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纯性肥胖大鼠的肥胖特点及瘦素的变化 被引量:14
1
作者 曲晓义 张国平 +2 位作者 陈愉 焦东海 金惠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233-1235,共3页
目的 :在单纯性肥胖大鼠中研究其肥胖特点及瘦素的变化。方法 :6 0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 ,肥胖组 (n =40 )喂高能量饲料 ,对照组 (n =2 0 )喂普通饲料 ,动态观察体重、腹腔脂肪的变化 ,用免疫组化(ABC法 )法观察腹腔脂肪细胞瘦素表... 目的 :在单纯性肥胖大鼠中研究其肥胖特点及瘦素的变化。方法 :6 0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 ,肥胖组 (n =40 )喂高能量饲料 ,对照组 (n =2 0 )喂普通饲料 ,动态观察体重、腹腔脂肪的变化 ,用免疫组化(ABC法 )法观察腹腔脂肪细胞瘦素表达 ,用放免法测血清瘦素水平。结果 :肥胖组大鼠与非肥胖对照组大鼠比 ,第 7周体重增长最显 ,12周内体重持续上升 ,12周时腹腔脂肪重量增加 ,脂肪细胞增大 ,脂肪细胞瘦素表达增强 ,且与腹腔脂肪组织重量呈明显正相关 ,肥胖大鼠血清瘦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在单纯性肥胖大鼠中体重、Lee’s指数、腹腔脂肪重量、脂肪细胞大小变化显著。肥胖鼠的脂肪细胞瘦素表达增强 ,并与腹腔脂肪重量呈正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肥胖症 体重 脂肪组织 瘦素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被引量:13
2
作者 金惠铭 刘清行 +2 位作者 张国平 曹翔 孙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765-765,共1页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H_2O_2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迟发效应——凋亡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明 金惠铭 +3 位作者 曹翔 刘清行 钱睿哲 张国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和方法:对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培养、鉴定。观察了低浓度H2O2(0~100μM)对体外培养的PMVEC的迟发性损伤效应。结果:MTT法发现H2O2对PMVEC的增殖代谢活性具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而... 目的和方法:对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培养、鉴定。观察了低浓度H2O2(0~100μM)对体外培养的PMVEC的迟发性损伤效应。结果:MTT法发现H2O2对PMVEC的增殖代谢活性具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而且当H2O2去除后,此作用仍可进一步发展。形态观察、流式细胞仪DNA测定、3’末端标记DNA降解片断原位检测(TUNEL)均表明,细胞凋亡是H2O2对PMVEC迟发性损伤效应的一种重要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 肺损伤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血中有微血栓时大鼠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与心肌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14
4
作者 曾祖荫 郭渝成 +6 位作者 张志高 梁艳 杨昌云 金惠铭 杨诗春 张国平 刘信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80-282,共3页
在循环血中出现微血栓的大鼠模型中分析心电图改变、微血栓数目及心肌细胞膜上Na ̄+-K ̄+-ATP酶活性间关系,结果发现心电图上S-T段变化与酶活性间呈负相关(r=-0.77,P<0.05),微血栓数目与酶活性间呈负相... 在循环血中出现微血栓的大鼠模型中分析心电图改变、微血栓数目及心肌细胞膜上Na ̄+-K ̄+-ATP酶活性间关系,结果发现心电图上S-T段变化与酶活性间呈负相关(r=-0.77,P<0.05),微血栓数目与酶活性间呈负相关(r=-0.95,P<0.05),同时观察心肌纤维的形态学改变。讨论了上述变化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腺苷三磷酸酶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_α引起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及其分子机制 被引量:5
5
作者 金惠铭 刘清行 +2 位作者 张国平 张明 沙志一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940-941,共2页
关键词 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TNFΑ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骼肌细胞的凋亡 被引量:5
6
作者 田涛 吴朝晖 金惠铭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3-66,共4页
