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像学评估神经纤维瘤病1型相关丛状神经纤维瘤进展
1
作者 有慧 王晓明 +5 位作者 彭芸 黄飚 吴飞云 隋滨滨 陶晓峰 冯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30-834,共5页
丛状神经纤维瘤(pNF)为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最常见表型,早期无症状而可多部位受累,存在恶化风险;影像学为重要评估及管理方法。本文围绕影像学评估NF1相关pNF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病1型 神经纤维瘤 丛状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和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磁共振成像在口腔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王蕊 袁瑛 陶晓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00-909,共10页
目的·探究合成磁共振成像(synthet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yMRI)技术在口腔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于2023年11月—2024年4月期间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为口腔癌... 目的·探究合成磁共振成像(synthet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yMRI)技术在口腔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于2023年11月—2024年4月期间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为口腔癌且明确淋巴结转移状况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这些患者的术前颌面部磁共振图像,从SyMRI生成的定量图[包括合成T1 map、T2 map及质子密度(proton density,PD)map]、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以及对比增强图像的感兴趣体积区域(volume of interest,VOI)中,提取并筛选直方图特征。通过比较不同瘤周区域的直方图参数,确定最佳范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定量图与ADC图开展生境分析,提取肿瘤侵袭性亚区的生境特征,从而构建预测模型。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净重新分类指数(net reclassification improvement,NRI)、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ntegrated discrimination improvement,IDI)以及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对模型性能进行综合评估。结果·研究共纳入61例口腔癌患者。基于SyMRI提取的瘤内直方图特征对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为0.798(95%CI 0.673~0.924)。结合ADC图可提高AUC值到0.818(95%CI 0.635~0.861)。通过结合瘤周12 mm的直方图特征和生境特征,预测淋巴结转移的AUC值可进一步提升至0.907(95%CI 0.812~0.993)。NRI、IDI和DCA的分析结果均显示,该模型的预测性能优于临床诊断。结论·基于SyMRI,结合瘤内与瘤周的直方图特征以及生境特征,在口腔癌淋巴结转移预测中展现出较高性能,为无造影剂条件下短时间内成像预测转移淋巴结提供了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合成磁共振成像 淋巴结转移 直方图特征 瘤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CT扫描对荷人胰腺癌裸鼠组织间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早期疗效评估 被引量:3
3
作者 陆健 王忠敏 +2 位作者 陈克敏 刘玉 郑云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74-577,共4页
目的探讨氟-1 8标记脱氧葡萄糖(^(18)F-FDG)微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Micro-PET/CT)对^(125)Ⅰ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评估价值。方法将人胰腺癌SW1990细胞株接种于18只BALB/C裸鼠.并将荷瘤裸鼠... 目的探讨氟-1 8标记脱氧葡萄糖(^(18)F-FDG)微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Micro-PET/CT)对^(125)Ⅰ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评估价值。方法将人胰腺癌SW1990细胞株接种于18只BALB/C裸鼠.并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载粒子组和^(125)Ⅰ粒子植入组,每组6只。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行^(18)F-FDG Micro-PET/CT检查,计算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瘤体标本进行胸苷激酶1(TK1)检测细胞增殖及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生物素dUTP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治疗前三组间SUVmax和SUVmean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125)Ⅰ粒子植入组SUVmax和SUVmean分别为0.28±0.20和0.02±0.01,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分别为(3.54±1.49和0.59±0.18)和空载粒子组(分别为3.78±1.67和0.57±0.21).