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0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不同类型口腔固定修复体应用调查 被引量:6
1
作者 骆一西 胡滨 +1 位作者 胡艳艳 魏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02-1304,共3页
目的通过调查临床使用固定修复体的类型和材料,分析上海市口腔固定修复的特点。方法收集上海市三家公立医院的较大规模口腔科门诊和两家大型私立义齿制作所2005年1月—2007年12月的资料,整理固定修复体记录。观察和比较每年制作固定修... 目的通过调查临床使用固定修复体的类型和材料,分析上海市口腔固定修复的特点。方法收集上海市三家公立医院的较大规模口腔科门诊和两家大型私立义齿制作所2005年1月—2007年12月的资料,整理固定修复体记录。观察和比较每年制作固定修复体的数量、类型和材料,分析不同类型及材料固定修复体应用比例的变化。结果资料分析显示,2005—2007年,固定修复体总体数量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其中金属烤瓷冠所占比例最大。公立医院贵金属全冠的应用数量逐年增加,2005—2006年和2006—2007年的增幅分别为13.85%和30.86%;而普通金属铸造冠的使用率则逐年下降。公立医院和私立义齿制作所计算机辅助制作设计与制作(CAD/CAM)固定修复体(CAD/CAM全冠)和种植体义齿的应用和制作占固定修复体总数的比例均较小,但两者的绝对数量逐年增长趋势明显,其中2006年较2005年分别增长227.78%和53.01%,2007年较2006年分别增长120.34%和27.41%。结论固定修复体仍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牙体和牙列缺损的修复方式,其变化主要表现在新技术和优质材料的选用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修复体 类型 材料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不同类型口腔修复体应用及构成比调查 被引量:3
2
作者 魏斌 郑元俐 +1 位作者 骆一西 张富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99-1301,共3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口腔修复体应用及构成比的调查,初步分析上海市公立医院和私立口腔诊所的口腔修复特点及发展趋势。方法以上海市三家三级公立医院口腔修复门诊和两家大型私立义齿制作所(为私立口腔诊所制作修复体)为调查样本。收集2005年... 目的通过对不同口腔修复体应用及构成比的调查,初步分析上海市公立医院和私立口腔诊所的口腔修复特点及发展趋势。方法以上海市三家三级公立医院口腔修复门诊和两家大型私立义齿制作所(为私立口腔诊所制作修复体)为调查样本。收集2005年1月—2007年12月样本单位口腔修复体应用或制作记录,将口腔修复体按可摘局部义齿、固定义齿和全口义齿进行分类。观察样本单位口腔修复体总体应用或制作数量的变化;对各类型口腔修复体的总体构成比,以及公立医院与私立义齿加工所各自的构成比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5—2007年,样本单位修复体总量逐年大幅递增,增幅在20%左右;其中私立义齿制作所在2005—2006年和2006—2007年制作修复体增幅分别达43.58%和23.23%。各类口腔修复体中,固定义齿的使用和制作比例最大,公立医院为74.49%~76.19%,私立义齿制作所则超过80%;全口义齿的使用和制作比例最小,公立医院为5.07%~6.24%,而私立义齿制作所仅为1.02%~1.38%。结论随着人们对口腔健康关注程度及口腔修复意识的提高,上海市口腔修复具有固定义齿比例增大而全口义齿比例缩小的特点。私立口腔诊所业务量及在总量中的构成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全口义齿修复(多为老年人)仍以大型公立医院为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修复体 构成比 公立 私立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3~5岁儿童牙酸蚀症流行情况 被引量:3
3
作者 顾钦 朱佳琳 陶丹英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15-1319,共5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3~5岁儿童牙酸蚀症的流行状况。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3~5岁儿童作为调查对象。临床检查采用O'Sullivan指数对抽样对象进行牙酸蚀症评估,主要包括牙酸蚀症累及的牙位、牙面及严重程... 目的·了解上海市3~5岁儿童牙酸蚀症的流行状况。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3~5岁儿童作为调查对象。临床检查采用O'Sullivan指数对抽样对象进行牙酸蚀症评估,主要包括牙酸蚀症累及的牙位、牙面及严重程度。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牙酸蚀症患病率以及好发牙位、牙面的分布情况。结果·调查随机抽取上海市3个区3~5岁儿童1148名,其中168名儿童患有牙酸蚀症,检出率为14.6%;男性患儿102名,检出率为17.3%,女性患儿66名,检出率为11.8%。男女比例为1:0.68,男性牙酸蚀症患病率高于女性(χ^2=6.972,P=0.008)。检出率最高的牙位为上颌第二乳磨牙(8.6%),检出率最低的为下颌乳侧切牙(1.7%)。仅累及面/切端的牙齿较常见(37.1%)。患有牙酸蚀症的牙齿多表现为釉面横纹消失(58.4%)。结论·上海市3~5岁儿童牙酸蚀症检出率相对较高,需加强牙酸蚀症预防的宣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酸蚀症 O'Sullivan指数 流行病学调查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乘“双一流”建设东风 强一流学科建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学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6
4
