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蛋白p27^(kip1)在肿瘤预后中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
作者 吴炅 邵志敏 沈镇宙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84-86,共3页
细胞增殖是可调控的 ,细胞周期正向和负向调节因素参与其中。目前已发现细胞周期蛋白 /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剂同细胞周期G1期的调控有关。这些抑制剂中 ,p2 7kip1的研究特别受重视 ,在G1期细胞周期蛋白 /周期蛋白激酶复合物的调节中起主要... 细胞增殖是可调控的 ,细胞周期正向和负向调节因素参与其中。目前已发现细胞周期蛋白 /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剂同细胞周期G1期的调控有关。这些抑制剂中 ,p2 7kip1的研究特别受重视 ,在G1期细胞周期蛋白 /周期蛋白激酶复合物的调节中起主要作用。p2 7高表达可引起G1期阻滞 ,抑制多种癌细胞的生长。目前仅在少数种类的肿瘤中检测了p2 7的免疫活性。在结肠癌和乳腺癌中 ,p2 7低表达与肿瘤进展和低生存率相关。研究证明p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细胞周期蛋白 预后 P27^KIP1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及其外科处理 被引量:3
2
作者 管祖庆 蔡三军 莫善兢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原因及治疗问题。方法对41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作回顾性研究。分析了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时间,局部复发部位,治疗情况和预后。结果本组患者中24例首次手术为直肠经腹低位切除术(Dixon's术),...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原因及治疗问题。方法对41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作回顾性研究。分析了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时间,局部复发部位,治疗情况和预后。结果本组患者中24例首次手术为直肠经腹低位切除术(Dixon's术),其中18例为吻合口复发,6例为盆腔复发。17例首次手术为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均为会阴部复发。32例(78.0%)于术后2年内复发。本组32例再次行根治性手术,术后无瘤生存1年内11例,2年内6例,5例无瘤生存3年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复发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外生殖器恶性肿瘤大块切除后缺损区的修复 被引量:1
3
作者 顾卫列 刘守业 王亚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 对局部晚期的男性外生殖器恶性肿瘤大块切除后缺损区的修复.方法 对本组11例患者行病灶广泛切除及淋巴结清扫后,运用筋膜皮瓣、腹直肌岛状肌皮瓣、臀大肌及阔筋膜张肌复合肌皮瓣进行缺损区修复,重点介绍了腹直肌岛状肌皮瓣的切除方... 目的 对局部晚期的男性外生殖器恶性肿瘤大块切除后缺损区的修复.方法 对本组11例患者行病灶广泛切除及淋巴结清扫后,运用筋膜皮瓣、腹直肌岛状肌皮瓣、臀大肌及阔筋膜张肌复合肌皮瓣进行缺损区修复,重点介绍了腹直肌岛状肌皮瓣的切除方法.结果 11例患者中10例患者修复区Ⅰ期愈合,1例延期愈合.结论 根据缺损程度选择合适的皮瓣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 外生殖器肿瘤 肌皮瓣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柔比星联合应用治疗疑难恶性肿瘤临床研究
4
作者 傅红 师英强 +4 位作者 莫善兢 朱慰祺 刘统华 周烨 吴江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85-386,共2页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联合用药 吡柔比星 动脉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M_2癌基因及其与P53肿瘤抑制基因关系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江明 邵志敏 +1 位作者 韩企夏 沈镇宙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06-208,共3页
MDM_2癌基因及其与P53肿瘤抑制基因关系的研究进展江明,邵志敏,韩企夏,沈镇宙(上海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外科200032)大量研究表明P53肿瘤抑制基因在维持基因组稳定、DNA损伤反应和编程性细胞死亡(apopt... MDM_2癌基因及其与P53肿瘤抑制基因关系的研究进展江明,邵志敏,韩企夏,沈镇宙(上海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外科200032)大量研究表明P53肿瘤抑制基因在维持基因组稳定、DNA损伤反应和编程性细胞死亡(apoptosis)中起重要作用,认为P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基因 肿瘤抑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MDM2和p53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病理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江明 邵志敏 +3 位作者 陆劲松 吴炅 韩企夏 沈镇宙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82-85,共4页
研究乳腺癌组织MDM2和p53蛋白质的定位、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大小、病理分型、分类、分级、癌周浸润程度、纤维组织反应和淋巴细胞反应等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和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 研究乳腺癌组织MDM2和p53蛋白质的定位、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大小、病理分型、分类、分级、癌周浸润程度、纤维组织反应和淋巴细胞反应等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和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06例乳腺癌组织石蜡切片标本mdm2和p53蛋白质的定位和表达水平,比较其与各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1)乳腺癌组织mdm2和p53蛋白质均明确定位于细胞核;(2)106例乳腺癌组织mdm2表达阳性率为81.1%,p53为75.3%,mdm2与p53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系;(3)乳腺癌组织mdm2和p53蛋白质的表达水平与病理学分级、癌周浸润程度和纤维组织反应有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病理分型、分类和淋巴细胞反应无关(P>0.05)。结论检测乳腺癌组织p53蛋白质和mdm2的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细胞分级、分化和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MDM2基因 P53蛋白 基因表达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中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7
