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嗜黏蛋白阿克曼菌在肠道相关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蒋怡 江平 +1 位作者 张明明 房静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90-1497,共8页
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A.muciniphila)是人类肠道中的常见共生菌之一,可利用黏蛋白作为唯一的碳、氮来源,在肠道内定植和生长。肠道稳态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肠道功能发生紊乱与代谢疾病、免疫疾病、... 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A.muciniphila)是人类肠道中的常见共生菌之一,可利用黏蛋白作为唯一的碳、氮来源,在肠道内定植和生长。肠道稳态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肠道功能发生紊乱与代谢疾病、免疫疾病、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群是影响肠道健康的关键因素,作为肠道微生物的一员,A.muciniphila在肠道炎症、肠道肿瘤、受肠道紊乱影响的疾病(如肝病、代谢性疾病等)中的作用已被证实,且作用机制亦逐渐被阐明,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候选益生菌。该文针对A.muciniphila的特征、在肠道中的分布、与肠道相关疾病的关联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黏蛋白阿克曼菌 炎症 肿瘤 益生菌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和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邵雨琪 洪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881-887,共7页
结直肠癌作为全球发病和死亡居首位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与肠道菌群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肠道菌群可以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调节包括新陈代谢和免疫反应在内的多种生理过程。近年来,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已经揭示了宿主与肠道菌群之间的... 结直肠癌作为全球发病和死亡居首位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与肠道菌群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肠道菌群可以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调节包括新陈代谢和免疫反应在内的多种生理过程。近年来,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已经揭示了宿主与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结直肠癌的起源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综述旨在通过描述结直肠癌相关的肠道微生物群以及瘤内微生物群,讨论肠道菌群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侵袭、转移过程的具体机制,及其对结直肠癌治疗反应和预后的影响,为深入了解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提供参考,并为开发菌群干预结直肠癌提供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肠道菌群 肿瘤内菌 免疫治疗 具核梭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TM1基因多态性及启动子甲基化在结肠癌细胞系中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田筱青 孙丹凤 房静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58,93,共4页
目的研究参与内毒物代谢的重要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M1(glutathione-s-transferase M1,GSTM1)在结肠癌细胞系中的基因表达状况与其遗传基因型及启动子甲基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PCR方法检测GSTM1基因型,甲基化特异PCR(MSP)方法检测GSTM... 目的研究参与内毒物代谢的重要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M1(glutathione-s-transferase M1,GSTM1)在结肠癌细胞系中的基因表达状况与其遗传基因型及启动子甲基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PCR方法检测GSTM1基因型,甲基化特异PCR(MSP)方法检测GSTM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用5-aza-dC处理结肠癌细胞系,RT-PCR方法检测GSTM1基因转录水平。结果结肠癌细胞系HT29、SW480、SW1116为GSTM1非空白基因型,而HCT116、Lovo、Colo结肠癌细胞系为GSTM1空白基因型。MSP检测发现SW1116细胞中GSTM1基因主要呈非甲基化状态,其他5个细胞系中呈甲基化状态,而且基因表达缺失。经5-aza-dC处理后,HT29和SW480细胞的GSTM1基因表达复活,而HCT116、Lovo、Colo细胞中GSTM1仍无扩增。结论 GSTM1基因转录受到遗传基因型和表观遗传启动子甲基化双重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谷胱甘肽-S-转移酶M1(GSTM1) 基因多态性 甲基化 甲基化特异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中自噬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任琳琳 房静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84-488,共5页
