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级公立医院内部绩效考核和分配制度改革参与者评价 被引量:8
1
作者 赵明 罗莉 +6 位作者 邓然 王晖 许岩 岑珏 郭永瑾 陈建平 曹建文 《中国医院》 2015年第9期8-10,共3页
目的:了解市级公立医院新的内部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方案的实施情况及医院各方对绩效改革的认识和对改革实施效果的评价。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4所市级医院的绩效部门负责人和各类员工进行调查。结果:24家医院均建立了全新的内部绩效... 目的:了解市级公立医院新的内部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方案的实施情况及医院各方对绩效改革的认识和对改革实施效果的评价。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4所市级医院的绩效部门负责人和各类员工进行调查。结果:24家医院均建立了全新的内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收入分配制度,考核指标与"八要素"紧密结合,大部分科室收入实现了合理增长;39%员工分配水平有所增长,97%员工支持改革,90%员工认为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结论:各家医院绩效改革既有统一性又各具特色;绩效反馈与宣传有待进一步加强;分配公平性和分配水平均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级公立医院 医院内部绩效考核 医院分配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肠造口患者对造口护理门诊需求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32
2
作者 陈玲玲 陆海英 施雁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7期11-14,共4页
目的 调查上海地区肠造口患者对造口护理门诊需求现状,分析造口袋使用情况.方法 2011年2月至2012年10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上海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造口护理门诊就医的肠造口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调查就医的主要原因以及造口袋使用现状.结... 目的 调查上海地区肠造口患者对造口护理门诊需求现状,分析造口袋使用情况.方法 2011年2月至2012年10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上海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造口护理门诊就医的肠造口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调查就医的主要原因以及造口袋使用现状.结果 无并发症而以购买造口袋为主要就诊目的患者有95例,占60.9%;由于并发症就诊者为25例,占16.0%.患者就诊中的造口问题都得到了造口师的对应处理,有103例患者主动向造口治疗师咨询了与造口护理相关的问题,占66.0%.有100例患者能做到2~5 d更换造口袋,占64.1%;在造口袋的选择上,有144例患者选择使用开口式产品,占92.3%;62.5%的患者存在造口袋使用问题.结论 上海地区的肠造口护理门诊,能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造口术后护理,使患者得到连续全程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造口患者 造口袋 造口护理门诊 延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的介入性热化疗:最佳灌注温度的探讨 被引量:33
3
作者 张家兴 樊树峰 +5 位作者 郑家平 叶强 汝复明 奚顺法 童乾纲 顾伟中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450-452,共3页
目的 探讨肝癌经肝动脉行介入性热化疗的最佳灌注温度。方法 实验猪 8头 ,按不同灌注温度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2头 ,分别灌注 4 5、5 0、5 5和 6 0°C(导管流出温度 )的生理盐水。术后 14d将实验猪处死 ,取出肝脏进行病理检查。同... 目的 探讨肝癌经肝动脉行介入性热化疗的最佳灌注温度。方法 实验猪 8头 ,按不同灌注温度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2头 ,分别灌注 4 5、5 0、5 5和 6 0°C(导管流出温度 )的生理盐水。术后 14d将实验猪处死 ,取出肝脏进行病理检查。同时观察热灌注前后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和一般情况的变化。评价热灌注的适宜温度。临床上选取肝癌 35例 ,采用温热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将 80cm 5F导管超选至肿瘤的供血动脉内 ,先灌注 6 0~ 6 5°C ,导管流出温度 (4 7.5 5± 0 .4 4 )°C ,化疗药液。再用 6 0~ 6 5°C化疗药碘油乳剂栓塞。定期随访 ,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猪肝动脉热灌注显示 ,出导管温度 >5 0°C热灌注导致肝功能明显受损 ,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食欲下降、精神萎靡等不良反应 ;其中 6 0°C组 ,热灌注区见大片状热凝固坏死 ,5 5°C组热灌注区可见点灶、斑片状的热凝固坏死。≤ 5 0°C对肝功能和机体影响不明显 ,热灌注区未见明显异常的病理改变。