7
作者 张亚伟 沈镇宙 +1 位作者 施达仁 陆洪芬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01-104,共4页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乳腺癌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988年97例手术治疗的浸润性乳腺癌,以及1984~1992年间手术治疗的13例导管内癌(DCIS)、6例导管内癌伴早期浸润(DCIS...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乳腺癌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988年97例手术治疗的浸润性乳腺癌,以及1984~1992年间手术治疗的13例导管内癌(DCIS)、6例导管内癌伴早期浸润(DCIS+Ca),6例导管上皮高度增生(PBD)的原发灶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合临床资料、c-erbB-2、p53表达情况,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对97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浸润性乳腺癌与DCIS、PBD相比,有较高的PCNA阳性细胞标记指数(PCNALI)(P<0.05)。在DCIS与PBD两组患者中,PCNALI无差别(P>0.05)。在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中,高PCNALI指数的无病生存率低(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淋巴结转移情况、肿块大小、PCNALI、c-erbB-2是独立的预后指标。结论PCNALI随着恶性程度增加而升高,是一个新的乳腺癌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细胞核抗原 预后 乳腺癌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并发肛周派杰病3例报道 被引量:4
8
作者 蔡三军 朱雄增 +2 位作者 莫善兢 杜祥 傅红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55-155,共1页
直肠癌并发肛周派杰病3例报道蔡三军朱雄增*莫善兢杜祥*傅红(上海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腹外科,*病理科,上海200032)乳腺派杰(Paget)病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而乳腺外Paget病却较少见。肛周Paget病继发于... 直肠癌并发肛周派杰病3例报道蔡三军朱雄增*莫善兢杜祥*傅红(上海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腹外科,*病理科,上海200032)乳腺派杰(Paget)病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而乳腺外Paget病却较少见。肛周Paget病继发于直肠癌更为少见。国内尚未见报道,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肛周派杰病 并发症 病例报告 肛管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8
9
作者 柳光宇 邵志敏 沈镇宙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93-96,共4页
紫杉醇具有促微管聚合及使细胞分裂停滞的作用 ,但这一作用并非导致人类乳腺癌细胞凋亡的直接原因。近年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示紫杉醇可能通过启动了与细胞凋亡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及一系列蛋白质修饰过程而发挥细胞毒性作用。其中抗凋... 紫杉醇具有促微管聚合及使细胞分裂停滞的作用 ,但这一作用并非导致人类乳腺癌细胞凋亡的直接原因。近年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示紫杉醇可能通过启动了与细胞凋亡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及一系列蛋白质修饰过程而发挥细胞毒性作用。其中抗凋亡蛋白bcl 2的磷酸化似乎起关键性作用 ,在其上游包括c Raf 1和PKA ,下游还有caspase 3、PARP等都可能参与这一诱导凋亡过程。此外p34cdc 2激酶、p35和p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乳腺癌 细胞凋亡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俊 沈坤炜 +1 位作者 韩企夏 沈镇宙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近期和远期临床效果,为今后开展前瞻性临床研究作准备。方法对1984~1991年我院住院手术的26例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和48例术前未作任何辅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作回顾性分析,资料计算化疗后对临床肿...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近期和远期临床效果,为今后开展前瞻性临床研究作准备。方法对1984~1991年我院住院手术的26例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和48例术前未作任何辅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作回顾性分析,资料计算化疗后对临床肿瘤退缩程度和生存率作比较。其中新辅助化疗组患者接受一个疗程的CMF方案〔环磷酰胺(CTX)600mg/m2,静脉推注,第1天和第8天;甲氨喋吟(MTX)30mg/m2,静脉推注,第1天和第8天;氟尿嘧啶(5-FU)5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和第8天〕化疗后进行手术。结果新辅助化疗后4例部分缓解。在平均44个月(2~120个月)的随访中,新辅助化疗组8例出现复发(3.8%),对照组32例出现复发(66.7%),18例死于乳腺癌(37.5%)。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差别有显著意义(P<O.05),多因素分析发现新辅助化疗仪对患者无病生存率有影响。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前行两次CMF全身化疗的临床客观退缩率较低,但可提高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在进一步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时应适当增加化疗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药物疗法 术前 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化法检测组织蛋白酶-D在淋巴结阴性乳腺癌中的预后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邵志敏 江明 沈镇宙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97-100,共4页
