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相关科室医师对于患者生育力保存认知度的调查 被引量:23
1
作者 张凤春 马越 +5 位作者 林玉梅 刘照南 闫宁宁 徐海燕 徐迎春 王理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4-519,共6页
目的·了解三级甲等医院从事肿瘤诊疗相关工作的医师对于肿瘤患者生育力保存(fertility preservation,FP)的认知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于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对4家三级甲等医院从事肿瘤诊疗相关... 目的·了解三级甲等医院从事肿瘤诊疗相关工作的医师对于肿瘤患者生育力保存(fertility preservation,FP)的认知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于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对4家三级甲等医院从事肿瘤诊疗相关工作的各级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共计179名肿瘤内科医师、77名放疗科医师及79名肿瘤外科医师参与调查。采集性别、年龄、职称、教育背景和FP认知等相关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医师对患者进行FP推荐的因素。结果·本次实际调查医师335名,包括88名男医师和247名女医师,平均年龄(35.94±6.27)岁(23~59岁)。96.4%的医师明确知道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会造成患者生育力的损伤,并且85.1%的医师认为应该向患者及家属介绍FP的措施,但实际工作中只有28.1%的医师进行了相关FP推荐。其中肿瘤内、外科医师,女医师,职称相对较高及具有更高教育背景的医师更倾向选择FP推荐。有63.3%的医师提出知道男性FP,但只有37.9%和21.2%的医师知道确切的保存方法和地点;对于65.1%的自称了解女性FP的医师中,有49.9%和24.5%的医师明确知道确切的保存方法和地点。对于进行相关推荐的最大顾虑是医师认为肿瘤患者已不适合孕育后代(占32.8%),其次是医师本人缺乏FP的知识和担心FP措施会延误患者抗肿瘤治疗时机。结论·肿瘤诊治医师目前缺乏对于肿瘤患者进行FP推荐的意识和知识背景,需要规范培训,提高其认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医师 生育力保存 认知度 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肿瘤患者生育力保存认知现状调查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凤春 张硕渊 +4 位作者 陈天恩 徐海燕 马越 刘照南 徐迎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2-88,共7页
目的·了解在三甲医院就诊的男性肿瘤患者对生育力保存的认知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设计“男性肿瘤患者对生育力保存认知调查问卷”,于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对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就诊的50岁及以下... 目的·了解在三甲医院就诊的男性肿瘤患者对生育力保存的认知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设计“男性肿瘤患者对生育力保存认知调查问卷”,于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对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就诊的50岁及以下的男性肿瘤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和当面随访,并进行问卷填写。结果·本次调查男性患者共计212例,平均年龄(34.4±0.5)岁;其中61例(28.8%)未生育子女,27例(12.7%)了解生育力保存,28例(13.2%)有意愿做生育力保存,87例(41.0%)知道放射治疗(放疗)或化学治疗(化疗)可能会影响生育能力。在了解生育力保存的27例患者中,19例(70.4%)通过医师途径得知,5例(18.5%)通过媒体途径得知,6例(22.2%)通过网络途径得知。有生育史的男性患者更倾向于无生育诉求(P=0.000)。年龄低于25岁的男性患者更愿意生育(P=0.046)。本科及以上学历(P=0.006)、有生育力保存意愿(P=0.010)的患者更倾向于了解生育力保存。有无接受过化疗(P=0.013)、是否有子女(P=0.044)是影响患者有意愿做生育力保存的主要因素。结论·目前大多数男性肿瘤患者缺乏对生育力保存的认知,可能与患者文化水平低和医务工作者宣教工作不足有关。医务工作者需要加大生育力保存的宣教力度,避免有生育意愿的患者失去繁衍后代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力保存 男性 肿瘤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瑞匹坦在消化道肿瘤中预防中度致吐性化学治疗药物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奚文崎 陆莉 +2 位作者 蒋金玲 马韬 张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32-1137,共6页
目的·探讨阿瑞匹坦联合帕洛诺司琼和地塞米松方案在预防中度致吐性化学治疗(化疗)方案治疗消化道肿瘤所致的恶心呕吐的作用。方法·纳入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肿瘤科住院接受中度致吐性化疗方... 目的·探讨阿瑞匹坦联合帕洛诺司琼和地塞米松方案在预防中度致吐性化学治疗(化疗)方案治疗消化道肿瘤所致的恶心呕吐的作用。方法·纳入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肿瘤科住院接受中度致吐性化疗方案的消化道肿瘤患者130例。所有患者均完成4个周期以上的化疗。109例在第1周期化疗开始时即使用阿瑞匹坦、帕洛诺司琼和地塞米松(第1日),第2~3日使用阿瑞匹坦和地塞米松;21例在第1周期化疗使用帕洛诺司琼、地塞米松(第1日),第2~3日使用地塞米松,未使用阿瑞匹坦,在第2周期及后续化疗中均在第1~3日加用阿瑞匹坦。患者完成MASCC止吐工具量表。主要研究终点是第2周期化疗全程(0~120 h)的完全缓解(无呕吐及无挽救治疗),次要研究终点是第2周期化疗全程、急性期(0~24 h)和延迟期(24~120 h)的完全保护(无呕吐及无明显恶心)。结果·第2周期全程、急性期、延迟期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0.0%、94.6%、90.8%。第2周期全程、急性期、延迟期的完全保护率分别为83.8%、87.8%、84.6%。21例患者在第2周期加用阿瑞匹坦后急性期完全缓解率由42.9%提高至57.1%,延迟期完全缓解率由9.5%提高至90.5%。主要不良反应为便秘、食欲减退、呃逆。结论·阿瑞匹坦联合帕洛诺司琼、地塞米松的三联止吐方案能够有效预防消化道肿瘤中度致吐性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发生,且能在多周期化疗中维持有效的止吐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瑞匹坦 帕洛诺司琼 地塞米松 化学治疗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肿瘤评估及决策新体系 被引量:5