三组间SUVmax和SUVmean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5)Ⅰ粒子植入组TK1阳性染色指数为37.86±1.71,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64.01±1.48)和空载粒子组(62.88±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125)Ⅰ粒子植入组的凋亡指数为23.78±2.53,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7.99±1.32)和空载粒子组(8.36±1.60),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SUVmax与TK1阳性染色指数呈正相关,而与凋亡指数呈负相关。结论 ^(18)F-FDG Micro-PET/CT能有效监测胰腺癌近距离放射治疗的疗效,是一个有效的评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近距离放射治疗 氟-18标记脱氧葡萄糖代谢 微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加权分数融合的牙科X线病变分类方法
4
作者 李炜 王远军 刘玉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69-1176,共8页
根尖周X线片是诊断龋病和根尖周炎常用手段之一,传统的诊断方式通常依赖牙医的经验,主观性较强.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注意力机制和加权分数融合的分类方法(DenseNet201-PCAM).该方法以DenseNet201为基线网络,结合迁移学... 根尖周X线片是诊断龋病和根尖周炎常用手段之一,传统的诊断方式通常依赖牙医的经验,主观性较强.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注意力机制和加权分数融合的分类方法(DenseNet201-PCAM).该方法以DenseNet201为基线网络,结合迁移学习策略使网络在小数据集上有更好的表现;通过引入混合注意力机制提高模型对局部特征信息的关注程度,并采用可视化方式呈现出所关注区域.在预测阶段,通过加权分数融合策略进一步提高了模型的分类表现.最后,在1838张根尖周X线片中,所提出方法的分类准确率、特异性和F1指数分别达到了93.41%、96.61%和93.65%,相较于基线网络分别提升了4.62%、2.33%和4.52%.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模型可以有效的实现龋病和根尖周炎的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混合注意力 加权分数融合 迁移学习 根尖周X线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阶磁共振功能成像评估骨与软组织肿瘤价值初探
5
作者 张钲佳 李小敏 +2 位作者 周鑫 马海荣 艾松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85-596,共12页
目的·初步探讨高阶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评估骨与软组织肿瘤良恶性及化学治疗(化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10月至2024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接受治疗且临床确诊为骨与软组织肿瘤的患者,根... 目的·初步探讨高阶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评估骨与软组织肿瘤良恶性及化学治疗(化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10月至2024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接受治疗且临床确诊为骨与软组织肿瘤的患者,根据患者磁共振检查方法,分为常规组和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amide proton transfer-weighted imaging,APTw)组。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及动态增强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imaging,DCE),APTw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额外接受APTw成像。2组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各分为非恶性病变组和恶性病变组;APTw组中的恶性病变患者根据入组前是否接受化疗,进一步分为未化疗组和化疗组。收集患者临床信息、影像学资料,分析肿瘤最大截面的APT值、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 intensity curve,TIC),以比较磁共振APTw、DWI及DCE在肿瘤诊断及评估化疗后改变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共入组85例患者(男性51例,女性34例),年龄10~84岁,平均(43.05±17.62)岁。常规组51例(非恶性病变16例,恶性病变35例),APTw组34例(非恶性病变5例,恶性病变29例;恶性病变患者中未化疗者23例,化疗者6例)。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中,仅常规组的边界是否清楚与APTw组的肿瘤最大直径在各自的恶性与非恶性病变患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PTw组中,恶性病变与非恶性病变患者的APT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一步分析,恶性病变未化疗组的APT值显著低于恶性病变化疗组(P<0.001),但恶性病变化疗组与非恶性病变组的AP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与APTw组的ADC值及TIC分型在2组各自的恶性病变与非恶性病变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w组诊断模型(常规MRI+DWI+DCE+APTw)对骨与软组织恶性与非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大于常规组诊断模型(常规MRI+DWI+DC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PTw组诊断模型的约登指数及特异度均更高。