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结肠癌的远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83
1
作者 江弢 孙晶 裘正军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1-215,共5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的远期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的方法比较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在死亡率、转移复发率、总生存期及无瘤生存期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纳入155例腹腔镜手术患者(LAP组... 目的比较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的远期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的方法比较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在死亡率、转移复发率、总生存期及无瘤生存期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纳入155例腹腔镜手术患者(LAP组)和162例开腹手术患者(OP组)。两组比较,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病理资料无显著差异;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Ⅱ、Ⅲ期患者的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的累积复发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患者可达到与开放手术相当的远期生存率,可安全地用于结肠癌的治疗,并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结肠癌 结肠癌根治术 远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5
2
作者 邢同海 彭志海 +2 位作者 陈国庆 徐军明 钟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35-738,共4页
目的分析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近期疗效。方法2001年10月-2006年2月,接受肝移植手术的PBC患者共17例,平均年龄(49.6±6.6)岁。回顾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期的资料,根据Mayo公式计算患者保守治疗的1a预计生存率。观... 目的分析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近期疗效。方法2001年10月-2006年2月,接受肝移植手术的PBC患者共17例,平均年龄(49.6±6.6)岁。回顾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期的资料,根据Mayo公式计算患者保守治疗的1a预计生存率。观察患者术后临床特征、复发和生存情况,分析死亡原因;计算移植后患者实际生存率,并与1a预计生存率比较。结果本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8.8±15.7)月;移植后患者症状迅速缓解、肝功能改善。移植后0.5、1、2a的实际生存率分别为100%、100%、83.3%。生存分析显示,本组患者1a实际生存率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的1a预计生存率(77%)(P=0.006);17例中仅1例患者移植15个月后,经肝活检证实PBC复发,移植18个月后因继发胆管炎、感染性休克死亡。结论肝移植可提高终末期PBC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硬化 胆汁性 生存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桥蛋白在肝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陆健 李克 +3 位作者 卞建民 钱晓峰 蔡永东 姚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31-935,共5页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1例肝癌及癌旁组织、12例正常肝组织中OPN的表达以及应用免疫组化法对85例肝癌组织、10例肝硬化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进行OP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1例肝癌及癌旁组织、12例正常肝组织中OPN的表达以及应用免疫组化法对85例肝癌组织、10例肝硬化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进行OP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4的检测,用Weidner法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并分析OPN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OP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高(P<0.01),且OPN高表达和肝癌早期复发转移显著相关(P=0.003)。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表明OP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肝硬化组织和正常组织(P<0.05);且OPN在肝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和肿瘤包膜不完整(P=0.03)、感染HBV(P=0.03)和发生早期转移、复发(P=0.018)显著相关;OPN和VEGF在肝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1,P<0.01);OPN在肝癌组织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0.44,P<0.01)。结论:OPN在肝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且OPN与包膜是否完整、感染HBV和早期复发转移相关。OPN和VEGF、MVD的表达显著相关,OPN可能参与了肿瘤血管生成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骨桥蛋白 转移 MVD 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癌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4
作者 周元 蒋红钢 李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65-568,共4页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生物学行为不同,且发病比较隐匿,故目前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仍比较困难。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提供了有利帮助,越来越多的研...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生物学行为不同,且发病比较隐匿,故目前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仍比较困难。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提供了有利帮助,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也逐渐关注该领域。甲状腺癌的分子标志物较多,该文从甲状腺癌DNA、RNA及蛋白组学的相关标志物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分子标志物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CK19 mRNA和CEA mRNA用于预测腹膜微转移 被引量:13
