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鳞状细胞乳头状瘤和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淳 周曾同 +1 位作者 张珺晔 郑元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0-554,共5页
目的分析口腔黏膜鳞状细胞乳头状瘤和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22例乳头状瘤(乳头状瘤组)和61例乳头状癌(乳头状癌组)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病变部位及病理学特征。结... 目的分析口腔黏膜鳞状细胞乳头状瘤和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22例乳头状瘤(乳头状瘤组)和61例乳头状癌(乳头状癌组)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病变部位及病理学特征。结果 2组患者均男性占多数。乳头状癌组发病年龄较高,其中吸烟10人(16.4%),有饮酒史11人(18.0%),病变多发于牙龈(占29.5%);乳头状瘤则多发于腭部(占46.7%)。组织学检查发现:乳头状癌表现为核多形性、伴异形有丝分裂象等恶性细胞学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在乳头状癌组织中,Ckpan、CK-HMW和p53蛋白呈阳性表达,CK8、Vim、SMA和S-100蛋白呈阴性表达。结论牙龈乳头状肿物的老年患者是罹患乳头状癌的高风险群体,对该群体应采取积极的组织活检和病理学检查等早期诊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乳头状瘤 乳头状癌 临床病理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K信号通路参与调控周期性张应变诱导的人牙周膜细胞增殖 被引量:6
2
作者 韩悦 潘劲松 +3 位作者 陈丹鹏 毛晓燕 齐颖新 严志强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11-215,222,共6页
目的探讨周期性张应变对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增殖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应用FX-4000T细胞应变加载系统,对体外培养的hPDLCs施加周期性张应变,幅度分别为10%和20%,加载时间为6h和24h,频率均为0.1Hz... 目的探讨周期性张应变对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增殖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应用FX-4000T细胞应变加载系统,对体外培养的hPDLCs施加周期性张应变,幅度分别为10%和20%,加载时间为6h和24h,频率均为0.1Hz,以未加载的静态细胞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牙周膜细胞细胞周期的变化,并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p-ERK1/2表达的变化。用ERK1/2的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预处理细胞后,在0.1Hz,10%幅度条件下,加载6h,检测p-ERK1/2的表达水平变化对细胞PC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静态组相比,周期性张应变增加了S期人牙周膜细胞的比例,并诱导人牙周膜细胞的PCNA和p-ERK1/2表达增加,10%幅度和20%幅度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同一幅度张应变,加载6h和24h对细胞PCNA和p-ERK1/2表达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ERK1/2的抑制剂PD98059不仅可以明显抑制张应变诱导的p-ERK1/2活化,而且张应变诱导的细胞PCNA表达也被明显抑制。结论周期性张应变可激活ERK信号通路,促进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张应变 牙周膜细胞 增殖 增殖细胞核抗原 ER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束CT应用于恒前牙复杂根管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高雅 韦梦瑶 +1 位作者 李雁 王晓丽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27-832,共6页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上下颌前牙根管构型等特征。方法:纳入1103例患者12858颗前牙,以40岁为界分A组(≤40岁)和B组(>40岁),上前牙6404颗,下前牙6454颗,分析其牙根及根管数目、冠根长度、根管...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上下颌前牙根管构型等特征。方法:纳入1103例患者12858颗前牙,以40岁为界分A组(≤40岁)和B组(>40岁),上前牙6404颗,下前牙6454颗,分析其牙根及根管数目、冠根长度、根管构型、左右同名牙双根管的对称性及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比较下前牙间双根管检出的两两相关性。结果:上前牙及下切牙均为单根,下尖牙双根检出率为1.66%。上、下前牙双根管检出率分别为0.03%和11.25%,其中下侧切牙检出率最高(17.40%)。上下前牙根管构型以Ⅰ型为主,下前牙双根管构型以Ⅲ型为主(7.07%)。下前牙左右同名牙双根管检出呈对称性。上下前牙冠根长度无年龄差异(P>0.05)。18~50岁下前牙双根管检出率逐渐增加,50岁之后逐渐降低。男性下前牙双根管检出率(13.12%)高于女性(9.93%)(P<0.05)。下中切牙、下侧切牙及下尖牙两两间的双根管检出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下前牙根管形态复杂多变。双根管具有左右对称性、年龄及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CBCT) 恒前牙 根管 冠根长度 对称性 增龄性 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与龋病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晓丽 杨柳青 +1 位作者 张遵 高雅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7-401,共5页
目的:分析服用糖皮质激素(GC)前后唾液乳酸脱氢酶(LDH)、免疫球蛋白A(Ig A)和溶菌酶(LZM)、牙齿硬组织平均灰度值(MGVs)及患龋指数,探讨与龋病相关性。方法:收集试验组30例患者服用GC前、服用6个月、12个月后混合唾液,测LDH、Ig A和LZM... 目的:分析服用糖皮质激素(GC)前后唾液乳酸脱氢酶(LDH)、免疫球蛋白A(Ig A)和溶菌酶(LZM)、牙齿硬组织平均灰度值(MGVs)及患龋指数,探讨与龋病相关性。方法:收集试验组30例患者服用GC前、服用6个月、12个月后混合唾液,测LDH、Ig A和LZM以及拍摄全景片测牙齿硬组织MGVs,测龋病指数(CSI)。对照组30例性别、年龄与试验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不用药,在相应时间进行同样的检测。用SPSS 17.0统计分析数据。结果:试验组用GC后,LZM、Ig A及牙齿硬组织MGVs低于对照组(P<0.05),LDH、龋失补牙数(DMFT)、龋失补牙面数(DMFS)、龋病指数(CSI)升高(P<0.05)。牙齿硬组织MGVs与DMFT、DMFS、CSI显著负相关(P<0.01),LDH与CSI显著正相关(P<0.01);LZM、Ig A与CSI负相关(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无上述变化。结论:服用GC后DMFT、DMFS、CSI显著上升,牙齿硬组织MGVs显著降低,患龋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龋齿 唾液蛋白 龋病指数(CS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性张应变对牙周膜细胞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韩悦 潘劲松 +2 位作者 齐颖新 严志强 姜宗来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S1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张应变 细胞迁移 人牙周膜细胞 周期性 正畸矫治 抑制剂 体外培养 加载时间 正畸力 牙周组织改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对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吴建楠 宋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9-340,共2页
