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船舶艉部激励耦合振动噪声机理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7
1
作者 华宏星 俞强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6,共11页
[目的]船舶减振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降低艉部激励引起的桨—轴—船体振动辐射噪声成为我国现阶段船舶声隐身的紧迫任务。[方法]针对船舶艉部激励耦合振动噪声问题,从船舶螺旋桨激励力特性、桨—轴—船体耦合振动噪声特性及其控制方法 ... [目的]船舶减振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降低艉部激励引起的桨—轴—船体振动辐射噪声成为我国现阶段船舶声隐身的紧迫任务。[方法]针对船舶艉部激励耦合振动噪声问题,从船舶螺旋桨激励力特性、桨—轴—船体耦合振动噪声特性及其控制方法 3个方面对当前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进行综述,[结果]得到了船舶艉部激励与桨—轴—船体系统振动噪声的映射关系,并提出了针对低频振动噪声的控制方法。[结论]在此基础上对在螺旋桨非定常力测试、艉轴承摩擦诱导振动机理和桨—轴系统横向振动控制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开展研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艉部 耦合振动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推进轴系纵向振动抑制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秦春云 杨志荣 +1 位作者 饶柱石 塔娜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3年第3期147-152,共6页
针对船舶轴系的纵向振动情况,建立"螺旋桨—轴系"纵向振动的动力学模型,并推导出其前3阶模态振型。同时,建立轴系的有限元模型,并将计算结果与解析解进行对比。提出用动力消振的方法对船舶轴系的纵向振动进行抑制。通过对实... 针对船舶轴系的纵向振动情况,建立"螺旋桨—轴系"纵向振动的动力学模型,并推导出其前3阶模态振型。同时,建立轴系的有限元模型,并将计算结果与解析解进行对比。提出用动力消振的方法对船舶轴系的纵向振动进行抑制。通过对实际转速下轴系纵向振动情况的仿真模拟,发现在船舶正常工作范围内,轴系的实际振动状况与其1阶模态十分接近,于是利用轴系纵向振动的响应在其第1阶模态处进行截断,列出轴系加装动力吸振器之后的动力学微分方程,并推导出加装动力吸振器后系统的响应表达式。针对系统的响应公式,设想利用磁流变弹性体材料制作宽频动力吸振器,并进行简单的概念设计。提出的设计方案为船舶推进轴系振动抑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动力吸振器 轴系纵振 有限元 磁流变弹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喷嘴喷注噪声的抑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黄磊 蒋伟康 +1 位作者 晏维华 马建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6-108,共3页
对于喷注噪声的控制,有效的方法是从声源上来降低或控制。根据喷注噪声产生原理,理论分析了适当改变喷口形状,使沿喷注轴向流速在垂直方向的梯度减小,可使湍流发声的声源强度减弱,从而使喷注噪声降低。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喷口可... 对于喷注噪声的控制,有效的方法是从声源上来降低或控制。根据喷注噪声产生原理,理论分析了适当改变喷口形状,使沿喷注轴向流速在垂直方向的梯度减小,可使湍流发声的声源强度减弱,从而使喷注噪声降低。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喷口可降低喷注流速。实验证实改变喷注的流场可以有效的控制喷气噪声,可使噪声A声级降低3~4个分贝,且喷射压力没有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注噪声 喷注流场 湍流 噪声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摩擦激励下轴系振动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车凯凯 张振果 +1 位作者 张志谊 华宏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99-104,共6页
针对含水润滑橡胶轴承轴系在摩擦激励与弯扭耦合作用下产生自激振动并诱发异常噪声、而常用的点支承模型无法用于分析轴承分布支承力及轴承倾斜等因素对轴系振动影响,采用分布式轴承支承模型及速度依赖型Stribeck摩擦模型,利用拉格朗日... 针对含水润滑橡胶轴承轴系在摩擦激励与弯扭耦合作用下产生自激振动并诱发异常噪声、而常用的点支承模型无法用于分析轴承分布支承力及轴承倾斜等因素对轴系振动影响,采用分布式轴承支承模型及速度依赖型Stribeck摩擦模型,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及模态展开法建立摩擦激励下轴系动力学模型。用数值仿真研究轴系非线性振动与系统物理参数间关系,探讨接触力、转速、轴承倾斜等因素对轴系响应特性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摩擦系数、接触力、转速条件下轴承倾斜会使轴系更易产生自激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摩擦 水润滑橡胶轴承 自激振动 轴承倾斜 非线性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电梯振动控制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志谊 华宏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8-71,共4页