细胞凋亡是受基因调控的细胞死亡方式,与机体组织的萎缩和退化关系密切。近年来有人将骨骼肌的萎缩和退化与细胞凋亡联系起来,认为细胞凋亡可能在骨骼肌萎缩和退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骨骼肌肌肉细胞和未分化肌细胞的... 细胞凋亡是受基因调控的细胞死亡方式,与机体组织的萎缩和退化关系密切。近年来有人将骨骼肌的萎缩和退化与细胞凋亡联系起来,认为细胞凋亡可能在骨骼肌萎缩和退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骨骼肌肌肉细胞和未分化肌细胞的凋亡及其基因调控的研究,以期进一步阐明骨骼肌萎缩和退化的发生机制,为临床上寻找延缓骨骼肌萎缩的治疗方法提供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骨骼肌 成肌细胞 骨骼肌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低纤维连接蛋白血症时循环内皮细胞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钱睿哲 龚永生 +2 位作者 张明 张国平 金惠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51-455,共5页
用静脉注射明胶(1mg/100gB.W)的方法复制大鼠低纤维连接蛋白(Fn)血症模型,结果发现,低Fn血症大鼠(n=6)中循环内皮细胞(CEC)明显多于对照组(血浆Fn正常,n=6,P<0.05),且与血浆Fn减少呈... 用静脉注射明胶(1mg/100gB.W)的方法复制大鼠低纤维连接蛋白(Fn)血症模型,结果发现,低Fn血症大鼠(n=6)中循环内皮细胞(CEC)明显多于对照组(血浆Fn正常,n=6,P<0.05),且与血浆Fn减少呈正相关(r=0.85,P<0.05)。低Fn血症时CEC表面的Fn免疫荧光明显减弱,主动脉壁管腔面内皮Fn免疫荧光也明显减弱。作者提出,血浆Fn减少引起内皮细胞表面Fn减少,使内皮细胞间的锚链作用和伸展作用削弱,从而引起CEC在形态上的皱缩、折叠并成为CEC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连接素血症 循环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义核酸对肿瘤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孔宪寿 金志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61-65,共5页
介绍反义技术和反义治疗的原理和方法、反义核酸的种类、作用部位和作用机制以及反义核酸的来源.重点介绍国内外研究应用反义核酸在肿瘤细胞株、荷瘤动物和肿瘤患者三个水平上治疗肿瘤的概况.应用反义核酸通过抑制突变癌基因表述、阻止... 介绍反义技术和反义治疗的原理和方法、反义核酸的种类、作用部位和作用机制以及反义核酸的来源.重点介绍国内外研究应用反义核酸在肿瘤细胞株、荷瘤动物和肿瘤患者三个水平上治疗肿瘤的概况.应用反义核酸通过抑制突变癌基因表述、阻止癌性融合蛋白形成和下调抗药基因等,治疗多种肿瘤已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本文最后提出反义核酸治疗肿瘤的关键、问题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患者 反义核酸 治疗作用 作用部位 荷瘤 肿瘤细胞株 癌性 融合蛋白 基因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亚硝酸盐在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9
9
作者 陈愉 金惠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70-473,共4页
A Review] Endothelial cells produce both superoxide and nitric oxide. Nitric oxide and superox- ide are known to react rapidly to form the stable peroxynitrite anion. Peroxynitrite mediates the oxidation of protein, l... A Review] Endothelial cells produce both superoxide and nitric oxide. Nitric oxide and superox- ide are known to react rapidly to form the stable peroxynitrite anion. Peroxynitrite mediates the oxidation of protein, lipid, deoxyribose and inhibits mitochondrial electron transport. Peroxynitrite may break DNA strands and activate poly(ADP - ribose) syntheatase. If the reaction is excessive, it results in a depletion of intracelular NAD+ and ATP. There is ultimately cell dea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盐类 血管内皮细胞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与细胞凋亡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朝晖 金惠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1045-1048,共4页
NF-κB is a member of Rel family. It can transduct the extracellular signal into nucleus and activate the expression of target gene on special point in eukaryon. This review briefly discussed about Rel family and IκB... NF-κB is a member of Rel family. It can transduct the extracellular signal into nucleus and activate the expression of target gene on special point in eukaryon. This review briefly discussed about Rel family and IκB family, the activation of NF-κB,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F-κB and apopt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细胞凋亡 基因转录 信号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肿瘤免疫抑制因子——磷脂酰丝氨酸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厚生 程晓放 程立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55-57,共3页
