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森林公园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孙文 孟陈 张凯旋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4期96-105,共10页
以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采用土地动态和景观格局分析,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法,定量地分析2000—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同时对景观格局的演变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研究,探讨土地利用变化、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以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采用土地动态和景观格局分析,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法,定量地分析2000—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同时对景观格局的演变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研究,探讨土地利用变化、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三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在2000—2018年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快速变化,植被、道路、农田3种景观类型的面积波动较大,林地和道路快速增加,农田快速减少,呈现“两多一少”的变化趋势,占优势的景观基质由农田斑块类型转变为林地斑块类型;研究区的景观类型从开始的破碎化、不均匀的状态逐步向均衡化发展;总ESV从2000年的8659.51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13412.42万元,增加了54.89%,其中水体和植被是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主要地类,调节服务价值量相对于其他三项服务类型处于明显较高的水平;斑块数量的不断增加,林地和水体等优势景观类型面积的增加,景观类型形状多样化、均衡化使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断增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强度和土地利用强度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公园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模型模拟施肥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2
作者 尤佳 郑吉 +1 位作者 康宏樟 刘春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8-65,114,共9页
以中亚热带(湖南和江西)杉木林分为研究对象,应用FORECAST模型,探讨了连续4个轮伐期的好中差3种立地杉木林分生长和生态系统过程对N、P、N+P混合施肥的响应。结果表明:与N肥相比,使用P肥对杉木林分生长(如树高、胸经)和生态系统过程(土... 以中亚热带(湖南和江西)杉木林分为研究对象,应用FORECAST模型,探讨了连续4个轮伐期的好中差3种立地杉木林分生长和生态系统过程对N、P、N+P混合施肥的响应。结果表明:与N肥相比,使用P肥对杉木林分生长(如树高、胸经)和生态系统过程(土壤腐殖质、林分凋落物、土壤N和P储量等)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与较好立地相比,在较差立地林分施肥具有更好的效果;在4个轮伐期中,前一个轮伐期施肥后一个轮伐期林分仍具有明显影响,显示了施肥效果的累积性。这些结果对杉木人工林经营、低效林改造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模型 氮磷施肥 生长 生态系统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上海城市森林氧吧功能评估 被引量:1
3
作者 韩玉洁 《园林》 2022年第9期137-143,共7页
充分识别、科学评价城市森林氧吧资源,是发挥城市森林保健功效的前提,也是城市森林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上海城市公园中9个植物群落的长期监测数据为建模数据集,建立群落内空气负离子与气象条件、林分因子等指标的随机森林模型;在... 充分识别、科学评价城市森林氧吧资源,是发挥城市森林保健功效的前提,也是城市森林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上海城市公园中9个植物群落的长期监测数据为建模数据集,建立群落内空气负离子与气象条件、林分因子等指标的随机森林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上海城市森林生态国家站和上海市气候中心的长期定位监测数据、上海市森林资源年度监测数据,评估上海市105处典型森林资源的负离子浓度,数据涵盖上海全域内公园绿地、生态片林、现有及拟开放休闲林地、现有及规划中的郊野公园,提出城市森林空气负(氧)离子评价等级标准。结果表明:105个城市森林群落中,全年空气负离子等级以Ⅱ级和Ⅲ级为主,Ⅳ级次之,Ⅰ级较少;负离子浓度主要呈现夏秋高、冬春低的季节变化规律;上海城市森林氧吧功能呈现空间分布不均的特征,应在人口密度高的中心城区打造更多的森林氧吧以满足居民的康养需求。结果可为上海市合理利用森林氧吧资源打造居民休闲游憩空间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空气负离子 森林氧吧 随机森林算法 等级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城乡梯度上林地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文文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4期164-169,共6页