临床上以 (4 7.5 5± 0 .4 4 )°C进行介入性热化疗治疗肝癌 ,近期随访肿瘤的生长率为 - (0 .35± 0 .32 ) ,有效率 (PR +CR)为 79.2 % ;0 .5、1和 1.5年生存率分别为 10 0 % (35例 )、80 % (2 8例 )和 6 0 % (2 1例 )。不良反应与文献报道的常规介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性热化疗 灌注温度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腮腺良性肿瘤功能性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超 陈建超 +4 位作者 王朝晖 张兵 李彬 王薇 吴砚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9-543,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疗效,临床参数和术后并发症。方法:88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传统术式组47例,即保留面神经,肿瘤及腮腺切除术;功能性外科治疗术式组41例,即美容除皱切口、胸锁乳突肌肌瓣、植入脱细...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疗效,临床参数和术后并发症。方法:88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传统术式组47例,即保留面神经,肿瘤及腮腺切除术;功能性外科治疗术式组41例,即美容除皱切口、胸锁乳突肌肌瓣、植入脱细胞真皮基质和保留面神经及耳大神经的肿瘤及腮腺部分切除术。通过3~30个月的随访,观察术后肿瘤复发、面瘫、涎瘘、Frey综合征、耳廓区麻木感、面部外形、口干、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情况。结果:2组相比,面瘫、肿瘤复发、口干和涎瘘发生率以及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传统的术式组耳廓区麻木感、Frey综合征和面部外形明显不对称的发生率分别为65.96%、31.91%和42.55%;功能性腮腺切除术组的发生率分别为36.59%7、.32%和9.76%(P<0.05)。结论:与传统腮腺术式相比,功能性腮腺切除术不增加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良性肿瘤 腮腺切除术 味觉出汗综合征 并发症 功能性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成形术后外膜细胞表型转化和迁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永利 贺能树 +4 位作者 张家兴 司同国 范海伦 葛夕洪 徐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7期424-429,共6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血管成形术后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和外膜细胞向血管内膜的迁移。方法改良导丝法损伤24只大鼠颈总动脉(CCA),制作血管再狭窄模型;采用5-溴,2尿苷嘧啶(BrDU)标记增殖和迁移的成纤维细胞,以免疫组化,BrDU单染结合α-... 目的观察和分析血管成形术后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和外膜细胞向血管内膜的迁移。方法改良导丝法损伤24只大鼠颈总动脉(CCA),制作血管再狭窄模型;采用5-溴,2尿苷嘧啶(BrDU)标记增殖和迁移的成纤维细胞,以免疫组化,BrDU单染结合α-肌动蛋白(α-actin)复染,光镜、扫描电镜和图像分析仪观察和分析损伤后3、7、14和28d,血管外、中和内膜上与BrDU结合的成纤维细胞的动态分布。结果1.免疫组化染色:BrDU结合的外膜成纤维细胞在术后第3天外膜上分布较多,至第7天达到峰值并表达α-actin,成纤维细胞发生表型转化成为成肌纤维细胞,细胞外基质(ECM)沉积;第14天,外膜上阳性细胞数下降,中膜和内膜上数量显著上升,内膜增厚,管腔狭窄;第28天,外膜、中膜和内膜阳性细胞数量回归到基线,但内膜ECM沉积较多,内膜仍增厚,管腔狭窄。不同时间点,血管三层结构内阳性细胞数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2.电镜观察:血管成形术后,成纤维细胞胞质饱满,粗面内质网发达,表面分泌颗粒丰富,合成大量微丝束,转化为成肌纤维细胞;第7和14天,成肌纤维细胞形成宽大的伪足,分别伸向血管外弹力板窗孔和内弹力板窗孔,细胞呈腔内方向迁移趋势。结论血管成形术后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发生表型转化,合成分泌α-actin;外膜成纤维细胞转化为成肌纤维细胞,向血管内膜迁移、增殖,成为新生内膜的细胞成分;外膜细胞和血管再狭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血管外膜 成肌纤维细胞 表型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暂时性贲门支架置入与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朱悦琦 程英升 +2 位作者 李明华 赵俊功 李烽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00-705,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和比较应用暂时性贲门支架置入,与相同直径的球囊扩张两种方法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长期随访结果。方法 10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球囊扩张治疗组(A组;n=38)和暂时性贲门支架治疗组(B组;n=63)。球囊和... 目的回顾性分析和比较应用暂时性贲门支架置入,与相同直径的球囊扩张两种方法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长期随访结果。