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_2WI与T_2 * mapping技术在腰椎间盘MR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张永亚 孙琦 +2 位作者 董敏俊 陶晓峰 黄慧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11期1999-2003,共5页
目的 探讨T_2WI(T_2-Weighted images)及T_2*mapping技术在腰椎间盘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来我院行腰椎间盘MR扫描患者71例(均无手术史及内固定、无MR扫描禁忌),71例患者行常规MR扫描,... 目的 探讨T_2WI(T_2-Weighted images)及T_2*mapping技术在腰椎间盘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来我院行腰椎间盘MR扫描患者71例(均无手术史及内固定、无MR扫描禁忌),71例患者行常规MR扫描,在斜矢状位(oblique saggital,OSag)L1/L2~L5/S1各个椎间盘髓核内放置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并测量T_2WI信号强度(signal intensity,SI)值。其中,36例患者同时行T_2*mapping MRI扫描,并于OSag L1/2~L5/S1测量ROI内T_2WI SI值及T_2*值。分析并比较腰椎间盘髓核T_2WI SI值与T_2*值的差异。结果各组L4/L5和L5/S1SI值相近且均明显低于L1/L2,L2/L3,L3/L4椎间盘的T_2WI SI值;按Pfirrmann’s分级法将各椎间盘按Ⅰ~Ⅴ分级,T_2WI SI值与T_2*值均随着Ⅰ~Ⅴ组而信号逐渐降低,且T_2*值较同组T_2WI SI值大幅降低。其中,按Pfirrmann’s分级法第Ⅰ组中两者的个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四组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_2WI与T_2*mapping MR技术都可以反映腰椎间盘退变的影像学依据;而T_2*mapping成像技术在髓核T_2*弛豫时间值的空间变化可量化反映椎间盘退变早期髓核的生化状态,为诊断腰椎间盘早期退变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腰椎椎间盘退变 T_2加权 T_2*mapping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诊断肺动脉栓塞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黄慧 孙琦 +1 位作者 陶晓峰 徐冶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4期640-642,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疑似肺动脉栓塞(PE)患者181例,对胸部行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发现51例肺动脉栓塞。结果所有患者的肺动脉主干、双侧肺动脉干、肺叶、肺段动脉均显示。181例疑似患者中,共发...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疑似肺动脉栓塞(PE)患者181例,对胸部行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发现51例肺动脉栓塞。结果所有患者的肺动脉主干、双侧肺动脉干、肺叶、肺段动脉均显示。181例疑似患者中,共发现51例肺动脉栓塞,多发栓塞31例,单发20例。普通CT增强成像中,肺动脉栓塞阳性率为11.97%(14/117例),多发栓塞9例,单发5例。动脉CTA成像中,肺动脉栓塞阳性率为57.81%(37/64例),多发栓塞22例,单发15例;延迟扫描,肺动脉栓塞阳性检出率与CTA成像结果一致。普通CT增强成像与肺动脉CTA成像比较,肺动脉栓塞的阳性检出率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 64层螺旋CT检查是一种无创伤性的诊断方法,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高能震波治疗股骨头坏死中远期MRI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艾松涛 严孟宁 +4 位作者 朱文静 刘玉 余强 陶晓峰 戴尅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4期678-682,共5页
目的:探讨MRI随访研究ESWT治疗股骨头坏死的 Harris评分、VAS评分与病灶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4年~2011年在我院采用ESWT 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46例82髋。评价疼痛VAS评分、Harris评分改善与MRI显示股骨头内病灶大小和髋关节腔... 目的:探讨MRI随访研究ESWT治疗股骨头坏死的 Harris评分、VAS评分与病灶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4年~2011年在我院采用ESWT 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46例82髋。评价疼痛VAS评分、Harris评分改善与MRI显示股骨头内病灶大小和髋关节腔积液变化相关性。结果总随访髋数79髋,ESWT治疗后MRI显示病灶缩小共40髋(50.6%)、髋关节腔积液减少48髋(60.6%)。髋关节综合功能改善、疼痛症状变化与关节腔积液分级、积液变化有统计相关性( P <0.05),与病灶大小变化无统计相关性( P >0.05)。结论 ESWT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评价改善与关节腔积液分级、积液变化具有相关性,与病灶大小变化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高能震波 磁共振成像 股骨头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颊癌术后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阮敏 马春跃 +3 位作者 周辉红 陶晓峰 章一新 何悦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66-969,共4页
