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地区青少年正畸治疗需要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储沨婷 冯齐平 +1 位作者 杨臣杰 沈刚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3-817,共5页
目的:调查上海地区青少年人群的正畸治疗需要及自身美学评价。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地区11~13岁青少年686例(男355例,女331例),由正畸专科医师采用正畸治疗需要指数(index of orthodontic treatment need,IOTN)评定受试者正畸治疗需要。... 目的:调查上海地区青少年人群的正畸治疗需要及自身美学评价。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地区11~13岁青少年686例(男355例,女331例),由正畸专科医师采用正畸治疗需要指数(index of orthodontic treatment need,IOTN)评定受试者正畸治疗需要。IOTN包括学(dental health component,DHC)及美学(aesthetic component,AC)2部分。同时采用IOTN的美学部分让受试者对自身美观程度进行评价(self-perceived aesthetic component,SAC)。采用描述性统计及卡方检验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DHC评分显示26.0%的受试者明确需要正畸治疗,19.8%的受试者为临界病例;AC评分显示5.5%的受试者明确需要正畸治疗,31.7%为临界病例;SAC评分显示1.7%的受试者明确需要正畸治疗,6.4%为临界病例。在明确需要正畸治疗的受试者中,最常见的特征是严重接触点异常(>4 mm)。DHC与AC在评价治疗需要时77.8%结果一致,AC与SAC在评价治疗需要时65.0%结果一致。结论:将近一半的青少年人群明确需要正畸治疗或为临界病例,受试者在进行自身美观程度评价有从轻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治疗需要指数 自身[牙合]美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牙移动核心科学问题:目标位、效率、精准度 被引量:4
2
作者 赵志河 金作林 +11 位作者 白玉兴 房兵 白丁 李巍然 贺红 胡敏 刘月华 陈莉莉 宋锦璘 曹阳 李宇 舒睿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71-376,共6页
当今正畸牙移动技术体系已基本成熟,但总体疗效与治疗预期之间仍存在差距。经文献回顾及分析,笔者总结认为,正畸牙移动包含了三大核心科学问题:目标位、效率、精准度。围绕这三大问题的研究是进一步提升正畸疗效、推动正畸学进步的着力点。
关键词 正畸学 正畸牙移动 目标位 效率 精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类骨质中正畸微种植体锥度及植入角度对支抗稳定性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董晶 张哲湛 周国良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锥度和植入角度对Ⅱ类骨质下颌骨中支抗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微种植体最佳锥度与植入角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包含正畸微种植体的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植入角度为30°、45°、60°、75°、90&...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锥度和植入角度对Ⅱ类骨质下颌骨中支抗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微种植体最佳锥度与植入角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包含正畸微种植体的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植入角度为30°、45°、60°、75°、90°时分别植入不同锥度的微种植体(直径为1.1~1.6mm,锥度为0~0.0625),分析在2N水平力作用下颌骨应力、种植体应力和位移的变化规律。结果植入角度对骨皮质、种植体应力和位移影响较大,植入角度为60。时,应力和位移水平均较小;微种植体锥度的影响与植入角度相关,植入角度为60°时D模型出现应力最小值,分别为5.0134MPa(骨皮质)和25.1310MPa(微种植体),种植体位移与锥度变化趋势呈正比。结论植入角度对支抗稳定性影响显著,60°为较适宜的植入角度;微种植体锥度对稳定性的影响与植人角度相关,锥度为0.0375(最大直径为1.6mm,最小直径为1.3mm)的微种植体更加适用于Ⅱ类骨质颌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体 植入角度 锥度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正畸发展现状 被引量:9
