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软组织肉瘤内科规范化治疗及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孙元珏 姚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46-651,共6页
软组织肉瘤(soft-tissue sarcomas,STS)是一组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目前的治疗仍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后约50%的患者可能发生远处血行转移。虽然局部放疗可以减少部分患者的术后局部复发,但是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是综合治疗... 软组织肉瘤(soft-tissue sarcomas,STS)是一组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目前的治疗仍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后约50%的患者可能发生远处血行转移。虽然局部放疗可以减少部分患者的术后局部复发,但是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是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降低肿瘤局部复发、减少远处转移、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质量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肉瘤 化疗 分子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干细胞的多样性起源及其相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增军 沈赞 姚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6-240,共5页
肿瘤干细胞理论认为绝大多数肿瘤起源于肿瘤干细胞,且只有肿瘤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多向分化和体内外形成异质性肿瘤的能力,然而关于肿瘤干细胞的起源仍有争论。目前的研究提示肿瘤干细胞的起源或许是多样性的,可以起源于组织干细胞、... 肿瘤干细胞理论认为绝大多数肿瘤起源于肿瘤干细胞,且只有肿瘤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多向分化和体内外形成异质性肿瘤的能力,然而关于肿瘤干细胞的起源仍有争论。目前的研究提示肿瘤干细胞的起源或许是多样性的,可以起源于组织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以及不同程度分化了的组织细胞,甚至非成瘤的普通肿瘤细胞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转化成肿瘤干细胞。本文就肿瘤干细胞的多样性起源及其相应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干细胞 缺氧 转移 上皮间质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s6与肿瘤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慧 姚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67-870,共4页
Gas6是维生素K依赖性的生长促进因子,参与细胞的趋化、识别和黏附过程。Gas6与Ax1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成员结合,其信号传导通路与细胞的存活、增殖和恶性转化有关。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Gas6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肿瘤组织的生长和... Gas6是维生素K依赖性的生长促进因子,参与细胞的趋化、识别和黏附过程。Gas6与Ax1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成员结合,其信号传导通路与细胞的存活、增殖和恶性转化有关。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Gas6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肿瘤组织的生长和侵袭性有关。研究Gas6分子机制可为肿瘤治疗提供新靶点。本文就近年来Gas6的功能研究进展以及其与肿瘤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6 受体酪氨酸激酶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代谢标志物CTx、OST、BAP和PINP在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中的变化 被引量:16
4
作者 赵晖 王智煜 +4 位作者 杨玉妹 郑研 宁琳琳 李洪涛 姚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69-473,480,共6页
背景与目的:肿瘤骨转移时细胞因子作用于成骨和破骨细胞,破坏正常的骨代谢机制,导致骨代谢指标在恶性肿瘤骨转移中发生变化。本研究旨在探讨骨代谢标志物在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中的变化,以期寻找较为可靠的临床随访指标。方法:收集51... 背景与目的:肿瘤骨转移时细胞因子作用于成骨和破骨细胞,破坏正常的骨代谢机制,导致骨代谢指标在恶性肿瘤骨转移中发生变化。本研究旨在探讨骨代谢标志物在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中的变化,以期寻找较为可靠的临床随访指标。方法:收集51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47例乳腺癌无骨转移患者及44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清中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C-terminal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CTx)、骨钙素(osteocalcin,OST)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specificalkaline phosphatase,BAP)及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ⅠN-terminal propeptide,PINP)的数值。结果:在乳腺癌骨转移组,CTx、OST、BAP和PINP的数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各骨代谢指标与骨破坏性质、骨转移数量无明显相关。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为42.90个月,95%CI为38.02~47.78个月。中位骨转移发病时间(自确诊乳腺癌起)为63.65个月,95%CI为37.26~90.43个月。结论:CTx、OST、BAP和PINP的数值在乳腺癌骨转移组中明显升高,可作为临床随访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骨转移 骨钙素 骨碱性磷酸酶 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 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骨肉瘤与青年骨肉瘤临床特点比较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祁伟祥 何爱娜 +2 位作者 汤丽娜 沈赞 姚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330-1334,共5页
