放持增长态势,其中建材生产阶段和建筑运行阶段是对建筑总体碳排放量贡献最大的两个阶段。从不同建筑材料碳排放量占比来看,钢材的碳排放量是建材碳排放量中最高的,所占比例超过了50%,其次是水泥、铝材。在建筑减碳路径方面,结合建筑各生命周期阶段的碳排放核算结果,提出了对应的减排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碳排放 核算 生命周期评价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排放因子法的建筑涂料碳足迹计算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夏文丽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56,共5页
基于碳排放因子法,以建筑涂料为研究对象,根据生命周期评价法对其从“摇篮到大门”的部分阶段碳足迹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分析。通过综合评估从原材料获取及运输、生产制造等各个环节的碳排放情况,揭示了建筑涂料在“摇篮到大门”阶段碳... 基于碳排放因子法,以建筑涂料为研究对象,根据生命周期评价法对其从“摇篮到大门”的部分阶段碳足迹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分析。通过综合评估从原材料获取及运输、生产制造等各个环节的碳排放情况,揭示了建筑涂料在“摇篮到大门”阶段碳足迹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建筑涂料的碳足迹主要集中在原材料获取和产品生产阶段,特别是与原材料的采集和加工、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密切相关。全面分析了建筑涂料生产过程产生碳排放的主要阶段和原因,可以为减少建筑涂料碳足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因子 生命周期评价 建筑涂料 碳足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震源模型的西藏定日M_(S)6.8地震强地面运动模拟研究
3
作者 尹晓菲 强生银 +5 位作者 张伟 邵志刚 王武星 袁小祥 李永生 刘浩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97-916,共20页
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M_(S)6.8地震,此次地震是发生在青藏高原南部拉萨地块内部的正断型地震,该区域发育一系列近SN向的正断裂及其限定的构造裂谷,未来仍有发生强震的可能。文中基于InSAR同震变形数据、远震数据联... 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M_(S)6.8地震,此次地震是发生在青藏高原南部拉萨地块内部的正断型地震,该区域发育一系列近SN向的正断裂及其限定的构造裂谷,未来仍有发生强震的可能。文中基于InSAR同震变形数据、远震数据联合反演及基于InSAR同震变形数据、远震数据和强震数据联合反演获得的2种震源模型,采用三维曲线网格有限差分方法对定日M_(S)6.8地震的强地面运动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2种震源模型模拟计算的速度时程同强震动观测记录能够较好吻合,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2)受震源NNE向单侧破裂过程的影响,破裂前方(NNE向)模拟计算的峰值地表速度(PGV)明显高于破裂后方(SSW向),体现了此次地震的破裂方向性效应;3)断层与地表交线两侧的PGV分布差异揭示了定日M_(S)6.8地震存在显著的断层上盘效应,2种震源模型模拟计算的断层上盘地表垂向位移分别达2.0m和2.1m,与定日地震科考团队野外地质调查的同震垂直位错基本一致;4)利用2种震源模型模拟计算的本次地震的最大烈度均为Ⅸ度,高烈度区主要沿NNE向展布,理论烈度与野外调查的地震烈度分布基本符合,然而二者在定日县以北到昂仁县西南、岗巴县中南部的2个区域范围存在差异,模型2的烈度分布与野外调查的烈度较为接近。建议在进行强地面运动模拟时,应选择联合多种数据(如远震、强震、 InSAR、 GPS等)反演获得的震源模型,这将有利于获得更精确的地震动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M_(S)6.8地震 强地面运动模拟 曲线网格有限差分 震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收敛监测装置及测点自复位技术研究
