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L结合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在血液肿瘤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
作者 王鸣明 邹丽芳 +3 位作者 窦红菊 庄衍 程毅敏 朱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78-1682,共5页
目的讨论以问题为基础(PBL)结合临床路径(CP)教学模式在血液肿瘤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50名血液内科临床实习医师,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n=25)和PBL结合CP教学组(n=25)。传统教学组采用临床教师带教形式,以授课为基础;PBL结合CP教学... 目的讨论以问题为基础(PBL)结合临床路径(CP)教学模式在血液肿瘤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50名血液内科临床实习医师,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n=25)和PBL结合CP教学组(n=25)。传统教学组采用临床教师带教形式,以授课为基础;PBL结合CP教学组则采用问题结合CP教学模式,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的教学反馈和教学成果。结果与传统教学组相比,教师和学生对PBL结合CP教学组教学反馈评价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实习医师带教质量调查比较,PBL结合CP教学组在出科理论平均成绩(92.95±4.55 vs 84.45±6.28)、实践技能平均成绩(94.25±4.75 vs 87.45±5.84)和病例分析能力(92.33±5.28 vs 83.65±7.32)三方面均显著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BL结合CP教学模式在血液肿瘤临床实习教学中具有可行性,可规范疾病诊疗,提高临床实习带教质量,极大提升实习医师的学习兴趣和临床工作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结合临床路径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 血液肿瘤 临床实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奇金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研究进展
2
作者 赵翀 马立元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25,I0003,共7页
对于诱导治疗失败或者复发的年轻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uto-HSCT)是标准的挽救策略,在近50%的病例中有效。移植时的缓解程度与预后最为相关,完全缓解的患者可以获... 对于诱导治疗失败或者复发的年轻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uto-HSCT)是标准的挽救策略,在近50%的病例中有效。移植时的缓解程度与预后最为相关,完全缓解的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因此,移植前应用的一线挽救性治疗方案除了需要考虑产生高质量的疗效之外,还要兼顾不产生过度骨髓毒性和不影响外周血干细胞动员这两个要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常规治疗方案中加入对霍奇金淋巴瘤有效的新药(如维布妥昔单抗和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抗体)可能有助于提高完全缓解率。优化预处理方案和自体移植后巩固治疗是改善移植结局的两种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表现出早期复发或进展的高危特征的患者。本文就霍奇金淋巴瘤患者auto-HSCT疗效相关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为改善auto-HSCT失败高风险患者预后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奇金淋巴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维布妥昔单抗 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断口服伐昔洛韦预防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用硼替佐米致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3
作者 姚一芸 唐勇 +3 位作者 庄衍 汪蕾 邹丽芳 朱琦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25-528,共4页
背景与目的:随着硼替佐米成功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药物导致带状疱疹激活现象受到关注。本研究探讨硼替佐米治疗期间伐昔洛韦不同用药方法预防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3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成伐昔洛韦间断应用组和连续应用组,分... 背景与目的:随着硼替佐米成功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药物导致带状疱疹激活现象受到关注。本研究探讨硼替佐米治疗期间伐昔洛韦不同用药方法预防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3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成伐昔洛韦间断应用组和连续应用组,分别观察2组患者带状疱疹发生情况、药物不良反应、抗病毒治疗费用及情绪状态。结果: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合并带状疱疹,未发生3级以上药物不良反应,间断用药组的抗病毒费用支出低于连续治疗组。患者情绪取决于基础疾病疗效,既往治疗不理想的连续用药组患者有焦虑抑郁表现。结论:伐昔洛韦间断应用能够有效预防硼替佐米治疗期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带状疱疹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带状疱疹 伐昔洛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模型分析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张艳 唐勇 +3 位作者 姚一芸 邹丽芳 窦红菊 朱琦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49-455,共7页