本文针对电梯振动研究主机振动的隔离 ,通过理论分析确定系统主要参数对振动隔离的影响规律 ,同时借助实验手段确定系统的固有频率 ,并有针对性地调整系统的固有频率 ,使之避开主机的激励频率。在理论及实验分析的基础上对实际电梯系统... 本文针对电梯振动研究主机振动的隔离 ,通过理论分析确定系统主要参数对振动隔离的影响规律 ,同时借助实验手段确定系统的固有频率 ,并有针对性地调整系统的固有频率 ,使之避开主机的激励频率。在理论及实验分析的基础上对实际电梯系统实施隔振 ,同时采取提高系统旋转部件的平衡精度以及安装质量等其他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控制 电梯系统 振动隔离 频率辨识 振动传递率 垂直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子振动主动控制研究评述 被引量:3
6
作者 章永强 骆振黄 陈之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1-39,共9页
本文从系统模型、控制对象、性能指标、测点与控制点的选择、控制执行机构及试验研究等方面对近十多年来国内外转子主动减振技术研究的状况和发展趋势作了较详细评述。
关键词 转子 主动控制 振动 机械 减振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液管道振动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沈荣瀛 胡剑凌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1996年第5期18-23,共6页
充液管道系统中液体的压力脉动和管壁的结构振动会引起很强的振动和噪声,甚至导致管系或机器的损坏。由于在充液管道中存在多种振动波,且它们之间会发生耦合,振动机理非常复杂。因此长期来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主要综... 充液管道系统中液体的压力脉动和管壁的结构振动会引起很强的振动和噪声,甚至导致管系或机器的损坏。由于在充液管道中存在多种振动波,且它们之间会发生耦合,振动机理非常复杂。因此长期来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主要综合阐述国内外关于管道振动的研究概况,并集中讨论充液管道振动噪声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 充液管道 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控制中压电作动器非线性的补偿方法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胡芳 张志谊 华宏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5-60,共6页
在周期振动的自适应控制中,压电作动器的非线性特性会产生高次谐波,激发高阶模态振动。为抑制压电作动器的高次谐波激励,同时结合自适应振动控制的特点,提出一种新的作动器非线性补偿方法。该方法将作动器的非线性与结构的动态特性部分... 在周期振动的自适应控制中,压电作动器的非线性特性会产生高次谐波,激发高阶模态振动。为抑制压电作动器的高次谐波激励,同时结合自适应振动控制的特点,提出一种新的作动器非线性补偿方法。该方法将作动器的非线性与结构的动态特性部分融合,用正交多项式从输入输出信号中拟合静态非线性及其逆变换,计算过程简单,数值稳定性高。在控制通道中,通过逆变换对控制信号进行预处理,使得补偿后的输入输出具有线性系统的特征,而输入输出之间的相位差完全由自适应算法进行补偿。实验结果表明,所给出的补偿方法能够抑制高次谐波,并改善了振动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作动器 振动控制 非线性 辨识 正交多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行驶对高层建筑微振动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韩雪华 蒋伟康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02年第1期9-11,5,共4页
由于交通车辆引起的建筑物振动对强度和安全的影响通常可以忽略不计 ,这类振动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然而 ,对交通干线附近建筑内的精密仪器 ,车辆引起的楼板微振动却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本文实际测量分析了某三面紧邻交通干线的高层... 由于交通车辆引起的建筑物振动对强度和安全的影响通常可以忽略不计 ,这类振动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然而 ,对交通干线附近建筑内的精密仪器 ,车辆引起的楼板微振动却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本文实际测量分析了某三面紧邻交通干线的高层建筑振动状态 ,研究了轻轨列车行驶对高层建筑振动的影响 ,发现轻轨列车和重型汽车通过时 ,大楼的振动明显增大 ,可能导致部分仪器的测量误差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 楼板 车辆 建筑物 微振动 安全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电站噪声控制与声屏障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翁贤邦 王邦全 陈端石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1990年第3期36-38,40,共4页
上海市新周变电站地处浦东上钢新村居民区内,原来这里是一片农田,由于城区扩展,先后建成了新村住宅小区。变电站内二台大型户外变压器产生的噪声严重污染周围环境,使得附近居民无法安静生活,造成了与居民的矛盾,噪声治理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 变电站 噪声控制 声屏障 变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张式消声器降低管道流体噪声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光冶 周海亭 周岑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00年第6期47-48,共2页
