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菇‘沪香F6’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1
作者 李玉 刘四海 +4 位作者 尚晓冬 李巧珍 宋春艳 周峰 谭琦 《食药用菌》 2025年第3期169-173,共5页
香菇‘沪香F6’是以工厂化栽培品种‘沪香F2’为亲本,采用单孢自交育种技术选育的新品种。本文介绍‘沪香F6’香菇品种的选育过程及品种特性,根据种植户在实际栽培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解析该品种在制棒、养菌、出菇环节的技术要点,以期... 香菇‘沪香F6’是以工厂化栽培品种‘沪香F2’为亲本,采用单孢自交育种技术选育的新品种。本文介绍‘沪香F6’香菇品种的选育过程及品种特性,根据种植户在实际栽培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解析该品种在制棒、养菌、出菇环节的技术要点,以期促进种植户对该品种特性的深入了解,助力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主要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2
作者 赵妍 林锋 +3 位作者 宋春艳 谭琦 尚晓冬 陈明杰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2期92-95,共4页
香菇是仅次于双孢蘑菇的世界第二大类食用菌,在中国食用菌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综述了香菇的主要育种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包括人工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育种、基因工程育种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并针... 香菇是仅次于双孢蘑菇的世界第二大类食用菌,在中国食用菌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综述了香菇的主要育种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包括人工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育种、基因工程育种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并针对当前香菇产业发展需求,对香菇育种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育种技术 育种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序列的香菇商业菌种SSR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多位点指纹图谱构建的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丹 宋春艳 +4 位作者 章炉军 巫萍 鲍大鹏 尚晓冬 谭琦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3,共13页
香菇(Lentinula edodes)是世界主要栽培食用菌之一,香菇菌种的准确鉴定是香菇大规模生产和菌种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基于香菇全基因组序列开发200对SSR标记用于25份常用香菇栽培菌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供... 香菇(Lentinula edodes)是世界主要栽培食用菌之一,香菇菌种的准确鉴定是香菇大规模生产和菌种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基于香菇全基因组序列开发200对SSR标记用于25份常用香菇栽培菌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遗传相似性较高,遗传相似系数平均值为0.776,最小值为0.567,最大值为1。基于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筛选出7对带型清晰且重复性好的SSR标记,并成功构建了11份香菇商业菌种的多位点SSR指纹图谱。这11份菌种分别为:Cr-02、闵丰1号、香菇241-4、森源1号、森源8404、香九、广香51号、华香5号、L952、L9319、L8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简单重复序列 商业菌种 遗传多样性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单单杂交过程中核迁移和细胞质遗传规律 被引量:6
4
作者 宋晓霞 章炉军 +5 位作者 赵妍 宋春艳 李传华 陈明杰 谭琦 黄建春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21,共6页
通过香菇(Lentinula edodes)L808P65、EFISAAS5053P1和YAASM363P1原生质体单核菌丝体两两单单杂交,观察杂交过程中的菌落形态变化,利用ITS和rrnL部分序列分别鉴定双核菌丝体的细胞核和细胞质来源,以明确单单杂交过程中核迁移路径和细胞... 通过香菇(Lentinula edodes)L808P65、EFISAAS5053P1和YAASM363P1原生质体单核菌丝体两两单单杂交,观察杂交过程中的菌落形态变化,利用ITS和rrnL部分序列分别鉴定双核菌丝体的细胞核和细胞质来源,以明确单单杂交过程中核迁移路径和细胞质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双亲菌落接触部位存在一条明显比周围菌丝体稀疏的分界线,3个亲本菌落的扩大速度从快到慢依次为EFISAAS5053P1、L808P65和YAASM363P1,双亲菌落接触区域的分界线均向菌落扩大速度慢的亲本菌落弯曲,有的甚至在分界线两端生长出两个与亲本菌落存在分界线的扇形菌落;细胞核迁移起始于分界线,双亲的细胞核互相向对方菌落迁移,不同培养皿中核迁移速度最快的区域不同;除位于分界线上的双核菌丝体外,左边亲本菌落的双核菌丝体细胞质来源于左边亲本菌落,右边亲本菌落的双核菌丝体细胞质来源于右边亲本菌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单单杂交 细胞核遗传 细胞质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组重排技术及其在真菌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王丽宁 赵妍 +1 位作者 奚丽萍 陈明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362-365,共4页
