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口腔科药物镇静技术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成皓 汪俊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S1期125-127,共3页
儿童无法有效配合治疗是儿童口腔科临床治疗过程中较为普遍的问题。镇静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欧美国家,已有大量的专业研究人员关注到这一问题并展开了相关的研究,近年来,国内也开始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几... 儿童无法有效配合治疗是儿童口腔科临床治疗过程中较为普遍的问题。镇静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欧美国家,已有大量的专业研究人员关注到这一问题并展开了相关的研究,近年来,国内也开始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几年间国内外在儿童口腔科镇静领域内的研究进展,并就镇静研究现状与趋势作相关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医学 儿童 镇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生队列研究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哈茜 陆海霞 冯希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9-553,共5页
队列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中可信度较高的研究方法之一,对于揭示疾病发生的病因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理论意义。出生队列作为其中的典型研究方式,具有病因学证据强度高、可获得人群基线资料、可证实预防措施的有效性等不可比拟的优势。因... 队列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中可信度较高的研究方法之一,对于揭示疾病发生的病因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理论意义。出生队列作为其中的典型研究方式,具有病因学证据强度高、可获得人群基线资料、可证实预防措施的有效性等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在口腔医学研究中开展出生队列研究对于口腔疾病的预防有着重大意义。本文详细介绍了3个国家较为大型的包括口腔医学研究的出生队列研究的方法与研究内容,并且回顾了这些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队列 口腔医学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窝沟封闭术在儿童口腔临床中的应用和防龋效能 被引量:41
3
作者 吴幸晨 束陈斌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467-470,共4页
儿童乳磨牙和年轻恒磨牙窝沟以其独特的解剖和生理特点,为细菌的生长定植,菌斑的集聚提供了一个微生态环境,从而导致牙面脱矿和龋的发生,其中又以窝沟龋占绝大多数。窝沟封闭术是儿童窝沟龋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之一,临床上常用的窝沟封闭... 儿童乳磨牙和年轻恒磨牙窝沟以其独特的解剖和生理特点,为细菌的生长定植,菌斑的集聚提供了一个微生态环境,从而导致牙面脱矿和龋的发生,其中又以窝沟龋占绝大多数。窝沟封闭术是儿童窝沟龋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之一,临床上常用的窝沟封闭术有常规窝沟封闭术(CST)和釉质窝沟封闭术(EST)。EST的应用明显地提高了封闭剂的黏结面积,增强了封闭剂在牙面上的黏结性、渗透性和密合性,既提高了窝沟封闭剂的保留率和防龋效果,还可及时地发现窝沟早期龋和隐匿龋,明显地提高了窝沟封闭剂的保留率,其防龋效果优于CST。本文就窝沟封闭术的临床应用和窝沟封闭术的防龋效能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儿童窝沟封闭术的操作提供部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窝沟封闭术 常规窝沟封闭术 釉质窝沟封闭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历程方法在口腔流行病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陆海霞 卢展民 王春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339-343,共5页
传统成人慢性疾病的病因学研究在20世纪后半叶着重于成人吸烟、饮食和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方面,但是这种成人生活方式模型面临着许多挑战。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慢性疾病(包括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受到儿童低出生体质量、早期感染和营... 传统成人慢性疾病的病因学研究在20世纪后半叶着重于成人吸烟、饮食和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方面,但是这种成人生活方式模型面临着许多挑战。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慢性疾病(包括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受到儿童低出生体质量、早期感染和营养不良以及早期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生命历程方法研究生命早期阶段的暴露因素对个人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健康或疾病状况所产生的长期影响。本文详细介绍了生命历程流行病学的概念和研究领域中的理论模型,并且对生命历程方法在口腔流行病学中的应用作出了讨论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历程 口腔 流行病学 龋病 牙周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3岁儿童龋病状况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徐玮 李存荣 +1 位作者 王勋 陆海霞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期343-347,共5页