方法 10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球囊扩张治疗组(A组;n=38)和暂时性贲门支架治疗组(B组;n=63)。球囊和支架直径均为30 mm。临床症状评分(TSS)和食管测压用于评价患者临床症状和食管下段括约肌(LES)压力改善,食管钡餐检查作为评价食管排空的客观指标。随访期间记录TSS和LES压力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38例共行49次球囊扩张,B组63例共行65次支架置入,均在透视引导下成功施行。术后并发症包括疼痛、反流和出血,在A组中上述症状分别为9例(23.6%)、8例(21.1%)和3例(8%);B组中分别为27例(42.9%)、8例(12.7%)和10例(15.9%)。支架置入时间为4~7 d,后经胃镜取出。术后两组患者TSS、食管测压和钡餐检查均较术前明显改善。A组平均随访(71.3±40.9)个月,B组平均随访(53.9±36.2)个月,随访结束时A组TSS和LES压力分别为(10.20±0.45)和(58.60±8.65)mmHg,而B组分别为(4.00±1.0)(P=0.009 6)和(43.67±12.66)mmHg(P=0.168 7)。Kaplan-Meier曲线表明在>10年随访中,B组的症状缓解优于A组(P=0.0212)。结论长期随访研究表明,与相同直径的球囊扩张相比,暂时性贲门支架置入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具有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时性支架 贲门失弛缓症 球囊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隔肿瘤血管造影及栓塞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刘玉金 张孝军 +3 位作者 宋鹏 王志军 徐家华 王茂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16-920,共5页
目的评价纵隔肿瘤供血动脉来源及其栓塞的价值。方法收集近年来经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治疗的纵隔肿瘤6例,其中胸骨后甲状腺肿1例,恶性胸腺瘤1例,恶性神经纤维瘤2例,滑膜肉瘤1例,纵隔型肺癌1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分析纵隔肿瘤的动脉供血来... 目的评价纵隔肿瘤供血动脉来源及其栓塞的价值。方法收集近年来经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治疗的纵隔肿瘤6例,其中胸骨后甲状腺肿1例,恶性胸腺瘤1例,恶性神经纤维瘤2例,滑膜肉瘤1例,纵隔型肺癌1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分析纵隔肿瘤的动脉供血来源,评估栓塞对辅助手术切除及预后的价值。结果纵隔肿瘤根据生长位置可有不同的供血动脉,本组病例所见主要供血动脉有甲状颈干、胸廓内动脉、支气管动脉、膈下动脉和肋间动脉,发生胸壁侵犯时可有胸壁外侧动脉供血。肝动脉也可向邻近纵隔肿瘤供血。可同时有纵隔两侧动脉供血。3例于栓塞后20 h内手术切除,术中出血明显较少,肿瘤易于剥离,切除标本可见肿瘤大部分变性坏死。3例因为术后复发、瘤体巨大未行手术切除,复查可见肿瘤大部分坏死、体积萎缩。结论纵隔肿瘤供血动脉来源复杂,需根据肿瘤部位、大小及侵犯范围全面寻找可能的供血动脉,以达到彻底栓塞的目的。栓塞对于辅助手术切除和控制肿瘤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瘤 血管造影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宿州地区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现况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曹杰 王选举 +16 位作者 刘芳 辛毅 施进 刘志 王龙 许芳 代海萍 刘丹丹 丁平 郭志国 李友梅 秦艳秋 任恒亚 吴建敏 马莉 刘飞雪 王凡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3082-3084,共3页
目的:了解安徽宿州地区人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感染状况。方法:受检者来自安徽宿州市有上消化道症状而来我院门诊就诊或住院的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共6720例,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法,除健康体检者以外,其... 目的:了解安徽宿州地区人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感染状况。方法:受检者来自安徽宿州市有上消化道症状而来我院门诊就诊或住院的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共6720例,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法,除健康体检者以外,其余人群均接受胃镜和(或)病理检查。结果:宿州地区总体人群Hp的感染率为50.5%,其中健康体检人群感染率为33.7%,胃相关疾病患者感染率为58.3%。农村居民感染率为64.2%,城市居民感染率为44.1%。有胃相关疾病者感染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人群,农村居民感染率明显高于城市居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女之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相关疾病中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球溃疡、胃溃疡等疾病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人群及其他胃相关性疾病(P<0.05)。宿州地区Hp感染人群中,年龄段位于5~30岁之间的人群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31~70岁,Hp的感染率略有下降,且趋于平稳,71岁以后,人群感染Hp的几率明显下降。结论:安徽宿州地区人群Hp感染率普遍较高,在相关疾病的诊治中要注意该菌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14C-尿素呼气试验 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联合氩氦靶向冷冻消融在中晚期胰头癌中的应用(附15例报告) 被引量:7