结论·APTw成像作为一种高阶磁共振功能成像,可以评估骨与软组织肿瘤的良恶性及化疗后改变,是常规MRI、DWI及DCE成像评估的有益补充,为骨与软组织肿瘤的无创诊疗评估提供了新的临床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软组织肿瘤 酰胺质子转移 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 新辅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指纹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晶波 陶晓峰 +1 位作者 袁瑛 吴颖为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9-62,共4页
MR指纹技术(MRF)可快速获取定量图像及后处理,其数据采集、后处理及可视化程序设计新颖,可在一次扫描中提供高度可重复的多参数量化图,具有成像时间短、容错率高及成像数据易被计算机识别处理等诸多优势,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MR指纹技术(MRF)可快速获取定量图像及后处理,其数据采集、后处理及可视化程序设计新颖,可在一次扫描中提供高度可重复的多参数量化图,具有成像时间短、容错率高及成像数据易被计算机识别处理等诸多优势,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对MRF在医学影像诊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指纹技术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木村病的影像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罗瑞 杨功鑫 +4 位作者 石慧敏 韩永顺 何一宁 田臻 吴颖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82-1189,共8页
目的·探究头颈部木村病患者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2023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经病理学确诊的头颈部木村... 目的·探究头颈部木村病患者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2023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经病理学确诊的头颈部木村病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完成CT和/或MRI增强成像。收集、记录及分析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其中包括年龄,性别,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血清IgE水平,病变位置、形态、大小、CT密度及强化程度、MRI信号及强化程度、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类型、灌注速率及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结果·64例木村病患者平均年龄(40±19)岁,男性占92.2%;73.5%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所有检测血清IgE的患者(10例)IgE水平均升高。CT和MRI共发现结外病变(皮下和腺体病变)82个、淋巴结病变144个;结外病变中,80.5%表现为皮下或腺体内边界不清的斑片状病变,其他为边界清晰的结节状病变。所有病变在CT上均呈等密度影,在MRI上均表现为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等信号,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高信号。结外病变增强后多呈不均匀强化,而淋巴结病变增强后多呈均匀强化。结外病变和淋巴结病变的ADC中位数分别为1.04×10^(-3) mm^(2)/s和0.67×10^(-3) 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结果显示,结外病变的TIC类型主要为Ⅰ型和Ⅱ型,分别占57.5%和42.5%;而淋巴结病变TIC类型主要为Ⅱ型(96.6%)。结外病变和淋巴结病变的TTP和灌注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结论·木村病结外病变及淋巴结病变在CT上呈等密度影,在MRI上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结外病变ADC较高,TIC类型为Ⅰ或Ⅱ型,增强后多呈不均匀强化;淋巴结病变ADC较低,TIC类型多为Ⅱ型,增强后多呈均匀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村病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D与3D分割的T_(2)WI直方图分析在腮腺肿瘤鉴别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史宏伟 任继亮 +1 位作者 袁瑛 陶晓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1-395,共5页