4
作者 吴珺玮 张俊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49-454,共6页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恶性肿瘤即是衰老疾病的一种。恶性肿瘤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普遍偏高,衰老和肿瘤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老年肿瘤患者具有其独特性,如伴随疾病、多重用药、虚弱状态、认知障碍等,限制了常规抗肿瘤治疗模式在老年这...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恶性肿瘤即是衰老疾病的一种。恶性肿瘤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普遍偏高,衰老和肿瘤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老年肿瘤患者具有其独特性,如伴随疾病、多重用药、虚弱状态、认知障碍等,限制了常规抗肿瘤治疗模式在老年这一特殊人群中的应用。故而,老年肿瘤患者的治疗决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完善的动态老年评估,完善的评估可预测老年肿瘤患者是否可从常规抗肿瘤治疗模式中获益。此外,因伦理要求,多数临床研究设置了入组年龄上限,基于此所获之临床证据难以指导高龄肿瘤患者的临床实践,故亟需在该领域有所创新。本文就上述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并针对老年肿瘤人群的全面评估和精准临床决策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肿瘤 评估 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癌症患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曾铖 金奕滋 +21 位作者 李婷 章真 梁晓华 唐曦 刘天舒 李琦 沈赞 姜斌 王理伟 张俊 陈思宇 周彩存 高勇 臧远胜 李恒宇 董宇超 湛先保 钟薏 刘苓霜 秦悦农 胡夕春 张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09-1017,共9页
背景与目的: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可使癌症患者机体功能紊乱,甚至导致死亡。预防CINV对于接受致吐性化疗方案的患者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分析上海市三甲医院CINV的发生情况及处理方式,探讨... 背景与目的: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可使癌症患者机体功能紊乱,甚至导致死亡。预防CINV对于接受致吐性化疗方案的患者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分析上海市三甲医院CINV的发生情况及处理方式,探讨与CINV相关的危险因素,以期进一步改善CINV管理。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2年12月在上海市16家三甲医院接受治疗的376例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横断面研究。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INV的影响因素。结果:2022年上海市CINV管理与指南符合率较5年前有显著改善。对于接受高致吐风险化疗方案的患者,指南符合率从21.6%提升至67.0%。对于接受中致吐风险化疗方案的患者,神经激肽-1(neurokinin-1,NK-1)受体抑制剂的使用并不能显著降低CINV的发生率。多因素分析显示,化疗方案是CINV发生的唯一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化疗方案是影响CINV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实践中应优先关注药物本身的致吐风险,做好风险评估,严格遵循指南,从而最大化地控制CIN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所致恶心呕吐 癌症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蛋白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综述
6
作者 唐雷 徐迎春 张凤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77-1584,共8页
胶原蛋白是人体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之一,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胶原蛋白可以调节细胞行为,胶原蛋白表达失调可导致多种疾病,包括肿瘤。肿瘤中胶原蛋白主要由成纤维细胞产生,在肿瘤进展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胶原蛋白作为肿瘤患者预... 胶原蛋白是人体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之一,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胶原蛋白可以调节细胞行为,胶原蛋白表达失调可导致多种疾病,包括肿瘤。肿瘤中胶原蛋白主要由成纤维细胞产生,在肿瘤进展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胶原蛋白作为肿瘤患者预后的预测因子,可能是有效治疗及预防肿瘤进展及转移的靶点,将来可能会研发出针对胶原蛋白及其受体的抗肿瘤药物。该文综述近年来新发现的胶原蛋白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胶原蛋白在维持肿瘤细胞休眠状态和免疫逃逸中的作用,以及胶原蛋白如何参与肿瘤细胞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 细胞外基质 癌症进展 肿瘤转移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度胃癌研究和诊疗新进展 被引量:46
7
作者 蒋金玲 周尘飞 +3 位作者 王超 赵丽琴 吴珺玮 张俊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3-314,共12页