利用样线法对上海中心城区、近郊和远郊的10个典型林地生境开展了2019—2020年繁殖季和越冬季林地鸟类多样性调查。共记录到鸟类82种5423只,隶属14目36科。雀形目鸟类种类最多,占总物种丰富度的70%,在上海城市鸟类群落种类组成及数量中... 利用样线法对上海中心城区、近郊和远郊的10个典型林地生境开展了2019—2020年繁殖季和越冬季林地鸟类多样性调查。共记录到鸟类82种5423只,隶属14目36科。雀形目鸟类种类最多,占总物种丰富度的70%,在上海城市鸟类群落种类组成及数量中占主要地位,其中麻雀和白头鹎为优势种。上海城乡梯度上鸟类组成在种类上表现为近郊>远郊>中心城区,在数量上表现为随城市化程度降低而递增,鸟密度变化表现为随城市化程度降低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群落结构 鸟类多样性 鸟类优势度 优势种 鸟密度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浦江上游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森林资源经营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薛春燕 李琦 章敏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5期82-85,共4页
黄浦江上游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上海市的重要水源保护地之一。文章结合该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及森林植被覆盖现状的分析发现,该水源保护区范围内森林资源未来的发展空间潜力有限,而如何有效提升现有森林资源质量,更好地发挥森... 黄浦江上游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上海市的重要水源保护地之一。文章结合该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及森林植被覆盖现状的分析发现,该水源保护区范围内森林资源未来的发展空间潜力有限,而如何有效提升现有森林资源质量,更好地发挥森林资源水源涵养功能,将是林业部门今后需要面临的主要任务。针对现状,提出编制森林资源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加强农林水一体化综合保护利用、加强现有森林资源抚育改造、加强区域协同合作等森林资源保护和经营利用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浦江上游 饮用水水源保护 森林经营 森林资源保护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净化臭氧和颗粒物复合大气污染的城市绿化树种筛选
6
作者 薛文凯 黄诗雨 李品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2期104-112,共9页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春夏季臭氧(O_(3))污染和秋冬季颗粒物(PMs)污染等复合大气污染问题成为困扰我国各大城市的环境难题,严重威胁城市森林的碳汇潜力和净化空气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筛选既具有较强吸收O_(3)和PMs能力且具...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春夏季臭氧(O_(3))污染和秋冬季颗粒物(PMs)污染等复合大气污染问题成为困扰我国各大城市的环境难题,严重威胁城市森林的碳汇潜力和净化空气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筛选既具有较强吸收O_(3)和PMs能力且具有较低植源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释放量的抗性树种,是当今维持城市森林生态功能和人类福祉的重要保障。文章通过整合已发表的文献数据,运用权重赋值法和综合因子分析,解析我国常见386种绿化树种的O_(3)吸收能力、PMs吸附能力、BVOCs释放速率以及复合效应。结果表明:侧柏、圆柏和毛白杨表现出较强的O_(3)和PMs吸收、吸附能力和较低的BVOCs释放量,可作为综合抗性能力较强的城市绿化树种进行推广;悬铃木、鹅掌楸和枫香表现出较弱的O_(3)抗性和PMs吸附能力且BVOCs释放速率较高,不适宜作为城市绿化树种栽植。因此,在适地适树的基础上,城市绿化需要综合考虑树种景观布局和下垫面大气污染的组分和严重程度,选择适宜的绿化树种进行绿化布局,最大限度地发挥绿化树种在城市建设中的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VOCs O3 PMS 复合污染 城市森林 树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中县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特征及其对热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璐 申广荣 +2 位作者 吴裕 张周逸林 陆邵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60-266,共7页
[目的]评估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特征及其对热环境的影响,为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和低碳背景下区域发展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浙江省海盐市为例,基于4期Landsat卫星影像,解译土地利用类型并反演地表温度,通过县域土地利用... [目的]评估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特征及其对热环境的影响,为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和低碳背景下区域发展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浙江省海盐市为例,基于4期Landsat卫星影像,解译土地利用类型并反演地表温度,通过县域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热效应贡献度指数,分析城市热岛的时空分布及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特征对热环境造成的影响。