作者 邱蔚六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63-1170,共8页
“双一流”建设的中心内容是学科建设。该文通过回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学科发展、取得的成绩,以及学科发展过程中“志存高远”和“改革开放”的2条指导思想,总结出4条学科建设的成功经验:人才培养,梯队... “双一流”建设的中心内容是学科建设。该文通过回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学科发展、取得的成绩,以及学科发展过程中“志存高远”和“改革开放”的2条指导思想,总结出4条学科建设的成功经验:人才培养,梯队建设为先;人才分流,增加溢出效应;倡导学科交叉与交叉学科;推行体制改革与学科创新。此外,该文还对学科建设的未来提出4点建议:宜将“中国式”的口腔颌面外科更名为“中国特色”的口腔颌面外科;以创新为先导,以科研为灵魂;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整合为切入点,以“整合”为指导,培养复合型人才;进一步加强和重视医学中的人文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学科建设 口腔颌面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表型组计划——口腔医学可持续发展的新起点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志愿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21-1323,共3页
人类表型组计划是科学研究领域的重大理论创新和突破,是新的国家科技战略,与之衔接的口腔颌面表型组计划也为口腔医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新起点。该文从口腔颌面表型组计划对口腔医学的引领作用进行阐述,并用实例说明... 人类表型组计划是科学研究领域的重大理论创新和突破,是新的国家科技战略,与之衔接的口腔颌面表型组计划也为口腔医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新起点。该文从口腔颌面表型组计划对口腔医学的引领作用进行阐述,并用实例说明该计划对口腔临床研究和转化医学的桥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表型组计划 口腔医学 临床研究 转化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醚酮在口腔医学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岳学峥 徐佳程 周恬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7-152,共6页
介绍了现有口腔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非金属扣式义齿材料和金属合金)的优势与缺陷,及聚醚醚酮(PEEK)在医学领域应用的优势,例如生物兼容性好、低比重、抗裂开且易于加工,弹性模量低不会造成应力屏蔽,并以此简述了PEEK作为口腔材料近... 介绍了现有口腔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非金属扣式义齿材料和金属合金)的优势与缺陷,及聚醚醚酮(PEEK)在医学领域应用的优势,例如生物兼容性好、低比重、抗裂开且易于加工,弹性模量低不会造成应力屏蔽,并以此简述了PEEK作为口腔材料近五年内在临床的使用状况(上颌骨重建、下颌骨重建、颞下颌关节重建、口腔赝复体、义齿基台和乳牙早失间隙保持器)及存在的不足,重点利用实例综述PEEK在口腔医学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可行性,最后对PEEK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 医用高分子 口腔医学 上颌骨重建修复 下颌骨重建修复 颞下颌关节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β在极重症口腔颌面部感染中的预警价值及机制初探
7
作者 朱晗懿 石欢 +1 位作者 俞创奇 郑凌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61-672,共12页
目的·探究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在预测口腔颌面间隙感染(oral and maxillofacial space infection,OMSI)严重程度的作用,并探索影响IL-1β释放的关键机制、关键细胞亚群及OMSI患者免疫细胞间通信网络。方法·选... 目的·探究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在预测口腔颌面间隙感染(oral and maxillofacial space infection,OMSI)严重程度的作用,并探索影响IL-1β释放的关键机制、关键细胞亚群及OMSI患者免疫细胞间通信网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1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的OMSI患者共62例,包括中度感染20例、重度感染21例和极重度感染21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极重度感染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上述指标预测极重度感染的能力。分别选取2例中度、重度和极重度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结合2名健康对照(GSE224198)进行单细胞RNA测序(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scRNA-seq)分析,明确促炎关键细胞亚群及关键基因随着感染程度加重的变化趋势,通过CellChat分析细胞间通信。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及Westernblotting验证PBMC中炎性小体激活水平。结果·与中度和重度感染患者相比,极重度感染患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P<0.05)和IL-1β(P<0.05)水平显著升高。