研究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标本中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D)的含量及其预后价值。方法应用生化法检测198例乳腺癌标本中组织蛋白酶-D的含量,结合统计学生存率分析和单个相互因素分析方法,研究其在患者预后中的作用。... 研究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标本中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D)的含量及其预后价值。方法应用生化法检测198例乳腺癌标本中组织蛋白酶-D的含量,结合统计学生存率分析和单个相互因素分析方法,研究其在患者预后中的作用。结果(1)198例乳腺癌标本中,162例淋巴结阴性,36例淋巴结阳性,淋巴结阳性标本中组织蛋白酶-D的含量要高于淋巴结阴性者。(2)162例淋巴结阴性患者中组织蛋白酶-D低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要高于中、高表达者。(3)组织蛋白酶-D的含量高低是唯一能对乳腺癌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有提示作用的预后指标。结论应用生化法检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标本中组织蛋白酶-D的含量是临床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蛋白酶 恶性肿瘤 预后 乳腺癌 生化法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8例大肠腺瘤癌变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蔡宏 莫善兢 蔡三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39-242,共4页
目的 为了纠正临床工作中将“大肠腺瘤癌变”与低恶性、早期癌混为一谈,且不恰当地施行简单手术的错误观点和处理方法.方法 我们对1995~1997年三年间收治的148例大肠腺瘤癌变病例进行了临床与病理的回顾性调查统计.结果 我们发现癌变... 目的 为了纠正临床工作中将“大肠腺瘤癌变”与低恶性、早期癌混为一谈,且不恰当地施行简单手术的错误观点和处理方法.方法 我们对1995~1997年三年间收治的148例大肠腺瘤癌变病例进行了临床与病理的回顾性调查统计.结果 我们发现癌变局限于粘膜层、粘膜肌层、粘膜下层者仅27例(占18.8%),而浸及浆膜层者有72例(占50%),更有43例发现肠周淋巴结转移(占30.7%),18例(占12.5%)出现血道转移或腹盆腔种植转移.而在这148例腺癌癌变病例中有51例(35.5%)虽经1~3次活检仍未能确诊腺瘤癌变,而且在这51例术前活检仅报告为腺瘤者中最后手术病理发现癌变浸及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者共43例,占84.3%,伴淋巴结转移和血道转移或种植转移的也分别有10例(19.6%)和7例(13.7%).结论 大肠腺瘤癌变决不等于早期癌,活检报告为良性腺瘤者不等于该腺瘤无癌变,也不等于早期癌.我们应正确处理大胸腺瘤癌变,正确处理临床上疑有癌变而活检未能证实的大肠腺瘤,避免不恰当地缩小手术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瘤 癌变 大肠肿瘤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视黄酸受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余黎明 邵志敏 +2 位作者 蔡三军 韩企夏 沈镇宙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34-136,共3页
乳腺癌视黄酸受体的研究进展余黎明邵志敏蔡三军韩企夏沈镇宙(上海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外科,上海200032)134维生素A族化合物包括维生素A及其衍生物,它们在细胞的形态发生、生长、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已用于肿... 乳腺癌视黄酸受体的研究进展余黎明邵志敏蔡三军韩企夏沈镇宙(上海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外科,上海200032)134维生素A族化合物包括维生素A及其衍生物,它们在细胞的形态发生、生长、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已用于肿瘤的化学预防及分化治疗。一般此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视黄酸受体 研究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9例鳃裂囊肿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端树 陈祥锦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43-144,共2页
目的 :探讨鳃裂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析了本院 1990— 1999年所收治的 5 9例鳃裂囊肿临床资料。结果 :好发部位在第二鳃弓 ,第一鳃弓也可发病 ;肿块大、病程长增加手术难度 ,本组病例均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结论 :鳃裂囊肿临... 目的 :探讨鳃裂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析了本院 1990— 1999年所收治的 5 9例鳃裂囊肿临床资料。结果 :好发部位在第二鳃弓 ,第一鳃弓也可发病 ;肿块大、病程长增加手术难度 ,本组病例均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结论 :鳃裂囊肿临床少见 ,临床对怀疑鳃裂囊肿的肿块 ,可行细针穿刺细胞学 ,B超及CT检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鳃裂囊肿 诊断 治疗 头颈部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定存 倪耀忠 +1 位作者 莫善兢 陈哲京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45-146,152,共3页