目的:探讨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颊癌根治术后颊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4年6月,修复6例颊癌根治术后颊部缺损,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CT血管造影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皮瓣面积30~63cm2,动脉管径0.6mm,静脉管径1.1mm,... 目的:探讨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颊癌根治术后颊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4年6月,修复6例颊癌根治术后颊部缺损,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CT血管造影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皮瓣面积30~63cm2,动脉管径0.6mm,静脉管径1.1mm,动静脉血管蒂分别为6.9cm和7.3cm,6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颊部形态良好,张口正常。结论: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质地柔软,穿支血管蒂较长,供区瘢痕隐蔽患者术后颊部外形丰满,张口功能恢复良好,是修复颊癌术后缺损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髂浅动脉 穿支皮瓣 颊癌 缺损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构建下鼻甲 被引量:3
5
作者 石润杰 吴晴伟 +3 位作者 赵影颖 王珮华 孙明华 崔磊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经体外成骨诱导的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为种子细胞,部分脱钙骨(partly 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pDBM)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骨,重建下鼻甲,治疗萎缩性鼻炎与空鼻综合征的可行性和... 目的探讨采用经体外成骨诱导的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为种子细胞,部分脱钙骨(partly 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pDBM)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骨,重建下鼻甲,治疗萎缩性鼻炎与空鼻综合征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该研究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12例患者(年龄23~55岁,平均35.3岁;5例萎缩性鼻炎,7例空鼻综合征)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入选本实验。自髂前上棘穿刺抽取骨髓,体外分离获得hMSCs,经体外成骨诱导和扩增至第3代,复合pDBM体外培养1周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植入患者下鼻甲内或相当于下鼻甲部位以构建下鼻甲。术后不同时期分别行临床和CT检查随访,同时测量10侧鼻腔之正常下鼻甲CT值作为对照。结果10例患者完成该研究,构建下鼻甲成功率为90%(9/10例);随访1~6年,9例成功构建下鼻甲的萎缩性鼻炎患者治疗有效率为100%(9/9例)。CT显示构建下鼻甲与正常下鼻甲形态相似,构建下鼻甲骨CT灰度值1~12个月稳定在350~390之间,与正常下鼻甲骨CT灰度值(389.4)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hMSCs和pDBM自体内构建下鼻甲骨,治疗效果稳定,组织工程技术可作为目前治疗萎缩性鼻炎的一种新选择,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萎缩性 骨髓祖代细胞 细胞移植 脱钙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面部动静脉畸形的CT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苏潇 朱丹 赵江民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3期498-500,共3页
目的分析颅面部动静脉畸形的CT影像表现,探讨CT增强检查对评价颅面部动静脉畸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DSA确诊的颅面部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部位,形态,边界,血管构筑,骨和颅内侵犯等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病变部位较局... 目的分析颅面部动静脉畸形的CT影像表现,探讨CT增强检查对评价颅面部动静脉畸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DSA确诊的颅面部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部位,形态,边界,血管构筑,骨和颅内侵犯等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病变部位较局限19例,病变范围广、多部位受累13例,合并颅内病灶1例,合并颅面骨病灶4例。特征性CT表现为强化的畸形血管团,粗大扭曲的引流静脉。结论 CT增强检查能准确显示动静脉畸形的畸形血管团,大部分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为诊断,治疗,疗效评价随访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体层摄影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组织漂移对电磁导航经颊颅底穿刺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
