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外伤急性期空腹血糖、血清糖化白蛋白和乳酸脱氢酶联合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浩 田恒力 +4 位作者 戎伯英 高文伟 陈世文 郭衍 曹合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478-1480,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急性期空腹血糖(FBG)、血清糖化白蛋白(GA)和乳酸脱氢酶(LDH)联合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0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Glasgow昏迷评分、FBG和血清GA检测情况及Glasgow预后评分进行资料分组,...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急性期空腹血糖(FBG)、血清糖化白蛋白(GA)和乳酸脱氢酶(LDH)联合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0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Glasgow昏迷评分、FBG和血清GA检测情况及Glasgow预后评分进行资料分组,比较不同分组情况下各组FBG和LDH水平,分析不同血糖水平患者的预后不良发生率,以及FBG和LDH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重型颅脑损伤组患者LDH水平明显高于轻型和中型损伤组(P<0.01,P<0.05);高血糖组患者LDH水平显著高于正常FBG组(P<0.01,P<0.05);预后差与死亡组患者FBG、LDH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P<0.05);糖尿病性高血糖组预后不良的发生率最高(P<0.01)。结论血糖、LDH既能作为判断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又能对评估预后及治疗起指导作用;血清GA的检测可作为鉴别脑外伤患者应激性与糖尿病性血糖增高的重要依据,有利于指导降糖及综合治疗措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空腹血糖 糖化血清白蛋白 乳酸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1
2
作者 田恒力 崔宇辉 +4 位作者 徐涛 胡锦 戎伯英 高文伟 顾奕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67-769,共3页
目的 探讨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脑积水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分析394例中、重度TBI息者,探讨性别、年龄、入院时GCS评分、开颅去骨瓣减压术,以及是否伴有脑室出血和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对创伤后脑积水发生的影响。结... 目的 探讨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脑积水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分析394例中、重度TBI息者,探讨性别、年龄、入院时GCS评分、开颅去骨瓣减压术,以及是否伴有脑室出血和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对创伤后脑积水发生的影响。结果394例中、重型TBI患者中,33例(8.38%)发生脑积水,时间在伤后2~4周;高龄患者创伤后脑积水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1);脑积水与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脑室出血和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有关(P〈0.01)。结论高龄患者、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脑室出血和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创伤后脑积水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脑积水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脑外伤患者急性期垂体功能异常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全军民 任颖 +4 位作者 邵琦 赵催春 陆汉魁 胡锦 田恒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4-337,共4页
目的分析创伤性脑外伤患者(TBI)急性期垂体功能紊乱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58例TBI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Glasgow昏迷等级评分(GCS)和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24h内采集血样,化学发光法测... 目的分析创伤性脑外伤患者(TBI)急性期垂体功能紊乱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58例TBI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Glasgow昏迷等级评分(GCS)和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24h内采集血样,化学发光法测定与垂体功能相关的激素分泌水平,包括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皮质醇、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生长激素(G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雌二醇(E2)等。根据临床情况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对患者急性期垂体功能进行判断。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与TB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死亡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BI患者急性期垂体前叶激素异常的LH/FSH、GH、ACTH、TSH缺乏和低T3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29%、27%、8.9%、3.2%和53%;垂体后叶激素异常的尿崩症和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1.2%和3.8%。FT3水平与GCS呈明显正相关(r=0.245,P=0.002);ROC曲线显示,APACHEⅡ评分、皮质醇和E2水平对患者死亡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TBI患者急性期垂体功能明显受损。FT3水平可反映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APACHEⅡ评分、皮质醇和E2水平与TBI引起的死亡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外伤 垂体功能紊乱 激素水平 Glasgow昏迷等级评分 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丁军 陈世文 +9 位作者 郭衍 王敢 高文伟 曹合利 居世明 陈浩 林在楷 袁方 徐涛 田恒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29-831,共3页