胃癌是中国高发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5年相对生存率在40%左右,具有早诊率低、肿瘤负荷大、异质性强和患者预后差等特点。近20年,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个体化精准决策成为公认的有效提升胃癌综合治疗效果的措施。在抗肿瘤药物治疗方面,... 胃癌是中国高发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5年相对生存率在40%左右,具有早诊率低、肿瘤负荷大、异质性强和患者预后差等特点。近20年,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个体化精准决策成为公认的有效提升胃癌综合治疗效果的措施。在抗肿瘤药物治疗方面,已逐渐从“千人一方”的简单循证模式逐渐过渡到“精准免疫治疗”模式。2022年,胃癌的基础、临床和转化研究领域均取得了若干进展,覆盖分子机制探索、诊断技术及治疗策略等,其中尤以临床转化、精准医疗和免疫治疗等为研究热点。靶向药物的研究主要聚焦在为数不多的热门靶点(如CLDN18.2、FGFR2b)。免疫治疗领域国产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逐渐崭露头角(RATIONALE 305研究),且更关注毒性的降低(Moonlight研究)及治疗新模式的探索(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如LEAP-015临床研究、免疫治疗联合放疗如Neo-PLANET临床研究)。本文对2022年度胃癌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更深入开展临床转化研究及临床实践的方案制订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发病机制 基础研究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例胃癌手术标本Her-2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和靶向治疗 被引量:11
8
作者 奚文崎 张本炎 +3 位作者 金晓龙 杨卫平 燕敏 王建承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97-902,共6页
背景与目的:通过组织芯片(tissue microarry,T M A)和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检测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在胃癌(gastric carcinoma,GC)中的表达,研究胃癌中Her-2... 背景与目的:通过组织芯片(tissue microarry,T M A)和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检测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在胃癌(gastric carcinoma,GC)中的表达,研究胃癌中Her-2表达的临床意义,为胃癌靶向治疗奠定理论基础。方法:构建包含198例胃癌组织和89例正常胃黏膜的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中Her-2蛋白的表达。分析Her-2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98例胃癌中男性147例,女性51例,男女比例为2.9∶1。患者年龄31~85岁,中位年龄66.5岁。按照Lauren's分型分为肠型169例,弥漫型29例。组织芯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98例胃癌细胞中Her-2总表达率为32.8%,而正常胃黏膜无表达。Her-2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类型、肿瘤侵袭深度和TNM分期有关。肠型胃癌的表达率(36.7%)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10.4%,P=0.005)。Her-2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预后无关。结论:胃癌中Her-2蛋白的表达率为32%,其表达与胃癌的某些生物学行为有关。肠型胃癌Her-2蛋白表达率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因此,肠型胃癌患者可能为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的主要群体,并有可能从辅助靶向治疗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组织芯片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 预后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照护者疾病管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2
9
作者 杨贝贝 郑战战 +2 位作者 忻笑 吴圣佳 李贤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6-421,共6页
目的·探讨照护者疾病管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方法·采用照护者对心力衰竭自我管理作用指数量表、心力衰竭自我管理指数量表、亚特兰大心力衰竭知识问卷对方便抽样法选取的231对门诊随访的慢... 目的·探讨照护者疾病管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方法·采用照护者对心力衰竭自我管理作用指数量表、心力衰竭自我管理指数量表、亚特兰大心力衰竭知识问卷对方便抽样法选取的231对门诊随访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其照护者进行测评。采用IBM SPSS 22.0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LISREL 8.80软件进行路径分析。结果·照护者与患者在自护维持行为(P=0.015)、自护管理行为(P=0.023)和自我效能(P=0.001)3个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除照护者自我效能与患者心力衰竭知识技能水平无相关关系外,其余各核心变量间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值为0.129~0.575(P<0.05)。照护者疾病管理、患者心力衰竭知识技能以及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均可直接影响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且照护者疾病管理中的部分维度还可通过患者心力衰竭知识技能和自我效能水平间接影响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结论·照护者疾病管理不仅能直接影响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还可通过患者的心力衰竭知识技能和自我效能水平间接影响其自我管理行为。医务人员应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鼓励照护者积极参与对患者心力衰竭的疾病管理;对于照护者疾病管理水平无法改变的患者,医务人员还应通过提高患者的心力衰竭知识技能、自我效能水平来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照护者 疾病管理 自我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培他滨节拍化疗在转移性结直肠癌维持治疗中的探索性Ⅱ期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蒋劲松 任若冰 +1 位作者 耿梅 黎皓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8-222,共5页
