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PCR产物克隆的新方法——T-A克隆法 被引量:23
1
作者 李新波 赵小松 +2 位作者 田德志 朱依纯 姚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87-189,共3页
介绍一种PCR产物克隆的新方法———TA克隆法.用改良碱裂解法抽提pBluescriptSK(+)质粒,用EcoRⅤ将pBluescriptSK(+)质粒切成平端,利用TaqDNA聚合酶及dTTP制备pBluesc... 介绍一种PCR产物克隆的新方法———TA克隆法.用改良碱裂解法抽提pBluescriptSK(+)质粒,用EcoRⅤ将pBluescriptSK(+)质粒切成平端,利用TaqDNA聚合酶及dTTP制备pBluescriptSK(+)TA载体.将βactincDNA片段克隆入自制的pBluescriptSK(+)TA载体,经EcoRⅠ及HindⅢ双酶切得到与设定长度一致的βactincDNA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克隆载体 PCR产物 T-A克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苦内酯B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及L-型钙通道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仰礼真 张翼 +4 位作者 李进禧 朱依纯 张志雄 李燕 周兆年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95-198,共4页
目的 研究银杏苦内酯B(BN 5 2 0 2 1)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AP)和L 型钙通道的影响。方法 全细胞膜片箝技术。AP记录采用电流箝方式 ,电流记录采用电压箝方式。结果 BN 5 2 0 2 1明显缩短动作电位时程 (APD) ,在10 -6mol·... 目的 研究银杏苦内酯B(BN 5 2 0 2 1)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AP)和L 型钙通道的影响。方法 全细胞膜片箝技术。AP记录采用电流箝方式 ,电流记录采用电压箝方式。结果 BN 5 2 0 2 1明显缩短动作电位时程 (APD) ,在10 -6mol·L-1浓度 ,APD90 缩短 9% (P <0 0 5 )。在 10 -5mol·L-1浓度 ,APD90 缩短 12 % (P <0 0 1)。 10 -6mol·L-1以上浓度BN 5 2 0 2 1还明显缩短APD50 ,最大缩短达 14% (P <0 0 5 )。较高浓度 (10 -5mol·L-1)的BN 5 2 0 2 1可使静息电位增加 (P <0 0 5 )。BN 5 2 0 2 1浓度依赖性减少L 型钙电流(L ICa)。 10 -6mol·L-1浓度下 ,峰值L ICa降低 2 4 7% (P<0 0 1) ,10 -5mol·L-1浓度下 ,峰值L ICa降低 36 9% (P <0 0 1)。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 ,I U关系曲线逐渐上移 ,但其峰值电压保持不变。结论 BN 5 2 0 2 1明显缩短APD ,抑制L ICa,且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苦内酯B 心室肌 钙通道 动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性肥胖大鼠的肥胖特点及瘦素的变化 被引量:14
3
作者 曲晓义 张国平 +2 位作者 陈愉 焦东海 金惠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233-1235,共3页
目的 :在单纯性肥胖大鼠中研究其肥胖特点及瘦素的变化。方法 :6 0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 ,肥胖组 (n =40 )喂高能量饲料 ,对照组 (n =2 0 )喂普通饲料 ,动态观察体重、腹腔脂肪的变化 ,用免疫组化(ABC法 )法观察腹腔脂肪细胞瘦素表... 目的 :在单纯性肥胖大鼠中研究其肥胖特点及瘦素的变化。方法 :6 0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 ,肥胖组 (n =40 )喂高能量饲料 ,对照组 (n =2 0 )喂普通饲料 ,动态观察体重、腹腔脂肪的变化 ,用免疫组化(ABC法 )法观察腹腔脂肪细胞瘦素表达 ,用放免法测血清瘦素水平。结果 :肥胖组大鼠与非肥胖对照组大鼠比 ,第 7周体重增长最显 ,12周内体重持续上升 ,12周时腹腔脂肪重量增加 ,脂肪细胞增大 ,脂肪细胞瘦素表达增强 ,且与腹腔脂肪组织重量呈明显正相关 ,肥胖大鼠血清瘦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在单纯性肥胖大鼠中体重、Lee’s指数、腹腔脂肪重量、脂肪细胞大小变化显著。肥胖鼠的脂肪细胞瘦素表达增强 ,并与腹腔脂肪重量呈正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肥胖症 体重 脂肪组织 瘦素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被引量:13
4
作者 金惠铭 刘清行 +2 位作者 张国平 曹翔 孙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765-765,共1页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H_2O_2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迟发效应——凋亡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明 金惠铭 +3 位作者 曹翔 刘清行 钱睿哲 张国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和方法:对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培养、鉴定。观察了低浓度H2O2(0~100μM)对体外培养的PMVEC的迟发性损伤效应。