[结果]2007-2017年10 a间,海盐县中心城区的建成区明显扩张,土地利用类型格局变化显著,土地利用动态度达42.3%。城市用地面积显著增加,转入比率达44.1%,主要由植被与道路转入;植被覆盖面积明显减少,转出比率达51.2%,主要转移为城市用地和道路。城市高温区分布从聚集的岛状逐渐分散化,向建成区边缘转移。城市用地的热贡献度最大,伴随着其面积的增加,其热贡献度从2007年的59.6%上升到2017年的87.5%。[结论]城市用地是影响海盐县中心城区热环境的决定性因素,城市化进程中,合理有效地规划和控制建成区的扩展,是减缓热岛效应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转移特征 地表温度 城市化 热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碳储量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姣娇 高唤唤 康宏樟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4-81,共8页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是我国南方地区经营历史最长的人工用材林,其在木材生产功能和固碳、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进程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与天然林相比,人工用材...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是我国南方地区经营历史最长的人工用材林,其在木材生产功能和固碳、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进程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与天然林相比,人工用材林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如何在保证木材生产的同时提高生态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杉木人工林经营管理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碳储量是衡量森林生态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森林碳汇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应对气候变化。本研究通过梳理和分析近年来与杉木人工林碳储量相关的文献,综述了林分年龄、经营管理措施、分布区域以及立地条件对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和碳储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维持杉木人工林经济与生态效益相平衡的生产实践建议,也对杉木人工林碳储量研究的现存问题以及日后方向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碳储量 林分年龄 管理措施 立地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园不同植物群落内空气负离子变异格局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0
9
作者 孙文 韩玉洁 殷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1-159,共9页
选取上海市中心城区中山公园中9个不同配置的植物群落,通过1年内连续监测空气负离子浓度,分析得到了各群落中负离子的变异格局,并探索了不同群落结构、不同郁闭度、周边水体等因素对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山公园不同群落类... 选取上海市中心城区中山公园中9个不同配置的植物群落,通过1年内连续监测空气负离子浓度,分析得到了各群落中负离子的变异格局,并探索了不同群落结构、不同郁闭度、周边水体等因素对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山公园不同群落类型负离子浓度大多在200~700个/cm(3),日变化呈单峰形,1年内在7月至10月间保持较高水平且波动程度较大;群落结构与负离子浓度的关系大致为草>乔灌≈乔草>乔灌草,群落结构越复杂,负离子变异性越小;负离子浓度变异系数与郁闭度间呈负相关关系,即郁闭度越高,群落中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变异系数越低,在每日植物发生光合作用的7:00~19:00,植物郁闭度与负离子浓度变异系数的负相关性更为显著.此外,城市公园中常见的静态水体对负离子浓度的影响不显著.可为城市公园中营造适宜健康的植物群落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空气负离子 植物群落 变异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四种常见树种单株固碳能力差异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嘉艺 王小玲 +4 位作者 宋坤 张桂莲 仲启铖 韩玉洁 达良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532-5541,共10页
城市树木的固碳能力是决定城市绿地碳汇大小的重要因素。为探究上海常见树种单株固碳能力的差异及影响因子,使用174个城市森林固定样地的长期观测数据,估算了香樟、水杉、银杏和雪松四个树种的单株固碳能力(即年固碳量),采用多元线性回... 城市树木的固碳能力是决定城市绿地碳汇大小的重要因素。为探究上海常见树种单株固碳能力的差异及影响因子,使用174个城市森林固定样地的长期观测数据,估算了香樟、水杉、银杏和雪松四个树种的单株固碳能力(即年固碳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各树种单株固碳能力与个体大小、植株密度和城市环境因子(温度、降水量和夜间灯光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香樟、水杉、银杏和雪松的单株固碳能力分别介于4.01—51.58 kg/a、1.04—13.47 kg/a、0.62—18.56 kg/a和1.48—8.47 kg/a之间,在各径组中香樟的固碳能力均显著高于其他树种。