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地区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易患因素病原学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宁 程齐俭 +9 位作者 韩立中 李敏 黄绍光 倪语星 奚峰 郭雪君 周新 沈策 周龙女 张伯膺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339-343,共5页
目的本研究对上海地区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病原菌和临床结局进行前瞻性研究,探讨上海地区HAP的临床特点、易患因素、病原菌的耐药状况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收集2007年11月-2009年12月上海市7所大型... 目的本研究对上海地区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病原菌和临床结局进行前瞻性研究,探讨上海地区HAP的临床特点、易患因素、病原菌的耐药状况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收集2007年11月-2009年12月上海市7所大型综合性医院住院并确诊为HA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微生物学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本组共收集HAP 204例,患者平均年龄(68±17)岁,70岁以上患者占58.3%。患者的基础疾病有脑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腹腔手术后等。20.6%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死率15.7%。心率增快、动脉血pH值下降、低氧、高血糖、血清尿素氮增高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与患者存活率降低相关。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4.9%,MRSA检出率为65.4%,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的MRSA。结论高龄、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是HAP易患因素,并发感染性休克者预后差;常见HAP病原菌包括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金葡菌,MRSA约占6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肺炎 病原菌 耐药性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途径激素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徐凌 边巍 +6 位作者 沈慧 唐洁 张文梅 费晓云 武秀华 杨丹榕 沈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243-2245,共3页
目的:探讨雾化激素是否可作为全身激素的替代方法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治疗。方法:因AECOPD住院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雾化激素组、静脉激素组3组,后两组分别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雾化或甲基强的... 目的:探讨雾化激素是否可作为全身激素的替代方法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治疗。方法:因AECOPD住院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雾化激素组、静脉激素组3组,后两组分别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雾化或甲基强的松龙静滴,疗程10d。结果:(1)常规治疗组于入组后10dPaO2、FEV1改善(P<0.05)。雾化激素组于入组后24hPaO2改善,3d时FEV1、FVC改善,10d时FEF50改善(P<0.05)。静脉激素组于入组后24hPaO2改善,3d时FEV1、FVC、FEF50改善(P<0.05)。与雾化激素组比,静脉激素组3d时FEV1、FVC改善更明显(P<0.05),10d时两组改善值相似(P>0.05)。(2)治疗后静脉激素组痰IL-6下降幅度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与雾化激素组比无差异(P>0.05)。仅静脉激素组痰TNF-α降低(P<0.05)。(3)静脉激素组高血糖发生率(20.0%)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与雾化激素组(3.3%)比无差异(P>0.05),雾化激素组与常规治疗组比无差异(P>0.05)。结论:雾化激素治疗AECOPD疗效与静脉激素相似,可作为AECOPD的一种替代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急性加重 激素 气道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阿培南治疗细菌性肺炎和尿路感染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被引量:28
3
作者 杨帆 赵旭 +12 位作者 吴菊芳 周新 修清玉 施毅 沈策 刘荣玉 张伯科 钟玲 陈楠 倪兆慧 苏炳华 吴湜 张婴元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73-78,共6页
目的评价比阿培南治疗细菌性肺炎和尿路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试验,细菌性肺炎和尿路感染患者分别按中心分层随机接受比阿培南或美罗培南治疗。结果①比阿培南组和美罗培南组有效率分别为87.0%(107/1... 目的评价比阿培南治疗细菌性肺炎和尿路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试验,细菌性肺炎和尿路感染患者分别按中心分层随机接受比阿培南或美罗培南治疗。结果①比阿培南组和美罗培南组有效率分别为87.0%(107/123)和90.1%(109/121),其中两组细菌性肺炎有效率分别为90.0%(63/70)和91.9%(57/62),尿路感染有效率分别为83.0%(44/53)和88.1%(52/59);②两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6.3%(77/80)和98.8%(79/80),其中肺炎细菌清除率分别为100%(42/42)和100%(39/39),尿路感染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2.1%(35/38)和97.6%(40/41);③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7%(6/129)和3.1%(4/128),药物相关实验室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7.1%(22/129)和19.5%(25/128),分别有2例(1.6%)和4例(3.1%)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的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比阿培南治疗细菌性肺炎和尿路感染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良好,其临床和细菌学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与对照药美罗培南相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阿培南 美罗培南 随机对照试验 细菌性肺炎 尿路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125在肺结核与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8
4
作者 徐凌 边巍 +2 位作者 顾杰 沈慧 沈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76-1277,共2页