9
作者 武清 张家兴 +2 位作者 钱建新 许青 王杰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1403-1405,共3页
目的:探讨已丧失手术机会的中晚期胰头癌,开腹直视下行氩氦靶向冷冻消融术联合介入灌注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方法:剖腹直视B超引导下,对不能手术根治性切除的中晚期胰头癌,用2~3把2mm冷冻器插入胰头肿瘤内进行同步冷冻消融... 目的:探讨已丧失手术机会的中晚期胰头癌,开腹直视下行氩氦靶向冷冻消融术联合介入灌注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方法:剖腹直视B超引导下,对不能手术根治性切除的中晚期胰头癌,用2~3把2mm冷冻器插入胰头肿瘤内进行同步冷冻消融,同时行胆肠内引流减黄及胃肠转流手术,术后常规联合动脉介入区域性化疗2~4次。结果:15例中肿瘤冷冻消融范围>70%以上者12例,冷冻范围在50%左右者3例。随访:4例失访,术后生存最短7个月,最长18个月,中位生存期13.4个月,总体生存率63.6%(7/11)。术后7±2天胆红素恢复正常;胆瘘1例;无胰瘘。术后4周CA19-9、CA125、CA242、CA50等肿瘤标志物检测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丧失手术机会的中晚期胰头癌于术中行氩氦靶向冷冻消融治疗是安全、可行的、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胰头癌 氩氦靶向冷冻消融 介入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容积CT尿路造影对泌尿系统先天畸形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0
作者 唐翠松 汤光宇 +3 位作者 李伟 李宝平 刘勇 沈永菊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92-495,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容积CT尿路造影(VCTU)对泌尿系统先天畸形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66例经手术、输尿管镜或临床证实的泌尿系统先天畸形患者行VCTU检查,并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后处理,获得尿... 目的探讨64层容积CT尿路造影(VCTU)对泌尿系统先天畸形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66例经手术、输尿管镜或临床证实的泌尿系统先天畸形患者行VCTU检查,并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后处理,获得尿路重建图像。结果 66例患者中(2例为多发畸形),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32例,马蹄肾7例,肾旋转不良6例,肾盏憩室5例,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5例,先天性巨输尿管1例,输尿管开口异位1例,腔静脉后输尿管1例,输尿管囊肿3例,膀胱憩室7例。VCTU图像清晰、立体感强,可多角度观察尿路,诊断正确率达100%。结论 VCTU通过VR、MIP、MPR、CPR图像能准确显示泌尿系统先天畸形及其伴发病变,提高了病变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可作为诊断泌尿系统先天畸形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尿路造影术 泌尿生殖系统畸形 先天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足背-足底或足底-足背动脉环逆行腔内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朱悦琦 赵俊功 +6 位作者 李明华 谭华桥 王建波 刘芳 程英升 王珏 程永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5-190,共6页
目的评价经足背-足底(transdorsal-to-plantar,TDP)或经足底-足背(transplantar-to-dorsal,TPD)动脉环逆行腔内成形技术,治疗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8例踝下闭塞性病变患者共8条患肢,行传统腔内成形技术失败后接受TDP... 目的评价经足背-足底(transdorsal-to-plantar,TDP)或经足底-足背(transplantar-to-dorsal,TPD)动脉环逆行腔内成形技术,治疗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8例踝下闭塞性病变患者共8条患肢,行传统腔内成形技术失败后接受TDP或者TPD逆行腔内成形技术治疗。所有患者临床症状,足背或者足底动脉搏动评分和踝-臂指数(ABI)术前术后均行比较。随访内容包括疼痛缓解,伤口愈合,肢体挽救及靶血管的再狭窄。结果经TDP或者TPD逆行腔内成形技术在8例患者中的5例(62.5%)获得成功。足部疼痛明显改善,动脉搏动评分和ABI指数从术前的0.60±0.55和0.32±0.20分别上升至术后的2.40±0.55和0.75±0.12(P<0.01)。12个月随访结束时,视觉疼痛评分从术前的7.40±1.14改善至2.20±1.48(P=0.002)。2例难愈性溃疡患者术后1例完全愈合,1例明显缩小。所有手术成功患者均未接受截肢。随访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显示1条靶血管再狭窄。结论经TDP和TPD动脉环逆行腔内成形技术治疗常规腔内成形术失败的糖尿病足部缺血患者是可行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肢体缺血 足缺血 球囊成形 内膜下成形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拉地尔与硝酸甘油注射液治疗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9