近年来Lopez教授领导的科研组从乳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分离出一种新的强有力的免疫抑制因子——磷脂酰丝氨酸.它能选择性抑制CD4^+T细胞IFN-γ基因活化,抑制巨噬细胞IL-12mRNA和诱导一氧化氮合成酶mRNA的转录,因而深深抑制IFN-γ,IL-12... 近年来Lopez教授领导的科研组从乳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分离出一种新的强有力的免疫抑制因子——磷脂酰丝氨酸.它能选择性抑制CD4^+T细胞IFN-γ基因活化,抑制巨噬细胞IL-12mRNA和诱导一氧化氮合成酶mRNA的转录,因而深深抑制IFN-γ,IL-12和NO生成,即抑制CD4^+T细胞和巨噬细胞杀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免疫抑制因子 磷脂酰丝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盲肠结扎穿刺后的大鼠败血症模型 被引量:82
12
作者 金惠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26-127,115,共3页
复制实验性败血症动物模型的方法很多,目前常用静脉内输注活菌;粪块或活菌植入腹腔;感染的异物置入肢体软组织产生脓肿等方法。
关键词 败血症 动物模型 盲肠结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白血病/淋巴瘤的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程立 季文琴 孔宪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22-324,327,共4页
实验性白血病的研究,对阐明人类白血病的病因—发病学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瘤 生物学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异性DNA倍增技术(PCR)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付四清 宋后燕 程立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88-92,共5页
特异性DNA倍增技术(PCR)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技术,具有快速、简便、灵敏、特异性高和重复性好等优点,尤其适合于临床分子生物学检测。PCR技术包括三个循环过程:(1)模板DNA的变性,(2)模板DNA-引物的复性,(3)DNA聚合酶作用下的引物链的... 特异性DNA倍增技术(PCR)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技术,具有快速、简便、灵敏、特异性高和重复性好等优点,尤其适合于临床分子生物学检测。PCR技术包括三个循环过程:(1)模板DNA的变性,(2)模板DNA-引物的复性,(3)DNA聚合酶作用下的引物链的延伸。本文对耐高温Taq DNA聚合酶、PCR的反应体系、PCR产物特异性的影响因素和PCR技术的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 分子病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甲酸对白血病的诱导分化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孔宪寿 殷莲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76-79,共4页
诱导分化治疗是近年来治疗肿瘤的新途径,在众多的分化诱导剂中,维甲类诱导分化效果最佳,并已开始应用于临床治疗白血病。本文综述了维甲酸对白血病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及其临床疗效。维甲酸通过结合其特异性的受体而发挥作用。本文还综... 诱导分化治疗是近年来治疗肿瘤的新途径,在众多的分化诱导剂中,维甲类诱导分化效果最佳,并已开始应用于临床治疗白血病。本文综述了维甲酸对白血病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及其临床疗效。维甲酸通过结合其特异性的受体而发挥作用。本文还综述了维甲酸受体及其易位的分子生物学以及维甲酸对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 白血病 诱导分化 基因表达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因子的分子结构、转录调控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翔 金惠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26-330,324,共6页
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又称凝血因子Ⅲ,是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启动因子,机体内活性最强的促凝物质之一。它在钙离子、磷脂存在的条件下,能与第Ⅶ因子(FⅦ)结合成复合体,同时使FⅦ裂解为有活性的FⅦa。TF-FⅦa复合体迅速活化X和Ⅸ因子... 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又称凝血因子Ⅲ,是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启动因子,机体内活性最强的促凝物质之一。它在钙离子、磷脂存在的条件下,能与第Ⅶ因子(FⅦ)结合成复合体,同时使FⅦ裂解为有活性的FⅦa。TF-FⅦa复合体迅速活化X和Ⅸ因子,从而启动凝血系统。 九十年代以来,特别是发现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因子 分子结构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S白血病病毒的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程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33-436,共4页