目的:比较儿童骨肉瘤与青年骨肉瘤临床特点差异,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2003年10月至2010年3月间收治并确诊为骨肉瘤的107例19岁以下儿童及青年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对其预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3~82个月,平均26.1个月,根据年龄... 目的:比较儿童骨肉瘤与青年骨肉瘤临床特点差异,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2003年10月至2010年3月间收治并确诊为骨肉瘤的107例19岁以下儿童及青年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对其预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3~82个月,平均26.1个月,根据年龄将其分为儿童骨肉瘤(≤14岁)及青年骨肉瘤(14~19岁)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临床特点的差异,并以性别、年龄、KPS评分、肿瘤生长部位、肿瘤体积大小、Enneking外科分期、病理性骨折、手术方式、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次数、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12项因素为变量指标,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研究这些因素与骨肉瘤患者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107例骨肉瘤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4个月(95%Cl:18.5~49.5),累计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85±4)%和(59±5)%,儿童骨肉瘤与青年骨肉瘤在性别、Enneking外科分期、KPS评分、病理性骨折、肿瘤坏死率、病理分型、肿瘤部位、辅助化疗次数及肿瘤体积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儿童骨肉瘤患者更多接受截肢手术治疗(P=0.0366)。单因素统计分析显示骨肉瘤有效预后因素为Enneking外科分期、KPS评分、术后辅助化疗次数及是否伴有远处转移,多因素统计分析显示KPS评分、术后辅助化疗次数及是否伴有远处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肿瘤生长部位、肿瘤大小、手术方式、新辅助化疗、局部复发及病理性骨折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骨肉瘤与青年骨肉瘤临床特点及预后相似,KPS评分、术后辅助化疗次数及是否伴有远处转移是影响儿童及青年骨肉瘤治疗预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儿童 预后 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nx2和Ezrin基因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6
作者 闵大六 沈赞 +3 位作者 林峰 徐晓丽 黄文涛 姚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85-689,共5页
背景与目的:Runx2在骨母细胞分化和骨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在骨肉瘤中的作用尚不清楚,Ezrin是细胞骨架连接膜蛋白,与多种恶性肿瘤如乳腺癌、结直肠癌等转移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骨肉瘤组织中Runx2与Ezrin基因的表达和相关性及其与临床... 背景与目的:Runx2在骨母细胞分化和骨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在骨肉瘤中的作用尚不清楚,Ezrin是细胞骨架连接膜蛋白,与多种恶性肿瘤如乳腺癌、结直肠癌等转移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骨肉瘤组织中Runx2与Ezrin基因的表达和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2例骨肉瘤活检样本石蜡组织中Runx2与Ezrin基因的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骨肉瘤患者临床参数及生存之间的关系。结果:Runx2和Ezri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9%和59.8%;Runx2和Ezrin的阳性表达与年龄、性别、部位、组织类型、ALP水平无关(P>0.05),而与肺转移相关,有肺转移者Runx2和Ezr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和96.3%,显著高于无肺转移者(分别为49.1%和41.8%)(P<0.01);Runx2与Ezrin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Runx2阳性表达者和Runx2阴性表达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13.7%和64.3%,Ezrin阳性表达者和Ezrin阴性表达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12.5%和67.7%,Runx2和Ezrin阳性表达者预后较阴性表达者差(P<0.01)。结论:Runx2和Ezrin的表达与骨肉瘤肺转移相关;Runx2和Ezrin阳性表达水平可以作为判断骨肉瘤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Runx2基因 EZRIN基因 肺转移 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2治疗前后恶性胸腹水白细胞抗原DR、淋巴细胞微核含量及T细胞亚型改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蒋建龙 盛友华 +4 位作者 何忠惠 顾春荣 顾燕慧 李洪涛 沈赞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1-264,共4页