12
作者 何婧瑜 周玉杰 +9 位作者 付研 秦俭 覃数 陈晓敏 郭金城 王德昭 詹红 关卫 徐亚伟 华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676-680,共5页
目的比较乌拉地尔与硝酸甘油治疗高血压合并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11月我国10个研究中心就诊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各中心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硝酸甘油组及乌拉地尔组,其中硝酸甘... 目的比较乌拉地尔与硝酸甘油治疗高血压合并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11月我国10个研究中心就诊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各中心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硝酸甘油组及乌拉地尔组,其中硝酸甘油组125例,男性64例,女性61例,平均年龄(70.75±11.31)岁;乌拉地尔组123例,男性61例,女性62例,平均年龄(69.33±12.76)岁。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d、2d、3d、7d各指标变化。结果治疗2d、7d后乌拉地尔组较治疗前左心室收缩末容积[(71.36±40.72)ml、(67.69±39.11)ml vs(75.23±42.69)ml,P=0.035]及左心室舒张末容积[(139.61±52.08)ml、(140.93±53.10)ml vs(150.27±54.89)ml,P=0.027]明显下降,LVEF明显升高[(52.09±11.41)%、(56.74±11.48)%vs(50.94±8.90)%,P=0.042],乌拉地尔组胆固醇下降幅度明显高于硝酸甘油组(P〈0.05),2组患者7d及30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0d再住院或心功能恶化率明显低于硝酸甘油组(4.8%vs11.2%,P=0.000)。结论乌拉地尔为治疗高血压合并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安全、有效的血管扩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甘油 血管舒张 高血压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膳食结构改变与结肠癌风险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3
作者 伍雯 秦环龙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5-59,共5页
近年来,结肠癌在我国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患病率居第二位的恶性肿瘤。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脂肪、高蛋白质食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导致膳食结构的改变,从而增加发生结肠癌的风险。以下对近年来关... 近年来,结肠癌在我国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患病率居第二位的恶性肿瘤。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脂肪、高蛋白质食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导致膳食结构的改变,从而增加发生结肠癌的风险。以下对近年来关于饮食与结肠癌风险相关性的研究进行综述,以弥补人们在饮食诱发结肠癌方面认识的不足,为饮食干预降低结肠癌风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高脂饮食 红肉 乙醇 膳食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支架在外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西琪 刘林祥 +2 位作者 程永德 王永利 周兵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9期638-641,共4页
覆膜支架在外周血管病变中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其他动静脉畸形,最近有人将其应用于创伤性病变和PTA、TIPS等介入操作之中,效果显著,但是术后内皮化进程较长以及较高的再狭窄率仍是困扰覆膜支架临床应用进一步发... 覆膜支架在外周血管病变中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其他动静脉畸形,最近有人将其应用于创伤性病变和PTA、TIPS等介入操作之中,效果显著,但是术后内皮化进程较长以及较高的再狭窄率仍是困扰覆膜支架临床应用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支架 外周血管 再狭窄 内皮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巨大或大型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三种技术的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永东 李明华 +7 位作者 方淳 顾斌贤 程英升 王永利 赵俊功 高不郎 王珏 李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2期707-712,共6页