1971年上海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建立了SRS腹水瘤(SRS ascitic tumor),其性质为非T非B淋巴干细胞。研究证明SRS瘤细胞含有C型和A型病毒颗粒。SRS瘤无细胞提取液可诱发昆明种或SW-1系小鼠产生淋巴细胞白血病、粒细胞白血病和胸腺瘤,... 1971年上海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建立了SRS腹水瘤(SRS ascitic tumor),其性质为非T非B淋巴干细胞。研究证明SRS瘤细胞含有C型和A型病毒颗粒。SRS瘤无细胞提取液可诱发昆明种或SW-1系小鼠产生淋巴细胞白血病、粒细胞白血病和胸腺瘤,表明这是一种致白血病逆转录病毒(SRSV)。程立等从SRS瘤分离出SRSV,并用NIH/3T3细胞在国内首先建立了感染白血病病毒的SRSV/3T3细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SRS病毒 病毒 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败血症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磷脂含量及其与板层体关系的研究
18
作者 金惠铭 钱睿哲 +2 位作者 阎友珍 金勤立 孙家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0-12,共3页
在大鼠盲肠结扎加穿刺引起的败血症中发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磷脂含量(较无败血症对照组)非常明显升高(P<0.001),肺系数明显升高(P<0.01)。败血症大鼠肺组织电镜观察发现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内板层体排空。作者认为,这是败血症早期... 在大鼠盲肠结扎加穿刺引起的败血症中发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磷脂含量(较无败血症对照组)非常明显升高(P<0.001),肺系数明显升高(P<0.01)。败血症大鼠肺组织电镜观察发现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内板层体排空。作者认为,这是败血症早期由应激反应引起的一种代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 板层体 磷脂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瘤细胞(系)克隆和白血病病毒感染细胞系的建立及其分化诱导研究
19
作者 程立 孔宪寿 +3 位作者 刘小沅 许菡 邓平 殷莲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512-514,共3页
为了进行白血病病毒病因学研究,本室已先后建成了小鼠L6565病毒性白血病、SRS淋巴瘤和L783移植性白血病等瘤株,对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已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近年来,在动物模型基础上,在体外建立了小鼠SRS-82细胞系及其SAC系列克隆。
关键词 淋巴瘤细胞 白血病病毒 感染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性L6565白血病细胞克隆株的建立及其特性研究进展
20
作者 程立 殷莲华 赵新永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667-669,共3页
A Review]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viral L6565 leukemia cell clone were as follows: (1) The chromosome counts varied 38~114 , and stem cells were 42; (2) Virus particles type A and type C found in the cytopl... A Review]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viral L6565 leukemia cell clone were as follows: (1) The chromosome counts varied 38~114 , and stem cells were 42; (2) Virus particles type A and type C found in the cytoplasm of clone cells; (3) X-C assays were positive, c- myc and c- fos gene overexpressed in clone cells; (4) Differential markers CD4, CD8, CD45R were negative, CD45RO λ were positive; (5) The supernatant of clone cells could induce T or B lymphocytic leukemia/lymphoma and granulocytic leukemia in SSB strain mice. The leukemogenic effect of concentrate supernatant was stronger than non-concentrate supernatant( P< 0.05); (6) The antisense of the c- myc gene induced low expression of c- myc protein, and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viral L6565 clone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 癌基因 病毒性白血病 L6565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