背景与目的:恶性胸腹水多为中晚期症状,控制恶性积液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探讨白介素-2治疗恶性积液前后积液中的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淋巴细胞微核率(PFLMNF)以及T细胞亚型的改变,以预测... 背景与目的:恶性胸腹水多为中晚期症状,控制恶性积液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探讨白介素-2治疗恶性积液前后积液中的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淋巴细胞微核率(PFLMNF)以及T细胞亚型的改变,以预测治疗的效果及疾病的转归。方法:胸腹腔注射白介素-2(200万国际单位,每周2次,共2周)治疗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57例。采用液基细胞薄层制片术(TCT),采用免疫标记EnVison二步法观察T细胞免疫表型、HLA-DR及癌细胞免疫表型HLA-DR的表达。采用Giemsa-Wright染色观察PFLMNF。结果:A组胸腹水患者白介素-2治疗后,T细胞CD3、CD4、HLA-DR免疫表达信号增强,PFLMNF在治疗后患者中明显减低。结论:白介素-2可以上调人恶性胸腹水癌细胞HLA-DR抗原的表达,提示IL-2对癌性胸腹水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2 恶性胸腹水 HLA-DR 淋巴细胞微核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_B期肢体骨肉瘤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姚阳 林峰 +3 位作者 汤丽娜 赵晖 孙元珏 郑水儿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86-290,共5页
背景与目的:肢体骨肉瘤采取术前新辅助化疗、手术、术后辅助化疗的综合治疗模式已经被广泛接受,但是综合治疗的具体实施目前尚未达成共识。本研究通过分析81例期肢体骨肉瘤的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以期为提高肢体骨肉瘤的综合治疗水平... 背景与目的:肢体骨肉瘤采取术前新辅助化疗、手术、术后辅助化疗的综合治疗模式已经被广泛接受,但是综合治疗的具体实施目前尚未达成共识。本研究通过分析81例期肢体骨肉瘤的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以期为提高肢体骨肉瘤的综合治疗水平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术前无远处转移的期肢体骨肉瘤81例,接受新辅助化疗45例,其中加用动脉灌注化疗19例,42例接受保肢治疗。化疗主要药物有甲氨蝶呤(MTX)、顺铂(DDP)、异环磷酰胺(IFO)、表柔比星(EP—ADM)。结果:全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2.4%、63.6%、32.0%,各年生存率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0,P=0.011)。第2年远处转移率(65.9%)较第1年(40.8%)上升,且差异有显著性(P=0.008)。新辅助化疗组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24.63个月,非新辅助化疗组为15.01个月,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8)。辅助化疗〈6次的患者2年生存率最低(12.5%),化疗〉10次组患者2年生存率(76.4%)显著高于化疗6—10次组(42.1%)(P=0.049);保肢治疗组1、2、3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3.1%,52.6%和36.4%)均显著性高于截肢组(分别为2.7%,4.0%和0)(P=0.022,P=0.001,P=0.026),保肢和截肢治疗组1、2年生存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远处转移是骨肉瘤生存率低的主要原因,新辅助化疗及增加术后辅助化疗次数可能提高患者生存率。截肢可降低局部复发机会,但不能减少远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综合治疗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相关病毒介导的HGFK1对大鼠肝细胞癌的治疗作用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顾春荣 郭跃武 +4 位作者 赵晖 孙元珏 姚阳 沈赞 林李家宓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16-422,共7页
背景与目的:肝细胞癌是一种有高度新生血管的肝脏恶性肿瘤,进展期肝细胞癌的预后很差,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近来有报道肝细胞生长因子的Kringle1结构域(HGFK1)基因具有很强的抑制新生血管的作用。本研究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Kringle1结构... 背景与目的:肝细胞癌是一种有高度新生血管的肝脏恶性肿瘤,进展期肝细胞癌的预后很差,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近来有报道肝细胞生长因子的Kringle1结构域(HGFK1)基因具有很强的抑制新生血管的作用。本研究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Kringle1结构域(HGFK1)基因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构建携带有HGFK1基因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HGFK1),建立大鼠原发性肝细胞癌模型,以rAAV-HGFK1进行治疗,继而观察大鼠原发性肝癌模型的生存时间、肿瘤生长情况、肿瘤内血管密度以及转移情况。结果:在大鼠肝脏内注射6×105个大鼠肝细胞癌细胞株McA-RH7777后,第10天全部成瘤。通过向瘤内和门静脉内注射rAAV-HGFK1导入HGFK1基因可以明显延长荷肝细胞癌大鼠的生存时间,对照组生存时间为30d,而治疗组的生存时间为49d。在对照的PBS注射组和AAV-EGFP注射组,肝脏和腹腔内转移的发生率都是100%;而肺转移的发生率则分别为100%和83%。而治疗组都没有转移,且腹水的发生率才只有33%。组织学证实AAV-HGFK1对肿瘤的作用则具体表现为肿瘤生长的受到抑制、肿瘤内血管密度的减少、以及发生肝内、肺、腹膜等转移机率的下降。HGFK1表现出了明显的抗血管生成及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在大鼠体内的毒性实验未发现明显毒性。结论:HGFK1能通过抗血管生成作用达到抑制肝细胞癌原发灶及转移灶的效果,显著延长荷瘤大鼠的生存时间,没有发现明显的毒性,为临床抗肿瘤治疗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AV—HGFK1 肝细胞癌 抗血管生成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1活化激酶5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田聪 汤丽娜 +4 位作者 林峰 沈赞 陈杰 姚阳 闵大六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共7页
