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多家三甲医院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淋巴瘤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励菁菁 朱琦 +6 位作者 王椿 胡炯 陈芳源 施菊妹 郝思国 刘澎 俞夜花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9-204,216,共7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淋巴瘤患者致病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现状,为临床有效控制感染和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12家三甲医院血液科收治的粒缺伴发热淋巴瘤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特...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淋巴瘤患者致病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现状,为临床有效控制感染和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12家三甲医院血液科收治的粒缺伴发热淋巴瘤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特点。结果 108株临床分离菌中革兰阴性(G^-)菌67株,占62.04%;革兰阳性(G^+)菌41株,占37.96%。G^-菌中肠杆菌科细菌最多,占全部致病菌的34.26%(37株);G^+菌中葡萄球菌属最多,占全部致病菌的24.07%(26株)。所有致病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分布最多,共60株,占所有标本的55.56%,其次为伤口分泌物19株(17.59%)、导管12株(11.11%)、血液10株(9.26%)、其他标本7株(6.48%)。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出的菌株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居多,伤口标本则为产酸克雷伯杆菌,导管以大肠埃希菌多见,而血液标本则以葡萄球菌感染为主。G^+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菌素及庆大霉素类抗生素均不同程度耐药,但对磷霉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敏感度可达92.9%~100%。G^-菌对部分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之外,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抗生素均较敏感。结论粒缺伴发热淋巴瘤患者致病菌仍以G^-菌为主,分布较为广泛,多药耐药情况严重。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仍可作为G^+菌感染的经验性用药;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等可作为G^-菌感染的用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中性粒细胞减少 发热 细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粒细胞缺乏伴肺部感染血液病患者呼吸道分离细菌及耐药性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志超 朱骏 +21 位作者 王椿 胡炯 毛原飞 陈芳源 朱坚轶 刘澎 顾史洋 施菊妹 刘银梅 梁爱斌 丁懿 侯健 何海燕 刘立根 谢英华 朱琦 俞夜花 姚永华 陈蔚 许惠利 韩秀华 郝思国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25-1031,共7页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肺部感染血液病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检出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上海市12所医院血液科粒缺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菌株的临床资料、药敏结果,分...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肺部感染血液病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检出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上海市12所医院血液科粒缺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菌株的临床资料、药敏结果,分析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数据,比较不同原发疾病病原菌分布之间的差异。结果共分离病原菌62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38株(22.2%),革兰阴性菌485株(77.8%),非发酵菌占革兰阴性菌的60.2%(292株)。淋巴瘤患者标本中分离革兰阳性菌构成比(35.0%)高于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居前5位的细菌分别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04株,16.7%)、肺炎克雷伯菌(88株,14.1%)、鲍曼不动杆菌(62株,10.0%)、铜绿假单胞菌(56株,9.0%)、金黄色葡萄球菌(48株,7.7%)。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率>98%,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4.3%、8.9%,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敏感率>90%,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低于1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71.4%,未发现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粒缺伴肺部感染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菌株以革兰阴性菌占多数,其中非发酵菌占50%以上,细菌耐药率整体低于CHINET全国医院大样本监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缺乏 发热 肺部感染 细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预后预测模型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3
作者 赵洁 姜言 +5 位作者 刘嘉榆 刘睿 厉嘉琪 黄方 万江波 郝思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9-795,共7页