Logistic回归显示IL-1β是极重度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14,95%CI 1.256~2.621,P=0.002)。联合IL-1β和PCT预测极重度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43。scRNA-seq显示,感染加重过程中单核细胞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family pyrin domain-containing 3,NLRP3)基因、IL1B基因表达持续上调,中间型单核细胞是表达IL1B基因的主要细胞亚群。IL-1Β-IL-1R信号通信、趋化因子配体(C-C motif chemokine ligand,CCL)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ICAM)信号通信在单核细胞中显著增强;T细胞与单核细胞间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信号通信亦显著增强。随着感染的加重,外周血NLRP3和IL1B的mRNA水平逐渐升高,NLRP3、caspase-1 p20、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RD,ASC)、IL-1β蛋白表达水平持续升高。结论·联合入院IL-1β和PCT水平可有效预测OMSI极重度感染。感染患者PBMC中NLRP3炎性小体激活。IL-1β的升高与中间型单核细胞密切相关,同时单核细胞介导的IL-1Β-IL-1R、CCL、ICAM信号通信及T细胞介导的MIF信号通信共同促进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间隙感染 白介素-1Β 中间型单核细胞 单细胞RNA测序 细胞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口腔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的特点分析
8
作者 黄润语 张春叶 +3 位作者 张颖 赵峥岩 杨扬 吴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53-660,共8页
目的·探讨原发于口腔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PTCLNOS)的临床表现和免疫表型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4年8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目的·探讨原发于口腔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PTCLNOS)的临床表现和免疫表型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4年8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黏膜病科、口腔为首发部位、确诊为PTCL-NOS的患者的病史和病理资料,并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Scopus和中国知网共5个数据库,结合2014年1月至2024年9月国际上相关病例报道,对临床特点、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归纳。结果·共20例口腔PTCL-NOS病例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1例(55.0%),女性9例(45.0%);患者首诊年龄25~77岁,平均(52.53±12.94)岁;好发部位为舌部(25.0%)、腭部(25.0%)及颊部(20.0%);19例(95.0%)不伴B症状。纳入病例免疫表型阳性表达情况为CD3(19/19)、CD4(11/13)、CD8(7/12)、CD2(5/6)、CD7(5/5)、TIA-1(6/7)、GB(9/13)、perforin(4/6),EBER均阴性表达(8/8)。85%的病例Ki-67增殖指数≥60%。结论·口腔PTCL-NOS极为罕见,临床进展极具侵袭性,口腔表现为深而大的黏膜溃疡,基底高低不平,可扪及结节。病理特征具有异质性,免疫表型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分型。口腔科医师需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以避免错过此类恶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特征 外周T细胞淋巴瘤 非特指型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圆形圆洞标记法测量口腔不规则藻酸盐印模形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宫耀 李烨侃 +2 位作者 陈洁 魏斌 沈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75-778,共4页
目的探讨添加正圆形圆洞标记点测量口腔不规则藻酸盐印模形变的可行性。方法模拟临床固定修复基牙牙备体制作金属母模,表面有互成三角形的凸出圆形钢针,分别用两种藻酸盐印模材料(Alginoplast和Palgat Plus)制取印模样本各10个,钢针对... 目的探讨添加正圆形圆洞标记点测量口腔不规则藻酸盐印模形变的可行性。方法模拟临床固定修复基牙牙备体制作金属母模,表面有互成三角形的凸出圆形钢针,分别用两种藻酸盐印模材料(Alginoplast和Palgat Plus)制取印模样本各10个,钢针对应部位形成圆洞标记。脱模后运用体式显微镜观察标记点边缘情况,以正圆心模拟软件标定坐标,测量脱模后0、2、4、6、8、10、12、15、20 min时间点的标记点位移值(测量CG长径线段变化时增加30 min时间点),计算印模样本的线性变化率。结果脱模后的圆洞标记点边缘轮廓清晰,圆心坐标重复性好。在脱模后20 min时间点,Alginoplast印模样本的线性变化率为0.38%,Palgat Plus印模样本的线性变化率为0.45%。Alginoplast印模样本在脱模后2 min时间点的标记点位移增大0.040%(8.4μm),最大减小值为30 min时的0.237%(49.4μm);Palgat Plus印模样本在脱模后2 min时间点的标记点位移增大0.068%(14.2μm),最大减小值为30 min时的0.189%(39.5μm)。结论采用正圆形圆洞标记法对口腔不规则藻酸盐印模形变情况进行检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印模 正圆形 圆洞标记法 印模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修复体MRI伪影最佳实验样本的筛选 被引量:4
