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5-2014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2
1
作者 陈越 倪语星 孙景勇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95-705,共11页
目的了解上海端金医院最近10年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按统ー方案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CLSI 2014年版标准判断結果。结果10年共收集临床分离菌44 74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4 066株,占31.4%,革兰... 目的了解上海端金医院最近10年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按统ー方案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CLSI 2014年版标准判断結果。结果10年共收集临床分离菌44 74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4 066株,占31.4%,革兰阴性菌30 678株,占68.6%。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和MRCNS)的平均检出率分别为62.9%和74.7%。MRSA和MRCNS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其他测试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MSSA和MSCNS)。MRSA中有70.3%的菌株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敏感;MRCNS中有90.8%的菌株对利福平敏感。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对绝大多数所测试抗菌药物(替考拉宁除外)的耐药率均显著低于屎肠球菌。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总耐药率≤6.5%。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2.0%和52.3%。结论细菌耐药率仍呈局部增长趋势,多重耐药和广泛耐药菌株对临床构成严重威胁,应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有效的感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性监测 药物敏感性试验 广泛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年上海瑞金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60
2
作者 孙景勇 倪语星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44-247,共4页
目的了解2005年我院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和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我院临床分离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并对肠杆菌科细菌进行ESBL检测,按CLSI2005年标准判定药敏结果,用WHO-NET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目的了解2005年我院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和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我院临床分离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并对肠杆菌科细菌进行ESBL检测,按CLSI2005年标准判定药敏结果,用WHO-NET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05年我院共分离细菌396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448株,占61.8%,革兰阳性球菌1512株,占38.2%。大肠埃希菌和金葡菌分别占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的首位。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中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39.5%、35.8%和6.6%。32.2%鲍曼不动杆菌和10.1%铜绿假单胞菌为泛耐药株(只对多黏菌素敏感);葡萄球菌属中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69.0%和80.4%;从肠球菌属中检出1株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结论从我院住院患者分离的细菌耐药性比较严重,应该加强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革兰阳性球菌 革兰阴性杆菌 细菌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内高黏液性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分布、毒力基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7
3
作者 田李均 王晓丽 +3 位作者 肖淑珍 孙景勇 刘嘉琳 瞿洪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了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黏液性肺炎克雷伯杆菌(hv KP)的流行分布、耐药性、毒力基因特点及检出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9月—2016年3月由住院患者各种标本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作为实验菌株。... 目的·了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黏液性肺炎克雷伯杆菌(hv KP)的流行分布、耐药性、毒力基因特点及检出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9月—2016年3月由住院患者各种标本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作为实验菌株。拉丝试验阳性的菌株确定为hv KP,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相关荚膜血清型及毒力基因。回顾性分析检出hv K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研究期间临床标本分离的不重复肺炎克雷伯菌共872株,其中hv KP 128株,检出率为14.7%。脓肿液标本检出率最高,为44.1%(15/34)。hv KP中呼吸道标本构成比最高,达70.3%(90/128)。②hv KP整体耐药性不高,但是出现2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③hv KP荚膜血清型以K1型和K2型为主,其中K1型占31.3%(40/128),K2型占32.0%(41/128)。95.2%(20/21)的K57型hv KP来自呼吸道标本。所有hv KP均含fi m H、wab G和ure A基因,p-Rmp A和p-Rmp A2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91.4%(117/128)和82.8%(106/128)。kfu BC和all S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41.4%(53/128)和27.3%(35/128),与K1型相关。