目的:探索一种能更好预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新的预测模型,并对其临床价值进行验证。方法:收集并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血液科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34例初治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影响患者预后... 目的:探索一种能更好预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新的预测模型,并对其临床价值进行验证。方法:收集并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血液科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34例初治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建立新的预后预测模型并验证其临床应用潜能。结果:本研究所建立的新模型中,基于患者初治年龄、白蛋白水平、Hans分型、AnnArbor分期、BCL2表达等情况预测PFS,较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具有更高的疾病进展风险的预测性能(AUC:0.788vs0.620,P<0.001);而基于患者初治年龄、白蛋白水平、LDH水平、BCL2与MUM1蛋白表达等预测OS,较IPI评分也具有更高的死亡风险的预测性能(AUC:0.817vs0.624,P<0.00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新的预后模型较IPI评分系统对DLBCL患者的生存具有更高的预后预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临床特征 免疫表型 预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7基因修饰的白血病细胞外泌体的抗白血病效应
4
作者 张涤凡 王明慧 +3 位作者 赵洁 万江波 黄方 郝思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9-137,共9页
目的·探究高表达B7分子(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的白血病细胞外泌体在荷瘤小鼠中的免疫治疗效应。方法·L1210白血病细胞株转染含有CD80和CD86基因的慢病毒载体,从而获得高表达CD80和CD86分子的白血病细胞,分离其培养上清液获... 目的·探究高表达B7分子(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的白血病细胞外泌体在荷瘤小鼠中的免疫治疗效应。方法·L1210白血病细胞株转染含有CD80和CD86基因的慢病毒载体,从而获得高表达CD80和CD86分子的白血病细胞,分离其培养上清液获得高表达CD80和CD86分子的外泌体LEX-8086。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电镜)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LEX-8086的生物学特征。建立DBA/2-白血病荷瘤小鼠模型,将荷瘤小鼠分为LEX-8086组和PBS组,LEX-8086组分别在肿瘤细胞接种后7 d和12 d尾静脉注射LEX-8086500μL(150μg/mL),PBS组同时注射等体积PBS;观察2组小鼠的体质量、肿瘤体积、肿瘤质量及生存期差异。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2组小鼠脾脏和淋巴结免疫细胞的变化特点。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2组小鼠脾脏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的表达情况。结果·从高表达CD80和CD86分子的L1210细胞上清液中分离获得LEX-8086,透射电镜显示为直径约100 nm的盘状囊泡结构,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其表达外泌体特异性标志物。动物实验结果显示,LEX-8086组较PBS组,体质量无明显改变,肿瘤体积和肿瘤相对质量比均显著下降且生存期显著延长(均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LEX-8086组淋巴结、脾脏内自然杀伤细胞比例、CD4^(+)T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均P<0.05),而CD8^(+)T细胞仅在淋巴结内显著升高(P=0.012)。此外,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LEX-8086组小鼠脾脏中M1型巨噬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03),M2型巨噬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Western blotting和qPCR同样显示,LEX-8086组小鼠脾脏中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高表达的白血病细胞外泌体能够诱导一定的治疗性抗白血病效应,该效应可能是通过提高NK细胞、M1型巨噬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比例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外泌体 共刺激分子 基因修饰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NK细胞亚群变化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顾科峰 陈琳军 +2 位作者 邓晓辉 李志超 郝思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2154-2157,共4页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NK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多参数检测法检测分析了20例急性白血病、18例淋巴瘤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NK细胞亚群及其表面受体NKG2D表达的变化特点。并选取22例健康体...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NK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多参数检测法检测分析了20例急性白血病、18例淋巴瘤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NK细胞亚群及其表面受体NKG2D表达的变化特点。并选取2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急性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患者治疗前外周血NK细胞比例、NK细胞亚群中CD56dim比例及其NKG2D表达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CD56bright比例则明显上升(P<0.05)。化疗缓解后,急性白血病及淋巴瘤患者的外周血NK细胞比例、NK细胞亚群中CD56dim比例及其NKG2D表达率均较化疗前明显升高并恢复至正常,CD56bright比例则明显下降(P<0.05)。结论:化疗前后恶性血液肿瘤患者外周血NK细胞亚群有明显变化,尤其是化疗前CD56dim比例明显下降同时其表面NKG2D受体表达也明显降低,提示恶性血液肿瘤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的不足,而且这种变化随着疾病治疗的缓解而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恶性血液肿瘤患者NK细胞亚群这种变化特点有助于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同时也为在治疗过程中以及缓解后加强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恶性淋巴瘤 NK细胞亚群 NKG2D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移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6