基因组重排(genome shuffling)是一种快速提高细胞表型的新颖的全基因组工程方法,它是基于多亲本的原生质体递归融合,提供了在缺少基因组序列数据或网络信息情况下的全基因组重组的优势。文中介绍了基因组重排的原理、优点及过程,概述... 基因组重排(genome shuffling)是一种快速提高细胞表型的新颖的全基因组工程方法,它是基于多亲本的原生质体递归融合,提供了在缺少基因组序列数据或网络信息情况下的全基因组重组的优势。文中介绍了基因组重排的原理、优点及过程,概述了基因组重排在真菌育种中的应用,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重排 递归原生质体融合 真菌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菇育种方法及相关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林锋 李国贤 +2 位作者 赵妍 汪虹 陈明杰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09-615,共7页
草菇是一种原产于中国热带与亚热带地区的栽培食用菌,对草菇主要育种方法,包括人工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及相关分子标记技术,如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APD(Random ... 草菇是一种原产于中国热带与亚热带地区的栽培食用菌,对草菇主要育种方法,包括人工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及相关分子标记技术,如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CAR(Sequence-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草菇交配型基因的分子标记、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与现状,对草菇育种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菇 育种方法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玉蕈栽培菌株遗传变异与生长速率GWAS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龚明 李燕 +5 位作者 鲍大鹏 尚俊军 杨瑞恒 周陈力 万佳宁 吴莹莹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25,共8页
以38份斑玉蕈(Hypsizygus marmoreus)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全基因组重测序获得供试菌株的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数据,结合在不同温度(10、15、20、25、30℃)下的菌丝生长速率测定结果,开展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 wid... 以38份斑玉蕈(Hypsizygus marmoreus)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全基因组重测序获得供试菌株的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数据,结合在不同温度(10、15、20、25、30℃)下的菌丝生长速率测定结果,开展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结果表明:供试群体分为4大类群;在实验范围内,20、25℃为斑玉蕈适宜生长温度;GWAS分析显示20、25℃分别存在10、14个与生长速率显著关联的SNP位点,其中1个属于潜在功能性SNP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玉蕈 遗传变异 生长速率 SNP GW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DNAITS和beta-tubulin gene部分序列分析灵芝属菌株的遗传关系 被引量:5
8
作者 唐传红 苏春丽 +6 位作者 张劲松 杨焱 唐庆九 贾薇 冯娜 刘艳芳 吴迪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41,共5页
联合ITS序列和beta-tubulin基因部分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将分属于8个种的38株菌株分为9个聚类群,聚类结果与物种结果基本一致,只有少数几个菌株,如GL81菌株聚类结果与拉丁名不符,可能由于来源地给出的定名不够准确。根据结果联合信息分... 联合ITS序列和beta-tubulin基因部分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将分属于8个种的38株菌株分为9个聚类群,聚类结果与物种结果基本一致,只有少数几个菌株,如GL81菌株聚类结果与拉丁名不符,可能由于来源地给出的定名不够准确。根据结果联合信息分析可以对收集的不同菌株进行种类的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ITS beta-tubulin基因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菇泰国1号菌株交配型A因子分子遗传学及生物信息学解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汪虹 陈明杰 +2 位作者 冯爱萍 谭琦 鲍大鹏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共7页