结果:MTT法发现H2O2对PMVEC的增殖代谢活性具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而... 目的和方法:对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培养、鉴定。观察了低浓度H2O2(0~100μM)对体外培养的PMVEC的迟发性损伤效应。结果:MTT法发现H2O2对PMVEC的增殖代谢活性具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而且当H2O2去除后,此作用仍可进一步发展。形态观察、流式细胞仪DNA测定、3’末端标记DNA降解片断原位检测(TUNEL)均表明,细胞凋亡是H2O2对PMVEC迟发性损伤效应的一种重要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 肺损伤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血中有微血栓时大鼠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与心肌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14
6
作者 曾祖荫 郭渝成 +6 位作者 张志高 梁艳 杨昌云 金惠铭 杨诗春 张国平 刘信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80-282,共3页
在循环血中出现微血栓的大鼠模型中分析心电图改变、微血栓数目及心肌细胞膜上Na ̄+-K ̄+-ATP酶活性间关系,结果发现心电图上S-T段变化与酶活性间呈负相关(r=-0.77,P<0.05),微血栓数目与酶活性间呈负相... 在循环血中出现微血栓的大鼠模型中分析心电图改变、微血栓数目及心肌细胞膜上Na ̄+-K ̄+-ATP酶活性间关系,结果发现心电图上S-T段变化与酶活性间呈负相关(r=-0.77,P<0.05),微血栓数目与酶活性间呈负相关(r=-0.95,P<0.05),同时观察心肌纤维的形态学改变。讨论了上述变化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腺苷三磷酸酶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_α引起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及其分子机制 被引量:5
7
作者 金惠铭 刘清行 +2 位作者 张国平 张明 沙志一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940-941,共2页
关键词 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TNFΑ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R与WKY大鼠肾脏组织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新波 朱依纯 姚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81-584,共4页
为了观察SHR与WKY大鼠肾脏组织的基因表达的差异, 用T11G、AP6 引物对12 周龄的SHR 与WKY大鼠肾脏mRNA进行了差异显示, 得到了一条在SHR大鼠肾脏组织中高表达的差异显示条带, 进一步分析证明这一差异显... 为了观察SHR与WKY大鼠肾脏组织的基因表达的差异, 用T11G、AP6 引物对12 周龄的SHR 与WKY大鼠肾脏mRNA进行了差异显示, 得到了一条在SHR大鼠肾脏组织中高表达的差异显示条带, 进一步分析证明这一差异显示条带含有170 bp, 与GenBank 收录的已知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低于80 % , 可能为未知基因的cDNA片段, 并定位于SHR大鼠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基因表达 原发性高血压 SHR WKY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骼肌细胞的凋亡 被引量:5
9
作者 田涛 吴朝晖 金惠铭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3-66,共4页
细胞凋亡是受基因调控的细胞死亡方式,与机体组织的萎缩和退化关系密切。近年来有人将骨骼肌的萎缩和退化与细胞凋亡联系起来,认为细胞凋亡可能在骨骼肌萎缩和退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骨骼肌肌肉细胞和未分化肌细胞的... 细胞凋亡是受基因调控的细胞死亡方式,与机体组织的萎缩和退化关系密切。近年来有人将骨骼肌的萎缩和退化与细胞凋亡联系起来,认为细胞凋亡可能在骨骼肌萎缩和退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骨骼肌肌肉细胞和未分化肌细胞的凋亡及其基因调控的研究,以期进一步阐明骨骼肌萎缩和退化的发生机制,为临床上寻找延缓骨骼肌萎缩的治疗方法提供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骨骼肌 成肌细胞 骨骼肌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低纤维连接蛋白血症时循环内皮细胞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钱睿哲 龚永生 +2 位作者 张明 张国平 金惠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51-455,共5页
用静脉注射明胶(1mg/100gB.W)的方法复制大鼠低纤维连接蛋白(Fn)血症模型,结果发现,低Fn血症大鼠(n=6)中循环内皮细胞(CEC)明显多于对照组(血浆Fn正常,n=6,P<0.05),且与血浆Fn减少呈... 用静脉注射明胶(1mg/100gB.W)的方法复制大鼠低纤维连接蛋白(Fn)血症模型,结果发现,低Fn血症大鼠(n=6)中循环内皮细胞(CEC)明显多于对照组(血浆Fn正常,n=6,P<0.05),且与血浆Fn减少呈正相关(r=0.85,P<0.05)。低Fn血症时CEC表面的Fn免疫荧光明显减弱,主动脉壁管腔面内皮Fn免疫荧光也明显减弱。作者提出,血浆Fn减少引起内皮细胞表面Fn减少,使内皮细胞间的锚链作用和伸展作用削弱,从而引起CEC在形态上的皱缩、折叠并成为CEC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连接素血症 循环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亚硝酸盐在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愉 金惠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70-473,共4页
