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多抗原表位的嵌合SARS-CoV基因疫苗的构建和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汪晓华 童德妍 +1 位作者 徐焕宾 熊思东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 研制基于表位的SARS- CoV基因疫苗 ,为传统灭活或减毒疫苗提供有益的配伍选择。方法 通过网络数据库结合生物软件分析的方法 ,确定可能在SARS- CoV感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具较好抗原性参数的结构区域作为候选抗原表位 ,以密码子... 目的 研制基于表位的SARS- CoV基因疫苗 ,为传统灭活或减毒疫苗提供有益的配伍选择。方法 通过网络数据库结合生物软件分析的方法 ,确定可能在SARS- CoV感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具较好抗原性参数的结构区域作为候选抗原表位 ,以密码子优化的方法提高表位串联蛋白的真核表达效率 ,构建了含多抗原表位的嵌合SARS- CoV基因疫苗。结果 多表位串联基因接入真核表达载体后 ,可在真核细胞内高效表达。多表位嵌合SARS -CoV基因疫苗免疫小鼠后 ,可诱导融合蛋白特异的体液免疫反应。结论 该基于多抗原表位的嵌合SARS- CoV基因疫苗可以诱导抗体应答 ,为该疫苗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COV 多抗原表位 基因疫苗 免疫原性研究 嵌合 真核表达载体 体液免疫反应 网络数据库 配伍选择 减毒疫苗 软件分析 感染过程 表达效率 高效表达 免疫小鼠 融合蛋白 抗体应答 结构区 抗原性 密码子 细胞内 串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hCGβ肿瘤基因疫苗诱生的效应脾细胞过继免疫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关庆东 王立新 +4 位作者 张进平 徐薇 储以微 王缨 熊思东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79-83,共5页
目的:探讨ehCGβ肿瘤基因疫苗诱生的效应脾细胞过继免疫在抗肿瘤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转染建立稳定表达ehCGβ和HBV—preS2/S的细胞株Sp2/0-ehCGβ和Spz/0-preS2/S。以TR421-hCGβ质粒实施基因免疫,免疫后检测小鼠脾细胞,特异性细胞毒活... 目的:探讨ehCGβ肿瘤基因疫苗诱生的效应脾细胞过继免疫在抗肿瘤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转染建立稳定表达ehCGβ和HBV—preS2/S的细胞株Sp2/0-ehCGβ和Spz/0-preS2/S。以TR421-hCGβ质粒实施基因免疫,免疫后检测小鼠脾细胞,特异性细胞毒活性;同期将脾细胞过继免疫给正常小鼠,以过继TR421-hCGβ质粒免疫小鼠脾细胞为实验组、过继TR421质粒免疫小鼠脾细胞为对照组,检测脾细胞杀伤效应。结果:效应脾细胞对sp2/0-ehCGβ的杀伤率明显高于Sp2/0—preS2/S(P<0.05)。Sp2/0-ehCGβ在实验组小鼠仅2只形成实体瘤,TR421-hcGβ质粒基因免疫抗肿瘤任用有肿瘤特异性,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对照组小鼠均形成实体瘤。Sp2/0-preS2/S在所有的小鼠均形成了实体瘤,其瘤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ehCGβ肿瘤基因疫苗诱生的效应细胞可特异性杀伤肿瘤,过继免疫效应细胞能使正常小鼠获得明显的特异性抗肿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效应脾细胞 肿瘤 基因疫苗 过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preS2/S-C3d联合基因疫苗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及其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关庆东 王立新 +3 位作者 徐薇 王缨 储以微 熊思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12-816,821,共6页
