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开设神经生物学课程已刻不容缓 被引量:3
1
作者 关新民 万选才 +7 位作者 韩济生 黄显奋 宋朝佑 朱培纯 于英心 茹立强 吕证宝 施雪筠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77-279,共3页
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开设神经生物学课程已刻不容缓关新民,万选才,韩济生,黄显奋,宋朝佑,朱培纯,于英心,茹立强,吕证宝,施雪筠神经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神经系统的综合学科,或者说是一门横向联系的学科。神经生物学和神经科学一... 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开设神经生物学课程已刻不容缓关新民,万选才,韩济生,黄显奋,宋朝佑,朱培纯,于英心,茹立强,吕证宝,施雪筠神经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神经系统的综合学科,或者说是一门横向联系的学科。神经生物学和神经科学一般说二者是同义语,更严格一些应该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物学 医学教育 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延髓吻部腹侧区一些神经递质的分布——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2
作者 田启 周敬修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9-52,共4页
用PAP法观察了大鼠延髓吻部腹侧区一些神经递质的分布。结果表明:5-羟色胺(5-HT)样、p物质(SP)样、胆囊收缩素(CCK)样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见于延髓中缝核群、巨细胞网状核腹侧份和外侧巨细胞旁网状核。还发现此区有神经降压肽(NT)样免疫反... 用PAP法观察了大鼠延髓吻部腹侧区一些神经递质的分布。结果表明:5-羟色胺(5-HT)样、p物质(SP)样、胆囊收缩素(CCK)样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见于延髓中缝核群、巨细胞网状核腹侧份和外侧巨细胞旁网状核。还发现此区有神经降压肽(NT)样免疫反应阳性胞体、纤维和终末的分布,阳性细胞出现于外侧巨细胞旁网状核及其靠近软脑膜的部位,为多角形和梭形的小细胞,有二至数个突起。各种免疫反应细胞在此区的分布蜜度为5-HT>SP>CCK>NT。本文还对多种神经递质分布于此区的机能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吻部 腹侧区 神经递体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猫部分去传入脊髓Ⅱ板层可塑性的影响──电镜定量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董红心 吴良芳 保天然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10,共5页
既往研究已经表明针刺能促进脊髓的可塑性变化。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针刺引起可塑性变化的最小疗程以及是否对非针刺侧也有影响。10只猫切断一侧L1~L5、L7~S2背根及背根节,保留L6。术后电针刺激手术侧后肢L6神经支配范... 既往研究已经表明针刺能促进脊髓的可塑性变化。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针刺引起可塑性变化的最小疗程以及是否对非针刺侧也有影响。10只猫切断一侧L1~L5、L7~S2背根及背根节,保留L6。术后电针刺激手术侧后肢L6神经支配范围的足三里和悬钟,伏兔和三阴交穴位。用电镜定量方法计数针刺一疗程(5只)和二疗程(5只)对脊髓Ⅱ板层不同突触性终末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组动物对照侧两类突触性终末数与非针刺动物比无明显变化,实验侧背根来源的复合终末数分别为对照侧的45%与88%,二疗程组比一疗程组和非针刺动物都明显增加。非背根来源的简单终末数在二疗程组虽有增加,但增加幅度与非针刺动物一致。表明针刺促进备用根纤维可塑性变化在二疗程时才明显,而对非针刺侧却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第Ⅱ板层 可塑性 针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药理 被引量:19
4
作者 缪兵 张安中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8,共4页
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药理缪兵,张安中(上海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2)50年代初.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居住在北极、以狩猎为生、以鱼和肉食为主的爱斯基摩人,虽然是高... 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药理缪兵,张安中(上海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2)50年代初.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居住在北极、以狩猎为生、以鱼和肉食为主的爱斯基摩人,虽然是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但冠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 药理 降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中细胞凋亡发生的多元调节机制 被引量:12
5
作者 印克杰 孙凤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1-13,共3页