作者 马立元 郝思国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32-737,共6页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唯一治疗手段,但常因难以获得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相合的造血干细胞而受到限制。脐血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可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干细胞来源。它具有实物冻存...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唯一治疗手段,但常因难以获得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相合的造血干细胞而受到限制。脐血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可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干细胞来源。它具有实物冻存、应用方便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较轻等优点。近年来,应用脐血移植成功地治疗恶性血液肿瘤的报道愈来愈多,脐血移植的基础研究也获得了较大的进步。现就脐血移植的应用现状、研究进展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脐血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脐血 恶性血液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与血小板聚集率和D-二聚体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0
7
作者 周熙琳 梁辉 黄洁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59-462,467,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TEG)各项参数与血小板聚集率(PAgT)和D-二聚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为轻度急性脑梗死组(n=41)、中度急性脑梗死组(n=35)和重度急性脑梗死组(n=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TEG)各项参数与血小板聚集率(PAgT)和D-二聚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为轻度急性脑梗死组(n=41)、中度急性脑梗死组(n=35)和重度急性脑梗死组(n=26);并以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TEG参数(包括R值、K值、α角、MA值、CI值)、PAgT和D-二聚体水平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组患者的R值和K值明显缩短,α角、MA值和CI值明显增大,D-二聚体和PAgT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度和轻度脑梗死组比较,重度脑梗死组患者的TEG参数、D-二聚体及PAg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脑梗死组比较,中度脑梗死组TEG参数和PAgT水平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D-二聚体和PAgT水平与α角、MA值、CI值呈显著正相关,与R值和K值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TEG参数与D-二聚体和PAgT水平存在较强的相关性,TEG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严重程度评价以及高凝状态监测中均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聚集率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4
8
作者 黄方 郝思国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46-550,共5页
目的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8例初诊AML患者及76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17年版)》... 目的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8例初诊AML患者及76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17年版)》对AML患者进行预后危险度分层,将患者分为高危组(20例)和非高危组(48例)。经标准化学治疗方案治疗后对AML患者进行疗效评价。采集AML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结果AM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细胞比例、CD4^+细胞比例及CD4^+/CD8^+细胞比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非高危AML患者比较,高危AM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细胞比例、CD4^+细胞比例及CD4^+/CD8^+细胞比值均降低(P均<0.05),Treg细胞比例升高(P<0.05)。与未获得完全缓解的AML患者(27例)比较,获得完全缓解的AML患者(41例)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细胞比例、CD4^+细胞比例及CD4^+/CD8^+细胞比值均升高(P均<0.05),Treg细胞比例降低(P<0.05)。结论观察AML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8^+细胞比值变化有助于监测AML患者的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样白血病 T淋巴细胞 细胞免疫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化疗后继发急性髓性/自然杀伤细胞白血病1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4
9
作者 邓晓辉 卞锦国 +1 位作者 严云 梁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706-708,共3页
目的:加深对急性髓性/自然杀伤细胞白血病(myeloid/natural killercell acute leukemia,MY/NKAL)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乳腺癌化疗后继发MY/NKAL,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例MY/NKAL在形态、组织化学染色、免疫分型上类似于急性早幼粒细... 目的:加深对急性髓性/自然杀伤细胞白血病(myeloid/natural killercell acute leukemia,MY/NKAL)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乳腺癌化疗后继发MY/NKAL,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例MY/NKAL在形态、组织化学染色、免疫分型上类似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变异型,胞浆内可见细小的嗜苯胺蓝颗粒,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同时表达髓系(CD33,CD13,MPO)和NK细胞(CD56)相关抗原,CD16(-),HLA-DR(-),两次染色体检查均见复杂异常核型,但未见t(15;17)、PML/RARα基因。临床上有浸润症状(淋巴结肿大、皮肤结节性浸润),全反式维甲酸及三氧化二砷治疗无效,HA方案化疗有一定疗效。患者最终因严重心衰、肺部感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死亡。结论:MY/NKA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白血病,极易误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变异型,但两者具有不同的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特征。正确鉴别两者,对于选择何种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粒细胞 急性杀伤细胞 天然 白血病 继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罗替尼治疗难治性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高扬 姜霁峰 +4 位作者 刘传绪 张文皓 朱杨 马玉杰 陶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6-201,共6页