目的:研究HBV-preS2/S-C3d联合基因疫苗诱导的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及其意义。方法:CR2结合实验检测C3d融合蛋白的结合特性;分别用TR421、TR421-preS2/S和TR421-preS2/S-C3d3重组质粒免疫小鼠,ELISA法检测特异性抗HBs-IgG的亲合力,3... 目的:研究HBV-preS2/S-C3d联合基因疫苗诱导的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及其意义。方法:CR2结合实验检测C3d融合蛋白的结合特性;分别用TR421、TR421-preS2/S和TR421-preS2/S-C3d3重组质粒免疫小鼠,ELISA法检测特异性抗HBs-IgG的亲合力,3H-TdR掺入法检测其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活性(SI),半定量RT-PCR法检测IL-4、IFN-γ、T-bet和GATA-3基因表达的水平。结果:C3d融合蛋白可有效地结合CR2;TR421-preS2/S-C3d3质粒基因免疫诱导的抗HBs-IgG水平、亲合力以及SI均明显高于TR421-preS2/S组,并且前者诱导的IL-4、IFN-γ、T-bet和GATA-3基因表达水平也均高于后者。结论:C3d通过结合CR2、上调IL-4和转录因子的表达、促进抗体亲合力成熟来增强基因免疫诱导的HBV特异性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免疫 免疫调节 C3D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R-2neu胞外区基因疫苗的免疫避孕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倪晶 倪翼 +1 位作者 张瑞华 熊思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59-262,271,共5页
目的 :研究HER 2 neu胞外区基因疫苗在免疫避孕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含人HER 2 neu胞外区的重组质粒pcDNA3 hECD ,以该质粒转染真核细胞C2 C1 2 或注射小鼠股四头肌 ,检测其在体内外表达情况 ;以该质粒基因免疫雌性BALB C小鼠 ,部分... 目的 :研究HER 2 neu胞外区基因疫苗在免疫避孕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含人HER 2 neu胞外区的重组质粒pcDNA3 hECD ,以该质粒转染真核细胞C2 C1 2 或注射小鼠股四头肌 ,检测其在体内外表达情况 ;以该质粒基因免疫雌性BALB C小鼠 ,部分小鼠于第 12周以重组蛋白hECDu加强免疫 ,以ELISA方法检测抗HER 2 neu抗体应答 ,3H TdR掺入法检测细胞免疫应答 ,并观察其诱导免疫避孕的情况。结果 :C2 C1 2 转染上清及小鼠股四头肌注射局部均可检测到hECD蛋白的表达。小鼠经基因免疫后可产生较高水平抗体应答 ,抗体水平至少维持 2 8周 ,同时可检测到较高水平细胞免疫应答 (pcDNA3 hECD与对照组SI值分别为 9 5 5和 1 2 5 ) ;基因免疫后小鼠平均产仔数 (3 8± 2 9,对照组为 9 7± 1 6 )明显降低 ,以蛋白加强免疫后产生特异性回忆反应 ,平均产仔数进一步降低 (2 0± 1 7)。而且 ,免疫小鼠产后 4天子宫及卵巢与正常产后鼠相比均无明显区别。结论 :基于HER 2 neu胞外区的基因疫苗免疫小鼠可诱导有效的免疫应答并产生一定免疫避孕效果 ,并且这种避孕作用经特异性蛋白加强免疫可进一步得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2/NEU 胞外区 基因疫苗 免疫避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7反义肽抑制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晋 熊思东 +2 位作者 张瑞华 储以微 郑秀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68-472,共5页
目的 :探讨B7反义肽竞争抑制CD2 8 B7共刺激通路、抑制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 ,为该反义肽在器官移植方面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固相合成法合成含有MYPPPYmotif的B7反义肽N’ EFMYPPPYLD C’ ,纯度 95 % ,分子量 (MW)为12 71 6 ;用灭... 目的 :探讨B7反义肽竞争抑制CD2 8 B7共刺激通路、抑制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 ,为该反义肽在器官移植方面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固相合成法合成含有MYPPPYmotif的B7反义肽N’ EFMYPPPYLD C’ ,纯度 95 % ,分子量 (MW)为12 71 6 ;用灭活的C5 7(H 2 d)脾细胞和体外培养新生C5 7心肌细胞作为刺激细胞 ,以适当浓度的B7反义肽处理刺激细胞后 ,再与BALB C(H 2 d)脾细胞作为应答细胞进行混合培养 ,观察此反义肽在体外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效果 ;用此反义肽预封闭新生C5 7小鼠心肌后 ,移植到BALB C小鼠耳后 ,观察此反义肽在体内抑制移植排斥反应、延长心肌移植存活的情况。结果 :B7反义肽能抑制前述两种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抑制率分别为 38 4 %和 36 6 % ;并呈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 ,此反义肽预处理过的新生C5 7小鼠心肌 ,移植到BALB C小鼠 ,可较对照组平均延长 5 4天 (n =6 ,P <0 0 0 1)。结论 :人工合成的B7反义肽在体外可以通过抑制CD2 8 B7共刺激通路 ,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 ,并可用于延长心肌移植物存活 ,为进一步研究其在移植免疫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 反义肽 同种异基因移植 排斥反应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3d-P28增强乙肝病毒基因免疫诱导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 被引量:6
