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参枳注射液的药理研究
1
作者 刘昌官 陆佩华 《中成药》 CAS 1981年第11期-,共4页
复方参枳注射液系用红参有效部位总皂甙及枳实有效部位N-甲基酪胺和对羟福林配制而成。本文介绍了枳实注射液、红参注射液及复方参枳注射液的药理作用。认为枳实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氧有预防作用;复方参枳注射能明显升高狗的血压、增加尿... 复方参枳注射液系用红参有效部位总皂甙及枳实有效部位N-甲基酪胺和对羟福林配制而成。本文介绍了枳实注射液、红参注射液及复方参枳注射液的药理作用。认为枳实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氧有预防作用;复方参枳注射能明显升高狗的血压、增加尿量,对心肾主要器官血流量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液 大鼠心肌 血压 药理研究 红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油提取物乳注射液体内抗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孙秀燕 郑艳萍 +1 位作者 李德山 严惠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76-977,共2页
关键词 姜黄油提取物乳注射液 倍半萜酮类化合物 B16小鼠 G-422小鼠 体内抑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脂质体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徐智儒 秦燕 +1 位作者 毛文学 刘全海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9期995-999,共5页
目的:测定血浆及组织中两性霉素B的浓度,并比较受试与参比两性霉素B脂质体在犬体内药代动力学性质及大鼠主要组织分布特性。方法:6只犬静脉随机、交叉给予受试及参比药物,剂量为5 mg/kg,在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浆样品;大鼠同样剂量静脉给予... 目的:测定血浆及组织中两性霉素B的浓度,并比较受试与参比两性霉素B脂质体在犬体内药代动力学性质及大鼠主要组织分布特性。方法:6只犬静脉随机、交叉给予受试及参比药物,剂量为5 mg/kg,在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浆样品;大鼠同样剂量静脉给予受试及参比药物,在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组织样品。用HPLC法测定生物样品中两性霉素B浓度,并用DAS 2.0软件拟合求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犬i.v.给药两性霉素B脂质体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受试药物:t1/2β(53.6±2.2)h,AUC(18.7±3.2)mg.L-1.h,CL(0.23±0.05)L.h-1.kg-1,V1(11.6±2.8)L/kg;参比药物:t1/2β(52.8±0.9)h,AUC(19.6±2.2)mg.L-1.h,CL(0.22±0.03)L.h-1.kg-1,V1(10.6±2.9)L/kg。结论:对上述参数以SAS统计软件进行双侧t检验,结果表明给予受试及参比药物后犬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时间点主要脏器的药物浓度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脂质体 HPLC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移植技术应用于胰腺癌转基因小鼠模型繁殖传代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英 孙强 +6 位作者 王光凤 刘进 郑逸梅 董娟 曹慧 刘全海 李厚达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25-26,T0004,共3页
目的研究卵巢移植在胰腺癌转基因小鼠模型保种传代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显微手术将SV40T阳性转基因小鼠的卵巢原位移植给相同背景品系去除卵巢的正常FVB雌鼠体内。移植后与正常FVB雄鼠配种,后代以PCR检测确定阳性,统计后代发病情况。并对... 目的研究卵巢移植在胰腺癌转基因小鼠模型保种传代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显微手术将SV40T阳性转基因小鼠的卵巢原位移植给相同背景品系去除卵巢的正常FVB雌鼠体内。移植后与正常FVB雄鼠配种,后代以PCR检测确定阳性,统计后代发病情况。并对移植受体鼠进行卵巢的组织切片观察。结果实验中移植用供体鼠19只。成功移植给32只受体。其中有21只移植受体怀孕产子,得到后代159只,存活96只,PCR检测阳性34只,阳性率约为25.4%。结论卵巢移植可被用于转基因小鼠的传代繁殖保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转基因 卵巢 移植 繁殖 连续传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益艾康与HAART药物依非韦伦片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孟祥乐 秦会珍 +10 位作者 马静 李伟霞 胡宇才 鲁静 唐进法 李学林 徐智儒 肖峰 刘中秋 郭会军 徐立然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10期1807-1812,共6页