7
作者 陈敏洁 杨驰 +6 位作者 顾力栩 张伟杰 董敏俊 赵晶 张晓虎 邱亚汀 冯志强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8-411,共4页
目的:测试颊部软组织漂移对电磁导航经颊颅底穿刺精度的影响,从而推断电磁导航辅助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颅底肿瘤穿吸活检或深部脓肿切排等的可行性。方法:3名初学者分别对3只6月龄山羊的双侧眶下裂进行盲穿和电磁导航辅助穿刺各5... 目的:测试颊部软组织漂移对电磁导航经颊颅底穿刺精度的影响,从而推断电磁导航辅助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颅底肿瘤穿吸活检或深部脓肿切排等的可行性。方法:3名初学者分别对3只6月龄山羊的双侧眶下裂进行盲穿和电磁导航辅助穿刺各5次,CT扫描测量穿刺针尖与眶下裂中心点的距离,采用SAS6.12统计软件的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3名实验者盲穿均未进入眶下裂,针尖与眶下裂中心点的平均间距右侧为15 mm,左侧为14.3 mm;电磁导航辅助穿刺时,测量颊部软组织中针尖与预设路径的平均偏差为4.3 mm/6.2,°终点均进入眶下裂,针尖与眶下裂中心点的平均间距右侧为2.7 mm,左侧为2.8 mm;盲穿与导航辅助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范围于0.0008与0.0239之间)。结论:由于终点为骨性孔隙结构,穿刺中途的软组织漂移不影响电磁导航系统的穿刺精度,因此电磁导航可用于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颅底肿瘤穿吸活检或深部脓肿切排等的精确穿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导航 穿刺 软组织漂移 眶下裂 活体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 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表观弥散系数有助于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
8
作者 岳秀慧 陶晓峰 王晓琰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2期217-220,共4页
目的评估基于3.0 T MRI的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0月~2018年11月接受手术治疗且获得病理证实的5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44例,年龄22~79岁(49±15.69岁),包括良性结... 目的评估基于3.0 T MRI的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0月~2018年11月接受手术治疗且获得病理证实的5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44例,年龄22~79岁(49±15.69岁),包括良性结节50个和恶性结节35个。所有患者使用3.0 T磁共振头颈联合线圈进行常规及DWI扫描;b值选取0、1000 s/mm^2获得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差异。使用ROC曲线分析来评估ADC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良性甲状腺结节的ADC值高于恶性结节[(1.22±0.26)×10^-3 mm^2/s vs(0.84±0.15)×10^-3 mm^2/s];ADC值区分甲状腺良恶性结节ROC曲线下面积0.93,最佳阈值为0.91×10^-3 mm^2/s,其灵敏度为74.1%,特异性为100%。结论ADC值是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特异性磁共振参数,基于3.0 T MRI的ADC值有助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磁共振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CT、常规及功能MRI对颅底低级别软骨肉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姜梦达 刘玉 +1 位作者 陶晓峰 李开成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2期213-218,共6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常规及功能MRI对颅底软骨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病理证实的颅底低级别(I~II级)软骨肉瘤患者的HRCT及MRI图像。MRI扫描序列包括常规T1WI、T2WI、弥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及磁...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常规及功能MRI对颅底软骨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病理证实的颅底低级别(I~II级)软骨肉瘤患者的HRCT及MRI图像。