背景与目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一线诱导化疗后的维持治疗方案如何选择,尚存在争议。本研究将卡培他滨节拍化疗应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维持治疗,评估其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是单臂、单中心探索性研究。接受一线诱导化疗(XELOX、mFOLF... 背景与目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一线诱导化疗后的维持治疗方案如何选择,尚存在争议。本研究将卡培他滨节拍化疗应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维持治疗,评估其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是单臂、单中心探索性研究。接受一线诱导化疗(XELOX、mFOLFOX6、FOLFIRI)18~24周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评估为临床获益后接受卡培他滨500 mg,每天2次口服维持治疗,直至疾病进展。研究首要终点是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包括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PFS和诱导化疗续贯维持治疗的PFS。次要终点为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不良反应。结果:2014年10月16日—2017年12月31日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接受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37例接受节拍化疗维持治疗。中位随访时间15.0个月(4.0~41.4个月)。节拍化疗维持治疗的中位PFS为5.6个月(1.7~38.5个月),诱导化疗续贯维持治疗的中位PFS为11.4个月(6.8~44.3个月)。主要的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8/37,21.6%)、恶心呕吐(5/37,13.5%)和手足综合征(3/37,8.1%)。没有1例患者出现3~4级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卡培他滨节拍化疗应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诱导化疗后维持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卡培他滨 节拍化疗 维持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群分类的研究 被引量:32
11
作者 杨贝贝 郑战战 +2 位作者 吴圣佳 忻笑 李贤华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5-191,共7页
目的 :分析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的症状群。方法 :采用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量表中心衰症状相关条目对236例心衰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躯体症状群和情绪症状两大症状群,Cronbach’sα系数分别是0.826和0.... 目的 :分析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的症状群。方法 :采用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量表中心衰症状相关条目对236例心衰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躯体症状群和情绪症状两大症状群,Cronbach’sα系数分别是0.826和0.832。经相关分析、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或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发现,不同年龄、性别、居住地、工作情况、文化程度、月收入、吸烟史、规律运动情况、病因、病程、CCI、NYHA分级及用药情况的患者,其躯体症状群严重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居住情况、规律运动情况、BMI、病因、病程、CCI、NYHA分级及用药情况的患者,其情绪症状群严重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人员应对高危人群进行个体化干预,以减轻患者的症状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体征和症状 症状群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JCC第7版与第8版分期对乳腺癌患者预后预测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凤春 左丽 +4 位作者 马越 刘照南 闫宁宁 徐海燕 徐迎春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5-51,共7页
背景与目的: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第8版乳腺癌分期在传统解剖因素基础上,结合生物标志物,建立了一种全新的乳腺癌预后分期系统。该研究旨在分析AJCC第8版乳腺癌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2... 背景与目的: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第8版乳腺癌分期在传统解剖因素基础上,结合生物标志物,建立了一种全新的乳腺癌预后分期系统。该研究旨在分析AJCC第8版乳腺癌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22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出现复发转移的患者,按照AJCC第7版解剖分期:肿瘤(tumor,T)分期、淋巴结(node,N)分期、转移(metastasis,M)分期,和第8版预后分期标准进行初诊状态再分期,比较不同标准分期的差异及与预后的关系,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log-rank法检验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差异。结果:按照AJCC第7版分期标准,ⅠA、ⅠB、ⅡA、ⅡB、ⅢA、ⅢB和ⅢC期的患者分别为34例(15.3%)、0例(0.0%)、73例(32.9%)、26例(11.7%)、45例(20.3%)、4例(1.8%)和40例(18.0%);按照AJCC第8版预后分期标准,ⅠA、ⅠB、ⅡA、ⅡB、ⅢA、ⅢB和ⅢC期的患者分别为47例(21.2%)、35例(15.8%)、55例(24.8%)、17例(7.7%)、25例(11.3%)、30例(13.5%)和13例(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分期变化主要有:第7版Ⅰ期细分为第8版ⅠA和ⅠB期;第7版ⅡA期细分为第8版ⅠA、ⅠB和ⅡA期;第7版ⅡB期细分为第8版ⅠA、ⅠB、ⅡA、ⅡB和ⅢA期;第7版ⅢA期细分为第8版ⅠB、ⅡA、ⅡB、ⅢA、ⅢB和ⅢC期;第7版ⅢB和ⅢC期细分为第8版ⅢA、ⅢB和Ⅲc期。AJCC第7版TNM分期和第8版预后分期与患者DF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和0.001),第8版预后分期ⅢB和ⅢC期亚组的DFS更为准确。结论:AJCC第8版预后分期能够准确预测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分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苷酸合成酶基因多态性与不同种族乳腺癌FEC方案化疗不良反应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凤春 徐海燕 +5 位作者 徐光如 任芳 马越 唐雷 王红霞 徐迎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50-854,共5页