10
作者 魏斌 胡艳艳 +2 位作者 余强 骆一西 张富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53-1355,共3页
目的探讨用于口腔修复体MRI伪影研究的最佳实验样本类型。方法使用镍铬合金和86.2%金合金分别制作三类实验样本,即原材料模块及铸造后模块、冠,每一类各制作3个样本。样本分别置于体外实验模型中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测,对产生的MRI伪... 目的探讨用于口腔修复体MRI伪影研究的最佳实验样本类型。方法使用镍铬合金和86.2%金合金分别制作三类实验样本,即原材料模块及铸造后模块、冠,每一类各制作3个样本。样本分别置于体外实验模型中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测,对产生的MRI伪影进行测量,SAS 8.2统计软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镍铬合金原材料模块及铸造后模块、冠所产生的MRI伪影面积分别为543~17 177、110~5 050、1 188~17 456像素;86.2%金合金原材料模块及铸造后模块、冠所产生的MRI伪影面积分别为396~5 267、151~1 271、213~1 126像素。经团体t检验分析,镍铬合金和86.2%金合金的原材料模块引起的MRI伪影面积均显著大于铸造后模块(P<0.01);镍铬合金冠产生的MRI伪影面积显著大于铸造后模块(P<0.01)。结论铸造前后的修复体样本产生的MRI伪影存在显著差异;样本的外观形态对MRI伪影的影响不确定。建议进行MRI伪影评估时,为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应选择临床真实的修复体作为实验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金属 修复体 磁共振成像 伪影 样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骨髁突骨折的诊治方案:基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颞下颌关节中心的经验 被引量:9
11
作者 何冬梅 杨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95-701,共7页
下颌骨髁突骨折在临床上常见,治疗不当会引起咬合紊乱、关节强直、生长发育受限等后遗症。该文结合文献回顾,总结了团队的诊治经验,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髁突骨折的影像学诊断特别是CT的冠状位图像重建是骨折分类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下颌骨髁突骨折在临床上常见,治疗不当会引起咬合紊乱、关节强直、生长发育受限等后遗症。该文结合文献回顾,总结了团队的诊治经验,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髁突骨折的影像学诊断特别是CT的冠状位图像重建是骨折分类和治疗的重要依据。按照骨折线的部位分为髁突(囊内)骨折、髁突颈部骨折和髁突下(基底部)骨折3类。其中囊内骨折又分为A、B、C、M 4种类型。髁突骨折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对咬合紊乱的患者可采用颌间弹性牵引的方式;手术治疗的绝对适应证是下颌支残端外脱位出关节窝的骨折,相对适应证是下颌支残端与关节窝接触的骨折、髁突颈部严重移位或脱位和基底部骨折。手术成功的关键点为:正确的手术入路,骨折的解剖复位和稳定的固定,术中对翼外肌附着和髁突表面软骨的保护,关节盘的复位。对于合并髁突骨折的下颌骨骨折进行复位和固定,要注意舌侧裂隙的关闭(以确保下颌骨宽度的恢复)和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当髁突骨折合并面中部骨折时应先复位固定髁突骨折和咬合关系,然后通过咬合复位固定上颌骨骨折。6岁以下的儿童髁突的自我改建能力较强,多用非手术治疗;随着年龄增长髁突的愈合改建能力逐渐减弱,12岁以上青少年的髁突接近成人,手术治疗适应证参考成人髁突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髁突 下颌骨骨折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诊治方案:基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颞下颌关节中心的经验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善勇 杨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09-716,共8页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TMJOA)是最常见的颞下颌关节退行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包括关节及周围肌肉疼痛、关节绞索、摩擦/破碎音以及张口受限等,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TMJOA主要病理特征包...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TMJOA)是最常见的颞下颌关节退行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包括关节及周围肌肉疼痛、关节绞索、摩擦/破碎音以及张口受限等,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TMJOA主要病理特征包括慢性滑膜炎、进行性关节软骨退变和软骨下骨异常改建。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异常机械负荷、创伤、遗传、代谢、性别和年龄等都可成为致病因素。TMJOA常用诊断方法包括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等。TMJOA的分期标准主要有Wilkes分期和杨氏分期。