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上海城中村改造的历程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
2
1
作者
李崛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62,共6页
系统梳理上海城中村改造历程,将其分为探索推进与市域统筹推进两个阶段。探索推进阶段可分为伴生性改造(1999—2008年)与局地探索改造(2002—2014年),这一阶段城中村改造的影响范围与推进力度均较为有限,并且主要由政府推动。市域统筹...
系统梳理上海城中村改造历程,将其分为探索推进与市域统筹推进两个阶段。探索推进阶段可分为伴生性改造(1999—2008年)与局地探索改造(2002—2014年),这一阶段城中村改造的影响范围与推进力度均较为有限,并且主要由政府推动。市域统筹推进阶段分为第一轮改造(2014—2020年)与新一轮改造(2021年至今)。第一轮改造期间初步建立了以整体改造为主要方式,以土地储备、集体经济组织自行改造或引入社会主体共同改造、公益性项目为实施路径的城中村改造体系,其认定项目共49个,主要分布在主城区及其周边近郊地区;新一轮改造认定项目23个,提出了项目整体改造、环境综合整治与实施规划拔点等多种改造方式,并围绕“规划引领、统筹联动”提出一系列规划、土地与资金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改造历程
第一轮改造
新一轮改造
整体改造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居民意愿的远程办公和人口空间重构趋势——以上海市为例
2
作者
朱玮
陈珂苑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3-31,114,共10页
旨在探讨远程办公的长期施行所可能导致的人口空间重构。以上海为例,基于对822位受访者的问卷调查数据,构建远程办公意愿模型和迁居意向模型。发现工作属性是影响人们选择办公方式的主导因素;人们偏好设施水平高、公园可达性好、人口密...
旨在探讨远程办公的长期施行所可能导致的人口空间重构。以上海为例,基于对822位受访者的问卷调查数据,构建远程办公意愿模型和迁居意向模型。发现工作属性是影响人们选择办公方式的主导因素;人们偏好设施水平高、公园可达性好、人口密度低、对本人和配偶通勤均便利的居住地,且线上办公程度越高,迁居市外的可能性越大。用合成人口数据模拟个人办公方式选择和家庭迁居决策,发现远程办公占比为71.6%,因远程办公而迁居的家庭占全市家庭约12%,迁往市外的家庭约占5%。人口空间重构的态势为“大分散,小集中,导入区年轻化”,江浙是主要的市外迁居地,市内人口净导入板块集中在中心城区设施水平高的个别板块和远郊生态品质高的板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办公
人口分布
迁居选择
叙述偏好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上海2035”生态空间规划探索
被引量:
9
3
作者
郭淳彬
《上海城市规划》
2018年第5期118-124,共7页
在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全球城市发展的引领下,与"上海2035"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同步,上海开展了生态空间规划工作,并纳入"上海2035"城市总体规划成果之中。基于生态空间概念内涵的延伸与演变,通过对上海生态空间规划"...
在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全球城市发展的引领下,与"上海2035"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同步,上海开展了生态空间规划工作,并纳入"上海2035"城市总体规划成果之中。基于生态空间概念内涵的延伸与演变,通过对上海生态空间规划"从分到合"的发展脉络梳理以及发展趋势研判,提出在新形势下上海生态空间规划在总量统筹、空间优化、生态保护、体系建设、实施机制等方面的技术创新要求。并以上海为例,思考和探索新时期超大城市生态空间规划的编制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空间
综合统筹
布局引导
生态保护框架
生态体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双碳”目标的大都市近郊生态修复规划策略分析
被引量:
2
4
作者
杨天翔
王德朋
+1 位作者
史今
郭淳彬
《园林》
2022年第1期41-48,共8页
生态修复是国土空间规划重要的专项内容和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工程,可系统影响区域低碳发展战略,而低碳层面的约束引导是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工具。相较其他地区,大都市近郊地区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故有必...