目的:评价血清CA125在肺结核与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8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肺结核及C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不论何种病因,胸腔积液患者血清CA125均高于无胸腔积液者(P<0.05)。... 目的:评价血清CA125在肺结核与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8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肺结核及C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不论何种病因,胸腔积液患者血清CA125均高于无胸腔积液者(P<0.05)。不论是否合并胸腔积液,肺结核患者血清CA125均高于CAP患者(P<0.05)。结核性胸膜炎伴肺实质浸润与不伴肺实质浸润者比,CA125水平无差异。结核瘤患者CA125显著低于其他肺结核患者(P<0.05),与CAP患者相似。血CA125诊断肺结核不伴胸腔积液的最佳临界点为30.25U/mL,其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准确性分别为65.9%、84.6%及77.9%。血CA125诊断肺结核伴胸腔积液的最佳临界点为50.25U/mL,其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准确性分别为81.8%、90.9%及85.5%。结论:血清CA125可用于肺结核与CAP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CA125 肺炎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C1蛋白检测指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高志强 韩宝惠 +7 位作者 沈策 金先桥 董竞成 万欢英 唐洁 沈洁 顾爱琴 姜丽岩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28-333,共6页
背景与目的: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1,,ERCC1)参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铂类化疗药物的耐药发生。本研究旨在探讨ERCC1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在晚期NSCLC患者... 背景与目的: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1,,ERCC1)参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铂类化疗药物的耐药发生。本研究旨在探讨ERCC1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在晚期NSCLC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从2006年8月-2009年7月,共入组222例晚期(Ⅲb-Ⅳ期)NSCLC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CC1蛋白在患者肺癌组织的表达。按2:1的比例随机分为个体化治疗组(n=147)及标准治疗组(n-75)。标准治疗组采用含铂化疗方案健择川顷铂或诺维本/顺铂。个体化治疗组中ERCC1蛋白高表达的患者采用非铂化疗方案健择/诺维本,ERCC1蛋白低表达的患者采用健择朋顷铂或诺维本/顺铂化疗方案。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有效率、总生存期及疾病进展时间。两组问比较采用X^2检验。1年生存率和生存期的比较采用Lifetable和Kaplan-meier方法分析。结果:随访数据截至2012年9月30日。标准治疗组的有效率为26.6%,个体化治疗组为27.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1)。标准治疗组的1年生存率为40.0%,个体化治疗组为48.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79,P=0.24)。标准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0.2个月(95%CI:8.67-11.73个月),个体化治疗组为13.3月(95%CI:12.46-14.14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标准治疗组的疾病进展时间为4.8个月(95%CI:4.12-5.48个月),个体化治疗组的疾病进展时间为4.7个月(95%CI:3.88-5.52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5)。结论:个体化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较标准治疗组有所延长,但ERCC1蛋白的检测指导晚期NSCLC的个体化治疗并未体现出有效率、生存期及疾病进展时间方面的优势,分子指标的检测能否指导临床合理选择化疗方案有待于更深入的临床研究加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蛋白表达 个体化治疗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6
6
作者 戴淼 柳毅 黄芸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4-267,共4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患者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前后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确诊支气管扩张伴咯血患者80例,均为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患者,分为治愈组(24例)、显效组(24例)...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患者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前后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确诊支气管扩张伴咯血患者80例,均为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患者,分为治愈组(24例)、显效组(24例)、有效组(20例)及无效组(12例)。比较4组患者术前当天及术后第1天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术前4组间血浆D-二聚体浓度无明显差异。除无效组外,其他3组术后D-二聚体浓度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治愈组及显效组D-二聚体浓度均高于有效组及无效组(P<0.05)。术前4组纤维蛋白原浓度低于正常值,无效组小于治愈组及显效组(P<0.05)。术后无效组纤维蛋白原浓度小于治愈组(P<0.05)。结论 :动态观察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不仅可用于评估支气管扩张伴大咯血患者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的预后情况,且对预防咯血复发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IgECH2-3-FasL融合蛋白基因转染对RBL-2H3的影响
7
作者 杨丹榕 王桂芳 +1 位作者 修清玉 韩焕兴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86-589,共4页
目的:探索大鼠IgECH2-3-FasL融合蛋白对大鼠肥大细胞株RBL-2H3诱导凋亡作用和抑制其脱颗粒作用。方法:将本室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IgECH2-3-FasL转染肥大细胞株RBL-2H3,RT-PCR及免疫印迹法鉴定大鼠IgECH2-3-FasL融合蛋白的表达,A... 目的:探索大鼠IgECH2-3-FasL融合蛋白对大鼠肥大细胞株RBL-2H3诱导凋亡作用和抑制其脱颗粒作用。方法:将本室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IgECH2-3-FasL转染肥大细胞株RBL-2H3,RT-PCR及免疫印迹法鉴定大鼠IgECH2-3-FasL融合蛋白的表达,AnnexinⅤ流式细胞分析融合蛋白对RBL-2H3的凋亡作用,通过组胺释放率的测定,分析融合蛋白对RBL-2H3脱颗粒的阻断作用。结果:大鼠IgECH2-3-FasL以融合蛋白的形式在RBL-2H3上获得表达,并且诱导RBL-2H3凋亡,部分阻断了RBL-2H3的脱颗粒。结论:大鼠IgECH2-3-FasL融合蛋白具有促进肥大细胞凋亡和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蛋白 肥大细胞 IGE FAS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