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造影肝脏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对≤3 cm肝细胞癌和肝脏其他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1
作者 郑丽丽 林艳艳 +2 位作者 杜奕岩 詹维伟 任新平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4,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肝脏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2017版(LI-RADS v2017)对最大径≤3 cm的肝细胞癌(HCC)和肝脏其他恶性肿瘤(OM)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总院及无锡分院行CEU...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肝脏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2017版(LI-RADS v2017)对最大径≤3 cm的肝细胞癌(HCC)和肝脏其他恶性肿瘤(OM)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总院及无锡分院行CEUS检查、病灶最大径≤3 cm且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肝脏恶性肿瘤的126例患者(163个病灶)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163个病灶中,HCC 133个,OM 30个。分析病灶的CEUS特征,根据美国放射学院CEUS LI-RADS v2017对病灶进行分类,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各CEUS征象及分类标准对HCC和OM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HCC组与OM组病灶动脉期增强特征、廓清时间和廓清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HCC组分类结果以LR-3(20个,15.04%)、LR-4(25个,18.80%)、LR-5(82个,61.65%)为主,OM组分类结果以LR-M(28个,93.33%)为主。CEUS征象中,延迟廓清诊断HCC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33%(28/30)和98.06%(101/103),早期廓清诊断OM的灵敏度为93.33%(28/30)。CEUSLI-RADS v2017分类中,LR-5和LR-4/5诊断HCC的灵敏度分别为61.65%(82/133)和80.45%(107/133),特异度均为93.33%(28/3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62%(82/84)和98.17%(107/109),LR-4/5诊断HCC的灵敏度高于LR-5(P=0.001);LR-M诊断OM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33%(28/30)和95.49%(127/133)。结论CEUS LI-RADS v2017对最大径≤3 cm的HCC与OM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但LR-5对HCC的诊断灵敏度较低,LR-4/5可提高对HCC的诊断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癌 恶性肿瘤 超声造影 肝脏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化湿养胃方治疗脾虚湿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Hp阳性患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莹 章宸一瑜 靳兰洁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讨健脾化湿养胃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脾虚湿阻型)的疗效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该院(门诊诊治)收治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脾虚湿阻型)”患... 目的探讨健脾化湿养胃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脾虚湿阻型)的疗效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该院(门诊诊治)收治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脾虚湿阻型)”患者120例,据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中药联合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15 d),中药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健脾化湿养胃方治疗(28 d)。治疗后,评估病患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病患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Hp转阴率和血清胃肠激素[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I),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Ⅱ,PG-Ⅱ),胃泌素-17(gastrin-17,GAS-17),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变化情况;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药联合组治疗和有效率和Hp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GⅠ、GAS-17值均升高,中医证候积分、PGⅡ、ET-1、IL-8、TNF-α、IL-23值均降低;且中药联合组PGⅠ、GAS-17值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PGⅡ、ET-1、IL-8、TNF-α、IL-23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患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湿养胃方可以促进Hp转阴,改善胃功能和胃黏膜病理情况,进而有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脾虚湿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证候积分 幽门螺杆菌 转阴率 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肾脏乏血供肿瘤良恶性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冯梅晶 任新平 +4 位作者 李军建 郑丽丽 张璐 詹维伟 杜奕岩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04-1309,共6页