目的:探讨益艾康胶囊与HAART药物依非韦伦的相互作用。方法:实验大鼠分别灌胃给予依非韦伦和依非韦伦+益艾康胶囊,并通过LC/MS/MS测定两种给药方式后血浆中依非韦伦浓度,随后使用Phoenix Win Nonlin 6.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符合... 目的:探讨益艾康胶囊与HAART药物依非韦伦的相互作用。方法:实验大鼠分别灌胃给予依非韦伦和依非韦伦+益艾康胶囊,并通过LC/MS/MS测定两种给药方式后血浆中依非韦伦浓度,随后使用Phoenix Win Nonlin 6.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符合方法学考察要求:血药浓度在5-500 ng·m 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0.0%、提取回收率97.0%-104.0%、稳定性较好、受基质影响较小。由两组药代动力学主要参数得知AUC(0-t)、AUC(0-∞)、MRT(0-t)和MRT(0-∞)均显著降低(P<0.05),其它参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益艾康可能对依非韦伦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两者在临床上是否存在相互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艾康 HAART药物 依非韦伦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sAg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用于基因治疗研究初探 被引量:4
6
作者 孙强 薛猛 +5 位作者 刘英 冯洁 岳挺 薛整风 刘全海 李厚达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321-324,共4页
目的构建HBsAg转基因小鼠模型,并利用其进行基因治疗研究。方法显微注射外源基因pcDNAHBsAg至FVB小鼠原核,注射胚胎移植到同期发情的假孕受体出生个体,经PCR和Southern检测获得阳性转基因小鼠。通过ELISA方法比较分析转基因小鼠经pcDNAH... 目的构建HBsAg转基因小鼠模型,并利用其进行基因治疗研究。方法显微注射外源基因pcDNAHBsAg至FVB小鼠原核,注射胚胎移植到同期发情的假孕受体出生个体,经PCR和Southern检测获得阳性转基因小鼠。通过ELISA方法比较分析转基因小鼠经pcDNAHBsAg质粒基因免疫后抗体产生的情况。结果PCR结合Southern检测到了HBsAg阳性小鼠。基因免疫有抗体产生。结论得到的HBsAg转基因小鼠,基因免疫可诱发转基因小鼠产生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SAG阳性 转基因小鼠模型 基因治疗 抗体产生 基因免疫 PCR 诱发 同期发情 假孕 胚胎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阻断大鼠胃黏膜癌前期病变的疗效及其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蒋晓芸 钱立平 +3 位作者 郑晓娟 夏玉叶 蒋义斌 孙大裕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52-855,共4页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胃黏膜癌前期病变发生发展的干预效果及其抗氧化作用。方法将80只4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癌前病变模型组,银杏叶提取物低、高剂量组,每组20只,以喂饲100μg/mLMNNG溶液的方法制备大鼠胃黏膜癌前...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胃黏膜癌前期病变发生发展的干预效果及其抗氧化作用。方法将80只4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癌前病变模型组,银杏叶提取物低、高剂量组,每组20只,以喂饲100μg/mLMNNG溶液的方法制备大鼠胃黏膜癌前期病变的动物模型。在制备大鼠胃黏膜癌前期病变模型过程中采用不同浓度的银杏叶提取物对治疗组进行干预(低剂量组每天0.5mg/kg,高剂量组每天1.5mg/kg),共20周。第30周末,处死所有大鼠,观察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结构异型指数和核腺比、血清及胃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结果与癌前病变模型组比较,银杏叶提取物低、高剂量组肠化生、异型增生发生率低,结构异型指数和核腺比低于癌前病变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银杏叶提取物干预组T-SOD活力增加而MDA含量下降(P<0.01)。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够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有效地阻断胃黏膜癌前期病变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期病变 银杏叶提取物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多糖的抗肿瘤活性及免疫效应 被引量:14
8
作者 闵三弟 臧珍娣 +3 位作者 宋士良 劳华均 严惠芳 陆宏祺 《食用菌学报》 1996年第1期21-26,共6页
从灵芝子实体用热水提取分离的灵芝多糖(GLP)对Lewis肺癌和结肠癌具有相当高的抑制生长活性,并能增强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作用和荷瘤小鼠NK细胞活性,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灵芝多糖口服给药剂量每天每公斤C57BL/6小鼠2000mg.足... 从灵芝子实体用热水提取分离的灵芝多糖(GLP)对Lewis肺癌和结肠癌具有相当高的抑制生长活性,并能增强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作用和荷瘤小鼠NK细胞活性,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灵芝多糖口服给药剂量每天每公斤C57BL/6小鼠2000mg.足趾接种和腑皮下接种对Lewis肺癌的抑制率分别为53.54%~59.13 %和36.43%~42.76%;对结肠癌的抑制率分别为42.47%~49.14%和29.43%~32.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子实体 多糖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人和骨肉瘤病人来源的LAK细胞体外抗瘤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高苏宁 周维江 +1 位作者 刘全海 陈长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33-337,共5页