4
作者 刘乘瑞 黄帆 +1 位作者 吴廷 梅君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10-117,共8页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盾构隧道收敛自动化监测一般采用固定式激光测距仪。当外部注浆加固等施工引起管片扭转变形时,激光光点偏移会导致测线拉长或缩短,引起监测精度逐渐下降,最终造成收敛监测数据异常或频繁误报警。设计了一套新型盾构...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盾构隧道收敛自动化监测一般采用固定式激光测距仪。当外部注浆加固等施工引起管片扭转变形时,激光光点偏移会导致测线拉长或缩短,引起监测精度逐渐下降,最终造成收敛监测数据异常或频繁误报警。设计了一套新型盾构隧道收敛监测装置和与之配套的测点自复位算法,能够完成无人值守状态下测点自动复位。[方法]介绍了智能激光测距装置的系统结构、设计思路和各部件性能;介绍了该装置自复位算法的技术路线和实现方式;通过试验验证了该装置的有效性。[结果及结论]该装置的激光位移计的测距精度为±1 mm,测点位移微控精度可达毫米级;实验室和隧道真实环境下测点自复位算法执行成功率大于98%;优化后的二级数据通信架构能够实现单台设备秒级响应;优化了现有的数据预报警处置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盾构隧道 收敛监测 智能运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水化过程的电化学研究(Ⅰ)——氯离子在硬化水泥浆体中的毛细扩散 被引量:8
5
作者 史美伦 陈志源 +1 位作者 孙剑 林江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81-285,共5页
通过低频下的交流阻抗测量,提供了有效地测量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方法.对毛细扩散的特征进行了探讨,提出根据平行毛细管模型由扩散系数求取等效毛细管半径并据此来描述微结构的方法.根据水泥浆体氯离子扩散系数随时间的变化可以了解水... 通过低频下的交流阻抗测量,提供了有效地测量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方法.对毛细扩散的特征进行了探讨,提出根据平行毛细管模型由扩散系数求取等效毛细管半径并据此来描述微结构的方法.根据水泥浆体氯离子扩散系数随时间的变化可以了解水泥水化过程微结构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 水化 毛细扩散 氯离子 水泥浆体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建筑卫生陶瓷碳足迹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曾杰 俞海勇 +1 位作者 颜伟国 张贺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4-58,62,共6页
应用生命周期理论,以华东地区生产的建筑卫生陶瓷为研究对象,对建筑卫生陶瓷原材料开采、原材料运输、产品生产、产品运输等4个子过程进行了清单分析,并分别计算了各阶段向环境排放的CO2量。结果表明,生命周期内建筑陶瓷的CO2排放量为9.... 应用生命周期理论,以华东地区生产的建筑卫生陶瓷为研究对象,对建筑卫生陶瓷原材料开采、原材料运输、产品生产、产品运输等4个子过程进行了清单分析,并分别计算了各阶段向环境排放的CO2量。结果表明,生命周期内建筑陶瓷的CO2排放量为9.59 kg/m2,卫生陶瓷为776.75 kg/t。其中,产品生产过程的碳排放所占比例最高,建筑陶瓷为72.8%,卫生陶瓷为70.7%,具有决定性影响。原材料开采、运输及产品运输阶段碳排放所占比例不到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卫生陶瓷 生命周期 碳足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水化过程的电化学研究(Ⅱ)——硬化水泥浆体在直流极化下的交流阻抗谱 被引量:4
7
作者 史美伦 陈志源 +1 位作者 孙剑 胡煜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18-222,共5页
应用在直流极化下的交流阻抗谱方法测定了水泥水化过程的复平面图 ,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各电路参数和水化过程的动力学常数 .