背景与目的:头颈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head and neck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HN-DLBCL)是该解剖部位常见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随着含有利妥昔单抗免疫化疗方案以及局部放疗和细胞免疫治疗的成功应用,HNDLBCL患者的缓解率和无... 背景与目的:头颈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head and neck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HN-DLBCL)是该解剖部位常见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随着含有利妥昔单抗免疫化疗方案以及局部放疗和细胞免疫治疗的成功应用,HNDLBCL患者的缓解率和无病生存率较以往有显著提高,然而仍有一部分患者成为复发/难治性病例。前期临床研究发现,基于预后模型分层治疗可以使高危淋巴瘤患者得到早期充分干预而显著降低其复发或成为难治性病例的概率。系统分析HN-DLBCL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其预后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预后模型的分层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诊治的134例HN-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预后分析,进一步采用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IPI(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IPI,NCCN-IPI)和西班牙淋巴瘤/自体骨髓移植工作组-IPI(Spanish Lymphoma/Autologous Bone Marrow Transplant Working Group-IPI,GELTAMO-IPI)进行危险度分层,对比各预后分层系统不同危险程度患者3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nn Arbor临床分期、非生发中心B细胞(non-germinal center B-cell,non-GCB)亚型、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β2微球蛋白水平是HN-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而多因素COX分析发现,LDH水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IPI、NCCN-IPI和GELTAMO-IPI评分系统,高危HN-DLBCL患者3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44.7%、36.8%和32.8%,3年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是44.3%、20.7%和16.3%,与IPI预后模型相比,NCCN-IPI和GELTAMO-IPI评分系统更能甄别高危HN-DLBCL患者。结论:在免疫化疗治疗时代,血清LDH水平是HN-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改良国际预后模型NCCN-IPI和GELTAMO-IPI较IPI评分更能分辨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头颈部 预后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短疗程口服抗病毒药预防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庄衍 唐勇 +3 位作者 俞夜花 杭海芳 叶为德 刘隽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64-969,共6页
背景与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再激活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合并HBV感染的患者接受诱导和巩固化疗期间严重并发症之一,核苷类抗HBV药物(包括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等)已成为预防和抢先治疗HBV再... 背景与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再激活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合并HBV感染的患者接受诱导和巩固化疗期间严重并发症之一,核苷类抗HBV药物(包括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等)已成为预防和抢先治疗HBV再激活主要抗病毒药物。该研究观察并探究AML合并HBV感染患者化疗前后长疗程和短疗程口服核苷类抗HBV药物预防病毒再激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AML合并HBV感染并接受至少4个疗程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口服核苷类抗HBV药物预防治疗前HBV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 Ag)含量以及抗HBV药物持续服用时间分为4个亚组,系统分析和比较不同亚组患者HBV再激活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长疗程预防(long course prophylaxis group,LCP)组,即口服抗HBV药物持续至化疗结束后6个月以上,该组患者的HBV再激活率和HBV相关性肝炎发生率分别为5.56%(1/18)和0%(0/18),明显低于短疗程预防(short course prophylaxis group,SCP)组患者(即口服抗HBV药物持续至化疗结束后1个月以内)的45.45%(5/11)和36.36%(4/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和P=0.014),而LCP和SCP组患者的HBV原发耐药率分别为11.11%(2/18)和9.09%(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预防治疗前HBs Ag阳性患者(HBs Ag大于等于0.05 IU/m L)经长疗程预防,其HBV再激活率和HBV相关性肝炎发生率分别为8.33%(1/12)和0%(0/12),明显低于SCP组,66.67%(4/6)和66.6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和P=0.005);同时,LCP和SCP组中HBs Ag(+)患者的HBV原发耐药率分别为8.33%(1/12)和16.67%(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LCP组中HBs Ag阴性患者(HBs Ag小于0.05 IU/m L)的HBV再激活率、肝炎发生率和原发耐药率与SCP组中HBs Ag(-)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P和SCP组患者均未发生3级以上药物毒性反应。