脑缺血中细胞凋亡发生的多元调节机制*印克杰孙凤艳(上海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2中国图书分类号R329.21;R329.26;R743.3细胞凋亡最早于1972年由ker... 脑缺血中细胞凋亡发生的多元调节机制*印克杰孙凤艳(上海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2中国图书分类号R329.21;R329.26;R743.3细胞凋亡最早于1972年由kerr等人首先提出。作为一种有别于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细胞凋亡 多元调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α_2肾上腺素受体与镇痛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明辉 黄显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5-18,共4页
中枢α_2肾上腺素受体与镇痛陈明辉,黄显奋(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上海200032)中文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971.1早在1904年,Weber就发现肾上腺素(adrenali... 中枢α_2肾上腺素受体与镇痛陈明辉,黄显奋(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上海200032)中文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971.1早在1904年,Weber就发现肾上腺素(adrenalin,A)有中枢镇痛作用,进一步的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素受体 受体 α2-AR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自由基和脑缺血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学君 孙凤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44-47,共4页
羟自由基是一种活性高、毒性大的自由基,它在脑缺血及其再灌注的损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自由基造成神经细胞死亡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综述,脑缺血中羟自由基产生的可能途径;脑缺血中羟自由基的变化;羟自由基在脑缺... 羟自由基是一种活性高、毒性大的自由基,它在脑缺血及其再灌注的损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自由基造成神经细胞死亡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综述,脑缺血中羟自由基产生的可能途径;脑缺血中羟自由基的变化;羟自由基在脑缺血性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以及羟自由基清除剂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自由基 脑缺血 羟自由基清除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是抗癫痫还是致癫痫? 被引量:5
8
作者 黄志农 程介士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3-266,共4页
自80年代NO作为可能的神经递质备受人们的关注,各个领域的工作者纷纷将之纳入自己的研究范畴。NO在癫痫中的作用也得到广泛的研究,本文从NO可能有抗痫作用,NO可能有致痫作用的证据及机制,NO与癫痫发作时脑血流的改变,... 自80年代NO作为可能的神经递质备受人们的关注,各个领域的工作者纷纷将之纳入自己的研究范畴。NO在癫痫中的作用也得到广泛的研究,本文从NO可能有抗痫作用,NO可能有致痫作用的证据及机制,NO与癫痫发作时脑血流的改变,以及实验结果不一致的解释等四方面,对近10年来NO在癫痫发病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7-硝基吲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小波方法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光冶 董长江 周钢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87-190,共4页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小波方法分析陈光冶(上海交通大学振动噪声研究所,上海200032)董长江(上海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上海)周钢(上海交通大学应用数学系,上海)关键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小波变换,信号处理一、引言...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小波方法分析陈光冶(上海交通大学振动噪声研究所,上海200032)董长江(上海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上海)周钢(上海交通大学应用数学系,上海)关键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小波变换,信号处理一、引言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能够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 听觉诱发电位 小波变换 信号处理 脑干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大脑中动脉阻塞大鼠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金竹青 程介士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6期120-120,共1页
本课题旨在探讨电针对动物急性脑缺血时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由于NO的作用在脑缺血不同阶段及细胞来源而有所不同,因此,观察了电针对脑缺血后各型NOS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刺可能通过抑制脑缺血后nNOSmRNA。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阻塞 电针 RT-RCR法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侧网状旁巨细胞核在痛觉调制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丽 曹小定 吴根诚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21-325,共5页