生态修复是国土空间规划重要的专项内容和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工程,可系统影响区域低碳发展战略,而低碳层面的约束引导是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工具。相较其他地区,大都市近郊地区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故有必要借鉴成熟的全球经验和地区实践,归纳面向“双碳”目标的生态修复规划技术。研究系统梳理了当前与“双碳”目标密切相关的实践经验、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等,结合“双碳”目标底层原则,归纳得出在相关实践应用中的典型策略,包括需求侧优化、供给侧优化和负排放增强。以目前上海市近郊地区的土地整治、专项规划等项目为例,以生态农业园功能分区/布局优化、宅基地撤并/农民集中居住、可再生能源回收利用、材料循环使用/在地化/混凝土替代、适生植物/有机农业、硬质铺装改造等阐述需求侧优化措施;以光伏、地热、风电等非化石能源、新能源研发基地,绿色交通基础设施等阐述供给侧优化措施;以碳汇覆盖提升、稳定性增汇构建、固碳植被种类/布局优化等阐述负排放增强措施。总结得出自然要素和人为要素两大生态修复规划控制体系,基于现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出生态修复规划的整体应用架构,根据实施保障要求提出各类非空间要素决策的赋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大都市近郊
生态修复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上海市建成环境的评价与分析--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探索
被引量:
32
5
作者
谢栋灿
王德
+1 位作者
钟炜菁
晏龙旭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7-108,120,共13页
行为研究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分析城市建成环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利用手机信令数据,从个体的时空行为出发,在用地强度、职住关系、居民出行行为和城市空间结构等多个方面,对上海市的城市建成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价,旨在建立一...
行为研究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分析城市建成环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利用手机信令数据,从个体的时空行为出发,在用地强度、职住关系、居民出行行为和城市空间结构等多个方面,对上海市的城市建成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价,旨在建立一套利用大数据评价城市建成环境的研究体系。结果表明,居民的活动分布、出行行为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受到用地、就业岗位、公共服务设施等建成环境的影响。整体上看,建成环境较好的区域集中在中心城区主中心,郊区副中心次之,中心城区边缘和远郊区则存在明显的问题与不足。研究表明,手机信令数据在城市建成环境评价分析上,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其分析结果可为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等提供具体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信令数据
建成环境评价
上海
市
职住
通勤
消费休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海城中村改造的历程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
2
1
作者
李崛
机构
上海城策行建筑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出处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62,共6页
文摘
系统梳理上海城中村改造历程,将其分为探索推进与市域统筹推进两个阶段。探索推进阶段可分为伴生性改造(1999—2008年)与局地探索改造(2002—2014年),这一阶段城中村改造的影响范围与推进力度均较为有限,并且主要由政府推动。市域统筹推进阶段分为第一轮改造(2014—2020年)与新一轮改造(2021年至今)。第一轮改造期间初步建立了以整体改造为主要方式,以土地储备、集体经济组织自行改造或引入社会主体共同改造、公益性项目为实施路径的城中村改造体系,其认定项目共49个,主要分布在主城区及其周边近郊地区;新一轮改造认定项目23个,提出了项目整体改造、环境综合整治与实施规划拔点等多种改造方式,并围绕“规划引领、统筹联动”提出一系列规划、土地与资金保障体系。
关键词
城中村改造历程
第一轮改造
新一轮改造
整体改造
上海市
Keywords
urban village renewal stages
the first round of renewal
the new round of renewal
demolition and reconstruction
Shanghai City
分类号
TU984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居民意愿的远程办公和人口空间重构趋势——以上海市为例
2
作者
朱玮
陈珂苑
机构
同济大学
建筑
与城市
规划
学院城市
规划
系
上海
同济城市
规划设计
研究院
有限公司
数字
规划
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城策行建筑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出处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3-31,114,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771168)。
文摘
旨在探讨远程办公的长期施行所可能导致的人口空间重构。以上海为例,基于对822位受访者的问卷调查数据,构建远程办公意愿模型和迁居意向模型。发现工作属性是影响人们选择办公方式的主导因素;人们偏好设施水平高、公园可达性好、人口密度低、对本人和配偶通勤均便利的居住地,且线上办公程度越高,迁居市外的可能性越大。用合成人口数据模拟个人办公方式选择和家庭迁居决策,发现远程办公占比为71.6%,因远程办公而迁居的家庭占全市家庭约12%,迁往市外的家庭约占5%。人口空间重构的态势为“大分散,小集中,导入区年轻化”,江浙是主要的市外迁居地,市内人口净导入板块集中在中心城区设施水平高的个别板块和远郊生态品质高的板块。
关键词
远程办公
人口分布
迁居选择
叙述偏好
上海
Keywords
teleworking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relocation choice
stated preference
Shanghai
分类号
TU984.1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海2035”生态空间规划探索
被引量:
9
3
作者
郭淳彬
机构
上海城策行建筑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规划设计
部
出处
《上海城市规划》
