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技术在慢加急性肝衰竭全病程管理中的转化与落地
1
作者 何恺 李海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25-1029,共5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不全,具有较高病死率。为了改善ACLF患者的预后,需要尽可能地早期识别ACLF前期的患者,同时不断优化、创新疾病进展期诊疗方案。经过中国ACLF联盟10余年的研究,开发出针对ACLF器...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不全,具有较高病死率。为了改善ACLF患者的预后,需要尽可能地早期识别ACLF前期的患者,同时不断优化、创新疾病进展期诊疗方案。经过中国ACLF联盟10余年的研究,开发出针对ACLF器官衰竭的预警模型,并开创了早期高风险患者的基层转诊体系,现逐步进行的真实世界研究已验证了预警模型与临床的吻合度,在ACLF的早筛、早诊、早治方面做出了充分的贡献。对于进展期ACLF的治疗路径也在逐步扩展,从创新性药物的开发,到生物人工肝和干细胞的应用,都已在临床研究上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均有望在不远的将来正式落地。更高效的诊断体系与新颖的治疗方式配合,定会将国内ACLF的诊治能力推向全新的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早期诊断 治疗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HEP Reports|自身免疫性肝炎相关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经免疫抑制治疗后的再代偿
2
作者 陈钰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11-1511,共1页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相关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较差,能否通过免疫抑制治疗实现“再代偿”是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2025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马雄、肖潇团队在JHEP Reports发表重要研究。该研究采用改良Baveno Ⅶ标准(...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相关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较差,能否通过免疫抑制治疗实现“再代偿”是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2025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马雄、肖潇团队在JHEP Reports发表重要研究。该研究采用改良Baveno Ⅶ标准(即临床失代偿事件消失≥12个月、肝功能恢复至Child-Pugh A级、完全生化应答),对258例AIH相关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肝硬化失代偿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和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邵雨琪 洪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881-887,共7页
结直肠癌作为全球发病和死亡居首位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与肠道菌群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肠道菌群可以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调节包括新陈代谢和免疫反应在内的多种生理过程。近年来,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已经揭示了宿主与肠道菌群之间的... 结直肠癌作为全球发病和死亡居首位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与肠道菌群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肠道菌群可以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调节包括新陈代谢和免疫反应在内的多种生理过程。近年来,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已经揭示了宿主与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结直肠癌的起源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综述旨在通过描述结直肠癌相关的肠道微生物群以及瘤内微生物群,讨论肠道菌群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侵袭、转移过程的具体机制,及其对结直肠癌治疗反应和预后的影响,为深入了解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提供参考,并为开发菌群干预结直肠癌提供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肠道菌群 肿瘤内菌 免疫治疗 具核梭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及其比值诊断效能评价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洁 刘怡菁 王震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60-863,共4页
目的以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Ⅱ(PGⅡ)及其PGⅠ/PGⅡ比值(PGR)作为筛查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前期病变指标,评价其诊断效能。方法收集经胃镜排除胃肿瘤的患者474例,进一步将受检者分为轻度非萎缩性胃炎组(对照组,n=164)、萎缩性胃炎组... 目的以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Ⅱ(PGⅡ)及其PGⅠ/PGⅡ比值(PGR)作为筛查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前期病变指标,评价其诊断效能。方法收集经胃镜排除胃肿瘤的患者474例,进一步将受检者分为轻度非萎缩性胃炎组(对照组,n=164)、萎缩性胃炎组(n=162)和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组(n=148)。以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血清PGⅠ和PGⅡ,计算PGR,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PGⅠ、PGⅡ和PGR的诊断价值。结果萎缩性胃炎组和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组PGⅠ、PGⅡ和PGR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PGⅠ、PGⅡ和PGR诊断萎缩性胃炎,其ROC曲线下面积(AUCROC)分别为0.679、0.593和0.622,最佳临界值分别为71.8、9.1和8.12,灵敏度分别为66.1%、54.3%和77.2%,特异度分别为61.0%、61.6%和43.9%;诊断萎缩性胃炎伴肠化AUCROC分别为0.787、0.583和0.836,最佳临界值分别为59.4、9.8和6.76,灵敏度分别为64.9%、58.8%和81.8%,特异度分别为78.1%、55.5%和77.4%。PGⅠ和PGR平行联合,灵敏度为93.6%、特异度为60.4%;PGⅠ和PGR序列联合,灵敏度为53%、特异度为95%。