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细胞介素35和白细胞介素37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飞儿 张凤 +4 位作者 谈振宇 夏庆华 包士三 陶琨 董志恒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56-461,共6页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为世界第三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研究者认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5和(或)IL-37与CRC的发展有关,但其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探究IL-35和IL-37在CRC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分析IL-35...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为世界第三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研究者认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5和(或)IL-37与CRC的发展有关,但其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探究IL-35和IL-37在CRC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分析IL-35和IL-37与CR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2017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接受治疗的191例CRC患者手术病理蜡块的肿瘤组织,与其匹配的非癌组织是来源于同一患者的肠癌手术切缘蜡块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法将CRC患者的癌组织与非癌组织染色,并运用Image-Pro Plus将IHC染色阳性部分定量分析,结合随访结果,探讨癌组织与非癌组织中IL-35和IL-37的表达水平与CRC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与非癌组织相比,CRC组织中IL-35的表达量减少了50%(P<0.0001)。CRC组织中IL-37的表达量与非癌组织相比增加了40%(P=0.012)。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癌组织中IL-35(HR=0.39;95%CI:0.16~0.97;P=0.04)的表达水平是CR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IL-35和IL-37蛋白的表达水平可能与CRC的发展有关,IL-35的表达水平可能是CR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白细胞介素35 白细胞介素37 预后 多因素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剖标志及三维CT无创定位在亚厘米肺结节胸腔镜手术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郭清奎 郑敏 +8 位作者 徐烨 朱辰 钱文良 王宁 赵闻 尚鸣异 朱才松 马骏 杨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51-1752,共2页
近年来肺癌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居第一位,由于健康意识增强及体检采用胸部薄层高分辨CT检查,临床上被发现的直径在10mm或以下的小结节(亚厘米结节)或淡片状磨玻璃样改变(ground-glass opacity,GGO)的肺内小结节越来越多,由于呈GGO改变... 近年来肺癌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居第一位,由于健康意识增强及体检采用胸部薄层高分辨CT检查,临床上被发现的直径在10mm或以下的小结节(亚厘米结节)或淡片状磨玻璃样改变(ground-glass opacity,GGO)的肺内小结节越来越多,由于呈GGO改变的肺部病变或伴有实性成分的GGO或结节,其恶性比例甚至可以高达59%~73%,因此,对于可疑恶性的肺内小结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肺组织 解剖标志 肺段切除术 楔形切除术 肺叶切除术 胸腔镜手术 纵隔淋巴结 GGO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包膜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毅 刘伟 +1 位作者 杨军 杨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0期3645-3648,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包膜的CT表现,评价结节"包膜征"在CT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CT表现与病理特征。结果 24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良性病变198...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包膜的CT表现,评价结节"包膜征"在CT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CT表现与病理特征。结果 24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良性病变198例(包括腺瘤9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腺瘤8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3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腺瘤11例);恶性病变47例(包括乳头状癌23例,隐灶癌23例,髓样癌1例)。共87例出现"包膜征",良性75例,恶性12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CT表现在包膜厚度及包膜均匀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12和1.54,P>0.05),在包膜完整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77,P<0.01)。结论"包膜征"是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主要征象之一,单发结节且包膜不完整对提示恶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体层摄影扫描仪 X线计算机 甲状腺肿 结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发性结直肠癌DNA错配修复系统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4
作者 孙伟杰 徐莹 +4 位作者 杨静 褚以忞 杨大明 李吉 彭海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59-763,共5页
目的·探讨DNA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系统蛋白MLH1(mutL homolog1)、MSH2(mutS homolog2)、MSH6(mutS homolog6)和PMS2(postmeiotic segregation increased2)在散发性结直肠癌(sporadic colorectal carcinoma,SCRC)中的表... 目的·探讨DNA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系统蛋白MLH1(mutL homolog1)、MSH2(mutS homolog2)、MSH6(mutS homolog6)和PMS2(postmeiotic segregation increased2)在散发性结直肠癌(sporadic colorectal carcinoma,SCRC)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4月-2018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SCRC患者的癌组织样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符合标准的209例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样本中的MLH1、MSH2、MSH6、PMS2和p53蛋白,并对其中67例癌组织行荧光定量PCR检测KRAS癌基因突变情况。结果·209例患者的癌组织中,MLH1、MSH2、MSH6及PMS2蛋白缺失率分别为17.2%(36/209)、2.4%(5/209)、12.9%(27/209)、16.7%(35/209)。MMR系统蛋白总的缺失率为30.1%(63/209),在55岁以下、肿瘤位于右半结肠、肿瘤直径>6cm及黏液腺癌的SCRC患者中较高(均P<0.05)。p53基因突变患者的MLH1缺失率显著高于未突变患者(P=0.012),KRAS基因突变患者的MLH1缺失率显著低于未突变患者(P=0.044)。这些SCRC患者中,MLH1和PMS2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MMR系统蛋白缺失可能与SCRC患者年龄、肿瘤位置、肿瘤大小和病理组织分型相关,MLH1蛋白缺失可能与p53基因及KRAS基因的突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性结直肠癌 错配修复 MLH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发癫痫的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改玲 陶琨 +2 位作者 都爱莲 刘晓黎 梁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22-1326,共5页
目的·探讨伴发癫痫等神经系统异常的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nevoid basal cell carcinoma syndrome,NBCCS)一家系的临床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以癫痫发作为主要表现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神经内科就... 目的·探讨伴发癫痫等神经系统异常的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nevoid basal cell carcinoma syndrome,NBCCS)一家系的临床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以癫痫发作为主要表现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先证者的临床资料。取先证者切除的皮肤痣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取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外周血DNA行全外显子测序及家系内成员共分离验证。结果·根据NBCCS的临床诊断标准,先证者高度疑诊为患有NBCCS。先证者切除的皮肤痣H-E染色结果提示基底细胞癌的典型病理表现。基因测序结果明确该家系patched 1(PTCH1)基因20号外显子c.3364_3365del碱基杂合缺失突变。结论·PTCH1基因20号外显子c.3364_3365del碱基杂合缺失突变有可能是PTCH1基因突变的潜在热点,合并癫痫等神经系统表现为此突变型NBCCS的特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 PTCH1基因 突变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IL-38与CD4、CD8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袁柳红 陈飞儿 +4 位作者 谈振宇 张凤 赵一鸣 包士三 陶琨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1-536,共6页
目的探讨IL-38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组织中的表达与CD4、CD8表达的相关性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314例CRC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IL-38、CD4、CD8、IL-6、IL-10、IL-23和TGF-β的表达,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 目的探讨IL-38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组织中的表达与CD4、CD8表达的相关性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314例CRC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IL-38、CD4、CD8、IL-6、IL-10、IL-23和TGF-β的表达,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IL-38在癌组织(H score:166.7)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H score:194.4)(P<0.0001),且与组织分化呈正相关(P<0.0001),IL-38与CD8表达呈正相关(r=0.1154,P=0.0392),IL-38与CD4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0249,P=0.6499)。IL-38与IL-10(r=-0.1129,P=0.0394)、IL-23(r=-0.1126,P=0.0362)、TGF-β(r=-0.1618,P=0.003)表达呈负相关。IL-38和CD8双高表达的患者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IL-38和CD8单高表达或双低表达的患者(P=0.0363)。Cox多因素生存分析:IL-38与CD8双高表达是CRC患者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HR=0.175,95%CI:0.037~0.826,P=0.028)。结论IL-38和CD8+T细胞可能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影响CRC的进展,联合评估IL-38与CD8的表达是CRC患者术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IL-38 CD4 CD8 预后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