目的了解胸苷酸合成酶基因(TYMS)多态性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分布及其基因型与化疗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雌激素受体基因5'端非编码区的28 bp串联重复序列(VNTR)作为遗传标记,运用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法对50例白种人和23例亚... 目的了解胸苷酸合成酶基因(TYMS)多态性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分布及其基因型与化疗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雌激素受体基因5'端非编码区的28 bp串联重复序列(VNTR)作为遗传标记,运用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法对50例白种人和23例亚裔乳腺癌患者进行基因分型,结合患者临床病理特征、FEC化疗不良反应和生存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TYMS 28 bp VNTR基因型在白种人群2R/2R、2R/3R和3R/3R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2.0%、62.0%和26.0%,在亚裔人群分别为4.4%、30.4%和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YMS 28 bp VNTR位点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与患者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等无关。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43.21个月,复发5例,死亡5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提示TYMS基因型不是影响预后因素。亚裔人群化疗后3-4级白细胞减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白种人群(86.96%vs 60.00%,P=0.021);TYMS 28 bp VNTR3R/3R基因型中,3-4级白细胞减少症发生率高于2R/3R、2R/2R,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00%vs65.79%,57.14%,P=0.578)。结论白种人与亚裔乳腺癌患者FEC化疗耐受性存在差异,可能与两者TYMS基因28 bp VNTR多态性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胸苷酸合成酶基因 多态性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胰腺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忠敏 陈克敏 +3 位作者 金冶宁 贡桔 伍超贤 郑云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2月至2007年10月对21例手术不能切除的晚期胰腺癌作了CT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采用TPS(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重建胰腺肿瘤的三维立体图像...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2月至2007年10月对21例手术不能切除的晚期胰腺癌作了CT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采用TPS(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重建胰腺肿瘤的三维立体图像,计算出^125I粒子植入的数量和剂量分布率,在CT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胰腺肿瘤内,采用^125I粒子活度为O.5—0.8mCi/颗,相隔1.0~1.5cm植入,避开血管和胰管等周围重要脏器。结果:2004年12月至2007年10月全组21例中,男13例,女8例,年龄40~89岁,中位年龄67岁。肿瘤平均直径为5.9cm。治疗后随访2~25个月,平均术后2~5d疼痛开始缓解。术后2个月CT随访,肿瘤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2例,无变化(NC)5例,进展(PD)2例。总有效率(CR+PR)为61.9%。全组中位生存期为8.7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100%、71.4%、28.6%;其中Ⅱ+Ⅲ期粒子植入术后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6个月、12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1%、55%;IV期粒子植入术后中位生存期为6个月,6、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50%、0。12例患者CA19-9升高,术后1~3个月复查CA19—9降低8例,其中6例CA19—9水平下降超过50%。1例患者术后随访发现2颗粒子迁移到肝脏内。在随访过程中未见上消化道出血,胰腺炎,胰瘘及放射性肠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胰腺癌,近期疗效确切,具有很好的姑息止痛疗效,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微创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CT引导 ^125I粒子植入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癌症患者希望水平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28
15
作者 张妮娜 吴蓓雯 +1 位作者 杨玉华 仇晓霞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4期20-23,共4页