4
作者 叶年嵩 房兵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07-712,共6页
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口腔正畸领域的诊断数据采集、诊断分析以及矫治器的设计制作带来了巨大的革新。通过各类数字化扫描技术获取患者数字化三维模型,通过软件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诊断分析及治疗结果预测,最终通过数字化设计制作技术... 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口腔正畸领域的诊断数据采集、诊断分析以及矫治器的设计制作带来了巨大的革新。通过各类数字化扫描技术获取患者数字化三维模型,通过软件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诊断分析及治疗结果预测,最终通过数字化设计制作技术制作个性化矫治器。本文就目前数字化正畸技术的发展现状作一评述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扫描 人工智能 数字化诊断分析 个性化矫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牙移入牙槽突裂患者植骨区的牙CT评价 被引量:5
5
作者 吴军 王国民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3-387,共5页
目的应用牙CT评价正畸牙移入牙槽突裂患者植骨区后牙槽骨的形态变化。方法对3位牙槽突裂患者在植骨前后和正畸治疗后行牙槽突裂裂隙区的三维牙CT检查,分析正畸牙移入植骨区域后,正畸牙位置及牙槽骨的形态变化。结果牙槽突裂植骨术后,正... 目的应用牙CT评价正畸牙移入牙槽突裂患者植骨区后牙槽骨的形态变化。方法对3位牙槽突裂患者在植骨前后和正畸治疗后行牙槽突裂裂隙区的三维牙CT检查,分析正畸牙移入植骨区域后,正畸牙位置及牙槽骨的形态变化。结果牙槽突裂植骨术后,正畸牙可以顺利移入植入骨区域,正畸牙的牙根尖位置发生明显的位移,牙槽骨会随正畸牙的移动发生塑形改变,而不仅仅是牙齿在牙槽骨内的移动。结论牙槽突裂植骨及正畸治疗有益于重建牙弓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突裂 唇腭裂 正畸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正畸学中力学问题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房兵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95-96,共2页
目的口腔正畸学是医学与力学生物学密切相关的一个学科。对口腔正畸学中的力学信号对牙颌面畸形的治疗,对颌骨生长发育的调控等方面的临床转化研究和基础研究进行总结归纳,为口腔正畸学中力学信号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让力学为口腔健康... 目的口腔正畸学是医学与力学生物学密切相关的一个学科。对口腔正畸学中的力学信号对牙颌面畸形的治疗,对颌骨生长发育的调控等方面的临床转化研究和基础研究进行总结归纳,为口腔正畸学中力学信号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让力学为口腔健康服务。方法临床研究中固定口腔正畸矫治器应用的是力学中的悬臂梁理论指导临床治疗器械的设计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学 力学生物学 牙颌面畸形 正畸矫治器 口腔健康 治疗器械 力学信号 指导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有限元法在舌侧正畸矫治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单知一 徐子卿 沈刚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0-564,共5页
随着计算机辅助技术和三维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介入,个性化舌侧正畸技术将舌侧矫治技术重新推到口腔正畸领域的前沿。舌侧矫治器不断推陈出新的同时,舌侧矫治技术独特的生物力学机制也越来越被临床医生关注。三维有限元分析一直被广泛应... 随着计算机辅助技术和三维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介入,个性化舌侧正畸技术将舌侧矫治技术重新推到口腔正畸领域的前沿。舌侧矫治器不断推陈出新的同时,舌侧矫治技术独特的生物力学机制也越来越被临床医生关注。三维有限元分析一直被广泛应用于正畸力学的研究及矫治器的研发,对舌侧矫治技术的发展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对三维有限元法在舌侧正畸矫治领域中的应用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技术 舌侧正畸矫治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正畸生物力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经典 王瑞清 房兵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64-873,共10页