目的·观察安罗替尼用于治疗难治性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NKTC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招募于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门诊就诊的经病理检查确诊为NKTCL,表... 目的·观察安罗替尼用于治疗难治性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NKTC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招募于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门诊就诊的经病理检查确诊为NKTCL,表现为门冬酰胺酶耐药,且具有可测量/可评估病灶和一定器官功能储备的患者纳入研究;患者接受安罗替尼单药(12 mg/d)或安罗替尼(10 mg/d)联合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单克隆抗体(单抗)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者不能耐受不良反应,根据Lugano 2014标准评估治疗应答。不良反应按照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4.03版进行分级评估。Kaplan-Meier法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共12例患者纳入研究,中位年龄44岁,其中男性9例;6例患者接受安罗替尼单药治疗,6例患者接受安罗替尼联合PD-1单抗治疗。所有受试者均出现了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3级不良反应为高血压(2例)和低钠血症(1例),无非预期的不良反应。50.0%的患者获得客观应答,安罗替尼单药的应答率为33.3%,安罗替尼联合PD-1单抗的应答率为66.7%。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期为3.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3.0个月。接受安罗替尼单药治疗患者的中位OS为2.8个月,接受安罗替尼联合PD-1单抗治疗患者的中位OS为8.0个月;应答患者的中位OS为8.0个月,无应答患者的中位OS仅2.8个月。结论·安罗替尼可能是一个治疗难治性NKTCL的潜在药物,且与PD-1单抗具有潜在协同增效作用;该药整体安全性良好,患者普遍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 安罗替尼 程序性死亡蛋白-1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疫苗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方 郝思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967-2970,共4页
抗肿瘤疫苗是利用含有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 specific antigen,TSA)或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 antigen,TAA)的肿瘤细胞、胞外体(exosomes,EXO)、多肽及核酸序列等诱发患者自身特异性免疫应答,克服免疫抑制状态,从而抑制肿... 抗肿瘤疫苗是利用含有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 specific antigen,TSA)或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 antigen,TAA)的肿瘤细胞、胞外体(exosomes,EXO)、多肽及核酸序列等诱发患者自身特异性免疫应答,克服免疫抑制状态,从而抑制肿瘤生长甚至清除肿瘤的主动免疫治疗方法。其优势在于特异性抗肿瘤效应强,安全性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疫苗 肿瘤特异性抗原 免疫原性 特异性免疫应答 疫苗接种 病毒载体疫苗 多肽疫苗 抗肿瘤效应 抗原特异性 肿瘤相关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调节性T细胞(Tr1)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被引量:6
12
作者 姚烨 郝思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2-444,共3页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在体内担负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是诱导针对自身以及外来抗原产生外周免疫耐受的关键调节细胞。大量研究结果表明,Treg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炎症性疾病、肿瘤以及移植免疫等免疫调节方面...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在体内担负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是诱导针对自身以及外来抗原产生外周免疫耐受的关键调节细胞。大量研究结果表明,Treg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炎症性疾病、肿瘤以及移植免疫等免疫调节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愈来愈受到广泛地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调节T细胞 IL-10 树突状细胞 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洁 姜言 郝思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82-1288,共7页
目的·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临床特点和预后危险因素,评估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及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对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 目的·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临床特点和预后危险因素,评估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及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对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血液科2015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60例经病理及免疫分型初次确诊的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疗效与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评估挽救性ASCT对患者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对中期评估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的高危患者,评估ASCT及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对其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初治年龄>60岁(P=0.005)、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3~5分(P=0.032)、低白蛋白水平(P=0.001)及贫血(P=0.007)患者的近期疗效不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初治年龄>60岁(HR=2.788,95%CI 1.575~4.936,P=0.000),non-GCB亚型(HR=2.230,95%CI 1.150~4.324,P=0.018),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HR=2.064,95%CI 1.006~4.234,P=0.048),低白蛋白水平(HR=2.052,95%CI1.169~3.602,P=0.012)是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初治年龄>60岁(HR=2.269,95%CI 1.060~4.860,P=0.035),IPI评分3~5分(HR=2.557,95%CI 1.132~5.778,P=0.024)作为独立因素影响患者OS。