5
作者 吴晴 李达 +5 位作者 彭志海 杨兆瑞 丁红华 陈栋晖 朱莉菲 李兆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2-495,共4页
目的探索检测胃癌患者腹膜微转移的方法。方法收集67例胃癌和9例胃良性病变患者腹腔冲洗液以及临床病理资料,分别采用巢式RT PCR检测腹腔冲洗液中角蛋白19(CK19)mRNA、癌胚抗原(CEA)mRNA、角蛋白20(CK20)mRNA表达;采用时间分辨荧光(TRF... 目的探索检测胃癌患者腹膜微转移的方法。方法收集67例胃癌和9例胃良性病变患者腹腔冲洗液以及临床病理资料,分别采用巢式RT PCR检测腹腔冲洗液中角蛋白19(CK19)mRNA、癌胚抗原(CEA)mRNA、角蛋白20(CK20)mRNA表达;采用时间分辨荧光(TRF)检测腹腔冲洗液上清液中CEA蛋白(P CEA)含量;采用H E染色进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PLC)检查。结果患者腹腔冲洗液中CK19mRNA和CEAmRNA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2.7%和52.2%,明显高于P CEA(35.8%)、CK20mRNA(34.3%)和PLC(31.3%)(P<0.01),且阳性率随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及腹膜受累程度增加而增加。结论巢式RT PCR联合检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CK19及CEA基因,可提高检测腹腔游离肿瘤细胞的灵敏性,适用于预测胃癌患者腹膜微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CK19MRNA CEAMRNA 腹膜微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1α及多药耐药相关基因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威浩 裘正军 +1 位作者 胡志前 孙晶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875-878,共4页
背景与目的:肿瘤微环境缺氧在实体肿瘤中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本研究拟体外观测缺氧条件下结肠癌细胞系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多药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及其相互作用,探讨微环境缺氧对结肠癌化疗耐药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人结肠... 背景与目的:肿瘤微环境缺氧在实体肿瘤中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本研究拟体外观测缺氧条件下结肠癌细胞系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多药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及其相互作用,探讨微环境缺氧对结肠癌化疗耐药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人结肠癌细胞株SW620置入缺氧环境持续培养12,24和48h,以常氧培养组为对照。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HIF-1α及耐药相关基因mdr1/P-Gp、LRP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随着缺氧时间延长,HIF-1α及LRPmRNA的转录未见明显变化,而mdr1的mRNA转录呈时间依赖性增高(P<0.05),其光密度比值从常氧下的0.0522±0.012上升至缺氧48h下的0.145±0.017。随着缺氧时间延长,LRP的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变化,而HIF-1α及P-Gp的表达则呈时间依赖性增高(P<0.05),其光密度比值分别从常氧下的0.16±0.05,0.260±0.006上升至缺氧48h下的0.49±0.04,0.86±0.20。HIF-1α及P-Gp的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论:研究证明结肠癌微环境缺氧是诱导其产生多药耐药性的重要原因之一。缺氧可通过HIF-1α调控结肠癌细胞内多药耐药相关mdr1/P-Gp基因的表达,从而使结肠癌存在以基因水平改变为基础的获得性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微环境 HIF-1Α 多药耐药基因 结肠癌 培养的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1α和CXCR4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建海 王俊峰 +1 位作者 唐晓燕 仇生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68-1571,共4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乳腺癌、30例乳腺纤维腺瘤和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HIF-1α和CXCR4蛋白的表达,分析乳腺癌组织中HI...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乳腺癌、30例乳腺纤维腺瘤和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HIF-1α和CXCR4蛋白的表达,分析乳腺癌组织中HIF-1α和CXCR4蛋白表达之间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HIF-1α和CXCR4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中无阳性表达;在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组织中,HIF-1α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26.7%和65.0%(P<0.05),CXCR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3%和56.7%(P<0.01)。HIF-1α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组织学分级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密切相关(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无关;CXCR4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以及VEGF、ER和PR表达密切相关(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无关。HIF-1α与CXCR4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46,P=0.007)。结论HIF-1α和CXCR4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HIF-1α和CXCR4蛋白的表达,有利于评估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提高预后判断的准确性,并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趋化因子受体4 乳腺癌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粘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郑淼 李继坤 周立生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83-384,386,共3页