对于液体 (润滑油、水 )泵的管流噪声 ,针对一齿轮泵和叶片泵的出口流动噪声设计了扩张管 ,并进行了试验测试。结果表明 ,对于泵的额定工况 ,所采用的方法可达到管壁振动加速度降低 6-1 0分贝。
关键词 管道 消声器 流动噪声 噪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振动隔离的自适应方法及其实验研究
12
作者 王俊芳 李振伟 张志谊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78-982,共5页
针对多频、多点隔振问题,将跟踪滤波与带饱和抑制的LMS算法相结合,构造出基于分量控制的自适应隔振方法,将其用于多频率多通道控制,并进行实验验证。该方法是在通用的LMS算法的基础上,引入饱和抑制函数,根据控制饱和程度,优化控制器权... 针对多频、多点隔振问题,将跟踪滤波与带饱和抑制的LMS算法相结合,构造出基于分量控制的自适应隔振方法,将其用于多频率多通道控制,并进行实验验证。该方法是在通用的LMS算法的基础上,引入饱和抑制函数,根据控制饱和程度,优化控制器权系数更新过程,避免控制器的性能恶化。实验结果表明,自适应方法能够在多通道控制中很好地隔离周期振动,不仅具有良好的稳态控制效果,而且可以改善输出饱和情况下的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隔振 周期振动 自适应控制 饱和抑制 LMS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开口腔体流激振动实验与仿真研究
13
作者 邵优华 田锦 黄修长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7年第4期57-62,共6页
采用实验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流体流经开口腔时在开口处的压力脉动规律,以及开口腔在压力脉动作用下的振动特性。研究的内容主要有:通过实验和有限元/边界元方法获得开口腔模型在空气中和水中的模态振型以及频率;在开口腔的孔... 采用实验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流体流经开口腔时在开口处的压力脉动规律,以及开口腔在压力脉动作用下的振动特性。研究的内容主要有:通过实验和有限元/边界元方法获得开口腔模型在空气中和水中的模态振型以及频率;在开口腔的孔口后缘10毫米处布置一个压力传感器来测量流速对涡脱落频率的影响,通过开闭孔口的方式确认涡脱落的频率分量;使用大涡模拟计算得到不同流速条件下压力传感器对应位置的压力脉动规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在开口腔体侧面布置一个加速度传感器来测量不同流速条件下腔体结构振动情况;以CFD计算得到的压力脉动为输入,使用有限元/边界元方法计算得到加速度传感器对应位置处的加速度值,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流激振动 开口腔体 大涡模拟 振动测量 湿模态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噪声源识别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陈端石 《应用声学》 CSCD 1989年第2期17-21,共5页
本文介绍为了对柴油机本身做降噪改进设计而在实验室进行的噪声源识别实验研究。采用铅包覆法和国际上近年来发展的声强法两种方法。在铅包覆法实验中柴油机全部包覆后整机噪声级下降13.8dB(A)。声强法中应用一般的双通道FFT分析仪和通... 本文介绍为了对柴油机本身做降噪改进设计而在实验室进行的噪声源识别实验研究。采用铅包覆法和国际上近年来发展的声强法两种方法。在铅包覆法实验中柴油机全部包覆后整机噪声级下降13.8dB(A)。声强法中应用一般的双通道FFT分析仪和通用微机,经接口组成测量分析系统。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基本相符,而声强法的特点是简便易行,更利于在研究开发和工程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噪声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振浮筏振动响应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林立 胡剑凌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1996年第5期2-6,共5页
减振浮筏振动响应研究林立,胡剑凌(中船总公司系统工程部)(上海交通大学振动冲击噪声研究所)一、前言为了降低船舱内的空气辐射噪声和水下辐射噪声以达到安静型舰艇的目的,必须对舰艇内主要振动源采用弹性安装的方法进行振动隔离... 减振浮筏振动响应研究林立,胡剑凌(中船总公司系统工程部)(上海交通大学振动冲击噪声研究所)一、前言为了降低船舱内的空气辐射噪声和水下辐射噪声以达到安静型舰艇的目的,必须对舰艇内主要振动源采用弹性安装的方法进行振动隔离,由于双层隔振装置能明显地抑制从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艇 浮筏 减振 振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塞式空压机振动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尚国清 邱伯华 +1 位作者 沈荣瀛 严济宽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8-41,共4页
机械故障诊断过程中,信号采集、特征提取以及基于特征提取的状态模式识别是实现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重要环节。本文从故障诊断的全过程出发,结合活塞式空压机的故障诊断实施,讨论了开发机械故障诊断系统的若干技术问题。
关键词 时序模型 神经网络 故障诊断 空气压缩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氏效应对叶片-桨毂-轴耦合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子宣 黄修长 华宏星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27-535,共9页