目的:了解和调查上海市3岁儿童的龋病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上海市452名3岁儿童进行龋病状况调查。龋病状况采用由世界卫生组织所推荐的龋失补指数(dmft)来评估。通过问卷调查来收集口腔健康相关的行为、知识和态度等信息。通... 目的:了解和调查上海市3岁儿童的龋病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上海市452名3岁儿童进行龋病状况调查。龋病状况采用由世界卫生组织所推荐的龋失补指数(dmft)来评估。通过问卷调查来收集口腔健康相关的行为、知识和态度等信息。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得出与龋病状况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的患龋率为39.8%,龋均为1.63(标准差为2.80)。多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郊区儿童、经常含奶瓶睡觉的儿童、每天吃甜点2次及以上的儿童和过去1年内有口腔就医行为的儿童具有较高的dmft指数(P<0.05)。结论:3岁儿童的患龋水平较低,居住地、喂养习惯、饮食习惯和口腔就医行为是影响他们龋病状况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病 口腔流行病学 学龄前儿童危险因素 干预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细菌尿素酶的检测 被引量:2
6
作者 栾晓玲 王艳 冯希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358-360,共3页
尿素可以持续地从健康人的唾液和龈沟液中分泌出来,被口腔细菌尿素酶快速水解,产生的氨能够升高口腔环境的pH值,引起菌斑生物膜的改变,从而减少龋齿的发生。由于尿素水解作用对口腔环境中微生物致病机制的重要影响,所以对尿素酶及其活... 尿素可以持续地从健康人的唾液和龈沟液中分泌出来,被口腔细菌尿素酶快速水解,产生的氨能够升高口腔环境的pH值,引起菌斑生物膜的改变,从而减少龋齿的发生。由于尿素水解作用对口腔环境中微生物致病机制的重要影响,所以对尿素酶及其活性的检测对预防和治疗龋齿可能具有很大的帮助。现分别从定性检测、半定量检测、定量检测3个不同层面,将近年来报道的口腔细菌尿素酶的检测方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细菌 尿素酶 检测 龋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体充填后继发龋的产生和预防 被引量:23
7
作者 冯希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继发龋是充填体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在牙体组织所发生的龋病,它伴随着充填的产生而产生,是修复体被替换的主要原因。目前,无论选择何种充填材料都不能完全避免继发龋的产生。无论恒牙还是乳牙,充填后发生继发龋的比例均较高。发生继发龋的... 继发龋是充填体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在牙体组织所发生的龋病,它伴随着充填的产生而产生,是修复体被替换的主要原因。目前,无论选择何种充填材料都不能完全避免继发龋的产生。无论恒牙还是乳牙,充填后发生继发龋的比例均较高。发生继发龋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充填后微裂隙形成,当微裂隙宽度超过50μm时,充填体与牙体组织之间会有微量的唾液进入,唾液中存在致龋微生物,当微裂隙的环境合适时,致龋微生物就会生长繁殖,产生继发龋。预防继发龋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包括控制微裂隙,局部使用氟化物,清洁牙齿,治疗龋病和牙周病以及定期检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龋 微裂隙 预防 氟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口腔细菌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Tannerpin的制备与结晶
8
作者 杨婷婷 许佳伟 +1 位作者 周爱武 叶玮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97-1302,共6页
目的·采用生物化学和结构生物学的方法,制备和结晶高纯度的新型口腔细菌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Tannerpin。方法·通过氨基酸序列分析,在牙周疾病相关细菌中筛选得到新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并将其命名为Tannerpin;构建融合表达载... 目的·采用生物化学和结构生物学的方法,制备和结晶高纯度的新型口腔细菌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Tannerpin。方法·通过氨基酸序列分析,在牙周疾病相关细菌中筛选得到新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并将其命名为Tannerpin;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SUMO3-Tannerpin,将其转入大肠埃希菌BL21(DE3)系统进行诱导表达;采用镍离子亲和层析、SUMO特异性蛋白酶2(SUMO-specific protease 2,SENP2)酶切和凝胶过滤层析组合的纯化方案对Tannerpin进行分离纯化,并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验证;而后,对该纯化蛋白的结晶条件进行筛选及优化,并对其作用底物进行筛选。结果·SDS-PAGE结果显示,SUMO3-Tannerpin融合蛋白在大肠埃希菌中成功表达。利用纯化方案去除该蛋白的融合标签后,获得了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3000的Tannerpin。通过结晶条件的初筛和优化,最终在20℃、pH=6.0、沉淀剂为28%聚乙二醇3350和8%Tacsimate的条件下获得了分辨率为1.7Å的Tannerpin晶体。然而,未筛选到Tannerpin的作用底物。结论·成功制备了口腔细菌分泌的新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Tannerpin及其晶体,或将为后续其结构分析及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细菌 新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原核表达 纯化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疾病与口臭的关系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羽 陈曦 冯希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703-706,共4页