目的分析胃肠道癌症患者的希望水平、生活质量及两者的相关性,以寻求提高胃肠道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C30、Herth希望因子量表,对171例住院胃肠道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希望水平进行测量,并分析其生... 目的分析胃肠道癌症患者的希望水平、生活质量及两者的相关性,以寻求提高胃肠道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C30、Herth希望因子量表,对171例住院胃肠道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希望水平进行测量,并分析其生活质量与希望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胃肠道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为(55.45±21.60)分,希望水平得分为(33.77±3.53)分;希望水平与生活质量间存在正相关性(r=0.359,P<0.05);影响胃肠道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希望水平、肿瘤分期和年龄。结论胃肠道癌症患者的希望水平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故提高胃肠道癌症患者的希望水平对改善其生活质量有正向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癌症 希望水平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KW模型的护理质量监控决策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倪雪萍 朱唯一 +3 位作者 忻笑 苏静 曹顺华 查庆华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10期1516-1520,共5页
目的:开发护理质量监控决策系统,以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水平。方法:成立研究开发小组,基于DIKW模型,开发包含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四层次的护理质量监控决策系统,实现护理质量相关数据的全面采集、信息提取、知识提供及智慧决策。系统使用1... 目的:开发护理质量监控决策系统,以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水平。方法:成立研究开发小组,基于DIKW模型,开发包含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四层次的护理质量监控决策系统,实现护理质量相关数据的全面采集、信息提取、知识提供及智慧决策。系统使用1年后,采用用户体验度量标准工具整体评估可用性问卷(PSSUQ)对护理管理者进行体验度调查,并进行系统使用前及1年后年度质量分析应用效率的比较。结果:应用护理质量监控决策系统后,PSSUQ得分为(1.63±0.65)分,用户使用体验度高于平均水平。护理管理者用于年度质量控制分析的时间缩短(P<0.05),全院质量控制成绩合格率提高、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下降(P<0.05)。结论:基于DIKW模型的护理质量监控决策系统在系统质量维度、信息质量维度、界面质量维度及整体评价维度都为使用者提供了优质的用户体验,且提高了护理管理者的护理质量控制数据分析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管理 护理信息系统 DIKW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1通路在三阴性乳腺癌预后预测及治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凤春 张硕渊 +1 位作者 陈天恩 徐迎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8-133,共6页
程序性死亡-1(programmed death-1,PD-1)受体及其配体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作为T细胞免疫反应过程中的一对协同刺激分子,通过负性调节T淋巴细胞发挥免疫抑制作用。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已成为肿瘤治疗... 程序性死亡-1(programmed death-1,PD-1)受体及其配体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作为T细胞免疫反应过程中的一对协同刺激分子,通过负性调节T淋巴细胞发挥免疫抑制作用。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已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预后不良、缺乏有效治疗靶点,以PD-1/PD-L1为代表的免疫治疗策略在TNBC中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其中,抗PD-1和抗PD-L1单克隆抗体的临床研究为转移性TNBC的治疗带来了突破。目前,多个抗PD-1和PD-L1的单克隆抗体及其与其他疗法的联合方案用于治疗TNBC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该文着重概述目前PD-1/PD-L1在TNBC预后预测和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基础或临床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1/程序性死亡-配体1 三阴性乳腺癌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RNA-375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晨 虞佩 +2 位作者 李济宇 楼谷音 奚文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86-1589,共4页
目的探讨微RNA-375(miRNA-375)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效应。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62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miRNA-375的表达,分析miRNA-375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 目的探讨微RNA-375(miRNA-375)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效应。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62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miRNA-375的表达,分析miRNA-375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和乳腺纤维腺瘤细胞株MCF-10A中miRNA-375的表达进行检测;将miRNA-375前体转染MDA-MB-231,CCK-8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侵袭力的变化。结果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miRNA-375表达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miRNA-375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和是否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P<0.001)。与MCF-10A比较,MDA-MB-231中miRNA-375的表达显著降低(P=0.021)。miRNA-375前体转染后,MDA-MB-231内miRNA-375表达显著上调,细胞增殖能力和侵袭力减弱。结论三阴性乳腺癌组织和MDA-MB-231中miRNA-375的表达下调。miRNA-375对三阴性乳腺癌发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微RNA-375 侵袭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FU节拍化疗策略优化及调节胃癌免疫微环境的体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金玲 周尘飞 +6 位作者 奚文崎 施敏 耿梅 赵丽琴 蔡劬 蒋劲松 张俊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96-605,共10页
