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列腺癌中巴豆酰化修饰的测定及与肿瘤分期和分级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利杰 洪西 +2 位作者 黄先玉 罗静 俞建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88-792,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巴豆酰化修饰是否可以作为前列腺癌诊断的肿瘤标志物及其与前列腺癌分期和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含有不同临床分期、分级的前列腺癌组织芯片73例,正常前列腺组织7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各样本中巴豆酰... 目的·初步探讨巴豆酰化修饰是否可以作为前列腺癌诊断的肿瘤标志物及其与前列腺癌分期和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含有不同临床分期、分级的前列腺癌组织芯片73例,正常前列腺组织7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各样本中巴豆酰化修饰和组蛋白H4乙酰化修饰水平(H-Score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巴豆酰化修饰水平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较低,与正常前列腺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组蛋白H4乙酰化修饰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4)。不同临床分期、分级的前列腺癌组间比较,巴豆酰化修饰和组蛋白H4乙酰化修饰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4乙酰化修饰与前列腺癌的分期、分级无相关性(P>0.05);巴豆酰化修饰与前列腺癌的分期无相关性(P=0.887),与前列腺癌分级呈正相关(r=0.493,P=0.000)。结论·相比较组蛋白H4乙酰化修饰,巴豆酰化修饰可以作为一种更好的诊断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巴豆酰化修饰 组蛋白H4乙酰化修饰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对前列腺癌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1
2
作者 汪雯翰 贾薇 +4 位作者 张劲松 徐宾 杨焱 王忠 张赫男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7-112,共6页
从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细胞周期阻滞、抑制癌血管生成和癌细胞转移、激活免疫等方面综述了灵芝(Ganoderma lucidum)对抑制前列腺癌的作用机理,为深入研究和开发以灵芝为来源的防治前列腺癌的功能性食品、保健品和药品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雄激素受体 血管生成 转移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甲基化基因检测技术分析前列腺癌中HIC1的甲基化状态 被引量:4
3
作者 单孟林 丁滔 +3 位作者 郑江花 程增辉 郭颖 夏前林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0-296,共7页
背景与目的:癌高甲基化基因1(hypermethylated in cancer 1,HIC1)因表观遗传甲基化修饰导致其在多种癌细胞和组织中表达沉默,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而这一现象在前列腺癌研究中的报道甚少。该研究采用甲基化基因检测技术对前列... 背景与目的:癌高甲基化基因1(hypermethylated in cancer 1,HIC1)因表观遗传甲基化修饰导致其在多种癌细胞和组织中表达沉默,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而这一现象在前列腺癌研究中的报道甚少。该研究采用甲基化基因检测技术对前列腺癌中HIC1启动子进行甲基化状态分析。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SP)和亚硫酸盐测序PCR(bisulfate sequencing PCR,BSP)技术,对前列腺癌细胞PC3、C4-2B和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Pr EC,以及前列腺癌组织标本和正常前列腺穿刺标本,进行HIC1启动子甲基化分析;并使用去DNA甲基化酶5-Aza-Cd R处理PC3、C4-2B和Pr EC,经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CR,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HIC1在基因水平和蛋白质水平上的变化。结果:MSP分析结果发现,在PC3、C4-2B和Pr EC中HIC1甲基化率分别为78.23%、72.15%和1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36例人前列腺癌实体瘤和36例人前列腺正常穿刺组织进行BSP测序,统计显示,甲基化率分别是80.30%和31.56%。5-Aza-Cd R处理后的PC3、C4-2B和Pr EC经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发现,与未处理对照相比,HIC1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均显著上调。结论:在前列腺癌中,抑癌基因HIC1启动子呈高度甲基化状态并出现表达沉默或下调,可作为前列腺癌的早期预测指标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化特异性PCR 亚硫酸盐测序PCR 前列腺癌 癌高甲基化基因1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及相互作用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夏前林 单孟林 +3 位作者 丁滔 朱延军 侯君 郑江花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9-176,共8页
背景与目的:基因芯片技术是利用杂交测序方法,可大规模高通量地检测不同组织、细胞中的基因表达水平的技术。该研究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前列腺癌及前列腺炎症穿刺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方法:采用美国Affymetr... 背景与目的:基因芯片技术是利用杂交测序方法,可大规模高通量地检测不同组织、细胞中的基因表达水平的技术。该研究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前列腺癌及前列腺炎症穿刺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方法:采用美国Affymetrix Human U133 plus 2.0基因表达谱芯片,按一步法分别抽提恶性程度较高的前列腺癌及前列腺炎症组织的总RNA,并分离纯化这两种组织的m RNA。经逆转录合成掺入生物素标记的c DNA合成探针,与芯片杂交和严格洗片后,用荧光扫描仪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前列腺癌及前列腺炎症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按照表达差异倍数大于等于2,P<0.05的筛选条件,筛选出差异基因1 819条,其中上调表达基因1 025条和下调表达基因794条。采用GO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差异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周期、分子代谢等分子功能以及生物学过程;KEGG信号通路分析发现,这些差异基因主要涉及嘌呤核苷酸代谢等代谢通路。STING在线工具分析对差异基因编码的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间的相互作用主要集中在TPX2、ANLN、NUSAP1、MELK、DLGAP5、KIF11、TOP2A及RRM2等20个关键节点基因。最后对重要节点基因进行文献挖掘,发现CEP55和ANLN基因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和转移有关。结论: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促使细胞进入增殖周期的相关基因的活化、代谢相关酶类基因活性的异常、细胞黏附功能相关基因的抑制以及细胞移行相关基因的激活等因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系统的分析这些基因发现,CEP55和ANLN基因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和预后关系密切,为下一步研究实验提供有价值的线索。进一步研究相关差异基因将有望发现新的早期诊断指标,为建立个体化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系统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基因芯片 差异基因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