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汉族青年牙龈生物型的CBCT检测 被引量:8
1
作者 龚寅 谢玉峰 束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11-1115,共5页
目的·采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检测上海地区汉族青年前牙区的牙龈厚度,初步评价临床应用可行性及牙龈生物型特点。方法·在同一位点(5名受试者,30个位点)分别采用牙龈穿刺法和CBCT检测牙龈厚度,对测量数据进行比较。... 目的·采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检测上海地区汉族青年前牙区的牙龈厚度,初步评价临床应用可行性及牙龈生物型特点。方法·在同一位点(5名受试者,30个位点)分别采用牙龈穿刺法和CBCT检测牙龈厚度,对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对30名受试者进行全颌CBCT扫描,测量、计算并分析前牙区(330个位点)牙龈厚度数据,对相应位点间的牙龈厚度进行比较;根据临床牙龈生物型的分型,获得不同生物型的牙龈厚度范围及比例。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牙龈穿刺法与CBCT测得的牙龈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海地区汉族青年人群牙龈生物型以薄型和中间型为主;其中上颌尖牙牙龈厚度平均为(1.08±0.18)mm,上颌侧切牙牙龈厚度平均为(1.07±0.16)mm,上颌中切牙牙龈厚度平均为(1.32±0.15)mm。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上颌中切牙牙龈厚度大于侧切牙和尖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结论·CBCT可作为检测牙龈厚度的可靠方法。上颌中切牙牙龈厚度大于侧切牙和尖牙。上海地区汉族青年人群牙龈生物型以中间型为主,厚型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生物型 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汉族人群 牙测量学 牙龈软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体3年存活情况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钱洁蕾 束蓉 +2 位作者 宋忠臣 谢玉峰 王依玮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8-372,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牙周炎患者行种植修复后中短期内的种植体存活情况。方法·收集2011年8月—2013年8月接受种植修复的牙周炎患者54例(133枚种植体),观察植入后存活状况,对不同病变程度牙周炎患者发生种植体周围病变的情况进行比... 目的·观察慢性牙周炎患者行种植修复后中短期内的种植体存活情况。方法·收集2011年8月—2013年8月接受种植修复的牙周炎患者54例(133枚种植体),观察植入后存活状况,对不同病变程度牙周炎患者发生种植体周围病变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种植体3年存活率为97.74%,不同程度牙周炎间种植体存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2),重度牙周炎患者的种植体周袋探诊深度(PPD)和改良菌斑指数(m PLI)均显著高于轻、中度牙周炎患者。在未定期接受牙周支持治疗的患者中,重度牙周炎的种植体周围炎患病率显著高于轻、中度牙周炎(P=0.009);在吸烟的患者中,重度牙周炎的种植体周围炎患病率显著高于轻、中度牙周炎(P=0.016)。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行种植修复可获得较好的疗效,积极控制菌斑、定期行牙周支持治疗及戒烟可降低种植体周围炎的患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种植修复 种植体周围炎 种植体周围黏膜炎 吸烟 牙周支持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牙周炎易感患者种植体周围角化黏膜对种植体周软组织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钱洁蕾 束蓉 +1 位作者 王依玮 谢玉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29-933,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修复后种植体周围角化黏膜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8月—2013年11月接受种植修复的慢性牙周炎患者58例(158枚种植体),观察植入后4年软组织的情况,对不同角化黏膜... 目的·观察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修复后种植体周围角化黏膜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8月—2013年11月接受种植修复的慢性牙周炎患者58例(158枚种植体),观察植入后4年软组织的情况,对不同角化黏膜宽度的种植体发生种植体周围病变及黏膜退缩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坚持定期随访维护的患者中,窄角化黏膜(narrow keratinized mucosa,NKM)组和宽角化黏膜(widekeratinized mucosa,WKM)组的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和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62,P=0.625)。角化黏膜的宽窄对改良菌斑指数和改良出血指数也无显著影响(P=0.826,P=0.913)。但当角化黏膜宽度≥2 mm(即WKM组)时,种植体周黏膜不易发生退缩。WKM组厚生物型的黏膜退缩发生率(12.86%)显著低于WKM组薄生物型(33.33%)及NKM组厚生物型(40.63%)的黏膜退缩发生率(P=0.049,P=0.002)。结论·角化黏膜对于慢性牙周炎易感患者的种植体周软组织具有稳定作用,足够宽度的角化黏膜可以预防种植体周围黏膜发生退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角化黏膜 种植体周围病 牙周炎 生物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治疗对龈下菌斑中古细菌定植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李超伦 刘大力 +2 位作者 钱洁蕾 周彦玢 束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47-1049,共3页
