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黛茶中绿原酸水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臧晓韵 赵琪 胡海峰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5年第1期47-50,53,共5页
目的:建立马黛茶中绿原酸水提取优化工艺。方法:以加压毛细管电色谱(p CEC)法测定马黛茶水提样品中绿原酸含量,通过浸提时间、浸提水温、茶水比3因素3水平设计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结果:马黛茶的最优水提取工艺:浸提温度75℃;料液比1... 目的:建立马黛茶中绿原酸水提取优化工艺。方法:以加压毛细管电色谱(p CEC)法测定马黛茶水提样品中绿原酸含量,通过浸提时间、浸提水温、茶水比3因素3水平设计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结果:马黛茶的最优水提取工艺:浸提温度75℃;料液比1∶35;浸提时间15 min。在优化的提取工艺条件下,马黛茶中绿原酸平均质量分数为(4.99±1.36)mg·g-1。结论:水提马黛茶绿原酸的方法简便可行,可用于马黛茶原料中绿原酸的含量检测,有利于马黛茶的科学泡茶并提高其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黛茶 水提工艺 绿原酸 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法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3-氨基吡咯烷二盐酸盐的合成研究
2
作者 蒋旭东 袁哲东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38,共4页
以L-天冬氨酸为原料,经缩合得N-甲酰-L-天冬氨酸酐,然后经酰化、酯化、还原、成环得(S)-1-苄基-3-氨基吡咯烷,最后脱苄合成(S)-(+)3-氨基吡咯烷二盐酸盐,总收率62.8%。考察了工艺条件对反应的影响。(S)-1-苄基-3-氨基吡咯烷适宜工艺条件... 以L-天冬氨酸为原料,经缩合得N-甲酰-L-天冬氨酸酐,然后经酰化、酯化、还原、成环得(S)-1-苄基-3-氨基吡咯烷,最后脱苄合成(S)-(+)3-氨基吡咯烷二盐酸盐,总收率62.8%。考察了工艺条件对反应的影响。(S)-1-苄基-3-氨基吡咯烷适宜工艺条件为:n(KBH4)∶n(H2SO4)∶n(混合物4)=3∶1.5∶1,反应温度50~60℃,反应时间6h,收率71.6%。产物结构经MS和1 H NMR进行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天冬氨酸 (S)-(+)-3-氨基吡咯烷二盐酸盐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筛查人全血中150种药物与毒物 被引量:6
3
作者 姜凤丽 滕小梅 +4 位作者 倪春芳 梁晨 汪蓉 曾立波 张玉荣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7-426,共10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TOF/MSE)筛查人全血中的150种药物与毒物。人全血样品经液液萃取后,用ACQUITY UPLC HSS C_(18)色谱柱分离,以不同体积比的pH 3.0的5mmol·L^(-1)甲酸铵溶液以及1%(体积分数)甲酸...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TOF/MSE)筛查人全血中的150种药物与毒物。人全血样品经液液萃取后,用ACQUITY UPLC HSS C_(18)色谱柱分离,以不同体积比的pH 3.0的5mmol·L^(-1)甲酸铵溶液以及1%(体积分数)甲酸-乙腈溶液的混合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模式全扫描筛查。150种药物与毒物的检出限(3S/N)在0.2~25μg·L^(-1)之间。67种化合物的基质效应在17.4%~126%之间,提取回收率在29.7%~114%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 人全血 药物 毒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仙米藻蓝蛋白和藻红蛋白的体外抗炎和抗紫外活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余佳 张瑞华 +2 位作者 王生 许文琦 王玉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99-303,共5页
目的:对葛仙米藻蓝蛋白和藻红蛋白的抗炎和抗紫外活性进行体外比较研究。方法:通过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RAW264.7细胞分泌NO和TNF-α,比较葛仙米中藻蓝蛋白和藻红蛋白的抗炎活性;通过Ultraviolet radiation B(UVB)辐照诱导NIH-3T... 目的:对葛仙米藻蓝蛋白和藻红蛋白的抗炎和抗紫外活性进行体外比较研究。方法:通过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RAW264.7细胞分泌NO和TNF-α,比较葛仙米中藻蓝蛋白和藻红蛋白的抗炎活性;通过Ultraviolet radiation B(UVB)辐照诱导NIH-3T3成纤维细胞损伤,考察藻蓝蛋白和藻红蛋白的抗紫外损伤活性。结果:体外抗炎结果显示LPS能极显著诱导RAW264.7细胞分泌NO和TNF-α(P<0.01),藻蓝蛋白和藻红蛋白均能极显著抑制LPS诱导RAW264.7分泌的NO和TNF-α的含量水平(P<0.01),其中藻红蛋白抑制NO分泌能力高于藻蓝蛋白,藻蓝蛋白对TNF-α的分泌抑制作用高于藻红蛋白。体外抗紫外损伤结果显示UVB 4000 mJ/cm2可以成功诱导NIH-3T3细胞的紫外损伤,但是藻蓝蛋白和藻红蛋白对NIH-3T3细胞的紫外损伤并无明显保护作用。结论:葛仙米中藻蓝蛋白和藻红蛋白具有很好的体外抗炎活性,但两者对UVB诱导的细胞损伤并无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仙米 藻蓝蛋白 藻红蛋白 抗炎 抗紫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黛茶多酚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法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赵琪 臧晓韵 胡海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4-238,共5页