目的:对比基于二维(Two-dimensional,2D)和三维(Three-dimensional,3D)分割的脂肪抑制T_(2)加权成像(Fat-satu-rated T_(2)weighted imaging,Fs-T_(2)WI)直方图分析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及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目的:对比基于二维(Two-dimensional,2D)和三维(Three-dimensional,3D)分割的脂肪抑制T_(2)加权成像(Fat-satu-rated T_(2)weighted imaging,Fs-T_(2)WI)直方图分析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及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患者159例,其中良性肿瘤119例,包括多形性腺瘤63例,腺淋巴瘤43例;恶性肿瘤40例。由2名医师于轴位Fs-T_(2)WI上分别进行2D和3D肿瘤分割,获取最大层面及全瘤感兴趣区域(Regionof interest,ROI)。采用FAE软件提取7个直方图特征,包括第10百分位数(10th)、第90百分位数(90th)、均值、中位数、熵、偏度、峰度。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评价直方图参数观察者间的一致性。比较腮腺良、恶性肿瘤之间及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之间直方图特征的差异。使用逐步逻辑回归筛选出独立预测因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Delong检验评估2D与3D直方图特征诊断腮腺肿瘤的效能,并比较不同分割方式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的差异。结果:2D分割(ICC:0.877~0.981)和3D分割(ICC:0.877~0.986)的直方图参数均具有很好的观察者间一致性。区分腮腺良、恶性肿瘤,基于2D和3D分割时,10th均是独立预测因子,AUC分别为0.814和0.789,灵敏度分别为0.875和0.725,特异度分别为0.647和0.765。区分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基于2D分割的独立预测因子是中位数,AUC为0.890,灵敏度为0.857,特异度为0.837;基于3D分割的独立预测因子是90th、熵与均值,模型的AUC为0.942,灵敏度为0.857,特异度为0.884。Delong检验显示2D分割和3D分割模型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及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AUC值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结论:T_(2)WI直方图分析能够为腮腺肿瘤的诊断提供一种定量工具,2D分割可作为优先选择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纳米铈清除活性氧改善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疾病活动度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卢雨涵 石亚红 +2 位作者 龙满美 王子 吴颖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2,共8页
目的·探究氧化纳米铈-聚乙二醇(ceria nanoparticles-polyethylene glycol,CeNP-PEG)清除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改善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疾病活动度的效果。方法·首... 目的·探究氧化纳米铈-聚乙二醇(ceria nanoparticles-polyethylene glycol,CeNP-PEG)清除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改善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疾病活动度的效果。方法·首先应用醋酸铈的水合物、油胺与二甲苯等合成氧化纳米铈,经聚乙二醇-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mPEG-DPSE)修饰并提纯后得到纯化的CeNP-PEG。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和动态光散射(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观察测定CeNP-PEG粒径和zeta电位等。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并诱导成为促炎表型(M1表型)。采用0.5μg/mL和1.0μg/mL CeNP-PEG分别处理M1表型巨噬细胞后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s-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构建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并在造模期间予以尾静脉注射CeNP-PEG(1.0 mg/mL)3次,同时监测正常对照组(Normal组)、模型组(DSS组)和CeNP-PEG治疗组小鼠体质量、粪便性状与便血次数等,计算肠道炎症的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应用二氢乙啶(dihydroethidine,DHE)染色法检测小鼠肠道组织的ROS水平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肠道组织炎症细胞因子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TEM和DLS结果显示合成的CeNP-PEG水合粒径为(6.96±0.27)nm,平均zeta电位为(−6.02±1.31)mV。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促炎表型巨噬细胞较对照组细胞p-P65表达增多,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NF-κB inhibitor-α,IκB-α)表达减少,经不同浓度CeNP-PEG干预后p-P65和IκB-α表达又趋于恢复。在小鼠结肠炎模型中,CeNP-PEG治疗组小鼠较DSS组体质量减轻更少(P=0.000),DAI评分更低(P=0.000)。肠道组织RT-qPCR结果显示,DSS组小鼠的Ifn-γ、Il-1β、Il-6和Tnf-α的mRNA水平较Normal组显著上调(均P=0.000),CeNP-PEG治疗后均显著回落。DHE染色结果显示,DSS组肠道组织的荧光强度较Normal组显著增强,CeNP-PEG治疗后荧光强度减弱。结论·CeNP-PEG可抑制肠道炎症因子的表达及促炎巨噬细胞NF-κB炎症通路的活化,消除肠道ROS,改善肠道炎症微环境并缓解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疾病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氧化纳米铈 活性氧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个体化导板在骨肿瘤经皮穿刺活检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3