口腔生物力学是口腔正畸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在传统正畸力学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上,矫治理念仍在不断更新发展,随着各类新型矫治器不断研发、矫治技术不断提出,对不同矫治体系的生物力学效应探索是正畸领域的关注重点。口腔生物力学... 口腔生物力学是口腔正畸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在传统正畸力学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上,矫治理念仍在不断更新发展,随着各类新型矫治器不断研发、矫治技术不断提出,对不同矫治体系的生物力学效应探索是正畸领域的关注重点。口腔生物力学技术的不断优化、突破与创新也为更加真实模拟和理解矫治中的生物力学效应提供了重要途径。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固定矫治、隐形矫治、矫形治疗3个矫治体系相关的生物力学研究进行综述,包括正畸新理念和正畸新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生物力学新技术在正畸中的应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 口腔生物力学 固定矫治 隐形矫治 矫形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数正畸治疗的咬合接触特征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YUN PARK 钱玉芬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40-1243,共4页
目的:了解不同人群ICP咬合接触特征的差异以及正畸治疗对咬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名个别正常牙合者(A组)、20名错牙合畸形者(B组)、30名正畸治疗结束者(C组),通过Tee-test咬合分析系统对全牙列总接触面积(Total contact area,TCA)、全... 目的:了解不同人群ICP咬合接触特征的差异以及正畸治疗对咬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名个别正常牙合者(A组)、20名错牙合畸形者(B组)、30名正畸治疗结束者(C组),通过Tee-test咬合分析系统对全牙列总接触面积(Total contact area,TCA)、全牙列咬合总力值(Total occlusion Force,TOF)、单位面积力值、咬合力中心点位置(Centre of Force,COF)、牙合不对称指数(Asymmetry index of occlusal force,AOF)、全牙列牙合力分布等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A组TCA、TOF显著大于B、C组(P<0.05);C组的单位面积力值略小于A组,COF、AOF略大于A组,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与A、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最大咬合力分布在第二磨牙区,C组的最大咬合力分布在第一磨牙区(P<0.05);不同性别间3组咬合测量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正畸治疗,咬合接触明显改善,咬合均衡性好,但未达到个别正常牙合的理想状态,提示正畸治疗后期的精细调整很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 咬合分析系统 减数正畸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组织老龄化变化及其对正畸牙移动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易颖煜 赵宁 沈刚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492-496,共5页