结论:长疗程口服核苷类抗HBV药物是降低AML合并HBs Ag(+)感染患者化疗后病毒再激活以及病毒相关事件发生率有效而且安全性良好的预防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 预防性抗病毒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联合环腺苷酸拟似物诱导骨髓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杭海芳 王莹莹 +3 位作者 唐勇 庄衍 励菁菁 朱琦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6-170,共5页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随着新型药物和免疫疗法的成功应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的缓解率、缓解深度和无病生存率较以往显著提高,然而仍有相当一部分MM患者属于复发/难治性病例。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环腺苷酸(cyclicadenos...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随着新型药物和免疫疗法的成功应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的缓解率、缓解深度和无病生存率较以往显著提高,然而仍有相当一部分MM患者属于复发/难治性病例。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环腺苷酸(cyclicadenosinemonophosphate,cAMP)拟似物和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_2O_3)可以抑制MM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成为MM治疗的新途径。该研究进一步探究As_2O_3单独和联合环腺苷酸拟似物8-对氯苯硫基环腺苷酸[8-(4-chlorophenylthio) adenosine 3’, 5’-cyclic monophosphate,8-CPT-cAMP]对MM细胞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As_2O_3和8-CPT-cAMP单独和联合处理MM细胞系U266细胞,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kit-8,CCK-8)检测其增殖,应用药物联合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分析两药是否存在协同效应,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进一步利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U266细胞经As_2O_3和8-CPT-cAMP单独或联合处理72和120 h后,联合用药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8.01±0.13)%和(28.01±0.14)%,明显高于单独用药组[As_2O_3组为(11.35±0.01)%和(16.01±0.14)%,8-CPTcAMP组为(12.26±0.30)%和(15.43±0.23)%,P均<0.05];但两药联合处理U266细胞的CI值均大于1。联合用药组72和120h后U266细胞凋亡率分别达到(22.26±0.13)%和(31.03±0.14)%,显著高于单药组[As_2O_3组为(10.06±0.01)%和(12.35±0.14)%,8-CPT-c AMP组为(13.26±0.30)%和(18.76±0.23)%,P均<0.05]。同时联合用药组U266细胞内caspase-3蛋白剪切活化和Bcl-2表达下降。结论:As_2O_3联合8-CPT-c AMP对MM细胞凋亡诱导效应强于单药,但无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环腺苷酸 多发性骨髓瘤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腺苷酸拟似物8-CPT-cAMP诱导骨髓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杭海芳 王莹莹 朱琦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55-760,共6页
背景与目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经标准方案治疗后缓解率虽高,但其缓解后复发及对化疗药物耐药性的产生较普遍。通过调变细胞内环腺苷酸浓度可以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增殖阻滞和凋亡,成为肿瘤治疗新途径。本研究观察环腺... 背景与目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经标准方案治疗后缓解率虽高,但其缓解后复发及对化疗药物耐药性的产生较普遍。通过调变细胞内环腺苷酸浓度可以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增殖阻滞和凋亡,成为肿瘤治疗新途径。本研究观察环腺苷酸拟似物8-对氯苯硫基环腺苷酸[8-(4-chlorophenylthio)adenosine 3’,5’-cyclic monophosphate,8-CPT-cAMP]对MM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其诱导MM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为开发临床MM治疗新药提供研究方向。方法:以不同浓度8-CPT-cAMP处理MM细胞系U266,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其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凋亡率和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8、caspase-9、Bcl-2和Bax的转录及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U266细胞经不同浓度8-CPT-cAMP处理5 d后,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伴随作用时间延长,8-CPT-cAMP的半数有效抑制浓度(IC50)明显减低,第5天可达58.52μmol/L。