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看英国启蒙时期的女性教育观
被引量:
3
1
作者
吴攸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5期108-116,共9页
在启蒙时期的英国,女性仍然主要被禁锢在家庭这个私人领域,女子教育以家庭非正式教育模式为主。这一时期大部分男性启蒙思想家的女性教育理念与宗旨是使女性"依附"与"屈从"于男性,而以沃斯通克拉夫特为代表的一些...
在启蒙时期的英国,女性仍然主要被禁锢在家庭这个私人领域,女子教育以家庭非正式教育模式为主。这一时期大部分男性启蒙思想家的女性教育理念与宗旨是使女性"依附"与"屈从"于男性,而以沃斯通克拉夫特为代表的一些女性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教育对女性解放的重要性,批判两性不平等的根源,提出培育女性的理性、发展新型女子教育的主张。本文分析了启蒙时期英国女性教育理论之争,探讨了沃斯通克拉夫特女性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启蒙时期女性教育观的影响,以及她与同时代思想家就女性教育主张的异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斯通克拉夫特
启蒙
女性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李三瘦之三“瘦”英译的美学视角
2
作者
余双玲
顾正阳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51-153,共3页
李三瘦是宋代婉约代表词人李清照的一个雅称,指李清照三个因"瘦"而名传千古的词句。历来学者探讨其精妙之处,对其翻译的美学价值却乏人问津。通过对比原词与其翻译文本,分析译本的美学价值,以期引起更多有关诗词翻译的探讨,...
李三瘦是宋代婉约代表词人李清照的一个雅称,指李清照三个因"瘦"而名传千古的词句。历来学者探讨其精妙之处,对其翻译的美学价值却乏人问津。通过对比原词与其翻译文本,分析译本的美学价值,以期引起更多有关诗词翻译的探讨,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
“瘦”
翻译
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诗英译研究的认知新视野
3
作者
赵艳萍
谢之君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15-118,共4页
本文拟从认知的角度探讨古诗英译 ,认为古诗英译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 ,更是一种认知行为。对原语的理解和翻译过程中对语码的表述都与认知有关。具体说 ,古诗英译是一个有关原诗作者。
关键词
古诗
英译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爱伦·坡的短篇小说与现代主义
被引量:
6
4
作者
朱振武
王二磊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9,共7页
美国著名作家爱伦.坡的短篇小说和创作理论为现代主义思潮中的主要流派提供了创作摹本和理论指导。坡在短篇小说创作中超前地使用了现代主义小说家惯用的表现手法,塑造了现代社会特有的孤独和异化的人物形象,其主题也暗含了现代主义小...
美国著名作家爱伦.坡的短篇小说和创作理论为现代主义思潮中的主要流派提供了创作摹本和理论指导。坡在短篇小说创作中超前地使用了现代主义小说家惯用的表现手法,塑造了现代社会特有的孤独和异化的人物形象,其主题也暗含了现代主义小说才常见的荒原主题。从坡的短篇小说与现代主义小说在叙事技巧、美学思想和创作主题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坡是超前的现代主义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伦·坡
现代主义
时空
孤独
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海明威小说的美学创造
被引量:
9
5
作者
朱振武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4期5-10,共6页
海明威在长期的小说创作实践中 ,使用了含蓄、隐身和简约三种手法 ,创建了不同于任何一个现代主义流派的小说理论 。
关键词
小说美学
创作手法
艺术个性
文学评论
海明威
小说创作
含蓄法
现代主义
隐身法
简约法
人物刻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福克纳小说的命名艺术
被引量:
5
6
作者
朱振武
付慧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18,共6页
花样繁多的命名是福克纳小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其小说取得特殊的审美效果、实现作者创作旨归的重要手段,其中的标题命名、地域命名以及人物命名分别彰显了作者的创作心态、南方情结以及作者对生活、对人性的超人的透视能力。
关键词
心理情结
隐喻
小说美学
福克纳
美国
文学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Literacy:一个生态学的隐喻
被引量:
3
7
作者
谢徐萍
张苹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86-190,共5页
回顾和分析关于Literacy的几个隐喻,讨论新Literacy研究的源起,认为生态学观点最能反映Literacy的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等多学科意义及其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
LITERACY
生态学
隐喻
社会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威廉·福克纳小说的建筑理念
被引量:
8
8
作者
朱振武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9,共6页
福克纳在众多的小说创作,特别是在《我弥留之际》、《喧哗与骚动》和《圣殿》等作品中,体现出明显的建筑理念,这种与众不同的创作理念不仅成功地表现了作品的地域感,也为聚焦情节、诱导心绪、类分群像、刻画人物和表达心曲作了很好的铺...