目的 分析肾脏乏血供肿瘤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探讨2种方法联合应用在肾脏乏血供肿瘤良恶性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13日至2022年10月26日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及其无锡分院经术后病理确诊、穿... 目的 分析肾脏乏血供肿瘤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探讨2种方法联合应用在肾脏乏血供肿瘤良恶性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13日至2022年10月26日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及其无锡分院经术后病理确诊、穿刺活检病理诊断或CT/MRI增强并长期随访证实的99例患者的104个肾脏乏血供肿瘤[包括76个良性病灶(良性组)和28个恶性病灶(恶性组)]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资料。通过常规超声观察病灶的位置、大小、内部回声、形态、病灶内部及周边血供情况,通过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灌注方式、消退方式、灌注均匀性及有无环状增强征象。以病理结果或CT/MRI增强并长期随访证实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特征对肾脏乏血供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间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灶的内部回声、造影剂消退方式和环状增强征象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恶性组多为男性患者(78.6%,22/28),年龄较大[(58.29±11.76)岁],病灶多为低回声(64.3%,18/28),超声造影以快退为主(60.7%,17/28);良性组多为女性患者(55.3%,42/76),年龄较小[(50.64±14.88)岁],病灶多为高回声(64.5%,49/76),超声造影以同退为主(56.6%,43/76)。超声造影表现为环状增强的3个(10.7%,3/28)病灶均为恶性。环状增强+低回声对肾脏乏血供肿瘤良恶性的诊断准确度(82.7%)、特异度(88.2%)较高,环状增强+低回声+快退的诊断灵敏度(85.7%)和阴性预测值(92.3%)较高。结论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肾脏乏血供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环状增强对诊断肾脏乏血供恶性肿瘤具有高度特异性,但当这一征象并不显著而常规超声表现为低回声或超声造影表现为快退者,应高度警惕恶性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 肾肿瘤 乏血供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度胃癌研究和诊疗新进展 被引量:46
4
作者 蒋金玲 周尘飞 +3 位作者 王超 赵丽琴 吴珺玮 张俊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3-314,共12页
胃癌是中国高发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5年相对生存率在40%左右,具有早诊率低、肿瘤负荷大、异质性强和患者预后差等特点。近20年,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个体化精准决策成为公认的有效提升胃癌综合治疗效果的措施。在抗肿瘤药物治疗方面,... 胃癌是中国高发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5年相对生存率在40%左右,具有早诊率低、肿瘤负荷大、异质性强和患者预后差等特点。近20年,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个体化精准决策成为公认的有效提升胃癌综合治疗效果的措施。在抗肿瘤药物治疗方面,已逐渐从“千人一方”的简单循证模式逐渐过渡到“精准免疫治疗”模式。2022年,胃癌的基础、临床和转化研究领域均取得了若干进展,覆盖分子机制探索、诊断技术及治疗策略等,其中尤以临床转化、精准医疗和免疫治疗等为研究热点。靶向药物的研究主要聚焦在为数不多的热门靶点(如CLDN18.2、FGFR2b)。免疫治疗领域国产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逐渐崭露头角(RATIONALE 305研究),且更关注毒性的降低(Moonlight研究)及治疗新模式的探索(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如LEAP-015临床研究、免疫治疗联合放疗如Neo-PLANET临床研究)。本文对2022年度胃癌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更深入开展临床转化研究及临床实践的方案制订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发病机制 基础研究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LI-RADS在慢性肝病患者肝局灶性病变恶性风险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7
5
作者 夏蜀珺 郑丽丽 +1 位作者 詹维伟 任新平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26-532,共7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肝脏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LI-RADS)在慢性肝病患者肝局灶性病变恶性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肝脏超声造影检查的具有肝细胞癌(HCC)高危因素的15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肝脏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LI-RADS)在慢性肝病患者肝局灶性病变恶性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肝脏超声造影检查的具有肝细胞癌(HCC)高危因素的151例肝局灶性病变患者的197枚结节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美国放射学院(ACR)LI-RADS(2017版)标准对结节进行超声造影LI-RADS分级。目标病灶的诊断均经组织病理或CT/MRI增强检查并随访确定。利用诊断试验公式计算超声造影LI-RADS分类标准诊断肝脏恶性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结果197枚结节中恶性病灶126枚、良性病灶71枚。超声造影LI-RADS诊断LR-1类结节12枚、LR-2类24枚、LR-3类39枚、LR-4类14枚、LR-5类90枚、LR-M类18枚。