背景与目的: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是胃癌化疗的骨架药物,传统大剂量5-FU常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及耐药。低剂量5-FU节拍化疗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可明显降低药物毒性,但何种给药节拍可达到最佳抗肿瘤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 背景与目的: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是胃癌化疗的骨架药物,传统大剂量5-FU常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及耐药。低剂量5-FU节拍化疗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可明显降低药物毒性,但何种给药节拍可达到最佳抗肿瘤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索5-FU的最佳节拍化疗模式,并研究其对胃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建立SGC-7901胃癌细胞系的BALB/c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成瘤后随机分成4组:最大耐受剂量(maximum tolerated dose,MTD)组、每日节拍化疗(daily metronomic chemotherapy,MET-qd)组、隔日节拍化疗(every other day metronomic chemotherapy,MET-qod)组和每周2次节拍化疗(twice-weekly metronomic chemotherapy,MET-biw)组。21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治疗期间观测裸小鼠的一般状况,每周称重并测量瘤体,绘制肿瘤生长曲线。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裸小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s,CEP),瘤体及脾脏内浸润的B细胞、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TAM)、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瘤体内CD11c和CD163蛋白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裸小鼠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和IL-12的表达。采用白细胞计数及H-E染色等评价肝、肺、肾和心脏毒性。结果:5-FU的3种节拍化疗模式均显示出与MTD组类似的抑制裸小鼠移植瘤生长效应,其中MET-qod组的抗肿瘤效应最明显(P<0.05)。与MTD组(45.3%±4.3%)相比,5-FU的3种节拍化疗模式均可明显降低裸小鼠外周血的CEP数量,其中MET-qd组降低最明显(14.8%±3.8%)。外周血中VEGF在MET-qod组中下降最明显(P<0.001),而在MET-biw组中则明显升高(P<0.001)。PDGF的表达与VEGF趋势基本一致。5-FU的3种节拍化疗模式与MTD组相比均可导致裸小鼠脾脏和瘤体内浸润的M1与M2型TAM比值增加,MET-qod组中该比值增加最显著(脾脏1.78±0.21 vs 1.19±0.07;瘤体0.57±0.11 vs 0.14±0.09;P<0.001)。外周血中代表M2型TAM的IL-10在MET-qod中的表达量最少(P<0.001),代表M1型TAM的IL-12则相对高表达(P<0.001)。与节拍化疗组相比,MTD组裸小鼠体重减轻、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绝对值明显减少(P<0.001),而3个节拍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TD组裸小鼠的肺间质明显增厚和慢性炎症改变,类似表现在节拍化疗组中未见。结论:在不同的5-FU给药模式中,MET-qod节拍给药方式显示出最佳的抗肿瘤效应,且不增加不良反应。除抗血管生成外,还可通过调节TAM极化发挥抑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尿嘧啶 节拍化疗 胃癌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抗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海燕 张凤春 林玉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18-1621,共4页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以198例初诊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基本临床特征、免疫学亚型、CD5、Bcl-2、Ki-67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确定相关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161例行免疫学亚型检测,非生发中...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以198例初诊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基本临床特征、免疫学亚型、CD5、Bcl-2、Ki-67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确定相关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161例行免疫学亚型检测,非生发中心样B细胞(non-GCB)型发病率(67.08%)显著高于生发中心样B细胞(GCB)型(32.92%)。134例行Bcl-2检测,阳性表达率为73.88%。84例行CD5检测,阳性表达率为19.05%。165例行Ki-67检测,其中有92.73%的患者Ki-67表达>50%。GCB型与non-GCB型患者在相关临床特征及肿瘤细胞CD5、Bcl-2、Ki-67表达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B组症状、PS评分、临床分期、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国际预后指数(IPI)、免疫学亚型、CD5及是否应用利妥昔单抗均影响DLBCL患者的生存时间。PS评分、IPI、免疫学亚型、是否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是影响DLBCL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DLBCL肿瘤细胞来源与临床特征无相关性;PS评分、IPI、免疫学亚型及是否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是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