对于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挽救性ASCT能显著改善其预后,是患者死亡事件的保护性因素(P=0.030)。对于化学治疗后中期评估达到CR的高危患者,巩固性ASCT及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者至随访终点尚未出现死亡事件,但并未延长患者OS(P>0.05)。结论·挽救性ASCT能显著延长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OS,但巩固性ASCT及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并不能延长高危DLBCL患者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临床特征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受体T细胞比例对HLA-半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梁辉 翁霞 邓晓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研究移植物和受体的T细胞比例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的关系。方法①实验研究40对小鼠(受体SD小鼠和供体Wistar小鼠)按移植物和受体的T细胞1∶1、2∶1和4∶1比例和对照组分为4组进行移植,并观察移植后GVHD的发生和程度。②临床研... 目的研究移植物和受体的T细胞比例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的关系。方法①实验研究40对小鼠(受体SD小鼠和供体Wistar小鼠)按移植物和受体的T细胞1∶1、2∶1和4∶1比例和对照组分为4组进行移植,并观察移植后GVHD的发生和程度。②临床研究中5例9~18岁患者进行HLA-半相合异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4例进行CD34+细胞分选,并计算移植物和受体循环血中T细胞绝对值,按2∶1比例输入;另1例进行常规异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实验发现4组小鼠,1∶1和2∶1组的GVHD最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4∶1组的GVH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中1例常规方法移植者出现超急性重度GVHD,死于并发间质性肺炎;其余4例仅出现轻度急性GVHD,1例在+155d时死于多发性神经根炎,3例病人移植成功,且均无病生存3年以上。结论移植物内T细胞与受体循环血内的T细胞绝对值之比介于1∶1和2∶1之间较为合适;临床按此比例进行移植,尤其对于HLA部分不相合或半相合的单倍体移植,可获得更好的抗肿瘤效果和较轻的GV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供-受体T细胞比例 HLA-半相合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小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细胞来源胞外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敏DC的抗白血病效应 被引量:1
15
作者 姚烨 王椿 +3 位作者 沈畅 陈琳军 邓晓辉 郝思国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19,共7页
目的:探索白血病细胞来源的胞外体(leukemia cell-derived exosome,LEX)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敏DC的抗白血病免疫效应。方法:超速离心分离纯化BCR-ABL阳性的白血病K562细胞来源的胞外体(LEXK562),采用免疫电镜及Westernblotting检测LEXK56... 目的:探索白血病细胞来源的胞外体(leukemia cell-derived exosome,LEX)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敏DC的抗白血病免疫效应。方法:超速离心分离纯化BCR-ABL阳性的白血病K562细胞来源的胞外体(LEXK562),采用免疫电镜及Westernblotting检测LEXK562中热激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及BCR-ABL的表达,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检测LEXK562靶向结合DC的动力学,采用LDH释放法以及小鼠模型体内实验检测LEX及其致敏DC的抗白血病免疫效应。结果:与其他细胞来源的胞外体相似,K562细胞来源的胞外体LEXK562为直径50~100 nm的囊状结构,且表达K562细胞特异性的BCR-ABL和HSP70分子。LEXK562在体外可靶向结合DC,3~4 h到达高峰,并能在DC中稳定存在72 h以上。LEXK562致敏DC(DC/LEXK562)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可有效杀伤K562靶细胞,效靶比为50∶1时,其杀伤活性显著高于LEXK562诱导的CTL[(68.6±5.7)%vs(22.5±2.9)%,P<0.01];体内实验进一步证实,白血病L1210细胞来源的胞外体(LEXL1210)免疫后小鼠接种L1210细胞的成瘤率明显高于LEXL1210致敏DC(DC/LEXL1210)免疫小鼠的成瘤率[(54.17±8.33)%vs(16.67±4.18)%,P<0.05]。结论:LEX表达白血病细胞相关抗原,LEX体外可靶向结合DC,其致敏的DC能诱导更强的抗白血病免疫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细胞 K562细胞 L1210细胞 胞外体 树突状细胞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胞外囊泡免疫调节活性及其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洁 姜言 郝思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55-958,共4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因其自我更新、多向分化以及免疫调节等特性已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再生与修复工程、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以及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等方面。MSC释放的胞外囊泡(MSC-EV)通过作用于靶细胞,介导细胞间信息交流和传递,并激活...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因其自我更新、多向分化以及免疫调节等特性已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再生与修复工程、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以及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等方面。MSC释放的胞外囊泡(MSC-EV)通过作用于靶细胞,介导细胞间信息交流和传递,并激活相关的信号通路,调控细胞的功能和生物学行为。近年的研究发现MSC-EV具有其母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作为MSC的“使者”,尤其是在免疫调节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潜能。因此,MSC-EV被认为是治疗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和GVHD的潜在治疗工具,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对MSCEV的免疫调节活性和其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其未来临床应用的潜能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胞外囊泡 免疫调节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藤黄酸抗NK/T细胞淋巴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高扬 姜霁峰 +1 位作者 刘传绪 陶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38-743,共6页
