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须捷平 徐曙光 +4 位作者 张云 俞羚 吴连明 殷志强 曹晖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7-641,共5页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47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病历及随访资料,患者分为TNBC组和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NBC)组,分析TNB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TNBC组和non-TNBC组的患者数分别...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47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病历及随访资料,患者分为TNBC组和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NBC)组,分析TNB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TNBC组和non-TNBC组的患者数分别为71(13.0%)和476(87.0%)。TNBC组与non-TNBC组患者年龄<35岁(14.1%vs1.1%)、有乳腺癌家族史(29.6%vs9.2%)、肿瘤直径>50 mm(22.5%vs8.0%)、肿瘤分期Ⅲ期(23.9%vs16.4%)、肿瘤分级Ⅲ级(40.8%vs28.8%)、有转移或复发(28.2%vs10.9%)等指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绝经状态、转移淋巴结数、病理类型、手术方式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TNBC组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DFS)和5年总生存率(OS)均显著低于non-TNBC组患者(65.8%vs85.3%,P<0.01;77.7%vs88.7%,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乳腺癌家族史、肿瘤分级和转移淋巴结数是影响TNBC组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结论与non-TNBC患者相比,TNBC患者发病年龄轻、有明显乳腺癌家族史、肿瘤体积大、肿瘤分期晚、肿瘤分级高、易复发转移、DFS和OS低、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三阴性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强化肠内与肠外营养对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营养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刘骅 凌伟 曹晖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00-1004,共5页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营养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84例接受全胃切除术的进展期老年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组(G ln组,n=28)、常规肠内营养组(EN组,n=28)和肠外营养组(PN组,n=28)...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营养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84例接受全胃切除术的进展期老年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组(G ln组,n=28)、常规肠内营养组(EN组,n=28)和肠外营养组(PN组,n=28),观察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天数;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第2、10天,检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术后第10天,测定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百分比并计算CD4+T细胞与CD8 T+细胞的比值(CD4+/CD8+),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M和IgG。结果 G ln组和EN组术后平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PN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三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的质量浓度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10天,G ln组和EN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前白蛋白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PN组(P<0.05);术后第10天,G ln组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百分比、CD4+/CD8+及血清IgM和IgG的质量浓度均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且显著高于相同时点的EN组和PN组(P<0.05)。结论对于接受全胃切除的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的,在恢复和改善营养及免疫功能的同时,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肠内营养 全胃切除 老年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3例胃癌根治术的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3
作者 赵刚 邱江锋 吴志勇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556-559,共4页
背景与目的:胃癌在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中居首位,总体疗效尚不理想,因此本研究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做一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03例行根治性切除术的胃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用Log-rank... 背景与目的:胃癌在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中居首位,总体疗效尚不理想,因此本研究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做一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03例行根治性切除术的胃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Cox模型进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性别和年龄对胃癌的预后无显著影响(P>0.05)。胃癌的组织学类型、大体分型(Borrmann分型)、肿瘤所处的部位、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度与胃癌的预后相关(P<0.01)。胃癌的Cox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胃癌的组织学分型、肿瘤所处的部位、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度是影响胃癌预后独立的危险因子。结论: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较多,以肿瘤的TNM分期与预后的关系最密切,其中淋巴结转移度对预后的影响比肿瘤浸润深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根治术 预后 多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ppo通路及靶因子YAP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吴卉 花荣 陈锦先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5-517,共3页