6
作者 王立新 徐薇 +1 位作者 关庆东 熊思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2-244,共3页
目的 :研究补体C3d中P2 8分子对HBV基因免疫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为增强基因疫苗细胞免疫的效果寻求新方法。方法 :分别分离获取C3d P2 8和HBV preS2 /S编码基因 ,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 pVAON33中 ,构建相应重组质粒pVAON33 S... 目的 :研究补体C3d中P2 8分子对HBV基因免疫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为增强基因疫苗细胞免疫的效果寻求新方法。方法 :分别分离获取C3d P2 8和HBV preS2 /S编码基因 ,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 pVAON33中 ,构建相应重组质粒pVAON33 S2 /S (仅含HBV preS2 /S编码基因 )和pVAON33 S2 /S P2 8.4 (含HBV preS2 /S和 4拷贝C3d P2 8的编码基因 ) ,并以PCR、酶切和DNA序列测定进行鉴定。以肌肉注射法对BALB/c小鼠实施 3次基因免疫 ( 10 0 μg/10 0 μL·只 ) ,间隔 3wk ,并以空质粒免疫小鼠作为对照。免疫小鼠脾细胞体外经HBsAg刺激后 ,用3 H TdR掺入法和同位素释放法 ,分别检测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和CTL杀伤活性。结果 :pVAON33 S2 /S和 pVAON33 S2 /S P2 8.4免疫小鼠的脾细胞 ,均显示较强的特异性增殖活性和CTL杀伤活性 ,但后者显著强于前者 (P <0 .0 5 )。结论 :C3d P2 8可增强HBV preS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免疫 细胞免疫应答 补体C3d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itosan-DNA疫苗诱导Th1型特异性免疫应答 被引量:2
7
作者 徐薇 吴蓉 +2 位作者 沈燕 储以微 熊思东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1-454,共4页
目的 在我们前期研究发现脱乙酰壳多糖 (chitosan)包裹质粒DNA形成的chitosan pcDNA3 VP1疫苗基因免疫诱生较高水平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基础上 ,探讨该疫苗诱导T辅助细胞 (Th)应答的类型 ,为chitosan DNA新型疫苗的分子设计奠定基础。方... 目的 在我们前期研究发现脱乙酰壳多糖 (chitosan)包裹质粒DNA形成的chitosan pcDNA3 VP1疫苗基因免疫诱生较高水平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基础上 ,探讨该疫苗诱导T辅助细胞 (Th)应答的类型 ,为chitosan DNA新型疫苗的分子设计奠定基础。方法 以chitosan pcDNA3 VP1、pcDNA3 VP1和 pcDNA3分别滴鼻免疫BALB/c小鼠 ,以ELISA法检测VP1体外表达和IgG亚型 ;以3 H TdR掺入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并通过RT PCR检测了小鼠心肌内细胞因子表达情况。结果 chitosan pcDNA3 VP1体外转染后VP1的表达水平与 pcDNA3 VP1转染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表明chitosan的加入不改变 pcDNA3 VP1质粒在体外细胞内的表达 ;chitosan pcDNA3 VP1组脾淋巴细胞和肠系膜淋巴细胞增殖指数分别达 3.0和 2 .74 ,均显著高于 pcDNA3 VP1组和 pcDNA3组 (P <0 .0 1) ;chitosan pcDNA3 VP1免疫可显著增强IgG2a的生成 ,第 6周和第 12周IgG2a/IgG1比值分别为 2 .2 6和4 4 .2 ,而 pcDNA3 VP1组IgG2a表达稍高于IgG1、IgG2b和IgG3表达 ,IgG2a/IgG1比值为 1.6 3(P <0 .0 5 ) ;细胞因子检测表明chitosan pcDNA3 VP1组IFN γ表达显著高于IL 4 ,相对定量后IFN γ/IL 4比值为 2 .1;而 pcDNA3 VP1、pcDNA3组分别为 1.2 5和 0 .78。结论 chitos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tosan-DNA 疫苗 脱乙酰壳多糖 Thl型特异性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VB3-VP1基因免疫诱导特异性抗病毒免疫应答及保护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徐薇 沈燕 +3 位作者 王立新 许从峰 郑秀娟 熊思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9-241,251,共4页