MRI扫描序列包括常规T1WI、T2WI、弥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及磁共振波谱成像(MRS)。HRCT主要观察病灶骨质破坏及钙化。常规MRI上主要观察病灶形状、大小、位置、累及范围及信号特点。功能MRI上测量病灶的表观弥散系数及DCE-MRI参数: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最高强化率及达峰时间,MRS上主要观察胆碱峰(Cho)/肌酸峰(Cr)比值以及有无N-乙酰天门冬氨酸峰(NAA)。结果HRCT上10例均出现虫蚀样骨质破坏,6例出现钙化,钙化表现为点状、不规则斑片状。MRI上所有肿瘤(10/10)形态不规则,平均大小为3.5 cm×3.0 cm×4.2 cm。10例中,8例肿瘤主体位于颈静脉孔区,2例病灶主体位于颞骨乳突部。肿瘤累及周围结构主要包括颈静脉孔(n=8)、面神经管鼓室段及乳突段(n=8)、颞骨乳突部(n=7)、中耳(n=5)、舌下神经管(n=4)、咽旁间隙及腮腺深叶(n=4)、颈动脉间隙(n=3)、桥小脑角区(n=1)。10例病灶T1WI上呈均匀等信号,T2WI上呈明显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呈不均匀轻中度强化。10例病灶平均表观弥散系数值为(1.96±0.10)×10^(-3)mm^(2)/s。10例病灶DCE-MRI的TIC均呈持续上升型(I型曲线),最高强化率1.20±0.44,达峰时间均≥210 s。10例病灶MRS上Cho峰/Cr峰比值均小于1,未见明显NAA峰。结论颅底发生虫蚀样骨质破坏伴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HRCT内部见钙化,T2WI信号呈明显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不均匀轻中度强化,功能成像弥散加权成像显示弥散不受限,TIC呈I型,MRS上Cho峰/Cr峰比值小于1,无明显NAA峰则提示软骨肉瘤诊断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软骨肉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实时MRI导航技术治疗静脉畸形一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经纬 张紫旻 +6 位作者 顾豪 陈辉 胡丽 刘泓源 徐梓安 杨希 林晓曦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3期512-516,共5页
静脉畸形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血管内硬化治疗是其治疗的一线方案。对病灶进行准确穿刺是血管内硬化治疗的关键,如穿刺有偏差,很可能造成局部溃疡、坏死等并发症。本例静脉畸形患者在诊疗中应用了新研发的实时MRI导航技术,... 静脉畸形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血管内硬化治疗是其治疗的一线方案。对病灶进行准确穿刺是血管内硬化治疗的关键,如穿刺有偏差,很可能造成局部溃疡、坏死等并发症。本例静脉畸形患者在诊疗中应用了新研发的实时MRI导航技术,顺利实现了对常规手段难以到达的深部病变进行硬化剂注射治疗的目标。本文通过对该病例的诊疗经过进行回顾,以期为静脉畸形或其他软组织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畸形 实时MRI导航技术 血管内硬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认知障碍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颖 徐明然 +3 位作者 卫清琪 王俊 王璐 胡蒙 《安徽医学》 2022年第10期1171-1175,共5页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旨在为其临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神经内科诊治的120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研究组)及120例单...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旨在为其临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神经内科诊治的120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研究组)及120例单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神经影像学资料以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痴呆评分量表(CDR)评估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教育水平为保护因素(OR=0.430,95%CI:0.193~0.959);吸烟(OR=2.136,95%CI:1.061~4.300),嗜酒(OR=1.919,95%CI:1.201~3.066),既往原发性高血压(OR=4.623,95%CI:1.046~20.423),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OR=1.943,95%CI:1.142~3.304),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OR=2.620,95%CI:1.251~5.484),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OR=1.931,95%CI:1.235~3.019),胱抑素C水平升高(OR=1.659,95%CI:1.219~2.256),颞叶缺血(OR=3.564,95%CI:1.433~8.868),顶叶缺血(OR=4.084,95%CI:1.349~12.359),额叶缺血(OR=3.483,95%CI:1.107~10.964),多发病灶(OR=4.963,95%CI:1.407~17.501),脑白质疏松(OR=3.536,95%CI:1.239~10.091),脑动脉粥样硬化(OR=2.568,95%CI:1.334~4.941)为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受教育水平越高,其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越低;存在吸烟、嗜酒不良习惯,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史、代谢异常,颞叶、顶叶、额叶部位缺血,多发病灶,脑白质疏松,脑动脉粥样硬化,出现认知障碍风险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代谢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晓琰 