目的 :探讨总结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 (HNPCC)的特征 ,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复习文献并结合本组四个家族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HNPCC发病年龄轻 ,平均发病年龄 44岁 ;约 6 5 %的患者病变发生在脾曲近侧结肠 ;约 2 ... 目的 :探讨总结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 (HNPCC)的特征 ,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复习文献并结合本组四个家族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HNPCC发病年龄轻 ,平均发病年龄 44岁 ;约 6 5 %的患者病变发生在脾曲近侧结肠 ;约 2 5 %的患者有多原发大肠癌 ;2 0— 70 %的患者可检测到错配修复基因 (MMR)的突变 ;病理分化差但有较好的预后。结论 :HNPCC有明显的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 HNPCC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夏长华 胡巧英 +1 位作者 姚伟强 韩企夏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43-245,共3页
目的研究p53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66例食管癌外科切除标本,用亲和素一生物素一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查p53的表达,并以Cox回归模型分析食管癌预后的指标。结果食管... 目的研究p53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66例食管癌外科切除标本,用亲和素一生物素一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查p53的表达,并以Cox回归模型分析食管癌预后的指标。结果食管癌中p53总的阳性表达率为68.2%。其表达水平与病灶长度、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有无淋巴结转移及p53表达水平是影响食管癌预后的独立指标。结论P53表达是反映食管癌预后的较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基因.p53 基因表达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例阴囊Paget病报道 被引量:1
17
作者 顾卫列 刘守业 王亚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目的对15例阴囊Paget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其预后进行分析。方法14例行病灶广泛切除,7例证实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5例行淋巴结清除术。4例患者由于创面缺损较大而行植皮,筋膜皮瓣及带血管蒂的腹直肌岛状肌皮瓣... 目的对15例阴囊Paget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其预后进行分析。方法14例行病灶广泛切除,7例证实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5例行淋巴结清除术。4例患者由于创面缺损较大而行植皮,筋膜皮瓣及带血管蒂的腹直肌岛状肌皮瓣修复。结果7例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6例死亡,其中5例在5年内死亡。1例失访。无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者均存活。结论阴囊Paget病的治疗首选手术切除。一旦有淋巴结转移,其5年生存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囊疾病 外科手术 PAGET病 阴囊湿疹样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保肛手术吻合口复发的处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管祖庆 蔡三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吻合口复发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对18例直肠经腹低位切除术(Dixon′s术)后吻合口复发者作回顾性研究,分析了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吻合口复发的时间、治疗情况和疗效。结果本组16例(889%)于术后... 目的探讨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吻合口复发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对18例直肠经腹低位切除术(Dixon′s术)后吻合口复发者作回顾性研究,分析了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吻合口复发的时间、治疗情况和疗效。结果本组16例(889%)于术后2年内复发。12例再次行根治性手术,术后无瘤生存2年5例,5年以上2例,带瘤生存2年2例。结论保肛手术应慎重,术后吻合口复发仍以外科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保肛手术 吻合口 复发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滤泡状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卓颖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40-342,共3页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诊断 治疗 甲状腺滤泡状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腺癌细胞株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及溴脱氧尿核苷参入的研究
20
作者 张亚伟 江明 +2 位作者 邵志敏 施达仁 沈镇宙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研究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传代后培养,每天收获部分细胞,连续8天,分别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检测及溴脱氧尿核苷(BrdU)参入测定,比较PCN... 目的研究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传代后培养,每天收获部分细胞,连续8天,分别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检测及溴脱氧尿核苷(BrdU)参入测定,比较PCNA阳性细胞标记指数(PCNALI)与BrdU标记指数(BrdULI)的动态变化的相关性。结果在MCF-7细胞传代培养中,PCNALI与BrdULI两个指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γ=0.92,P<0.01)。结论PCNALI作为细胞增殖指标,为细胞增殖动力学变化提供了可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细胞株 增殖细胞核抗原 溴脱氧尿核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