目的 :构建表达柯萨奇病毒B3(CVB3)主要包膜蛋白VP1的基因疫苗 ,并研究该疫苗诱导CVB3特异性免疫应答及免疫保护的作用。方法 :抽提CVB3RNA ,以RT PCR扩增VP1基因 ,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中 ,构建质粒pcDNA3 VP1。将该质粒转染Hela... 目的 :构建表达柯萨奇病毒B3(CVB3)主要包膜蛋白VP1的基因疫苗 ,并研究该疫苗诱导CVB3特异性免疫应答及免疫保护的作用。方法 :抽提CVB3RNA ,以RT PCR扩增VP1基因 ,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中 ,构建质粒pcDNA3 VP1。将该质粒转染Hela细胞 ,观察其表达情况 ;以 5 0 μgpcDNA3 VP1质粒DNA肌注免疫BALB/c小鼠 3次 ,检测CVB3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间隔 4wk以 5×LD50 的CVB3攻击小鼠 ,观察攻击后小鼠的存活情况。结果 :构建了重组质粒 pcDNA3 VP1,并在体外获得有效表达。以该质粒肌肉免疫BALB/c小鼠 ,可诱生高水平的IgM和IgG ,VP1多肽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CTL活性均显著高于 pcDNA3免疫的对照组。病毒攻击试验表明 ,pcDNA3 VP1免疫组33.3%小鼠可长期存活 ,其心肌组织未见明显的病理学改变 ;而对照小鼠平均仅存活 6 .7d ,心肌显示大量的局灶性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pcDNA3 VP1免疫可诱生CVB3特异性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VB3 VPI 基因免疫 免疫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3d对原癌基因HER-2/neu基因免疫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关庆东 倪晶 +3 位作者 王立新 乔滨 储以微 熊思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27-731,共5页
目的:研究C3d对HER2/neu基因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方法:分别构建含人HER2/neu胞外区(hECD)的重组质粒TR421hECD和hECD与C3d的融合质粒TR421hECDC3d3、pcDNA3hECDC3d3。以质粒基因免疫小鼠,定期收集血清,以ELISA法检测抗HER2/... 目的:研究C3d对HER2/neu基因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方法:分别构建含人HER2/neu胞外区(hECD)的重组质粒TR421hECD和hECD与C3d的融合质粒TR421hECDC3d3、pcDNA3hECDC3d3。以质粒基因免疫小鼠,定期收集血清,以ELISA法检测抗HER2/neu抗体,3HTdR掺入法检测细胞免疫应答,观察C3d对hECD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并以C3d对HBV免疫应答的调节作为对照。结果:hECDC3d3融合质粒诱导的抗HER2/neu抗体水平显著低于hECD质粒诱导的抗体水平,其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也显著低于hECD质粒免疫组,但C3d能增强HBV基因免疫诱导的免疫应答。结论:C3d负调控HER2/neu基因免疫诱导的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D HER-2/NEU 基因免疫 负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对基因免疫应签的调节作用(摘要) 被引量:1
10