U266细胞周期在8-CPT-cAMP浓度增加的状态下逐渐停滞在G0/G1期;各浓度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8-CPT-cAMP能够诱导U266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此外,经8-CPT-cAMP处理48和72 h后,不同浓度U266细胞Bcl-2 mRNA及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caspase-9、Bax mRNA及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caspase-8 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8-CPT-cAMP能够抑制骨髓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该效应可能通过caspase依赖的线粒体诱导细胞凋亡途径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腺苷酸 骨髓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替佐米联合毛喉素诱导硼替佐米耐药骨髓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莹莹 钟瑶 +3 位作者 俞夜花 唐勇 杭海芳 朱琦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84-789,共6页
背景与目的:硼替佐米作为蛋白酶体抑制剂已成为新诊断和复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治疗的主要药物,但仍有部分患者对硼替佐米产生耐药而影响其长期生存。近年来研究发现,提高细胞内环腺苷酸浓度可以诱导骨髓瘤细胞凋亡并延缓其生长,成为... 背景与目的:硼替佐米作为蛋白酶体抑制剂已成为新诊断和复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治疗的主要药物,但仍有部分患者对硼替佐米产生耐药而影响其长期生存。近年来研究发现,提高细胞内环腺苷酸浓度可以诱导骨髓瘤细胞凋亡并延缓其生长,成为骨髓瘤治疗新途径。该研究通过观察硼替佐米联合腺苷酸环化酶激动剂毛喉素(forskolin)对硼替佐米耐药骨髓瘤细胞的作用,探究克服骨髓瘤耐药的可能途径及其机制。方法:以硼替佐米耐药骨髓瘤细胞株H929-R和原代细胞为模型,通过观察细胞生长、形态、凋亡相关基因的改变来研究硼替佐米、毛喉素单独或联合处理对硼替佐米耐药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应用Rh123/PI双染法检测药物处理前后细胞内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变化;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凋亡相关基因转录水平及抗凋亡基因Bcl-2和Mcl-1的蛋白水平的改变。结果:硼替佐米(20 nmol/L)与毛喉素(50 nmol/L)能够协同诱导硼替佐米耐药细胞凋亡。进一步研究发现,毛喉素可协同硼替佐米促使耐药细胞内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并下调其Bcl-2和Mcl-1蛋白的表达。结论:毛喉素联合硼替佐米能够诱导硼替佐米耐药骨髓瘤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喉素 硼替佐米 骨髓瘤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的平诱导结外NK/T淋巴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雪 吴英理 +4 位作者 许洁 仝佳 井博 王莹莹 朱琦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67-772,共6页
背景与目的:随着含有门冬酰胺酶化疗方案以及局部放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成功应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NK)/T-cell lymphoma,ENKTCL]患者缓解率和无病生存率较以往有显著提高,然而仍有相当一部分进展期ENK... 背景与目的:随着含有门冬酰胺酶化疗方案以及局部放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成功应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NK)/T-cell lymphoma,ENKTCL]患者缓解率和无病生存率较以往有显著提高,然而仍有相当一部分进展期ENKTCL患者成为复发/难治性病例。前期研究发现,抗寄生虫小分子化合物阿的平可以抑制包括血液肿瘤在内多种肿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可能成为新型抗肿瘤药物。进一步探究阿的平对ENKTCL细胞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阿的平处理ENKTCL细胞系SNK6和NK92(分别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血液内科和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提供),观察细胞生长和形态并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其增殖,同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凋亡率以及细胞内线粒体跨膜电位和活性氧水平,进一步利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B和P70表达的变化。结果:SNK6和NK92细胞经阿的平处理48 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47.08±2.19)%和(30.46±7.95)%,明显高于对照组[(11.85±1.89)%和(10.08±2.01)%,P值均<0.05],阿的平处理24 h后处理组SNK6和NK92细胞凋亡率分别达到(86.45±6.54)%和(76.5±10.8)%;显著高于对照组[(3.3±3.24)%和(2.64±1.67)%,P值均<0.05]。同时阿的平处理组SNK6和NK92细胞周期均发生明显S期阻滞,但细胞内线粒体跨膜电位均无显著变化。进一步研究还发现,阿的平能够促使SNK6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升高并抑制SNK6和NK92细胞内P70蛋白磷酸化,同时上调LC3B蛋白表达。结论:阿的平能够诱导ENKTCL细胞增殖阻滞和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阿的平介导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升高以及抑制mTOR信号通路进而激活细胞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的平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凋亡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