不同标本类型间荚膜血清型及毒力基因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检出hv KP的患者中28.9%(37/128)合并糖尿病,44.5%(57/128)合并肿瘤或者使用过长时间的免疫抑制剂。引起明确临床感染者占60.9%(78/128),其中社区获得性感染占47.4%(37/78)。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医院获得性感染组和社区获得性感染组菌株的荚膜分型及毒力基因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金医院hv KP检出率不高,主要为呼吸道标本,存在一定比例的呼吸道定植。荚膜血清型以K1型和K2型为主,K57型主要见于呼吸道标本。荚膜血清型和毒力基因与标本类型、是否感染及感染来源无明显相关性。hv KP感染逐步由社区获得向医院获得转变,值得临床医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高黏液性 毒力基因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易患因素病原学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宁 程齐俭 +9 位作者 韩立中 李敏 黄绍光 倪语星 奚峰 郭雪君 周新 沈策 周龙女 张伯膺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339-343,共5页
目的本研究对上海地区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病原菌和临床结局进行前瞻性研究,探讨上海地区HAP的临床特点、易患因素、病原菌的耐药状况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收集2007年11月-2009年12月上海市7所大型... 目的本研究对上海地区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病原菌和临床结局进行前瞻性研究,探讨上海地区HAP的临床特点、易患因素、病原菌的耐药状况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收集2007年11月-2009年12月上海市7所大型综合性医院住院并确诊为HA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微生物学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本组共收集HAP 204例,患者平均年龄(68±17)岁,70岁以上患者占58.3%。患者的基础疾病有脑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腹腔手术后等。20.6%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死率15.7%。心率增快、动脉血pH值下降、低氧、高血糖、血清尿素氮增高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与患者存活率降低相关。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4.9%,MRSA检出率为65.4%,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的MRSA。结论高龄、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是HAP易患因素,并发感染性休克者预后差;常见HAP病原菌包括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金葡菌,MRSA约占6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肺炎 病原菌 耐药性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交叉感染的防控效果和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黄洁 顾秋莹 +4 位作者 李梅玲 李磊 武钧 倪语星 瞿洪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15-1319,共5页
目的评估降阶梯防控策略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控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交叉感染的效果,分析菌株特点和定植/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2013年8月—2014年7月收治的所有患者实施动态... 目的评估降阶梯防控策略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控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交叉感染的效果,分析菌株特点和定植/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2013年8月—2014年7月收治的所有患者实施动态细菌学监测和降阶梯防控措施,分析防控效果、菌株特点和临床参数。结果共检出49株MDRAB,对各类抗菌药物均高度耐药,其中定植菌32株(占65.3%),感染菌17株(占34.7%);MDRAB整体检出率与重症监护病房内获得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01);MDRAB定植/感染患者的入科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率、入科APACHEⅡ评分与休克、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急性肾损伤及机械通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MDRAB定植/感染患者(P<0.05),但MDRAB定植与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难以通过高危因素分析预测MDRAB的感染,但通过高危因素分级,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内开展降阶梯防控策略,仍可以有效地控制耐药菌的播散,降低重症监护病房内MDRAB的交叉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 防控 定植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杆菌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主要类型和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31
6
作者 张芳芳 王晓丽 +2 位作者 瞿洪平 倪语星 孙景勇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21-525,共5页
目的了解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CRE)中碳青霉烯酶的主要类型及流行情况。方法收集上海瑞金医院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对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药敏纸片抑菌圈直径≤22 mm的CRE共114株,采用PCR方法扩增常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 目的了解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CRE)中碳青霉烯酶的主要类型及流行情况。