以LR-5类为HCC诊断标准时,其诊断HCC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77.57%(83/107)、92.22%(83/90)、92.22%(83/90)、77.57%(83/107)、84.26%(166/197);以LR-4+5类为HCC诊断标准时,其诊断HCC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86.92%(93/107)、87.78%(79/90)、89.42%(93/104)、84.95%(79/93)、87.31%(172/197);2个标准的诊断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R-M类诊断肝脏非HCC恶性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73.68%(14/19)、97.75%(174/178)、77.78%(14/18)、97.21%(174/179)及95.43%(188/197)。结论超声造影LI-RADS为肝脏超声造影的标准化评估提供了参考标准,对HCC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对肝脏非HCC恶性病灶也有较高的诊断特异度和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 肝脏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 肝细胞癌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结合Bosniak分级预测肾脏囊性病灶良恶性风险分层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任新平 詹维伟 +1 位作者 郑丽丽 林艳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40-845,共6页
目的探讨参照Bosniak分级CT标准更新版(2019版)的超声造影CT-Bosniak分级标准及超声造影RJ-Bosniak分级标准在预测肾脏囊性病灶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0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及其无锡分院... 目的探讨参照Bosniak分级CT标准更新版(2019版)的超声造影CT-Bosniak分级标准及超声造影RJ-Bosniak分级标准在预测肾脏囊性病灶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0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及其无锡分院超声科进行超声造影检查的316例患者的347枚肾脏囊性病灶的超声造影声像图。参照2019版Bosniak分级CT标准和瑞金医院标准分别对超声造影声像图进行Bosniak分级,其中参照CT标准者定义为超声造影CT-Bosniak标准,按照瑞金医院临床实践经验总结所定分级标准定义为超声造影RJ-Bosniak分级标准。所有的入组病例最终由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学及增强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随访证实。采用四格表计算2种超声造影Bosniak分级标准对肾脏囊性病灶良恶性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等。结果以手术或穿刺活检所得病理结果及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347枚肾脏囊性病灶中良性病灶308枚,恶性病灶39枚。347枚病灶中超声造影CT-Bosniak分级Ⅰ级198枚,Ⅱ级45枚,ⅡF级50枚,Ⅲ级26枚,Ⅳ级28枚;超声造影RJ-Bosniak分级Ⅰ级198枚,Ⅱ级28枚,ⅡF级66枚,Ⅲ级28枚,Ⅳ级27枚。以BosniakⅢ级和Ⅳ级为恶性诊断标准,超声造影CT-Bosniak分级和RJ-Bosniak分级正确诊断良、恶性病灶分别290枚、36枚和292枚、38枚,判断肾囊性恶性病灶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95%(326/347)和95.10%(330/347)、92.31%(36/39)和97.44%(38/39)、94.16%(290/308)和94.81%(292/308)、66.67%(36/54)和70.37%(38/54)、98.98%(290/293)和99.66%(292/293)。该2种分级标准的诊断结果均与金标准结果高度一致(Kappa值分别为0.74和0.79)。结论超声造影Bosniak分级标准对肾脏囊性病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瑞金医院所用的Bosniak分级标准使用简单、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肾脏囊性病灶 超声造影检查 BOSNIAK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FU节拍化疗策略优化及调节胃癌免疫微环境的体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蒋金玲 周尘飞 +6 位作者 奚文崎 施敏 耿梅 赵丽琴 蔡劬 蒋劲松 张俊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96-605,共10页
背景与目的: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是胃癌化疗的骨架药物,传统大剂量5-FU常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及耐药。低剂量5-FU节拍化疗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可明显降低药物毒性,但何种给药节拍可达到最佳抗肿瘤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 背景与目的: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是胃癌化疗的骨架药物,传统大剂量5-FU常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及耐药。低剂量5-FU节拍化疗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可明显降低药物毒性,但何种给药节拍可达到最佳抗肿瘤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索5-FU的最佳节拍化疗模式,并研究其对胃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建立SGC-7901胃癌细胞系的BALB/c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成瘤后随机分成4组:最大耐受剂量(maximum tolerated dose,MTD)组、每日节拍化疗(daily metronomic chemotherapy,MET-qd)组、隔日节拍化疗(every other day metronomic chemotherapy,MET-qod)组和每周2次节拍化疗(twice-weekly metronomic chemotherapy,MET-biw)组。21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治疗期间观测裸小鼠的一般状况,每周称重并测量瘤体,绘制肿瘤生长曲线。