关键词 交流阻抗 直流极化 水泥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外风对高层建筑外保温层火灾发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史健勇 刘湃 许清风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71-576,共6页
近年来,由外墙保温材料引起的高层建筑火灾频繁发生,使得高层建筑室外火灾已经成为当下防火安全工程研究的热点议题。高层建筑外墙火灾受室外风影响较大,本研究采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火灾模拟软件FDS,针对当前典型高层... 近年来,由外墙保温材料引起的高层建筑火灾频繁发生,使得高层建筑室外火灾已经成为当下防火安全工程研究的热点议题。高层建筑外墙火灾受室外风影响较大,本研究采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火灾模拟软件FDS,针对当前典型高层住宅建筑进行室外风作用下外保温材料火灾特性的模拟研究,分析了不同风向风速作用下外墙保温材料的火灾燃烧性能,研究了室外风对火灾烟气温度、运动速度、CO体积分数、可见度、火灾热释放速率等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室外风对火灾热释放速率等火灾作用参数有着较大影响,并存在一定的规律性。研究成果对未来高层节能建筑的防火设计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外保温材料 高层住宅 室外风 火灾特性 火灾动力模拟器(F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高层建筑外墙饰面砖脱落风险发生概率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朱斌 张辉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4期83-86,共4页
外墙饰面砖是城市高层建筑运用较为常见的装饰形式,但在建筑物运营过程中饰面砖高处坠落的风险事故时有发生、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上海、北京、深圳等大城市128幢高层建筑外墙饰面砖脱落事故并进行了原因分析,基于事故案例数据,... 外墙饰面砖是城市高层建筑运用较为常见的装饰形式,但在建筑物运营过程中饰面砖高处坠落的风险事故时有发生、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上海、北京、深圳等大城市128幢高层建筑外墙饰面砖脱落事故并进行了原因分析,基于事故案例数据,进行了基于贝叶斯网络技术的风险概率分析,同时运用风险因素分解得到有效防范饰面砖脱落风险的监测指标,为降低高层建筑外墙饰面砖脱落的风险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墙饰面砖 风险事故 贝叶斯网络 监测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砌体结构地震风险控制决策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永群 王卓琳 +3 位作者 兰成明 蒋利学 张东波 冷予冰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1,共11页
地震等自然灾害作用下生命安全风险的相关决策会对社会公共安全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工程结构应将风险限制在合理可接受水平,在经济投资、使用效益和生命安全保护方面达到综合最佳。为了解决“多安全才足够安全”这个问题,首先,根据我国... 地震等自然灾害作用下生命安全风险的相关决策会对社会公共安全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工程结构应将风险限制在合理可接受水平,在经济投资、使用效益和生命安全保护方面达到综合最佳。为了解决“多安全才足够安全”这个问题,首先,根据我国2018年基本国情和经济水平确定生活质量指数(life quality index,LQI),并建立基于LQI的风险可接受准则;其次,对新建砌体结构和加固既有砌体结构进行可靠度分析,采用蒙特卡罗法计算地震作用下砌体结构的失效概率;最后,建立砌体结构的地震风险控制决策方法,并通过实例应用提出新建砌体结构的最优设计方案和加固既有砌体结构的最佳加固策略。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对新建砌体结构可靠度指标的要求与规范要求基本吻合;地震作用下多层砌体结构的可接受失效概率为0.001~0.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砌体结构 可靠度 生活质量指数 失效概率 风险可接受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软土地区多层建筑物长期沉降特性 被引量:6
11
作者 马桂华 陈锦剑 +1 位作者 王建华 周红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91-994,共4页