肖华 +1 位作者 郭久红 陶晓峰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评价心脏磁共振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18年在我院就诊的9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心脏磁共振检查,观察心肌受累节段,测量心肌厚度、心室心房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评价心... 目的评价心脏磁共振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18年在我院就诊的9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心脏磁共振检查,观察心肌受累节段,测量心肌厚度、心室心房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评价心肌首过灌注及延迟强化特点。结果 9例患者心脏磁共振表现为左心室心尖部心肌肥厚,符合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标准。分析磁共振图像特点,将患者分为单纯型和混合型。其中单纯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6例,混合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3例。3例可见心尖室壁瘤。8例出现延迟强化,表现为肥厚的心肌内斑片样、点灶样强化。其中5例单纯型延迟强化范围局限在心尖部,3例混合型延迟强化范围累及左室中部、甚至乳头肌。结论心脏磁共振一站式成像对于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有独特作用,磁共振对比剂延迟强化,提示心肌纤维化,对临床治疗和预后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肥厚型心肌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腭部腺样囊性癌的CT诊断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雪 王晶波 +1 位作者 陶晓峰 赵江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62-565,570,共5页
目的探讨CT对腭部腺样囊性癌(ACC)的诊断价值,分析影像学表现与生存预后(总生存期、无病生存期)之间的关系,提高对腭部ACC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经病理确诊的腭部AC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颌面部增强CT检... 目的探讨CT对腭部腺样囊性癌(ACC)的诊断价值,分析影像学表现与生存预后(总生存期、无病生存期)之间的关系,提高对腭部ACC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经病理确诊的腭部AC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颌面部增强CT检查,并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行辅助放疗及定期随访。结果CT平扫示腭部软组织密度影,边界不清,CT值18~51 Hu。增强扫描示不均匀强化58例(63.0%),部分呈筛孔状;均匀强化21例(22.8%);无强化13例(14.2%)。55例(59.8%)肿瘤CT表现为邻近多个神经解剖孔道结构侵犯,翼腭窝受累(33/92,35.9%)同时累及腭大孔(55/92,59.8%);圆孔受累(25/92,27.1%)同时累及腭大孔(55/92,59.8%)、翼腭窝(33/92,35.9%)。92例ACC患者的五年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分别为95.2%和86.4%。多因素COX比例分析示圆孔受累是影响腭部ACC总生存期(HR=7.8,P=0.05)及无病生存期的变量因素(HR=4.1,P=0.004),而翼腭窝、腭大孔为非变量因素(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T上圆孔有无受累与患者总生存期(P=0.02,95%CI 81.6~96.3)和无病生存期(P=0.001,95%CI 76.3~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腭部ACC具有沿周围神经孔道腭大孔、翼腭窝、圆孔侵袭性生长的CT特征,当CT显示圆孔受侵犯时可能会影响腭部ACC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肿瘤 腺样囊性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预后 无病生存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在IgG4相关性眼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晓琰 陶晓峰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3期453-456,共4页