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裸小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s,CEP),瘤体及脾脏内浸润的B细胞、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TAM)、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瘤体内CD11c和CD163蛋白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裸小鼠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和IL-12的表达。采用白细胞计数及H-E染色等评价肝、肺、肾和心脏毒性。结果:5-FU的3种节拍化疗模式均显示出与MTD组类似的抑制裸小鼠移植瘤生长效应,其中MET-qod组的抗肿瘤效应最明显(P<0.05)。与MTD组(45.3%±4.3%)相比,5-FU的3种节拍化疗模式均可明显降低裸小鼠外周血的CEP数量,其中MET-qd组降低最明显(14.8%±3.8%)。外周血中VEGF在MET-qod组中下降最明显(P<0.001),而在MET-biw组中则明显升高(P<0.001)。PDGF的表达与VEGF趋势基本一致。5-FU的3种节拍化疗模式与MTD组相比均可导致裸小鼠脾脏和瘤体内浸润的M1与M2型TAM比值增加,MET-qod组中该比值增加最显著(脾脏1.78±0.21 vs 1.19±0.07;瘤体0.57±0.11 vs 0.14±0.09;P<0.001)。外周血中代表M2型TAM的IL-10在MET-qod中的表达量最少(P<0.001),代表M1型TAM的IL-12则相对高表达(P<0.001)。与节拍化疗组相比,MTD组裸小鼠体重减轻、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绝对值明显减少(P<0.001),而3个节拍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TD组裸小鼠的肺间质明显增厚和慢性炎症改变,类似表现在节拍化疗组中未见。结论:在不同的5-FU给药模式中,MET-qod节拍给药方式显示出最佳的抗肿瘤效应,且不增加不良反应。除抗血管生成外,还可通过调节TAM极化发挥抑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尿嘧啶 节拍化疗 胃癌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抗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色扮演在老年期痴呆患者研究伙伴教育中的应用
8
作者 朱圆 王洁 +3 位作者 陈思文 何玉婷 余小萍 王海丽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53-857,共5页
目的:探讨角色扮演教育模式提升老年期痴呆患者研究伙伴对痴呆疾病认知的效果。方法:采用临床便利抽样对50名老年期痴呆患者研究伙伴进行每周1次、为期6周的角色扮演教育,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培训前后老年期痴呆患者研究伙伴关于痴呆知... 目的:探讨角色扮演教育模式提升老年期痴呆患者研究伙伴对痴呆疾病认知的效果。方法:采用临床便利抽样对50名老年期痴呆患者研究伙伴进行每周1次、为期6周的角色扮演教育,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培训前后老年期痴呆患者研究伙伴关于痴呆知识掌握情况以及照护态度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培训后老年期痴呆患者研究伙伴的痴呆知识评估量表得分(25.58±4.56)高于培训前(17.54±2.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后痴呆态度量表得分(109.84±10.82)高于培训前(104.74±11.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色扮演能有效促进老年期痴呆患者研究伙伴了解患者疾病知识并理解患者的行为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色扮演 研究伙伴 老年期痴呆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超声结合超声造影对肾透明细胞癌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9
作者 郑丽丽 任新平 +1 位作者 詹维伟 林艳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09-616,共8页
目的研究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图表现,探讨2种检查方法联合使用在鉴别ccRCC与RAM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病理学确诊或增强CT或MRI检查及随访确诊的86例ccRCC患者88枚病灶和31例RAML... 目的研究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图表现,探讨2种检查方法联合使用在鉴别ccRCC与RAM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病理学确诊或增强CT或MRI检查及随访确诊的86例ccRCC患者88枚病灶和31例RAML患者38枚病灶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常规超声观察肿瘤的大小、回声、边界、有无彩色血流信号等,超声造影观察指标包括灌注与消退方式、灌注强度、灌注均匀性、周边环状增强等,分析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声像图特征对ccRCC与RAML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ccRCC与RAML病灶的回声水平、血供分布、灌注方式、灌注强度、灌注均匀性及周边环状增强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cRCC以低回声(78.41%,69/88)、富血供(53.41%,47/88)、快进(95.45%,84/88)、高灌注(93.18%,82/88)和不均匀灌注(71.59%,63/88)为主,周边环状增强较常见(34.09%,30/88);而RAML病灶以非低回声(86.84%,33/38)、乏血供(68.42%,26/38)、低灌注(65.79%,25/38)、均匀灌注(84.21%,32/38)为主,快进和慢进各占50.00%(19/38),周边环状增强少见(10.53%,4/38)。常规超声结合超声造影对低回声组ccRCC与RAML鉴别诊断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均优于常规超声(准确度89.19%vs 59.46%,灵敏度89.86%vs 57.97%;P均<0.01),对非低回声组ccRCC与RAML鉴别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均优于常规超声(准确度78.85%vs 55.77%,灵敏度84.21%vs 36.84%,阴性预测值89.29%vs 64.71%;P均<0.05)。结论常规超声结合超声造影对ccRCC与RAML的鉴别诊断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但部分表现不典型的病灶仍需结合其他检查资料进行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透明细胞癌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术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后出血量测评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海丽 莫鹤凤 蔡蕾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5-107,共3页