福克纳在众多的小说创作,特别是在《我弥留之际》、《喧哗与骚动》和《圣殿》等作品中,体现出明显的建筑理念,这种与众不同的创作理念不仅成功地表现了作品的地域感,也为聚焦情节、诱导心绪、类分群像、刻画人物和表达心曲作了很好的铺垫,这是福克纳在小说美学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妙招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克纳
建筑理念
小说美学
地域感
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情理相悖到心境互涉——论约翰·格里森姆小说的美学蕴涵
被引量:
1
9
作者
朱振武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6期72-75,共4页
格里森姆的通俗小说选择了美国社会震撼人心的阴暗面 ,使人不安于思考现实生活与人类理想间存在的悖逆 ,于愁苦、失望和避隐中揭示出美国社会的畸态 ,从而产生了貌离神合的特殊的美学效果。悲情基调在完成了情理相悖的美学蕴涵的同时 。
关键词
通俗小说
美学
格里森姆
矛盾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语言的模糊性
被引量:
1
10
作者
唐根金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4期56-59,共4页
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更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具有模糊性的特征。这是由语言的客观属性及其本身表达功能上的不完备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处于一定社会和文化环境中的语言主体自觉或不自觉的语言行为也不可避免地...
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更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具有模糊性的特征。这是由语言的客观属性及其本身表达功能上的不完备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处于一定社会和文化环境中的语言主体自觉或不自觉的语言行为也不可避免地会对语言的模糊与否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语言的模糊性并不是绝对的。它和语言的精确性一样,也只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一定的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模糊性
由来
模糊性与精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美国本土小说的独立之路
被引量:
1
11
作者
李华颖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4期24-30,共7页
美国小说一开始是从对英国小说的模仿起步的,但一代又一代的美国小说家不遗余力地致力于本土小说的发展,从欧文、库柏到爱伦·坡、霍桑、梅尔维尔,从马克·吐温到海明威和福克纳,美国小说从起初对英国小说的亦步亦趋,到后来的...
美国小说一开始是从对英国小说的模仿起步的,但一代又一代的美国小说家不遗余力地致力于本土小说的发展,从欧文、库柏到爱伦·坡、霍桑、梅尔维尔,从马克·吐温到海明威和福克纳,美国小说从起初对英国小说的亦步亦趋,到后来的半推半就,最后终于完全摆脱了英国小说的羁绊,从创作题材到文体风格等,都一步步走向独立,形成了完全属于美利坚地方特色和民族气派的小说传统,登上了20世纪小说美学的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霍桑
本土小说
小说美学
发展历史
民族特色
马克·吐温
梅尔维尔
海明威
福克纳
黑人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探索人工智能对博物馆的影响
被引量:
9
12
作者
布兰登.塞科
肖福寿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29,共5页
人工智能,是一个充满希望也饱受争议的概念,它正一步步走进我们日常生活。人们说"2015年人工智能走向主流",毫无疑问,2016年我们将开始看到它在文化空间中的迅猛增长,如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在美术馆、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博物...