目的分析IgG4相关性疾病眼眶受累(IgG4-ROD)的磁共振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IgG4-ROD患者MR图像,分析MR图像病变部位、双侧还是单侧、形状、边缘、眶内结构、T1WI及T2WI信号特点及强化方式。结果 18例IgG4-ROD病例全... 目的分析IgG4相关性疾病眼眶受累(IgG4-ROD)的磁共振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IgG4-ROD患者MR图像,分析MR图像病变部位、双侧还是单侧、形状、边缘、眶内结构、T1WI及T2WI信号特点及强化方式。结果 18例IgG4-ROD病例全部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根据MR表现分为4类:泪腺型、眼外肌型、肿块型、弥漫型。6例(33.3%)表现为泪腺增大,其中4例双侧对称增大,2例单侧增大;7例(38.9%)表现为肌锥内外软组织肿块,其中2单发,5例多发;1例(5.56%)眼外肌增粗;4例(25%)表现为沿邻近颅底孔道、生理腔隙及三叉神经走行区弥漫病变。18例中8例可见看到眶下神经增粗。14例行动态增强检查,时间-信号曲线均表现为快速上升缓慢流出的II型曲线。结论 IgG4-ROD会累及泪腺、眼外肌、内眦、肌锥外间隙等,眶下神经增粗和沿三叉神经分支浸润性生长是该病特征性表现,认识了解IgG4-ROD典型影像学表现,对诊断提高诊断率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IGG4相关性疾病 眼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成人眼眶黄色肉芽肿病的诊断价值
15
作者 郭久红 王晓琰 陶晓峰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4期609-613,共5页
目的分析成人眼眶黄色肉芽肿病的磁共振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患者的MR图像,分析MR图像病变部位、双侧/单侧、形态、边缘、眶内结构、T1WI、T2WI信号特点、DWI特点、ADC及强化方式。结果11例眼眶黄色肉芽肿经手术... 目的分析成人眼眶黄色肉芽肿病的磁共振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患者的MR图像,分析MR图像病变部位、双侧/单侧、形态、边缘、眶内结构、T1WI、T2WI信号特点、DWI特点、ADC及强化方式。结果11例眼眶黄色肉芽肿经手术病理证实,分别是成人起病的黄色肉芽肿(n=6)、渐进性坏死性黄色肉芽肿(n=4)和Erdheim-Chester病(n=1)成人起病的黄色肉芽肿6例,3例累及单侧眼睑,1例累及右侧鼻泪管,1例累及双侧眼睑和泪腺,1例累及右侧眼睑、翼腭窝和左侧颞肌;渐进性坏死性黄色肉芽肿4例,2例累及左侧眼睑,2例累及双侧眼睑、鼻部、额颞部;Erdheim-chester病1例,双侧眶内多发病变并累及垂体、心包、肾脏。4例边界清晰,7例范围弥漫,边界不清。10例T1WI低、T2WI及压脂高信号,1例T1WI低、T2WI及压脂低信号。弥散加权成像低信号(n=7);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值为1.18×10^(-3)mm^(2)/s(n=7)。6例行动态增强检查,时间-信号曲线(TIC)均表现为持续上升型(Ⅰ型)。结论眼眶黄色肉芽肿病多有眼睑肿胀,无破溃,累及眼睑及皮下组织、眶前部、眶后部和泪腺,可累及眼外肌腱,未见累及视神经,累及眶内病变骨壁破坏。MRI可以通过显示化学位移伪影来辅助此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黄色肉芽肿病 眼眶 弥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磁共振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影像学分析
16
作者 郭久红 陶晓峰 王晓琰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6期989-993,共5页
目的 分析颌骨原发性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颌骨原发性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其中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4~64岁,平均20.27岁。其中16例行CT增强检查,1例... 目的 分析颌骨原发性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颌骨原发性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其中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4~64岁,平均20.27岁。其中16例行CT增强检查,1例行CT平扫检查,5例行MR增强检查。结果 17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无痛性下颌肿块和张口受限。影像学上,17例病变全部位于下颌骨,均为单发病灶,主要位于下颌骨角部。CT可见膨胀溶骨性及部分压迫侵蚀性骨破坏,中心性或偏心性生长,伴有软组织肿块,病变内粗细不均的骨嵴是特征性改变。增强后病变呈中度至明显强化,所有病例无钙化及骨膜反应。根据CT上骨质破坏不同将病变分为溶骨型(n=12)和骨旁型(n=5)。MR上,T1WI为等低信号, 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强化。MR功能检查ADC值平均为1.2×10^(-3)mm^(2)/s,时间-信号强度曲线I型3例,Ⅱ型2例,提示良性肿瘤。结论 颌骨原发性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具有侵袭性,容易复发。结合CT、MR及功能学检查,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灶的组织构成,为术前正确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 影像诊断 CT 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