10
作者 曲扬 艾松涛 +5 位作者 武文 王磊 李小敏 姜闻博 郝永强 戴尅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53-1058,1053,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基于影像图像数字化处理及3D打印技术设计的个体化导板应用于骨肿瘤经皮穿刺活检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8年3月以骨肿瘤诊断收治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行活检穿刺的患者11... 目的·初步探讨基于影像图像数字化处理及3D打印技术设计的个体化导板应用于骨肿瘤经皮穿刺活检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8年3月以骨肿瘤诊断收治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行活检穿刺的患者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7~69岁,平均36岁)。术前常规行CT和MRI增强检查,DICOM数据导入Medraw Print软件,记录肿瘤的大小、位置;骨科医师明确进针方位后,依据特定骨肿瘤区域的解剖结构,设计并3D打印个体化穿刺导板。记录术中3D打印个体化导板与穿刺解剖结构匹配程度及进针位置,观察术后有无并发症。以X线或CT证实穿刺是否成功,并以开放手术的病理结果为参考标准,评估穿刺结果的准确性。结果·11例患者包括股骨4例、骨盆3例、胫骨2例、肩胛骨及掌骨各1例,3D打印个体化导板基本贴合穿刺部位解剖结构,进针方位深度均与术前设计方案一致,术中无重要解剖结构损伤,术后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症状。8例(88.9%)患者穿刺送检组织与术后病理良恶性结果基本一致,2例患者因穿刺活检为良性肿瘤未行骨肿瘤切除术。结论·基于影像图像数字化处理及3D打印技术设计的个性定制导板能够实现骨肿瘤的精准穿刺,对提升骨肿瘤术前诊断的准确性以及优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个体化穿刺导板 活检手术 3D打印技术 图像配准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小肠造影对克罗恩病疗效评价的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吴颖为 杨明慧 +5 位作者 唐永华 郝楠馨 林翌 陶晓峰 缪飞 韩永顺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37-343,共7页
目的:分析CTd,肠造影(CTE)对克罗恩病(CD)治疗前后疗效判定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入选2008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经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肠镜、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为克罗恩病的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关于CD的诊断标... 目的:分析CTd,肠造影(CTE)对克罗恩病(CD)治疗前后疗效判定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入选2008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经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肠镜、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为克罗恩病的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关于CD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包括内科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且经治疗后判断疗效为有效或临床缓解。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行CTE检查,并同时行肠镜检查,两次CTE检查相距3~6个月。分析每一病灶的部位、肠壁厚度、肠壁增厚模式、肠腔狭窄、肠管直径、强化特点、并发症及周围脏器受累情况,并结合MSCT重建图像,最后做出诊断。CT值及肠壁厚度均测量2次取平均值。数据分析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50例CD患者治疗后病变范围缩zJq7例,占34%;病变范围不变30例,占60%;病变范围增大3例,占6%。经有效治疗后41例(82.0%)患者肠壁变薄、5例(10%)不变、4例(8%)增加。全部病例治疗前肠壁厚度为8.8±2.9mm(4.1~14.9mm),治疗后肠壁厚度为6.2±1.7mm(P〈0.01)。治疗后肠壁门脉期CT值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1)。治疗后内膜强化的类型较治疗前也有显著变化,治疗后A型减少,47.6%,D型增加增加48.5%(P〈0.05)。治疗后梳征较治疗前显著减少(60%vs88%)(P〈0.01)。治疗后中重度狭窄的发生率较治疗前有所减少(P〈0.01)。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ROCanalysis)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均显示黏膜强化及肠壁增厚是判定CD活动度最有效的指标。结论:CTE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方法判定CD疾病活动度及评价疗效并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CT小肠造影 治疗前后 疗效判定 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和MRI图像配准融合联合3D打印技术在难治性骨盆肿瘤术前规划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2