采用51Cr释放试验对健康人和骨肉瘤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在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2)条件下,LAK细胞的诱导形成及对4种传代瘤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2种来源LAK细胞对K562(人... 采用51Cr释放试验对健康人和骨肉瘤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在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2)条件下,LAK细胞的诱导形成及对4种传代瘤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2种来源LAK细胞对K562(人慢性髓样红白血病细胞系)、SMMC7721(人肝癌细胞系)、LAX(人肺腺癌细胞系)的杀伤活性均在55%以上(按效靶比例50:1),而对OS细胞(人骨肉瘤细胞系)的活性普遍低下,杀伤率低于35%。结果证实:1)健康人和骨肉瘤病人的PBM均能在rIL-2条件下诱导形成具有广谱抗瘤活性的LAK细胞群,二者的杀伤格局和效力相近。2)骨肉瘤细胞本身对LAK细胞的杀伤作用存在强烈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L-2 LAK细胞 骨肉瘤细胞 肿瘤 生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Bhas 42细胞转化实验检测环磷酰胺、丝裂霉素C和氨苄西林钠致癌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征 刘全海 马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88-892,共5页
目的采用Bhas 42细胞转化实验检测已知有遗传毒性的化学品在化学致癌中的引发和促生长作用,评价Bhas 42细胞转化实验检测化学品致癌作用的可靠性。方法①通过细胞毒性实验确定环磷酰胺、丝裂霉素C和氨苄西林钠进行Bhas 42细胞转化实验... 目的采用Bhas 42细胞转化实验检测已知有遗传毒性的化学品在化学致癌中的引发和促生长作用,评价Bhas 42细胞转化实验检测化学品致癌作用的可靠性。方法①通过细胞毒性实验确定环磷酰胺、丝裂霉素C和氨苄西林钠进行Bhas 42细胞转化实验的浓度。②引发实验:细胞接种当日为第0天,第1天换成含有相应最终浓度的受试物或0.5%DMSO的DF5F培养基,培养72 h,第4天换成不含药物的DF5F培养基,培养至第21天。第22天将细胞固定、染色、并计数细胞数大于50的集落数。③促生长实验:接种当日为第0天,第4天换成含有相应受试物或0.5%DMSO的DF5F培养基并连续培养至第14天,期间第7天,第11天更换同样培养基,每15天换成不含药物的DF5F培养基,培养至第21天。第22天固定、染色细胞、计数细胞数大于50的集落数。结果按照70%的细胞存活率以及前期文献结果确定最终浓度为:氨苄西林钠1750 mg·L-1;环磷酰胺1300 mg·L-1;丝裂霉素C 0.01 mg·L-1;3-甲基胆蒽1 mg·L-1,佛波酯0.05 mg·L-1。引发实验结果显示,3-甲基胆蒽,丝裂霉素C和环磷酰胺集落数显著多于空白对照、并且两者比值>2,判定为有引发作用的致癌化学品。促生长实验结果显示,佛波酯集落数显著多于空白对照、并且两者比值大于2,因此判定为有促生长作用的致癌化学品。结论 Bhas42细胞转化实验不仅可以检测出遗传实验可检测出的致癌阳性化学品和非致癌化学品,还可检测出遗传实验结果为假阴性的致癌阳性化学品,可以作为一种快速易操作的致癌物预测体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has42细胞 引发实验 促生长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环素调控SV40Tag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强 岳挺 +7 位作者 刘英 冯洁 董娟 曹慧 章蓉 朱洪 刘全海 李厚达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构建四环素调控的SV40T转基因小鼠模型。方法同时显微注射外源基因p205-rtTA-C3和pTRE-Tag至FVB小鼠原核,注射受精卵移植到同期发情的假孕受体出生个体,经PCR和Southern检测获得阳性转基因小鼠。结果经PCR结合Southern检测得到rtTA... 目的构建四环素调控的SV40T转基因小鼠模型。方法同时显微注射外源基因p205-rtTA-C3和pTRE-Tag至FVB小鼠原核,注射受精卵移植到同期发情的假孕受体出生个体,经PCR和Southern检测获得阳性转基因小鼠。结果经PCR结合Southern检测得到rtTA和Tag双阳性转基因小鼠一只,rtTA单阳性两只和Tag单阳性一只。结论通过饮水给与四环素的双阳性小鼠可在卵巢中检测到Tag 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素 基因表达调控系统 转基因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手术切除标本体外药敏试验结果的评价
12
作者 董荣春 余宏宇 +3 位作者 丛文铭 吴孟超 刘全海 戴静芝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578-579,共2页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目前对肝癌的诊断水平有较大提高,尤其是早期小肝痛的发现和切除率的提高,明显的改善了一些患者的预后。但仍有部分肝癌病例因发现较晚而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因此,化疗是必要的治疗措施,但多数肝...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目前对肝癌的诊断水平有较大提高,尤其是早期小肝痛的发现和切除率的提高,明显的改善了一些患者的预后。但仍有部分肝癌病例因发现较晚而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因此,化疗是必要的治疗措施,但多数肝癌病例对化疗并不敏感,可能是目前临床所用的化疗方案不够合理或应用的化疗药物缺乏针对性。为此,我们对手术切除的肝癌标本进行了体外药敏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细胞培养 体外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骨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改进