牙槽骨老龄化变化表现在牙槽嵴高度降低、骨质疏松、骨密度减低,骨吸收大于骨形成。牙周膜老龄化改变体现在胶原纤维增多,牙周膜厚度变薄,牙周膜的反应性改建能力下降。牙龈老龄化变化体现在牙龈上皮角化程度降低,牙龈结缔组织中的细胞... 牙槽骨老龄化变化表现在牙槽嵴高度降低、骨质疏松、骨密度减低,骨吸收大于骨形成。牙周膜老龄化改变体现在胶原纤维增多,牙周膜厚度变薄,牙周膜的反应性改建能力下降。牙龈老龄化变化体现在牙龈上皮角化程度降低,牙龈结缔组织中的细胞数量减少。随着牙槽嵴高度的减少,边缘龈高度也会降低。骨质疏松会加速正畸治疗过程中牙体的移动,不利于正畸移动牙体在新的位置上的重建与稳定。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正畸治疗会越来越费时间,牙槽骨内幼稚细胞、成骨细胞以及血管数目和骨髓腔减少,骨代谢降低,牙移动缓慢,口周肌改建适应时间延长,牙槽骨的更新、改建能力减弱。老龄化变化使牙周膜细胞活性降低,胶原形成速率减慢,受牵拉侧骨形成和受压侧骨吸收迟缓。在机械力刺激下,牙周膜细胞会反应性地增加地诺前列酮释放到龈沟液中的水平,这可能是成年患者正畸治疗速度缓慢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组织 老龄化变化 正畸 牙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牙移动中牙槽骨和根尖区细胞牙骨质对压应力的差异应答
11
作者 温馨 赵宁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00-100,共1页
目的通过构建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阐明不同正畸应力下,牙槽骨和细胞牙骨质对压应力的差异反应。方法10周龄雄性SD大鼠32只,于全麻下建立右上第1磨牙正畸牙移动模型,轻力组和重力组分别予以40、160 g正畸力,于0、3、5、14 d进行取材,各... 目的通过构建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阐明不同正畸应力下,牙槽骨和细胞牙骨质对压应力的差异反应。方法10周龄雄性SD大鼠32只,于全麻下建立右上第1磨牙正畸牙移动模型,轻力组和重力组分别予以40、160 g正畸力,于0、3、5、14 d进行取材,各时间点每组取材4只大鼠。取右侧上颌,按第1磨牙长轴进行组织切片。结果大鼠第1磨牙近中倾斜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牙移动 牙槽骨 正畸力 根尖区 近中倾斜 细胞牙骨质 组织切片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诱导的唇腭裂动物模型 被引量:3
12
作者 许悦 陈振琦 钱玉芬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467-469,共3页
外科诱导的动物模型作为唇腭裂研究常用的实验方法之一,常应用于对该疾病临床治疗方面的科研工作,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对于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外推至人类的适用性十分重要。本文对已应用于动物实验的唇腭裂模型进行了分类和回顾,并根据... 外科诱导的动物模型作为唇腭裂研究常用的实验方法之一,常应用于对该疾病临床治疗方面的科研工作,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对于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外推至人类的适用性十分重要。本文对已应用于动物实验的唇腭裂模型进行了分类和回顾,并根据标准缺损的定义列出常用外科诱导的唇腭裂动物模型,包括灵长类动物以及大鼠、猫、犬和兔等,介绍其具体的手术方法和特点。横向评价各种实验动物的优缺点,总结实验动物的选择原则,使科研工作者在今后实验动物的选择上更有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动物模型 外科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rbst矫治器对成人骨性Ⅱ类错畸形矫治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汪虹虹 陈荣敬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801-804,共4页
Herbst矫治器是一种能有效治疗骨性Ⅱ类错伴下颌后缩的固定性功能矫治装置,它不仅可应用于矫治儿童及青少年Ⅱ类错,亦对矫治该错类型的成人也有一定效果,并结合改变了骨及牙等组织,有效改善了侧貌,且远期疗效较稳定,是一种矫正成... Herbst矫治器是一种能有效治疗骨性Ⅱ类错伴下颌后缩的固定性功能矫治装置,它不仅可应用于矫治儿童及青少年Ⅱ类错,亦对矫治该错类型的成人也有一定效果,并结合改变了骨及牙等组织,有效改善了侧貌,且远期疗效较稳定,是一种矫正成人边缘性骨性Ⅱ类错畸形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将对此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BST 成人 Ⅱ类错 固定功能矫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正畸生物力学2024年度研究进展
14
作者 肖圣钊 沈灿奥 房兵 《医用生物力学》 2025年第4期795-806,共12页