外侧网状旁巨细胞核(RPGL)是位于延髓头端腹外侧区网状结构中的一个核团,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它与镇痛有关核团具有广泛的纤维联系,如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中缝大核(NRM)、网状外侧核(LRN)等。该核团的多种递质如内阿片肽、去甲... 外侧网状旁巨细胞核(RPGL)是位于延髓头端腹外侧区网状结构中的一个核团,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它与镇痛有关核团具有广泛的纤维联系,如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中缝大核(NRM)、网状外侧核(LRN)等。该核团的多种递质如内阿片肽、去甲肾上隙素、γ-氨基丁酸等均参与其痛觉调制机制。目前认为,RPGL是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觉 调节 外侧网状结构 巨细胞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电惊厥后脑内生长抑素受体的变化
12
作者 胡江元 李耀功 +1 位作者 李宽 黄显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08-409,共2页
目的观察大鼠电惊厥后脑内生长抑素受体的变化。方法应用受体结合放射自显影术、计算机显微图象处理技术观测。结果正常大鼠大脑皮层、杏仁核、新纹状体、伏膈核、海马CA区、齿状回、嗅球、弓状核、下丘脑室周区、下丘脑腹内侧核、视前... 目的观察大鼠电惊厥后脑内生长抑素受体的变化。方法应用受体结合放射自显影术、计算机显微图象处理技术观测。结果正常大鼠大脑皮层、杏仁核、新纹状体、伏膈核、海马CA区、齿状回、嗅球、弓状核、下丘脑室周区、下丘脑腹内侧核、视前区内侧区、中央灰质、黑质等脑区内有125I-Tyr11-SS28特异性结合;电惊厥后,大鼠颞叶听皮质、梨状皮质、内嗅皮质、杏仁内侧核、海马CA区、齿状回、下丘脑腹内侧核等脑区125I-Tyr11-SS28的特异性结合比正常大鼠显著增加(P<0.05)。结论电惊厥的发作可能与不同脑区内生长抑素受体的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电惊厥 生长抑素受体 放射自显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在青霉素致痫中的作用及与NMDA和非NMDA受体的关系
13
作者 陆巍 陈刚 程介士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18-322,共5页
目的阐明一氧化氮(nitrioxide,NO)在青霉素致痫中的作用及与NMDA及非NMDA受体的关系。方法用自制的一氧化氮敏感电极——Nafion-壳聚糖合镍修饰铂电极(Nafion-CTS(Ni)-Pt)连续测定了... 目的阐明一氧化氮(nitrioxide,NO)在青霉素致痫中的作用及与NMDA及非NMDA受体的关系。方法用自制的一氧化氮敏感电极——Nafion-壳聚糖合镍修饰铂电极(Nafion-CTS(Ni)-Pt)连续测定了青霉素致痫海马脑片CA1区锥体层神经元NO的释放,并同时观察了N-methyl-D-asparate(NMDA)受体阻断剂DL-2-amino-phospho-no-valericacid(AP5)及非NMDA/AMPA受体阻断剂6,7-dini-troquinoxaline-2,3(1h,4h)-dione(DNQX)对诱发痫波及NO含量的影响。结果①自制NO敏感电极检测NO浓度线性范围为4.5×10-4~1.0×10-8mol·L-1,检测下限为5.0×10-8mol·L-1;②青霉素致痫时NO释放增加,与诱发脑片痫波有剂量反应关系;③NMDA受体阻断剂AP5(50μmol·L-1)明显抑制电刺激Schafer's纤维引起的CA1区诱发痫波,表现为痫波数减少,同时伴有NO释放下降;④非NMDA受体阻断剂DNQX(3μmol·L-1)对诱发痫波作用不明显,NO释放亦无显著变化;⑤AP5与一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素 癫痫 NMDA受体 一氧化氮 致痫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喹导致大鼠肌组织载脂蛋白E大量表达
14
作者 顾拥军 马加宝 +1 位作者 小山文隆 井原康夫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4-48,共5页
载脂蛋白E (ApoE)与迟发的家族性及孤发性阿尔茨海默 (Alzheimer)病密切相关 .氯喹慢性中毒可诱发某些肌病理改变 ,出现 β淀粉样蛋白 ( βAP)与tau蛋白等的沉积 ,与Alzheimer脑中见到的病理改变类似 .为分析这一改变的机制 ,用逆转录... 载脂蛋白E (ApoE)与迟发的家族性及孤发性阿尔茨海默 (Alzheimer)病密切相关 .氯喹慢性中毒可诱发某些肌病理改变 ,出现 β淀粉样蛋白 ( βAP)与tau蛋白等的沉积 ,与Alzheimer脑中见到的病理改变类似 .为分析这一改变的机制 ,用逆转录结合多聚酶链反应技术 (RT PCR)对氯喹处理的大鼠肌肉中ApoE表达的改变进行了研究 .在PCR定量中采用了一种稳定表达的内源性甘油醛 3 磷酸脱氢酶mRNA作为内部参照 .PCR扩增在很宽的循环数范围内成线性 ,且靶mRNA与参照mRNA的扩增效率相当 .氯喹处理后大鼠肌肉中ApoEmRNA的表达从第 6周开始增加 ,第 8周后超过对照组的 2 0多倍 .结果提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喹 载脂蛋白E 早老性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环利定对家兔脑缺血及再灌注时脑电功率谱变化的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陆亦风 邢晔忠 +1 位作者 曹小定 张安中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45-349,共5页
