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讨论以问题为基础(PBL)结合临床路径(CP)教学模式在血液肿瘤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50名血液内科临床实习医师,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n=25)和PBL结合CP教学组(n=25)。传统教学组采用临床教师带教形式,以授课为基础;PBL结合CP教学...目的讨论以问题为基础(PBL)结合临床路径(CP)教学模式在血液肿瘤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50名血液内科临床实习医师,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n=25)和PBL结合CP教学组(n=25)。传统教学组采用临床教师带教形式,以授课为基础;PBL结合CP教学组则采用问题结合CP教学模式,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的教学反馈和教学成果。结果与传统教学组相比,教师和学生对PBL结合CP教学组教学反馈评价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实习医师带教质量调查比较,PBL结合CP教学组在出科理论平均成绩(92.95±4.55 vs 84.45±6.28)、实践技能平均成绩(94.25±4.75 vs 87.45±5.84)和病例分析能力(92.33±5.28 vs 83.65±7.32)三方面均显著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BL结合CP教学模式在血液肿瘤临床实习教学中具有可行性,可规范疾病诊疗,提高临床实习带教质量,极大提升实习医师的学习兴趣和临床工作实践能力。展开更多
背景与目的:头颈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head and neck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HN-DLBCL)是该解剖部位常见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随着含有利妥昔单抗免疫化疗方案以及局部放疗和细胞免疫治疗的成功应用,HNDLBCL患者的缓解率和无...背景与目的:头颈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head and neck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HN-DLBCL)是该解剖部位常见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随着含有利妥昔单抗免疫化疗方案以及局部放疗和细胞免疫治疗的成功应用,HNDLBCL患者的缓解率和无病生存率较以往有显著提高,然而仍有一部分患者成为复发/难治性病例。前期临床研究发现,基于预后模型分层治疗可以使高危淋巴瘤患者得到早期充分干预而显著降低其复发或成为难治性病例的概率。系统分析HN-DLBCL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其预后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预后模型的分层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诊治的134例HN-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预后分析,进一步采用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IPI(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IPI,NCCN-IPI)和西班牙淋巴瘤/自体骨髓移植工作组-IPI(Spanish Lymphoma/Autologous Bone Marrow Transplant Working Group-IPI,GELTAMO-IPI)进行危险度分层,对比各预后分层系统不同危险程度患者3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nn Arbor临床分期、非生发中心B细胞(non-germinal center B-cell,non-GCB)亚型、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β2微球蛋白水平是HN-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而多因素COX分析发现,LDH水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IPI、NCCN-IPI和GELTAMO-IPI评分系统,高危HN-DLBCL患者3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44.7%、36.8%和32.8%,3年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是44.3%、20.7%和16.3%,与IPI预后模型相比,NCCN-IPI和GELTAMO-IPI评分系统更能甄别高危HN-DLBCL患者。结论:在免疫化疗治疗时代,血清LDH水平是HN-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改良国际预后模型NCCN-IPI和GELTAMO-IPI较IPI评分更能分辨高危患者。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讨论以问题为基础(PBL)结合临床路径(CP)教学模式在血液肿瘤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50名血液内科临床实习医师,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n=25)和PBL结合CP教学组(n=25)。传统教学组采用临床教师带教形式,以授课为基础;PBL结合CP教学组则采用问题结合CP教学模式,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的教学反馈和教学成果。结果与传统教学组相比,教师和学生对PBL结合CP教学组教学反馈评价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实习医师带教质量调查比较,PBL结合CP教学组在出科理论平均成绩(92.95±4.55 vs 84.45±6.28)、实践技能平均成绩(94.25±4.75 vs 87.45±5.84)和病例分析能力(92.33±5.28 vs 83.65±7.32)三方面均显著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BL结合CP教学模式在血液肿瘤临床实习教学中具有可行性,可规范疾病诊疗,提高临床实习带教质量,极大提升实习医师的学习兴趣和临床工作实践能力。
文摘背景与目的:头颈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head and neck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HN-DLBCL)是该解剖部位常见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随着含有利妥昔单抗免疫化疗方案以及局部放疗和细胞免疫治疗的成功应用,HNDLBCL患者的缓解率和无病生存率较以往有显著提高,然而仍有一部分患者成为复发/难治性病例。前期临床研究发现,基于预后模型分层治疗可以使高危淋巴瘤患者得到早期充分干预而显著降低其复发或成为难治性病例的概率。系统分析HN-DLBCL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其预后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预后模型的分层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诊治的134例HN-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预后分析,进一步采用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IPI(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IPI,NCCN-IPI)和西班牙淋巴瘤/自体骨髓移植工作组-IPI(Spanish Lymphoma/Autologous Bone Marrow Transplant Working Group-IPI,GELTAMO-IPI)进行危险度分层,对比各预后分层系统不同危险程度患者3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nn Arbor临床分期、非生发中心B细胞(non-germinal center B-cell,non-GCB)亚型、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β2微球蛋白水平是HN-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而多因素COX分析发现,LDH水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IPI、NCCN-IPI和GELTAMO-IPI评分系统,高危HN-DLBCL患者3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44.7%、36.8%和32.8%,3年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是44.3%、20.7%和16.3%,与IPI预后模型相比,NCCN-IPI和GELTAMO-IPI评分系统更能甄别高危HN-DLBCL患者。结论:在免疫化疗治疗时代,血清LDH水平是HN-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改良国际预后模型NCCN-IPI和GELTAMO-IPI较IPI评分更能分辨高危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