(2)个体大小是决定单株固碳能力的最主要因子,个体越大(胸径0—50 cm范围内)单株固碳能力越大;植株密度越大,香樟和水杉的单株固碳能力越小,银杏的单株固碳能力越大。(3)城市环境因子中,温度对树木单株固碳能力有显著负向影响,而降水量和夜间灯光强度对树木单株固碳能力的影响因树种而异。其中香樟和水杉分别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但均与夜间灯光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上海未来城市森林建设和管理中,应根据不同树种单株固碳能力的差异及其对不同环境因子的敏感性,适地适树绿化造林,提升城市森林的固碳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固碳量 城市环境 长期固定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 NDVI的长江中游区域植被动态及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3
11
作者 易扬 胡昕利 +4 位作者 史明昌 康宏樟 王彬 张辰 刘春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7796-7807,共12页
基于1999—2015年的MODIS NDVI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应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重标极差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长江中游的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地区NDVI均值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从0.72增加到0.80... 基于1999—2015年的MODIS NDVI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应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重标极差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长江中游的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地区NDVI均值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从0.72增加到0.80)。从空间分布来看,NDVI低值区域(0.1—0.5)占1.40%,高值区域(>0.7)占87.15%;NDVI空间格局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低值区域表现为以三省省会城市为中心向外辐射。Hurst指数显示,研究区大部分区域(60.54%)的NDVI变化趋势具有不确定性,持续性改善区域(34.78%)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地区,持续性退化区域(3.26%)主要分布在人类活动频繁的较发达城市区域。在年际尺度上,研究区NDVI与各气象因子关系均不显著;月际尺度上,NDVI与降水、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显著相关,降水和日照时数有明显的时滞性。区域内NDVI动态趋势以不确定性发展为主,城市群周边NDVI呈现持续退化的区域应该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区域 NDVI 时空变化 气候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5年长江中游地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格局与驱动因素 被引量:46
12
作者 胡昕利 易扬 +3 位作者 康宏樟 王彬 史明昌 刘春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77-1886,共10页
长江中游地区(湖北省、湖南省和江西省)位于长江经济带中心,是我国"中三角城市群"所在地,也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的重点区域,其土地利用变化受地理环境制约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与未来区域可持续发展密... 长江中游地区(湖北省、湖南省和江西省)位于长江经济带中心,是我国"中三角城市群"所在地,也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的重点区域,其土地利用变化受地理环境制约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与未来区域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根据1990、2000、2010和2015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采用景观格局分析、梯度分析及相关性分析方法,揭示近25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格局及其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研究表明:(1)研究区耕地与林地为主体景观,分别占30%、50%,建设用地占比<3%,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土地利用类型(林地、灌木、水体、草地、果园)占比达67%。(2)沿中心城区-边缘区梯度,各土地利用类型表现出明显的空间特征,建设用地和耕地面积占比显著减小,破碎化程度增加,而林地呈整体化趋势。(3)近25年来,该区耕地、林地分别减少1.06%、0.49%,建设用地增加1.08%,整体景观破碎化程度加重、景观多样性升高;除林地外,其它地类变化均与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GDP、人均GDP、城市化水平、三大产业产值)显著相关。这些结果表明,与沿海地区相比,近25年长江中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较小,还有着较好的基于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土地利用基础;但生态保护任务仍然艰巨,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保护优质耕地,控制城市扩展规模,加强生态廊道、节点的建设,增强区域景观生态功能,以便满足未来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梯度带 长江中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常见绿化树种叶片上PM_(2.5)干沉降速率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3