近年来研究发现,Hippo信号转导通路在维持组织器官大小及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组织的生长和器官的大小是由发育过程中细胞增殖和凋亡的速度决定的.正常情况下,细胞增生与凋亡间的动态平衡维持着组织器官正常大小和机体内... 近年来研究发现,Hippo信号转导通路在维持组织器官大小及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组织的生长和器官的大小是由发育过程中细胞增殖和凋亡的速度决定的.正常情况下,细胞增生与凋亡间的动态平衡维持着组织器官正常大小和机体内环境的稳态.而当细胞增殖或凋亡失控时,即可发生细胞恶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发生发展 信号转导通路 靶因子 组织器官 细胞恶性转化 细胞增殖 机体内环境 发育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学习曲线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朱纯超 汤佳音 +3 位作者 赵刚 徐佳 郁丰荣 曹晖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2期1105-1108,共4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2月-2012年12月由同一术者完成的120例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手术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先后次序分为3组(A、B、C组各40例),比较各组术中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2月-2012年12月由同一术者完成的120例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手术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先后次序分为3组(A、B、C组各40例),比较各组术中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总数、中转开腹例数)及术后恢复情况(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例数).结果 与A组相比,B、C组手术时间短[A、B、C组分别为(287.8±34.9)、(200.6±21.2)、(201.8±27.7)min,F=125 012,P=0.000],术中出血量少[A、B、C组分别为(143.8±67.2)、(68.8±27.8)、(67.5±27.2)ml,F=38.018,P=0.000],淋巴结清扫数量多[A、B、C组分别为(18.3±3.4)、(25.8±4.6)、(26.3±4.9)个,F=43.047,P=0.000].B、C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进行40例手术后,可完成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手术的学习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腔镜 手术 学习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患者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钱昌林 刘骅 +3 位作者 张捷 沈志勇 张翀 季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15-1918,共4页
目的评价高龄患者(≥70岁)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100例择期高龄胃恶性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n=50)和开腹组(n=50)。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天数... 目的评价高龄患者(≥70岁)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100例择期高龄胃恶性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n=50)和开腹组(n=50)。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吻合口漏、术后心肺相关并发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的差异。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86),两组术中出血量(P=0.016)、术后首次排气时间(P=0.000)、住院天数(P=0.00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吻合口漏腹腔镜组为2例,开腹组3例;术后心肺相关并发症腹腔镜组为6例,开腹组5例。术后1、3、7 d腹腔镜组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与开腹组均有明显差异(P=0.000)。结论与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相比,为高龄患者实施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在术中出血、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炎症因子指标方面较传统术式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胃癌 安全性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肉瘤样癌1例 被引量:5
7
作者 金鑫 赵恩昊 曹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2759-2759,共1页
患者女,75岁。因“右上腹疼痛3d,加重1d”急诊入院。体格检查:BP120/78mmHg,R21次/min,P90次/min,T38.8℃,神志清,心肺未见异常,皮肤巩膜未见黄染,全腹平坦,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Murphy征(+),肝区叩痛(+... 患者女,75岁。因“右上腹疼痛3d,加重1d”急诊入院。体格检查:BP120/78mmHg,R21次/min,P90次/min,T38.8℃,神志清,心肺未见异常,皮肤巩膜未见黄染,全腹平坦,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Murphy征(+),肝区叩痛(+),肠鸣音3—4次/min。B超示:空腹时胆囊大小10.5cm×4.5cm,胆囊壁毛糙增厚,最厚处1.25cm.胆总管内径0.5cm.胆囊内见强回声斑块,后方伴宽大声影,大小约5.2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大小 肉瘤样癌 MURPHY征 右上腹疼痛 胆总管内径 急诊入院 体格检查 上腹压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GFR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和杂合性丢失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刘佳骅 沈艳莹 倪醒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1-195,共5页
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FGFR4)基因在胃癌患者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情况和杂合性丢失(LOH)的发生频率,探讨其在肿瘤发生发展和患者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检测50例胃癌标本中FGFR4基因5个外显子区域6、9、13、16、18的SNP... 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FGFR4)基因在胃癌患者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情况和杂合性丢失(LOH)的发生频率,探讨其在肿瘤发生发展和患者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检测50例胃癌标本中FGFR4基因5个外显子区域6、9、13、16、18的SNP情况,并以SNP技术检测FGFR4基因外显子9区域内密码子388位点rs351855的LOH,分析FGFR4基因SNP和LOH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FGFR4基因的外显子9区域第401密码子发生1例体细胞突变(R401C,C>T),34例胃癌发生编码区非同义SNP,GG、AG、AA三种基因型比例分别为32%、52%和16%。26例AG型杂合子胃癌患者中,rs351855位置LOH的发生频率为92.31%。LOH发生频率和Arg388等位基因的表达在不同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及患者生存率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FGFR4第388密码子rs351855位点发生高频LOH,提示在其附近存在抑癌基因的缺失或失活。Arg388等位基因的表达和FGFR4基因rs351855位点LOH不直接影响胃癌的发展及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 单核苷酸多态性 杂合性丢失 抑癌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例胃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被引量:5
9