采用简并PCR引物获得mip基因保守片段后,通过长片段PCR技术从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菌株泰国1号孢子单核体中扩增获得了A1、A2交配型位点的DNA序列,结果表明:每个交配型位点均含2个交配型基因(HD1和HD2),其中A1位点的交配型基因为H... 采用简并PCR引物获得mip基因保守片段后,通过长片段PCR技术从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菌株泰国1号孢子单核体中扩增获得了A1、A2交配型位点的DNA序列,结果表明:每个交配型位点均含2个交配型基因(HD1和HD2),其中A1位点的交配型基因为HD1-A1-TG和HD2-A1-TG,长度分别为1341bp和1450bp,各编码446和429个氨基酸残基;A2位点的交配型基因为HD1-A2-TG和HD2-A2-TG,长度分别为1442bp和1501bp,各编码463和443个氨基酸残基。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泰国1号及另外两株草菇代表性菌株V23和屏优的交配型基因编码的HD蛋白序列,结果表明:HD蛋白均含有同源异形结构域。根据系统进化树可以看出,泰国1号与V23、屏优菌株A位点HD1和HD2基因序列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之间亲缘关系复杂,可能具有不同的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菇 A交配型基因 同源异形结构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野生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初报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传华 曲明清 +4 位作者 于荣利 周昌艳 宋晓霞 汪虹 陈明杰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16年第4期59-65,共7页
经调查发现上海野生大型真菌物种有160种,分属于子囊菌和担子菌中的40科,84属。其中,食用菌57种,药用真菌29种,有毒真菌24种,用途不明种类48种。物种丰度表明采自佘山的野生大型真菌的物种丰度最高,较能代表上海大型野生真菌物种的多样性。
关键词 资源 食用菌 药用菌 毒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配方对大球盖菇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与子实体产量的影响
11
作者 冀浩 张津京 +3 位作者 戴建成 郝海波 岳一鸿 陈辉 《上海农业学报》 2025年第2期25-32,共8页
以大球盖菇菌株‘沪球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碳、氮配比对其菌丝生长及子实体发育过程中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菌丝营养生长和子实体生长阶段,对照组谷氨酸合成酶活性最高,而天冬酰胺合成酶活性最低,产量较低... 以大球盖菇菌株‘沪球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碳、氮配比对其菌丝生长及子实体发育过程中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菌丝营养生长和子实体生长阶段,对照组谷氨酸合成酶活性最高,而天冬酰胺合成酶活性最低,产量较低;碳氮比50∶1和60∶1处理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不明显,但碳氮比60∶1处理谷氨酰胺合成酶和天冬酰胺合成酶活性在原基期显著高于其他碳氮比配方,且子实体产量最高;碳氮比88∶1处理谷氨酸合成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较低。值得注意的是,在原基时期,碳代谢酶β-葡萄糖苷酶和内切-β-1,4葡聚糖酶活性较高,同时,氮代谢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也较高。综上所述,碳氮比为60∶1处理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大部分较高,且原基出现最早,子实体产量最高。碳氮比60∶1是实现大球盖菇工厂化栽培的最适生产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碳氮比 子实体发育 碳氮代谢相关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孢蘑菇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正鹏 李文 +3 位作者 李巧珍 陈明杰 黄建春 王金斌 《上海蔬菜》 2019年第2期77-80,共4页
该文介绍了双孢蘑菇的6种育种方法,包括自然选种、孢子分离育种、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和诱变育种,以期为我国的双孢蘑菇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双孢蘑菇 育种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程凯 祝子坪 +7 位作者 王金斌 陈建中 鲍大鹏 陈明杰 张劲松 谭琦 吴潇 唐雪明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2-99,共8页
综述了食用菌遗传转化方法、启动子和选择标记,并分析了食用菌遗传转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关键词 食用菌 转化 启动子 选择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沪香F6’菌棒低温冷冻及出菇温度比较试验
14
作者 姜宁 李玉 +5 位作者 董浩然 刘四海 李正鹏 李巧珍 于海龙 周峰 《食用菌》 CAS 2024年第5期44-46,70,共4页