结论 PGⅠ和PGR作为监测胃黏膜状态的指标,联合运用能提高诊断效率;当PGⅠ和PGR同时小于最佳临界值时可预测萎缩性胃炎伴肠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Ⅰ 胃蛋白酶原Ⅱ 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比值 灵敏度 特异度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赵玲 陈晓宇 +1 位作者 刘强 沈艳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9-402,406,共5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s)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66例原发性GIST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对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进行比较,对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分别行单因素及多因素...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s)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66例原发性GIST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对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进行比较,对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分别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预后与肿瘤原发部位、直径、核分裂象、有无侵犯周围组织、有无坏死、NIH危险度、Ki-67指数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有无侵犯周围组织、有无坏死、NIH危险度、Ki-67指数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GISTs预后判断可以结合经典NIH危险度分级、Ki-67指数及肿瘤手术时是否已侵犯周围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胃肠道间质瘤 无疾病进展生存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性肝损伤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鉴别诊断与治疗策略 被引量:7
6
作者 卞兆连 邵建国 马雄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56-1159,共4页
药物性肝损伤(DILI)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临床及组织学表现存在较多相似点,给临床医师的鉴别诊断带来困难。通过分别阐述DILI与AIH的关系、临床表现及组织学的异同点,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鉴别DILI与AIH。总结了DILI与AIH治疗方案的选... 药物性肝损伤(DILI)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临床及组织学表现存在较多相似点,给临床医师的鉴别诊断带来困难。通过分别阐述DILI与AIH的关系、临床表现及组织学的异同点,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鉴别DILI与AIH。总结了DILI与AIH治疗方案的选择,尤其着重介绍了在两者鉴别存在困难时,如何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策略,最终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肝炎 自身免疫性 诊断 鉴别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相关性胃病患者Hp根除后血清胃泌素及胃蛋白酶原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7
作者 朱琦 熊华 +2 位作者 张尧 陆红 艾尼.阿布都热依木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2期35-38,共4页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病患者进行Hp根除后血清胃泌素17(G17)及胃蛋白酶原(PG)水平变化。方法以2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200例Hp相关性胃病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血清G17、PGⅠ、PGⅡ水平及PGⅠ/PGⅡ比值差异,并比较...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病患者进行Hp根除后血清胃泌素17(G17)及胃蛋白酶原(PG)水平变化。方法以2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200例Hp相关性胃病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血清G17、PGⅠ、PGⅡ水平及PGⅠ/PGⅡ比值差异,并比较治疗效果及不同类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G17、PGⅠ、PGⅡ水平、消化不良症状变化情况及PGⅠ/PGⅡ比值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G17、PGⅠ、PG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GⅠ/PGⅡ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未根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G17、PGⅠ、PGⅡ水平及PGⅠ/PGⅡ比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根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G17、PGⅠ及PG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未根除组(P<0.05),PGⅠ/PGⅡ比值明显高于未根除组(P<0.05)。根除组与未根除组患者治疗前消化不良症状严重指数(DSSI)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1个月,根除组患者DSS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及未根除组(P<0.05)。不同类型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G17、PGⅠ、PGⅡ水平差值及PGⅠ/PGⅡ比值差值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均以胃息肉组最高,萎缩性胃炎组最低(P<0.05)。结论 Hp相关性胃病患者血清G17、PG水平显著升高,而Hp根除后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清G17、PG水平,临床可将血清G17、PG水平作为评价Hp根除效果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萎缩性胃炎 血清胃泌素17 胃蛋白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对脾静脉及门静脉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军 施东华 +1 位作者 华静 沈加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22-1024,共3页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前后脾静脉、门静脉压力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4例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患者行PSE术治疗,手术前后均采用直接测压法检测脾静脉及门静脉压力,并对比压力变化。术后1~2个月行增强CT复查。结果 PSE术...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前后脾静脉、门静脉压力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4例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患者行PSE术治疗,手术前后均采用直接测压法检测脾静脉及门静脉压力,并对比压力变化。术后1~2个月行增强CT复查。结果 PSE术后脾静脉压力较术前明显下降,7例门静脉压力下降明显(>2 cm H2O)。术后复查增强CT显示多数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PSE术可有效降低脾静脉压力,在降低近期门静脉压力方面影响因素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脾功能亢进 门静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TM1基因多态性及启动子甲基化在结肠癌细胞系中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田筱青 孙丹凤 房静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58,93,共4页