作者 赫超 沈艳莹 +1 位作者 倪醒之 沈丹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43-1346,共4页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GS)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对12例GS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表现、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手术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肿瘤位于胃窦部3例,胃体8例,胃底1例;7例肿瘤主要向腔内生...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GS)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对12例GS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表现、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手术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肿瘤位于胃窦部3例,胃体8例,胃底1例;7例肿瘤主要向腔内生长,5例向腔外生长。1例GS合并胃癌患者术前血CEA升高,另有1例GS患者血CEA和CA199升高。高倍镜下,肿瘤细胞呈长梭形。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所有病例GS细胞S-100蛋白和Vimentin呈阳性,2例CD34呈弱阳性。4例患者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显示:C-kit基因第9、11、13、17和PDGFRA基因第12、18外显子均为野生型,无基因突变。所获随访的9例GS患者中,除GS合并胃癌患者因胃癌复发死亡外,其余均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GS的确诊依赖于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100是诊断GS的重要标志物,术前胃镜和CT检查能为该病的诊断提供线索。手术完整切除是治疗GS的关键,微创手术可作为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神经鞘瘤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诊疗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姚君良 倪醒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7期2921-2923,共3页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PGIL)是最常见的结外淋巴瘤,病理类型主要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
关键词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 临床病理特征 诊疗进展 LYMPHOMA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结外淋巴瘤 病理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佳骅 倪醒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1-512,共2页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FGFR)蛋白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TK)家族的重要成员,FGFRs和其配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共同作用,调控一...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FGFR)蛋白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TK)家族的重要成员,FGFRs和其配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共同作用,调控一大类细胞发育的进程,包括细胞凋亡、增殖、移行和血管生成。由于突变或者配体一受体过度表达所引起的FGFR信号激活失调控会使这些酪氨酸激酶受体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恶性肿瘤 受体酪氨酸激酶 RECEPTOR FGFRs 细胞发育 细胞凋亡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二酯酶10A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闫军浩 沈倩诚 王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04-1910,共7页
磷酸二酯酶10A(PDE10A)是磷酸二酯酶第10家族中的唯一成员,水解第2信使c AMP和c GMP,从而参与许多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的调节。PDE10A在大脑纹状体中的高表达,提示其参与纹状体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的发病过程;此外,PDE10A在某些外周疾病相... 磷酸二酯酶10A(PDE10A)是磷酸二酯酶第10家族中的唯一成员,水解第2信使c AMP和c GMP,从而参与许多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的调节。PDE10A在大脑纹状体中的高表达,提示其参与纹状体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的发病过程;此外,PDE10A在某些外周疾病相关组织细胞中的表达升高;因此,PDE10A可能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PDE10A在医学研究和药物开发中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其结构、功能及生理/病理调节机制的研究仍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PDE10A的选择性抑制剂PF-2545920(MP-10)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Ⅱ期试验的失败,促使人们重新审视PDE10A在中枢内的功能以及PDE10A能否真正成为治疗靶点。鉴于此,该文从PDE10A的基本特征、结构与功能和相关疾病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指导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酯酶 磷酸二酯酶10A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纹状体 精神分裂症 亨廷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肠孤病毒诱导乳腺癌微球体细胞凋亡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敬之 徐曙光 +1 位作者 殷志强 吴志勇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3-137,共5页
目的:探讨呼肠孤病毒对乳腺癌微球体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干细胞培养液培养乳腺癌细胞MCF-7和BT474,形成微球体,分别用呼肠孤病毒和表柔比星处理微球体,FCM检测MCF-7、BT474微球体细胞中CD44+CD24-/low细胞的比例,TUNEL法检测微球体... 目的:探讨呼肠孤病毒对乳腺癌微球体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干细胞培养液培养乳腺癌细胞MCF-7和BT474,形成微球体,分别用呼肠孤病毒和表柔比星处理微球体,FCM检测MCF-7、BT474微球体细胞中CD44+CD24-/low细胞的比例,TUNEL法检测微球体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MCF-7细胞及其微球体细胞中Ras的表达。结果:呼肠孤病毒对乳腺癌MCF-7和BT474微球体细胞的感染率显著高于亲本细胞(均P<0.05)。表柔比星作用下MCF-7和BT474微球体细胞中CD44+CD24-/low细胞比例明显升高[(8.1±0.4)%vs(18.0±4.5)%,P<0.01;(0.6±0.2)%vs(0.9±0.13)%,P<0.05]。呼肠孤病毒感染后MCF-7和BT474微球体细胞中CD44+CD24-/low细胞比例明显下降[(8.1±0.4)%vs(0.8±0.2)%,(0.6±0.2)%vs(0.2±0.1)%;均P<0.05]。MCF-7和BT474微球体细胞在呼肠孤病毒感染后凋亡率明显增加[(1.90±0.21)%vs(5.0±1.4)%,P<0.05;(0.20±0.1)%vs(1.0±0.16)%,P<0.05]。MCF-7细胞及其微球体细胞均高表达Ras,且两者水平相似。结论:与表柔比星相比,呼肠弧病毒对乳腺癌微球体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还可明显诱导乳腺癌微球体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肠孤病毒 乳腺癌干细胞 微球体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氨溴索在胸腹联合切口治疗贲门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14
作者 顾磊 徐庆 +3 位作者 张斌 陈炜 张军峰 汤佳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0期2428-2430,共3页