2018年第5期118-124,共7页
文摘
在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全球城市发展的引领下,与"上海2035"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同步,上海开展了生态空间规划工作,并纳入"上海2035"城市总体规划成果之中。基于生态空间概念内涵的延伸与演变,通过对上海生态空间规划"从分到合"的发展脉络梳理以及发展趋势研判,提出在新形势下上海生态空间规划在总量统筹、空间优化、生态保护、体系建设、实施机制等方面的技术创新要求。并以上海为例,思考和探索新时期超大城市生态空间规划的编制技术方法。
关键词
生态空间
综合统筹
布局引导
生态保护框架
生态体系建设
Keywords
Ecological space
Comprehensive co-ordination
Distribution guidance
Ecological protection framework
Ecological system construction
分类号
TU981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双碳”目标的大都市近郊生态修复规划策略分析
被引量:
2
4
作者
杨天翔
王德朋
史今
郭淳彬
机构
上海城策行建筑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自然资源部大都市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出处
《园林》
2022年第1期41-48,共8页
基金
自然资源部大都市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开放课题“小型生境重构技术在大都市近郊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研究一一以浦东新区合庆镇市级土地整治项目(二期)为例”(编号:CXZX202007)。
文摘
生态修复是国土空间规划重要的专项内容和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工程,可系统影响区域低碳发展战略,而低碳层面的约束引导是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工具。相较其他地区,大都市近郊地区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故有必要借鉴成熟的全球经验和地区实践,归纳面向“双碳”目标的生态修复规划技术。研究系统梳理了当前与“双碳”目标密切相关的实践经验、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等,结合“双碳”目标底层原则,归纳得出在相关实践应用中的典型策略,包括需求侧优化、供给侧优化和负排放增强。以目前上海市近郊地区的土地整治、专项规划等项目为例,以生态农业园功能分区/布局优化、宅基地撤并/农民集中居住、可再生能源回收利用、材料循环使用/在地化/混凝土替代、适生植物/有机农业、硬质铺装改造等阐述需求侧优化措施;以光伏、地热、风电等非化石能源、新能源研发基地,绿色交通基础设施等阐述供给侧优化措施;以碳汇覆盖提升、稳定性增汇构建、固碳植被种类/布局优化等阐述负排放增强措施。总结得出自然要素和人为要素两大生态修复规划控制体系,基于现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出生态修复规划的整体应用架构,根据实施保障要求提出各类非空间要素决策的赋能路径。
关键词
“双碳”目标
大都市近郊
生态修复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
上海市
Keywords
dual carbon goal
suburbs of metropolis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rritory spatial planning
Shanghai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海市建成环境的评价与分析--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探索
被引量:
32
5
作者
谢栋灿
王德
钟炜菁
晏龙旭
机构
上海城策行建筑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
建筑
与城市
规划
学院
同济大学大数据与城市空间分析实验室
杭州市城市
规划设计
研究院
出处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7-108,120,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居民行为空间结构与模式研究”(41771170)
“基于大数据的城市中心区空间规划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51838002).
文摘
行为研究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分析城市建成环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利用手机信令数据,从个体的时空行为出发,在用地强度、职住关系、居民出行行为和城市空间结构等多个方面,对上海市的城市建成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价,旨在建立一套利用大数据评价城市建成环境的研究体系。结果表明,居民的活动分布、出行行为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受到用地、就业岗位、公共服务设施等建成环境的影响。整体上看,建成环境较好的区域集中在中心城区主中心,郊区副中心次之,中心城区边缘和远郊区则存在明显的问题与不足。研究表明,手机信令数据在城市建成环境评价分析上,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其分析结果可为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等提供具体参考。
关键词
手机信令数据
建成环境评价
上海
市
职住
通勤
消费休闲
Keywords
mobile phone signaling data
builtenvironment assessment
Shanghai
jobs-housing
commute
shopping and leisure
分类号
TU984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上海城中村改造的历程回顾与展望
李崛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居民意愿的远程办公和人口空间重构趋势——以上海市为例
朱玮
陈珂苑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上海2035”生态空间规划探索
郭淳彬
《上海城市规划》
2018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双碳”目标的大都市近郊生态修复规划策略分析
杨天翔
王德朋
史今
郭淳彬
《园林》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上海市建成环境的评价与分析--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探索
谢栋灿
王德
钟炜菁
晏龙旭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
3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