通过对50幢多层建筑沉降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了上海软土地区多层建筑的长期沉降。对竣工以后的观测数据采用指数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反映软黏土的流变特性,较好地模拟建筑物后期的沉降发展过程,从而预测得到最终沉降量和沉降稳定时间... 通过对50幢多层建筑沉降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了上海软土地区多层建筑的长期沉降。对竣工以后的观测数据采用指数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反映软黏土的流变特性,较好地模拟建筑物后期的沉降发展过程,从而预测得到最终沉降量和沉降稳定时间。根据指数模型的分析结果,并引入地基压缩层内的软黏土厚度所占比例的概念,研究了多层建筑长期沉降与地基土层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最终沉降和沉降持续时间随着软黏土厚度比例的增加而增大,竣工时沉降占总沉降的比例随着软黏土厚度比例的增大而下降,并且具有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沉降 多层建筑 软土 指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层建筑人员步行疏散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房志明 许清风 +2 位作者 宋伟宁 陈玲珠 冷予冰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5-190,共6页
为揭示超高层建筑人员疏散规律,在高632 m的上海中心大厦开展垂直疏散试验。试验人员由第126层(超过580 m)步行向下疏散至首层。根据视频监控数据,分析不同属性被试人员的疏散时间、疏散速度等关键参数。结果表明:向下疏散124层(573... 为揭示超高层建筑人员疏散规律,在高632 m的上海中心大厦开展垂直疏散试验。试验人员由第126层(超过580 m)步行向下疏散至首层。根据视频监控数据,分析不同属性被试人员的疏散时间、疏散速度等关键参数。结果表明:向下疏散124层(573.82 m),最短可在20 min内完成,平均疏散时间为(36±6.04)min,平均垂直疏散速度为(0.287±0.080)m/s,拥挤状态下的垂直疏散速度为(0.248±0.034)m/s。拥堵、性别、体力和年龄是超高层建筑疏散过程的关键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疏散特征 试验 拥堵 垂直疏散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式木建筑透榫节点加固方法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许清风 张富文 +2 位作者 陈溪 陈玲珠 贡春成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0-79,共10页
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各构件间主要采用榫卯连接,这种节点形式在较大水平地震作用下容易出现局部拔榫、节点松脱现象,不利于结构的稳定和承载。为此针对榫卯节点的抗震性能及加固进行试验研究。依据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设计制作了4... 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各构件间主要采用榫卯连接,这种节点形式在较大水平地震作用下容易出现局部拔榫、节点松脱现象,不利于结构的稳定和承载。为此针对榫卯节点的抗震性能及加固进行试验研究。依据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设计制作了4个足尺透榫节点试件,其中3个试件分别采用竹斜撑、角钢和碳纤维(简称CFRP)布进行加固。在改进榫卯节点拟静力试验装置的基础上完成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了对比节点和加固节点的破坏机理、承载力、延性、刚度退化、耗能和榫头拔出过程。试验结果表明,竹斜撑、角钢和CFRP布加固节点的正向峰值荷载较对比节点分别提高了92.4%、54.6%和63.0%,反向峰值荷载则分别提高了61.5%、75.7%和39.0%。对比节点和角钢加固节点初期刚度基本相同,且随转角增加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竹斜撑加固和碳纤维布加固节点的初始刚度显著大于对比节点,随着转角的增加呈单调减少。此外,竹斜撑和角钢加固节点的榫头拔出长度明显小于相同转角下对比节点的榫头拔出长度,表明竹斜撑和角钢均起到了延缓榫头拔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式木建筑 透榫节点 抗震加固 破坏机理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式木结构建筑斗拱耐火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玲珠 许清风 +3 位作者 冷予冰 王明谦 张富文 陈溪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21,共11页