目的研究牙周治疗对龈下菌斑中古细菌定植的影响。方法对49例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的牙周治疗进程进行跟踪,分别于龈上菌斑刮除后(基线)、牙周基础治疗后4周和牙周翻瓣术后12周,采集龈下菌斑标本抽提DNA,利用古细菌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 目的研究牙周治疗对龈下菌斑中古细菌定植的影响。方法对49例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的牙周治疗进程进行跟踪,分别于龈上菌斑刮除后(基线)、牙周基础治疗后4周和牙周翻瓣术后12周,采集龈下菌斑标本抽提DNA,利用古细菌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对各菌斑标本古细菌16S rRNA表达进行定性检测,确定阳性标本并计算古细菌检出率。采用Real-Tim e PCR技术对阳性标本中总细菌和古细菌16S rRNA基因进行定量检测,计算古细菌相对丰度。结果牙周翻瓣术后12周时龈下菌斑标本中的古细菌检出率和古细菌相对丰度分别为17.6%和0.58%,显著低于基线时的69.4%和2.32%及牙周基础治疗后4周时的57.1%和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龈下菌斑中古细菌的定植情况伴随牙周治疗的进程而迅速降低,提示菌斑厌氧环境的改变是影响古细菌定植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古细菌 定植 龈下菌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16S rDNA通用引物对DGGE进行牙周微生物群落分析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周彦玢 束蓉 刘大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84-687,共4页
目的初步评价不同的16S rDNA片段对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进行牙周微生物群落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3种牙周主要可疑致病菌的标准菌株,通过构建质粒DNA分别获得16S rDNA V3区、V3~V5区和V6~V8区片段,测序鉴定并进行BLAST验证;将... 目的初步评价不同的16S rDNA片段对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进行牙周微生物群落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3种牙周主要可疑致病菌的标准菌株,通过构建质粒DNA分别获得16S rDNA V3区、V3~V5区和V6~V8区片段,测序鉴定并进行BLAST验证;将测序正确的质粒DNA经DGGE分离和硝酸银染色后获得条带图谱。结果由3对通用引物扩增得到的DGGE图谱并不相同。V3区引物获得的并非单一条带,且不同菌株间没有识别度;V3~V5区和V6~V8区的图谱显示:3种菌株的DNA片段均得到了单一条带,且区分性较好。结论 16S rDNA V3~V5区和V6~V8区的两对引物可用于龈下菌群多样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龈下菌群 16s rDNA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可疑致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中IL-17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郭秋曼 束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25-1528,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白介素-17(IL-17)在不同类型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中的分布以及表达水平,初步探讨IL-17在牙周炎发生和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牙龈组织标本分为对照组(n=10)、慢性牙周炎组(n=10)和侵袭性牙周炎组(n=10)。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 目的通过检测白介素-17(IL-17)在不同类型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中的分布以及表达水平,初步探讨IL-17在牙周炎发生和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牙龈组织标本分为对照组(n=10)、慢性牙周炎组(n=10)和侵袭性牙周炎组(n=10)。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牙龈组织中IL-17的分布和表达水平。结果 IL-17在牙龈上皮和结缔组织全层中均有表达。慢性牙周炎组和侵袭性牙周炎组牙龈组织中IL-17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侵袭性牙周炎组牙龈上皮和牙龈结缔组织中IL-17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慢性牙周炎组(P<0.01)。结论 IL-17参与牙周炎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其在不同类型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7 慢性牙周炎 侵袭性牙周炎 牙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釉原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NIH3T3细胞中的稳定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程岚 束蓉 +1 位作者 张秀丽 田聆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08-1112,共5页