‘沪香F6’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与河南金海食用菌研究院联合选育,其产量高、抗逆性强、易管理。试验探究低温冷冻菌棒及出菇温度对‘沪香F6’子实体生长速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低温冷冻处理菌棒对‘沪香F6’子实体的生长速度及总... ‘沪香F6’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与河南金海食用菌研究院联合选育,其产量高、抗逆性强、易管理。试验探究低温冷冻菌棒及出菇温度对‘沪香F6’子实体生长速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低温冷冻处理菌棒对‘沪香F6’子实体的生长速度及总产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其A级菇产量及比例。出菇温度显著影响‘沪香F6’子实体生长速度及产量:温度22~23℃,子实体生长速度加快,第1潮产量显著降低,单棒总产量仅617.11 g,子实体品质下降,A级菇占比仅33.66%;温度18~19℃,子实体总产量高,单棒达742.04 g,优质菇(A级菇及B级菇)比例高,达87.42%,且比14~15℃出菇菇潮期缩短4~6 d,丰产提质的同时提高了库房利用率。工厂化栽培‘沪香F6’香菇,低温冷冻处理菌棒,控制出菇温度18~19℃,可获得高产优质的香菇子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低温冷冻 出菇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褐网柄牛肝菌子实体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研究
15
作者 李彩红 侯娣 +8 位作者 李燕 郭婷 纪光燕 罗顺珍 曹阳 纪开萍 鲍大鹏 于晓丹 杨瑞恒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6,共9页
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是第一个栽培成功的牛肝菌目(Boletales)真菌,一般采用覆土栽培模式,覆土微生物对子实体的发育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覆土微生物上,但缺少对子实体内生菌的研究。为揭开暗褐网柄牛肝... 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是第一个栽培成功的牛肝菌目(Boletales)真菌,一般采用覆土栽培模式,覆土微生物对子实体的发育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覆土微生物上,但缺少对子实体内生菌的研究。为揭开暗褐网柄牛肝菌子实体内生菌的组成,本研究基于Illumina MiSeq平台,利用16S rRNA V3~V4区高通量测序进行细菌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子实体(fruiting body,FB)内部存在很高丰度的细菌,主要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主,在属水平上以贪铜菌属(Cupriavidus)(64.98%)、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7.62%)、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6.02%)为主。与覆土(casing soil,CS)基质固有的细菌种群进行比较,VENN分析显示子实体内有468个OTUs为独有,占总序列的26.65%,分类上隶属于贪铜菌属、不动杆菌属和Delftia。FB和CS差异性分析以及Lefse标志性微生物分析均显示贪铜菌属、苍白杆菌属、不动杆菌属、嗜糖假单胞菌属(Pelomonas)等为FB特异性、标志性类群。利用Picrust(Phylogenetic investigation of communities by reconstruction of unobserved states)进行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预测发现,子实体内生菌群的主要代谢途径为膜传输、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外源生物降解与代谢,与覆土菌群有20个代谢通路的差异,并且外源生物降解与代谢、信号转导、其他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细胞过程和信号5个通路的比例要高于覆土,微生物类群的差异可能是导致产生这些功能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细菌 多样性 丰富度 标志性微生物 暗褐网柄牛肝菌 覆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秸秆配方对双孢蘑菇‘申K6’性状的影响
16
作者 肖婷婷 张津京 +5 位作者 张宇辰 陈辉 隽加香 钱武兵 王倩 黄建春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41,共7页
为探讨不同秸秆配方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申K6’农艺性状和商品性状的影响,配制培养料A(54%麦秸秆、41.5%鸡粪、4.5%石膏)和B(52%麦秸秆、22%鸡粪、20%稻秸秆、6%石膏),分别测定一次、二次和三次发酵料的pH、含水量、氮含量... 为探讨不同秸秆配方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申K6’农艺性状和商品性状的影响,配制培养料A(54%麦秸秆、41.5%鸡粪、4.5%石膏)和B(52%麦秸秆、22%鸡粪、20%稻秸秆、6%石膏),分别测定一次、二次和三次发酵料的pH、含水量、氮含量、灰分含量、碳氮比、纤维素含量、半纤维素含量和木质素含量,以及子实体的单菇重、菌盖直径、菌盖厚度、菌柄直径、菌柄长度、产量、表面亮度、褐变指数、总颜色变化和硬度等指标。结果表明:在同一发酵阶段,培养料B的含水量和灰分含量均低于A,且B的一次发酵料和三次发酵料与A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在同一发酵阶段,培养料B的纤维素含量高于A,其中B的三次发酵料与A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培养料B的一次发酵料半纤维素含量与A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利用培养料B栽培的子实体菌盖直径、菌盖直径与菌柄长度比值和表面亮度均高于A,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利用培养料B栽培的菌柄长度和总颜色变化均低于A,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利用培养料B栽培的子实体总产量为33.62 kg·m^(-2),高于A的28.10 kg·m^(-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利用稻、麦秸秆栽培的双孢蘑菇子实体形态、色泽和抗褐变能力均优于仅用麦秸秆栽培的子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三次发酵料 稻秸秆 麦秸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球盖菇生物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6