引起口臭的主要物质是挥发性硫化物,硫化氢和甲硫醇是其主要成分。幽门螺杆菌可产生硫化氢和甲硫醇气体,即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非口源性口臭有关,且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可缓解口臭,但有关幽门螺杆菌导致口臭的机制尚无定论。胃食管反流病... 引起口臭的主要物质是挥发性硫化物,硫化氢和甲硫醇是其主要成分。幽门螺杆菌可产生硫化氢和甲硫醇气体,即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非口源性口臭有关,且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可缓解口臭,但有关幽门螺杆菌导致口臭的机制尚无定论。胃食管反流病与口臭明显相关,且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较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口臭现象更普遍,症状更严重。50%的消化不良者存在着口臭,经治疗,口臭症状消除十分明显,但消化不良与口臭间的相关性亦无定论。研究口臭与胃肠道疾病的关系,有助于口臭病因学的研究,口臭疾病的防治,帮助口臭者克服社交障碍,解除其生活中的困扰,也可以从口臭的角度去协助各类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其意义不言而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疾病 口臭 幽门螺杆菌 胃食管反流病 消化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齿酸蚀症的病因及流行病学调查概况 被引量:10
10
作者 顾豪 陶丹英 冯希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604-607,共4页
牙齿酸蚀症是指在没有细菌参与的情况下,由化学因素引起的牙体硬组织慢性、不可逆性破坏的疾病。随着国内外酸蚀症患病率的增长,此疾病正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就酸蚀症的病因及国内外流行病学概况作一综述。
关键词 酸蚀症 病因 流行概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牙周病流行病学病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琳 陆海霞 冯希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72-175,共4页
妊娠期间,人体的全身环境和局部环境都会发生变化,可能加重龋病和牙周病等口腔疾病,而这些改变不仅影响妊娠期女性自身的健康,同时也影响胎儿的健康,因此在怀孕之前以及怀孕初期进行口腔疾病的预防至关重要。本文从社会人口因素、口腔... 妊娠期间,人体的全身环境和局部环境都会发生变化,可能加重龋病和牙周病等口腔疾病,而这些改变不仅影响妊娠期女性自身的健康,同时也影响胎儿的健康,因此在怀孕之前以及怀孕初期进行口腔疾病的预防至关重要。本文从社会人口因素、口腔保健行为、饮食情况、口腔健康相关的知识和态度等方面概括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影响妊娠期牙周病发生发展的流行病学因素,从而为预防妊娠期牙周病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流行病学 牙周病 妊娠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对儿童牙外伤的了解情况 被引量:5
12
作者 罗罡 汪俊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678-680,共3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儿童牙外伤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增加,但是由于人们对儿童牙外伤方面知识的匮乏,经常会采取不恰当的处理方式,进而导致延误治疗。本文就儿童牙外伤处理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牙外伤 儿童牙科 全脱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根管桩根管内固定联合复合树脂粘接修复儿童前牙冠根联合折 被引量:3
13
作者 汪隼 曹慧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97-1400,共4页
目的观察纤维根管桩根管内固定联合复合树脂粘接对儿童前牙冠根联合折的修复效果。方法上颌中切牙外伤致冠根联合折断的患者11例(患牙11颗),年龄11~14岁,均为横折或斜折,无纵折,无牙槽骨骨折;就诊予以断牙外固定后即刻行一次性根管治疗... 目的观察纤维根管桩根管内固定联合复合树脂粘接对儿童前牙冠根联合折的修复效果。方法上颌中切牙外伤致冠根联合折断的患者11例(患牙11颗),年龄11~14岁,均为横折或斜折,无纵折,无牙槽骨骨折;就诊予以断牙外固定后即刻行一次性根管治疗,观察1周;采用纤维根管桩根管内固定加冠根断端复合树脂粘接的方法进行断端自体牙修复。结果 11颗患牙中,9例治疗成功,短期内恢复美观和功能,效果满意;失败2例,其中1例为腭侧折断,折断线较低,出血、渗出较多;另1例患儿未遵医嘱食用硬物导致折断面松动。结论采用纤维根管桩根管内固定加复合树脂粘接治疗儿童前牙冠根联合折,操作简单、快捷,可在短期内恢复美观和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牙体和牙周组织损失,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过渡性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根联合折 内固定 纤维根管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口源性口臭患者舌背细菌的方法和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戴若曦 陈曦 冯希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2-264,共3页
