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基”:中国特色数学教育体系的核心理念 被引量:18
1
作者 程靖 鲍建生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共5页
'四基'是中国特色数学教育体系的核心理念,它从中国数学'双基'教学的传统中发展而来,主张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以及基本活动经验,进而谋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四基'模块是强调学生主体参与的教... '四基'是中国特色数学教育体系的核心理念,它从中国数学'双基'教学的传统中发展而来,主张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以及基本活动经验,进而谋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四基'模块是强调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模型,是构成数学核心素养的细胞.掌握'四基'需要勤奋艰苦的学习,'四基'教学模式强调技能与思想、记忆与理解、巩固与反思、基础与创新的紧密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数学教育 双基 四基 核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以来中国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建模内涵的发展 被引量:60
2
作者 黄健 鲁小莉 +1 位作者 王鸯雨 徐斌艳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23,41,共7页
采用主题质性文本分析法,综合梳理中国1902—2018年小学、初中、高中的数学课程纲领性文本(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中数学建模的内涵.研究发现:长期以来,中国数学大纲中没有'数学建模'的提法,1996年的高中大纲中首次出现'数学... 采用主题质性文本分析法,综合梳理中国1902—2018年小学、初中、高中的数学课程纲领性文本(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中数学建模的内涵.研究发现:长期以来,中国数学大纲中没有'数学建模'的提法,1996年的高中大纲中首次出现'数学模型'一词;大纲(课标)对'数学建模'过程的描述从不完备的'四阶段循环模型'逐步发展成'七阶段循环模型';21世纪以来,高中课标对'数学建模'的重视程度与具体要求显著高于义务教育阶段,但缺乏情感态度的描述.基于这些发现,文章最后提出了关于数学建模教与学实践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数学课程 数学建模 质性文本分析法 核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以来中国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推理论证能力的变化及启示 被引量:12
3
作者 郑欣 程靖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29,共6页
针对中国1923年至今,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纲领性文件进行内容分析,发现其中关于数学推理论证的能力目标出现了4次'高峰';并结合史料分析,解释了合情推理和论证推理在百余年教育思潮变化中呈现的'钟摆'现象;进而指出,在... 针对中国1923年至今,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纲领性文件进行内容分析,发现其中关于数学推理论证的能力目标出现了4次'高峰';并结合史料分析,解释了合情推理和论证推理在百余年教育思潮变化中呈现的'钟摆'现象;进而指出,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学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需要谋求合情推理与论证推理之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理论证 数学课程标准 “钟摆”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以来中国数学课程标准中算术与代数表征功能的变化及启示 被引量:5
4
作者 沈阳 张晋宇 +1 位作者 李娜 鲍建生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17,共6页
根据《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数学卷)》和21世纪以来的课程标准中算术与代数的内容,围绕数学表征的表达交流、操作转换、建模应用3种功能,采用历史研究方法,编码分析1902—2017年中国中小学数学课程文件(标准)中... 根据《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数学卷)》和21世纪以来的课程标准中算术与代数的内容,围绕数学表征的表达交流、操作转换、建模应用3种功能,采用历史研究方法,编码分析1902—2017年中国中小学数学课程文件(标准)中算术与代数表征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数学表征的功能会随着课程标准的变化而变化,并且3种表征功能的侧重点和相互关联性在不同学段也有不同的特点.表达交流功能在小学阶段依赖于建模应用,而初高中阶段依赖于操作转换;操作转换功能在3个学段均处于主导地位;建模应用功能在小学、初中阶段并没有受到重视,而在高中阶段新课程改革后逐步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表征 表征功能 算术 代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以来中国中学数学课程中数学表征能力的发展趋势与启示——以几何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娜 张晋宇 沈阳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41,共6页
依据20世纪以来中国各年代的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大纲),采用文本分析法,从表达交流、操作转换和建模应用3个水平构建数学表征能力的水平分析框架.分别对初、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进而探讨20世纪以来,... 依据20世纪以来中国各年代的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大纲),采用文本分析法,从表达交流、操作转换和建模应用3个水平构建数学表征能力的水平分析框架.分别对初、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进而探讨20世纪以来,数学表征能力在中国不同时期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发展趋势以及获得的启示.结果表明,在数学表征能力方面,中国中学几何课程标准对操作转换的要求逐步上升,对表达交流的要求相对稳定,而对建模应用水平关注较少,课改后期开始才得到一定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表征能力 中学数学 课程标准 教学内容 几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