目的:探讨大肠粘液腺癌(MUC)与大肠非粘液腺癌(non-MUC)的临床病理差异及其综合治疗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方法:1994~2003年收治的1 715例大肠癌中粘液腺癌为197例.比较MUC与non-MUC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结果:MUC中年轻人(年龄<45岁... 目的:探讨大肠粘液腺癌(MUC)与大肠非粘液腺癌(non-MUC)的临床病理差异及其综合治疗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方法:1994~2003年收治的1 715例大肠癌中粘液腺癌为197例.比较MUC与non-MUC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结果:MUC中年轻人(年龄<45岁)比例明显升高MUC:(21.3%vs非MUC:12.6%) ,部位多见于直肠、升结肠;MUC组更易向肠周组织浸润及播散(侵润至浆膜外:MUC:59.9%vs非MUC: 35.1%),亦易发生周围的淋巴结转移(MUC:41.6%对非MUC 21.6%);MUC晚期患者比例增高(D期:MUC:44.1%对非MUC: 22.1%);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低(MUC组:34%vs非MUC组:69%),术后复发率高、预后较差.结论:大肠粘液腺癌的预后差,与其临床病理特点相关,对大肠粘液腺癌应采取较积极的综合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大肠粘液腺癌 临床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手术期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蒿汉坤 蔡端 +2 位作者 韩天权 彭志海 吴志勇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3-245,253,共4页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贫血患者使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纠正贫血和减少异体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74例胃肠道肿瘤伴贫血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A、治疗组B和对照组C,A组患者术前每天皮下注射rhEPO1万IU,连续4d,术后第1、3d分别皮下注射r...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贫血患者使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纠正贫血和减少异体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74例胃肠道肿瘤伴贫血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A、治疗组B和对照组C,A组患者术前每天皮下注射rhEPO1万IU,连续4d,术后第1、3d分别皮下注射rhEPO1万IU;B组患者术前7d始隔天皮下注射rhE-PO1万IU,连续6次;C组患者不给予rhEPO。观察所有患者贫血纠正及异体输血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用药后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Ret)及血细胞比容(Hct)水平高于对照组、用药前,术中及术后异体输血少于对照组。B组疗效优于A组。结论围手术期使用rhEPO对于纠正贫血和减少异体输血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贫血 围手术期 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F14过表达与胃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萍 金向明 +5 位作者 刘新兰 王宁菊 王权 彭志海 严东旺 周崇治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31-935,940,共6页
目的探讨KIF14表达水平与胃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经手术及术后病理学证实的胃肠癌患者112例。收集患者临床特征资料,以患者病理诊断为起点,通过患者... 目的探讨KIF14表达水平与胃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经手术及术后病理学证实的胃肠癌患者112例。收集患者临床特征资料,以患者病理诊断为起点,通过患者复诊、电话及信函方式进行随访,分别以肿瘤复发转移、死亡为观察终点,随访截止日期为2015-03-31。术中切除的胃肠癌病灶及其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KIF14 mRNA相对表达量(RQ);采用免疫组化检测KIF14表达结果,由2位病理医生独立进行免疫组化结果评判。结果72例患者胃肠癌组织KIF14 mRNA高表达,RQ值为58.00(37.00,138.00);40例患者胃肠癌组织KIF14 mRNA低表达,RQ值为0.68(0.46,0.79)。KIF14在胃肠癌组织中的阳性反应物定位于细胞核或胞质,呈棕黄色均质状和颗粒状,癌旁组织无表达或低表达。胃肠癌组织KIF14阳性表达率为61.6%(69/112),高于癌旁组织的7.1%(8/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557,P〈0.001)。不同年龄、性别、民族、肿瘤部位、肿瘤直径及分化程度患者KIF14 mRNA RQ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患者KIF14 mRNA RQ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12例患者5年总生存率(OS)为48.2%(54/112),KIF14 mRNA高表达与低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2、67个月,两者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10,P=0.004)。101例未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DFS)为38.6%(39/101),KIF14 mRNA高表达与低表达患者中位无病生存时间分别为41、62个月,两者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81,P〈0.001)。KIF14 mRNA高表达患者出现复发转移的风险高于低表达者〔AR=6.9,95%CI(2.8,16.8),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KIF14 mRNA是胃肠癌患者5年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KIF14 mRNA是胃肠癌患者5年内转移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KIF14 mRNA和蛋白在胃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参与胃肠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可作为预测胃肠癌患者根治术后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KIF14 预后 生物学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护士处方权刍议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兴梅 常健 +1 位作者 姚秋月 孙和平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18期74-75,共2页
介绍护士处方权的类型,论述我国目前推行护士处方权制度的积极意义,分析制约我国护士处方权发展的因素,并探讨推进护士处方权发展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 护士处方权 类型 制约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uEPO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缪传文 李继坤 +2 位作者 温玉刚 周立生 李旭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18-319,共2页
