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大鼠体外循环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8
1
作者 沈中华 董国华 +3 位作者 黄海荣 吴海卫 朱家全 景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8期809-812,共4页
目的:建立微创大鼠体外循环模型,为研究体外循环术后病理生理变化和评价治疗策略提供可靠、经济的实验平台。方法:20只成年SD大鼠,采用颈静脉、尾动脉、股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通路,在100 ml/(kg.min)流量下维持转流60 min,监测心率、... 目的:建立微创大鼠体外循环模型,为研究体外循环术后病理生理变化和评价治疗策略提供可靠、经济的实验平台。方法:20只成年SD大鼠,采用颈静脉、尾动脉、股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通路,在100 ml/(kg.min)流量下维持转流60 min,监测心率、血压、血气及电解质结果分析。结果:20只大鼠全部穿刺成功,在设定条件下完成体外循环,术后存活均>1周。结论:该模型具有经济、简单、微创、体外循环参数设置接近临床、模型成功率高、术后生存期长等优点,可作为研究体外循环后病理生理变化和评价治疗策略的可靠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x与p53、Bcl-2、PCNA在不同类型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顾松 徐敏 +4 位作者 洪莉 张忠德 殷敏智 陈其民 吴晔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Bax与p53、Bcl-2、PCNA在不同神经母细胞瘤(组织结构不良型,UFH;组织结构良好型,FH)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近6年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保存的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石蜡标本33例(UFH型10例,FH型23例;男17例,女16例;年龄1... 目的探讨Bax与p53、Bcl-2、PCNA在不同神经母细胞瘤(组织结构不良型,UFH;组织结构良好型,FH)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近6年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保存的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石蜡标本33例(UFH型10例,FH型23例;男17例,女16例;年龄1个月至15岁,平均年龄33.1个月)。利用组织芯片的高通量、低误差、经济省时等优点,将两组标本制作成组织芯片,再行免疫组化SP法检测Bax与p53、Bcl-2、PCNA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并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检测神经母细胞瘤中p53、Bcl-2基因的表达。采用SAS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两样本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两组神经母细胞瘤(UFH型和FH型)中Bax与p53均呈低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cl-2和PCNA在两组肿瘤中表达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Bcl-2基因检测结果与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一致。结论UFH型和FH型神经母细胞瘤在表征细胞增殖和凋亡的4个指标(Bax与p53、Bcl-2、PCNA)检测中显示小完全的一致性,表明不同组织结构类型对神经母细胞瘤的细胞增殖和凋亡无显著影响。在两组神经母细胞瘤中Bcl-2的高表达与Bax的低表达呈负相关,说明Bcl—2可能参与了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发生,而Bax可能对肿瘤的发生起抑制作用。两组神经母细胞瘤中p53基因发生突变的比例较低,而细胞增殖功能均较旺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组织/免疫学 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2例儿童肾脏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潘慈 汤静燕 +6 位作者 陈静 董璐 周敏 罗长樱 薛惠良 顾龙君 王耀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729-732,共4页
背景与目的:肾脏恶性肿瘤是儿童常见的并可治愈的恶性疾病,本文总结了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血液/肿瘤科治疗的肾脏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评估“WT-99”方案的耐受性和疗效。方法:自1998年10月至2005年7月,我院血液/肿... 背景与目的:肾脏恶性肿瘤是儿童常见的并可治愈的恶性疾病,本文总结了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血液/肿瘤科治疗的肾脏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评估“WT-99”方案的耐受性和疗效。方法:自1998年10月至2005年7月,我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初治的肾脏恶性肿瘤患儿42例,按病理类型分成FH组、UFH组和肾肉瘤组,采用“WT-99”方案、采取联合治疗的模式、并根据病理类型进行分期分治。结果:至2005年11月1日,35/42例存活(83.3%)并在随访中,3例患儿在缓解期失访,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范围4~85个月)。FH组和肾肉瘤组的5年EFS分别为:(87.10±7.24)%(rb=32)和(83.33±15.21)%(rb=7);UFH组4年EFS为(66.67±27.22)%(rb:3)。共5例复发,1例再治后获第二次缓解,2例复发后未治失访,2例死于疾病进展。本组病例无治疗相关性死亡,亦无严重的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WT-99”方案可有效治疗儿童肾脏恶性肿瘤,并且耐受性良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恶性肿瘤 儿童 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INI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殷敏智 张忠德 +2 位作者 马靖 沈萍 吴湘如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07-709,714,共4页
目的研究整合酶相互作用分子1(Integrase Interactor1,INI1)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表达情况,探讨其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NI1在55例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的表达。结... 目的研究整合酶相互作用分子1(Integrase Interactor1,INI1)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表达情况,探讨其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NI1在55例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的表达。结果 2例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肿瘤细胞INI1表达缺失,肿瘤内的血管内皮细胞阳性表达INI1,其余53例肿瘤包括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PNET等肿瘤细胞INI1均阳性表达。结论 INI1在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中特异性表达缺失,可用于诊断及鉴别诊断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NI1是一种方便快速、可靠的方法;有必要对所有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尤其是胚胎性肿瘤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NI1表达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儿童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整合酶相互作用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血管瘤19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马靖 沈萍 +4 位作者 陈洁枫 金晓婷 张忠德 吴湘如 殷敏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50-753,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血管瘤(congenital hemangiomas,CH)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9例CH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应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观察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 19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6例,平均...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血管瘤(congenital hemangiomas,CH)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9例CH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应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观察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 19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2.4个月,中位年龄48个月。9例位于四肢及躯干,10例位于头面部;其中1例为多发病灶。病理大体标本为0.4~7 cm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皮肤表面可见形状不规则的灰红、暗红色实性肿块,表面平坦或局部隆起,部分病例中央出血及坏死。镜下肿瘤组织由增生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周细胞组成的毛细血管排列成小叶状。部分患者病变中央有退化区域。小叶之间为丰富的纤维组织,部分有胶原变性,可见较粗大的引流血管。19例肿瘤细胞均表达CD31、CD34和WT1;GLUT1、D2-40均阴性。所有病例手术切除治疗,随访时间1~24个月,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CH属于少见的小儿先天性良性血管肿瘤,临床病理特及组织学形态均较为特殊,对该少见类型的血管瘤明确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对临床治疗有很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血管瘤 病理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