目的评价可脱卸球囊、可脱卸弹簧圈和颅内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经血管内治疗的颅内巨大动脉瘤20例,其中球囊/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9例,可脱卸弹簧圈动脉瘤腔填塞8例,覆膜支架治疗3例,另有2例为经弹簧圈... 目的评价可脱卸球囊、可脱卸弹簧圈和颅内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经血管内治疗的颅内巨大动脉瘤20例,其中球囊/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9例,可脱卸弹簧圈动脉瘤腔填塞8例,覆膜支架治疗3例,另有2例为经弹簧圈瘤腔栓塞治疗后复发,行覆膜支架治疗。随访9~83个月,平均(41.1±25.3)个月。术后即刻血管造影结果评价标准为:动脉瘤完全闭塞(100%),大部闭塞(95%~99%)和部分闭塞(<95%)。随访血管造影结果评价标准为:不变、血栓形成和再开放。结果所有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均获得成功,无并发症。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11例,大部闭塞7例,部分闭塞2例,其中1例部分闭塞患者术后7 d再出血死亡。19例健在患者最终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15例,大部闭塞3例,部分闭塞1例。19例中,10例载瘤动脉保持通畅。长期临床随访结果显示11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8例改善。结论动脉瘤腔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巨大动脉瘤的完全闭塞率低且再通率高;可脱卸球囊或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治疗动脉瘤完全闭塞率高但牺牲载瘤动脉,有潜在或短暂的脑缺血事件发生;覆膜支架治疗操作简单、安全,且可保持载瘤动脉通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治疗 巨大动脉瘤 载瘤动脉闭塞 可脱卸弹簧圈 覆膜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士结构授能与组织承诺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丽莎 章雅青 +2 位作者 杨艳 陈翠萍 包玲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6期8-11,共4页
目的调查目前临床护士结构授能及组织承诺的现状,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0年7-10月,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上海市2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776名临床注册护士进行调查,问卷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结构授能量表及组织承诺量表。结果临... 目的调查目前临床护士结构授能及组织承诺的现状,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0年7-10月,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上海市2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776名临床注册护士进行调查,问卷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结构授能量表及组织承诺量表。结果临床护士结构授能呈中等水平(2.87±0.60),其中信息维度得分最低;组织承诺呈中等偏上水平(3.25±0.55),继续承诺和规范承诺得分较低。整体结构授能与整体组织承诺呈显著正相关(P<0.01);信息、支持和正式权力对情感承诺、规范承诺及整体组织承诺具有预测作用,非正式权力对情感承诺和整体组织承诺具有预测作用(均P<0.01)。结论结构授能中的信息、支持、正式权力和非正式权力对组织承诺具有一定的预测性,护理管理者应针对性地提高结构授能水平,从而增强护理人员的组织承诺,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结构授能 组织承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及其神经阻滞疗法进展 被引量:14
17
作者 刘兵 梁新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7期605-607,共3页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以顽固性慢性疼痛为特征,好发于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目前不十分明确,临床治疗困难,各种治疗方法均为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以顽固性慢性疼痛为特征,好发于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目前不十分明确,临床治疗困难,各种治疗方法均为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其中神经妥乐平联合神经阻滞疗法是近年来临床治疗中的一种较新疗法,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神经痛 神经阻滞 神经妥乐平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暂时性自膨胀贲门支架治疗犬贲门失弛缓症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悦琦 程英升 +3 位作者 李明华 赵俊功 李烽 陈尼维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59-464,共6页