背景与目的:p21活化激酶5(p21-activated kinase 5,PAK5)为PAKs家族中新近发现的成员,在细胞骨架重组,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基因转录及细胞凋亡等一系列的细胞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来有研究发现PAK5参与了胃癌、肠癌等恶性肿瘤的发... 背景与目的:p21活化激酶5(p21-activated kinase 5,PAK5)为PAKs家族中新近发现的成员,在细胞骨架重组,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基因转录及细胞凋亡等一系列的细胞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来有研究发现PAK5参与了胃癌、肠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本研究旨在探讨PAK5在人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2例骨肉瘤活检样本石蜡组织中PAK5蛋白的表达,33例骨巨细胞瘤样本作为阴性对照,并分析PAK5表达与骨肉瘤患者临床参数及生存之间的关系。结果:骨肉瘤组织中PAK5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1.7%(66/92),骨巨细胞瘤中未见PAK5表达(0/33)。PAK5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局部复发等无关,而与Enneking分期、肿瘤坏死率和肺转移相关,且PAK5高表达能降低化疗的有效率。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大小、Enneking分期、局部复发、肺转移及PAK5表达水平是影响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PAK5表达水平(P=0.001)及肺转移(P=0.015)是影响骨肉瘤预后相关的独立的重要因素。结论:PAK5表达水平与Enneking分期、肿瘤坏死率和肺转移相关;PAK5的表达可作为骨肉瘤预后预测的指标;PAK5高表达能降低化疗的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PAK5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骨肉瘤大剂量化疗引起胃肠道反应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汤丽娜 林峰 姚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8-170,177,共4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盐酸帕洛诺司琼在骨肉瘤患者大剂量化疗中预防恶心、呕吐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80例骨肉瘤患者接受大剂量顺铂(100 mg/m2)联合阿霉素(60~80 mg/m2)化疗方案,随机分为试验组(盐酸帕洛诺司琼组)和对照组(盐酸昂丹司... 目的:探讨注射用盐酸帕洛诺司琼在骨肉瘤患者大剂量化疗中预防恶心、呕吐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80例骨肉瘤患者接受大剂量顺铂(100 mg/m2)联合阿霉素(60~80 mg/m2)化疗方案,随机分为试验组(盐酸帕洛诺司琼组)和对照组(盐酸昂丹司琼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预防化疗急性期的呕吐总有效率、延迟期的呕吐完全缓解率以及用药后不同时间恶心的完全控制率,同时对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对于预防急性期呕吐的总有效率为80%,与对照组7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5)。延迟期(分别观察化疗后第3天、第5天和第7天)的呕吐完全缓解率,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第5天和第7天试验组恶心的完全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P=0.034)。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能更好的预防骨肉瘤大剂量化疗引起的延迟性恶心和呕吐,对青少年患者使用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帕洛诺司琼 骨肉瘤 大剂量化疗 恶心 呕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33^+骨肉瘤细胞的获取及其干细胞特性的初步鉴定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毓婧 何爱娜 +2 位作者 孙元珏 沈赞 姚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29-734,共6页
背景与目的:骨肉瘤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目前应用化疗联合手术的治疗策略5年生存率仅为40%~60%,近期多项研究认为骨肉瘤细胞株中可能存在肿瘤干细胞。本研究旨在分离和鉴定骨肉瘤细胞株MG-63中的骨肉瘤干细胞样细胞。方法:... 背景与目的:骨肉瘤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目前应用化疗联合手术的治疗策略5年生存率仅为40%~60%,近期多项研究认为骨肉瘤细胞株中可能存在肿瘤干细胞。本研究旨在分离和鉴定骨肉瘤细胞株MG-63中的骨肉瘤干细胞样细胞。方法:用免疫磁珠分选法分离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中的CD133+细胞,应用流式细胞学分析、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和免疫荧光染色测定CD133+细胞的纯度,应用CCK-8法、平板集落形成试验、划痕试验及Transwell侵袭小室试验,研究CD133+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果:本研究成功地从MG-63中获得CD133+细胞。流式细胞学分析、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该细胞群中高表达CD133(纯度约90%~95%);CD133+细胞的增殖、平板集落形成能力、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均强于CD133-细胞(P<0.05)。结论:人骨肉瘤MG-63细胞株中存在肿瘤干细胞样细胞,CD133可能是骨肉瘤的干细胞标志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肿瘤干细胞 CD1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糖体蛋白L7A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郑水儿 林峰 +2 位作者 沈赞 汤丽娜 姚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1-105,共5页