TMJOA的临床治疗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非手术治疗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咨询、药物治疗、咬合治疗等;手术治疗包括关节穿刺术、关节镜手术、关节盘锚固术、自体组织移植修复术和关节置换术等。该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TMJOA疾病诊断、分期与手术治疗和术后评价等方面进行总结,并结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关节专科团队的诊治经验提出诊治方案的建议,从而为同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骨关节炎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强直的诊治方案:基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颞下颌关节中心的经验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冬梅 杨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02-708,共7页
颞下颌关节强直以张口受限为特点,生长期发生会导致面部畸形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外形和下颌功能,是临床难治疾病。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和经验的不断积累,颞下颌关节强直的诊治取得很大进展。该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重点... 颞下颌关节强直以张口受限为特点,生长期发生会导致面部畸形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外形和下颌功能,是临床难治疾病。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和经验的不断积累,颞下颌关节强直的诊治取得很大进展。该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颞下颌关节中心的手术经验并提出诊疗方案,供临床医师参考。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影像学诊断中,CT冠状重建是分类的主要依据,根据骨球内侧是否存在残余髁突结构及其大小可以分为4种类型,此外对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发的颌骨畸形、咬合关系紊乱和呼吸道结构紊乱可以进一步分类。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手术治疗包括外侧间隙成形术和关节重建术。当骨球内侧存在髁突结构且其内外径≥正常髁突内外径的1/2时,选择外侧间隙成形术,以保留髁突及关节盘结构;其他类型选择关节重建术,包括自体骨移植、人工关节重建、牵引成骨术等。对合并的颌骨畸形可以同期或二期进行正颌外科手术。自体脂肪移植可以显著减少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强直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癌的转化医学研究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志愿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783-786,783,共4页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疾病和生物样本资源,口腔癌亦不例外。但长期以来,由于临床医生与实验室科研工作者各自为政、埋头一隅的工作方式,临床医生往往找不到有价值的科研选题,基础研究者也往往以发表高质量文章漂亮为终点,二者无沟通、...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疾病和生物样本资源,口腔癌亦不例外。但长期以来,由于临床医生与实验室科研工作者各自为政、埋头一隅的工作方式,临床医生往往找不到有价值的科研选题,基础研究者也往往以发表高质量文章漂亮为终点,二者无沟通、无合作,更无互动,转化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必须重视从临床中提炼课题,鼓励临床医生积极参与基础科学研究,认真思考如何将临床现象凝练为具体科研问题;基础研究者也需要掌握基本的临床知识,以临床需求为导向进行科研选题。基础研究者、临床医生交流合作,通过系统的实验研究获得临床可应用的生物标志物,将实验室研究成果转化为指导的临床诊治知识,并可通过大样本的随机临床试验对研究成果进一步验证和系统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转化医学研究 随机临床试验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下自体荧光图像定量结果与口腔白斑病上皮异常增生等级的相关性
15
作者 李晨曦 王子瑞 +3 位作者 金恬昊 周曾同 唐国瑶 施琳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46-1154,共9页
目的·探究计算机辅助下自体荧光图像定量结果与口腔白斑病上皮异常增生等级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6年4月—2024年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黏膜病科就诊的口腔白斑病患者357例。利用手持自体荧光仪器获... 目的·探究计算机辅助下自体荧光图像定量结果与口腔白斑病上皮异常增生等级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6年4月—2024年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黏膜病科就诊的口腔白斑病患者357例。利用手持自体荧光仪器获取患者病损的自体荧光图像,将自体荧光图像转为灰度图像,获得量化指标。在Python中拟合有序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累积概率图。将数据集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生成决策树,调整不同的超参数,获得最佳的模型效果。计算准确度、精确度和F1分值。