方法收集上海瑞金医院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对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药敏纸片抑菌圈直径≤22 mm的CRE共114株,采用PCR方法扩增常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blaKPC、blaIMP、blaOXA-48、blaVIM、blaNDM)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所有菌株均进行了质粒接合试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KPC-2检测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114株CRE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肠杆菌属细菌为主,其中98株产碳青霉烯酶,以KPC-2酶为主要类型(78/98)、其次为IMP-4酶(15/98),IMP-8酶(2/98),1株肺炎克雷伯菌同时携带有blaKPC-2和blaIMP-4基因,还发现4株产NDM-1酶的菌株,未见OXA-48酶及VIM酶阳性菌株。21株(21.4%,21/98)CRE菌株转移接合试验成功。PFGE结果显示49株blaKPC-2阳性肺炎克雷伯菌共分为12个型,其中34株属于同一谱型(type A)。CRE菌株主要分离自ICU,共39株,其次为普外科14株,血液科11株,呼吸科9株,其余科室共41株。结论本次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所产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型以blaKPC-2为主,其次为blaIMP-4,并发现4株blaNDM-1阳性CRE菌株,产KPC-2酶的肺炎克雷伯菌在外科ICU、呼吸科及胸外科等科室间存在克隆株的流行传播,应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科 碳青霉烯酶 质粒接合试验 脉冲场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古霉素对医院获得性肺炎中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晓丽 刘嘉琳 +4 位作者 孙景勇 谭若铭 李梅玲 尹建永 瞿洪平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88-392,共5页
目的研究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中万古霉素对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布、MIC值与预后的关系以及高MIC值MRSA菌株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应用万古霉素治疗的MRSA HAP,采用E试验法测定MRSA菌株的MIC值,分析比较... 目的研究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中万古霉素对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布、MIC值与预后的关系以及高MIC值MRSA菌株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应用万古霉素治疗的MRSA HAP,采用E试验法测定MRSA菌株的MIC值,分析比较不同MIC值菌株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82例,43例(52.4%)MRSA菌株具有较高的MIC值;在基础疾病状态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情况下,低MIC值和高MIC值患者万古霉素应用7 d后病原菌未清除率分别为15.4%和37.2%(P=0.026);万古霉素应用3 d后临床治疗无效率分别为25.6%和44.2%(P=0.079);28 d内肺炎复发率分别为5.7%和20.5%(P=0.129);万古霉素治疗前90 d内MRSA感染史与高MIC值MRSA感染发生明显相关(P=0.033)。结论高MIC值MRSA HAP患者万古霉素应用3 d后临床治疗无效率、7 d后病原菌未清除率及28 d内肺炎复发率高于低MIC值患者,万古霉素治疗前90 d内有MRSA感染史是HAP中高MIC值MRSA菌株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最低抑菌浓度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医院获得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志贺菌耐药性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朱东安 孙景勇 范惠清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志贺菌的耐药特征,明确其所携带ESBLs的基因型。方法用K-B纸片扩散法对收集到的216株临床分离的志贺菌进行耐药性检测和ESBLs确证试验;采用接合试验了解耐药性是否由质粒介导;用CTX-M通用引物对产ESBLs的菌株的耐药基...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志贺菌的耐药特征,明确其所携带ESBLs的基因型。方法用K-B纸片扩散法对收集到的216株临床分离的志贺菌进行耐药性检测和ESBLs确证试验;采用接合试验了解耐药性是否由质粒介导;用CTX-M通用引物对产ESBLs的菌株的耐药基因进行PCR扩增。结果药敏结果显示志贺菌对萘啶酸、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敏感率均低于50%,对头孢噻肟的敏感率为81.5%,ESBLs的检出率为18.5%(40/216),其中87.5%(35/40)的ES-BLs接合试验阳性。PCR扩增显示CTX-M基因阳性率为90%(36/40),序列分析证实其型别主要为CTX-M-14(20/40)、CTX-M-15(13/40)和CTX-M-3(3/40)。结论上海地区志贺菌呈多重耐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性有增高趋势。上海地区志贺菌所携带ESBLs的基因型主要为CTX-M-14、CTX-M-15和CTX-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贺菌 耐药性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平莫匹罗星耐药MRSA体外生物膜形成能力及相关基因检测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庆中 韩立中 +2 位作者 孙景勇 李彬 倪语星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76-280,共5页
目的了解高水平莫匹罗星耐药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uH MRSA)体外生物膜形成能力及介导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的分布。方法对分离自上海和浙江省温州地区5所教学医院的803株临床分离MRSA进行莫匹罗星纸片扩散法检测最低抑菌浓度(MIC),mupA基... 目的了解高水平莫匹罗星耐药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uH MRSA)体外生物膜形成能力及介导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的分布。方法对分离自上海和浙江省温州地区5所教学医院的803株临床分离MRSA进行莫匹罗星纸片扩散法检测最低抑菌浓度(MIC),mupA基因PCR扩增筛选MuH MRSA,分光光度计检测MuH MRSA菌株体外生物膜的形成能力,PCR扩增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icaA、icaD、agr、sarA、sasG、bap和ccpA)。结果共筛选出53株MuH MRSA,其中仅5株(9.4%,5/53)具有体外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基因检测显示,icaD和agr基因存在于全部MuH MRSA菌株中,而icaA、sarA、sasG和ccpA基因则分别存在于83.0%、86.8%、84.9%和92.5%的菌株中,仅有1株细菌携带bap基因。结论大部分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广泛分布于MuH MRSA菌株中,但仅agr基因可能是该类菌株体外生物膜形成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莫匹罗星耐药 甲氧西林耐药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物膜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噻利对临床常见细菌体外抗菌活性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宏斌 杨启文 +29 位作者 徐英春 陈民钧 赵颖 王贺 胡云建 倪语星 孙景勇 杨青 孔海深 何林 吴伟元 叶惠芬 杨银梅 季萍 朱震宏 任健康 张利侠 孙自镛 朱旭慧 童明庆 赵旺胜 梅亚宁 刘勇 张智洁 段琼 李丹 刘蓬蓬 王晶 韩丽霞 胡大春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56-263,共8页