介绍目测法、客观量化法以及依据生化指标和症状体征参数等方法在评估产后出血量过程中的应用,并分析上述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点和局限性,以期为优化产后出血量测评方法的应用提供更多思路。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出血量测评 目测法 客观法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骨密度异常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丽梅 刘丽娜 李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45-1248,共4页
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肾脏内科常见疾病,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治疗干预,治疗期间常伴有不同程度骨代谢异常,出现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异常变化。在众多的骨代谢指标中以骨密度水平降低最为常见,骨密度的降低会导致CKD患... 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肾脏内科常见疾病,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治疗干预,治疗期间常伴有不同程度骨代谢异常,出现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异常变化。在众多的骨代谢指标中以骨密度水平降低最为常见,骨密度的降低会导致CKD患者出现骨质疏松甚至发生骨折的风险。CKD患者出现骨折后会增加治疗难度、治疗费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因此对CKD患者治疗期间进行骨密度监测,判断骨折发生风险,对于CKD疾病的治疗进程和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为此,本文对CKD患者治疗期间骨密度变化情况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降低CKD患者治疗期间的骨密度异常发生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骨代谢异常 骨密度 发生原因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上皮内病变的诊断及挖空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阴慧慧 梁婷婷 +5 位作者 李小江 陆翠敏 李坤 胡想想 王朝夫 李传应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4-88,共5页
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位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首。子宫颈活检作为子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手段,是子宫颈癌诊断的金标准,由于每个病理医师的诊断水平和经验不同,在没有使用辅助手段检测的情况下,子宫颈活检中上皮内病变的诊断重复性... 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位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首。子宫颈活检作为子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手段,是子宫颈癌诊断的金标准,由于每个病理医师的诊断水平和经验不同,在没有使用辅助手段检测的情况下,子宫颈活检中上皮内病变的诊断重复性较低,尤其是鳞状上皮低度病变的判断更加混乱。按照WHO(2020)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的标准,挖空细胞的出现符合鳞状上皮低度病变/挖空细胞变,正确辨认挖空细胞显得尤为重要。该文现从阐述上皮内透亮细胞评分的方法、鳞状上皮内病变的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挖空细胞及子宫颈上皮内病变的研究进展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上皮内病变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挖空细胞 透亮细胞评分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羟化酶缺乏症青春期患儿治疗期指标监测
13
作者 徐德 陆文丽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53-458,共6页
目的监测21羟化酶缺乏(21-OHD)青春期患儿激素水平,筛选特异性较高的指标。方法回顾分析21-OHD青春期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雄性化程度及骨龄将患儿分为控制较佳组和控制不佳组,对比两组间体质指数(BMI)、氢化可的松药物剂量及类固醇激... 目的监测21羟化酶缺乏(21-OHD)青春期患儿激素水平,筛选特异性较高的指标。方法回顾分析21-OHD青春期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雄性化程度及骨龄将患儿分为控制较佳组和控制不佳组,对比两组间体质指数(BMI)、氢化可的松药物剂量及类固醇激素水平的差异;使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定义控制不佳的截断值。结果共纳入21-OHD患儿43例,青春发育平均年龄(8.1±2.1)岁(3.3~12.9岁)。其中,单纯男性化型(SV)男性14例、女性16例;失盐型(SW)男性8例、女性5例。不论男性还是女性,控制不佳组的17-羟孕酮(17-OH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雄烯二酮(AD)、AD/睾酮(T)水平均高于控制较佳组;女性控制不佳组的T水平也高于控制较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17-OHP联合AD/T的诊断价值最高(AUC,男性为0.907、女性为0.814);男性17-OHP截断值为14.88 ng/mL、AD/T为4.17时,灵敏度为0.824,特异度为0.889;女性17-OHP截断值27.23 ng/mL、AD/T为4.63时,灵敏度为0.848,特异度为0.646。结论在青春期,17-OHP联合AD/T作为替代治疗的监测具有一定价值,但不同分型及不同性别患者的类固醇激素水平及AD/T比值不同,因此需个体化调整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羟化酶缺乏 青春期 监测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