利用混淆矩阵对模型性能进行可视化呈现。结果·随着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的增加,相对色阶平均值呈现下降趋势。在上皮异常增生二分类中累积概率图不同类别曲线之间无重叠,在四分类中仅上皮重度异常增生与其他类别曲线有重叠,说明模型的区分能力较好。在二分类病理等级中,当训练集和测试集比例为4∶1、决策树最大深度为2时,准确度、精确度、F1分值可达到较高,分别为0.792、0.801和0.795。在四分类病理等级中,当训练集和测试集比例为9∶1、决策树最大深度为4时,准确度、精确度、F1分值可达到较高,分别为0.611、0.537和0.569。结论·口腔黏膜病专科医师可将计算机辅助下自体荧光图像定量结果作为参考依据,预测口腔白斑病患者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监控患者癌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荧光图像 口腔白斑病 上皮异常增生 有序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 混淆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龈素提取物对口腔鳞癌细胞HN6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16
作者 李虎虓 李笑甜 +3 位作者 赵旭日 张桓瑜 周薇 宋忠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8,共8页
目的·观察牙龈素提取物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细胞HN6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人OSCC细胞系HN6,加入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牙龈素提取物进行培养。根据... 目的·观察牙龈素提取物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细胞HN6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人OSCC细胞系HN6,加入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牙龈素提取物进行培养。根据牙龈素提取物的蛋白浓度不同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及牙龈素提取物蛋白浓度3.125μg/mL组、6.25μg/mL组、12.5μg/mL组、25μg/mL组、50μg/mL组和100μg/mL组,培养24、48 h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牙龈素提取物对HN6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后续其他实验,分为control组、25μg/mL组和50μg/mL组进行。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牙龈素提取物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E-cadherin和N-cadherin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结果·在牙龈素提取物刺激HN6细胞24 h时,相比较control组,牙龈素提取物蛋白浓度25μg/mL组(P=0.025),50μg/mL组(P=0.000)和100μg/mL组(P=0.049)的HN6细胞增殖活性显著增加;当刺激48 h时,6.25μg/mL组(P=0.024)、12.5μg/mL组(P=0.006)、25μg/mL组(P=0.000)、50μg/mL组(P=0.000)和100μg/mL组(P=0.000)均较control组HN6细胞增殖活性有显著增加。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经牙龈素提取物刺激24 h,HN6细胞G1期比例下降,S+G2期比例显著性上升(25μg/mL组:P=0.024;50μg/mL组:P=0.001)。细胞迁移实验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随着牙龈素提取物浓度升高,划痕愈合的百分比显著增加(P=0.001)。细胞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随着牙龈素提取物浓度升高,细胞穿过小室底部的数量显著性增加。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随着牙龈素提取物浓度增加,HN6细胞中N-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性增加,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性减少。结论·牙龈素提取物对OSCC细胞HN6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素 牙周炎 口腔鳞状细胞癌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饥饿诱导自噬介导EZH2降解增强口腔鳞状细胞癌抗肿瘤免疫
17
作者 林晓虎 赵章 +1 位作者 喻仲麟 曹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4-230,共7页
目的:探讨铜饥饿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作用,研究SLC31A1在OSCC细胞中的表分子功能和机制。方法:通过沉默SLC31A1塑造铜饥饿环境,CCK-8、细胞划痕和裸鼠皮下成瘤实验评估其对OSCC细胞的影响。沉默SLC... 目的:探讨铜饥饿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作用,研究SLC31A1在OSCC细胞中的表分子功能和机制。方法:通过沉默SLC31A1塑造铜饥饿环境,CCK-8、细胞划痕和裸鼠皮下成瘤实验评估其对OSCC细胞的影响。沉默SLC31A1后,检测OSCC细胞中自噬及EZH2表达水平的变化。沉默SLC31A1后,乳酸脱氢酶活性检测实验评估其对NK细胞毒性的影响。结果:沉默SLC31A1显著抑制OSCC细胞的增殖、迁移及裸鼠皮下成瘤能力。沉默SLC31A1介导EZH2的降解,增加NK细胞浸润。结论:铜饥饿调节OSCC的增殖、迁移和裸鼠皮下成瘤能力,并通过调控EZH2表达增加NK细胞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铜饥饿 SLC31A1 EZH2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口腔特殊环境的水凝胶创面敷贴设计策略
