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饮食相关炎症指数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谭靖宇 张妍 +4 位作者 陈俊 杨丹妮 邹一鑫 杨万水 项永兵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4-414,共11页
饮食的炎症效应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饮食相关炎症指数作为探究饮食、炎症和肿瘤关系的方法学工具应运而生。本文复习了肿瘤流行病学相关研究文献,针对饮食相关炎症指数与消化系统常见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 饮食的炎症效应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饮食相关炎症指数作为探究饮食、炎症和肿瘤关系的方法学工具应运而生。本文复习了肿瘤流行病学相关研究文献,针对饮食相关炎症指数与消化系统常见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现有流行病学证据提示:促炎饮食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风险增加有关,其中与结直肠癌关联最强,其次是食管癌和胃癌,然后是胰腺癌,与肝癌的研究证据最少;食管癌的研究证据级别较低,胃癌的研究存在性别差异和混杂因素调整的问题,胰腺癌的研究结果存在异质性;针对目前研究进展和不足,未来可考虑开展前瞻性研究或人群队列研究,以及加强对肝癌等常见肿瘤的相关营养流行病学研究。本文可为消化系统肿瘤预防和控制中促进相关健康饮食行为的宣教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相关炎症指数 消化系统肿瘤 炎症 前瞻性研究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作为基因载体及动物体内分布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晓昱 梁晓飞 +2 位作者 朱明洁 孙彦明 段友容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95-498,共4页
基因疗法是治疗肿瘤的新手段[1-2]。但目前面临的主要障碍是缺乏合适的基因治疗载体[3-4]。由于病毒性基因载体存在导向性差、携带能力低、免疫原性和潜在致瘤性等缺点[5]。因此,针对其缺点研制非病毒载体近来成为研究的热点,主要包括... 基因疗法是治疗肿瘤的新手段[1-2]。但目前面临的主要障碍是缺乏合适的基因治疗载体[3-4]。由于病毒性基因载体存在导向性差、携带能力低、免疫原性和潜在致瘤性等缺点[5]。因此,针对其缺点研制非病毒载体近来成为研究的热点,主要包括真核细胞表达质粒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病毒载体 壳聚糖季铵盐 转染 体内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紫杉醇纳米诊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马静 沈鸣 +1 位作者 段友容 杜联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6-171,共6页
目的·以生物可降解聚乳酸乙醇酸-甲氧基聚乙二醇(PLGA-m PEG)为骨架,构建包载紫杉醇(PTX)的有机高分子超声纳米诊疗体,初步验证其在胰腺癌体表种植瘤的超声造影显像效果及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复乳法制备载PTX的PLGA-m ... 目的·以生物可降解聚乳酸乙醇酸-甲氧基聚乙二醇(PLGA-m PEG)为骨架,构建包载紫杉醇(PTX)的有机高分子超声纳米诊疗体,初步验证其在胰腺癌体表种植瘤的超声造影显像效果及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复乳法制备载PTX的PLGA-m PEG超声纳米诊疗体(PTX-NPs),并通过设计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考查指标,对制备条件进行优化,得出最佳工艺参数。超细微粒粒度/电位分析仪检测所构建的PTX-NPs平均粒径和电位,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检测纳米诊疗体大小、形态、分布、团聚等情况。检测PTX-NPs在体外和裸鼠胰腺癌体表种植瘤的超声造影显像。CCK-8试验检测PTX-NPs的体外抗肿瘤效果。结果·成功制备PTX-NPs,包封率和载药率分别为(91.32±3.25)%和(2.666±0.092)%。超声纳米诊疗体的平均粒径为(80.6±3.8)nm,电位为(-13.4±1.5)mv;TEM证实PTX-NPs呈球形、表面光滑、分布均匀、无明显团聚现象。PTX-NPs在体外和胰腺癌体表种植瘤的超声造影显像良好。CCK-8试验结果显示,该纳米诊疗体能显著降低细胞生存率,且同时给予超声照射(US)或超声靶向破坏微泡(UTMD)可进一步降低细胞生存率。结论·PTX-NPs在胰腺癌体表种植瘤的超声造影显像效果良好;在离体状态下,PTX-NPs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治疗效果,且US和UTMD能增强该纳米诊疗体的离体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纳米诊疗体 超声显像 胰腺癌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在人胚胎干细胞中探索ELABELA的潜在新受体
4
作者 周月 程晨 +5 位作者 郑恩霖 孟卓 王鉴 王青洁 何勇宁 孙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58-1264,共7页
目的·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hESC)中探索小分子多肽ELABELA(ELA)是否存在潜在的新受体。方法·收集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定向分化过程中不同天数(0~13 d)的细胞,检测其ELA及其受体... 目的·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hESC)中探索小分子多肽ELABELA(ELA)是否存在潜在的新受体。方法·收集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定向分化过程中不同天数(0~13 d)的细胞,检测其ELA及其受体APJ的动态表达水平。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定向分化过程中加入APJ抑制剂ML221,观察心肌细胞标志物MYH6、TnnT2及NKX2.5的mRNA表达水平是否发生变化。利用人胚肾悬浮细胞(HEK-293F)表达重组ELA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研究ELA发挥结合作用的区域在其C末端还是N末端,构建GFP序列分别插入ELA-32序列的C末端及N末端的2种重组质粒。利用Crispr/Cas 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ELA唯一已知受体APJ敲除的hESC并进行验证。在构建成功的敲除细胞系及正常细胞系中外源性加入2种GFP-ELA重组蛋白,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ELA是否能够进入细胞。结果·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定向分化过程中,在干细胞时期,ELA高表达而APJ低表达;ELA表达高峰在分化第6天而APJ表达高峰出现在分化第3天。外源性加入APJ抑制剂ML221后,MYH6、TnnT2及NKX2.5的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经过基因DNA测序及Western blotting验证,成功构建敲除APJ干细胞系。敲除APJ后,外源性加入ELA N端荧光蛋白,仍能够进入细胞内;而ELA C端荧光蛋白未出现荧光,表示ELA C端荧光蛋白不能进入细胞。结论·hESC中存在非APJ的ELA其他受体,ELA与受体发生结合的部位主要位于C末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胚胎干细胞 ELABELA APJ 基因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