目的评价头孢噻利和其他抗菌药物对临床常见革兰阴性、阳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2008年15所教学医院收集的849株非重复的临床分离菌株。菌株经中心实验室复核后,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头孢噻利等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结果... 目的评价头孢噻利和其他抗菌药物对临床常见革兰阴性、阳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2008年15所教学医院收集的849株非重复的临床分离菌株。菌株经中心实验室复核后,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头孢噻利等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结果非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以及弗劳地柠檬酸杆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黏质沙雷菌、普通变形杆菌对头孢噻利的敏感率为62.9%~100%,头孢噻利对这些菌的MIC50为0.016~4 mg/L;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对头孢噻利的敏感率为32.4%~54.5%,头孢噻利对这些菌的MIC50为8~32 mg/L。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噻利的敏感率为54.5%,本品对其的MIC50为4 mg/L,铜绿假单胞菌对本品的敏感率为45.5%,本品对其MIC50为16 mg/L,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本品的敏感性较差。MSSA对头孢噻利的敏感率为100%,本品对其的MIC50为1 mg/L,MRSA对本品的敏感率为17.1%,本品的MIC50为16 mg/L。PSSP、PISP和PRSP对本品的敏感率分别为87.2%、40.5%和51.6%,该药对上述菌株的MIC50分别为0.016、4和1 mg/L,优于头孢吡肟。结论头孢噻利对大部分肠杆菌科细菌保持很高的体外抗菌活性,优于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头孢噻利对革兰阳性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优于头孢吡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噻利 药敏试验 最低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杆菌科细菌中PER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基因检测及遗传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谢潋滟 王晓丽 +2 位作者 张芳芳 陈越 孙景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4-499,共6页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中产PER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类型,探讨其流行病学特征及可能的耐药传播机制。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4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标本分离到的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和头孢吡肟...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中产PER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类型,探讨其流行病学特征及可能的耐药传播机制。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4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标本分离到的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和头孢吡肟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共254株,应用PCR技术扩增PER基因并测序确定基因型;对PER阳性菌株进行接合试验,同时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扩增PER基因上下游序列。结果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中共检出14株携带PER基因,包括PER-1和PER-4两种类型。仅2株奇异变形杆菌接合成功,接合质粒属于Inc A/C型质粒。9株PER阳性奇异变形杆菌PFGE共分为7个型别。最常见的肠杆菌科细菌基因环境为ISCR1-blaPER-gst-abct,2株产PER-1型ESBLs的奇异变形杆菌基因环境为ISPa12-blaPER-gst-like-ISPa13。结论 PER基因可存在于多种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中。PER基因上游环境多以ISCR1结构为主,该结构在国内PER基因的流行扩散中可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PER 肠杆菌科细菌 质粒 基因环境 ISCR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及防控指南 被引量:18
12
作者 曾玫 夏君 +29 位作者 宗志勇 施毅 倪语星 胡付品 陈轶坚 卓超 胡必杰 吕晓菊 李家斌 刘正印 张菁 杨文杰 杨帆 杨启文 周华 李昕 王建华 黎毅敏 任建安 陈佰义 陈德昌 吴安华 管向东 瞿介明 吴德沛 黄晓军 邱海波 徐英春 俞云松 王明贵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51,共17页