目的研究参与内毒物代谢的重要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M1(glutathione-s-transferase M1,GSTM1)在结肠癌细胞系中的基因表达状况与其遗传基因型及启动子甲基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PCR方法检测GSTM1基因型,甲基化特异PCR(MSP)方法检测GSTM... 目的研究参与内毒物代谢的重要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M1(glutathione-s-transferase M1,GSTM1)在结肠癌细胞系中的基因表达状况与其遗传基因型及启动子甲基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PCR方法检测GSTM1基因型,甲基化特异PCR(MSP)方法检测GSTM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用5-aza-dC处理结肠癌细胞系,RT-PCR方法检测GSTM1基因转录水平。结果结肠癌细胞系HT29、SW480、SW1116为GSTM1非空白基因型,而HCT116、Lovo、Colo结肠癌细胞系为GSTM1空白基因型。MSP检测发现SW1116细胞中GSTM1基因主要呈非甲基化状态,其他5个细胞系中呈甲基化状态,而且基因表达缺失。经5-aza-dC处理后,HT29和SW480细胞的GSTM1基因表达复活,而HCT116、Lovo、Colo细胞中GSTM1仍无扩增。结论 GSTM1基因转录受到遗传基因型和表观遗传启动子甲基化双重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谷胱甘肽-S-转移酶M1(GSTM1) 基因多态性 甲基化 甲基化特异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吡美拉唑血药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黎 苏克剑 +1 位作者 姚晓东 茅益民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0-343,共4页
目的建立测定吡美拉唑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并初步考察其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方法受试者口服吡美拉唑10 mg后,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0.5,1,1.5,2,4,8,12,21,36,48,60和72 h采集血样,通过HPLC吡美拉唑的血药浓度,并应... 目的建立测定吡美拉唑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并初步考察其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方法受试者口服吡美拉唑10 mg后,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0.5,1,1.5,2,4,8,12,21,36,48,60和72 h采集血样,通过HPLC吡美拉唑的血药浓度,并应用3P87软件拟合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吡美拉唑的线性范围为25~4000μg.L-1,最低检测浓度为25μg.L-1,回收率95.2%~107.7%,日内精密度均<6.9%,日间精密度<10.2%。吡美拉唑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为(22.58±1.59)h,AUC0-72为(29 089±8886)μg.h.L-1,Cl/F为(338.9±114.0)L.h-1,tmax为(2.67±1.54)h,cmax为(1585±469)μg.L-1。结论吡美拉唑在人体内吸收快,半衰期较长,有效作用时间长,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美拉唑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中自噬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任琳琳 房静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84-488,共5页
自噬是指真核细胞生物在代谢压力下,细胞自身胞质成分被双层膜结构的自噬小泡包裹后运送至溶酶体融合降解的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自噬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就肿瘤中自噬的发生、发展亦存在的多种表观遗... 自噬是指真核细胞生物在代谢压力下,细胞自身胞质成分被双层膜结构的自噬小泡包裹后运送至溶酶体融合降解的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自噬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就肿瘤中自噬的发生、发展亦存在的多种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肿瘤 表观遗传学 DNA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例成人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施永恒 龙满美 +1 位作者 刘强 陈晓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15-1019,共5页
目的·探讨成人横纹肌肉瘤(RMS)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RMS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结果·该组患者平均年龄(46.89±20.09)岁,其中男性6例,女性3例。肿瘤分布范围广。组织学亚... 目的·探讨成人横纹肌肉瘤(RMS)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RMS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结果·该组患者平均年龄(46.89±20.09)岁,其中男性6例,女性3例。肿瘤分布范围广。组织学亚型包括胚胎性RMS 6例,腺泡状RMS、多形性RMS和梭形细胞RMS各1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横纹肌标记阳性例数分别为肌细胞生成蛋白阳性6例、肌调节蛋白阳性4例、结蛋白阳性8例。7例随访中无瘤生存仅2例,带瘤生存(均为术后出现复发或转移)2例,死于肿瘤3例。结论·该组成人RMS病例中以胚胎性RMS最常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有助于RMS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肉瘤 成人 临床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3
13
作者 邱德凯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321-322,共2页