作者 喻三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5-495,共1页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TR421-hCGβ质粒基因免疫诱生的特异性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方法肌肉注射重组质粒TR421-hCGβDNA(每只鼠50 μ/100μl)初次免疫小鼠,以灌胃的方式给予ATRA,并以灌溶剂和TR421质粒免疫为对照;...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TR421-hCGβ质粒基因免疫诱生的特异性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方法肌肉注射重组质粒TR421-hCGβDNA(每只鼠50 μ/100μl)初次免疫小鼠,以灌胃的方式给予ATRA,并以灌溶剂和TR421质粒免疫为对照;3周与6周后经同样的方式加强免疫各组小鼠,采用ELISA方法对基因免疫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水平进行动态观察,分析小鼠血清中IgG抗体亚类;3H-TdR掺入法测定特异性细胞增殖和细胞杀伤功能.结果ELISA结果表明,TR421-hCGβ质粒基因免疫诱生较高的抗hCGβ抗体水平,ATRA增强TR421-hCGβ质粒基因免疫诱生的抗hCGβ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并且伴随IgG2a/IgG1显著性降低;TR421-hCGβ质粒基因免疫诱生较强的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CTL活性,ATRA抑制TR421-hCGβ质粒基因免疫诱生的特异性细胞增殖和细胞杀伤功能.结论ATRA促进基因免疫诱生的TH2免疫应答,抑制TH1型免疫应答,为改变基因免疫诱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类型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免疫 HCGΒ ATRA 重组质粒 全反式维甲酸 小鼠 调节作用 DNA 增殖 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3d-P28对基因免疫诱导的HBV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11
作者 王立新 关庆东 +2 位作者 徐薇 王缨 熊思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43-447,共5页
目的 :观察补体C3d P2 8对基因免疫诱导的HBV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为增强基因免疫效果寻求新方法。方法 :将质粒pVAON33 S2 S质粒 (仅含HBV preS2 S编码基因 )和pVAON33 S2 S P2 8 4质粒 (含HBV preS2 S和 4拷贝C3d P2 8... 目的 :观察补体C3d P2 8对基因免疫诱导的HBV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为增强基因免疫效果寻求新方法。方法 :将质粒pVAON33 S2 S质粒 (仅含HBV preS2 S编码基因 )和pVAON33 S2 S P2 8 4质粒 (含HBV preS2 S和 4拷贝C3d P2 8的编码基因 )以肌肉注射法对BALB C小鼠实施基因免疫 (10 0 μg 10 0 μl 只 ) ,并以空载质粒为对照。定期采集免疫小鼠血清、ELISA法检测其中特异性抗HBs IgG及其亚型的水平 ;免疫小鼠脾细胞经特异性抗原 (HBsAg)刺激后 ,采用3H TdR掺入法、半定量RT PCR法、同位素释放法分别检测其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活性、IL 4和IFN γ基因表达的水平、CTL杀伤活性。结果 :pVAON33 S2 S P2 8 4质粒基因免疫诱导的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抗HBs IgG水平以及特异性CTL杀伤活性均明显高于pVAON33 S2 S质粒 ;C3d P2 8未改变基因免疫诱导的抗HBs IgG各亚型水平的格局 ,同时增强IgG1、IgG2a、IgG2b的水平 ;pVAON33 S2 S P2 8 4质粒诱导的IL 4和IFN γ的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pVAON33 S2 S质粒。结论 :C3d P2 8可在提高体液免疫应答的同时增强基因免疫诱导的HBV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免疫 免疫调节 补体C3d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Cov M蛋白的真核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12
作者 童德妍 汪晓华 +2 位作者 郑秀娟 关庆东 熊思东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 初步研究SARS-Coy病毒M蛋白基因的真核表达效率和免疫原性为进一步的疫苗研究奠定基 础。方法 以PCR方法在全病毒基因组文库中获得全长M基因,分别克隆至pcDNA4-his/myc和pVAON33载 体获得重组质粒pcDNA4-his/myc-M和pVAON33-M。... 目的 初步研究SARS-Coy病毒M蛋白基因的真核表达效率和免疫原性为进一步的疫苗研究奠定基 础。方法 以PCR方法在全病毒基因组文库中获得全长M基因,分别克隆至pcDNA4-his/myc和pVAON33载 体获得重组质粒pcDNA4-his/myc-M和pVAON33-M。以Western Blot方法利用融合分子羧基段的myc表位检 测pcDNA4-his/myc-M转染的293T细胞中M蛋白的真核表达。以ELISA方法检测pVAON33-M质粒基因免 疫小鼠诱导产生特异性抗血清。