关键词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胃肠道恶性肿瘤 血红蛋白和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持续外引流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书云 王晓亮 +2 位作者 彭志海 钟福全 裘国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22-1324,共3页
目的建立稳定的胆道外引流和胆汁收集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方法在"双袖套法"技术基础上,引入大鼠躯干"马甲"式外固定器保护胆道引流管和胆汁收集装置。结果大鼠胆道外引流原位肝移植手术60次,手术成功率93.3%(56/... 目的建立稳定的胆道外引流和胆汁收集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方法在"双袖套法"技术基础上,引入大鼠躯干"马甲"式外固定器保护胆道引流管和胆汁收集装置。结果大鼠胆道外引流原位肝移植手术60次,手术成功率93.3%(56/60)。术后1d、1周和4周存活率分别为86.7%(52/60)、76.7%(46/60)和68.3%(41/60)。因胆瘘和胆道梗阻死亡各3例(10.0%)。结论本大鼠肝移植模型胆道外引流稳定,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为肝移植后胆汁生物学分析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胆道外引流 动物模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6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海英 张杏怡 +3 位作者 蔡春 王妍 周新 彭志海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4年第6期328-331,共4页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防治。方法 :对我院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3年 11月 10 8例肝移植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 6 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病率为 5 5 .6 % (6 0 / 10 8)。首次发生肺部感染的时间为术后 ...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防治。方法 :对我院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3年 11月 10 8例肝移植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 6 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病率为 5 5 .6 % (6 0 / 10 8)。首次发生肺部感染的时间为术后 (14 .1±12 .4 )d。 6 0例中右侧肺炎 30例 ,左侧肺炎 11例 ,双侧肺炎 19例 ,其中 4 7例患者合并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 6 0例患者的痰培养中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及革兰阳性球菌各 4株 ,真菌 5株 ;5 3例曾作血培养 ,共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 1株 ,革兰阳性球菌2株 ;10例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气道吸引物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 4株 ,革兰阳性球菌 2株 ,真菌 1株 ;胸腔积液标本中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 1株 ,革兰阳性球菌 2株。 2 8例患者血清抗 CMV IgG阳性 ,2例患者血清抗 CMV IgM阳性。CD4 /CD8<1.2者 18例。 6 0例患者术后均使用了常规剂量的糖皮质激素、麦考酚酸酯、环孢素A或FK5 0 6等免疫抑制剂治疗。移植术前后常规应用预防性抗生素 ,发生肺部感染而尚未确定病原体时 ,抗感染药经验治疗。 6 0例患者中 5 3例 (88.3% )好转 ,7例 (11.7% )死亡。结论 :肝移植后肺部感染病死率较高。细菌、真菌及病毒等是主要的病原体。应仔细观察 ,早留标本 ,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 ,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肺部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发性结直肠癌D10S1265位点的杂合缺失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海涛 彭志海 +3 位作者 周崇治 李大鹏 裘国强 贺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1-124,共4页
目的:染色体上某特定位点遗传物质的丢失是肿瘤发生中的常见现象,抑癌基因的杂合缺失是结直肠癌形成中的关键步骤之一。本实验通过对83例散发性结直肠癌中D10S1265位点杂合缺失的研究,探讨其在结直肠癌演变中的作用。方法:荧光标记的多... 目的:染色体上某特定位点遗传物质的丢失是肿瘤发生中的常见现象,抑癌基因的杂合缺失是结直肠癌形成中的关键步骤之一。本实验通过对83例散发性结直肠癌中D10S1265位点杂合缺失的研究,探讨其在结直肠癌演变中的作用。方法:荧光标记的多态性微卫星引物D10S1265与83例结直肠癌的肿瘤和正常组织进行PCR反应。PCR产物在ABIPrism377自动荧光测序仪电泳3h,以GeneScan3.1和Genotyper2.1软件进行扫描以及杂合缺失分析。其结果与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卡方检验。结果:D10S1265位点(10q24.3)的杂合缺失率是50.0%,肝转移的7例未发现LOH,无肝转移病例达58.97%(23/39,P=0.014),但与淋巴结转移无关。另外,此位点的杂合缺失与Dukes'分期显著相关(P=0.013),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无关。结论:D10S1265位点附近可能存在与散发性结直肠癌有关的抑癌基因,此基因与结直肠癌的进展和肝转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肿瘤抑制基因 染色体 杂合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间间隔更换肝素帽对深静脉置管感染率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陶然 张晓燕 +1 位作者 周怡文 陆红荧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17期14-15,18,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时间间隔更换肝素帽引起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采用类实验性研究方法,将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每周更换1次肝素帽,B组每周更换2次肝素帽,其余护理措施相同,比较不同时间段两组患者导管相关... 目的比较不同时间间隔更换肝素帽引起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采用类实验性研究方法,将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每周更换1次肝素帽,B组每周更换2次肝素帽,其余护理措施相同,比较不同时间段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结果置管后第7天,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第14天、第21天A组感染率低于B组(P<0.05)。