背景与目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核糖体蛋白不仅作为核糖体的亚基组成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而且还参与其他各种细胞功能。新近的研究表明,核糖体蛋白表达低下、功能不全可导致肿瘤的发生。核糖体蛋白与骨肉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尚不明确。研... 背景与目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核糖体蛋白不仅作为核糖体的亚基组成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而且还参与其他各种细胞功能。新近的研究表明,核糖体蛋白表达低下、功能不全可导致肿瘤的发生。核糖体蛋白与骨肉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尚不明确。研究表明核糖体蛋白L7A(ribosomal proteinL7a,RPL7A)与细胞的生长、分化有关,且其所在9号染色体往往在骨肉瘤中缺失。本研究探讨RPL7A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定量PCR(Q-PCR)方法检测47例骨肉瘤组织和8例正常骨组织(取自非癌症患者矫形手术)中RPL7AmRNA的表达。骨肉瘤组织中RPL7A mRN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组织学类型、病理学分级、肺部转移及生存状况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骨肉瘤组织中RPL7A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骨组织(P<0.001)。RPL7A mRN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血清ALP水平明显相关(P=0.008),但与其他临床特征无明显相关性(P>0.05)。生存分析表明在初治肺转移的高级别骨肉瘤患者中RPL7A mRNA低表达组总生存期显著短于高表达组(Logrank检验,P=0.039)。结论:RPL7A的低表达可能与骨肉瘤的发生、发展有关;RPL7A可以用于判断初治肺转移骨肉瘤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体蛋白L7A 骨肉瘤 MRNA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喜树碱和奥沙利铂联合应用对大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晖 薛鹏 +2 位作者 陶钧 孙元珏 姚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49-352,共4页
目的:探讨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othecin,HCPT)、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两药联合对人大肠癌细胞株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大肠癌裸鼠实验动物模型,腹腔内注入HCPT、L-OHP及HCPT+L-OHP后,观察细胞凋亡形态,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 目的:探讨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othecin,HCPT)、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两药联合对人大肠癌细胞株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大肠癌裸鼠实验动物模型,腹腔内注入HCPT、L-OHP及HCPT+L-OHP后,观察细胞凋亡形态,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比率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HCPT组和HCPT+L-OHP组肿瘤结节较用药前及对照组明显缩小。并均以细胞凋亡为主,HCPT+L-OHP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HCPT组和对照组(P<0.05),L-OHP组主要表现为细胞坏死。HCPT组及HCPT+L-OHP组阻滞细胞周期于S期,而HCPT+L-OHP对S期的阻滞作用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结论:HCPT+L-OHP对大肠癌细胞株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理有可能是通过L-OHP加强HCPT诱导大肠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并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的S期,使S期细胞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细胞凋亡 羟基喜树碱 奥沙利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例颌面部骨肉瘤临床特点比较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袁媛 沈赞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4-139,共6页