目的·探讨藤黄酸(GA)对NK/T细胞淋巴瘤(NK/TCL)细胞株SNK-1、SNK-6和SNT-8诱导凋亡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GA处理SNK-1、SNK-6和SNT-8细胞株24 h,CCK-8法测定GA对细胞活力的影响;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 目的·探讨藤黄酸(GA)对NK/T细胞淋巴瘤(NK/TCL)细胞株SNK-1、SNK-6和SNT-8诱导凋亡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GA处理SNK-1、SNK-6和SNT-8细胞株24 h,CCK-8法测定GA对细胞活力的影响;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凋亡和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磷酸化的变化。结果·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GA对3株细胞活力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GA诱导3株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GA处理的细胞出现caspase-3和caspase-9的活化及PARP的剪切,且Bcl-xl表达下降。信号通路蛋白STAT3的磷酸化水平在SNK-1和SNT-8中显著下调,ERK1/2的磷酸化水平在SNK-1和SNK-6中显著下调。结论·GA对NK/TCL细胞株SNK-1、SNK-6和SNT-8有显著的诱导凋亡效应,抗凋亡蛋白Bcl-xl以及JAKs/STATs、MEK/MAPK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T细胞淋巴瘤 藤黄酸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梁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79-981,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儿童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门诊诊治8例儿童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儿,年龄10个月~12岁;6例患儿显示JAK2V617F突变,2例无突变;采...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儿童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门诊诊治8例儿童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儿,年龄10个月~12岁;6例患儿显示JAK2V617F突变,2例无突变;采用羟基脲或α干扰素治疗,均获得缓解。结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在儿童时期是罕见疾病,但有增多趋势;需要更多的病例比较JAK2V617F突变阳性和阴性患儿临床表现和预后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罕见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骨脂乙素诱导伊马替尼敏感和耐药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利利 王伟卫 +3 位作者 孙云 韦炜 徐含章 吴英理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09-1314,共6页
目的探讨补骨脂乙素对伊马替尼敏感和耐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伊马替尼敏感细胞株K562s和伊马替尼耐药细胞株K562r,以不同浓度(0、5、10、20、40μmol/L)补骨脂乙素(IBC)处理K562s和K562r细胞... 目的探讨补骨脂乙素对伊马替尼敏感和耐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伊马替尼敏感细胞株K562s和伊马替尼耐药细胞株K562r,以不同浓度(0、5、10、20、40μmol/L)补骨脂乙素(IBC)处理K562s和K562r细胞不同时间(0、24、48、72 h),锥虫蓝拒染法检测IBC对K562s和K562r细胞活性的影响,Annexin V/PI、Rh123/PI双染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锥虫蓝拒染法检测结果显示:IBC对K562s和K562r均有增殖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经[BC处理的K562s和K562r出现明显时间-剂量依赖性的凋亡及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经IBC处理的K562s和K562r细胞发生caspase-3活化和PARP-1的剪切。结论 IBC能够诱导K562s和K5621,细胞凋亡,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补骨脂乙素 细胞凋亡 线粒体跨膜电位 伊马替尼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瘤细胞胞外体生物学特性及其抗淋巴瘤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静 姚烨 +2 位作者 陈琳军 邓晓辉 郝思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302-2305,共4页
目的:研究淋巴瘤细胞胞外体(lymphoma cell-derived exosomes,LCEX)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探讨以胞外体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以Raji细胞株为淋巴瘤细胞模型,应用免疫电镜,Westernblot,共聚焦显微... 目的:研究淋巴瘤细胞胞外体(lymphoma cell-derived exosomes,LCEX)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探讨以胞外体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以Raji细胞株为淋巴瘤细胞模型,应用免疫电镜,Westernblot,共聚焦显微镜以及细胞毒杀伤实验等技术对其释放的LCEX的生物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淋巴瘤细胞同样也能释放胞外体,与其他肿瘤细胞相似,LCEX同样负载重要的免疫分子HSP70及ICAM-1分子。同时,LCEX能够在体外靶向结合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并能诱导抗原特异性的抗淋巴瘤效应。结论:淋巴瘤细胞同样能够释放胞外体,LCEX负载有淋巴瘤细胞的相关蛋白分子,有望成为淋巴瘤细胞抗原的重要来源之一,体外致敏DC能够诱导抗淋巴瘤免疫,在淋巴瘤免疫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细胞 胞外体 树突状细胞 抗淋巴瘤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