人工智能,是一个充满希望也饱受争议的概念,它正一步步走进我们日常生活。人们说"2015年人工智能走向主流",毫无疑问,2016年我们将开始看到它在文化空间中的迅猛增长,如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在美术馆、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博物馆的收藏、票务和出勤数据领域的影响,机器视觉用于检测和分析图像。这些技术必将给博物馆带来有趣的发现和丰富的数据,以及获取藏品信息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信息化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机器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看英国启蒙时期的女性教育观
被引量:
3
1
作者
吴攸
机构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出处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5期108-116,共9页
基金
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一般项目"英国妇女运动史(1850-1950)"(14YS0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在启蒙时期的英国,女性仍然主要被禁锢在家庭这个私人领域,女子教育以家庭非正式教育模式为主。这一时期大部分男性启蒙思想家的女性教育理念与宗旨是使女性"依附"与"屈从"于男性,而以沃斯通克拉夫特为代表的一些女性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教育对女性解放的重要性,批判两性不平等的根源,提出培育女性的理性、发展新型女子教育的主张。本文分析了启蒙时期英国女性教育理论之争,探讨了沃斯通克拉夫特女性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启蒙时期女性教育观的影响,以及她与同时代思想家就女性教育主张的异同点。
关键词
沃斯通克拉夫特
启蒙
女性教育
Keywords
Wollstonecraft
Enlightenment
women's education
分类号
G913.68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李三瘦之三“瘦”英译的美学视角
2
作者
余双玲
顾正阳
机构
上海大学
英
语系
宁波工程
学院
英
语系
出处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51-153,共3页
基金
2008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立项--"古诗词英译文化理论研究"系列成果之一(2008BYY004)
文摘
李三瘦是宋代婉约代表词人李清照的一个雅称,指李清照三个因"瘦"而名传千古的词句。历来学者探讨其精妙之处,对其翻译的美学价值却乏人问津。通过对比原词与其翻译文本,分析译本的美学价值,以期引起更多有关诗词翻译的探讨,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关键词
李清照
“瘦”
翻译
美学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诗英译研究的认知新视野
3
作者
赵艳萍
谢之君
机构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上海大学
外国语
学院
出处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15-118,共4页
文摘
本文拟从认知的角度探讨古诗英译 ,认为古诗英译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 ,更是一种认知行为。对原语的理解和翻译过程中对语码的表述都与认知有关。具体说 ,古诗英译是一个有关原诗作者。
关键词
古诗
英译
认知
Keywords
Ancient Chinese Poetry
Translation
Cognition
分类号
H085.3 [语言文字—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爱伦·坡的短篇小说与现代主义
被引量:
6
4
作者
朱振武
王二磊
机构
上海大学
外语
学院
英
语系
出处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9,共7页
文摘
美国著名作家爱伦.坡的短篇小说和创作理论为现代主义思潮中的主要流派提供了创作摹本和理论指导。坡在短篇小说创作中超前地使用了现代主义小说家惯用的表现手法,塑造了现代社会特有的孤独和异化的人物形象,其主题也暗含了现代主义小说才常见的荒原主题。从坡的短篇小说与现代主义小说在叙事技巧、美学思想和创作主题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坡是超前的现代主义者。
关键词
爱伦·坡
现代主义
时空
孤独
异化
Keywords
Allan Poe
modernism
time and space
isolation
alienation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海明威小说的美学创造
被引量:
9
5
作者
朱振武
机构
上海大学
外语
学院
英
语系
出处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4期5-10,共6页
文摘
海明威在长期的小说创作实践中 ,使用了含蓄、隐身和简约三种手法 ,创建了不同于任何一个现代主义流派的小说理论 。
关键词
小说美学
创作手法
艺术个性
文学评论
海明威
小说创作
含蓄法
现代主义
隐身法
简约法
人物刻划
Keywords
Fictional Aesthetics
Methods of Creation
Artistic Character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福克纳小说的命名艺术
被引量:
5
6
作者
朱振武
付慧
机构
上海大学
外语
学院
英
语系
出处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18,共6页
文摘
花样繁多的命名是福克纳小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其小说取得特殊的审美效果、实现作者创作旨归的重要手段,其中的标题命名、地域命名以及人物命名分别彰显了作者的创作心态、南方情结以及作者对生活、对人性的超人的透视能力。
关键词
心理情结
隐喻
小说美学
福克纳
美国
文学评论
Keywords
complex
psychology
naming
metaphor
aesthetics of the novel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Literacy:一个生态学的隐喻
被引量:
3
7
作者
谢徐萍
张苹
机构
南通
大学
外国语
学院
上海大学
外语
学院
英
语系
出处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86-190,共5页
文摘
回顾和分析关于Literacy的几个隐喻,讨论新Literacy研究的源起,认为生态学观点最能反映Literacy的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等多学科意义及其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