口臭(oral malodor,halitosis)是指呼吸时口腔发出的不良气味,是一种长期困扰人们的口腔常见症状,严重时可影响人们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而造成心理障碍。其中,口源性口臭约占口臭的85%~90%[1]。
关键词 口源性口臭 细菌 舌背 患者 不良气味 常见症状 心理障碍 社会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理性口臭的非口源性病因 被引量:4
15
作者 唐纯 叶玮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689-692,共4页
病理性非口源性口臭可分为非血液运输型口臭和血液运输型口臭。前者可由呼吸道疾病或上消化道疾病引起,后者可由肝病、胱氨酸病、三甲胺尿症等系统疾病引起。呼吸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导致口臭的主要原因,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机... 病理性非口源性口臭可分为非血液运输型口臭和血液运输型口臭。前者可由呼吸道疾病或上消化道疾病引起,后者可由肝病、胱氨酸病、三甲胺尿症等系统疾病引起。呼吸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导致口臭的主要原因,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机体的各种疾病状态。本文就各非口源性疾病产生口臭的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口源性口臭 非血液运输型口臭 血液运输型口臭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链球菌尿素酶结构亚基的克隆和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栾晓玲 王艳 冯希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49-551,554,共4页
目的:克隆和表达唾液链球菌尿素酶结构亚基UreA、UreB、UreC。方法:用已构建的含唾液链球菌57.I尿素酶基因簇的重组质粒为模板,分别克隆、双酶切、连接、转化,构建含结构基因的表达质粒,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纯化蛋白。结果:成功构建... 目的:克隆和表达唾液链球菌尿素酶结构亚基UreA、UreB、UreC。方法:用已构建的含唾液链球菌57.I尿素酶基因簇的重组质粒为模板,分别克隆、双酶切、连接、转化,构建含结构基因的表达质粒,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纯化蛋白。结果:成功构建表达质粒,经诱导、亲和层析,获得高纯度、高浓度的UreA、UreB、UreC 3种目的蛋白。结论:成功诱导纯化唾液链球菌尿素酶的结构亚基,为今后各亚基的酶活分析和抗体制备等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 表达 唾液链球菌 尿素酶 结构亚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源抑制型受体TIGIT在大肠埃希菌中的制备及其作用特性研究
17
作者 陈孝云 周爱武 叶玮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9-202,共4页
目的·在大肠埃希菌中制备人源GST-TIGIT融合蛋白并探究其与具核梭杆菌(Fn)互相作用特性。方法·对人源免疫调节蛋白TIGIT的基因进行扩增,重组到p GEX4T2表达载体中并转入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表达融合蛋白;利用GST亲和层析方... 目的·在大肠埃希菌中制备人源GST-TIGIT融合蛋白并探究其与具核梭杆菌(Fn)互相作用特性。方法·对人源免疫调节蛋白TIGIT的基因进行扩增,重组到p GEX4T2表达载体中并转入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表达融合蛋白;利用GST亲和层析方法纯化GST-TIGIT融合蛋白;采用特异性黏附试验检测GST-TIGIT融合蛋白与Fn的相互作用。结果·GST-TIGIT融合蛋白在大肠埃希菌中成功表达并利用GST亲和层析柱得到纯化蛋白;GST-TIGIT融合蛋白可特异性地结合于Fn表面,但与嗜酸乳杆菌结合较弱。结论·通过原核表达系统得到有活性的人源GST-TIGIT融合蛋白,并初步证明了其与Fn的黏附作用,为后续研究TIGIT蛋白与Fn特异性相互作用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GIT 克隆 表达 纯化 具核梭杆菌 黏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乳杆菌ATCC4356 S-层蛋白的克隆、表达和纯化
18
作者 孙琴 曾乃燕 +1 位作者 周爱武 叶玮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46-950,共5页
目的克隆嗜酸乳杆菌S层蛋白的编码基因,使其原核表达并纯化表达产物。方法对嗜酸乳杆菌S层蛋白(S-layer protein)基因进行提取和扩增,连接pET-SUMO3表达载体并转入大肠杆菌内使其表达;采用镍柱亲和层析技术对S层蛋白进行提取及纯化,经SD... 目的克隆嗜酸乳杆菌S层蛋白的编码基因,使其原核表达并纯化表达产物。方法对嗜酸乳杆菌S层蛋白(S-layer protein)基因进行提取和扩增,连接pET-SUMO3表达载体并转入大肠杆菌内使其表达;采用镍柱亲和层析技术对S层蛋白进行提取及纯化,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验证表达产物。结果嗜酸乳杆菌ATCC4356的S层蛋白编码基因(1 263 bp)被克隆,且与相关基因有98%同源性。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证明,重组融合蛋白在细菌中能够高效表达且部分融合蛋白可经亲和层析及酶切去除融合标签获得重组S-层蛋白(43 0000 Da)。结论通过获得嗜酸乳杆菌S-层蛋白编码基因的方法可实现其原核表达,并得到纯度较高的S层蛋白,为后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乳杆菌ATCC4356 S-层蛋白 克隆 表达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