目的构建含人釉原蛋白(hAm)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并转染哺乳动物细胞NIH3T3,建立稳定表达重组hAm的细胞株,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和BamHⅠ将hAm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A,构建含hAm基因的... 目的构建含人釉原蛋白(hAm)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并转染哺乳动物细胞NIH3T3,建立稳定表达重组hAm的细胞株,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和BamHⅠ将hAm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A,构建含hAm基因的重组质粒pcDNA3.1/myc-His(-)A-hAm,双酶切和测序鉴定。通过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重组质粒转染NIH3T3细胞,利用G418筛选出阳性克隆,建立稳定表达人釉原蛋白的细胞株,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验证蛋白表达。结果重组质粒pcDNA3.1/myc-His(-)A-hAm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证实插入序列准确无误。重组质粒转染NIH3T3细胞后建立的稳定转染细胞株经SDS-PAGE电泳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有相对分子质量为28 000的hAm表达,与预测一致。结论成功构建含hAm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系统,并获得稳定表达重组hAm的细胞株NIH3T3-hAm细胞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釉原蛋白 真核表达载体 转染 稳定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隧道技术结合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治疗多牙位牙龈退缩 被引量:3
8
作者 倪靖 束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37-1940,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隧道技术结合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治疗多牙位牙龈退缩和牙齿敏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改良隧道技术结合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治疗多牙位牙龈退缩1例。通过临床照片比较、临床检查和患者主观感受对比评估该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改良隧道技术结合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治疗多牙位牙龈退缩和牙齿敏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改良隧道技术结合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治疗多牙位牙龈退缩1例。通过临床照片比较、临床检查和患者主观感受对比评估该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同时结合文献复习,针对多牙位牙龈退缩的手术方式利弊展开讨论。结果临床照片比较以及临床检测发现,采用该手术方式退缩区域几乎达到完全的根面覆盖,同时牙龈的颜色、质地与周围组织相匹配,达到了良好的美学效果。同时,患者的冷热敏感症状明显好转。结论改良隧道技术结合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多牙位牙龈退缩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退缩 改良隧道技术 结缔组织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YAG激光对具核梭杆菌的杀灭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吴一凡 宋忠臣 束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9-264,共6页
目的·观察Nd:YAG激光对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ucleatum)的杀灭效果。方法·使用结晶紫染色,观察Nd:YAG激光对浮游状态F.nucleatum成膜能力的影响;运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分析,观察激光对单菌种生物膜中F.nu... 目的·观察Nd:YAG激光对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ucleatum)的杀灭效果。方法·使用结晶紫染色,观察Nd:YAG激光对浮游状态F.nucleatum成膜能力的影响;运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分析,观察激光对单菌种生物膜中F.nucleatum活力的影响;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激光对单菌种生物膜中F.nucleatum结构的破坏。结果·激光照射15s对浮游状态下F.nucleatum成膜能力有抑制作用,激光照射35s对生物膜状态下F.nucleatum活力产生抑制。激光能破坏生物膜及生物膜中细菌的结构,且随光照时间延长,破坏程度增加。结论·Nd:YAG激光能够抑制浮游状态F.nucleatum的成膜能力,对单一菌种生物膜中细菌活力和细菌结构产生破坏,从而达到杀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致病菌 生物膜 ND:YAG激光 体外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用硝苯地平后牙龈增生以及未增生患者牙龈成纤维细胞生物特性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倪靖 束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1期1121-1125,共5页
目的:观察服用硝苯地平后牙龈增生和未增生患者牙龈成纤维细胞(nifedipine responders gingival fibro-blasts NIFr-HGF,nifedipine non-responders gingival fibroblasts NIFn-HGF)超微结构、细胞周期变化以及增殖能力的差异性,以探讨... 目的:观察服用硝苯地平后牙龈增生和未增生患者牙龈成纤维细胞(nifedipine responders gingival fibro-blasts NIFr-HGF,nifedipine non-responders gingival fibroblasts NIFn-HGF)超微结构、细胞周期变化以及增殖能力的差异性,以探讨该药导致牙龈增生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透射电镜观察NIFr-HGF、NIFn-HGF的超微结构,利用流式细胞仪、MTT法检测和比较2种细胞经硝苯地平诱导后其细胞周期以及增殖能力的差异性。结果:与NIFn-HGF相比较,NIFr-HGF内粗面内质网扩张;受硝苯地平诱导后其增殖明显加强。结论:NIFr-HGF合成蛋白质的能力可能较NIFn-HGF强,且前者对于硝苯地平的反应也明显强于后者,这提示两类细胞的细胞生物学特性以及对钙离子拮抗剂的反应能力存在差异,药物性牙龈增生的发生可能存在细胞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苯地平 牙龈成纤维细胞 药物性牙龈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的荚膜及其免疫原性
11