结论每周更换1次肝素帽比更换2次更有助于控制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帽 时间间隔 更换 深静脉置管 感染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CL12-CXCR4生物学轴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沈云 李继坤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37-240,共4页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远处转移是其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趋化因子对肿瘤的趋化、定向转移方面的研究越来越被重视。趋化因子CXCL12与其特异性受体CXCR4通过信号转导机制在结直肠癌细胞选择性和非随意性转移中,发挥着...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远处转移是其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趋化因子对肿瘤的趋化、定向转移方面的研究越来越被重视。趋化因子CXCL12与其特异性受体CXCR4通过信号转导机制在结直肠癌细胞选择性和非随意性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通过多种方法阻断趋化因子受体CX-CR4可以抑制肿瘤转移和侵袭。对这一信号通路的研究可望为结直肠癌转移的靶向治疗寻求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XCLl2 CXCR4 结直肠癌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酸合成酶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阮征 花天放 +3 位作者 彭寿行 黄海龙 郑健 胡宏慧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450-453,共4页
目的:研究脂肪酸合成酶(fattyacidsynthase,FAS)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7名随访5年的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的石蜡标本进行FAS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半定量分析,并与肺良性病变,肺正常组织进行对照。结果:与肺部... 目的:研究脂肪酸合成酶(fattyacidsynthase,FAS)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7名随访5年的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的石蜡标本进行FAS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半定量分析,并与肺良性病变,肺正常组织进行对照。结果:与肺部良性病变,肺正常组织相比,FAS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阳性表达率40.2%(43/107),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FAS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分化无关;与pTNM分期,原发肿瘤T分期有关(P<0.05)。FAS阳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远低于阴性患者(16%vs43%,P<0.01)。结论:FAS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增高,酶活性增强;FAS在肺癌组织中表达增高有提示不良预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脂肪酸合成酶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抑制剂联合供体骨髓输注诱导肝移植受体长期存活的研究
19
作者 祝哲诚 钟福全 +3 位作者 李剑锋 刘文文 裘正军 彭志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91-594,共4页
目的研究他莫克司(FK506)、霉酚酸酯(MMF)、抗CD28单克隆抗体(anti-CD28mAb)为主要免疫抑制方案联合供体骨髓输注,对大鼠肝移植受体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①A组(n=6):同品系移植,供、受体同为W istar大鼠或SD大鼠... 目的研究他莫克司(FK506)、霉酚酸酯(MMF)、抗CD28单克隆抗体(anti-CD28mAb)为主要免疫抑制方案联合供体骨髓输注,对大鼠肝移植受体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①A组(n=6):同品系移植,供、受体同为W istar大鼠或SD大鼠;②B组(n=14):W 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W istar→SD),术后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③C组(n=7):W istar→SD,术后FK506、MMF联合应用2 d;④D组(n=6):W istar→SD,术后FK506、MMF联合应用2 d,然后单独应用FK506共4 d;⑤E组(n=6):W istar→SD,术后供体骨髓输注,其余处理同D组;⑥F组(n=3):W istar→SD,术后供体骨髓输注,术后第1天应用1次anti-CD28mAb,FK506、MMF术后联合应用2 d,然后单独应用FK506共2 d。观察各组移植物的存活和排斥发生情况及其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A组大鼠均存活100 d以上;B组大鼠死于急性排斥反应,中位存活时间为15.5 d;C、D组大鼠中位存活时间分别为46 d和68 d;E、F组大鼠均存活100 d以上,组织病理学检查门静脉周围和肝组织内未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结论W istar大鼠与SD大鼠间肝移植,属于高免疫排斥型动物组合,可作为大鼠肝移植免疫排斥和免疫耐受研究的有效品系组合;移植同时供者骨髓细胞的输注可获得移植肝的长期存活;anti-CD28mAb和短时间FK605、MMF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移植物排斥 免疫耐受 供者特异性输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道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其意义
20
作者 仇生龙 周立生 项富海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64-466,共3页
目的 :研究端粒酶活性在消化道肿瘤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并评价TRAP ELISA检测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TRAP ELISA方法检测了 112例肿瘤组织 (其中食管癌 12例、胃癌 36例、肝癌 15例、胰腺癌 11例、大肠癌 38例 )及 94例... 目的 :研究端粒酶活性在消化道肿瘤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并评价TRAP ELISA检测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TRAP ELISA方法检测了 112例肿瘤组织 (其中食管癌 12例、胃癌 36例、肝癌 15例、胰腺癌 11例、大肠癌 38例 )及 94例相应癌旁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大肠癌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 83.33%、86 .11%、86 .6 7%、90 .90 %和 84 .2 1%。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 (P <0 .0 0 1) ,端粒酶的活性与肿瘤大小、转移、分化程度、分期均不相关。结论 :端粒酶活性是消化道肿瘤诊断的一个很好的指标 ,而且TRAP ELISA检测法是一种非放射性同位素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 酶联免疫吸收测定 消化道肿瘤 端粒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