通过3攒清式木结构斗拱耐火性能的足尺明火试验,研究不同防火处理方式对斗拱耐火性能的影响规律。选取单翘单昂五踩平身科斗拱为研究对象,火源采用木垛火。结果表明:明火试验中,斗拱试件单才瓜拱、单才万拱、厢拱等组件首先被引燃且燃... 通过3攒清式木结构斗拱耐火性能的足尺明火试验,研究不同防火处理方式对斗拱耐火性能的影响规律。选取单翘单昂五踩平身科斗拱为研究对象,火源采用木垛火。结果表明:明火试验中,斗拱试件单才瓜拱、单才万拱、厢拱等组件首先被引燃且燃烧持续时间最长,炭化较严重。未进行表面处理的斗拱组件燃烧火焰与木垛火源叠加,火苗高度较高;组件阻燃涂料浸渍的斗拱试件受火过程中组件木材未被引燃。随着受火时间增加,不同位置的温度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不同试件距边缘相同位置处的温度变化规律大致相近。各组件沿其轴线方向的炭化不均匀,且各组件炭化速度与空间位置和原始尺寸有关。翘、单才瓜拱、厢拱、单才万拱和外拽枋等组件的宽度和高度方向的炭化速度均较高。表面未处理试件各组件炭化速度为0.5~1.0mm/min,表面喷涂阻燃涂料试件各组件炭化速度为0.1~0.9mm/min,组件采用阻燃涂料浸渍处理试件各组件炭化速度为0.1~0.7mm/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斗拱 表面喷涂阻燃涂料 阻燃涂料浸渍 炭化速度 灭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胶合木-混凝土组合楼板凹槽连接节点抗火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明谦 许清风 +3 位作者 宋晓冰 陈玲珠 王振鹏 冷予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68,共10页
为研究火灾下正交胶合木-混凝土组合楼板凹槽连接节点单剪受力性能,设计并制作了9组共27个胶合木-混凝土组合楼板凹槽连接节点试件,分别进行常温下和火灾下加载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常温下螺钉的钻入角度对试件典型破坏模... 为研究火灾下正交胶合木-混凝土组合楼板凹槽连接节点单剪受力性能,设计并制作了9组共27个胶合木-混凝土组合楼板凹槽连接节点试件,分别进行常温下和火灾下加载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常温下螺钉的钻入角度对试件典型破坏模式具有重要影响。受火90min及以内各试件组的破坏模式均为凹槽附近混凝土截面的脆性剪切破坏;受火接近120min的试件破坏模式为凹槽附近木材损伤十分严重(炭化和脱落)和凹槽下方木材的顺纹受压屈服,同时自攻螺钉附近部分混凝土被压碎。随着受火时间的逐渐增加,多数试件组的抗剪承载力逐渐降低,最大降低幅度为28.1%。荷载比对试件耐火极限具有重要影响:随着荷载比的不断增加,试件耐火极限最大降幅为50.7%。除试件组SFL3和SFL4外,有限元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接近,预测误差在15%以内,满足工程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胶合木-混凝土组合楼板 连接节点 单剪受力性能 火灾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动力效应的箱型截面钢柱火灾下屈曲温度与临界温度研究
16
作者 陈争荣 蒋彬辉 +2 位作者 尹中原 王卓琳 王莉萍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4-585,共12页
通过参数分析研究考虑动力效应的箱型截面钢柱火灾下的屈曲温度与临界温度。考虑转动约束刚度比、轴向约束刚度比、荷载比,建立约束钢柱有限元模型,并采用文献中的试验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约束钢柱静力分析和显式动力分析的屈曲温... 通过参数分析研究考虑动力效应的箱型截面钢柱火灾下的屈曲温度与临界温度。考虑转动约束刚度比、轴向约束刚度比、荷载比,建立约束钢柱有限元模型,并采用文献中的试验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约束钢柱静力分析和显式动力分析的屈曲温度几乎一致,而由静力分析得到的临界温度略小于由显式动力分析得到的临界温度,差别在30℃以内。随着转动约束刚度比的增大,屈曲温度与临界温度均上升,并且转动约束刚度比对临界温度的影响更大。随着轴向约束刚度比和荷载比的增大,约束钢柱的屈曲温度和临界温度均出现明显下降。基于参数分析的结果,在已有文献中关于钢柱屈曲温度和临界温度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屈曲温度和临界温度计算公式,提出的计算公式预测结果与本文有限元模拟结果吻合较好,利用试验数据对提出的屈曲温度和临界温度计算公式的有效性做进一步的验证,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计算公式可以很好地预测钢柱的屈曲温度和临界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钢柱 火灾 动力效应 屈曲温度 临界温度 计算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效应力正负分解的木材三维弹塑性损伤模型
17
作者 王明谦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2,共8页
准确描述木材的损伤演化过程对于木结构的制造、施工和后期维护具有重要意义。为合理反映木材不同方向损伤的相互影响,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建立了的双标量弹塑性损伤模型。采用Hill屈服准则和Voce模型更新木材的有效应力和塑性应变。根... 准确描述木材的损伤演化过程对于木结构的制造、施工和后期维护具有重要意义。为合理反映木材不同方向损伤的相互影响,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建立了的双标量弹塑性损伤模型。采用Hill屈服准则和Voce模型更新木材的有效应力和塑性应变。根据有效应力正负分解和损伤能释放率识别受拉和受压不同的损伤起始点。通过2种标量形式的损伤变量分别追踪木材受拉和受压损伤演化过程。通过编写用户自定义子程序UMAT将本构模型嵌入商业有限元软件ABAQUS。根据已有木材单轴和双轴受力试验结果对本构模型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能够准确表征木材的非线性受力行为。基于有效应力正负分解和能量释放率的损伤识别方法能够合理表征木材在双轴受拉和双轴受压状态下的强度包络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弹塑性损伤模型 有效应力正负分解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往复荷载作用后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梁节点耐火性能数值分析