非受体酪氨酸激酶是一个多功能的蛋白质,它通过与一系列的底物相互作用参与多种细胞生命活动,与细胞骨架、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等均有密切关系。本文就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对细胞功能调控作用及其机制作一综述,希望对非受体酪氨酸激酶的生... 非受体酪氨酸激酶是一个多功能的蛋白质,它通过与一系列的底物相互作用参与多种细胞生命活动,与细胞骨架、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等均有密切关系。本文就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对细胞功能调控作用及其机制作一综述,希望对非受体酪氨酸激酶的生理功能有一个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骨架 鼠白血病病毒 细胞周期 原癌基因 细胞生命 同源基因 激酶活性 微管蛋白 保守的 微管组织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和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万蕾蕾 裴庆国 +1 位作者 蔡晓清 宋萌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观察犬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培养的条件及生物学特性,对其进行鉴定。方法:取犬骨髓分离培养骨髓基质细胞(BMSC)传代后,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免疫组化方法加以鉴定,生化检测Vonkossa染色鉴定其成骨能力。结果:原代培养20d后可分... 目的:观察犬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培养的条件及生物学特性,对其进行鉴定。方法:取犬骨髓分离培养骨髓基质细胞(BMSC)传代后,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免疫组化方法加以鉴定,生化检测Vonkossa染色鉴定其成骨能力。结果:原代培养20d后可分离得到骨髓基质细胞BMSC,生长形态相对稳定,具有成骨能力。结论:BM-SC具有贴壁生长特征,易分离扩增,增殖速度快,诱导分化具有成骨能力,可用于骨缺损的修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体外培养 诱导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铁胺通过促进毛细血管的增生改善放疗后唾液腺功能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珺晔 徐珉华 郑元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00-1607,共8页
目的探讨去铁胺(DFO)对放射治疗(放疗)后唾液腺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放疗组以及D+IR组(注射DFO 3 d后放疗)、D+IR+D组(注射DFO 3 d后放疗,再注射DFO 3 d)和IR+D组(放疗后注射DFO 3 d)及... 目的探讨去铁胺(DFO)对放射治疗(放疗)后唾液腺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放疗组以及D+IR组(注射DFO 3 d后放疗)、D+IR+D组(注射DFO 3 d后放疗,再注射DFO 3 d)和IR+D组(放疗后注射DFO 3 d)及其相应对照组(不注射DFO而给予注射型蒸馏水)。放疗后第30、60、90天测定小鼠唾液流量;放疗后第90天处死小鼠,取下颌下腺,称取质量,行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Western blotting测定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结果与相应对照组比较,D+IR、D+IR+D和IR+D组小鼠的唾液流量均显著增加(P<0.05),以D+IR+D最为显著。D+IR和D+IR+D组小鼠下颌下腺组织中可见少量唾液干细胞。D+IR、D+IR+D和IR+D下颌下腺HIF-1α蛋白和VEGF 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P<0.05)。结论 DFO对放疗后的唾液腺功能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毛细血管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 放射治疗 去铁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源盒蛋白Msx1在骨形成蛋白-4成骨效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蒋少云 汪建涛 +1 位作者 宋萌 王建广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92-495,共4页
目的:研究同源盒蛋白Msx1在骨形成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4,BMP-4)成骨效应中的作用,并探讨Msx1与BMP-4的调控关系。方法: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C2C12,BMP-4处理C2C12细胞24h和36h后,用携带Msx1基因的腺病毒转染C2C12细胞,过... 目的:研究同源盒蛋白Msx1在骨形成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4,BMP-4)成骨效应中的作用,并探讨Msx1与BMP-4的调控关系。方法: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C2C12,BMP-4处理C2C12细胞24h和36h后,用携带Msx1基因的腺病毒转染C2C12细胞,过度表达同源盒蛋白Msx1,4d后检测细胞中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的活性,单独用BMP-4处理组和BMP-4连同空白腺病毒组为对照组,未用BMP-4处理组为阴性对照组。结果:在BMP-4处理24h后,Msx1腺病毒转染的细胞ALP活性非常低,而BMP-4处理36h后,Msx1腺病毒转染的细胞显示强ALP活性,单独用BMP-4处理和BMP-4连同空白腺病毒处理的细胞同样显示强ALP活性。结论:同源盒蛋白Msx1能抑制BMP-4的成骨效应,且具有一定的时段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盒蛋白Msx1 骨形成蛋白-4 成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结合因子α1在正畸成骨中的作用
10
作者 何奇 陈丹鹏 潘劲松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303-306,共4页
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是成骨细胞的发生和分化的特异转录因子,是骨形成的关键调控因子。在正畸治疗中,Cbfα1参与了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的改建,在牙周膜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及新骨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核心结合因子Α1 牙周膜细胞 正畸牙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