目的分析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颅内进展性出血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非手术创伤性脑损伤患者103例,根据颅内出血进展情况分为进展组(n=46)和非进展组(n=57)。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受伤至首次CT检查时间(HCT1)... 目的分析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颅内进展性出血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非手术创伤性脑损伤患者103例,根据颅内出血进展情况分为进展组(n=46)和非进展组(n=57)。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受伤至首次CT检查时间(HCT1)、受伤至第二次CT检查时间(HCT2)、入院时凝血功能指标、首次及复查CT血肿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进展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GCS、HCT1、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血小板(PLT)计数及复查CT血肿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FDP、INR和D-D为颅内进展性出血的危险因素(OR>1,P<0.05);GCS、HCT1和PLT计数值较低的患者发生颅内进展性出血的可能性较大(OR<1,P<0.05)。结论对于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年龄、FDP、INR和D-D为颅内进展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对GCS、HCT1和PLT计数值较低的患者应加强监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进展性出血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ogo-A蛋白的变化 被引量:9
5
作者 林在楷 田恒力 +5 位作者 吴炳山 陈世文 郭衍 王敢 陈浩 徐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ogo-A蛋白的变化及其与颅脑创伤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31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分别于伤后第1、3、5天采集静脉血2 mL,ELISA法测定血清Nogo-A蛋白质量浓度;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 目的探讨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ogo-A蛋白的变化及其与颅脑创伤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31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分别于伤后第1、3、5天采集静脉血2 mL,ELISA法测定血清Nogo-A蛋白质量浓度;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患者分为轻度颅脑损伤组(n=7)、中度颅脑损伤组(n=10)和重度颅脑损伤组(n=14);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为预后良好组(n=23)和预后不良组(n=8)。以20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结果重、中、轻度颅脑损伤组伤后第1、3、5天血清Nogo-A蛋白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中、重度颅脑损伤组患者伤后第1、3、5天血清Nogo-A蛋白质量浓度均高于相同时间点的轻度颅脑损伤组患者(P<0.05,P<0.01)。预后不良组患者伤后第1、3、5天血清Nogo-A蛋白质量浓度显著高于相同时间点的预后良好组患者(P<0.01)。结论颅脑损伤后急性期患者血清Nogo-A蛋白水平显著升高,且与损伤程度及预后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go—A 颅脑创伤 轴突再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二聚体在创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8
6
作者 吴炳山 田恒力 +5 位作者 林在楷 王韧 曹合利 胡锦 徐涛 陈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54-155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创伤后血浆D-二聚体变化及其与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颅脑创伤患者(PHI组48例,非PHI组6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受伤至首次CT检查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凝血酶原...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创伤后血浆D-二聚体变化及其与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颅脑创伤患者(PHI组48例,非PHI组6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受伤至首次CT检查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D-二聚体浓度对PHI发生的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PHI发生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血浆D-二聚体浓度与PHI发生的关系。结果PHI组的D-二聚体浓度为(7.08±3.87)mg/L,非PHI组为(4.34±3.21)mg/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受伤至首次CT检查时间和D-二聚体浓度与PHI的发生有关(分别为OR=0.407,95%CI:0.132—0.825,P=0.018和OR=1.254.95%CI:0.980~1.374,P=0.021)。ROC曲线推算D-二聚体浓度的最佳临界值为4.05mg/L,此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和70%,大于此值PHI的发生率达74,1%。结论颅脑外伤后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可作为PHI发生的一个预判指标,结合影像学检查及其他相关临床因素分析可以更好地预判和及时诊断颅脑创伤后PHI的发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D-二聚体 进展性出血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Willis动脉环前循环变异的显微解剖 被引量:6
7
作者 崔宇辉 徐涛 +3 位作者 薛绛宇 陈炯 比诺德 高文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8-450,共3页