作者 章旭毅 殷杉 +3 位作者 江畅 熊峰 朱鹏华 周丕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7-37,共11页
利用城市的绿化和植被来削减大气中细颗粒物(PM2.5)污染,是城市应对大气污染的措施之一.本研究首先通过强风吹脱的方法,在不同季节测定了上海市15种常见园林树种叶片表面的PM2.5干沉降速率,并且对各植物叶片的蜡质含量、表面粗糙度和表... 利用城市的绿化和植被来削减大气中细颗粒物(PM2.5)污染,是城市应对大气污染的措施之一.本研究首先通过强风吹脱的方法,在不同季节测定了上海市15种常见园林树种叶片表面的PM2.5干沉降速率,并且对各植物叶片的蜡质含量、表面粗糙度和表面自由能等参数进行了测定,建立回归模型,研究植被滞尘能力与植物叶片自身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广玉兰、圆柏和罗汉松等树种的叶片具有较高的PM_(2.5)干沉降速率,滞尘能力较强;叶片蜡质含量、表面自由能色散分量、表面自由能极性分量、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这4项指标对于常绿树种的滞尘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叶片的表面自由能极性分量对落叶树种具有显著性影响;各指标对针叶树种都不具有显著影响.因此,为提高植物对大气的净化作用,可选滞尘能力较好用针叶树种的和紫叶李、广玉兰以及槐等阔叶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污染物(PM2.5) 绿化树种 干沉降速率 叶片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应用于植物叶片中多环芳烃含量测定 被引量:6
14
作者 田璐 马英歌 +3 位作者 谭皓新 刘子桐 孙宁骁 殷杉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450-2458,共9页
针对植物叶片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萃取已有超声萃取技术、快速溶剂萃取技术等传统萃取方法,不同萃取技术各有优劣,但已被广泛应用在大气和土壤样本的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鲜见被用于萃取植物叶片中的PAHs... 针对植物叶片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萃取已有超声萃取技术、快速溶剂萃取技术等传统萃取方法,不同萃取技术各有优劣,但已被广泛应用在大气和土壤样本的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鲜见被用于萃取植物叶片中的PAHs.本文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应用于萃取植物叶片PAHs,探索了适用于超临界流体技术萃取植物叶片PAHs的最优实验参数,并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与传统常用的萃取方法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测定比较了香樟、广玉兰、雪松和罗汉松等4种植物叶片中PAHs的含量.结果显示,针对植物叶片中PAHs,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最佳萃取温度为180℃,最佳萃取压力为350 atm;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萃取植物叶片中的PAHs,所测得的叶片中PAHs总含量明显高于超声萃取和快速溶剂萃取,总量分别提升6.26%—20.64%及10.00%—33.42%;不同环数PAHs在不同树种叶片中占比不尽相同,总体趋势为:中环>高环>低环,且中环PAHs占比均超过50%.4种树种叶片中单体PAHs含量表现出明显的种间差异,叶片中含量最高的单体PAHs均为中环PAHs的菲+蒽.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萃取植物叶片中PAHs的实验中具有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有机溶剂使用量少、萃取效率高等优点,明显优于其他传统萃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萃取 多环芳烃 植物叶片 超声萃取 快速溶剂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典型植物叶表滞尘离子组成及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江畅 殷杉 +2 位作者 陶士康 朱鹏华 刘春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5-90,共6页