口腔正畸生物力学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在牙齿移动机制解析、矫治技术优化及个体化诊疗领域取得显著进展。研究表明,三维有限元模型精准揭示了牙周组织应力分布与骨改建的动态关联,强调轻力控制对治疗安全性的核心作用;隐形矫治器通过低... 口腔正畸生物力学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在牙齿移动机制解析、矫治技术优化及个体化诊疗领域取得显著进展。研究表明,三维有限元模型精准揭示了牙周组织应力分布与骨改建的动态关联,强调轻力控制对治疗安全性的核心作用;隐形矫治器通过低摩擦弹性附件(low-friction elastic handle,LFEH)、协同支抗策略及材料力学优化,显著提升牙齿移动可预测性,其中LFEH设计可降低唇舌向倾斜应力。生物活性材料与智能弓丝的应用,在增强釉质抗脱矿能力与维持持续轻力释放方面成效显著。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诊疗全流程:基于深度学习的动态预测模型优化施力方案,实时力学监测系统动态校准移动路径,推动诊疗向精准化转型。然而,个体差异对生物力学响应的影响及复杂移动仍是关键挑战。未来需整合多模态数据构建智能诊疗体系,开发力学响应性生物材料与可降解支抗装置,深化分子-细胞-组织跨尺度机制研究,以实现从“力导向”到“生物学响应导向”的精准正畸跃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生物力学 牙齿移动机制 正畸矫治器 人工智能 个体化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PUS激活的压电pPLLA/SrSiO_(3)复合支架通过P2RX1介导的Ca^(2+)信号通路促进骨软骨再生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宬孝 俞彬 +11 位作者 苏乐峰 王瑞清 金钰 张赵文斌 郭伟明 李若梅 曾真 梅鹏 常江 夏伦果 杨晨 房兵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0-20,共1页
目的治疗由于急性创伤或慢性病引起的严重关节损伤,实现软骨和软骨下骨的综合修复。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压电pPLLA/SrSiO_(3)复合支架;使用XRD、SEM、EDS研究了支架理化性能;检测了支架在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刺激下的压电信号输... 目的治疗由于急性创伤或慢性病引起的严重关节损伤,实现软骨和软骨下骨的综合修复。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压电pPLLA/SrSiO_(3)复合支架;使用XRD、SEM、EDS研究了支架理化性能;检测了支架在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刺激下的压电信号输出、体外实验测定支架在LIPUS刺激下促进大鼠软骨细胞(rCCs)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的增殖、迁移、分化情况,并对可能的机制进行了探索。体内实验研究了支架与LIPUS结合对大鼠软骨和软骨下骨再生的刺激作用。结果压电pPLLA/SrSiO_(3)复合支架与LIPUS结合显著刺激rCCs的增殖、迁移、基质分泌和rBMSCs的增殖、迁移、成骨分化;且发现LIPUS刺激下产生的压电信号与支架释放Sr^(2+)和SiO_(3)^(2-)离子的化学信号有协同作用。这种协同作用可能与激活P2RX1/CaMKII钙信号通路有关;在体内实验中支架与LIPUS结合显著促进了大鼠骨软骨缺损的再生。结论成功制备了一种可降解的用于骨软骨再生的压电pPLLA/SrSiO_(3)复合支架,在LIPUS刺激下能够产生可控的压电效应,并持续释放Sr^(2+)和SiO_(3)^(2-)的生物活性离子。这种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结合促进了软骨和软骨下骨的修复,为临床治疗多种骨软骨损伤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下骨 急性创伤 复合支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软骨再生 化学信号 分化情况 关节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矫治器压低下前牙力学机制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16
作者 李一新 肖圣钊 +3 位作者 金钰 朱诚 房兵 夏伦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12-112,共1页