建立同时测定马黛茶多酚中4种有效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的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方法。以乙腈、甲醇和磷酸(p H 2.5,2 mmol/L)为流动相,流速0.07 m L/min,分离电压-10 k V,检测波长325 nm。测定和比较了3种马黛... 建立同时测定马黛茶多酚中4种有效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的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方法。以乙腈、甲醇和磷酸(p H 2.5,2 mmol/L)为流动相,流速0.07 m L/min,分离电压-10 k V,检测波长325 nm。测定和比较了3种马黛茶产品中4种成分的含量,4种成分分别在0.072~1.2、0.048~0.8、0.072~1.2、0.17~2.8 mg/m L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精密度分别为1.10%、2.12%、2.98%和2.32%,重复性RSD分别为1.10%、2.12%、2.98%、2.2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6%、99.03%、99.48%和99.21%。该方法灵敏、准确,可以用于马黛茶中绿原酸类活性物质分析。与HPLC比较,实验中所用有机试剂、样品用量均远低于普通HPLC检测用量,对于马黛茶多酚的质量控制及其大批量检测具有较大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黛茶 多酚 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法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直接分析离子源-飞行时间质谱法快速筛查安非他明类物质 被引量:10
6
作者 连茹 吴忠平 +3 位作者 吕小宝 汪蓉 倪春芳 张玉荣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共6页
采用实时直接分析(DART)离子源结合飞行时间质谱法(TOF-MS),提出了一种快速筛查毒品检材中安非他明类物质的方法。DART离子源温度400℃,栅极电压200V,进样速率0.4mm·s^(-1)。飞行时间质谱中选择正离子模式,孔1电压为30V和60V,分析... 采用实时直接分析(DART)离子源结合飞行时间质谱法(TOF-MS),提出了一种快速筛查毒品检材中安非他明类物质的方法。DART离子源温度400℃,栅极电压200V,进样速率0.4mm·s^(-1)。飞行时间质谱中选择正离子模式,孔1电压为30V和60V,分析8种安非他明类物质。通过得到的具有精确相对分子质量的准分子离子峰和两个以上的碎片离子峰建立筛查数据库,对检材中的安非他明类物质进行快速定性分析。8种安非他明类物质的检出限在0.05~0.1mg·L^(-1)之间。并分析了8种安非他明类物质在DART离子源下的裂解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直接分析离子源 飞行时间质谱法 安非他明类物质 快速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双歧杆菌优势菌株的高通量筛选 被引量:8
7
作者 宗方方 谭俊 +4 位作者 邵雷 陈代杰 张骏梁 钱志祥 张素姬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50-153,共4页
本文通过96孔深孔板微型化培养和酶标仪快速检测,建立了简单、快速、准确且自动化水平较高的双歧杆菌高通量筛选方法。经过高通量筛选获得长双歧杆菌优势菌株BL01,其摇瓶发酵活菌数由5.4×10~8CFU/m L提高到1.53×10~9CFU/m L,... 本文通过96孔深孔板微型化培养和酶标仪快速检测,建立了简单、快速、准确且自动化水平较高的双歧杆菌高通量筛选方法。经过高通量筛选获得长双歧杆菌优势菌株BL01,其摇瓶发酵活菌数由5.4×10~8CFU/m L提高到1.53×10~9CFU/m L,与原始菌株相比约提高3倍;7 L罐发酵活菌数由3.9×10~9CFU/m L提高到1.67×10^(10)CFU/m L,约提高4.3倍,且多次传代均能维持在较高活菌水平。此法简单且大大降低筛选成本,对其他微生物菌株的大规模筛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双歧杆菌 96孔深孔板 高通量筛选 自然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重组法构建表柔红霉素高产菌株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继业 黄佳 +4 位作者 李伟平 李继安 陈代杰 朱宝泉 邵雷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3-288,共6页
表柔红霉素是抗肿瘤药表阿霉素的半合成前体。通过中断dnmV基因,并将酮基还原酶aveBⅥ基因导入,可以将柔红霉素产生菌改造成表柔红霉素产生菌。本研究通过此方法得到了产表柔红霉素的基因工程菌mHJ-02-30-1,在此基础上构建柔红霉素生物... 表柔红霉素是抗肿瘤药表阿霉素的半合成前体。通过中断dnmV基因,并将酮基还原酶aveBⅥ基因导入,可以将柔红霉素产生菌改造成表柔红霉素产生菌。本研究通过此方法得到了产表柔红霉素的基因工程菌mHJ-02-30-1,在此基础上构建柔红霉素生物合成基因dnrU的同框敲除质粒pYG1116,将其转入原有的表柔红霉素产生菌mHJ-02-30-1,通过同源重组双交换的方法,将dnrU基因内部编码153个氨基酸的序列敲除。从而得到dnrU基因失活的突变株mYG1116E,发酵验证表明该突变株表柔红霉素发酵单位比出发菌株提高了约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柔红霉素 同源重组 基因置换 基因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分离MRSA中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磷酸化酶的克隆表达与活性测定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俊升 苏敏 +3 位作者 陈代杰 李继安 阚士东 邵雷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从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中克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磷酸化酶基因并异源表达,建立其磷酸化反应的体外测活方法。