城市植被对大气颗粒物的滞纳是削减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途径。该研究使用单颗粒飞行时间质谱仪(SPAMS)在2016年7月-2017年4月期间对上海市2个典型污染区(吴泾工业区、松江交通枢纽)的大气颗粒物、自然降尘和4种典型绿化植物(香樟Cinnamom... 城市植被对大气颗粒物的滞纳是削减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途径。该研究使用单颗粒飞行时间质谱仪(SPAMS)在2016年7月-2017年4月期间对上海市2个典型污染区(吴泾工业区、松江交通枢纽)的大气颗粒物、自然降尘和4种典型绿化植物(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二球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龙柏Sabina chinensis、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d)叶片表面滞尘的离子组成进行了一年四季共39 d的测定,结果表明:(1)上海典型污染区大气颗粒物、自然降尘和典型绿化树种叶片上滞留的颗粒物的主要离子成分依次为CN^-、NO_3^-、NO_2^-、SO_4^-、Cl^-等,不同类别的离子占比存在显著差异;(2)4树种均对主要来源于扬尘的Fe^+有着明显的吸附特征,但香樟与水杉叶片表面滞尘与同期自然降尘中的离子组成较为接近,表明2树种叶表滞尘过程受所在地区大气环境影响较大;而龙柏和悬铃木叶片滞尘的离子组成与同期降尘成分存在明显差异,在滞尘过程中表现出对特定离子的专属吸附特性。最后提出针对不同空气污染区选配更高效滞尘树种的建议,为提高城市植被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离子组成 绿化树种 吸附特性 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SPA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2017年夏冬季上海市内外圈层土地覆盖与地表温度的定量关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周逸林 申广荣 +1 位作者 张婧颖 杨伟才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8-96,共9页
[目的]探究超大型城市地表温度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特征,为城市建设和规划设计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上海市为例,运用2007,2013,2017年夏冬季共6期Landsat系列多光谱及热红外影像数据,解译土地利用类型并反演地表温度,基于900 m&#... [目的]探究超大型城市地表温度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特征,为城市建设和规划设计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上海市为例,运用2007,2013,2017年夏冬季共6期Landsat系列多光谱及热红外影像数据,解译土地利用类型并反演地表温度,基于900 m×900 m网格分析了夏季和冬季上海市外环内外土地利用类型对地表温度影响特征。[结果]夏季上海市地表温度空间特征为外环外冷内热,平均温差4.86℃;冬季上海市地表温度空间特征为外环外热内冷,平均温差0.17℃。夏季外环外非渗水地表比例每增加10%可升温1.22℃,外环内升温0.97℃;绿地及水体与地表温度呈负相关,外环外绿地比例每增加10%可降温1.01℃,外环内林地比例每增加10%可降温1.06℃;水体比例每增加10%最大降温0.85℃。[结论]夏季绿地的降温效应在外环内大于水体而在外环外小于水体,水体在不同季节不同圈层降温效应均一稳定,上海市形成冷岛所需水体和绿地比例呈逐年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表温度 上海市 城市冷岛 降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气溶胶烟雾箱的研发与应用
17
作者 孙宁骁 刘春江 +3 位作者 朱鹏华 吕俊瑶 章旭毅 殷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2-94,110,共4页
植物叶片作为空气中颗粒物的天然受体,可以将大气颗粒物滞纳在其表面,从而达到净化大气的目的。针对测定野外条件下植物叶片上颗粒污染物(PM_(2.5))的干沉降速率问题,研制一台人工气溶胶烟雾箱,并建立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评价不同植物滞... 植物叶片作为空气中颗粒物的天然受体,可以将大气颗粒物滞纳在其表面,从而达到净化大气的目的。针对测定野外条件下植物叶片上颗粒污染物(PM_(2.5))的干沉降速率问题,研制一台人工气溶胶烟雾箱,并建立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评价不同植物滞纳PM_(2.5)的能力。以此设备测定龙柏、水杉、樟树、悬铃木4种植物叶片在生长季PM_(2.5)干沉降速率。结果表明:4种植物叶片的PM_(2.5)沉降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龙柏>悬铃木>水杉>樟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污染物 植物叶片 干沉降速率 气溶胶烟雾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地质贫富磷立地栗实象甲种群遗传结构特征
18
作者 姬华伟 任蕊 +2 位作者 彭明俊 惠楠 刘春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0-138,共9页
亚热带地质富磷土壤生境会影响植物种群遗传结构,但是否影响植食性昆虫种群遗传结构还未见报道.在滇中高原地质性富磷土壤立地和周边典型亚热带贫磷土壤立地,选择寄生于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种子的栗实象甲(Curculio davidi F... 亚热带地质富磷土壤生境会影响植物种群遗传结构,但是否影响植食性昆虫种群遗传结构还未见报道.在滇中高原地质性富磷土壤立地和周边典型亚热带贫磷土壤立地,选择寄生于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种子的栗实象甲(Curculio davidi Fairmaire)为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基因组双酶切RAD-seq测序分析,探讨土壤磷获得性-植食性昆虫种群遗传结构的关系.结果发现:1)富磷立地象甲种群遗传多样性高于贫磷立地象甲种群;2)分子方差分析表明,6个栗实象甲种群在贫富磷立地间、种群间以及个体间分化都不显著,但是贫富磷两种立地两个象甲群体间分化显著;3)贫磷立地象甲种群与富磷立地种群间遗传距离较远,群体遗传来源组成差异较大.研究首次采用群体遗传学探讨了生长在基于地质化学的差异磷供给条件下的寄生昆虫自然群体遗传结构特征,为深入了解生物响应人为富磷化的特点、可能的生态后果以及生物进化过程提供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实象甲 富磷矿区 贫磷土壤 种群遗传结构 亚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