目的评价应用暂时性可回收贲门覆膜支架(TRC-CS)治疗犬贲门失迟缓症模型的有效性并探讨理想的回收时间。方法 84条贲门失弛缓症模型犬随机分为7组(每组12条):对照组(CG;无支架置入)、标准支架置入组(NSCG;标准食管支架)和5组治疗组(TGs... 目的评价应用暂时性可回收贲门覆膜支架(TRC-CS)治疗犬贲门失迟缓症模型的有效性并探讨理想的回收时间。方法 84条贲门失弛缓症模型犬随机分为7组(每组12条):对照组(CG;无支架置入)、标准支架置入组(NSCG;标准食管支架)和5组治疗组(TGs)置入(TRC-CS)。NSCG支架置入后4 d取出,5组TGs支架分别在4 d(4 d-TG)、2周(2 w-TG)、1个月(1 m-TG)、3个月(3 m-TG)和6个月(6m-TG)取出。支架置入前、支架取出后和1周,1、3和6个月随访时分别行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LESP)测试和时间-钡餐检查进行疗效评价。NSCG和4 d-TG组在每个随访点各处死3条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价支架置入后的炎症反应。结果支架置入和取出以及随访过程中所有犬均能很好耐受。在6个月随访结束时,2 w-TG和1 m-TG组表现出较低的支架移位率(n=2),而NSCG和3 m-TG组各有4只犬支架移位,6 m-TG组有6只犬支架移位。与建模后相比,2 w-TG和1m-TG组的LESP(P<0.05)和钡餐高度(P=0.014 4和0.040 9)都有明显的改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抗α-平滑肌动蛋白抗原免疫组化染色提示NSCG和4 d-TG组在各不同随访点的炎症反应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TRC-CS置入可以有效治疗犬贲门失迟缓症模型。LESP和时间-钡餐检查提示理想的支架回收时间在2周~1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支架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BTCe对体外培养胰岛保护作用及对糖尿病大鼠降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鸿 周伟斌 +9 位作者 李凤英 顾燕云 田璟琰 钱镭 张迪 周文中 吴国亭 骆天红 李果 罗敏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90-1199,共10页
β细胞素(betacellulin,BTC)是目前较受关注的胰岛再生因子,但其促胰腺、胰岛再生的机制不清.BTCe是betacellulin的功能片段,促细胞增殖能力与BTC相同.实验通过原核表达方法获得BTCe蛋白,MTT法证实其促3T3-L1细胞增殖能力.将BTC或BTCe... β细胞素(betacellulin,BTC)是目前较受关注的胰岛再生因子,但其促胰腺、胰岛再生的机制不清.BTCe是betacellulin的功能片段,促细胞增殖能力与BTC相同.实验通过原核表达方法获得BTCe蛋白,MTT法证实其促3T3-L1细胞增殖能力.将BTC或BTCe作用于原代培养的大鼠胰岛,观察其对胰岛分泌的急性及长期影响作用,实时定量PCR及免疫荧光检测胰岛内关键基因的表达.将质粒pcDNA3.1-BTCe注射入链脲霉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肌肉中,观察对大鼠血糖的影响作用.加入BTC或BTCe可明显提高体外培养大鼠胰岛的GSIS水平,但实时定量PCR及免疫荧光显示胰岛内4种关键基因的表达并无明显变化;pcDNA3.1-BTCe转染糖尿病大鼠15~20天后血糖出现下降,糖耐量明显改善;免疫荧光显示:胰腺内有大量PDX-1+的导管细胞及胰岛素阳性细胞出现.推测BTC及BTCe对体外长期培养的大鼠胰岛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通过促进胰腺内PDX-1+的导管细胞及胰岛素阳性细胞的增殖、诱导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高血糖具有一定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TACELLULIN 克隆 融合蛋白 胰岛 转染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在前列腺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慧 许青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9-583,共5页
前列腺炎是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前列腺炎诱发前列腺癌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作为炎症环境特点之一的缺氧与参与免疫应答的Toll样受体,均可激活NF-κB;同时炎症细胞亦可通过NF-κB影响肿... 前列腺炎是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前列腺炎诱发前列腺癌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作为炎症环境特点之一的缺氧与参与免疫应答的Toll样受体,均可激活NF-κB;同时炎症细胞亦可通过NF-κB影响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此外,NF-κB与其他前炎症因子间存在交互作用。NF-κB通过多途径调控肿瘤生长,包括促凋亡、抑增殖,介导肿瘤侵袭、转移和血管生成,同时可能诱导前列腺癌向雄激素非依赖性阶段演进。抗炎及针对NF-κB的靶向治疗为前列腺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转录因子-κB(NF-κB)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炎 雄激素非依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