17
作者 汪虹 陈辉 +1 位作者 张津京 陈明杰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5-120,共6页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可以利用多种农林废弃资源,具有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近年来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本文对大球盖菇多糖、甾醇、黄酮、酚类物质、凝集素等生物活性成分和其抗氧化、抑菌、抑制肿瘤、降血糖等药...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可以利用多种农林废弃资源,具有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近年来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本文对大球盖菇多糖、甾醇、黄酮、酚类物质、凝集素等生物活性成分和其抗氧化、抑菌、抑制肿瘤、降血糖等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甾醇 黄酮 酚类 抗氧化 抑菌 抑制肿瘤 降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秀珍菇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72
18
作者 冯志勇 王志强 +3 位作者 郭力刚 高君辉 程继红 郭倩 《食用菌学报》 2003年第3期11-16,共6页
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H对秀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比较了两种不同的菌种保藏方法对秀珍菇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以酵母粉为氮源的组合,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生长势最旺盛。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 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H对秀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比较了两种不同的菌种保藏方法对秀珍菇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以酵母粉为氮源的组合,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生长势最旺盛。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为6.0。菌种液氮保藏效果显著优于冰箱转管保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珍菇 生物学特性 碳源 氮源 温度 pH值 菌丝生长 菌种保藏 质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食用菌保健食品的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36
19
作者 庄海宁 张劲松 +2 位作者 冯涛 杨焱 冯杰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5-90,共6页
分析了中国食用菌保健食品产业的现状,包括保健功能、原料来源、审批情况、前沿开发与技术创新现状、集成示范与成果转化现状等;展示了食用菌保健食品产业广阔的开发前景;提出了针对食用菌保健食品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食用菌 保健食品 功能成分 开发现状 应用前景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阴离子色谱-脉冲安培检测法分析食用菌中海藻糖、甘露醇和阿糖醇 被引量:46
20
作者 周帅 薛俊杰 +5 位作者 刘艳芳 杨焱 张劲松 冯娜 罗玺 唐庆九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9-52,共4页
采用高效阴离子色谱-脉冲安培检测法(HAPEC-PAD)测定17种食用菌中海藻糖、甘露醇和阿糖醇含量。结果表明:阿糖醇、海藻糖和甘露醇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39.62~1.25、59.41~0.15、148.29~5.00μg/mL,检出限分别为0.41、0.04、.11μg/mL,... 采用高效阴离子色谱-脉冲安培检测法(HAPEC-PAD)测定17种食用菌中海藻糖、甘露醇和阿糖醇含量。结果表明:阿糖醇、海藻糖和甘露醇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39.62~1.25、59.41~0.15、148.29~5.00μg/mL,检出限分别为0.41、0.04、.11μg/mL,定量限分别为1.14、0.10和5.79μg/mL;17种食用菌中,香菇(Lentinula edodes)和猴头菌(Hericiumerinaceus)中阿糖醇含量较高,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鲍鱼侧耳(Pleurotus abalonus)、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蛹虫草(Cordycepsmilitaris)中海藻糖含量较高,姬松茸(Agaricus blazei)、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金顶侧耳(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中甘露醇含量较高;该项检测技术分离效果好、样品测定时不需要衍生化处理、检测时间短,是测定食用菌中功能性寡糖和糖醇类物质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高效阴离子色谱 脉冲安培检测器 海藻糖 甘露醇 阿糖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