作者 曲扬 艾松涛 +5 位作者 杨飞 张恒辉 汪轶平 陶晓峰 郝永强 戴尅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38-1244,共7页
目的·探讨CT、MRI图像配准融合联合3D打印技术,在辅助难治性骨盆肿瘤术前规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性骨盆肿瘤病例,术前常规行薄层CT、MR... 目的·探讨CT、MRI图像配准融合联合3D打印技术,在辅助难治性骨盆肿瘤术前规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性骨盆肿瘤病例,术前常规行薄层CT、MRI检查,借助Medraw软件实现CT、MRI图像快速配准融合,精确判定肿瘤安全边界,辅助设计并3D打印个体骨盆肿瘤模型、假体和(或)导板。结果·共纳入难治性骨盆肿瘤患者13例(软骨肉瘤8例、骨肉瘤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未分化性肉瘤1例、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1例、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瘤1例、转移性鳞癌1例),平均年龄(50.0±8.5)岁。基于Enneking分区:Ⅰ区2例、Ⅰ+Ⅱ区2例、Ⅱ+Ⅲ区1例、Ⅰ+Ⅱ+Ⅲ区3例、Ⅰ+Ⅱ+Ⅳ区1例、Ⅰ+Ⅱ+Ⅲ+Ⅳ区1例、Ⅰ+Ⅳ区1例、Ⅱ+Ⅳ区1例、Ⅳ区1例。肿瘤最大直径平均值(15.15±4.81)cm,均未累及盆腔大血管。结合术中肿瘤边界快速冰冻结果及假体安装情况,判断基于融合图像的术前评估、规划的虚拟手术方案与手术的实施一致。结论·薄层CT、MRI图像配准融合联合3D打印技术,可以精确判定难治性骨盆肿瘤边界,辅助临床设计个体化3D打印假体和导板,在难治性骨盆肿瘤术前规划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图像配准 图像融合 3D打印 骨盆肿瘤 术前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球联合碘油栓塞治疗肝癌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游建雄 王精兵 +5 位作者 艾松涛 范新东 郑连洲 苏立新 温明哲 杨西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31-534,共4页
目的评价微球联合碘油栓塞肝细胞癌(HCC)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7例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微球组,采用粒径100~300μm的Embosphere微球联合碘化油栓塞;对照组,采用粒径350~560μm明胶海绵颗粒联合碘化油栓塞。术后观... 目的评价微球联合碘油栓塞肝细胞癌(HCC)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7例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微球组,采用粒径100~300μm的Embosphere微球联合碘化油栓塞;对照组,采用粒径350~560μm明胶海绵颗粒联合碘化油栓塞。术后观察生化及影像学变化,分析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共87例患者行TACE治疗,微球组44例,对照组43例,治疗后微球组疾病获益率与AFP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肝功能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的随访期间微球组介入治疗平均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6、12和18个月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球联合碘化油栓塞HCC安全,较明胶海绵联合碘化油栓塞近期疗效更明显,能减少患者治疗次数,栓塞前应注意肝动脉门静脉瘘的预处理及微导管的超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球 碘化油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肝细胞癌 介入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MRI纹理分析鉴别诊断眼眶淋巴瘤与炎性假瘤 被引量:42
14
作者 任继亮 吴颖为 陶晓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80-984,共5页
目的探讨常规MRI纹理分析在眼眶淋巴瘤和炎性假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治疗随访证实的15例眼眶淋巴瘤及17例炎性假瘤患者的MRI资料。应用MaZda软件手工勾画ROI,并提取T1WI、脂肪抑制T2WI及脂肪抑制T1WI增强扫... 目的探讨常规MRI纹理分析在眼眶淋巴瘤和炎性假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治疗随访证实的15例眼眶淋巴瘤及17例炎性假瘤患者的MRI资料。应用MaZda软件手工勾画ROI,并提取T1WI、脂肪抑制T2WI及脂肪抑制T1WI增强扫描图像中病变的纹理特征。通过Fisher系数、分类错误概率联合平均相关系数(POE+ACC)、交互信息(MI)及三者联合(FPM)的方法选择最佳纹理参数集合。使用线性判别分析(LDA)和非线性判别分析(NDA)进行纹理分类。比较最佳分类序列上两种病变的纹理特征差异。结果 T1WI及T2WI最佳纹理参数主要源于共生矩阵及游程矩阵,增强T1WI最佳纹理参数主要源于共生矩阵及直方图。T2WI纹理特征鉴别眼眶淋巴瘤及炎性假瘤能力最佳,其中FPM选择纹理特征联合NDA分类的误判率最低,为1.56%。眼眶淋巴瘤T2WI纹理特征参数中的能量及长游程补偿均高于炎性假瘤(P均<0.005),而熵及短游程补偿均低于炎性假瘤(P均<0.005)。结论常规MR图像纹理分析可用于鉴别眼眶淋巴瘤和炎性假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理分析 磁共振成像 眼眶 淋巴瘤 炎性假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成像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价值 被引量:10