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是一种累及肝脏实质的特发性疾病。临床上,AIH以高血清转氨酶、高γ-球蛋白/IgG、高滴度自身抗体和肝组织学上以界面性肝炎(interface hepatitis)为特点,但需排除其他原因所致慢性肝病的... 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是一种累及肝脏实质的特发性疾病。临床上,AIH以高血清转氨酶、高γ-球蛋白/IgG、高滴度自身抗体和肝组织学上以界面性肝炎(interface hepatitis)为特点,但需排除其他原因所致慢性肝病的可能。该病一般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应答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性 自身抗体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高质量中国证据支持的慢加急性肝衰竭诊断标准和分级诊疗体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00-1902,共3页
建立一个由中国临床证据支持的慢性肝病急性加重患者分层诊疗体系,以及通过高质量中国循证证据制订适合HBV高流行区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诊断标准是中国在重肝领域取得突破、发出中国声音的重大机会。以肝脏疾病为原发病伴(肝硬化及非... 建立一个由中国临床证据支持的慢性肝病急性加重患者分层诊疗体系,以及通过高质量中国循证证据制订适合HBV高流行区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诊断标准是中国在重肝领域取得突破、发出中国声音的重大机会。以肝脏疾病为原发病伴(肝硬化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不伴(慢性乙型肝炎非肝硬化)全身器官受损的患者是否可以使用同一种标准诊断ACLF,这是关于制订HBV高流行区ACLF诊断标准的关键。对与欧洲、南美洲慢(加急)性肝衰竭联盟进行全球合作的中国慢(加急)性肝衰竭联盟在上述方面开展的工作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诊断 参考标准 临床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FR-TKI不良反应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202
15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 胡洁 +5 位作者 林丽珠 骆肖群 茅益民 周建英 张燕群 陆舜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7-81,共25页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EGFRTKI)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和阿法替尼在中国已成为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lungcancer,NSCLC)...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EGFRTKI)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和阿法替尼在中国已成为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lungcancer,NSCLC)的一线治疗药物,奥希替尼也获批用于二线治疗EGFR-T790M突变阳性的晚期NSCLC。EGFR-TKI的常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有皮疹、腹泻、甲沟炎、口腔粘膜炎、肝损伤、间质性肺疾病等。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根据中国国内不良反应诊疗现状,结合国际最新理论和经验,组织相关专家讨论并制定了EGFR-TKI不良反应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FR-TKI 肺肿瘤 不良反应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核梭杆菌相关细菌生物膜促进巨噬细胞M2型极化和结肠癌化疗耐药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陆诗媛 洪洁 +3 位作者 陈萦晅 陈锦先 钟鸣 房静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18-1029,共12页
目的·探索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相关细菌生物膜对结肠癌浸润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极化和化疗耐药的影响。方法·培养并收集液基和生物膜来源的F.n上清干预肠癌细胞或巨... 目的·探索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相关细菌生物膜对结肠癌浸润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极化和化疗耐药的影响。方法·培养并收集液基和生物膜来源的F.n上清干预肠癌细胞或巨噬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肠癌细胞耐药相关基因表达水平,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化疗药物对各组肠癌细胞生长抑制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巨噬细胞极化分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和免疫化学染色检测结肠癌患者组织标本生物膜状态和TAMs浸润分型情况。结果·生物膜来源的F.n培养上清上调肠癌细胞耐药基因(如MDR1/Abcb1a/Abcb1b)表达更为明显,化疗药物处理后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更低。生物膜来源的培养上清更能促进巨噬细胞M2型极化。术后化疗复发的结肠癌组织中细菌生物膜阳性率和M2型巨噬细胞比例更高。结论·F.n相关细菌生物膜促进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型极化和结肠癌化疗耐药,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生物膜 具核梭杆菌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结肠癌 化疗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3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郑楚伊 施永恒 +1 位作者 刘强 陈晓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7-303,共7页
目的·探讨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ectal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R-NEN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要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113例R-NEN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探讨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ectal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R-NEN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要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113例R-NEN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取患者的R-NENs组织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突触素(synapsin,Syn)、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CD56)、嗜铬粒蛋白A(chromogranin A,Cg A)的表达。