结果pcDNA4-his/myc-M转染后48 h可检测到SARS-Cov M蛋白表达。 pVAON33-M基因免疫能够诱导产生M特异的体液免疫应答。结论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SARS-Cov M蛋白可 以在真核细胞中有效表达并有良好免疫原性,可以作为SARS-Cov疫苗研制的候选抗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蛋白 SARS-COV 真核表达 免疫原性研究 转染 诱导 DNA 真核细胞 克隆 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HA-2氨基多肽可增强chitosan-DNA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
13
作者 徐薇 沈燕 +2 位作者 陈瑞珍 王缨 熊思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3-98,共6页
目的 :以具有促黏膜黏附吸收功能的脱乙酰多糖chitosan包裹质粒DNApcDNA3-VP1构建的新型chitosan-DNA疫苗 ,已证实可诱生CVB3特异性黏膜IgA和抗CVB3保护力 ,在此基础上 ,引入具有内体破坏功能的流感病毒HA 2氨基多肽(融内体多肽 ) ,构建... 目的 :以具有促黏膜黏附吸收功能的脱乙酰多糖chitosan包裹质粒DNApcDNA3-VP1构建的新型chitosan-DNA疫苗 ,已证实可诱生CVB3特异性黏膜IgA和抗CVB3保护力 ,在此基础上 ,引入具有内体破坏功能的流感病毒HA 2氨基多肽(融内体多肽 ) ,构建chitosan-DNA HApLys16疫苗 ,以期增强chitosan-DNA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 :将融内体多肽与多聚赖氨酸顺序合成为“载体多肽”HA pLys16 ,将其与DNA、chitosan依次复合形成chitosan DNA HApLys16疫苗。以 5 0 μgDNA剂量的chitosan-DNA疫苗滴鼻免疫BALB c小鼠 4次 ,检测CVB3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 ;隔 4周以致死性 5×LD50 CVB3攻击小鼠 ,观察攻击后存活情况。以免疫组化法检测了小鼠心肌内CVB3载量 ;并检测了黏膜IgA中和效价的改变。结果 :chitosan DNA-HApLys16疫苗滴鼻免疫不仅诱生了高水平的IgG ,而且诱生了高水平的黏膜IgA抗体。其诱生的IgG水平以及特异性CTL杀伤活性与chitosan DNA疫苗无统计差别 ,而其IgA水平显著高于chitosan DNA疫苗。CVB3攻击后 ,chitosan DNA HAp Lys16可保护 5 0 .0 %小鼠长期存活 ,高于chitosan DNA组 4 2. 9%的免疫保护率。病理学研究显示 :chitosan-DNA HApLys16免疫小鼠心肌炎症状况好于chitosan-DNA免疫小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VB3 clritosan-DNA HApLysl6 滴鼻 免疫保护 中和效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抗原表位基因免疫诱导SLE样综合征小鼠模型的建立
14
作者 吴瑾 吴厚生 熊思东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3年第6期70-72,共3页
通过自身抗原 Sm B/ B′主要表位进行基因免疫 ,诱导系统性红斑狼疮 ( SL E)样综合征的动物模型 ,为进一步探讨 SL E的发病机理奠定基础。以 RT-PCR的方法获得 Sm B/ B′主要表位编码基因 ,构建表达载体 pc DNA3 -Sm B/ B′,基因免疫后... 通过自身抗原 Sm B/ B′主要表位进行基因免疫 ,诱导系统性红斑狼疮 ( SL E)样综合征的动物模型 ,为进一步探讨 SL E的发病机理奠定基础。以 RT-PCR的方法获得 Sm B/ B′主要表位编码基因 ,构建表达载体 pc DNA3 -Sm B/ B′,基因免疫后以免疫印迹法检测抗 Sm抗体、EL ISA检测抗 ds DNA抗体、免疫荧光法检测肾脏损伤。结果显示基因免疫后小鼠均产生抗 Sm抗体、抗 ds DNA抗体 ,且能诱发动物肾小球 Ig G类免疫复合物的沉积 ,表明自身抗原表位的基因免疫能成功诱导 SL E样综合征小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抗原 表位基因 免疫诱导 SLE样综合征 小鼠模型 系统性红斑狼疮 人类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基因免疫的抗HBVM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3
15
作者 倪翼 倪晶 +3 位作者 汪晓华 郑秀娟 王缨 熊思东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2-205,共4页