背景与目的:骨肉瘤是较常发生于青少年的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多发于四肢,较少发生于颌面部。此类骨肉瘤的治疗大多为手术切除,辅以化疗和放疗。因为较为罕见,国内报道较少。故该研究探讨影响颌面部骨肉瘤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 背景与目的:骨肉瘤是较常发生于青少年的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多发于四肢,较少发生于颌面部。此类骨肉瘤的治疗大多为手术切除,辅以化疗和放疗。因为较为罕见,国内报道较少。故该研究探讨影响颌面部骨肉瘤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32例颌面部骨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且对预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7~90个月,平均为75个月,以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手术切缘、肿瘤的生长部位、手术方式、手术后进行辅助化疗的次数、局部复发及转移这9项因素作为变量。应用Kaplan-Meier计算并分析其生存率,应用log-rank进行单因素分析检验,应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研究这些因素和患者的生存率之间的关联。结果:32例骨肉瘤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47.6±8.4)个月(95%CI:31.1~64.1),累计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84%和72%,5年生存率为4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肉瘤的手术切缘、术后化疗与患者的复发有关。肿瘤直径、手术切缘、术后辅助化疗是影响骨肉瘤生存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术后辅助化疗是影响颌面部骨肉瘤患者治疗预后的主要因素。其他变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颌面部骨肉瘤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预后,手术切缘和术后辅助化疗次数是影响骨肉瘤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复发 转移 预后因素 生存 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癌症患者症状困扰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凡凡 许燕玲 +2 位作者 王琼 王晓蕾 张剑书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3期99-101,共3页
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青少年癌症患者的症状困扰评估工具,缺乏对青少年癌症患者症状评估的标准。本文阐述了近年来用于评估青少年癌症患者症状困扰的测量工具,同时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类评估工具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临床工作和相... 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青少年癌症患者的症状困扰评估工具,缺乏对青少年癌症患者症状评估的标准。本文阐述了近年来用于评估青少年癌症患者症状困扰的测量工具,同时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类评估工具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临床工作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癌症 症状困扰评估工具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乳腺癌骨转移微环境中CGRP对成骨细胞OPG和RANKL表达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晨 赵晖 +2 位作者 姚阳 王智煜 陈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3-247,共5页
目的:以乳腺癌细胞与成骨细胞共培养模拟乳腺癌骨转移微环境,观察在此微环境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对成骨细胞护骨素(osteoprotegerin,OPG)及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 目的:以乳腺癌细胞与成骨细胞共培养模拟乳腺癌骨转移微环境,观察在此微环境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对成骨细胞护骨素(osteoprotegerin,OPG)及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kappa B ligand,RANKL;又称破骨细胞分化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转移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或MDA-MB-435与成骨细胞MG63共培养,建立模拟乳腺癌骨转移微环境。行CGRP(1×108mol/L)干预,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干预后OPG和RANKL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MG63与MDA-MB-231或MDA-MB-435共培养环境中,RANKL mRNA及蛋白水平升高,而OPG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下降;CGRP处理后,共培养环境中RANKL mRNA及蛋白水平降低,OPG mRNA和蛋白水平升高(均P<0.05)。结论:乳腺癌细胞能调节成骨细胞OPG/RANKL轴的表达,进而可能促进破骨细胞的活性,造成溶骨性破坏;CGRP干预可逆转此调节作用,在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中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乳腺癌细胞 成骨细胞 护骨素 破骨细胞分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诊时间窗等临床病理因素对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矗 李洪涛 +2 位作者 刘子梅 袁媛 沈赞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38-545,共8页