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CRGNB)的广泛播散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CRGNB临床分离株通常呈现广泛耐药或全耐药,对其感染的抗菌治疗方案有限、死亡率高。由感染病临床诊疗、临床微生物、临床药理、医院感染控制及指南方法学等多... 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CRGNB)的广泛播散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CRGNB临床分离株通常呈现广泛耐药或全耐药,对其感染的抗菌治疗方案有限、死亡率高。由感染病临床诊疗、临床微生物、临床药理、医院感染控制及指南方法学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指南制定小组,根据现有科学证据制定了本临床实践指南,以解答有关CRGNB检测、抗菌治疗及感染预防控制的系列临床优先问题。本指南聚焦于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从当前临床实践的角度提出16个临床问题,采用人群、干预、对照及预后(population,intervention,comparator,outcomes,PICO)格式转换为研究问题,全面收集和综合分析相关研究证据。采用推荐的分级、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方法评估相应干预措施的证据体质量、效益及风险,从而制定推荐意见或建议。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及系统评价获得的结果被优先用于治疗相关临床问题的推荐证据。在缺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情况下,观察性研究、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被考虑作为补充证据。推荐意见分为强推荐或弱推荐(有条件推荐)。结合中国的临床实践经验,本指南同时提出实施建议,便于指南推荐意见的临床实施。本指南对耐药菌感染诊疗相关的临床医师等多学科专业人员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耐药 耐药菌感染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抗菌治疗 临床实践指南 临床分离株 观察性研究 临床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2
13
作者 肖淑珍 徐桂婷 +3 位作者 方洁 褚海青 韩立中 倪语星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46-449,共4页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06—2010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计算各类药物的使用强度;同时采用K-B法检测同期住...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06—2010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计算各类药物的使用强度;同时采用K-B法检测同期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分离自住院患者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受试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仅对阿米卡星、碳青霉烯类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的耐药率相对较低。临床上氟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强度呈正相关(r均=0.975,P均<0.05)。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的耐药率与这些药物的使用强度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象严重,需引起重视,经验治疗时可选择阿米卡星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类药物,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抗菌药物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徐正鹏 王粟 +2 位作者 糜琛蓉 韩立中 王文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2-296,共5页
目的·调查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株产生及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烧伤患者送检标本的分离菌株,采用VITEK 2 Comp... 目的·调查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株产生及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烧伤患者送检标本的分离菌株,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和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统计送检标本类型、菌种类型及主要致病菌的药敏结果。通过χ2检验对比2016—2017年与前期研究中2013—2014年主要病原菌的检出率及耐药率的变化。结果·共检出病原菌1 053株,其中73.88%为创面来源;检出革兰阴性杆菌609株(57.83%)、革兰阳性球菌422株(40.08%)、真菌9株(0.85%)。革兰阴性杆菌最常检出为肺炎克雷伯菌(218株,20.70%),显著高于2013—2014年的检出率(114株,10.72%)(P=0.000);革兰阳性球菌最常检出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10株,19.94%),亦显著高于2013—2014年的检出率(200株,18.81%)(P=0.009)。肺炎克雷伯菌仅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磷霉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低于60%,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的耐药率则高于90%,且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明显高于2013—2014年的统计结果(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94.63%),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率为10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59.05%,与2013—2014年的检出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2)。结论·烧伤感染分离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且多重耐药性严重;管理干预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控制耐药现象,及时定期监测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仍是控制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病原菌 流行病学 耐药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细菌感染的菌谱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黄洁 孙景勇 +3 位作者 毛恩强 刘伟 秦帅 汤耀卿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72-376,共5页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感染菌的菌群变化和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外科重症监护病房163例SAP患者腹腔内胰腺与胰腺周围采集的病原菌菌群和耐药性变化。结果共检出病原菌253株...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感染菌的菌群变化和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外科重症监护病房163例SAP患者腹腔内胰腺与胰腺周围采集的病原菌菌群和耐药性变化。结果共检出病原菌25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97株,占77.9%,革兰阳性菌56株,占22.1%。所有检出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所占比率最高,以不发酵糖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别占19.8%、13.4%和9.9%,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显著增加,并出现多重耐药和泛耐药菌株;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所占比率分别为13.8%和13.0%,其产ESBLs株分别占45.7%和30.3%,并呈逐年上升趋势;革兰阳性菌比率较低,但肠球菌在胆道感染中所占比率较高(31.8%);常见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保持高敏感性。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细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不发酵糖菌感染率和耐药率均明显上升,胆道阳性菌感染也有增加趋势,这些都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4种常见革兰阴性病原菌耐药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27