目的 以基因免疫制备抗乙型肝炎病毒M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方法 构建表达M蛋白的重组质粒pcDNA3 PreS2 /S ,免疫雌性BALB/c小鼠 ,以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 结果 目的基因片段PreS2 /S(875bp)正确插入质粒 pcDNA3,重组质粒转染细... 目的 以基因免疫制备抗乙型肝炎病毒M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方法 构建表达M蛋白的重组质粒pcDNA3 PreS2 /S ,免疫雌性BALB/c小鼠 ,以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 结果 目的基因片段PreS2 /S(875bp)正确插入质粒 pcDNA3,重组质粒转染细胞上清、基因注射肌肉、脾脏局部均可检测到M蛋白表达。免疫小鼠后以杂交瘤技术获得了一株分泌抗HBVM蛋白的杂交瘤细胞株 2D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免疫 抗HBVM蛋白 单克隆抗体 制备 脾内免疫 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异基因嵌合体的形成 被引量:10
16
作者 于平 熊思东 +2 位作者 何球藻 储以微 郑秀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3-227,共5页
目的:证实供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s)主动免疫受体小鼠后可诱导形成异基因嵌合体。方法:应用供体(C57BL/6)来源的骨髓细胞在体外培养出imDCs,灭活后静脉输注受体小鼠(BALB/c),并于输注后不同... 目的:证实供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s)主动免疫受体小鼠后可诱导形成异基因嵌合体。方法:应用供体(C57BL/6)来源的骨髓细胞在体外培养出imDCs,灭活后静脉输注受体小鼠(BALB/c),并于输注后不同时间输注供体来源的骨髓细胞,检测异基因嵌合体的形成。同时比较imDCs一次免疫与多次免疫对诱导嵌合体形成的影响。结果:在imDCs免疫后3d输注骨髓细胞可诱导异基因嵌合体的形成,并持续100d以上;在免疫后5d注射骨髓细胞只能形成短暂的(<21d)、低水平(<1%)的嵌合状态;7d后则完全不能形成嵌合。应用一次和多次imDCs免疫均能诱导形成异基因嵌合体,且维持时间均大于100 d,但其嵌合程度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供体来源的imDCs主动免疫受体可诱导形成异基因嵌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异基因嵌合体 移植免疫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10对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秀利 储以微 +1 位作者 邓富刚 熊思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9-103,108,共6页
目的:研究IP10对机体整体及肿瘤局部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从而探讨其抗肿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基因转染的方法建立稳定表达IP10的4T1细胞株(IP10-4T1)。观察IP10-4T1细胞生长情况,观察荷瘤小鼠的生存情况。3H-TdR掺入法检测细胞免疫应... 目的:研究IP10对机体整体及肿瘤局部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从而探讨其抗肿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基因转染的方法建立稳定表达IP10的4T1细胞株(IP10-4T1)。观察IP10-4T1细胞生长情况,观察荷瘤小鼠的生存情况。3H-TdR掺入法检测细胞免疫应答水平。F 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XCR3的表达。结果:pcDNA3-IP10转染不影响4T1细胞体外生长。IP10-4T1形成的肿瘤生长明显减慢,瘤重显著减轻,该荷瘤小鼠生存率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IP10-4T1细胞免疫的小鼠脾细胞特异性增殖反应明显(P<0.05)。IP10-4T1细胞形成的肿瘤内CXCR3+细胞浸润增加,肿瘤内分离的淋巴细胞抗原刺激后显著增殖(P<0.05)。结论:IP10可能通过诱导机体细胞免疫应答、促进肿瘤内淋巴细胞浸润并增强肿瘤内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介导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10 抗肿瘤免疫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建立异基因嵌合体及延长移植物存活的可能机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于平 熊思东 +2 位作者 何球藻 储以微 郑秀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9-272,共4页