15
作者 岳秀慧 孔维丹 +2 位作者 任继亮 袁瑛 陶晓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93-1397,共5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 imaging,DCE-MRI)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0月于上...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 imaging,DCE-MRI)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0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诊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结节的患者65例。术前患者均行3.0-T MRI扫描包括常规MRI、DWI(b值取0、1000 s/mm^2)和DCE-MRI检查,并测量其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和DCE-MRI参数。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节良恶性的独立预测因子,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与恶性结节相比,良性甲状腺结节的ADC值较高、达峰时间较早(均P<0.05)。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DC值和达峰时间是结节良恶性的独立预测因子。ADC值和达峰时间的联合模型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曲线下面积为0.93,灵敏度为82.4%,特异度为100%。结论·ADC值和达峰时间是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重要参数,两者联合诊断或可辅助临床,为术前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路动脉化疗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被引量:8
16
作者 范新东 朱凌 +3 位作者 董敏俊 张霖 蔡以理 郭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339-341,共3页
目的总结动脉直接灌注大剂量化疗药物顺铂,同时静脉注射硫代硫酸钠进行中和的双路动脉化疗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经验。方法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16例,采用股动脉径路进入病变的供血动脉,以供血动脉的血流速度为灌注速度,按150mg/m... 目的总结动脉直接灌注大剂量化疗药物顺铂,同时静脉注射硫代硫酸钠进行中和的双路动脉化疗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经验。方法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16例,采用股动脉径路进入病变的供血动脉,以供血动脉的血流速度为灌注速度,按150mg/m2的顺铂每周进行1次动脉灌注,4~6次为一疗程。静脉同时予以注射硫代硫酸钠进行解毒。结果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常有明确的血供,表现为病变局部的异常血管团着色。该组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中,动脉化疗近期有效率100%,表现为肿瘤在化疗后当日或第2日疼痛和肿胀感缓解,口、鼻腔内出现分泌物或坏死组织脱落。在可随访的病例中,CR4例,PR8例,NR1例。结论双路动脉化疗是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以作为手术治疗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 鳞状细胞癌 动脉化疗 硫代硫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技术辅助的中国人髋臼朝向三维测量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恒辉 曲扬 +3 位作者 陈晓军 戴尅戎 王燎 艾松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11-1316,共6页
目的·开发一种精确可靠的三维测量技术,实现国人髋臼朝向的三维测量。方法·筛选60例(男女各30例)因非骨科疾患行双下肢CT扫描患者,获取CT数据,自主开发软件,验证其精确性和可靠性,实现骨盆三维建模,手工选点、迭代优化骨盆三... 目的·开发一种精确可靠的三维测量技术,实现国人髋臼朝向的三维测量。方法·筛选60例(男女各30例)因非骨科疾患行双下肢CT扫描患者,获取CT数据,自主开发软件,验证其精确性和可靠性,实现骨盆三维建模,手工选点、迭代优化骨盆三维坐标系,基于模型表面实现髋臼参数的半自动测量,并描述中国人髋臼形态特征。结果·基于三维模型的髋臼测量技术有极好的可靠性(相关系数>0.999)和精确性。男女性相比,女性髋臼前倾角显著大于男性(平均3.1°,95%CI 2.0°~4.2°,P=0.004),解剖学外展角亦显著大于男性(0.9°,95%CI 0.4°~1.4°,P=0.028)。髋臼朝向双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部分个体双侧存在差异,前倾角相差最大为9.1°,外展角最大相差5.7°。结论·髋臼朝向在男女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上髋臼朝向变异范围较大,尤其是前倾角;个体髋臼朝向基本呈双侧对称。髋臼的三维测量及分析有助于髋关节疾患的诊治及假体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前倾角 外展角 关节置换 计算机辅助图像处理 3D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宋琦 刘玉 +5 位作者 胡曙东 黄蔚 王忠敏 陈克敏 严福华 田建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92-497,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弥散加权(DWI)成像对^(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将人胰腺癌SWI990细胞株接种于BABL/C裸鼠右下肢旁腹股沟区偏背侧皮下,待瘤体长至8~10 mm进行干预,共有16只裸鼠的成瘤大小...