16
作者 姚屹瑾 方洁 +1 位作者 孙景勇 时国朝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5-318,共4页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4种临床常见革兰阴性病原菌耐药性的影响,为临床科学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2004—2016年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美罗培南)平均每日每百张床位的用药频...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4种临床常见革兰阴性病原菌耐药性的影响,为临床科学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2004—2016年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美罗培南)平均每日每百张床位的用药频度(DDDs)及同期常见革兰阴性病原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白菌和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采用SPSS 17.0版统计软件对药物用量与耐药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白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的使用强度呈显著正相关;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的使用强度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日益严重的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白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问题与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大量使用密切相关,临床医师应科学合理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减少或防止耐药性细菌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碳青霉烯类 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 病原菌 常见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6年间鲍曼不动杆菌药物敏感率变迁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肖淑珍 糜琛蓉 +2 位作者 韩立中 陈旭 倪语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药物敏感率变迁,分析其耐药性发展趋势,为临床用药和感染控制提供依据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1年12月在该院临床微生物科分离得到并有药敏结果的鲍曼不动杆菌共2 397株,分析鲍曼不动...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药物敏感率变迁,分析其耐药性发展趋势,为临床用药和感染控制提供依据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1年12月在该院临床微生物科分离得到并有药敏结果的鲍曼不动杆菌共2 397株,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在各科室的分布情况。K-B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对13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率。结果连续6年间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分布无明显变化,主要分布于烧伤科、心胸外科、普外科、呼吸科、血液科和老年科等科室;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呈整体下降趋势。门诊及内科分离的菌株对三代头孢、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的敏感率相对较高,而急诊、外科和重症监护病房(ICU)分离的菌株敏感率相对较低。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逐年降低,需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不同科室分离的细菌耐药谱不一致,临床医师需根据细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同时还应加强医院感染监控,减少耐药菌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 感染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阿培南等3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体外抗菌活性 被引量:29
18
作者 刘文静 王瑶 +8 位作者 刘勇 赵旺盛 孙自镛 倪语星 孙宏莉 徐英春 谢秀丽 王辉 陈民钧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468-471,共4页
目的测定比阿培南等3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2008—2009年5所教学医院分离的临床非重复菌株426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比阿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对上述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用WHONET5.4软件分析结果。结果 3... 目的测定比阿培南等3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2008—2009年5所教学医院分离的临床非重复菌株426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比阿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对上述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用WHONET5.4软件分析结果。结果 3种抗生素对所检测的肠杆菌科细菌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敏感率均>93%,其中对非产ESBLs和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敏感率均为100%。