目的 :研究应用供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imDCs)注射受体小鼠后 ,诱导形成异基因嵌合体及延长移植物存活的机制。方法 :(1)应用供体 (C5 7BL 6 )来源的骨髓细胞 ,在体外培养出imDCs ,灭活后体内输注或体外直接刺激受体小鼠(Balb C)... 目的 :研究应用供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imDCs)注射受体小鼠后 ,诱导形成异基因嵌合体及延长移植物存活的机制。方法 :(1)应用供体 (C5 7BL 6 )来源的骨髓细胞 ,在体外培养出imDCs ,灭活后体内输注或体外直接刺激受体小鼠(Balb C)的脾细胞 ,观察脾细胞对供体细胞的应答反应 ;(2 )取已建立异基因嵌合体并有效延长移植物存活的受体小鼠的脾细胞 ,观察其对供体细胞刺激的应答反应 ;(3)通过半定量RT PCR检测不同免疫状态下Th1 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应用imDCs体外预刺激脾细胞或体内注射imDCs受鼠的脾细胞 ,均呈现对供鼠脾细胞刺激的特异性低应答 ,这种低应答主要出现在受鼠脾细胞在供鼠脾细胞刺激后的 72小时内 ;建立异基因嵌合体并延长移植物存活的受鼠对来自供鼠脾细胞的刺激也表现为低应答 ,而对于无关第三者脾细胞的刺激仍保持较高水平 ,二者比较 ,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在诱导形成异基因嵌合体及延长移植物存活的过程中 ,一定程度上显示出Th1 Th2模式的偏移。结论 :应用供体来源的imDCs注射给受体 ,诱导形成异基因嵌合体和延长移植物存活的机制可能与imDCs诱导受体T细胞无能有关 ,而且此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Th1向Th2方向的免疫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异基因嵌合体 免疫耐受 移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位hCG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立新 熊思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70-272,275,共4页
异位hCG是由恶性肿瘤细胞的胚胎基因表达的自分泌因子 ,其表达形式和生物学功能与胚胎滋养层细胞分泌的正常hCG存有较大的差异。本文综述了异位hCG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和生物学功能 ,并对异位hCG与肿瘤的自我生长特点、转移特性以及肿瘤微... 异位hCG是由恶性肿瘤细胞的胚胎基因表达的自分泌因子 ,其表达形式和生物学功能与胚胎滋养层细胞分泌的正常hCG存有较大的差异。本文综述了异位hCG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和生物学功能 ,并对异位hCG与肿瘤的自我生长特点、转移特性以及肿瘤微环境和免疫耐受的形成之间的关系作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恶性肿瘤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检测CCL20的竞争性内参照RT-PCR的建立及其初步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叶巍 邵先安 +3 位作者 郑秀娟 陈习武 储以微 熊思东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9-364,共6页
目的 建立检测趋化因子CC亚家族配体2 0 (CCL2 0 )表达水平的内参照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方法。方法 将人CCL2 0编码基因克隆到pBs ΔANK质粒中(PAL 2 ) ,将一4 2bp的外源核苷酸片断插入到上述重组质粒的CCL2 0中间,构建内... 目的 建立检测趋化因子CC亚家族配体2 0 (CCL2 0 )表达水平的内参照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方法。方法 将人CCL2 0编码基因克隆到pBs ΔANK质粒中(PAL 2 ) ,将一4 2bp的外源核苷酸片断插入到上述重组质粒的CCL2 0中间,构建内参照质粒PAL- 2 - IS。在该定量系统中以PAL- 2 -IS和PAL- 2为模板,用CCL2 0的特异性引物扩增,根据扩增出的两个不同大小的条带的光密度扫描值对CCL2 0进行相对定量。结果 将PAL -2与已知不同系列浓度的PAL- 2 - IS以内参照竞争定量RT- PCR共扩增定量PAL- 2浓度,PAL- 2计算浓度与实际浓度无差异(P >0 .0 5 )。在同一细胞数量水平(10 5数量级) ,内参照竞争定量RT- PCR检测表明:CCL2 0在L0 2、HepG2、Hepal、Hepa3中表达水平高于Hepa2 ,而在HepG2 .2 .15中最低。结论 建立了检测CCL2 0表达水平的内参照定量RT -PCR方法,该方法可用于细胞中CCL2 0不同表达水平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CC亚家族配体20 内参照 定量 竞争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