自噬是指真核细胞生物在代谢压力下,细胞自身胞质成分被双层膜结构的自噬小泡包裹后运送至溶酶体融合降解的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自噬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就肿瘤中自噬的发生、发展亦存在的多种表观遗... 自噬是指真核细胞生物在代谢压力下,细胞自身胞质成分被双层膜结构的自噬小泡包裹后运送至溶酶体融合降解的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自噬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就肿瘤中自噬的发生、发展亦存在的多种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肿瘤 表观遗传学 DNA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技术在慢加急性肝衰竭全病程管理中的转化与落地
5
作者 何恺 李海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25-1029,共5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不全,具有较高病死率。为了改善ACLF患者的预后,需要尽可能地早期识别ACLF前期的患者,同时不断优化、创新疾病进展期诊疗方案。经过中国ACLF联盟10余年的研究,开发出针对ACLF器...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不全,具有较高病死率。为了改善ACLF患者的预后,需要尽可能地早期识别ACLF前期的患者,同时不断优化、创新疾病进展期诊疗方案。经过中国ACLF联盟10余年的研究,开发出针对ACLF器官衰竭的预警模型,并开创了早期高风险患者的基层转诊体系,现逐步进行的真实世界研究已验证了预警模型与临床的吻合度,在ACLF的早筛、早诊、早治方面做出了充分的贡献。对于进展期ACLF的治疗路径也在逐步扩展,从创新性药物的开发,到生物人工肝和干细胞的应用,都已在临床研究上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均有望在不远的将来正式落地。更高效的诊断体系与新颖的治疗方式配合,定会将国内ACLF的诊治能力推向全新的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早期诊断 治疗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核梭杆菌相关细菌生物膜促进巨噬细胞M2型极化和结肠癌化疗耐药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陆诗媛 洪洁 +3 位作者 陈萦晅 陈锦先 钟鸣 房静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18-1029,共12页
目的·探索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相关细菌生物膜对结肠癌浸润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极化和化疗耐药的影响。方法·培养并收集液基和生物膜来源的F.n上清干预肠癌细胞或巨... 目的·探索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相关细菌生物膜对结肠癌浸润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极化和化疗耐药的影响。方法·培养并收集液基和生物膜来源的F.n上清干预肠癌细胞或巨噬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肠癌细胞耐药相关基因表达水平,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化疗药物对各组肠癌细胞生长抑制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巨噬细胞极化分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和免疫化学染色检测结肠癌患者组织标本生物膜状态和TAMs浸润分型情况。结果·生物膜来源的F.n培养上清上调肠癌细胞耐药基因(如MDR1/Abcb1a/Abcb1b)表达更为明显,化疗药物处理后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更低。生物膜来源的培养上清更能促进巨噬细胞M2型极化。术后化疗复发的结肠癌组织中细菌生物膜阳性率和M2型巨噬细胞比例更高。结论·F.n相关细菌生物膜促进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型极化和结肠癌化疗耐药,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生物膜 具核梭杆菌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结肠癌 化疗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表观遗传修饰在东西方人口中的异同研究
7
作者 胡强 熊华 房静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2-187,共6页
大肠癌对全世界人口的危害仍尤为重大,在其研究领域,大肠癌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重视。从大肠癌表观遗传学中的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两个主要方面,对比分析了东西方人口中大肠癌患者之间存在的异同。接着,初步介绍了东西... 大肠癌对全世界人口的危害仍尤为重大,在其研究领域,大肠癌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重视。从大肠癌表观遗传学中的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两个主要方面,对比分析了东西方人口中大肠癌患者之间存在的异同。接着,初步介绍了东西方大肠癌患者用作生物标识和治疗靶点的表观遗传修饰基因的异同点。分析表明,虽然大肠癌在世界范围内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但其在不同人种中确实存在某些明显的表观遗传的不同,例如特异性基因甲基化以及组蛋白修饰位点和甲基化,乙酰化的程度不同在各国的研究中都已得到证实,这就为不同人种中大肠癌特异性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了依据。在进一步的规范研究方法和增加样本量的情况下,相信更多的大肠癌组织特异性的分子靶点将会被发现,继而针对单个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将有望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后成说 遗传学 DNA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性肝损伤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鉴别诊断与治疗策略 被引量:7
8
作者 卞兆连 邵建国 马雄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56-1159,共4页