方法:考察临床分离MRSA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敏感性,从中克隆磷酸化酶基因,并连入pET28a构建表达载... 目的:从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中克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磷酸化酶基因并异源表达,建立其磷酸化反应的体外测活方法。方法:考察临床分离MRSA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敏感性,从中克隆磷酸化酶基因,并连入pET28a构建表达载体和菌株,将表达的重组蛋白以亲和色谱分离纯化;使用ESI-MS以及抗菌活性实验测定其磷酸化酶活性。结果:药敏实验表明临床分离的6株MRSA均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敏感,重组表达克隆到的磷酸化酶,表达产物纯化后的纯度大于90%,体外催化试验表明,重组磷酸化酶2h内可以催化反应体系内的卡那霉素B完全磷酸化。结论:异源表达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磷酸化酶具有很好的活性,体外测活方法可靠快捷,为建立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磷酸化酶抑制剂筛选模型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磷酸化酶 异源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基转移酶编码基因snogE中断对诺加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石煊雯 李梦茜 +3 位作者 李航 李继安 陈代杰 邵雷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60-464,共5页
为了考察基因snogE中断对诺加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比对多种糖基转移酶的氨基酸序列,并克隆与已知蒽环类抗生素糖基转移酶序列同源性最高的snogE编码基因片段,构建基因中断质粒pSXW-2-62。利用接合转移的方法将其转入产诺加霉素的胡桃链... 为了考察基因snogE中断对诺加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比对多种糖基转移酶的氨基酸序列,并克隆与已知蒽环类抗生素糖基转移酶序列同源性最高的snogE编码基因片段,构建基因中断质粒pSXW-2-62。利用接合转移的方法将其转入产诺加霉素的胡桃链霉菌中并发生同源重组,得到重组菌株mSXW-2-71,验证突变株基因型与发酵产物。结果表明,基因中断质粒以正确方式整合入基因组,中断了snogE基因;在突变株发酵产物中无法检测到诺加霉素产生。snogE基因编码的糖基转移酶在诺加霉素的生物合成途径中是必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加霉素 糖基转移酶 基因中断 同源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仙米藻胆蛋白和藻蓝蛋白对S180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1
作者 余佳 陈颖 +2 位作者 马淑梅 张瑞华 王玉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99-405,共7页
目的:对人工养殖的葛仙米藻胆蛋白和藻蓝蛋白在S180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通过考察S180荷瘤小鼠肿瘤体积、小鼠脏器指数和肿瘤组织切片观察,对葛仙米中藻胆蛋白、藻蓝蛋白的体内抗肿瘤活性进行评价,并初步研究了... 目的:对人工养殖的葛仙米藻胆蛋白和藻蓝蛋白在S180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通过考察S180荷瘤小鼠肿瘤体积、小鼠脏器指数和肿瘤组织切片观察,对葛仙米中藻胆蛋白、藻蓝蛋白的体内抗肿瘤活性进行评价,并初步研究了其作用机制。结果: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显示,葛仙米藻胆蛋白12.5、25、50 mg/kg剂量组对小鼠肉瘤S180的抑瘤率分别为11.19%、20.14%、37.65%。葛仙米藻蓝蛋白12.5、25、50 mg/kg剂量组对小鼠肉瘤S180的抑瘤率分别为19.74%、35.00%、52.06%。藻蓝蛋白能够明显促进抑癌蛋白P53和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抑制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结论:葛仙米藻蓝蛋白高剂量组可显著减少S180肉瘤细胞的增殖,葛仙米藻蓝蛋白低、中剂量和葛仙米藻胆蛋白高剂量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人工养殖的葛仙米中藻胆蛋白和藻蓝蛋白具有较好的体内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仙米 藻胆蛋白 藻蓝蛋白 S180荷瘤小鼠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古霉素糖基转移酶GtfE的异源表达与体外活性检测
12
作者 王元希 陈俊升 +3 位作者 邵雷 李继安 林惠敏 陈代杰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2-276,共5页
为了得到具有糖基转移酶活性的重组蛋白,从万古霉素产生菌总DNA中克隆万古霉素糖基转移酶基因gtfE,连入pET-37b构建表达质粒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体外测定纯化后的重组蛋白糖基转移酶活性,用HPLC和ESI-MS检测反应产物。结果表明... 为了得到具有糖基转移酶活性的重组蛋白,从万古霉素产生菌总DNA中克隆万古霉素糖基转移酶基因gtfE,连入pET-37b构建表达质粒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体外测定纯化后的重组蛋白糖基转移酶活性,用HPLC和ESI-MS检测反应产物。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具有预期活性,可以催化尿苷二磷酸葡萄糖与万古霉素苷元的糖基化反应。本研究为获得糖基多样性的万古霉素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生物合成 糖基转移酶 异源表达 体外转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