18
作者 王文达 李生强 +1 位作者 毛文婧 郑龙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为研究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梁节点在往复荷载作用后的耐火性能,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该节点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与已有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往复荷载作用后塑性损伤和残余变形对组合梁节点火灾下的应力和变形的... 为研究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梁节点在往复荷载作用后的耐火性能,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该节点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与已有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往复荷载作用后塑性损伤和残余变形对组合梁节点火灾下的应力和变形的影响,以及不同损伤程度、荷载作用水平和防火保护层厚度对节点耐火极限和破坏模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预损伤对节点的耐火极限有不利影响,且随损伤程度的增加,耐火极限下降明显;重度损伤下节点的耐火极限与无损伤节点相比降低了23.5%;重度损伤的节点在火灾作用下形成塑性铰,且产生较大的耗能损伤,轻度和中度损伤下未形成明显塑性铰,耐火极限分别仅下降1.0%和3.6%;对于以梁损伤作为预损伤模式的节点,梁荷载比和防火保护层厚度是影响有地震预损伤节点耐火极限的主要因素;随柱荷载比的增大,耐火极限呈降低趋势,但整体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梁节点 低周往复加载 损伤程度 耐火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MC对PC‑CSA复合浆体流变性的影响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川川 陈宁 王茹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6-243,共8页
研究了高低黏度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对硅酸盐水泥(PC)-硫铝酸盐水泥(CSA)复合浆体流变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HPMC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及其对孔溶液动力黏度的提高阻碍了颗粒的迁移,进而增加了复合浆体的初始表观黏度;HPMC掺量... 研究了高低黏度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对硅酸盐水泥(PC)-硫铝酸盐水泥(CSA)复合浆体流变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HPMC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及其对孔溶液动力黏度的提高阻碍了颗粒的迁移,进而增加了复合浆体的初始表观黏度;HPMC掺量越大,初始表观黏度越高,且高黏度HPMC改性浆体的初始表观黏度比低黏度HPMC改性浆体更高;随着时间的推移,HPMC逐渐吸水膨胀,导致其改性浆体的表观黏度也逐渐增大;HPMC的吸水效果受孔溶液性质的影响,低黏度、低掺量HPMC改性浆体孔溶液的动力黏度较小,溶液在孔隙中的传输阻力也较小,HPMC更容易吸水;高黏度、高掺量HPMC改性浆体孔溶液的动力黏度较大,溶液在孔隙中的传输阻力也随之增大,从而阻碍了HPMC的吸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水泥 硫铝酸盐水泥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流变性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碳化深度的计算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48
20
作者 蒋利学 张誉 +3 位作者 刘亚芹 张雄 谢华芳 王劲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2-17,共6页
本文通过混凝土快速碳化试验,研究了水灰比、水泥用量、水泥品种、养护方法、覆盖层、抗压强度等因素对碳化速度的影响,检验并修正了由理论推导得到的碳化深度预测数学模型,并就碳化区的pH值变化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混凝土 腐蚀 碳化深度 计算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