药物性肝损伤(DILI)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临床及组织学表现存在较多相似点,给临床医师的鉴别诊断带来困难。通过分别阐述DILI与AIH的关系、临床表现及组织学的异同点,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鉴别DILI与AIH。总结了DILI与AIH治疗方案的选... 药物性肝损伤(DILI)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临床及组织学表现存在较多相似点,给临床医师的鉴别诊断带来困难。通过分别阐述DILI与AIH的关系、临床表现及组织学的异同点,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鉴别DILI与AIH。总结了DILI与AIH治疗方案的选择,尤其着重介绍了在两者鉴别存在困难时,如何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策略,最终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肝炎 自身免疫性 诊断 鉴别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3
9
作者 邱德凯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321-322,共2页
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是一种累及肝脏实质的特发性疾病。临床上,AIH以高血清转氨酶、高γ-球蛋白/IgG、高滴度自身抗体和肝组织学上以界面性肝炎(interface hepatitis)为特点,但需排除其他原因所致慢性肝病的... 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是一种累及肝脏实质的特发性疾病。临床上,AIH以高血清转氨酶、高γ-球蛋白/IgG、高滴度自身抗体和肝组织学上以界面性肝炎(interface hepatitis)为特点,但需排除其他原因所致慢性肝病的可能。该病一般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应答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性 自身抗体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宏基因组学分析构建诊断大肠癌的肠道菌群标签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昕雨 张璟 +2 位作者 朱小强 曹颖颖 陈豪燕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19-1026,1019,共8页
目的·根据粪便样本宏基因组学数据建立肠道菌群标签,探索用于筛查与诊断大肠癌的非侵入性方法。方法·共纳入285例样本,根据随机森林分类算法筛选出与大肠癌发生密切相关的特征细菌;利用6种机器学习分类模型建立大肠癌的诊断模... 目的·根据粪便样本宏基因组学数据建立肠道菌群标签,探索用于筛查与诊断大肠癌的非侵入性方法。方法·共纳入285例样本,根据随机森林分类算法筛选出与大肠癌发生密切相关的特征细菌;利用6种机器学习分类模型建立大肠癌的诊断模型,并进行内部和外部验证。结果·首先筛选出了9种与大肠癌发生密切相关的特征细菌,利用这9种细菌建立了6种诊断模型。其中随机森林模型准确率最高(达0.847 7),其在内部验证集和外部验证集中的准确率分别为0.815 8和0.734 4,在全集中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94。结论·根据粪便样本的宏基因组学数据,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了由9种细菌组成的诊断大肠癌的菌群标签,能够有效对健康者与大肠癌患者进行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诊断 肠道菌群 机器学习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MTBP-5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严宇青 沈超琴 +2 位作者 陈豪燕 洪洁 王震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93-1201,共9页
目的·分析lnc-MTBP-5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从SRA(Sequence ReadArchive)数据库提取PRJNA218851和PRJNA376161数据集的生物信息学资料,筛选与结直肠癌转移相关的ln... 目的·分析lnc-MTBP-5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从SRA(Sequence ReadArchive)数据库提取PRJNA218851和PRJNA376161数据集的生物信息学资料,筛选与结直肠癌转移相关的lncRNA。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中分析lnc-MTBP-5在结直肠癌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及与转移相关因子的相关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lnc-MTBP-5在正常肠上皮细胞和结直肠癌细胞、53例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量。在结直肠癌细胞中下调lnc-MTBP-5后,行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和侵袭实验,观察lnc-MTBP-5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侵袭功能的影响。结果·lnc-MTBP-5和结直肠癌转移相关,且lnc-MTBP-5在5种结直肠癌细胞和结直肠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与低表达患者相比,高表达lnc-MTBP-5的结直肠癌患者年龄小、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高,且易发生转移。lnc-MTBP-5与结肠癌转移相关因子1(metastasis 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 1,MACC1)、间质上皮转换因子(mesenchymal to 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MET)、钙黏着蛋白关联蛋白呈正相关。下调lnc-MTBP-5后,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减弱。结论·lnc-MTBP-5在结直肠癌细胞系及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增高,且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lnc-MTBP-5增强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能力,该功能可能与MACC1-HGF(hepatocyte growth factor,肝细胞生长因子)/MET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MTBP-5 结直肠癌 细胞侵袭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