目的在透明矫治器压低下切牙的过程中,常发生牙根脱离牙槽骨的情况,导致严重并发症。本研究旨在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探讨在使用透明矫治器压低下前牙过程中的潜在力学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包括透明矫治器及附件、下颌牙... 目的在透明矫治器压低下切牙的过程中,常发生牙根脱离牙槽骨的情况,导致严重并发症。本研究旨在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探讨在使用透明矫治器压低下前牙过程中的潜在力学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包括透明矫治器及附件、下颌牙列、牙周膜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下切牙唇倾度(insicor mandibular plane angle,IMPA)设为90°、95°、100°、105°、110°,4个下切牙同步压低0.2 mm,尖牙为支抗牙,进行对比研究。获得下前牙及其牙周膜的应力分布、下前牙阻抗中心的受力情况和移动趋势。结果切牙的压应力主要集中在舌窝、切端和根尖。随着IMPA的增加,中切牙唇舌向力矩由根唇向力矩转变为冠唇向力矩,由根尖从唇侧穿出趋势转变为根颈部从唇侧穿出趋势,转折点在100°~105°之间,但其阻力中心(center of resistance,CR)始终受到舌向力和压低力。侧切牙冠唇向力矩和唇倾趋势均大于中切牙。尖牙受到冠远中旋转力矩、根唇向力矩和伸长力,切牙初始唇倾角度变化对尖牙受力情况无明显影响。结论随着初始IMPA的增加,下切牙唇舌向受力方向发生逆转。但下前牙牙根在旋转移动中始终有向唇侧移动的趋势,解释了透明矫治器压低下切牙中常发生唇侧牙槽骨开裂开窗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前牙 下切牙 中切牙 尖牙 侧切牙 矫治器 旋转力矩 三维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力学调控骨改建的文本挖掘交互网站构建及应用
17
作者 经典 蔡靖仪 +1 位作者 房兵 赵志河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97-597,共1页
目的力学刺激在调控细胞迁移、增殖、分化、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行为中起重要作用。多种类别的生理性、病理性或治疗性力学刺激对骨生长及骨改建产生不同效应。针对特定力学在不同条件下调控骨改建的不同相关机制研究进行分类、整合及数据... 目的力学刺激在调控细胞迁移、增殖、分化、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行为中起重要作用。多种类别的生理性、病理性或治疗性力学刺激对骨生长及骨改建产生不同效应。针对特定力学在不同条件下调控骨改建的不同相关机制研究进行分类、整合及数据挖掘,是深入探索调控机制及靶点的重要途径。本课题将构建高效获取上述信息的网络平台,以促进该领域研究发展及交流。方法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收集、处理Pubmed中生物力学调控骨改建的相关文献,并使用实体识别提取关键内容,构建语料数据库。进一步结合KEGG数据库及String网站对学者感兴趣研究内容的相关信息数据进行整合、提供可视化展示及交互性接口。结果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及实体识别方法,成功提取生物力学调控骨改建领域重要相关信息,成功构建生物力学调控骨改建的文本挖掘交互网站Mechano Bone。该网站汇总了已有力学生物学调控通路及不同通路间的相关关系,建立了力学敏感通路的评分系统,展示了力学相关基因在不同通路中的重要作用。结论Mechano Bone网站的成功构建为学者全面获取、挖掘和预测特性力学信号在不同环境刺激骨改建的调控作用和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平台,为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深入探索及挖掘关键信号靶点提供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改建 力学刺激 力学生物学 自然语言处理 文本挖掘 数据挖掘 环境刺激 信息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裂诱导牙骨质细胞力学微环境变化的多尺度有限元分析
18
作者 肖圣钊 夏伦果 房兵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24-424,共1页
目的牙齿正畸过程中过大的力学刺激可导致牙根表面产生微裂,微裂所致的力学微环境变化可能与牙根吸收密切相关。牙根吸收首先发生于牙根表面的牙骨质,本研究采用生物力学建模分析微裂导致牙骨质细胞的力学微环境变化特征,分析不同大小... 目的牙齿正畸过程中过大的力学刺激可导致牙根表面产生微裂,微裂所致的力学微环境变化可能与牙根吸收密切相关。牙根吸收首先发生于牙根表面的牙骨质,本研究采用生物力学建模分析微裂导致牙骨质细胞的力学微环境变化特征,分析不同大小及方向正畸力加载下微裂形成前后牙骨质细胞所受微观力学刺激变化,以为后续牙根吸收的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方法构建大鼠第一磨牙宏观与微观尺度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宏观尺度上,Micro-CT扫描大鼠颌骨,利用Abaqus构建正畸力加载的有限元仿真模型,计算正畸力加载后根尖处的受力变化特征。微观尺度上,大鼠颌骨制作石蜡切片,荧光染色后显微观察获得牙骨质细胞的三维形态结构;扫描电镜观察力学刺激加载后牙根表面微裂形态,利用Solidworks构建微裂、细胞外基质,设置有无微裂,构建正畸力加载后牙骨质细胞受力的有限元仿真模型。结果利用有限元仿真模拟分析有无微裂情况下微裂周围组织及牙骨质细胞的受力情况,结果显示微裂会使牙骨质细胞的拉应力增加2.8倍、剪切力增加1.56倍。结论微裂显著改变了牙骨质细胞周围的力学微环境,产生的过大拉应力和剪切应力可能是导致牙骨质细胞坏死和凋亡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根吸收 正畸力 牙骨质细胞 力学刺激 第一磨牙 细胞外基质 三维形态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锰羟基磷灰石水凝胶促进下颌骨血管再生的三维时空观察