A Review] Endothelial cells produce both superoxide and nitric oxide. Nitric oxide and superox- ide are known to react rapidly to form the stable peroxynitrite anion. Peroxynitrite mediates the oxidation of protein, l... A Review] Endothelial cells produce both superoxide and nitric oxide. Nitric oxide and superox- ide are known to react rapidly to form the stable peroxynitrite anion. Peroxynitrite mediates the oxidation of protein, lipid, deoxyribose and inhibits mitochondrial electron transport. Peroxynitrite may break DNA strands and activate poly(ADP - ribose) syntheatase. If the reaction is excessive, it results in a depletion of intracelular NAD+ and ATP. There is ultimately cell dea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盐类 血管内皮细胞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义核酸对肿瘤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孔宪寿 金志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61-65,共5页
介绍反义技术和反义治疗的原理和方法、反义核酸的种类、作用部位和作用机制以及反义核酸的来源.重点介绍国内外研究应用反义核酸在肿瘤细胞株、荷瘤动物和肿瘤患者三个水平上治疗肿瘤的概况.应用反义核酸通过抑制突变癌基因表述、阻止... 介绍反义技术和反义治疗的原理和方法、反义核酸的种类、作用部位和作用机制以及反义核酸的来源.重点介绍国内外研究应用反义核酸在肿瘤细胞株、荷瘤动物和肿瘤患者三个水平上治疗肿瘤的概况.应用反义核酸通过抑制突变癌基因表述、阻止癌性融合蛋白形成和下调抗药基因等,治疗多种肿瘤已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本文最后提出反义核酸治疗肿瘤的关键、问题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患者 反义核酸 治疗作用 作用部位 荷瘤 肿瘤细胞株 癌性 融合蛋白 基因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与细胞凋亡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朝晖 金惠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1045-1048,共4页
NF-κB is a member of Rel family. It can transduct the extracellular signal into nucleus and activate the expression of target gene on special point in eukaryon. This review briefly discussed about Rel family and IκB... NF-κB is a member of Rel family. It can transduct the extracellular signal into nucleus and activate the expression of target gene on special point in eukaryon. This review briefly discussed about Rel family and IκB family, the activation of NF-κB,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F-κB and apopt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细胞凋亡 基因转录 信号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盲肠结扎穿刺后的大鼠败血症模型 被引量:82
14
作者 金惠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26-127,115,共3页
复制实验性败血症动物模型的方法很多,目前常用静脉内输注活菌;粪块或活菌植入腹腔;感染的异物置入肢体软组织产生脓肿等方法。
关键词 败血症 动物模型 盲肠结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白血病/淋巴瘤的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程立 季文琴 孔宪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22-324,327,共4页
实验性白血病的研究,对阐明人类白血病的病因—发病学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瘤 生物学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肿瘤免疫抑制因子——磷脂酰丝氨酸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厚生 程晓放 程立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55-57,共3页