比阿培南对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除MIC50与几何均数介于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之间,其他指标均与亚胺培南相同。铜绿假单胞菌对比阿培南耐药率仅为12.8%,低于亚胺培南(31.9%)和美罗培南(17%),但中介率较高(19.1%)。对鲍曼不动杆菌,比阿培南和亚胺培南的体外抗菌活性相似。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3种抗生素的MIC90均≥256mg/L,几何均数范围为5~14mg/L。甲氧西林敏感的金葡菌对3种抗生素的敏感率均为100%,但比阿培南的MIC50、MIC90和几何均数均介于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之间:小于美罗培南而大于亚胺培南。结论比阿培南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体外抗菌活性相仿,对临床常见的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具有广谱杀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阿培南 碳青霉烯类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中国CHINET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74
19
作者 陈越 孙景勇 +30 位作者 倪语星 孙自镛 陈中举 胡志东 李金 徐英春 张小江 汪复 朱德妹 胡付品 蒋晓飞 胡云建 艾效曼 卓超 苏丹虹 褚云卓 田素飞 徐元宏 沈继录 张朝霞 季萍 俞云松 林洁 魏莲花 吴玲 张泓 孔菁 单斌 杜艳 王传清 王爱敏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9-203,共5页
目的:了解2012年中国不同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和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全国15所医院2012年临床分离的7270株铜绿假单胞菌按照统一方案,采用统一材料、方法(K‐B法或自动化仪器)和判断标准(CLS... 目的:了解2012年中国不同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和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全国15所医院2012年临床分离的7270株铜绿假单胞菌按照统一方案,采用统一材料、方法(K‐B法或自动化仪器)和判断标准(CLSI2013版),进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并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12年15所医院从临床标本中共分离7270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92.3%分离自住院患者,71.1%分离自呼吸道标本。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为13.5%。分离自门诊患者的菌株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7.5%~20.5%,分离自内科患者的菌株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8.7%~23.4%,分离自外科患者的菌株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12.2%~26.8%。分离自成人患者的菌株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13.5%~35.6%,而分离自儿童患者的菌株耐药率为12.9%~29.7%。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平均为1.11%。结论我国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但近年耐药性增长趋势稳定。分离自不同年龄、标本类型及科室的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相差较大,医疗机构应加强细菌耐药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铜绿假单胞菌 细菌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年中国CHINET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76
20
作者 孙景勇 倪语星 +23 位作者 汪复 朱德妹 胡付品 阮斐怡 胡云健 艾效曼 孙自镛 简翠 徐英春 孙宏莉 俞云松 杨青 苏丹虹 卓超 王传清 薛建昌 贾蓓 黄文祥 张泓 李万华 魏莲花 吴玲 季萍 张朝霞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了解2007年我国不同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和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全国12所教学医院临床分离的3988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2007年标准判定药敏结果,并用WHONET ... 目的了解2007年我国不同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和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全国12所教学医院临床分离的3988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2007年标准判定药敏结果,并用WHONET 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07年12所医院从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3988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94.3%自住院患者中分离,76.2%的菌株分离自呼吸道标本。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为18.7%,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20%。上海华山医院的临床分离株除头孢哌酮-舒巴坦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30%,北京医院除对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外,对其他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39%,上海儿科医院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10%,甘肃省人民医院除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外,对其他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10%。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为3.2%。结论我国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仍处于较高水平,不同医院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相差较大,应加强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控制医院耐药菌感染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铜绿假单胞菌 细菌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