结果·在113例R-NENs患者中,男性59例,女性54例;年龄25~83(52.3±13.3)岁。R-NENs的临床表现不明显,主要为排便习惯改变(21.3%)、腹痛(8.9%)和肛门症状(6.2%),其中63.7%的临床表现在常规体检时发现。病理学分级为G1、G2、G3级的患者分别占79.6%、11.5%、8.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Syn的阳性率为94.7%,CD56的阳性率为80.9%,Cg A的阳性率为48.6%。截至2017年11月,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3.10(0.40~114.67)个月;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3.8%、90.0%和85.9%。患者的病理学分级、肿瘤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肿瘤大小及年龄均与预后相关。结论·大部分R-NENs为低度恶性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总体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直肠 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痛胃镜检查对不同体重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3
18
作者 金娅梦 朱凌音 陈湧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3955-3956,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体重患者在无痛胃镜检查时呼吸、循环功能的变化,评价相应护理措施的处理效果。方法:140例患者,根据体质指数分成3组:标准体重组、超重组与肥胖组。记录患者麻醉药物注射前、注药后睫毛反射消失时、胃镜检查操作时以及检... 目的:观察不同体重患者在无痛胃镜检查时呼吸、循环功能的变化,评价相应护理措施的处理效果。方法:140例患者,根据体质指数分成3组:标准体重组、超重组与肥胖组。记录患者麻醉药物注射前、注药后睫毛反射消失时、胃镜检查操作时以及检查结束时各时间点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末梢氧饱和度,并比较3组患者以上指标在采取护理措施前后的变化情况及各组间有无差异。结果:麻醉检查期间患者血压明显下降;但各组间血压、心率下降等循环指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3组均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出现氧饱和度下降。肥胖组需要托下颌和鼻咽通气道支持通气的比率显著增高。结论:无痛胃镜检查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对肥胖患者影响尤为明显。置入鼻咽通气道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检查期间的通气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胃镜 呼吸功能 循环功能 呼吸道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宏基因组学分析构建诊断大肠癌的肠道菌群标签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昕雨 张璟 +2 位作者 朱小强 曹颖颖 陈豪燕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19-1026,1019,共8页
目的·根据粪便样本宏基因组学数据建立肠道菌群标签,探索用于筛查与诊断大肠癌的非侵入性方法。方法·共纳入285例样本,根据随机森林分类算法筛选出与大肠癌发生密切相关的特征细菌;利用6种机器学习分类模型建立大肠癌的诊断模... 目的·根据粪便样本宏基因组学数据建立肠道菌群标签,探索用于筛查与诊断大肠癌的非侵入性方法。方法·共纳入285例样本,根据随机森林分类算法筛选出与大肠癌发生密切相关的特征细菌;利用6种机器学习分类模型建立大肠癌的诊断模型,并进行内部和外部验证。结果·首先筛选出了9种与大肠癌发生密切相关的特征细菌,利用这9种细菌建立了6种诊断模型。其中随机森林模型准确率最高(达0.847 7),其在内部验证集和外部验证集中的准确率分别为0.815 8和0.734 4,在全集中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94。结论·根据粪便样本的宏基因组学数据,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了由9种细菌组成的诊断大肠癌的菌群标签,能够有效对健康者与大肠癌患者进行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诊断 肠道菌群 机器学习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MTBP-5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严宇青 沈超琴 +2 位作者 陈豪燕 洪洁 王震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93-1201,共9页
目的·分析lnc-MTBP-5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从SRA(Sequence ReadArchive)数据库提取PRJNA218851和PRJNA376161数据集的生物信息学资料,筛选与结直肠癌转移相关的ln... 目的·分析lnc-MTBP-5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从SRA(Sequence ReadArchive)数据库提取PRJNA218851和PRJNA376161数据集的生物信息学资料,筛选与结直肠癌转移相关的lncRNA。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中分析lnc-MTBP-5在结直肠癌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及与转移相关因子的相关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lnc-MTBP-5在正常肠上皮细胞和结直肠癌细胞、53例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量。在结直肠癌细胞中下调lnc-MTBP-5后,行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和侵袭实验,观察lnc-MTBP-5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侵袭功能的影响。结果·lnc-MTBP-5和结直肠癌转移相关,且lnc-MTBP-5在5种结直肠癌细胞和结直肠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与低表达患者相比,高表达lnc-MTBP-5的结直肠癌患者年龄小、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高,且易发生转移。lnc-MTBP-5与结肠癌转移相关因子1(metastasis 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 1,MACC1)、间质上皮转换因子(mesenchymal to 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MET)、钙黏着蛋白关联蛋白呈正相关。下调lnc-MTBP-5后,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减弱。结论·lnc-MTBP-5在结直肠癌细胞系及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增高,且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lnc-MTBP-5增强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能力,该功能可能与MACC1-HGF(hepatocyte growth factor,肝细胞生长因子)/MET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MTBP-5 结直肠癌 细胞侵袭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