19
作者 丁子端 夏伦果 +1 位作者 经典 房兵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12-312,共1页
目的颌骨缺损的修复是口腔临床治疗的重要课题,血管再生是颌骨修复的重要环节,掺锰羟基磷灰石水凝胶已被证明促进颌骨修复,但修复过程中血管再生的三维动态过程尚未明晰。因此,本研究设计实验,拟探究掺锰羟基磷灰石水凝胶对小鼠下颌骨... 目的颌骨缺损的修复是口腔临床治疗的重要课题,血管再生是颌骨修复的重要环节,掺锰羟基磷灰石水凝胶已被证明促进颌骨修复,但修复过程中血管再生的三维动态过程尚未明晰。因此,本研究设计实验,拟探究掺锰羟基磷灰石水凝胶对小鼠下颌骨缺损后血管再生的影响。方法通过构建小鼠下颌骨缺损模型,将4周龄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无材料)组、水凝胶(Gelma+PBS)组、含硅羟基磷灰石水凝胶(Gelma+Si HANW)组、含锰硅羟基磷灰石水凝胶(Gelma+Mn Si HANW)组。将建模3、7、14、21天后的下颌骨样本予以冰冻切片和PEGASOS组织透明化技术处理,并以anti-CD31和antiendomucin共染,使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下颌骨血管再生的情况,确定各型毛细血管在修复组织中的空间分布、数量、直径等。结果小鼠下颌骨缺损术后3、7天,相较于其他组别,Gelma+Mn-Si HANW组修复组织中的血管再生数量和平均直径较大,分布较密集,形成血管网,与缺损部位周围组织有更多的连接,反映出该组缺损部位血流量更接近周围组织。术后14、21天,Gelma+Mn-Si HANW组、Gelma+Si HANW组、Gelma+PBS区别不明显,但血管再生的数量、直径、分布情况仍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掺锰新型羟基磷灰石材料能促进小鼠下颌骨缺损后的血管再生,使缺损部位的血流量更接近周围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损部位 颌骨缺损 血管网 羟基磷灰石 血管再生 共聚焦显微镜 水凝胶 下颌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Ⅲ类牵引辅助无托槽隐形矫治远移下颌磨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20
作者 李振霞 郑小雯 +1 位作者 袁玲君 房兵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25-425,共1页
目的比较两种Ⅲ类牵引方式辅助无托槽隐形矫治远移下颌磨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设计两种Ⅲ类牵引:方式1为上颌第一磨牙矫治器开窗配合黏金属扣,方式2为上颌第二磨牙矫治器切割牵引钩配合固位附件。在128 gⅢ类牵引辅助下,下颌第二磨... 目的比较两种Ⅲ类牵引方式辅助无托槽隐形矫治远移下颌磨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设计两种Ⅲ类牵引:方式1为上颌第一磨牙矫治器开窗配合黏金属扣,方式2为上颌第二磨牙矫治器切割牵引钩配合固位附件。在128 gⅢ类牵引辅助下,下颌第二磨牙开始远中移动时,三维有限元分析法分析上颌牙齿受力情况。结果两种方式第一前磨牙以及前牙的近中移动力和力矩相近,均比较小。差异主要集中在上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方式1因直接牵引于上颌第一磨牙,所以其受力最大,为0.52 N,基本处于轻力,但力矩却非常小。方式1对上颌第二磨牙的近中移动力(0.15 N)和力矩(0.58 N·mm)几乎是方式2力(0.25 N)和力矩(1.06 N·mm)的50%。方式1对上颌第二前磨牙近中移动力(0.05 N)和力矩(0.48 N·mm)也是方式2力(0.10 N)和力矩(0.92 N·mm)的50%。整体来说,方式2牵引设计对上颌后牙的近中移动力矩分布相对均匀,对第二磨牙和第二前磨牙近中移动力和近倾力矩稍大。结论临床上当上颌第二磨牙远中倾斜时建议选择上颌第一磨牙矫治器切割牵引钩配合固位附件的方式进行Ⅲ类牵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第一磨牙 下颌第二磨牙 下颌磨牙 上颌第二磨牙 Ⅲ类牵引 上颌后牙 远中移动 牵引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