背景与目的:从症状首次出现到确诊的时间,称为获诊时间窗(diagnostic interval,DI)。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常见临床病理指标与DI的关系及DI对TNBC患者预后的影响尚不清楚,将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方法:回顾性... 背景与目的:从症状首次出现到确诊的时间,称为获诊时间窗(diagnostic interval,DI)。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常见临床病理指标与DI的关系及DI对TNBC患者预后的影响尚不清楚,将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2009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83例TNBC患者的资料。对DI等临床病理指标运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者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运用t检验和Kruskal-Wallis检验对DI与常见指标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结果:DI:T3期>T1期(P=0.01),Ⅲ期>Ⅰ期(P=0.03)、Ⅱ期(P=0.01)。与DI≥3个月组相比,DI<3个月组的平均确诊年龄和TNM分期均较早(P=0.028和0.035)。T分期、N分期、新辅助化疗、TNM分期和DI是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因素,年龄、T分期、N分期、TNM分期、月经状态和新辅助化疗是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影响因素,TNM分期是两者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疾病分期较晚者,DI较长;DI较短者确诊时的疾病分期和年龄均较早;DI是OS的影响因素;TNM分期是OS和PFS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诊时间窗 三阴性乳腺癌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7例MAID方案一线化疗转移软组织肉瘤的回顾性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元珏 张剑军 +6 位作者 汤丽娜 郑水儿 王智昱 赵晖 林峰 沈赞 姚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411-1414,共4页
目的:评价MAID方案一线治疗转移性STS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根治术后出现远处转移的晚期STS患者137例,阿霉素(ADM)60mg/m^2第1天静脉滴注,异环磷酰胺(IFO)8~10g/m^2分4~5天静脉滴注,IFO开始静脉滴注的0、4、8h... 目的:评价MAID方案一线治疗转移性STS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根治术后出现远处转移的晚期STS患者137例,阿霉素(ADM)60mg/m^2第1天静脉滴注,异环磷酰胺(IFO)8~10g/m^2分4~5天静脉滴注,IFO开始静脉滴注的0、4、8h各予美司纳(Mesna)每天总量的20%静脉推注,氮烯咪胺(DTIC)200mg/m^2静脉滴注,连续4~5天。21天为1个周期,完成2~6个周期,中位周期数为4个。结果:全组患者CR 4例(2.9%),PR 13例(9.5%),SD 88例(64.2%),PD 32例(23.4%),有效率12.4%,临床获益率76.6%。PFS 2~14个月,mPFS(5.00±1.12)个月,OS 3~19个月,mOS(8.00±1.32)个月。3个月PFS生存率56.9%,6个月PFS生存率27.2%,1年PFS生存率7.8%。3个月OS生存率100.0%,6个月OS生存率41.5%,1年OS生存率10.7%。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脱发,其他不良反应少见。结论:MAID方案一线治疗转移性STS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控制疾病进展,不良反应可以耐受,作为进展期STS的一线化疗方案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结缔和软组织 药物疗法 抗肿瘤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乳腺癌相关心脏病诊疗共识(2022年版) 被引量:24
20
作者 沈赞 邵志敏 +1 位作者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肿瘤支持康复治疗学组 中国乳腺癌相关心脏病诊疗共识编写委员会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16-1036,共21页
乳腺癌和心血管疾病是现代社会的两大“杀手”,严重威胁着中国女性的健康,目前两个学科之间关联共性尚未引起临床医师足够的重视,为相关的跨学科合作实践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对于那些已存在心血管系统疾病或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乳腺癌患者... 乳腺癌和心血管疾病是现代社会的两大“杀手”,严重威胁着中国女性的健康,目前两个学科之间关联共性尚未引起临床医师足够的重视,为相关的跨学科合作实践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对于那些已存在心血管系统疾病或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乳腺癌患者,临床医师在进行相关抗肿瘤诊疗时,应用类似乳腺癌干预策略的方法来综合评估相关风险,进行相关心脏毒性的预防及治疗干预。目前不少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肿瘤心脏病专科门诊、病房和对应的多学科治疗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 teams,MDT)。而在国内,相关学科发展才刚刚开始。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乳腺癌检测和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会有越来越多的乳腺癌患者获得长期的生存,这意味着其中部分患者必然要面临抗肿瘤治疗相关心脏毒性所带来的并发症的风险。因此,一份具有强有力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相关指南和临床共识能够为临床医师提供针对性的随访、监测、治疗流程和有效的管理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本共识旨在指导临床医师对乳腺癌患者进行相关抗肿瘤治疗(化疗、靶向治疗、手术、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及放疗)的前提下,将心脏保护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估和监测,根据监测的结果决定后续干预手段,并决定是否及何时由心脏科医师进行专业会诊,避免因对乳腺癌相关心脏毒性认识不够,导致治疗不及时产生相关不良后果,为中国乳腺癌心脏病诊疗防治提供一份切实可行的临床实践操作流程,最终为改善中国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肿瘤心脏病学 预防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