作者 王依玮(综述) 刘大力 束蓉(审校)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540-543,共4页
牙龈卟啉单胞菌是牙周主要致病菌之一,为革兰阴性专性厌氧无芽孢球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多种菌体成分可诱导宿主的免疫炎症反应,引起牙周组织损伤而致牙周组织疾病。牙龈卟啉单胞菌合成并分泌的多糖聚合物包绕细菌的细胞壁,构成荚膜... 牙龈卟啉单胞菌是牙周主要致病菌之一,为革兰阴性专性厌氧无芽孢球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多种菌体成分可诱导宿主的免疫炎症反应,引起牙周组织损伤而致牙周组织疾病。牙龈卟啉单胞菌合成并分泌的多糖聚合物包绕细菌的细胞壁,构成荚膜结构。该结构参与牙龈卟啉单胞菌诱导的宿主免疫炎症反应,为该菌的主要毒力因子之一。根据荚膜多糖K抗原的差异,可将牙龈卟啉单胞菌荚膜分为K1~K6六种血清型。本文就牙龈卟啉单胞菌荚膜结构及其免疫原性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荚膜多糖 血清型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性全口和分区龈下刮治术与全身急性炎症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涵 束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08-1411,共4页
目的观察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在一次性全口龈下刮治(FM-SRP)或分区龈下刮治(Q-SRP)治疗后全身急性炎症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将20例中、重度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FM-SRP组(一次性完成全口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和Q-SRP组(每次进行单个象限的刮... 目的观察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在一次性全口龈下刮治(FM-SRP)或分区龈下刮治(Q-SRP)治疗后全身急性炎症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将20例中、重度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FM-SRP组(一次性完成全口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和Q-SRP组(每次进行单个象限的刮治),每组10例。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菌斑指数(PI)、牙龈指数(GI)、探诊出血(BOP)、探诊深度(PD)及临床附着丧失(CAL)等临床指标的基线值。分别于刮治开始前和刮治完成后2h,检测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记录患者术中和术后牙龈疼痛程度、是否服用止痛药物以及发热等急性炎症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基线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M-SRP组和Q-SRP组患者血清CRP水平,治疗前分别为(3.17±0.54)mg/L和(3.42±0.71)mg/L,治疗后2h分别为(3.17±0.54)mg/L和(3.46±0.83)mg/L,同一时点两组患者间比较以及治疗前后患者自身对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的术中和术后反应情况分析显示,在同一时点两组患者间比较以及治疗前后患者自身对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M-SRP和Q-SRP均未引起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全身急性炎症反应,临床医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龈下刮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血清C反应蛋白 龈下刮治 根面平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侧向转位瓣结合隧道术治疗上颌单牙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3
作者 范雅丹 龚寅 +1 位作者 董家辰 束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9-144,共6页
目的·观察改良侧向转位瓣技术(lateral advanced flap,LAF)联合隧道技术(tunnel technique,TUN)治疗上颌单牙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上颌单牙位软组织缺损病例,使用改良LAF结合TUN,并联合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sub... 目的·观察改良侧向转位瓣技术(lateral advanced flap,LAF)联合隧道技术(tunnel technique,TUN)治疗上颌单牙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上颌单牙位软组织缺损病例,使用改良LAF结合TUN,并联合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subepthelial connective tissue graft,SCTG)进行缺损区软组织增量。术后随访1年。比较手术前后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退缩高度(recession height,RH)、退缩宽度(recession weight,RW)、牙龈厚度(gingiva thickness,GT)、角化龈宽度(keratinized tissue width,KTW),并计算平均根面覆盖率(root coverage rate,RC%)。结果·共纳入3例上颌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MillerⅡ类1例、Ⅲ类2例,术后1年平均RC%为(78.89±18.36)%。平均CAL由(6.00±1.00)mm变为(1.83±1.61)mm,RH由(5.33±0.58)mm变为(1.17±1.04)mm,RW由(6.00±1.32)mm变为(4.50±3.91)mm,GT由(0.83±0.29)mm变为(1.83±0.76)mm,KTW由(0.83±0.76)mm变为(5.50±0.50)mm。结论·改良LAF联合TUN可治疗不同病因导致的前牙区单牙位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退缩 侧向转位瓣 隧道技术 上颌单牙位软组织缺损 根面覆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