在急性兔脑缺血和再灌注模型上,采用脑电的计算机功率谱分析技术,研究了苯环利定对脑缺血及再灌注各期脑电功率谱的影响。缺血30min,脑电幅度受到严重抑制,甚至变平坦,总功率大大下降、而δ频段功率百分比显著增加。O、α和β频段的功... 在急性兔脑缺血和再灌注模型上,采用脑电的计算机功率谱分析技术,研究了苯环利定对脑缺血及再灌注各期脑电功率谱的影响。缺血30min,脑电幅度受到严重抑制,甚至变平坦,总功率大大下降、而δ频段功率百分比显著增加。O、α和β频段的功率百分比相应下降;平均频率向低频范围移动。再灌注后.各频段的功率百分比和平均频率迅速恢复至缺血前水平,但总功率恢复差,苯环利定80μg·kg^(-1)能抑制缺血后引起的总功率下降,苯环利定40和80μg·kg^(-1)还能促进再灌注后总功率的恢复,苯环利定80μg·kg^(-1)也能对抗缺血引起的δ频段功率百分比上升,抑制脑缺血后O频段的功率百分比下降和平均频率下降。实验结果表明苯环利定具有减轻脑缺血时脑电活动抑制和促进再灌注后脑电活动恢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环利定 脑缺血 脑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时兴奋性氨基酸及其拮抗剂的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骏 程介士 张安中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9-11,共3页
脑缺血时兴奋性氨基酸及其拮抗剂的作用高骏,程介士,张安中(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神经生物学教研室.上海200032)近来许多实验证实,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在脑缺血造成的神经损伤过程中起着... 脑缺血时兴奋性氨基酸及其拮抗剂的作用高骏,程介士,张安中(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神经生物学教研室.上海200032)近来许多实验证实,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在脑缺血造成的神经损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体和离体的实验均证明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兴奋性 脑缺血 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环利定对兔急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脑脊液中β-内啡肽免疫活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陆亦风 张安中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结扎兔双侧椎动脉和颈总动脉,导致急性脑缺血。缺血30min后重新开放双侧颈总动脉,使再灌注。脑缺血30min再灌注2h后,脑脊液中β—内啡肽免疫活性物质含量比缺血前增加1.01±0.52mg/L。icv苯环利定20μg/kg组,脑脊液中β—内啡肽免... 结扎兔双侧椎动脉和颈总动脉,导致急性脑缺血。缺血30min后重新开放双侧颈总动脉,使再灌注。脑缺血30min再灌注2h后,脑脊液中β—内啡肽免疫活性物质含量比缺血前增加1.01±0.52mg/L。icv苯环利定20μg/kg组,脑脊液中β—内啡肽免疫活性物质含量比缺血前增加0.36±0.32mg/L。icv苯环利定80μg/kg组,脑脊液中β—内啡肽免疫活性物质含量比缺血前下降0.19±0.44mg/L。提示苯环利定能抑制脑缺血后脑内β—内啡肽释放,减轻脑缺血性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啡肽 脑脊液 脑缺血 苯环利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隔核内注射α-及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对电针镇内脏痛和皮肤痛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汪溯 莫浣英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129-134,共6页
隔核内注射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10μg/2μl)或β受体阻断剂心得安(10μg/2μl)能阻断电针背部“穴位”镇内脏痛的效应,并可加强电针前肢“穴位”对皮肤镇痛的后效应,该结果提示隔核内的α受体和β受体被阻断不利于电针镇内脏痛,而有... 隔核内注射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10μg/2μl)或β受体阻断剂心得安(10μg/2μl)能阻断电针背部“穴位”镇内脏痛的效应,并可加强电针前肢“穴位”对皮肤镇痛的后效应,该结果提示隔核内的α受体和β受体被阻断不利于电针镇内脏痛,而有利于电针镇皮肤痛后效应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核 痛阈 酚妥拉明 心得安 电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体大鼠肠系膜上动脉灌流及其应用
19
作者 陆亦风 孙凤艳 张安中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331-334,共4页
离体血管生物鉴定模型主要有螺旋条、环肌张力试验和血管灌流标本。前二种方法应用较多,而离体血管灌流标本国内尚未见文献报道。血管灌流标本具有损伤小、对药物反应灵敏、重复性好及标本稳定、存活期长等优点。本文介绍大鼠肠系膜上... 离体血管生物鉴定模型主要有螺旋条、环肌张力试验和血管灌流标本。前二种方法应用较多,而离体血管灌流标本国内尚未见文献报道。血管灌流标本具有损伤小、对药物反应灵敏、重复性好及标本稳定、存活期长等优点。本文介绍大鼠肠系膜上动脉灌流方法及药物与电场刺激对动脉灌流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流压 药物 大鼠 肠系膜上动脉 电场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体兔脑基底动脉环电场刺激模型及应用
20
作者 童杰飞 孙凤艳 张安中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98-400,共3页
离体血管生物鉴定模型主要有螺旋条,环肌张力试验和血管灌流模型[1-2]。对于细小血管研究,主要是应用环肌张力试验。对脑血管药物的研究比较困难。
关键词 脑基底动脉 电场刺激模型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