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弥散加权(DWI)成像对^(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将人胰腺癌SWI990细胞株接种于BABL/C裸鼠右下肢旁腹股沟区偏背侧皮下,待瘤体长至8~10 mm进行干预,共有16只裸鼠的成瘤大小适用于实验,分为实验组8只,植入^(125)Ⅰ粒子,和对照组8只,植入空载粒子。粒子植入前及治疗后2周和2个月时分别行MRI常规扫描及DWI成像。取瘤体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肿瘤细胞坏死明显,而对照组肿瘤细胞无明显或有少许坏死。裸鼠心、肝、肺、肾及脾脏等组织无明显放射炎症表现。常规MRI成像评价^(125)Ⅰ粒子治疗胰腺癌疗效的价值有限。DWI显示实验组内整个肿瘤组织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治疗前为(0.001 15±0.000 13)mm^2/s,治疗后2周为(0.00I 29±0.000 038)mm^2/s,治疗后2个月为(0.002 08±0.000 14)mm^2/s,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肿瘤实质区的ADC值亦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增高,但低于坏死区ADC值。结论 ^(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可导致肿瘤坏死.并对周围脏器是安全的。用常规MRI及DWI成像观察裸鼠皮下移植瘤可行。DWI对疗效评估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125Ⅰ粒子 短距离放疗 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在口腔癌术后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何悦 金淑芳 +7 位作者 方早 田卓炜 邱蔚六 章一新 冯少清 陶晓峰 周辉红 张志愿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75-1180,共6页
目的·探讨旋髂浅动脉穿支(SCIP)皮瓣的影像学、解剖学及其在口腔癌术后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SCIP皮瓣修复15例口腔癌根治术后缺损。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CT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或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査。术中进行... 目的·探讨旋髂浅动脉穿支(SCIP)皮瓣的影像学、解剖学及其在口腔癌术后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SCIP皮瓣修复15例口腔癌根治术后缺损。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CT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或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査。术中进行穿支皮瓣的血管解剖,受区缺损重建,对术后受、供区功能恢复进行评价。术后随访2~10个月。结果·切取的SCIP皮瓣平均面积为(46±22)cm^2,平均厚度为(1.2±0.3)cm;旋髂浅动脉与旋髂深动脉和腹壁浅动脉的关系可以分为5型:Ⅰ型(8/15),Ⅱ型(2/15),Ⅲ型(2/15),Ⅳ型(2/15),Ⅴ型(1/15)。患者术后受区外形丰满,张口度、语音和咀嚼功能恢复良好。结论·SCIP皮瓣质地柔软,穿支血管蒂较长,供区瘢痕隐蔽,是修复口腔癌缺损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旋髂浅动脉 颌面部 缺损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三维动态磁共振成像研究及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艾松涛 唐为卿 +4 位作者 戴尅戎 陶晓峰 范新东 余强 刘玉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9-84,90,共7页
目的通过在多层面二维动态MR成像上获取颞下颌关节组织的运动数据,构建颞下颌关节的三维动态模型,并进行初步生物力学分析。方法 MRI检查采用GE Signa 1.5T TwinSpeed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选取2例无症状男性志愿者行颞下颌关节MRI检查,... 目的通过在多层面二维动态MR成像上获取颞下颌关节组织的运动数据,构建颞下颌关节的三维动态模型,并进行初步生物力学分析。方法 MRI检查采用GE Signa 1.5T TwinSpeed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选取2例无症状男性志愿者行颞下颌关节MRI检查,将图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构建颞下颌关节的三维模型,动态分析张口幅度和关节盘横径的量化关系。结果建立的颞下颌关节三维动态模型清晰显示三维动态盘髁关系及关节盘在动态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志愿者1张口/关节盘横径拟合直线为:y=-0.03x+14.44,相关系数R2=0.591,志愿者2相关拟合直线为:y=-0.061x+13.48,相关系数R2=0.306,志愿者张口位置与关节盘横径变化具有直线趋势,关节盘横径随着张口幅度的加大而呈现减小的趋势,颞下颌关节盘对于髁突的包绕程度与张口幅度呈反比。颞下颌关节盘纵径厚度在张口活动中后带外份及中带内份的变化幅度最大。结论通过颞下颌关节二维动态MR成像数据可构建三维动态模型立体动态地观察颞下颌关节运动,可直观、准确显示颞下颌关节盘髁关系,可作为颞下颌关节二维静态MR成像的有益补充,弥补常规MRI检查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磁共振成像 三维重建 生物力学 计算机辅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