LITERACY
生态学
隐喻
社会实践
分类号
H314 [语言文字—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威廉·福克纳小说的建筑理念
被引量:
8
8
作者
朱振武
机构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出处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9,共6页
文摘
福克纳在众多的小说创作,特别是在《我弥留之际》、《喧哗与骚动》和《圣殿》等作品中,体现出明显的建筑理念,这种与众不同的创作理念不仅成功地表现了作品的地域感,也为聚焦情节、诱导心绪、类分群像、刻画人物和表达心曲作了很好的铺垫,这是福克纳在小说美学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妙招之一。
关键词
福克纳
建筑理念
小说美学
地域感
隐喻
Keywords
architectural principle
aesthetics of the novel
sense of place
metaphor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情理相悖到心境互涉——论约翰·格里森姆小说的美学蕴涵
被引量:
1
9
作者
朱振武
机构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出处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6期72-75,共4页
文摘
格里森姆的通俗小说选择了美国社会震撼人心的阴暗面 ,使人不安于思考现实生活与人类理想间存在的悖逆 ,于愁苦、失望和避隐中揭示出美国社会的畸态 ,从而产生了貌离神合的特殊的美学效果。悲情基调在完成了情理相悖的美学蕴涵的同时 。
关键词
通俗小说
美学
格里森姆
矛盾律
Keywords
popular fiction
aesthetics
Grisham
the lam of contradiction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语言的模糊性
被引量:
1
10
作者
唐根金
机构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出处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4期56-59,共4页
文摘
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更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具有模糊性的特征。这是由语言的客观属性及其本身表达功能上的不完备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处于一定社会和文化环境中的语言主体自觉或不自觉的语言行为也不可避免地会对语言的模糊与否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语言的模糊性并不是绝对的。它和语言的精确性一样,也只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一定的条件下。
关键词
语言
模糊性
由来
模糊性与精确性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国本土小说的独立之路
被引量:
1
11
作者
李华颖
机构
上海大学
外语
学院
英
语系
出处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4期24-30,共7页
文摘
美国小说一开始是从对英国小说的模仿起步的,但一代又一代的美国小说家不遗余力地致力于本土小说的发展,从欧文、库柏到爱伦·坡、霍桑、梅尔维尔,从马克·吐温到海明威和福克纳,美国小说从起初对英国小说的亦步亦趋,到后来的半推半就,最后终于完全摆脱了英国小说的羁绊,从创作题材到文体风格等,都一步步走向独立,形成了完全属于美利坚地方特色和民族气派的小说传统,登上了20世纪小说美学的高峰。
关键词
美国
霍桑
本土小说
小说美学
发展历史
民族特色
马克·吐温
梅尔维尔
海明威
福克纳
黑人小说
Keywords
native American novels
independence
native features
aesthetics of fictions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探索人工智能对博物馆的影响
被引量:
9
12
作者
布兰登.塞科
肖福寿
机构
Cuseum公司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亚洲辞书学会
出处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29,共5页
文摘
人工智能,是一个充满希望也饱受争议的概念,它正一步步走进我们日常生活。人们说"2015年人工智能走向主流",毫无疑问,2016年我们将开始看到它在文化空间中的迅猛增长,如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在美术馆、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博物馆的收藏、票务和出勤数据领域的影响,机器视觉用于检测和分析图像。这些技术必将给博物馆带来有趣的发现和丰富的数据,以及获取藏品信息的新路径。
关键词
博物馆
信息化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机器视觉
分类号
G260.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看英国启蒙时期的女性教育观
吴攸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李三瘦之三“瘦”英译的美学视角
余双玲
顾正阳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古诗英译研究的认知新视野
赵艳萍
谢之君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爱伦·坡的短篇小说与现代主义
朱振武
王二磊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海明威小说的美学创造
朱振武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福克纳小说的命名艺术
朱振武
付慧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Literacy:一个生态学的隐喻
谢徐萍
张苹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威廉·福克纳小说的建筑理念
朱振武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从情理相悖到心境互涉——论约翰·格里森姆小说的美学蕴涵
朱振武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浅谈语言的模糊性
唐根金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美国本土小说的独立之路
李华颖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探索人工智能对博物馆的影响
布兰登.塞科
肖福寿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18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