18
作者 许瑞 潘钊 邹多宏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9-698,共10页
外伤、手术、疾病以及化学刺激等造成的口腔内创伤为患者带来疼痛并增加感染风险。有效的创面保护及修复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维护口腔健康至关重要。敷贴材料通过阻隔创面与口腔环境,为创面提供理想的愈合条件。然而在口腔高度湿润且... 外伤、手术、疾病以及化学刺激等造成的口腔内创伤为患者带来疼痛并增加感染风险。有效的创面保护及修复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维护口腔健康至关重要。敷贴材料通过阻隔创面与口腔环境,为创面提供理想的愈合条件。然而在口腔高度湿润且微生物富集的动态环境下,伤口敷贴如何保持性能稳定仍面临巨大挑战。水凝胶因其良好的生物安全性以及性能多样性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解决口腔创面保护及修复难题的研究热点。本文探讨水凝胶敷贴克服口腔特殊环境实现持久黏附及功能发挥的设计策略,以期为理想的口腔创面屏障材料设计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创面 水凝胶敷贴 湿态粘接 机械性能 药物控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龈瓣复位方式对牙龈瘤切除术后效果的影响
19
作者 孙文韬 董家辰 +2 位作者 孙梦君 廖悦 宋忠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4-629,共6页
目的·观察牙龈瘤切除术后分别使用原位复位瓣(normally positioned flap,NPF)和冠向复位瓣(coronally advanced flap,CAF)技术关闭创口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8月—2023年12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 目的·观察牙龈瘤切除术后分别使用原位复位瓣(normally positioned flap,NPF)和冠向复位瓣(coronally advanced flap,CAF)技术关闭创口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8月—2023年12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牙周病科的牙龈瘤患者共55例,分为NPF组和CAF组,在手术彻底切除牙龈瘤后,分别使用NPF和CAF技术缝合创口。记录基线时牙龈瘤的宽度(epulis width,EW)和高度(epulis height,EH),术后6个月时龈乳头的宽度(papilla width,PW)和高度(papilla height,PH),基线和术后6个月时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角化牙龈宽度(keratinized gingiva width,KGW)等,并由2名牙周专科医师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术后美学效果。使用t检验比较基线和术后6个月时的差异。结果·术后6个月时,CAF组的PD为(1.68±0.79)mm,与基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与NPF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365);术后6个月时,CAF组的AL为(1.26±1.18)mm,与基线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746),但是显著低于NPF组(P<0.001);术后6个月时,CAF组的PH为(3.74±0.62)mm,显著高于NPF组(P<0.001),且前者的VAS得分显著优于后者(P<0.001)。结论·相对于传统的NPF技术,CAF技术可以有效改善牙龈瘤切除术后术区KGW,避免术后AL增加,减轻术后的牙周软组织缺损,改善术后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瘤 牙周软组织缺损 原位复位瓣 冠向复位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正颌外科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睿阳 刘凯 王旭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6,共6页
正颌外科是一种通过切开畸形的上下颌骨骨段,将牙-颌骨复合体移动至设计的矫正位置,以建立协调的牙弓与牙颌关系,并改善面部外形的外科手术方式。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临床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结合内镜、压电手术刀、激光、导航和... 正颌外科是一种通过切开畸形的上下颌骨骨段,将牙-颌骨复合体移动至设计的矫正位置,以建立协调的牙弓与牙颌关系,并改善面部外形的外科手术方式。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临床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结合内镜、压电手术刀、激光、导航和机器人等微创手术器械的微创正颌外科凭借着其创伤小、精确度高等优势,逐渐成为正颌外科领域中研究和关注的焦点。目前,微创正颌外科的临床应用尚未得到系统性阐述。鉴于其对正颌外科领域发展的推动作用,该文将对微创正颌外科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综合评述与展望,旨在为未来的研究与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颌外科 微创 加速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