采用几何精确模型与阶次截断方法描述叶片的空间变形,建立了考虑科氏效应与离心刚化作用的叶片-桨毂-轴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推导了耦合系统振动微分方程。采用Rayleigh-Ritz法进行数值离散,计算了不同刚度比、半径比、转速和叶片数下,... 采用几何精确模型与阶次截断方法描述叶片的空间变形,建立了考虑科氏效应与离心刚化作用的叶片-桨毂-轴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推导了耦合系统振动微分方程。采用Rayleigh-Ritz法进行数值离散,计算了不同刚度比、半径比、转速和叶片数下,科氏效应对系统模态频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叶片-桨毂-轴耦合系统模态中包含耦合和非耦合两类模态,耦合模态频率在考虑科氏效应后发生明显降低;随着半径比增加,科氏效应对第1阶耦合模态频率的影响逐渐减弱,对第2阶耦合模态频率的影响逐渐增强;转速的增加会提升耦合模态对科氏效应的敏感性;刚度比处于10;~10;范围内时发生叶片模态振型转换的现象,模态振型转换后科氏效应的影响更为显著;随着叶片数目的增加,科氏效应对模态频率的影响逐渐减弱。研究结果可为旋转叶片-桨毂-轴耦合系统的动力学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桨毂-轴耦合系统 固有频率 几何精确 科氏效应 Rayleigh-Ritz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余热锅炉低频噪声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唐虹云 蒋伟康 +1 位作者 钟振茂 赵迎久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78-984,共7页
为研究燃气轮机余热锅炉(HRSG)低频噪声的产生机理,采用大涡模拟(LES)结合FW-H积分方程法对炉内换热器管阵的非定常流场和声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单个鳍片管、单个圆管以及圆管管阵的涡流噪声特性,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余... 为研究燃气轮机余热锅炉(HRSG)低频噪声的产生机理,采用大涡模拟(LES)结合FW-H积分方程法对炉内换热器管阵的非定常流场和声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单个鳍片管、单个圆管以及圆管管阵的涡流噪声特性,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余热锅炉低频噪声主要源自换热器管阵涡流噪声;单根圆管的涡流噪声具有明显的低频特征频率,螺旋鳍片的存在降低了噪声的特征频率和总声压级;管阵中管间流场的相互作用增强,其涡流噪声是具有一定带宽的窄带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锅炉 气动噪声 大涡模拟 FW-H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周期桁架结构振动特性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程世祥 张志谊 +1 位作者 江浩 张利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6年第2期12-16,共5页
从微分方程出发,利用谱元法推导梁的解析解,并验证其准确性,以此研究平面周期桁架结构振动传递特性,即带隙和波形转换作用;根据卫星主承力结构桁架周期性特点,建立服务舱和载荷舱简化模型,利用谱元法分析其振动传递带隙特性,并进行试验... 从微分方程出发,利用谱元法推导梁的解析解,并验证其准确性,以此研究平面周期桁架结构振动传递特性,即带隙和波形转换作用;根据卫星主承力结构桁架周期性特点,建立服务舱和载荷舱简化模型,利用谱元法分析其振动传递带隙特性,并进行试验验证。理论和试验表明:周期桁架结构具有良好的隔振特性,尤其是阻带内振动得到很大衰减,说明周期桁架在卫星主结构隔振设计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谱元法 振动特性 周期桁架 带隙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舰船瞬态噪声激励源传递路径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余桐奎 时胜国 +1 位作者 刘文帅 谌勇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8年第5期12-20,共9页
为了有效地控制舰船瞬态噪声,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激励源和声传播,降低激励源能量,隔绝或减小振动、噪声和激励力的传递途径,而激励源传递路径识别的目的就是评判激励源振动能量传递的主次,进而为减隔振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由于舰船瞬... 为了有效地控制舰船瞬态噪声,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激励源和声传播,降低激励源能量,隔绝或减小振动、噪声和激励力的传递途径,而激励源传递路径识别的目的就是评判激励源振动能量传递的主次,进而为减隔振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由于舰船瞬态噪声产生的方式和途径多种多样,加之机械噪声的干扰,致使瞬态噪声激励源及传递路径的判别难度较大,为此,通过开展线谱提取技术、主分量分解和短时相关函数等算法的研究,结合振动-声传递路径的物理模型,从信息相似程度的角度,形成舰船瞬态噪声激励源传递路径识别方法,通过仿真研究给出方法的理论可行性,并以实船为试验平台,开展复杂结构的瞬态激励源传递路径识别试验研究,利用建立的瞬态噪声激励源识别方法,构建激励源振动至辐射声的物理模型,采用从外往内逐层分解的分析方式,准确获取了瞬态激励源振动至辐射声的主要传递路径,验证了该方法的工程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舰船 瞬态噪声 激励源 传递路径 短时相关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