目的探讨Willis动脉环前半环各组成血管的解剖变异特点。方法利用45具(9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硬脑膜完整的成人脑标本进行Willis动脉环前半环各血管显微解剖,观察和测量血管的形态和走行。结果约13.3%的标本大脑前动脉双侧A1段发育不均衡,... 目的探讨Willis动脉环前半环各组成血管的解剖变异特点。方法利用45具(9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硬脑膜完整的成人脑标本进行Willis动脉环前半环各血管显微解剖,观察和测量血管的形态和走行。结果约13.3%的标本大脑前动脉双侧A1段发育不均衡,约6.7%交叉对侧供应;前交通动脉简单型仅占37.8%,复杂型占60%。结论约60%以上的人脑Willis动脉环前半环存在变异,熟悉这一区域的变异对介入治疗和手术有很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LIS动脉环 前循环 显微解剖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营养混悬液对重度脑外伤病人腹泻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丁军 高文伟 +1 位作者 王敢 郭衍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混悬液佳维体(TPF-FOS)对重症脑外伤病人腹泻的影响以及对血清清蛋白(ALB)升高的作用。方法:选择脑外伤病人97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收集病人的性别、年龄、GCS评分、治疗方案(抗生素的使用)、使用EN的时间和时...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混悬液佳维体(TPF-FOS)对重症脑外伤病人腹泻的影响以及对血清清蛋白(ALB)升高的作用。方法:选择脑外伤病人97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收集病人的性别、年龄、GCS评分、治疗方案(抗生素的使用)、使用EN的时间和时程、腹泻开始的时间及特点、检测EN支持前后的血清ALB水平,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判断佳维体对重度脑外伤病人腹泻的影响和对病人营养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病人腹泻开始时间晚于对照组(P<0.05),并且腹泻次数和量较少(P<0.05)。试验组病人营养支持前后血清ALB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肠内营养混悬液TPF-FOS能减轻重度脑外伤病人各种因素引起的腹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脑外伤 肠内营养混悬液 营养支持 腹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颅内进行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田恒力 徐涛 +5 位作者 顾斌贤 戎伯英 胡锦 比诺德 顾奕 陈炯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5期371-372,共2页
目的 研究创伤性颅内进行性出血(PIH)的发生率和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脑创伤后头颅CT比较,颅内血肿量判断,分析性别、年龄、血压、体温、受伤特点及头颅行CT检查时间等因素对PIH发生的影响。结果 183例颅内血肿患者中,79例(43.17%... 目的 研究创伤性颅内进行性出血(PIH)的发生率和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脑创伤后头颅CT比较,颅内血肿量判断,分析性别、年龄、血压、体温、受伤特点及头颅行CT检查时间等因素对PIH发生的影响。结果 183例颅内血肿患者中,79例(43.17%)出现PIH,其中46例(23.5%)因进行性脑出血量大需急诊开颅行血肿清除术。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后PIH发生率近50%,对男性、年龄较大、伤后血压高、有对冲伤史及受伤后第一次头颅CT检查时间短者更应密切注意意识等变化,并早期复查头颅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内进行性出血 CT检查 危险因素 男性 血压 年龄 对冲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受体通路相关基因在原发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柳松 胡锦 +2 位作者 周良辅 邵敏华 卢大儒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54-257,共4页
背景与目的:胶质母细胞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但我们对其分子生物学机制仍了解甚少。本研究应用低密度表达谱芯片检测人脑原发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酪氨酸激酶受体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分析其表达变... 背景与目的:胶质母细胞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但我们对其分子生物学机制仍了解甚少。本研究应用低密度表达谱芯片检测人脑原发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酪氨酸激酶受体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分析其表达变化的意义。方法:使用TaqMan低密度表达芯片技术检测26个酪氨酸激酶受体通路相关基因在10例原发胶质母细胞瘤及9例正常脑组织(脑外伤减压术中所取大脑组织)并通过统计学分析其在胶质母细胞瘤和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在正常脑组织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系统的两个基因MAP2K1及MAP2K4的Ct值分别为1.6±1.7和2.2±2.1,而在原发胶质母细胞瘤中的Ct值分别为3.9±1.5和5.0±2.0,其与正常脑组织的Ct差值分别为-2.3和-2.8(P<0.05)。结论:MAP2K1和MAP2K4基因在原发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明显下调;酪氨酸激酶受体通路相关基因中MAPK系统基因的表达差异可能与原发胶质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胶质母细胞瘤 MAPK通路 酪氨酸激酶受体通路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的RNA干扰技术抑制胶质瘤生长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锦 王元元 +3 位作者 董万利 史毅 金由辛 惠国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30-732,共3页
目的研究靶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的小干扰RNA(siRNA)对胶质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 estern b lot测定RNA干扰后IGF-1R表达水平;采用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进行细胞体外的侵袭力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测... 目的研究靶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的小干扰RNA(siRNA)对胶质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 estern b lot测定RNA干扰后IGF-1R表达水平;采用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进行细胞体外的侵袭力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裸鼠成瘤实验测定IGF-1R基因表达下调后胶质瘤C6细胞在体内致瘤能力的改变。结果靶向IGF-1R基因的siRNA可以有效抑制IGF-1R基因的表达,使IGF-1R mRNA表达减少60%,蛋白表达减少50%;流式细胞术检测到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裸鼠体内成瘤能力降低。结论siRNA介导的IGF-1R基因下调能明显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干扰RNA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胶质瘤 基因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