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癌症患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曾铖 金奕滋 +21 位作者 李婷 章真 梁晓华 唐曦 刘天舒 李琦 沈赞 姜斌 王理伟 张俊 陈思宇 周彩存 高勇 臧远胜 李恒宇 董宇超 湛先保 钟薏 刘苓霜 秦悦农 胡夕春 张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09-1017,共9页
背景与目的: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可使癌症患者机体功能紊乱,甚至导致死亡。预防CINV对于接受致吐性化疗方案的患者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分析上海市三甲医院CINV的发生情况及处理方式,探讨... 背景与目的: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可使癌症患者机体功能紊乱,甚至导致死亡。预防CINV对于接受致吐性化疗方案的患者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分析上海市三甲医院CINV的发生情况及处理方式,探讨与CINV相关的危险因素,以期进一步改善CINV管理。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2年12月在上海市16家三甲医院接受治疗的376例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横断面研究。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INV的影响因素。结果:2022年上海市CINV管理与指南符合率较5年前有显著改善。对于接受高致吐风险化疗方案的患者,指南符合率从21.6%提升至67.0%。对于接受中致吐风险化疗方案的患者,神经激肽-1(neurokinin-1,NK-1)受体抑制剂的使用并不能显著降低CINV的发生率。多因素分析显示,化疗方案是CINV发生的唯一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化疗方案是影响CINV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实践中应优先关注药物本身的致吐风险,做好风险评估,严格遵循指南,从而最大化地控制CIN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所致恶心呕吐 癌症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色体碎裂与肿瘤发生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孟环亮 穆浩然 +3 位作者 姜亚飞 田凯 何恩俊 华莹奇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88-396,共9页
染色体碎裂是在应激(电离辐射、化学刺激、感染等)刺激下一条或几条染色体局部区域发生碎裂,然后以随机顺序组合在一起的复杂性基因组重排事件。近年来,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单核苷酸多态性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等技术发现,这种高度复杂... 染色体碎裂是在应激(电离辐射、化学刺激、感染等)刺激下一条或几条染色体局部区域发生碎裂,然后以随机顺序组合在一起的复杂性基因组重排事件。近年来,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单核苷酸多态性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等技术发现,这种高度复杂的基因组畸变事件普遍存在于各类型的肿瘤中,在肉瘤和神经系统肿瘤中的发生频率较高。发生染色体碎裂的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已知有两种主要的染色体碎裂形成机制:(1)微核的形成及微核内染色体的碎裂;(2)断裂-融合-桥循环的产生。染色体碎裂对于绝大多数细胞来说是灾难性的,但仍有部分细胞在经历此过程后存活下来,细胞内碎裂的染色体片段通过非同源末端连接、交替端部连接及微同源介导的断裂诱导复制等修复方式随机组合使基因组发生重排,重排后的基因组可能出现癌基因的扩增、抑癌基因的删除或者形成融合基因,赋予细胞显著的选择性生长优势,推动肿瘤的发生、发展。近年来的临床队列研究显示,肿瘤患者的临床预后也与染色体碎裂发生频率有关。染色体碎裂发生的频率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肿瘤中发生染色体碎裂的普遍性以及较差的预后提示检测染色体碎裂可能是评估肿瘤患者生存及预后的一种方式。已有研究表明,染色体碎裂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有关染色体碎裂现象的原因、导致肿瘤发生的机制、染色体碎裂的诊断及治疗等问题仍有待深入研究。随着对染色体碎裂相关问题的解答,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染色体碎裂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为肿瘤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本文就染色体碎裂与肿瘤发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碎裂 基因组重排 肿瘤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