目的:总结盐酸氨溴索在贲门癌行胸腹联合切口手术的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5年7月收治的47例贲门癌行胸腹联合切口手术治疗的病人,按照有无给予盐酸氨溴索分为治疗组(22例)与对照组(25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 目的:总结盐酸氨溴索在贲门癌行胸腹联合切口手术的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5年7月收治的47例贲门癌行胸腹联合切口手术治疗的病人,按照有无给予盐酸氨溴索分为治疗组(22例)与对照组(25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无死亡病例。对照组中2例死亡,死因为呼吸功能衰竭。治疗组共发生肺部感染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2%;对照组中发生肺部感染1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8.0%(P=0.031)。治疗组的病人平均住院时间为(23.22±6.05)d,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33.12±22.05)d(P=0.040)。治疗组平均住院费用为(23270.27±5561.90)元,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为(36167.48±29344.45)元(P=0.041)。结论:盐酸氨溴索可有效地防治胸腹联合切口治疗贲门癌术后的肺部并发症,降低病人住院费用,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氨溴索 胸腹联合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家族与胃肠道肿瘤检测
15
作者 张军峰 沈志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3448-3449,共2页
激肽释放酶是人体激肽释放酶一激肽系统(kallikreinkinin system)的主要成分,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能够使激肽原释放出激肽,它具有很高的生理学活性.在人体组织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生理作用。激肽释放酶分为组织激肽释放酶(TK)和血... 激肽释放酶是人体激肽释放酶一激肽系统(kallikreinkinin system)的主要成分,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能够使激肽原释放出激肽,它具有很高的生理学活性.在人体组织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生理作用。激肽释放酶分为组织激肽释放酶(TK)和血浆激肽释放酶(PK)两大类,这两种酶在分子量、底物特异性、免疫学特征、基因结构和释放出的激肽种类等方面均有显著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组织激肽释放酶 肿瘤检测 基因家族 胃肠道 血浆激肽释放酶 丝氨酸蛋白酶 生理学活性 底物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在胰腺导管腺癌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张军峰 花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46-1651,共6页
微小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短链RNA,长度为17~25个核苷酸,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近年来研究发现miRNA在多个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等方面起作用。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至今仍缺乏可靠的早期诊断标志... 微小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短链RNA,长度为17~25个核苷酸,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近年来研究发现miRNA在多个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等方面起作用。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至今仍缺乏可靠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文章重点介绍异常的miRNA表达谱在PDAC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的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微小RNA 肿瘤标志物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ngerin在Langerhans细胞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17
作者 张斌 赵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3648-3650,共3页
Langerhans细胞是树突状细胞的一个亚类,主要分布于表皮和黏膜,可以通过摄取和递呈抗原而启动特异性免疫反应。Langerhans细胞特异性表达Birbeck颗粒,以此和其他亚类的树突状细胞区别。Birbeck颗粒又称Langerhans颗粒或X-bodies.是... Langerhans细胞是树突状细胞的一个亚类,主要分布于表皮和黏膜,可以通过摄取和递呈抗原而启动特异性免疫反应。Langerhans细胞特异性表达Birbeck颗粒,以此和其他亚类的树突状细胞区别。Birbeck颗粒又称Langerhans颗粒或X-bodies.是一种直的或弯的杆状膜性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GERHANS细胞 诊断价值 细胞疾病 特异性免疫反应 树突状细胞 特异性表达 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1例
18
作者 赵恩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5-315,共1页
患者男,60岁,因“左上腹酸胀不适1月余”收治。查体:左上腹深压痛,无反跳痛,无肌卫,左肾区叩痛(-),余未发现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7.5×10^9/L,RBC 6.74×10^12/L,Hb 139g/L,PLT 126×10^9/L。腹部B... 患者男,60岁,因“左上腹酸胀不适1月余”收治。查体:左上腹深压痛,无反跳痛,无肌卫,左肾区叩痛(-),余未发现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7.5×10^9/L,RBC 6.74×10^12/L,Hb 139g/L,PLT 126×10^9/L。腹部B超见脾内弥漫性偏高回声结节,最大约17mm×20mm,边界尚清,形态尚规则。术前检查无手术禁忌证,考虑“脾脏占位性病变”行手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 脾脏占位性病变 实验室检查 手术禁忌证 肾区叩痛 腹部B超 术前检查 手术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病理特征及其与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9
19
作者 汪成 季福 +1 位作者 徐明 包家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的病理学特征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IMPC患者的病理学资料,分析肿瘤T分期(肿瘤大小)、IMPC成分比例、间质淋巴细胞浸润等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IMPC淋巴管浸润率为73.8...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的病理学特征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IMPC患者的病理学资料,分析肿瘤T分期(肿瘤大小)、IMPC成分比例、间质淋巴细胞浸润等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IMPC淋巴管浸润率为73.8%(45/61),淋巴结转移率为75.4%(46/61)。不同T分期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中不同IMPC成分比例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和淋巴结转移个数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IMPC间质淋巴细胞浸润阴性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间质淋巴细胞浸润阳性者(54.2%vs62.2%)(P<0.05)。淋巴结转移灶为纯IMPC成分或以IMPC成分为主(39/43,90.7%)。结论淋巴管侵袭和区域淋巴结转移是IMPC的生物学特征;IMPC的生物学行为并不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及肿瘤中IMPC成分的多少,而可能与IMPC成分本身的性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