近年来Lopez教授领导的科研组从乳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分离出一种新的强有力的免疫抑制因子——磷脂酰丝氨酸.它能选择性抑制CD4^+T细胞IFN-γ基因活化,抑制巨噬细胞IL-12mRNA和诱导一氧化氮合成酶mRNA的转录,因而深深抑制IFN-γ,IL-12... 近年来Lopez教授领导的科研组从乳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分离出一种新的强有力的免疫抑制因子——磷脂酰丝氨酸.它能选择性抑制CD4^+T细胞IFN-γ基因活化,抑制巨噬细胞IL-12mRNA和诱导一氧化氮合成酶mRNA的转录,因而深深抑制IFN-γ,IL-12和NO生成,即抑制CD4^+T细胞和巨噬细胞杀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免疫抑制因子 磷脂酰丝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应激性高血压发病中的中枢机制 被引量:13
17
作者 朱大年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24-326,共3页
本工作观察到应激性高血压大鼠发病过程中伴随着出现血浆儿茶酚胺、皮质酮以及血糖、血脂的平行升高。肾上腺皮质激素微量注射至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M)可引起升压、加快心率及增强防御性升压反应,该作用可能是应激性高血压发病... 本工作观察到应激性高血压大鼠发病过程中伴随着出现血浆儿茶酚胺、皮质酮以及血糖、血脂的平行升高。肾上腺皮质激素微量注射至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M)可引起升压、加快心率及增强防御性升压反应,该作用可能是应激性高血压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之一,其机制可能通过对该区心血管神经元的快速膜效应而实现,并与该区胆碱能系统活动的异常增强和钙通道的激活有关。而rVLM的NO系统对该区心血管神经元具有抑制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肾上腺皮质激素 应激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异性DNA倍增技术(PCR)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付四清 宋后燕 程立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88-92,共5页
特异性DNA倍增技术(PCR)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技术,具有快速、简便、灵敏、特异性高和重复性好等优点,尤其适合于临床分子生物学检测。PCR技术包括三个循环过程:(1)模板DNA的变性,(2)模板DNA-引物的复性,(3)DNA聚合酶作用下的引物链的... 特异性DNA倍增技术(PCR)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技术,具有快速、简便、灵敏、特异性高和重复性好等优点,尤其适合于临床分子生物学检测。PCR技术包括三个循环过程:(1)模板DNA的变性,(2)模板DNA-引物的复性,(3)DNA聚合酶作用下的引物链的延伸。本文对耐高温Taq DNA聚合酶、PCR的反应体系、PCR产物特异性的影响因素和PCR技术的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 分子病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球反馈对肾小球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小瑞 姚泰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16-220,共5页
管球反馈的作用在于稳定进入远端肾小管的水和溶质的量。小管液溶质浓度或Nacl浓度变化可刺激致密斑部位的感受细胞,使入球小动脉的阻力发生变化,从而改变肾小球滤过率。管球反馈的敏感性也受某些生理或病理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管球反馈 肾小球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对血压的调节 被引量:7
20
作者 姚泰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76-283,共8页
一、引言中枢神经系统对血压的调节是生理学中一个比较老的题目。上一世纪后期,生理学家开始用刺激躯体传入神经的方法观察血压反射,用逐段切断脑干的方法研究心血管中枢的定位,至今已经一百多年。然而,随着研究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 一、引言中枢神经系统对血压的调节是生理学中一个比较老的题目。上一世纪后期,生理学家开始用刺激躯体传入神经的方法观察血压反射,用逐段切断脑干的方法研究心血管中枢的定位,至今已经一百多年。然而,随着研究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人们对心血管中枢和各种心血管反射的认识也不断深入和更新。关于心血管神经元的生理特征及其在中枢的所在部位,至今仍是许多生理学家热中于研究的课题。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异常和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关系,得到了普遍的承认。各种中枢神经递质和调节肽在血压调节和高血压形成中的作用,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本文仅就心血管中枢、若干心血管反射,以及神经系统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等几个问题的研究情况作一概述。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血压 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