13
作者 缪志和 周维江 +3 位作者 吴海山 祝云利 孟德鸣 刘全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94-95,共2页
  软骨细胞培养是对软骨细胞进行一系列病理生理研究的基础.传统的软骨细胞分离培养方法存在步骤烦琐、易污染等缺点.我们在进行体外组织工程软骨构建的前期实验研究中,对传统的软骨细胞分离方法进行了改进,为获得大量软骨细胞提供了...   软骨细胞培养是对软骨细胞进行一系列病理生理研究的基础.传统的软骨细胞分离培养方法存在步骤烦琐、易污染等缺点.我们在进行体外组织工程软骨构建的前期实验研究中,对传统的软骨细胞分离方法进行了改进,为获得大量软骨细胞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1 材料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曲肽辅助肝动脉结扎治疗大鼠肝内移植瘤的初步观察
14
作者 郭伟剑 白永瑞 +5 位作者 庄军燕 李杰 张力 张广慧 严惠芳 陆宏祺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34-536,共3页
目的 观察奥曲肽辅助肝动脉结扎 (HAL)治疗大鼠肝内移植瘤的效果。方法 采用大鼠肝内移植Walker 2 5 6肿瘤模型 ,分为对照组、HAL组、HAL +奥曲肽治疗组。观察治疗后肿瘤体积改变与肿瘤生长抑制率 ,Hoechst 33342标记法检测肿瘤组织血... 目的 观察奥曲肽辅助肝动脉结扎 (HAL)治疗大鼠肝内移植瘤的效果。方法 采用大鼠肝内移植Walker 2 5 6肿瘤模型 ,分为对照组、HAL组、HAL +奥曲肽治疗组。观察治疗后肿瘤体积改变与肿瘤生长抑制率 ,Hoechst 33342标记法检测肿瘤组织血供 (标记细胞数代表血供情况 ) ,检测ALT、AST观察HAL、奥曲肽对肝功能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HAL组、HAL +奥曲肽治疗组肿瘤体积分别为 (0 .10 3± 0 .0 4 3)cm3 、(0 .0 30± 0 .0 18)cm3 、(0 .0 16± 0 .0 0 5 )cm3 ,后 2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 (P <0 .0 1) ,肿瘤抑制率分别为70 .8%、84 .5 %。HAL +奥曲肽治疗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HAL组 (P <0 .0 5 )。对照组、HAL组、HAL +奥曲肽组Hoechst 33342标记细胞数分别为 36 9.7± 30 .2、344 .1± 2 6 .0、32 3.2± 4 0 .4 ,HAL +奥曲肽组标记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提示其血供明显减少。HAL及奥曲肽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 奥曲肽能明显提高肝动脉结扎治疗大鼠肝内移植瘤的效果 ,减少动脉阻断后的肿瘤血供可能为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动脉结扎 奥曲肽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羟维生素D_3-1α-羟化酶质粒转染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影响
15
作者 钟雁 闵暘 刘全海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9-283,共5页
目的:研究25-羟维生素D3-1α-羟化酶(1α-羟化酶)质粒转染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角质形成细胞(KC)转染1α-羟化酶后,观察细胞在形态上的变化对分化进行研究;利用Giemsa染色法和Tunel荧光素原位末端... 目的:研究25-羟维生素D3-1α-羟化酶(1α-羟化酶)质粒转染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角质形成细胞(KC)转染1α-羟化酶后,观察细胞在形态上的变化对分化进行研究;利用Giemsa染色法和Tunel荧光素原位末端标记法对凋亡诱导作用进行观察。利用小鼠阴道上皮有丝分裂模型和小鼠尾部鳞片表皮模型对1α-羟化酶质粒转染对KC增殖和分化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携带1α-羟化酶的质粒转染KC可以非常显著的促进其分化,剂量与效应呈正相关;10-6mol/L的维生素D3和0.015μg/μL1α羟化酶质粒转染联合应用即可诱导KC细胞凋亡。1α-羟化酶质粒转染可以非常显著的抑制小鼠阴道上皮有丝分裂(P<0.01),显著促进小鼠尾部鳞片表皮模型中颗粒层的形成(P<0.05)。结论:1α-羟化酶质粒转染角质形成细胞可以明显抑制其增殖,促进其分化,诱导其凋亡。1α-羟化酶质粒转染为以增殖过渡分化不全为特征的皮肤病比如银屑病以及某些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维生素D3-1α-羟化酶 角质形成细胞 增殖 分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血液滤过的血管介入区域性化疗盆腔及骨肿瘤
16
作者 李国华 陆洁 +3 位作者 龚承友 唐一飞 刘泉海 张爱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37-238,共2页
关键词 盆腔肿瘤 骨肿瘤 血液滤过 药物疗法 血管介入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